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錢局遺址

錢局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1-24 10:41:34

Ⅰ 古代的錢叫什麼

我國古代貨幣,各朝稱謂不同。以先秦貨幣為例

1、平肩弧足空首布

成色年代:春秋早中期 形制特徵:平肩、襠部呈弧形,銎(音窮)長,有穿孔,銎內一般留有寒。面文鑄有干支、數目、天象、地名、事物、陰陽五行、方位、吉語等。幣材多為青銅。

1、尖足平首布

成色年代:春秋早期。戰國趙鑄幣。聳肩、方襠或弧襠、尖足。以一jin(左右結構,左為『金』,右為『斤』)、半jin(同前)二等紀值分別稱為「平首尖足大布」,「平首尖足小布」。面文為城名,部分小布面文有「半」字。背文一般為數字。體輕薄。幣質為青銅。

1、三孔布

成色年代:戰國後期 戰國後期錢幣。按背文分大小兩式。圓首、圓肩、圓襠、圓足,首及兩足各有一圓形穿孔。面文多為地名,背文有紀重和紀值文字。大者背文「一兩」,小者背文「十二銖」(半兩)。

1、銳鋒刀

成色年代:春秋晚期 。又稱針首刀。是尖首刀的一種特別形式,首部尖細如針,錢文多為抽象符號。

1、截首刀

成色年代:戰國早期。以尖首刀截首而成,基本與尖首刀相同。

1、直刀

成色年代:春秋戰國之交。戰國中晚期中山國、趙國鑄幣,也稱圓首刀或平首刀。刀身直或略帶弧形、圓首,柄面多有二直線,體型輕薄,其中「yan(內外結構,外為『門』,內為『言』)陽」(今陝榆)小直刀尤為薄。除「甘丹」「白人」「成帛」有背文,其餘背多平素。

1、圓孔圜錢

成色年代:戰國中晚期。戰國中晚期鑄幣,外圓、孔圓、背平素,面背間有拔模斜度,因此背徑大於面徑,背孔小於面孔,邊緣常殘留火口。多數面背無廓,少數品類正面有廓。大篆文,行粗放。青銅質。主要流通於秦、趙、魏故地。

1、方孔圜錢

成色年代:戰國後期。戰國後期秦、齊、燕等國鑄幣。外圓孔方,或有廓或無廓,為後世方孔圓錢之祖。含有「半兩」、「兩甾」、「文信」、「長安」、「yi(左右結構,左為『貝』,右為『益』)化、yi(同前)四化、yi(同前)六化」、「一刀、郾刀、郾四」等品類。

(1)錢局遺址擴展閱讀:

起源貝幣

中國最早的貨幣是海貝。海貝在史前的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遺址中,在夏代紀年范圍內的二里頭文化遺址和商周墓葬中,屢有發現,《鹽鐵論·錯幣》中並有「夏後以玄貝」的記載。

海貝是產自南方暖海的遠方外來交換品,是美麗珍貴的裝飾品。它開始起貨幣作用,似可上溯到夏代,即中國進入階級社會、國家產生的時候。商和西周時已為流通中的主要貨幣。在商代晚期和西周,還出現無文字的銅仿貝。至東周發展成為有銘文的銅貝蟻鼻錢,形成正式金屬鑄幣,主要流通於南方楚國地區。

另一種最早的貨幣是銅質的錢、鎛、刀。錢、鎛是農具,刀是多種用途的工具,它們也是人們可以讓渡的財產,在殷周或更早的遺址中都有出土。大概在殷商晚期和西周,這些銅工具在不同地區形成一般等價物。

錢、鎛至春秋發展為專職貨幣,即後人所稱的空首布;雖保存青銅鏟的基本結構,有細長的銎,但已不適宜裝木柄,不能作工具使用,而成為具有典型意義的先秦鑄幣。至戰國進一步發展為略具鏟形小銅片的布幣,主要流通於北方周、晉、鄭、衛地區。青銅刀至東周發展為刀幣,主要流通於齊國及燕、趙地區。

