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記摘抄賞析
㈠ 格列佛游記摘抄賞析
格列佛游記》作為一部傑出的諷刺小說,不僅在當時,就是在現代社會,其影響力依然十分深遠。年,《生活》雜志作過一次讀者調查,這部小說被評為「人類有史以來的最佳圖書」,總票數排名第十一位,這足以說明它的影響力之大。這部小說堪稱英國乃至世界諷刺文學的典範之作。閱讀這部作品的時候,我們在感受作品深刻的諷刺內涵的同時也要看到作品本身的一些局限性,這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各人看法可能會有所不同。總之一句話,要辨證地看待每一部文學作品,這才是科學的閱讀態度。下面就主要從人物形象、藝術特色和思想價值三方面來了解一下。
《格列佛游記》一書的人物形象
要想深入理解《格列佛游記》所表達的思想內涵,首先就要從人物形象上進行分析,特別是本書的主人公格列佛,因為他是貫串整部作品的主線,他不但是故事的直接參與者,而且還是故事的敘述者和評論者。
格列佛是一名醫生,他受過良好的教育,學識淵博,善良、正直,而且有自己的一套處世哲學和道德評價標准。由於格列佛在行醫的過程中不願做出有違醫德的事情,所以他的生意清冷,以致生活艱難,不得已當了一名隨船醫生,踏上海上的冒險之旅。由於他的善良,他甚至遭到小人國君臣的猜疑和迫害。
他是一細心的觀察者和深刻的評論者。格列佛的所到之處,他不僅參與當地的政治生活,而且還細心觀察當地的政治、文化和人民的生活狀態等情況並進行深入的剖析,然後將這些情況跟自己國家的情況作比較,從而做出比較冷靜和客觀的評判。隨著故事情節的不斷深入,格列佛在作品中的評價功能也在不斷增強。第一、二卷中,格列佛主要是以參與者的身份出現,中間插入一些評論,而到了第三、四卷,他已經逐漸從「參與者」的身份向「旁觀者」的身份轉變,成為一個比較純粹的敘述者和評論者。從這個角度來說,格列佛已經超越了「一個具有批判意識的資產者形象」,成為了一個具有一定思想深度和個人價值標準的社會批判者。此時書中的格列佛儼然已經成了作者斯威夫特的代言人,格列佛的評論多少反映出斯威夫特對人類社會的認識。主人公的批判視角會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不斷發生變化。在小人國中,他相對來說體形巨大,而且心地善良,跟小人國那些心胸狹窄的人比起來就顯得更高大了,所以作品所採取的批判視角是俯視的。而在大人國的皇帝面前,格列佛的視角是先平視後仰視。通過與皇帝的爭論,他逐漸認識到自己國家的文治武功和輝煌歷史實際上是「一大堆陰謀、叛亂、暗殺、屠戮、革命或流放」,從的增強了批判的力度。在飛島國中,格列佛是一個旁觀者,他接觸到了政治、司法、科學、文化等領域中的種種醜陋現象,由此而開始反觀自己國家的顯示,並對其進行了全方位的暴露和批判。而在慧駰國中,格列佛是一個內省者和人類社會的徹底的批判者,他雖然繼續對英國社會政治制度進行抨擊與批判,但諷刺的矛頭已經指向以「耶胡」為代表的人類自身的劣根性。作者在塑造其他人物形象方面也是比較成功的,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和慧駰國的人物各有特色。雖然這些或多或少都承載著一定的諷刺或影射內涵,但人物本身又是一群生動活潑、個性鮮明的文學形象。這些形象無疑是人類社會的一個縮影。同時,作者還借格列佛之口為我們刻畫了一系列性格各異的女性形象。如小人過皇後的怨毒、大人國皇後的和藹可親、小保姆葛藍達克利赤的善良、飛島國貴婦的怪癖和慧駰國女「耶胡」的情慾等,無不讓人找到顯示的影子。
㈡ 格列佛游記摘抄及賞析10份
1 「可是主要的困難是怎樣把我抬起來放到車上去。為此他們豎起了八十根一英尺的柱子,工人們用綳帶將忘我的脖子,手,身子和腿全都捆住,然後用包紮線粗細的極為結實的繩子,一頭用鉤子鉤住綳帶,一頭縛在木柱頂端的滑車上。九百名最強壯的漢子齊拉繩子,結果不到三小時,就把我抬了起來吊到車上。」這句話採用了列數字的方法,生動形象的寫出了格列佛的高大,與小人國的人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而引出下文,為有趣的小人國之旅添上幾分色彩。
