512震中遺址
『壹』 為什麼要創建512汶川大地震紀念館
是為紀念「汶川5·12大地震」而興建的博物館,
歷史價值:歷史不僅是站在今天看過去,而且要站在明天看今天。從這樣的歷史觀出發,人們有責任把此次地震災難作為一次歷史性事件記錄下來,見證它的破壞力,見證當今直面這場災難的舉動,見證這代人的精神境界。
學術價值:「5·12」汶川大地震是我國西部地區建國以來發生的損失最慘重的一次破壞性地震。因此,關於此次地震中地質、地貌的研究以及水源等多方面的重要資料,可以說具有多學科的研究價值。在汶川或其附近的某個有代表性的遺址上修建汶川地震博物館,對地震的相關研究來說無疑是一個「活化石」。
精神價值:此次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災過程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以人為本、關愛生命的人文情懷,煥發出患難與共、血濃於水的中華民族精神,是一筆無窮的財富,是民族精神的一次升華。
意義
1、建立一座博物館是要見證汶川地震的巨大破壞力,見證這一悲劇的事實。
2、在地震學、地質學、建築學還是科學地抗震救災方面都有重要的價值。
3、它將見證當代中國人面對這一特大災難表現出的特有的氣質與崇高境界。它將堅實而鮮明地記憶著中國人勇敢、堅韌、博愛、團結和神聖的生命情感。
汶川大地震不只是汶川的災難,而是整個國家的災難,甚至是整個人類的災難。記憶必須物化,物化才能定格為不朽。所以,無論從哪種角度而言,建立汶川地震博物館都應該是眾望所歸。
收藏
1、地震的見證物,包括圖文資料、廢墟書包、遇難者遺物等;
2、道路中斷、郵政郵路標志物,發行的郵票、紀念封、紀念戳等;
3、記錄抗震救災的郵集;
摘自:http://ke..com/link?url=thd1oz8_-_7Ph0m2NkSh0YS2N0l2Pt_Ns02S_
『貳』 512汶川大地震的震中位置具體位於哪個縣鎮
汶川大地震的震中是四川省汶川縣映秀鎮和北川縣縣城。汶川地震的震中烈度高達11度,汶川地震的10度區面積則為約3144平方千米,呈北東向狹長展布,東北端達四川省青川縣,西南端達汶川。
以四川省汶川縣映秀鎮和北川縣縣城兩個中心呈長條狀分布,面積約2419平方千米。其中,映秀11度區沿汶川—都江堰—彭州方向分布,北川11度區沿安縣—北川—平武方向分布。
地震波及大半個中國及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北至遼寧,東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門、泰國、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叄』 5.12汶川地震遺址在什麼地方
5.12汶川地震震中遺址位於四川省汶川映秀鎮的地震遺址,全天開放。
汶川地震從這里開始撕裂大地,伴隨恐怖的巨響,幾百萬立方米的岩石碎塊從陡峭的山崖上傾瀉而下,造成洶涌的岩石流,順山谷呈之字形幾大溝谷兩側山體,形成長達近3千米的岩石流和9處山體擊打面的震源景觀。
(3)512震中遺址擴展閱讀: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汶川縣映秀鎮南方向約11千米處(北緯31°,東經103°24『)發生里氏8.0級特大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昔日秀美繁華的映秀幾乎被夷為平地。
5.12汶川地震震中,位於映秀鎮百花大橋之上的牛眠溝口、蓮花心至漩口鎮的蔡家杠村。汶川地震從這里開始撕裂大地,伴隨恐怖的巨響,幾百萬立方米的岩石碎塊從陡峭的山崖上傾瀉而下,造成洶涌的岩石流,順山谷呈之字形幾大溝谷兩側山體,形成長達近3千米的岩石流和9處山體擊打面的震源景觀。原牛眠溝被瞬間添高30米。