在中國的商代,已經開始以貝殼作為貨幣使用了,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天然的貝殼作為貨幣漸漸供不應求了,於是出現人工貝幣,如石貝幣、骨貝幣、蚌貝幣等。到了商代晚期,出現了用銅質的金屬貝幣。

Ⅱ 錢的歷史是什麼

作文:
錢:昨天--今天--明天

在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錢幣功不可沒。它走過了漫長滄桑的昨天,活躍在突飛猛進的今天,也必將以嶄新的面貌跟隨著人類的腳步邁入日新月異的明天。 我國錢幣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湯時代,那時,人們用石貝、骨貝、陶貝作為商品交換的媒介。錢幣從它誕生的那一天起,就既充滿歡樂,又充滿血腥。它讓高尚伴著卑鄙,聰明伴隨愚蠢,上演了多少人間的悲喜劇啊。它不但目睹了人類在創造文明中的勤勞和智慧,在創造歷史中的邪惡與瘋狂,也窺見了人類在商品交換中的誠實守信、公平坦白、老少不欺,甚至還看到了討價還價、爾虞我詐、鉤心斗角。它不但見證了秦始皇剪除六國,統一中國的刀光劍影,也見證了他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的果斷意志、聰明才智、堅強決心。秦半兩這外圓內方的形態,不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樸素的宇宙觀,而且也象徵了皇權至上的封建思想。 貨幣的發展史,可以說就是一部人類社會發展的智慧史、血腥史。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商品交換的活動也日益繁榮。於是,各種質地的仿貝幣也就應運而生了。其中最能代表我們祖先智慧的要數青銅貝幣。春秋戰國時期,由於群雄蜂起,諸侯爭霸,人們模仿當時的生活用具和生產工具的形狀,鑄造了形態各異的青銅幣。青銅幣的誕生,充分地表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在我國歷史上,流通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要數秦半兩銅錢。它先後流通了兩千一百多年。隨著歷史的演變,它雖然不斷變更著自己的名字,或五銖錢或通寶錢或制錢,但它外圓內方的外形卻始終沒變。直到清朝末年,隨著封建王朝的土崩瓦解,它才退出了歷史舞台。 到民國,從此,我國的貨幣發行就以紙幣為主了,這是中國貨幣的一大進步。到了新中國,紙幣的先進功能更是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從解放戰爭爆發後第一套人民幣誕生至今,我國已經發行了五套人民幣。人民幣長期穩定,信譽極高,即使在亞洲金融危機中也始終保持匯率不變,不貶值,這不但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而且贏得了國內外的廣泛贊譽。 近年來,隨著電子技術的廣泛運用,一種新的錢幣--信用卡正被人們所接受,它種類繁多、功能齊全、攜帶方便的優點更是受到人們的青睞。目前,科學家們正在研究一種最新的錢幣--電子幣。這是一種以數字形式存在的現金貨幣。只要人們在電腦的商務伺服器上安裝一種叫做"電子錢包"的軟體,再輸入電子貨幣的數據,就可以使用了。只要我們按一下計算機的按鍵,就能將現金發送到你需要它去的地方。 我們相信,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普及,錢幣還會以更加新穎的面目出現在世人面前。

