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大樹西遊記

大樹西遊記

發布時間: 2021-01-24 10:50:02

① 西游記中所有妖怪

大唐國界:
三。雙叉嶺:
7 熊山君
8 特處士
9 寅將軍

四。黑風山黑風洞:
10 黑熊精(守山大神)
11 白衣秀士
12 凌虛子

烏斯藏國界:
五。黃風嶺黃風洞:
13 黃風怪

六。骷髏山白骨洞:
14 白骨夫人(千年骷髏)

寶象國界:
七。碗子山波月洞:
15 黃袍怪(奎木狼)

八。平頂山蓮花洞:
16 金角大王
17 銀角大王

九。壓龍山壓龍洞:
18 壓龍大仙(九尾狐)

烏雞國界:
十。烏雞國:
19 青獅道人

十一。號山枯松澗火雲洞:
20 聖嬰大王紅孩兒(善財童子)

十二。衡陽峪黑水河河神府:
21 鱉龍(龍王第九子--椒圖)

車遲國界:
十三。車遲國三清觀:
22 虎力大仙
23 鹿力大仙
24 羊力大仙

十四。通天河靈感廟:
25 靈感大王
26 老黿

十五。金兜山金兜洞:
27 獨角王

女兒國界:
十六。謝陽山聚仙庵(破兒洞):
28 如意真仙

十七。毒敵山琵琶洞:
29 蠍女妖

花果山水簾洞:
30 六耳獼猴

十八。翠雲山芭蕉洞:
31 鐵扇公主(羅剎女)
32 牛魔王(平天大聖)

十九。積雷山摩雲洞:
33 玉面公主

祭賽國界:
二十。亂石山碧波潭:
34 九頭蟲

二十一。小西天小雷音寺:
35 黃眉老祖

二十二。七絕山稀柿衕:
36 大蟒精

朱紫國界:
二十三。麒麟山獬豸洞:
37 賽太歲

二十四。盤絲嶺盤絲洞:
38 春十三娘(蜘蛛精)

二十五。蜈蚣嶺黃花觀:
39 多目怪(蜈蚣精)

獅駝國界:
二十六。獅駝嶺獅駝洞:
40 青獅魔王
41 白象魔王
42 大鵬魔王
43 虎威魔王
44 獅吼魔王
45 獅毛怪

比丘國界:
二十七。柳林坡清華洞:
46 美後
47 國丈

二十八。陷空山無底洞:
48 地涌夫人(半截觀音)

二十九。隱霧山折岳連環洞:
49 金錢豹王

玉華府界:
三十。豹頭山虎口洞:
50 黃獅精

三十一。竹節山九曲盤桓洞:
51 九靈元聖

金平府界:
三十二。青龍山玄英洞:
52 辟寒大王
53 辟暑大王
54 辟塵大王
55 玄鶴老

天竺國界:
三十三。毛穎山狡兔三穴:
56 玉兔精

三十四。銅台府地靈縣華光禪院:
57 蠹妖

三十五。玄陰池:
58 蛙怪

三十六。天竺山幽谷山崗洞麋老洞:
59 麋妖

三十七。大樹崗:
60 古柏老

三十八。長年澗:
61 靈龜老

三十九。南山:
62 峰五老

四十。赤炎嶺赤炎洞:
63 赤蛇精

四十一。黑松林鎮海寺:
64 虺妖
65 蚖妖
66 蝮子怪
67 蠍小妖

四十二。如意庵:
68 狐妖

四十三。莫耐山:
69 鳳管娘子
70 鸞蕭夫人(媽媽帳)

四十四。蟒妖嶺蟒神廟:
71 七情大王
72 六欲大王
73 三屍魔王

四十五。黯黮林:
74 陰沉魔王

四十六。餓鬼林:
75 獨角魔王

四十七。狂風林:
76 嘯風魔王

四十八。霪雨林:
77 興雲魔王(涇河龍王)

四十九。蒸僧林強葷店:
78 六耳魔王

五十。迷識林:
79 迷識魔王

五十一。三魔林:
80 消陽魔王
81 鑠陰魔王
82 耗氣魔王

五十二。寂空山:
83 黑魚精

五十三。 元會縣官御園:
84 蜂妖

五十四。高岡林:
85 靈鵲

五十五。溪洞河:
86 玄武靈

五十六。嵯峨山美蔚洞:
87 美蔚君(猩猩)

五十七。賽巫峽福緣洞:
88 福緣君(猿猴)
89 善慶君(白鶴)

五十八。長溪嶺:
90 孟浪魔王(白鰻)

五十九。慌張洞:
91 慌張魔王(獐子)

六十。浪潮溪回瀾穴:
92 大鎄?BR>六鯤魔王:
93 司視魔(老大)
94 司聽魔(老二)
95 逐香魔(老三)
96 逐味魔(老四)
97 具體魔(老五)
98 馳神魔(老六)