2「我那高貴的祖國文武都勘成霸主,它可使法國遭災,它是歐洲的仲裁人,使美德,虔誠,榮譽和真理的中心,是全世界仰慕和感到驕傲的地方。這樣一個高貴的國家想不到他竟然如此不妨在眼裡。」格列佛對於別人對他國家的侮辱,感到十分氣憤,可以看出他是一個非常愛國的人,表達了著者對祖國的熱愛與贊美之情。啟發我們現代人要有愛國主義精神。
3「我對我國過去一百年中的重大事件所著的一番歷史的敘述另他大為震驚,他斷然宣稱,那些事不過是一大堆陰謀,叛亂,殘暴,憤怒,瘋狂,仇恨,嫉妒,淫慾,陰險和野心所能產生的最惡的惡果。」這句話狠狠的批判了那個時代社會的殘暴和不斷向外擴張的野心,諷刺了社會的黑暗,與現在的社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啟發我們要珍惜現在這個文明的社會,並要努力創建出更好的社會。
㈢ 格列佛游記好詞好句好段摘抄賞析
格列佛游記讀書筆記好詞摘抄:
順利、虛弱、碎裂、擺布、狂風、疲憊、酣甜、矛刺、同情、友好、感激、婉轉、顯赫、熟練、精光、威武、勻稱、庄嚴、惡意、慎重、狼藉、潦倒、奢侈、純朴、懦弱、虔誠、自由、爽快、恢復、特別、計劃、損傷、輝煌、壯麗、和藹、祝賀、統治、激烈、賞心悅目、微不足道、極其驚訝、肅然起敬、慷慨和善、頻繁、隱瞞、拘禁、前途無量、高談闊論、罪魁禍首、嚎啕大哭、手舞足蹈
格列佛游記讀書筆記好句摘抄加感悟賞析:
1、摘抄:盲目可以使你增加勇氣,因為你看不到什麼危險。——喬納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記》
感悟:在格列佛游記的故事當中,主人公說出這句話,讓我看到了他的睿智,每個人都可能有盲目的時候,因此人不可能100%做到智慧,聖人也有做錯事的時候,盲目的人在做出盲目的決定時,總是充滿了勇氣,這是很不好的,我們需要剋制。
2、摘抄:我們所擁有的並不是理性,而只是某種適合於助長我們天生罪惡的品性而已,彷彿一條被攪動的溪水,醜陋的影像映照出來不僅比原物大,還更加醜陋。——喬納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記》
感悟:讀了這句話,讓我深受啟發,我們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往往沒有靜下來思考一些關於情理和道德方面的問題,因此我們時常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就是這個道理,在這本書里,我們更是應該獲得對蒼生的眷戀和仁人之心,不能像那些侵略者一樣,做出危害社會的事情。
3、摘抄:無論是誰,如以怨報德,就應該是人類的公敵,不知報恩的人,根本不配活在世上。——喬納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記》
感悟:我非常喜歡這句話,是小說中的中心思想和亮點,作者就是要通過描寫這些社會現象,來表達怎樣才能維持社會公理。我們應該有一顆公正的心,用行動和仁德之心來對抗這些以怨報德的人,打擊那些公敵!
4、摘抄:這些傑出的四足動物有許多美德,跟人類的腐化墮落對比一下,使我睜開了眼睛,擴大了眼界。——喬納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記》
感悟:通過對動物的描寫,我們是否覺得慚愧呢?咱英國殖民的過程中,我們看到的是對人類的摧殘,對社會平民的壓迫,是喪盡天良的舉措,因此當我們看到這些四足動物的溫和有趣的一面,真覺得有了智慧但有殘暴的少數人類也是不足掛齒的,是罪惡的。
5、摘抄:在任用人才方面,他們更注重優良的品德而非卓越的才幹。——喬納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記》
感悟:讀了這句話,我十分感慨,這位偉大的英國作者是多麼睿智和有遠見啊,在那個時代,他通過小說已經解釋了關於教育和做人首先英國培養的品質,那就是品德佔第一位,只有品德好的人才配擁有。
6、摘抄:雖然我過去有過種種不幸得遭遇,但我要看看這個世界得渴望還是一樣強烈。——喬納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記》
感悟:無論何時何地,我們經歷和遭遇過什麼,都應該保持一顆陽光、充滿希望的心靈,只有這樣,在面臨這個世界時,才總會思考和朝著美的一面進發,嚮往燦爛的未來!