Ⅲ 錢的起源和演變

貨幣是商品交換的產物。在原始社會末期最早出現的貨幣是實物貨幣。一般來說游牧民族以牲畜、獸皮類來實現貨幣職能,而農業民族以五穀、布帛、農具、陶器、海貝,珠玉等充當最早實物貨幣。據考古發掘,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如半坡出土大量陶罐作為殉葬物;大汶口文化殉葬大量豬頭和下顎骨,表明豬和陶器在原始社會後期曾起過貨幣財富的職能。但眾所周知,流通較廣的古代實物貨幣為「貝」。因為充當實物貨幣,牛、羊、豬等牲畜不能分割,五穀會腐爛,珠玉太少,刀鏟笨重,故最後集中到海貝這一實物貨幣。海貝可作頸飾,有使用價值,便於攜帶與計數,因此在長期商品交換中被選為主要貨幣。在考古發掘中,夏代、商代遺址出土過大量天然貝,貝作為實物貨幣一直沿用到春秋時期。因此中國漢字中和財富、價值有關的字大多與「貝」字有關。如:貴、資、貪、貧、財、購等。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使用貨幣的歷史長達五千年之久。中國古代貨幣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先後經歷了六次重大的演變:
一、由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演變
在中國的漢字中,凡與價值有關的字,大都從「貝」。由此可見,貝是我國最早的貨幣。
隨著商品交換的迅速發展,貨幣需求量越來越大,海貝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人們開始用銅仿製海貝。銅貝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一次重大演變。
隨著人工鑄幣的大量使用,海貝這種自然貨幣便慢慢退出了中國的貨幣舞台。
二、由雜亂形狀向規范形狀的演變
從商朝銅貝出現後到戰國時期,我國的貨幣逐漸形成了以諸侯稱雄割據為特色的四大體系,即:鏟幣、刀幣、環錢、楚幣(爰金、蟻鼻錢)。
秦統一中國後,秦始皇於公元前210年頒布了中國最早的貨幣法「以秦幣同天下之幣」,規定在全國范圍內通行秦國圓形方孔的半兩錢。
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在全國的通行,結束了我國古代貨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雜亂狀態,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雜亂形狀向規范形狀的一次重大演變。秦半兩錢確定下來的這種圓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續到民國初期。
三、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演變
據《漢書·食貨志》記載,劉邦建漢後,允民私鑄錢幣,豪紳富商和地方勢力乘機大鑄惡錢而牟利。文帝時「鄧通大夫也,以鑄錢財過王者。」
元鼎四年(前115年),漢武帝收回了郡國鑄幣權,由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從此確定了由中央政府對錢幣鑄造、發行的統一管理,這是中國古代貨幣史上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一次重大演變。
此後,歷代鑄幣皆由中央直接經管。鑄幣權收歸中央,對穩定各朝的政局和經濟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
秦漢以來所鑄的錢幣,通常在錢文中都明確標明錢的重量,如「半兩」、「五銖」、「四銖」等等(二十四銖為一兩)。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李淵決心改革幣制,廢輕重不一的歷代古錢,取「開辟新紀元」之意,統一鑄造「開元通寶」錢。開元通寶一反秦漢舊制,錢文不書重量,是我國古代貨幣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
開元通寶錢是我國最早的通寶錢。此後我國銅錢不再用錢文標重量,都以通寶、元寶相稱,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後的「民國通寶」。
五、由金屬貨幣向紙幣交子的演變
北宋時,由於鑄錢的銅料緊缺,政府為彌補銅錢的不足,在一些地區大量地鑄造鐵錢。據《宋史》記載,當時四川所鑄鐵錢一貫就重達二十五斤八兩。在四川買一匹羅(絲織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鐵錢。鐵錢如此笨重不便,紙幣交子就在四川地區應運而生。交子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金屬貨幣向紙幣的一次重要演變。
交子不但是我國最早的紙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六、由手工鑄幣向機制紙幣的演變
清朝後期,隨著國外先進科學技術的逐漸傳入,光緒年間已開始在國外購買造幣機器,用於製造銀元、銅元。後來,廣東開始用機器製造無孔當十銅元。因製造者獲利豐厚,各省紛紛仿效。
清末機制貨幣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手工鑄幣向機制貨幣的重大演變。
從此,不但鑄造貨幣的工藝發生了重大變化,而且使流通了二千多年的圓形方孔錢壽終正寢。

Ⅳ 「秦、楚、燕、韓、趙、魏、齊」戰國七雄的都城,都是現在哪有何依據

周天子大封七百諸侯國,但經過春秋時期的大浪淘沙之後,戰國時期,中原大地上還剩下「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個有錢又能打的富二代,史學家稱其為戰國七雄。


那問題來了這七個小霸王,國址在哪?都城又在哪裡?


下面請走進土鱉盤道。


臨淄城遺址分為大城和小城兩部分,小城為宮殿區和貴族居住區,大城則是市井區和商業區。城內目前遺有夯土台、排水道、道路、鐵匠鋪、銅匠鋪、鑄錢局、陶窯等遺跡,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陶器和骨器文物,其中包括錯金銀鑲嵌銅犧尊、燕王劍、龍紋矩形銅鏡、大銅盂等珍貴文物。

Ⅳ 錢字的起源和演變

錢字起源於,擁有金屬冶煉技術以後階級社會的戰爭兵器「戈」。

錢演變於經濟貿易規模結構的改變和對貨幣結算的需求演繹。

......