六十一。崔嵬山五蘊廟:
99 病魔
100 鼯精

六十二。五庄觀:
101 蝠妖

② 四大名著之西遊記

第1回驚天地美猴王出世

這是一個神話故事,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下分為東勝神洲、西牛賀
洲、南贍部洲、北俱蘆洲。在東勝神洲傲來國,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塊
仙石,一天仙石崩裂,從石頭中滾出一個卵,這個卵一見風就變成一個石猴
,猴眼射出一道道金光,向四方朝拜。
那猴能走、能跑,渴了就喝些山澗中的泉水,餓了就吃些山上的果子。
整天和山中的動物一起玩樂,過得十分快活。一天,天氣特別熱,猴子們為
了躲避炎熱的天氣,跑到山澗里洗澡。它們看見這泉水嘩嘩地流,就順著澗
往前走,去尋找它的源頭。
猴子們爬呀、爬呀,走到了盡頭,卻看見一股瀑布,像是從天而降一樣
。猴子們覺得驚奇,商量說∶「哪個敢鑽進瀑布,把泉水的源頭找出來,又
不傷身體,就拜他為王。」連喊了三遍,那石猴呼地跳了出來,高聲喊道∶
「我進去,我進去!」
那石猴閉眼縱身跳入瀑布,覺得不像是在水中,這才睜開眼,四處打量
,發現自己站在一座鐵板橋上,橋下的水沖貫於石竅之間,倒掛著流出來,
將橋門遮住,使外面的人看不到裡面。石猴走過橋,發現這真是個好地方,
石椅、石床、石盆、石碗,樣樣都有。
這里就像不久以前有人住過一樣,天然的房子,安靜整潔,鍋、碗、瓢
、盆,整齊地放在爐灶上。正當中有一塊石碑,上面刻著∶花果山福地,水
簾洞洞天。石猴高興得不得了,忙轉身向外走去,嗖的一下跳出了洞。
猴子們見石猴出來了,身上又一點傷也沒有,又驚又喜,把他團團圍住
,爭著問他裡面的情況。石猴抓抓腮,撓撓癢,笑嘻嘻地對大家說∶「裡面
沒有水,是一個安身的好地方,刮大風我們有地方躲,下大雨我們也不怕淋
。」猴子們一聽,一個個高興得又蹦又跳。
猴子們隨著石猴穿過了瀑布,進入水簾洞中,看見了這么多的好東西,
一個個你爭我奪,拿盆的拿盆,拿碗的拿碗,占灶的占灶,爭床的爭床,搬
過來,移過去,直到精疲力盡為止。猴子們都遵照諾言,拜石猴為王,石猴
從此登上王位,將石字省去,自稱「美猴王」。
美猴王每天帶著猴子們遊山玩水,很快三、五百年過去了。一天正在玩
樂時,美猴王想到自己將來難免一死,不由悲傷得掉下眼淚來,這時猴群中
跳出個通背猿猴來,說∶「大王想要長生不老,只有去學佛、學仙、學神之
術。」
美猴王決定走遍天涯海角,也要找到神仙,學那長生不老的本領。第二
天,猴子們為他做了一個木筏,又准備了一些野果,於是美猴王告別了群猴
們,一個人撐著木筏,奔向汪洋大海。
大概是美猴王的運氣好,連日的東南風,將他送到西北岸邊。他下了木
筏,登上了岸,看見岸邊有許多人都在幹活,有的捉魚,有的打天上的大雁
,有的挖蛤蜊,有的淘鹽,他悄悄地走過去,沒想到,嚇得那些人將東西一
扔,四處逃命。
這一天,他來到一座高山前,突然從半山腰的樹林里傳出一陣美妙的歌
聲,唱的是一些關於成仙的話。猴王想∶這個唱歌的人一定是神仙,就順著
歌聲找去。
唱歌的是一個正在樹林里砍柴的青年人,猴王從這青年人的口中了解到
,這座山叫靈台方寸山,離這兒七八里路,有個斜月三星洞,洞中住著一個
稱為菩提祖師的神仙。
美猴王告別打柴的青年人,出了樹林,走過山坡,果然遠遠地看見一座
洞府,只見洞門緊緊地閉著,洞門對面的山崗上立著一塊石碑,大約有三丈
多高,八尺多寬,上面寫著十個大字∶「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正在看
時,門卻忽然打開了,走出來一個仙童。
美猴王趕快走上前,深深地鞠了一個躬,說明來意,那仙童說∶「我師
父剛才正要講道,忽然叫我出來開門,說外面來了個拜師學藝的,原來就是
你呀!跟我來吧!」美猴王趕緊整整衣服,恭恭敬敬地跟著仙童進到洞內,
來到祖師講道的法台跟前。
猴王看見菩提祖師端端正正地坐在台上,台下兩邊站著三十多個仙童,
就趕緊跪下叩頭。祖師問清楚他的來意,很高興,見他沒有姓名,便說∶「
你就叫悟空吧!」
祖師叫孫悟空又拜見了各位師兄,並給悟空找了間空房住下。從此悟空
跟著師兄學習生活常識,講究經典,寫字燒香,空時做些掃地挑水的活。
很快七年過去了,一天,祖師講道結束後,問悟空想學什麼本領。孫悟
空不管祖師講什麼求神拜佛、打坐修行,只要一聽不能長生不老,就不願意
學,菩提祖師對此非常生氣。
祖師從高台上跳了下來,手裡拿著戒尺指著孫悟空說∶「你這猴子,這
也不學,那也不學,你要學些什麼?」說完走過去在悟空頭上打了三下,倒
背著手走到里間,關上了門。師兄們看到師父生氣了,感到很害怕,紛紛責
怪孫悟空。
孫悟空既不怕,又不生氣,心裡反而十分高興。當天晚上,悟空假裝睡
著了,可是一到半夜,就悄悄起來,從前門出去,等到三更,繞到後門口,
看見門半開半閉,高興地不得了,心想∶「哈哈,我沒有猜錯師父的意思。