7、摘抄:動盪的河水映出來的醜陋影像,不但比原物大,而且會更加醜陋。——喬納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記》
感悟:格列佛游記是一本社會反諷小說,如果我說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是一樣的,你一定會覺得驚訝吧,沒錯,只是描寫的故事和時代不同罷了!百家筆記網m.simayi.net作者通過描寫英國殖民戰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來諷刺那些高高在上、殘暴不仁之徒,是多麼可恥,通過河水的描寫來揭露現實!
8、摘抄:周圍的田野像不盡的花園,圈起來的田地一般都是四十英尺見方,就像許許多多的花床。——喬納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記》
㈣ 《格列佛游記》 摘抄5段並賞析
1. 摘抄:我們所擁有的並不是理性,而只是某種適合於助長我們天生罪惡的品性而已,彷彿一條被攪動的溪水,醜陋的影像映照出來不僅比原物大,還更加醜陋。
賞析:我們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往往沒有靜下來思考一些關於情理和道德方面的問題,因此我們時常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就是這個道理,在這本書里,我們更是應該獲得對蒼生的眷戀和仁人之心,不能像那些侵略者一樣,做出危害社會的事情。
2. 摘抄:無論是誰,如以怨報德,就應該是人類的公敵,不知報恩的人,根本不配活在世上。
賞析:這句是小說中的中心思想和亮點,作者就是要通過描寫這些社會現象,來表達怎樣才能維持社會公理。我們應該有一顆公正的心,用行動和仁德之心來對抗這些以怨報德的人,打擊那些公敵!
3. 摘抄:這些傑出的四足動物有許多美德,跟人類的腐化墮落對比一下,使我睜開了眼睛,擴大了眼界。
賞析:通過對動物的描寫,我們是否覺得慚愧呢?在英國殖民的過程中,我們看到的是對人類的摧殘,對社會平民的壓迫,是喪盡天良的舉措,因此當我們看到這些四足動物的溫和有趣的一面,真覺得有了智慧但有殘暴的少數人類也是不足掛齒的,是罪惡的。
4. 摘抄:雖然我過去有過種種不幸得遭遇,但我要看看這個世界得渴望還是一樣強烈。
賞析:無論何時何地,我們經歷和遭遇過什麼,都應該保持一顆陽光、充滿希望的心靈,只有這樣,在面臨這個世界時,才總會思考和朝著美的一面進發,嚮往燦爛的未來!
5. 摘抄:我們中有一幫人,他們從年輕時起,就學會了怎樣通過搬弄文字,把白的說成黑的,黑的說成白的這種本領,他們怎麼說就看你給他們多少錢。在這幫人眼中,除他們以外,別人都是奴隸。
賞析:讀書的目的本來是為了保護正義和公理,讓善良的人得到應有的保護,讓罪惡的人得到應有的懲罰,但小說中的這些「知識分子」卻一直用挖苦的心態來看待善良,譏笑美德,用丑惡的嘴臉來對待心存善意的人,用暴虐的語言來對待有德的人。
這是多麼可悲啊,我們要用正義來看待這些事情,讓這些人做社會的棄兒。
(4)格列佛游記摘抄賞析擴展閱讀:
《格列佛游記》是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又譯為江奈生·斯威夫特)創作的一部長篇游記體諷刺小說,首次出版於1726年。
作品以里梅爾·格列佛(又譯為萊繆爾·格列佛)船長的口氣敘述周遊四國的經歷。通過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羅卜丁奈格、飛島國、慧駰國的奇遇,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統治階級的腐敗和罪惡。
還以較為完美的藝術形式表達了作者的思想觀念,作者用了豐富的諷刺手法和虛構的幻想寫出了荒誕而離奇的情節,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英國議會中毫無意義的黨派斗爭,統治集團的昏庸腐朽和唯利是圖,對殖民戰爭的殘酷暴戾進行了揭露和批判。
《格列佛游記》1726年在英國首次出版便受到讀者追捧,一周之內售空。出版幾個世紀以來,被翻譯成幾十種語言,在世界各國廣為流傳。在中國也是最具影響力的外國文學作品之一,被列為語文新課程標准必讀書目。
參考鏈接:網路-《格列佛游記》
㈤ 超急求《格列佛游記》300字摘抄9篇,並對每篇進行賞析!︸急!!!!