1,錢字的起源。

其實,中國古代的火葯和金屬冶煉等科學技術,早在六十萬年後、原始母系血.統.氏族社會的後期就已經被發明開發應用了,為「三皇五帝」時代君子社會的科技文明活動准備了一定的技術儲備,炎黃禹的車船運輸與河道橋梁等開發工具中有著充足的金屬含量。

然而,錢字的出現並非是來自於原始時期的物貿交換,中國原始時代的人還處於純粹的草食群體生物種屬階段,根本上不存在物貿交換的貿易需求條件。

... ...

人類最早的貿易活動,開始於五十萬年以前炎黃創造了「父系血緣家族生殖遺傳」優生優育規則以後,擁有了家庭經濟的生活需要,才是開啟草食人類「以物易物」貿易方式的開端。

在炎黃禹准備測繪經緯線全球工程的車船製造中,就是以物易物的方式支付材料和工資費用的。

這一支付方式於五十萬年以後的廿世紀四五十年代,還在沿用於支付各級幹部首長們的工資。

... ...

在這里,大家一定不要忘記或忽略象形字獨特的抽象化形的能力。

從錢字的結構中不難看出,從金上下重疊的戈結構,是追尋錢字起源的根本點。

至此,「孔方兄」被歷朝沿用到了西洋大頭貼式的北洋銀銅圓時代而告終。

其間,流行於宋朝銀庄之間的通兌銀票,始終在後朝的錢庄之間所通行,傳遞到西方後乾脆替代了大額的大頭貼式的銀圓金幣,紙票成為了終端結算的貨幣,二戰以後泛濫於全球。

在電子通兌的現代世界,錢字被淡漠為數字,但銅臭的味道越加的濃郁了~

... ...

錢字,起源於遠古的中國,演變於現代的西方。

Ⅵ 寧波是有哪些歷史遺址遺跡

網上轉的文章供參考
煙花三月最美的地方在那兒呢?江南啊!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蘇州、杭州去過了?「煙花三月下揚州的」揚州去過了?好吧,那今天小編帶大家來寧波,江南妹子的吳儂軟語定會將你的心兒融化。
不過,小編怎能落入俗套?光帶您看看那些表面的繁華有什麼意思?作為知性美女的姐妹們,在春遊時偶爾來一句「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唐朝」,一定會讓同行的理工男刮目相看。
啊哈,如此甚好。
寧波有哪些不能錯過的歷史遺跡呢?

永豐庫遺址(海曙區)
這是一座以元代永豐庫為核心的宋、元、明時期大型衙署倉儲遺址。被評為「2002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河姆渡遺址(餘姚市)
1973年開始考古發掘,面積約四萬平方米,新石器文化遺址。這一時期已出現了干欄式建築、榫卯結構、水稻種植、飼養家畜以及各種農具等。

胡公岩摩崖石刻(餘姚市)
始於1561年,初為紀念明代抗倭名將胡宗憲而雕鑿。後又陸續在此開鑿了彌勒坐像、濟公像、觀音及侍童像等八龕十四尊造像,均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

上林湖越窯遺址(慈溪市)
上林湖周圍12.9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從東漢至北宋的青瓷窯址共有120餘處,是中國持續時間最長的古窯址之一,曾被譽為「露天青瓷博物館」。

秦渡庵畫像石刻(慈溪市)
始刻於元代,面朝東方,縱高1.2米,橫寬3.5米,主要由方形神龕及左右文字、石刻畫像組成。

王錫桐起義遺址(寧海縣)
始建於唐廣德年間(763~764年),重修於1819年,規模較大,主要由五鳳樓、戲台、大殿、後宮等建築組成。王錫桐曾在此起義。
王錫桐是誰?小編也不知道,給小編的稿子是「沉重打擊了披著宗教外衣的帝國主義侵略勢力」。太空了吧?小編順手問了一下度娘,說是:
當時天主教在東南沿海一帶傳播,八國聯軍大舉入侵中國,錫桐即秘密組織會黨「伏虎會」,並於同年6月發動民眾,燒毀大里、中胡教堂,懲辦附近一帶為非作歹的教民。1902年,面對教會的鎮壓和勒索,民眾忍無可忍,密請王錫桐回鄉發動了震驚浙東的「寧海教案」。在州府的鎮壓下,王錫桐「更名易姓,不知所終」。
唉,不知為什麼小編一看見「不知所終」這四個字,就有點心酸的感覺。您呢?