孫悟空走了進去,看見祖師面朝里睡著,就跪在床前說∶「師父,我跪
在這里等著您呢!」祖師聽見聲音就起來了,盤著腿坐好後,嚴厲地問孫悟
空來做什麼,悟空說∶「師父白天當著大家的面不是答應我,讓我三更時從
後門進來,教我長生不老的法術嗎?」
菩提祖師聽到這話心裡很高興。心想∶「這個猴子果然是天地生成的,
不然,怎麼能猜透我的暗謎。」於是,讓孫悟空跪在床前,教給他長生不老
的法術。孫悟空洗耳恭聽,用心理解,牢牢記住口訣,並叩頭拜謝了祖師的
恩情。
很快三年又過去了,祖師又教了孫悟空七十二般變化的法術和駕筋斗雲
的本領,學會了這個本領,一個筋斗便能翻出十萬八千里路程。孫悟空是個
猴子,本來就喜歡蹦蹦跳跳的,所以學起筋斗雲來很容易。
有一個夏天,孫悟空和師兄們在洞門前玩耍,大家要孫悟空變個東西看
看,孫悟空心裡感到很高興,得意地念起咒語,搖身一變變成了一棵大樹。
師兄們見了,鼓著掌稱贊他。
大家的吵鬧聲,讓菩提祖師聽到了,他拄著拐杖出來,問∶「是誰在吵
鬧?你們這樣大吵大叫的,哪裡像個出家修行的人呢?」大家都趕緊停住了
笑,孫悟空也恢復了原樣,給師父解釋,請求原諒。
菩提祖師看見孫悟空剛剛學會了一些本領就賣弄起來,十分生氣。祖師
叫其他人離開,把悟空狠狠地教訓了一頓,並且要把孫悟空趕走。孫悟空著
急了,哀求祖師不要趕他走,祖師卻不肯留下他,並要他立下誓言∶任何時
候都不能說孫悟空是菩提祖師的徒弟。

③ 西遊記第二十三回全文(白話)

西遊記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 四聖試禪心】全文白話版:

師徒四人過了流沙河,幾天後路過一戶莊院,便請求能夠在此借宿一晚,這戶人家有三個女兒,她們的母親想把唐僧師徒幾個招做女婿,不斷的勸說唐僧師徒,四人中只有豬八戒心動了。

到了晚上入睡的時候,豬八戒悄悄的跑出去找到女主人,希望能夠做她的女婿,卻沒想到被三個女兒捉弄了一番,被五花大綁在了大樹上吊了一個晚上。

第二天真相大白,原來這是菩薩在考驗師徒四人,豬八戒沒有經受住誘惑。

(3)大樹西遊記擴展閱讀

第二十三回出場的神仙介紹:

1、驪山老母

黎山老母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女仙名,亦稱作「驪山老母」,亦稱無極老母、無當聖母。傳說驪山老母居於驪山,在中國民間信仰中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很多道觀中都供奉有她的聖像。

傳說中驪山老母橫跨多個時代,具有極為強大的法力,並教出各個時代中的英雄女將,如齊宣王的妻子鍾無艷(戰國時代)、薛丁山的妻子樊梨花(唐代)、高君保的妻子劉金定(宋代)、楊門女將穆桂英(宋代)等,都為驪山老母的門下弟子。

2、觀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悲精神,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

觀世音菩薩具有平等無私的廣大悲願,當眾生遇到任何的困難和苦痛, 如能至誠稱念觀世音菩薩,就會得到菩薩的救護。而且,觀世音菩薩最能適應眾生的要求,對不同的眾生,便現化不同的身相,說不同的法門。在佛教的眾多菩薩中,觀世音菩薩也最為民間所熟知和信仰。

④ 西遊記優美段落

那些和尚聽見問了一聲,忽然抬頭觀看外來人,嘴長耳朵大。身粗背膊寬,聲響如雷咋。行者與沙僧,容貌更醜陋。廳堂幾眾僧,無人不害怕。闍黎還念經,班首教行罷。難顧磬和鈴,佛象且丟下。一齊吹息燈,驚散光乍乍。跌跌與爬爬,門檻何曾跨!你頭撞我頭,似倒葫蘆架。清清好道場,翻成大笑話。
2、卻說長安城外涇河岸邊,有兩個賢人:一個是漁翁,名喚張稍;一個是樵子,名喚李定。他兩個是不登科的進士,能識字的山人。一日,在長安城裡,賣了肩上柴,貨了籃中鯉,同入酒館之中,吃了半酣,各攜一瓶,順涇河岸邊,徐步而回。
3、卻說這座山名喚萬壽山,山中有一座觀,名喚五庄觀,觀里有一尊仙,道號鎮元子,混名與世同君。那觀里出一般異寶,乃是混沌初分,鴻蒙始判,天地未開之際,產成這顆靈根。蓋天下四大部洲,惟西牛賀洲五庄觀出此,喚名草還丹,又名人參果。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頭一萬年方得吃。似這萬年,只結得三十個果子。果子的模樣,就如三朝未滿的小孩相似,四肢俱全,五官咸備。人若有緣,得那果子聞了一聞,就活三百六十歲;吃一個,就活四萬七千年。
4、瑞靄散繽紛,祥光護法身。九霄華漢里,現出女真人。那菩薩,頭上戴一頂金葉紐,翠花鋪,放金光,生銳氣的垂珠纓絡;身上穿一領淡淡色,淺淺妝,盤金龍,飛彩鳳的結素藍袍;胸前掛一面對月明,舞清風,雜寶珠,攢翠玉的砌香環佩;腰間系一條冰蠶絲,織金邊,登彩雲,促瑤海的錦綉絨裙;面前又領一個飛東洋,游普世,感恩行孝,黃毛紅嘴白鸚哥;手內托著一個施恩濟世的寶瓶,瓶內插著一枝灑青霄,撒大惡,掃開殘霧垂楊柳。玉環穿綉扣,金蓮足下深。三天許出入,這才是救苦救難觀世音。
5、師徒們行了數日,到了鞏州城。早有鞏州合屬官吏人等,迎接入城中。安歇一夜,次早出城前去。一路飢餐渴飲,夜住曉行,兩三日,又至河州衛。此乃是大唐的山河邊界。早有鎮邊的總兵與本處僧道,聞得是欽差御弟法師上西方見佛,無不恭敬,接至裡面供給了,著僧綱請往福原寺安歇。本寺僧人,一一參見,安排晚齋。齋畢,吩咐二從者飽喂馬匹,天不明就行。