汶川地震中,都汶公路全線80%的道路被損毀,10餘千米的路段被崩塌的山體完全覆蓋,50餘座橋梁受損,7座橋梁完全垮塌,數十處山體滑坡。其中,位於映秀與漩口交界的百花大橋,橋面斷裂,橋墩震毀,全長500米的大橋轟然整體垮塌。
『肆』 汶川大地震,北川大地震遺址還在嗎
汶川大地震,北川大地震遺址還在,北川地震遺址,太震撼了,新北川是山東援建的,路都修得很好。
1、老北川縣城已經成為地震遺址,一進北川現場,強迫的壓抑感,讓人都不敢大聲說話。
4、每天,這里都有來自各地的遊客前來悼念,並在紀念台上獻上鮮花。在公園內賣鮮花和紀念品的商販,均是受災貧困群眾。
(4)512震中遺址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汶川縣映秀鎮南方向約11千米處(北緯31°,東經103°24『)發生里氏8.0級特大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昔日秀美繁華的映秀幾乎被夷為平地。
2、汶川地震中,都汶公路全線80%的道路被損毀,10餘千米的路段被崩塌的山體完全覆蓋,50餘座橋梁受損,7座橋梁完全垮塌,數十處山體滑坡。
『伍』 請問512汶川大地震的震中位置具體位於哪個縣鎮
時間:2008年5月日14時28分04.0秒
緯度:31.0°N
經度:103.4°E
深度:33km
震級:里氏8.0級
最大烈度:11度
震中位置:四川汶川縣映秀鎮
都江堰市西21km(267°) 崇州市西北48km(327°)
大邑縣西北48km(346°) 成都西北75km(302°)
歷史背景:
汶川地震是中國自我國建國以來最為強烈的一次地震,直接嚴重受災地區達10萬平方公里
地震成因:
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青藏高原研究專家王二七對汶川地區地質構造比較熟悉,5月上旬剛去過汶川地區。他分析說,汶川地震發生在青藏高原的東南邊緣、川西龍門山的中心,位於汶川——茂汶大斷裂帶上。印度洋板塊向北運動,擠壓歐亞板塊、造成青藏高原的隆升。高原在隆升的同時,也同時向東運動,擠壓四川盆地。四川盆地是一個相對穩定的地塊。雖然龍門山主體看上去構造活動性不強,但是可能是處在應力的蓄積過程中,蓄積到了一定程度,地殼就會破裂,從而發生地震。 美國地質勘探局發布的消息也認為,這次地震的震中和震源機制與龍門山斷裂帶或者某個相關構造斷層的運動相吻合,地震是一個逆沖斷層向東北方向運動的結果。從大陸尺度上來看,中亞和東亞的地震活動是由於印度洋板塊沖撞歐亞板塊造成的。 美國南加州地震研究中心教授酈永剛告訴新華社記者,龍門山斷裂帶屬地震多發區內的活動斷層,來自青藏高原深部的物質向東流動到四川盆地受阻,向上運動,兩者邊界即為斷層面。如果斷裂每年運動數厘米,每隔50米至70米,積聚的應力和能量就能產生一次里氏7級以上的大地震。由於震源較淺,而且震源機制為向東的逆沖運動,加上震區土質松軟,地震波向東能傳播很長距離,使得遠至上海和北京等城市的人都普遍有震感。 英國地質勘測局地震監測和信息服務中心主任布賴恩·巴普蒂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電話采訪時說,從地質構造上看,這次地震與喜馬拉雅碰撞帶有關,「顯然是東北-西南向的龍門山斷裂帶發生擠壓作用的結果」。 法國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地質學家保羅·達波尼耶對媒體說,大約5000萬年前,印度洋板塊向北漂移,與歐亞板塊發生碰撞後俯沖到後者的下面,由此形成了青藏高原。青藏高原現在仍在受兩個板塊的擠壓,使得青藏高原及周邊地區成為地震密集帶。