赤坎遊仙寨遺址(象山縣)
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依山而築,佔地面積約1.86萬平方米,是保存較完整的明代抗倭兵寨遺址。

花嶴兵營遺址(象山縣)
始建於1659年,沿用至1664年,是南明軍隊在寧波地區的重要軍事基地。其中,以雉雞山西南山腰與西北麓的雉雞山兵營、高塗嶴兵營規模最大。

東錢湖石刻(東錢湖旅遊度假區)
建於1118~1584年,主要指南宋史氏望族和明代內閣大臣余有丁墓葬神道的地面石刻群。這些石刻造型精美,栩栩如生,保存完整,在全國實屬罕見。

桂井巷(海曙區)
原稱「桂花井」,格局形成於明代陸氏家族聚族而居時期;目前,巷內還保留許多明清傳統建築,共計樓群20個,牆門29個。

永壽街(海曙區)
原稱「永壽巷」,因巷內曾有永壽庵、永壽橋而得名,保留了寧波較為典型的明清傳統街區風貌。

南郊路(海曙區)
曾是寧波最繁華的「南門三市」所在地,其歷史可以追溯至唐代,是城區內唯一體現江南水鄉「前街後河」特色的歷史街區。

雲石街(海曙區)
原稱「寶雲寺巷」,其歷史可以追溯至南宋時期,曾是天下講宗十剎之一寶雲寺的最終遷建地,充分展現了寧波濃郁的傳統文化特色。

橫河街(海曙區)
古時也稱「黌河頭巷」,許多民族資本家曾在此建宅居住,至今保存下來一批中西合璧建築和傳統風格民居,充分展示了寧波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相結合的獨特魅力。

老外灘(江北區)
開埠於1844年,是中國僅存的幾個具有百年歷史的外灘之一。目前,該區域仍然保存著英國領事館、浙海關、天主教堂、寧波郵政局等一批歐式風格的近代建築,完美呈現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獨特的歷史韻味

Ⅶ 上京遺址發現「罕見」錢牌,其中有什麼特殊的意義

錢幣在歷史上每朝每代都有,天圓地方的樣式基本都差不多。但在遼代,卻出現過一種特殊的錢牌。因為發行量小,其用途特殊,今天,不僅十分罕見,而且其背後還存在著一種特殊的意義。那麼,您知道這種遼代的錢牌到底長什麼樣子嗎?它又有著什麼樣的特殊意義呢?

無獨有偶。幾百年後,同樣不懂金融的大明朝朱皇帝也干過一回這樣的事兒。而且他更省事,直接用紙印出來——發行大面額的紙鈔。當然,結局都是一樣,到最後紙鈔都成了廢紙一張,無處兌現。