⑤ 西遊記中孫悟空大鬧天宮的原文

孫悟空向東海龍王借得定海之寶——如意金箍棒,又去地府強銷生死簿。龍王,閻君去天庭告狀,在太白金星的舉薦下,玉皇大帝將孫悟空叫到天庭當弼馬溫。悟空在知道了弼馬溫是不入流的小官後,打下界去,憤而回歸花果山,自封「齊天大聖」。

托塔天王李靖奉命率領天兵天將捉拿孫悟空,卻被悟空打敗,撤回天庭。玉帝在太白金星的建議下,第二次招安孫悟空,封他為有名無實的齊天大聖,並讓他去管理蟠桃園。沒過多久,王母娘娘開蟠桃大會,讓七仙女到蟠桃園摘取仙桃,孫悟空在得知蟠桃會沒請自己後,盜桃偷丹,擾亂蟠桃會,酒醒後自知闖下大禍,再次逃下界。

天庭第二次圍剿花果山,孫悟空因被金剛鐲打中頭,被二郎神率領六聖擒拿。押上天庭,斬妖台各種刑罰都無法傷到孫悟空分毫,於是太上老君將孫悟空帶回兜率宮,放進八卦爐里煉丹,孫悟空因躲在巽位,反而煉出火眼金睛,

四十九天後逃出八卦爐,大反天宮。後來,如來佛用五指山鎮壓了孫悟空,並告知其數百年後將有人來將他放出來。過了五百年,唐僧領命救孫悟空出五指山,於是孫悟空在觀世音的點化下,跟隨唐僧前往西天取經,一路斬妖除魔的故事。該故事生動有趣,人物形象活潑生動。

(5)大樹西遊記擴展閱讀:

著作介紹

《西遊記》又名《西遊釋厄傳》,是明代文學家吳承恩所著,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優秀的古代神話小說,也是一部規模宏偉、結構完整、用幻想形式來反映社會矛盾的巨著。

作品寫於明朝中期,當時社會經濟雖繁榮,但政治日漸敗壞,百姓生活困苦。作者對此不合理的現象,通過故事提出批評。此作品共一百回,六十餘萬字。分回標目,每一回目以整齊對偶展現。故事敘述唐三藏與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白龍馬經過九九八十一次磨難,到西天成功取回真經的故事。

《西遊記》原著——大鬧天宮部分是西遊記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其中大鬧天宮部分也是最為精彩,也是在某種程度反映社會矛盾集中後的爆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孫悟空大鬧天宮



⑥ 名著西遊記

第五十回 情亂性從因愛欲 神昏心動遇魔頭

詞曰:心地頻頻掃,塵情細細除,莫教坑塹陷毗盧。本體常清凈,方可論元初。性燭須挑剔,曹溪任吸呼,勿令猿馬氣聲粗。晝夜綿綿息,方顯是功夫。這一首詞,牌名《南柯子》。單道著唐僧脫卻通天河寒冰之災,踏白黿負登彼岸。四眾奔西,正遇嚴冬之景,但見那林光漠漠煙中淡,山骨稜稜水外清。師徒們正當行處,忽然又遇一座大山,阻住去道,路窄崖高,石多嶺峻,人馬難行。三藏在馬上兜住韁繩,叫聲「徒弟。」那孫行者引八戒、沙僧近前侍立道:「師父,有何吩咐?」三藏道:「你看那前面山高,只恐有虎狼作怪,妖獸傷人,今番是必仔細!」行者道:「師父放心莫慮,我等兄弟三人,性和意合,歸正求真,使出盪怪降妖之法,怕甚麼虎狼妖獸!」三藏聞言,只得放懷前進,到於谷口,促馬登崖,抬頭觀看,好山:嵯峨矗矗,巒削巍巍。嵯峨矗矗沖霄漢,巒削巍巍礙碧空。怪石亂堆如坐虎,蒼松斜掛似飛龍。嶺上鳥啼嬌韻美,崖前梅放異香濃。澗水潺湲流出冷,巔雲黯淡過來凶。又見那飄飄雪,凜凜風,咆哮餓虎吼山中。寒鴉揀樹無棲處,野鹿尋窩沒定蹤。可嘆行人難進步,皺眉愁臉把頭蒙。