動彈這時才發現胳膊、腿都緊緊地被縛在地上;我的頭發又長又密,也被縛在地上。版我覺得從腋權窩到大腿,身上橫綁著幾根細繩。我只能向上看,太陽漸漸熱起來,陽光刺痛了眼睛。我聽到周圍人聲嘈雜,可是我那樣躺著,除了天空以外,什麼也看不見。過了一會兒,只覺得有個活東西在我左腿上蠕動,它越過我胸脯,慢慢地走上前來,幾乎來到我的下頷前了。我盡可能用眼睛朝下望,卻原來是一個身長不到六英寸、手裡拿著弓箭、背著一個箭袋的活人。同時,我覺得至少還有四十來個一模一樣的人 ( 我猜想 ) 跟在他的後面。我非常吃驚,大吼了起來,嚇得他們回頭就跑。 後來有人告訴我,他們中間有幾個人因為從我的腰部往地下跳,竟跌傷了。但是他們不久又走了回來。
賞析: 小說一開篇就以構思奇特奠定了全書的基調。格列佛被風暴吹到荒島上,醒來時發現自己已被百多個小人五花大綁。這段文字生動地描述了初次走進格列佛視野里的小
㈥ 格列佛游記讀書筆記摘抄加賞析
1、摘抄:盲目可以使你增加勇氣,因為你看不到什麼危險。——喬納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記》
賞析:在格列佛游記的故事當中,主人公說出這句話,讓我看到了他的睿智,每個人都可能有盲目的時候,因此人不可能100%做到智慧,聖人也有做錯事的時候,盲目的人在做出盲目的決定時,總是充滿了勇氣,這是很不好的,我們需要剋制。
2、摘抄:我們所擁有的並不是理性,而只是某種適合於助長我們天生罪惡的品性而已,彷彿一條被攪動的溪水,醜陋的影像映照出來不僅比原物大,還更加醜陋。——喬納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記》
賞析:讀了這句話,讓我深受啟發,我們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往往沒有靜下來思考一些關於情理和道德方面的問題,因此我們時常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就是這個道理,在這本書里,我們更是應該獲得對蒼生的眷戀和仁人之心,不能像那些侵略者一樣,做出危害社會的事情。
3、摘抄:無論是誰,如以怨報德,就應該是人類的公敵,不知報恩的人,根本不配活在世上。——喬納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記》
賞析:我非常喜歡這句話,是小說中的中心思想和亮點,作者就是要通過描寫這些社會現象,來表達怎樣才能維持社會公理。我們應該有一顆公正的心,用行動和仁德之心來對抗這些以怨報德的人,打擊那些公敵!
4、摘抄:這些傑出的四足動物有許多美德,跟人類的腐化墮落對比一下,使我睜開了眼睛,擴大了眼界。——喬納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記》
賞析:通過對動物的描寫,我們是否覺得慚愧呢?咱英國殖民的過程中,我們看到的是對人類的摧殘,對社會平民的壓迫,是喪盡天良的舉措,因此當我們看到這些四足動物的溫和有趣的一面,真覺得有了智慧但有殘暴的少數人類也是不足掛齒的,是罪惡的。
5、摘抄:在任用人才方面,他們更注重優良的品德而非卓越的才幹。——喬納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記》
賞析:讀了這句話,我十分感慨,這位偉大的英國作者是多麼睿智和有遠見啊,在那個時代,他通過小說已經解釋了關於教育和做人首先英國培養的品質,那就是品德佔第一位,只有品德好的人才配擁有。
6、摘抄:雖然我過去有過種種不幸得遭遇,但我要看看這個世界得渴望還是一樣強烈。——喬納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記》
賞析:無論何時何地,我們經歷和遭遇過什麼,都應該保持一顆陽光、充滿希望的心靈,只有這樣,在面臨這個世界時,才總會思考和朝著美的一面進發,嚮往燦爛的未來!
7、摘抄:動盪的河水映出來的醜陋影像,不但比原物大,而且會更加醜陋。——喬納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記》
賞析:格列佛游記是一本社會反諷小說,如果我說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是一樣的,你一定會覺得驚訝吧,沒錯,只是描寫的故事和時代不同罷了!作者通過描寫英國殖民戰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來諷刺那些高高在上、殘暴不仁之徒,是多麼可恥,通過河水的描寫來揭露現實!