不管結局怎樣,遼代錢牌的發現,在考古史上還是有著重大意義的。它填補了史志和泉譜的空白,並且把古代鑄造錢牌的歷史,又向前足足提前了300多年。

Ⅷ ,錢字的起源和演變

「錢」是我國對貨幣的俗稱。是在特定國家或經濟體內的物資與服務交換中充當等價物,或是償還債務的特殊商品。為什麼稱貨幣為「錢」呢?「錢」字又有怎樣的由來呢?
由來
原來,在漫長的商品交換發展中,起一般等價物作用的商品,不是一開始就用黃金,而是先用牲畜。但是牲畜大小、肥瘦、雌雄、健病有不同,加上它不能分割,不易攜帶、保管,就被谷帛代替。
可是以谷帛充當一般等價物也會出現「溫谷以要利,作薄絹為市」的投機現象,又因它們品質不一,作價勢必要引起麻煩。
這樣久而久之,人們就以武器和生產工具等實物作為一般等價物,進行商品交易。而我國古代有一種農具,當時稱為「錢」,「錢」最初是農田耕作的一種用青銅鑄造生產工具的名稱。
因為農家必須依賴這種工具從事生產勞動,而且「錢」又比土地和其它物品易於交換,由於它較長時間地被當作交換媒介物,後來便逐漸演變成為貨幣,「錢」這個名稱也就被沿用了下來。
到了漢代,封建迷信的統治者,出於聚斂財富的願望,將「錢」又改稱為「泉」,「泉」便成了「錢」的借用。用「泉」來稱呼貨幣更加形象,難怪有人形象地比喻:泉是由四面八方匯集在一起,再流向四面八方。因此直到現代,「泉」這個借用詞還在用,比如:集幣迷們總是以「泉友」相稱。
我們現在在博物館等處,見到的「布幣」比農具「錢」要小得多,但保持了「錢」的原形。1980年版第四套人民幣伍元鈔票,對著光照一照,它的水印圖案就是「布幣」~


Ⅸ 澄縣鑄錢遺址還存在嗎

有的

1979年9月24日,業善公社東白龍大隊坡頭村生產隊社員馬冬春等人在村東北土壕取土時,發現西漢五銖錢銅范41件。10月6日省文管會和縣文化館對銅范出土地進行勘測。1980年10月14日到11月3日進行發掘和清理,確定為西漢鑄錢遺址。《考古》雜志1982年第1期發表了該遺址的發掘簡報。該遺址位於坡頭村東北200多米處。西北據縣城35公里,東南距大荔縣雙泉鄉1公里,南北長220米,東西寬147米。從斷崖中暴露出的堆積物看,文化層厚度30—80厘米。發掘過程中,除在銅范出土地點周圍,採集到大量的薄厚不等的西漢粗、細繩紋板瓦殘片、粗繩紋殘磚塊、灰陶罐殘口沿、指甲紋陶片和粗繩紋殘筒瓦外,還清理發掘出四座陶窯(編號一二三四號),一二號陶窯嚴重破壞,三四號陶窯基本完好。
一號窯在土壤的斷面上,座南面北,以窯室的東壁為准,方位零度,窯室約有1/3的地方受到破壞,僅留工作室、火門、火膛和窯床部分。工作室南北長1.72米,東西寬1.25米。火門南北長32厘米,東西寬60厘米。火膛南北長90厘米,東西寬1.25米。窯床東西寬1.25米,南北殘長5.5厘米,高17厘米。由火膛底至地表1.40米。窯室內壁是厚5厘米的青色硬燒土,外為厚10厘米的紅燒土。在火膛內發現銅范、陶范和鐵器。在工作室的東北角發現了煉銅用的鐵鍋。在火門兩壁有火燒過的痕跡,底部有大量的木炭灰、紅燒土塊及零星的木炭塊。證明當年在這個窯內進行過生產。因為窯室不大,窯床面積有限,不可能燒制大量的陶范,可能為烘烤陶范上面的錢模用,擬屬烘范窯。
二號窯在烘范窯西北55米處。窯址上部被村民取土時挖掉,下部保存完好,該陶窖座西面東,以西壁為准,方位10度,火門、工作室和窯室相連。窯室內前部為火膛,後部為窯床、煙囪。窯址南北2.7米,東西7米。工作室為長方形,南北2.8米,東西1.7米。進火門的通道,南北45厘米,東西1.2厘米。火門寬75厘米,殘面隔火牆磚4層。火膛平面似梯形,前接火門,後接窯床。上底即火門,南北長75厘米,下底即窯床前端,南北長2.7米,兩條斜面長1.7米,上下兩底間相距54厘米,由底部至窯床面高55厘米。在火膛內發現大量草木灰,證明是以草木為燃料。窯室內火膛、窯床和煙囪的周壁,均為青色的硬燒土面。
三號窯位於烘范窯下北38米處,座北面南,以窯室東壁為准,方位9度,形制結構分窯室、火膛、煙囪、火道和火門五部分。窯室為方形。頂為磚砌穹廬形,殘高1.94米,復原高度2.82米,窯壁塗有草泥一層,頂殘留1—7層,窯床南北長2.85米,東西寬2.72米。火膛橫深1.88米,弧頂,下低於窯床40厘米,上高於窯床1.08米。近火門處呈圓口狀。煙囪在窯室北壁有三個,中間一個為主囪,高1.6米,寬42厘米,深57厘米,兩下角的煙囪高41厘米,寬28厘米,深30厘米。火道在火膛中間,兩端分別與主煙囪和火膛相連。火道口寬10厘米。火門口寬67厘米,用磚圈底,復原高度為94厘米。
四號窯位於三號窯西南2米處,座西面東,以北壁為准,方位276度。通長6.53米。形制結構與三號窯基本相同。