師徒四眾,冒雪沖寒,戰澌澌,行過那巔峰峻嶺,遠望見山凹中有樓台高聳,房舍清幽。唐僧馬上欣然道:「徒弟啊,這一日又飢又寒,幸得那山凹里有樓台房舍,斷乎是庄戶人家,庵觀寺院,且去化些齋飯,吃了再走。」行者聞言,急睜睛看,只見那壁廂凶雲隱隱,惡氣紛紛,回首對唐僧道:「師父,那廂不是好處。」三藏道:「見有樓台亭宇,如何不是好處?」行者笑道:

「師父啊,你那裡知道?西方路上多有妖怪邪魔,善能點化庄宅,不拘甚麼樓台房舍,館閣亭宇,俱能指化了哄人。你知道龍生九種,內有一種名『蜃』,蜃氣放出,就如樓閣淺池。若遇大江昏迷,蜃現此勢,倘有鳥鵲飛騰,定來歇翅,那怕你上萬論千,盡被他一氣吞之。此意害人最重,那壁廂氣色凶惡,斷不可入。」三藏道:「既不可入,我卻著實飢了。」行者道:「師父果飢,且請下馬,就在這平處坐下,待我別處化些齋來你吃。」三藏依言下馬。八戒采定韁繩,沙僧放下行李,即去解開包裹,取出缽盂,遞與行者。行者接缽盂在手,吩咐沙僧道:「賢弟,卻不可前進,好生保護師父穩坐於此,待我化齋回來,再往西去。」沙僧領諾。行者又向三藏道:「師父,這去處少吉多凶,切莫要動身別往,老孫化齋去也。」唐僧道:「不必多言,但要你快去快來,我在這里等你。」行者轉身欲行,卻又回來道:「師父,我知你沒甚坐性,我與你個安身法兒。」即取金箍棒,幌了一幌,將那平地下周圍畫了一道圈子,請唐僧坐在中間,著八戒沙僧侍立左右,把馬與行李都放在近身,對唐僧合掌道:「老孫畫的這圈,強似那銅牆鐵壁,憑他甚麼虎豹狼蟲,妖魔鬼怪,俱莫敢近。但只不許你們走出圈外,只在中間穩坐,保你無虞;但若出了圈兒,定遭毒手。千萬千萬!至囑至囑!」三藏依言,師徒俱端然坐下。

行者才起雲頭,尋庄化齋,一直南行,忽見那古樹參天,乃一村莊舍。按下雲頭,仔細觀看,但只見:雪欺衰柳,冰結方塘。

疏疏修竹搖青,鬱郁喬松凝翠。幾間茅屋半裝銀,一座小橋斜砌粉。籬邊微吐水仙花,檐下長垂冰凍箸。颯颯寒風送異香,雪漫不見梅開處。行者隨步觀看庄景,只聽得呀的一聲,柴扉響處,走出一個老者,手拖藜杖,頭頂羊裘,身穿破衲,足踏蒲鞋,拄著杖,仰身朝天道:「西北風起,明日晴了。」說不了,後邊跑出一個哈巴狗兒來,望著行者,汪汪的亂吠。老者卻才轉過頭來,看見行者捧著缽盂,打個問訊道:「老施主,我和尚是東土大唐欽差上西天拜佛求經者,適路過寶方,我師父腹中飢餒,特造尊府募化一齋。」老者聞言,點頭頓杖道:「長老,你且休化齋,你走錯路了。」行者道:「不錯。」老者道:「往西天大路,在那直北下,此間到那裡有千里之遙,還不去找大路而行?」行者笑道:「正是直北下,我師父現在大路上端坐,等我化齋哩。」

那老者道:「這和尚胡說了。你師父在大路上等你化齋,似這千里之遙,就會走路,也須得六七日,走回去又要六七日,卻不餓壞他也?」行者笑道:「不瞞老施主說,我才然離了師父,還不上一盞熱茶之時,卻就走到此處。如今化了齋,還要趁去作午齋哩。」老者見說,心中害怕道:「這和尚是鬼!是鬼!」急抽身往裡就走。行者一把扯住道:「施主那裡去?有齋快化些兒。」老者道:「不方便!不方便!別轉一家兒罷!」行者道:「你這施主,好不會事!你說我離此有千里之遙,若再轉一家,卻不又有千里?

真是餓殺我師父也。」那老者道:「實不瞞你說,我家老小六七口,才淘了三升米下鍋,還未曾煮熟。你且到別處去轉轉再來。」行者道:「古人雲,走三家不如坐一家。我貧僧在此等一等罷。」那老者見纏得緊,惱了,舉藜杖就打。行者公然不懼,被他照光頭上打了七八下,只當與他拂癢。那老者道:「這是個撞頭的和尚!」行者笑道:「老官兒,憑你怎麼打,只要記得杖數明白,一杖一升米,慢慢量來。」那老者聞言,急丟了藜杖,跑進去把門關了,只嚷:「有鬼!有鬼!」慌得那一家兒戰戰兢兢,把前後門俱關上。行者見他關了門,心中暗想:「這老賊才說淘米下鍋,不知是虛是實。常言道,道化賢良釋化愚。且等老孫進去看看。」好大聖,捻著訣,使個隱身遁法,徑走入廚中看處,果然那鍋里氣騰騰的,煮了半鍋干飯。就把缽盂往裡一椏,滿滿的椏了一缽盂,即駕雲回轉不題。