8、摘抄:周圍的田野像不盡的花園,圈起來的田地一般都是四十英尺見方,就像許許多多的花床。——喬納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記》
賞析:讀了這句話,我感悟很深刻,被掠奪和壓迫者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溫飽尚且不能解決,而這些掠奪者卻成為了享受美好事物的所有者,這是多麼的不公平啊,這些花園本來是被掠奪者的良田,卻成活生生的搶奪走了,成為侵略者的戰利品。
9、摘抄:所以我現在請求沾染著這種罪惡的人不要隨便走到我的面前來。——喬納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記》
賞析:我們要時刻保留著一顆善良的心,用自己的價值觀來守護正義和真理,不能讓這些身著罪惡的人來玷污我們的身心,成為和他們一樣不堪的人!
10、摘抄:我們中有一幫人,他們從年輕時起,就學會了怎樣通過搬弄文字,把白的說成黑的,黑的說成白的這種本領,他們怎麼說就看你給他們多少錢。在這幫人眼中,除他們以外,別人都是奴隸。——喬納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記》
賞析:讀書的目的本來是為了保護正義和公理,讓善良的人得到應有的保護,讓罪惡的人得到應有的懲罰,但小說中的這些「知識分子」卻一直用挖苦的心態來看待善良,譏笑美德,用丑惡的嘴臉來對待心存善意的人,用暴虐的語言來對待有德的人。這是多麼可悲啊,我們要用正義來看待這些事情,讓這些人做社會的棄兒。
(6)格列佛游記摘抄賞析擴展閱讀:
《格列佛游記》是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又譯為江奈生·斯威夫特)創作的一部長篇游記體諷刺小說,首次出版於1726年。
作品以里梅爾·格列佛(又譯為萊繆爾·格列佛)船長的口氣敘述周遊四國的經歷。通過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羅卜丁奈格、飛島國、慧駰國的奇遇,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統治階級的腐敗和罪惡。
還以較為完美的藝術形式表達了作者的思想觀念,作者用了豐富的諷刺手法和虛構的幻想寫出了荒誕而離奇的情節,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英國議會中毫無意義的黨派斗爭,統治集團的昏庸腐朽和唯利是圖,對殖民戰爭的殘酷暴戾進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時它在一定程度上歌頌了殖民地人民反抗統治者的英勇斗爭。
㈦ 《格列佛游記》中摘抄20句佳句並做出賞析
《格列佛游記》名句及其點評:1盲目可以使你增加勇氣,因為你看不到什麼危險.點評:雖然盲目會使人增加勇氣,但這卻是一種怯弱的表現.看不見危險不代表不接近危險,所以這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做法.我們應該勇敢地面對危險,並與它戰斗.2在任用人才方面,他們更注重優良的品德而非卓越的才幹.點評:從一個人的品德,就能看出他是個怎樣的人.利立浦特人就是按照這樣的標准來選人才的.在他們看來,一個人擁有卓越的才幹,但並非優良的品德,那麼這個人就不是一個人才.3若一個人沒有德行,他們認為,那麼才能再高也難以實現,任何事務都不能交給這種有才無德的傢伙去辦.點評:才能不是最重要的.才能再高,但心有雜念,肯定不能忠心為國.利立浦特人認為,國家不能讓這些只有才能而並不忠心耿耿的人給毀了.4我不論在本性還是命運方面,都決定了要勞勞碌碌過一輩子.點評:主人公格列佛不希望自己有多大的成就,只希望自己能自由地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只要能這樣,就算勞勞碌碌過一輩子,也無所謂了.5如果一個品行端正的人因為無知而犯錯誤怎麼也不會像那些存心貪污腐敗的人那樣給社會利益造成極大影響,也正因他們本事大、手段高,能夠加倍地營私舞弊,同時還會巧妙地掩飾自己的腐敗行徑.點評:他們之所以選才時選品行端正的人,是因為他們相信這種人沒有那些存心貪污腐敗的人的那種禍害國家的心思.從這句話也可以看出,他們重視社會利益,並痛恨給社會利益造成極大影響的人.