該遺址共出土文物220件,計有五銖錢銅范41件,鐵鍋1口,鐵卡鉗3件,鐵拐脖鼓風管1件,鐵鉗1件,鐵鏟1件,銅五銖錢2枚,砂磨石2個,陶錢范100多件,坩泥坯圓筒56件,陶窯墊4個,小陶罐1個,陶甑1個,條磚兩塊。五銖錢銅范分大小兩種,均為明文范母,形狀均為長方鏟形,底角剁角,錢模上「五株」二字反刻。大銅范39件,每件重5.5公斤,小銅范每件重3.25公斤。帶柄長41.5厘米,口寬3.5厘米,厚0.8厘米,正面中部有凹槽,槽上寬下窄,長38厘米,口寬3.5厘米,深0.5厘米,各錢模之間均有分槽,兩邊有排氣道,錢模四行,以主槽為中軸對稱排列,靠主槽兩側各排11枚。兩邊各排十枚,每范共42枚;小銅范2件,每件重3.25公斤,造型與大銅范基本相同(附大小銅范拓片)。鐵鍋用於煉銅,沿寬9厘米,口徑52厘米,口沿有一喇叭形流槽,流槽長9厘米,寬8—10厘米,鍋厚一厘米,高20厘米,鍋內塗一層0.5厘米厚的細加沙紅膠泥耐火材料,背面上部鑄有兩個圓形對稱的短足,短足長9厘米,直徑4.5厘米,流槽兩旁偏下處有鐵環一對,直徑為5厘米。
此外,在烘范窯附近,還發現了大量的木炭灰和小木炭塊,說明當時煉銅鑄錢時用木炭作燃料。
坡頭西漢鑄錢遺址出土的錢范數量之多,居全國第一位。西漢坡頭鑄錢廠,史書並無記載。這一發現彌補了歷史上的空白,給中國貨幣史的研究增添了新的資料。幾座陶窯較為完整,設施齊備,工具齊全,給我們研究西漢鑄錢工藝及具體生產流程,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銅范製作精美,造型大方,充分反映了古代人民高度的智慧和才能。它對我們研究漢五銖錢的鑄造歷史和祖國貨幣史的發展過程,有著十分重要的史學價值。

Ⅹ 錢山漾遺址的詳細介紹

錢山漾東西寬約1公里,南北長約3公里,是東苕溪的一段。東苕溪發源於天目山,經德清,北流至湖州定安門南與驛西橋處,匯西苕溪注入太湖。由於東、西兩苕溪水匯合,往往形成河水逆流;波浪沖刷,使遺址遭受破壞,數以千計的陶片、石器、遍於灘野。
遺址面積數萬平方米。已發掘731.5平方米。遺址堆積豐厚,內涵豐富,出土遺物陶器、石器居多,陶器主要有鼎、豆、簋、壺、罐、鬹等。有機質文物數量多,保存好,有簍、籃、簸箕等竹編和槳、杵等木器,還有家蠶絲織的殘絹片、絲帶、紡線和麻布、麻繩等。錢山漾遺址是目前出土有機質文物最豐富的良渚文化遺址,出土的家蠶絲織物是我國迄今發現的年代最早的家蠶絲織物,絲織物平紋結構、密度體現出良渚文化時期紡織技術已達到很高的水平,對研究良渚文化社會、經濟生活具有很重要的價值。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