卻說唐僧坐在圈子裡,等待多時。不見行者回來,欠身悵望道:「這猴子往那裡化齋去了?」八戒在旁笑道:「知他往那裡耍子去來!化甚麼齋,卻教我們在此坐牢!」三藏道:「怎麼謂之坐牢?」八戒道:「師父,你原來不知。古人劃地為牢,他將棍子劃了圈兒,強似鐵壁銅牆,假如有虎狼妖獸來時,如何擋得他住?只好白白的送與他吃罷子。」三藏道:「悟能,憑你怎麼處治?」八戒道:「此間又不藏風,又不避冷,若依老豬,只該順著路,往西且行。師兄化了齋,駕了雲,必然來快,讓他趕來。如有齋,吃了再走。如今坐了這一會,老大腳冷!」三藏聞此言,就是晦氣星進宮,遂依獃子,一齊出了圈外。沙僧牽了馬,八戒擔了擔,那長老順路步行前進,不一時,到了那樓閣之所,原來是坐北向南之家。門外八字粉牆,有一座倒垂蓮升斗門樓,都是五色裝的,那門兒半開半掩。八戒就把馬拴在門枕石鼓上,沙僧歇了擔子,三藏畏風,坐於門限之上。八戒道:「師父,這所在想是公侯之宅,相輔之家。前門外無人,想必都在裡面烘火。你們坐著,讓我進去看看。」唐僧道:「仔細耶!莫要沖撞了人家。」

獃子道:「我曉得,自從歸正禪門,這一向也學了些禮數,不比那村莽之夫也。」

那獃子把釘鈀撒在腰裡,整一整青錦直裰,斯斯文文,走入門里,只見是三間大廳,簾櫳高控,靜悄悄全無人跡,也無桌椅家火。轉過屏門,往裡又走,乃是一座穿堂,堂後有一座大樓,樓上窗格半開,隱隱見一頂黃綾帳幔。獃子道:「想是有人怕冷,還睡哩。」他也不分內外,拽步走上樓來,用手掀開看時,把獃子唬了一個躘踵。原來那帳里象牙床上,白媸媸的一堆骸骨,骷髏有巴斗大,腿挺骨有四五尺長。獃子定了性,止不住腮邊淚落,對骷髏點頭嘆雲:「你不知是那代那朝元帥體,何邦何國大將軍。當時豪傑爭強勝,今日凄涼露骨筋。不見妻兒來侍奉,那逢士卒把香焚?謾觀這等真堪嘆,可惜興王霸業人。」八戒正才感嘆,只見那帳幔後有火光一幌。獃子道:「想是有侍奉香火之人在後面哩。」急轉步過帳觀看,卻是穿樓的窗扇透光。

那壁廂有一張彩漆的桌子,桌子上亂搭著幾件錦綉綿衣。獃子提起來看時,卻是三件納錦背心兒。他也不管好歹,拿下樓來,出廳房,徑到門外道:「師父,這里全沒人煙,是一所亡靈之宅。

老豬走進裡面,直至高樓之上,黃綾帳內,有一堆骸骨。串樓旁有三件納錦的背心,被我拿來了,也是我們一程兒造化,此時天氣寒冷,正當用處。師父,且脫了褊衫,把他且穿在底下,受用受用,免得吃冷。」三藏道:「不可不可!律雲:公取竊取皆為盜。倘或有人知覺,趕上我們,到了當官,斷然是一個竊盜之罪。還不送進去與他搭在原處!我們在此避風坐一坐,等悟空來時走路,出家人不要這等愛小。」八戒道:「四顧無人,雖雞犬亦不知之,但只我們知道,誰人告我?有何證見?就如拾到的一般,那裡論甚麼公取竊取也!」三藏道:「你胡做啊!雖是人不知之,天何蓋焉!玄帝垂訓雲,暗室虧心,神目如電。趁早送去還他,莫愛非禮之物。」那獃子莫想肯聽,對唐僧笑道:「師父啊,我自為人,也穿了幾件背心,不曾見這等納錦的。你不穿,且待老豬穿一穿,試試新,晤晤脊背。等師兄來,脫了還他走路。」沙僧道:「既如此說,我也穿一件兒。」兩個齊脫了上蓋直裰,將背心套上。才緊帶子,不知怎麼立站不穩,撲的一跌。原來這背心兒賽過綁縛手,霎時間,把他兩個背剪手貼心捆了。

慌得個三藏跌足報怨,急忙上前來解,那裡便解得開?三個人在那裡吆喝之聲不絕,卻早驚動了魔頭也。

話說那座樓房果是妖精點化的,終日在此拿人。他在洞里正坐,忽聞得怨恨之聲,急出門來看,果見捆住幾個人了。妖魔即喚小妖,同到那廂,收了樓台房屋之形,把唐僧攙住,牽了白馬,挑了行李,將八戒沙僧一齊捉到洞里。老妖魔登台高坐,眾小妖把唐僧推近台邊,跪伏於地。妖魔問道:「你是那方和尚?