地震類型:
汶川大地震為逆沖、右旋、擠壓型斷層地震。 發震構造是龍門山構造帶中央斷裂帶,在擠壓應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東逆沖運動;這次地震屬於單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東遷移,致使餘震向北東方向擴張;擠壓型逆沖斷層地震在主震之後,應力傳播和釋放過程比較緩慢,因此導致餘震強度較大,持續時間較長。
震源深度:
汶川大地震是淺源地震。
汶川地震不屬於深板塊邊界的效應,發生在地殼脆——韌性轉換帶,震源深度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壞性巨大。
『陸』 512地震遺址在哪
四川規劃建設的「512」地震遺址、遺跡及地震紀念體系中,包括「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抗震救災主題展覽館、北川縣城地震遺址博物館、汶川地震震中紀念地、漢旺工業遺址紀念地、都江堰虹口地震遺跡紀念地等
「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抗震救災主題展覽館於2010年底在有「中國博物館小鎮」之稱的成都市大邑縣安仁鎮。主題展覽館展廳超過1萬平方米,展品以拍攝於「512」抗震救災不同階段的寫實照片為主,包括國家領導人、解放軍和群眾等抗震救災的珍貴畫面等,此外還有部分地震實物。除了主題展的基本陳列外,科普模擬展廳將介紹地震的發生、觀眾如何應對等。
漢旺東汽工業遺址紀念地位於綿竹市漢旺鎮,以東汽廠區作為「512」地震對四川造成重大破壞的典型紀念地點,包括地震博物館、工業博物館、生態修復展覽館、災害普及教育中心、科研中心和紀念設施及場地等。
汶川縣映秀鎮是地震中心,映秀鎮對典型倒塌、傾斜建築現狀、沿江公路、百花大橋、公墓、牛眠溝等地震遺跡進行重點保護,形成了「汶川地震震中紀念地」。
「都江堰虹口地震遺跡紀念地」位於都江堰市虹口鄉,虹口鄉受災最嚴重的深溪村,長約3公里的地段內有多處水泥路面、山坡地面拱曲變形和開裂,民房嚴重移位,樹木隨斷層呈現不同角度傾斜。這些讓人匪夷所思的地震遺跡將作為整體保護區,在2010年建成「地震公園」。公園里將修建建築面積約1500平方米的地震陳列館,對地震中保留下來的實物、圖片等進行展出,同時還具備學術、實驗室、遊客接待、管理等多種功能
『柒』 5.12汶川大地震萬人紀念碑在那
5.12汶川大地震萬人紀念在汶川縣映秀鎮旋口中學門口的紀念碑。地震成災具有瞬時性。
地震在瞬間發生,地震作用的時間很短,最短十幾秒,最長兩三分鍾就造成山崩地裂,房倒屋塌,使人猝不及防、措手不及。人類辛勤建設的文明在瞬間毀滅,地震爆發的當時人們無法在短時間內組織有效的抗禦行動。
地震災害破壞程度,除了與震級大小有關外,還與震源深度、距震中遠近、震中區的地質條件、建築物的抗震性能、人們的防震搞震意識、應急措施和預報預防程度等有關。
地震造成傷亡大。地震使大量房屋倒塌,是造成人員傷亡的元兇,尤其一些地震發生在人們熟睡的夜間。地震還易引起火災、有毒有害氣體擴散等次生災害。
『捌』 512地震遺址在哪裡
縣城作遺址 博物館在任家坪
北川地震遺址
其實地震遺址何止北川,只是在這里保留不建了
『玖』 北川有汶川地震遺址嗎
2008年汶川地震是抄中國人心中的痛,為襲了緬懷遇難同胞國家在北川保留了一些地震原貌作為遺址,遺址東接江油市,南鄰安縣,西靠茂縣,北抵松潘、平武縣,面積2867.83平方公里。遺址博物館服務設施系統由任家坪、縣城以及堰塞湖3部分區域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