怎麼這般膽大,白日里偷盜我的衣服?」三藏滴淚告曰:「貧僧是東土大唐欽差往西天取經的,因腹中飢餒,著大徒弟去化齋未回,不曾依得他的言語,誤撞仙庭避風。不期我這兩個徒弟愛小,拿出這衣物,貧僧決不敢壞心,當教送還本處。他不聽吾言,要穿此晤晤脊背,不料中了大王機會,把貧僧拿來。萬望慈憫,留我殘生,求取真經,永注大王恩情,回東土千古傳揚也!」

那妖魔笑道:「我這里常聽得人言:有人吃了唐僧一塊肉,發白還黑,齒落更生,幸今日不請自來,還指望饒你哩!你那大徒弟叫做甚麼名字?往何方化齋?」八戒聞言,即開口稱揚道:「我師兄乃五百年前大鬧天宮齊天大聖孫悟空也。」那妖魔聽說是齊天大聖孫悟空,老大有些悚懼,口內不言,心中暗想道:「久聞那廝神通廣大,如今不期而會。」教:「小的們,把唐僧捆了,將那兩個解下寶貝,換兩條繩子也捆了。且抬在後邊,待我拿住他大徒弟,一發刷洗,卻好湊籠蒸吃。」眾小妖答應一聲,把三人一齊捆了,抬在後邊,將白馬拴在槽頭,行李挑在屋裡。眾妖都磨兵器,准備擒拿行者不題。

卻說孫行者自南庄人家攝了一缽盂齋飯,駕雲回返舊路。

徑至山坡平處,按下雲頭,早已不見唐僧,不知何往,棍劃的圈子還在,只是人馬都不見了。回看那樓台處所,亦俱無矣,惟見山根怪石。行者心驚道:「不消說了!他們定是遭那毒手也!」

急依路看著馬蹄,向西而趕。行有五六里,正在凄愴之際,只聞得北坡外有人言語。看時,乃一個老翁,氈衣苫體,暖帽蒙頭,足下踏一雙半新半舊的油靴,手持著一根龍頭拐棒,後邊跟一個年幼的僮僕,折一枝臘梅花,自坡前念歌而走。行者放下缽盂,覿面道個問訊,叫:「老公公,貧僧問訊了。」那老翁即便回禮道:「長老那裡來的?」行者道:「我們東土來的,往西天拜佛求經,一行師徒四眾。我因師父飢了,特去化齋,教他三眾坐在那山坡平處相候。及回來不見,不知往那條路上去了。動問公公,可曾看見?」老者聞言,呵呵冷笑道:「你那三眾,可有一個長嘴大耳的么?」行者道:「有有有!」「又有一個晦氣色臉的,牽著一匹白馬,領著一個白臉的胖和尚么?」行者道:「是是是!」

老翁道:「你們走錯路了,你休尋他,各個顧命去也。」行者道:

「那白臉者是我師父,那怪樣者是我師弟。我與他共發虔心,要往西天取經,如何不尋他去!」老翁道:「我才然從此過時,看見他錯走了路徑,闖入妖魔口裡去了。」行者道:「煩公公指教指教,是個甚麼妖魔,居於何方,我好上門取索他等,往西天去也。」老翁道:「這座山叫做金皘山,山前有個金皘洞,那洞中有個獨角兕大王。那大王神通廣大,威武高強。那三眾此回斷沒命了,你若去尋,只怕連你也難保,不如不去之為愈也。我也不敢阻你,也不敢留你,只憑你心中度量,」行者再拜稱謝道:「多蒙公公指教,我豈有不尋之理!」把這齋飯倒與他,將這空缽盂自家收拾。那老翁放下拐棒,接了缽盂,遞與僮僕,現出本象,雙雙跪下叩頭叫:「大聖,小神不敢隱瞞,我們兩個就是此山山神土地,在此候接大聖。這齋飯連缽盂,小神收下,讓大聖身輕好施法力。待救唐僧出難,將此齋還奉唐僧,方顯得大絲至恭至孝。」行者喝道:「你這毛鬼討打!既知我到,何不早迎?卻又這般藏頭露尾,是甚道理?」土地道:「大聖性急,小神不敢造次,恐犯威顏,故此隱象告知。」行者息怒道:「你且記打!好生與我收著缽盂!待我拿那妖精去來!」土地山神遵領。

這大聖卻才束一束虎筋絛,拽起虎皮裙,執著金箍棒,徑奔山前,找尋妖洞。轉過山崖,只見那亂石磷磷,翠崖邊有兩扇石門,門外有許多小妖,在那裡輪槍舞劍,真個是:煙雲凝瑞,苔蘚堆青。崚嶒怪石列,崎嶇曲道縈。猿嘯鳥啼風景麗,鸞飛鳳舞若蓬瀛。向陽幾樹梅初放,弄暖千竿竹自青。陡崖之下,深澗之中,陡崖之下雪堆粉,深澗之中水結冰。兩林松柏千年秀,幾簇山茶一樣紅。這大聖觀看不盡,拽開步徑至門前,厲聲高叫道:「那小妖,你快進去與你那洞主說,我本是唐朝聖僧徒弟齊天大聖孫悟空,快教他送我師父出來,免教你等喪了性命!」那伙小妖,急入洞里報道:「大王,前面有一個毛臉勾嘴的和尚,稱是齊天大聖孫悟空,來要他師父哩。」那魔王聞得此言,滿心歡喜道:「正要他來哩!我自離了本宮,下降塵世,更不曾試試武藝。今日他來,必是個對手。」即命:「小的們!取出兵器。」那洞中大小群魔,一個個精神抖擻,即忙抬出一根丈二長的點鋼槍,遞與老怪。老怪傳令教:「小的們,各要整齊,進前者賞,退後者誅!」眾妖得令,隨著老怪,騰出門來,叫道:「那個是孫悟空?」行者在旁閃過,見那魔王生得好不凶丑:獨角參差,雙眸幌亮。頂上粗皮突,耳根黑肉光。舌長時攪鼻,口闊版牙黃。毛皮青似靛,筋攣硬如鋼。比犀難照水,象牯不耕荒。全無喘月犁雲用,倒有欺天振地強。兩只焦筋藍靛手,雄威直挺點鋼槍。細看這等凶模樣,不枉名稱兕大王!孫大聖上前道:

「你孫外公在這里也!快早還我師父,兩無毀傷!若道半個不字,我教你死無葬身之地!」那魔喝道:「我把你這個大膽潑猴精!你有些甚麼手段,敢出這般大言!」行者道:「你這潑物,是也不曾見我老孫的手段!」那妖魔道:「你師父偷盜我的衣服,實是我拿住了,如今待要蒸吃。你是個甚麼好漢,就敢上我的門來取討!」行者道:「我師父乃忠良正直之僧,豈有偷你甚麼妖物之理?」妖魔道:「我在山路邊點化一座仙庄,你師父潛入裡面,心愛情慾,將我三領納錦綿裝背心兒偷穿在身,只有贓證,故此我才拿他。你今果有手段,即與我比勢,假若三合敵得我,饒了你師之命;如敵不過我,教你一路歸陰!」行者笑道:

「潑物!不須講口!但說比勢,正合老孫之意。走上來,吃吾之棒!」那怪物那怕甚麼賭斗,挺鋼槍劈面迎來。這一場好殺!你看那:金箍棒舉,長桿槍迎。金箍棒舉,亮藿藿似電掣金蛇;長桿槍迎,明幌幌如龍離黑海。那門前小妖擂鼓,排開陣勢助威風;這壁廂大聖施功,使出縱橫逞本事。他那裡一桿槍,精神抖擻;我這里一條棒,武藝高強。正是英雄相遇英雄漢,果然對手才逢對手人。那魔王口噴紫氣盤煙霧,這大聖眼放光華結綉雲。只為大唐僧有難,兩家無義苦爭輪。他兩個戰經三十合,不分勝負。那魔王見孫悟空棍法齊整,一往一來,全無些破綻,喜得他連聲喝采道:「好猴兒!好猴兒!真個是那鬧天官的本事!」這大聖也愛他槍法不亂,右遮左擋,甚有解數,也叫道:

「好妖精!好妖精!果然是一個偷丹的魔頭!」二人又鬥了一二十合。那魔王把槍尖點地,喝令小妖齊來。那些潑怪,一個個拿刀弄杖,執劍輪槍,把個孫大聖圍在中間。行者公然不懼,只叫:「來得好!來得好!正合吾意!」使一條金箍棒,前迎後架,東擋西除,那伙群妖,莫想肯退。行者忍不住焦躁,把金箍棒丟將起去,喝聲「變!」即變作千百條鐵棒,好便似飛蛇走蟒,盈空里亂落下來。那伙妖精見了,一個個魄散魂飛,抱頭縮頸,盡往洞中逃命。老魔王唏唏冷笑道:「那猴不要無禮!看手段!」即忙袖中取出一個亮灼灼白森森的圈子來,望空拋起,叫聲「著!」唿喇一下,把金箍棒收做一條,套將去了。弄得孫大聖赤手空拳,翻筋斗逃了性命。那妖魔得勝回歸洞,行者朦朧失主張,這正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性亂情昏錯認家。可恨法身無坐位,當時行動念頭差。畢竟不知這番怎麼結果,且聽下回分解。

⑦ 老版西遊記里有樹精形象的是哪一集

86版《西遊記》第抄19集《誤入小雷音》
荊棘嶺上,八戒揮耙開路,師徒們艱難行進。入夜,唐僧被樹精攝入木仙庵內吟詩品茶,杏仙對唐僧一往情深,獻舞呈歌,唐僧不為所動。天明始得徒弟們相救,來到「小雷音寺」。唐僧虔誠拜入,不料寺中之佛卻是妖精幻化,將悟空扣入金缽,唐僧等束手被擒。在二十八星宿協助下,悟空方得脫身,與妖精交戰,卻被妖精收入寶袋,後經悟空請來彌勒佛,在西瓜田裡設下巧計,終於擒住黃眉童妖。唐僧師徒得以繼續西行。

⑧ 西遊記中豬八戒打死的那個大樹什麼來歷

似乎是妖怪變的

⑨ 西遊記 的故事

「《西遊記》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沙僧和白龍馬,一起西行取經,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這個故事表現了,要實現一個美好的理想,定會遭遇到許多的困難,而且必須戰勝這些困難。」

經典名著啟蒙動畫《西遊記的故事》由北京金丁美奇動畫有限公司出品,是專為3-9歲兒童製作的西遊記題材動畫片。[1-4]

《西遊記的故事》以純正的中國繪畫趣味與藝術格調,給兒童美學和知識的啟蒙。讓孩子在「萌萌噠」的故事中走近偉大經典。

分集劇情

編輯

1·黑熊怪出沒(1-3集)

提要:他人有難即使與己無關也要挺身而出,這就是見義勇為

梗概:唐僧師徒在比丘國見到奇怪的景象——街上到處掛著籠子,籠子里竟然都是小孩子。他們費盡周折才打聽出,國王娶了妖艷的王後卻生了怪病,新來的國丈自稱有海外秘方包治百病,但必須用一千一百個小孩子來交換。孫悟空變成唐僧的模樣進王宮,與妖怪鬥法,揭露了他們的騙人把戲,救出孩們,全城百姓歡聲雷動……[2]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