㈧ 格列佛游記 朝花夕拾 摘抄賞析
格列佛游記》第一卷第一章
我打算起來,卻動彈不得,我仰天躺著,這時才發現胳膊、腿都緊緊地被縛在地上;我的頭發又長又密,也被縛在地上。我覺得從腋窩到大腿,身上橫綁著幾根細繩。我只能向上看,太陽漸漸熱起來,陽光刺痛了眼睛。我聽到周圍人聲嘈雜,可是我那樣躺著,除了天空以外,什麼也看不見。過了一會兒,只覺得有個活東西在我左腿上蠕動,它越過我胸脯,慢慢地走上前來,幾乎來到我的下頷前了。我盡可能用眼睛朝下望,卻原來是一個身長不到六英寸、手裡拿著弓箭、背著一個箭袋的活人。同時,我覺得至少還有四十來個一模一樣的人 ( 我猜想 ) 跟在他的後面。我非常吃驚,大吼了起來,嚇得他們回頭就跑。
後來有人告訴我,他們中間有幾個人因為從我的腰部往地下跳,竟跌傷了。但是他們不久又走了回來。有一個人竟敢走到他能看到我整個面孔的地方,他舉起兩手抬眼仰視,表示驚訝,用尖銳而清晰的聲音高喊 :「海琴那•帶古爾」,其餘的人也把這句話喊了幾遍,但是那時我還不懂他們的意思。讀者們可以相信,我一直這樣躺著是非常不舒服的,最後終於掙紮起來,想掙脫綁縛。我很僥幸,一下子就掙斷了繩索,並且拔出了地上那些縛住我左臂的木釘。我把左臂舉到面前,才發現了他們捆縛我的方法。這時我用力猛扯一下,雖然十分疼痛,卻把左邊綁我頭發的繩索掙鬆了一點,這樣才稍稍能夠把頭轉動兩英寸光景。但是我還沒來得及捉住他們,他們就跑掉了;他們齊聲尖銳刺耳地大喊,喊聲過後,我聽到一個人高聲喊道 : 「陶爾哥•奉納克」;一眨眼工夫,我覺得百來枝箭射中了我的左手,像針一樣刺痛了我;接著他們又向天空射了一陣,就像我們歐洲人丟炸彈似的,我想有不少支箭落在我身上 ( 雖然我不覺得 ), 有的還落在我臉上,我就趕忙用左手遮住了臉。這一陣箭雨過去以後,我不勝悲痛地呻吟起來,過了一會兒我又掙扎著要脫身,他們又放了一陣比剛才放的那些還長的箭,有些人還想用矛刺我的腰部;幸虧我穿著一件牛皮背心,他們刺不進去。
賞析:
小說一開篇就以構思奇特奠定了全書的基調。格列佛被風暴吹到荒島上,醒來時發現自己已被百多個小人五花大綁。這段文字生動地描述了初次走進格列佛視野里的小人們的言行舉止,特別是他們不斷地射箭刺痛格列佛的行為,為以後情節的進展埋下了伏筆。
開篇的文筆樸素簡練。作家曾經聲明:「我寧願用最簡單樸素的文筆把平凡的事實敘述出來,因為我寫這本書主要是向你報道,而不是供你消遣。」盡管格列佛漫遊各國情景各異、遭遇不同,但整部小說的布局、風格前後一致,格列佛每次出海的前因後果都有詳盡的交待,復雜紛繁的情節均按時間、空間順序依次描述,文字簡潔生動,故事性強,所以雅俗共賞。在家呆了一段時間,格列佛又隨"好望號"出海.這一次,格列佛所乘的船遭賊船劫持,格列佛僥幸逃脫,被一座叫"勒皮他"的飛島救起.這些人的相貌異常,衣飾古怪,整天沉思默想.國王和貴族都住在飛島上,老百姓則住在巴爾尼巴比等三座海島上.格列佛離開飛島後,來到巴爾尼巴比進行訪問,並參觀了島上的"拉格多科學院".這所科學院研究的部是些荒誕不經的課題,結果造成全國遍地荒涼,房屋坍塌,人民無衣無食.
接著,格列佛來到巫人島.島上的總督精通魔法,能隨意召喚任何鬼魂,格列佛因此會見了古代的許多名人,結果發現史書上的記載很多不符合史實,甚至是非顛倒.爾 後,格列佛又游覽了拉格耐格王國,見到一種長生不老人"斯特魯布魯格".離開該國後,格列佛來到日本,然後乘船回到英國.
賞析:
小說的第三卷,作者把諷刺的鋒芒指向了當代英國哲學家,脫離實際、沉溺於幻想的科學家,荒誕不經的發明家和顛倒黑白的評論家和歷史家等,以及英國對於愛爾蘭的殖民統治和壓迫的揭露
㈨ 求《格列佛游記》摘抄即賞析
《格列佛游記》作為一部傑出的諷刺小說,不僅在當時,就是在現代社會,其影響力依然十分深遠。1985年,《生活》雜志作過一次讀者調查,這部小說被評為「人類有史以來的最佳圖書」,總票數排名第十一位,這足以說明它的影響力之大。這部小說堪稱英國乃至世界諷刺文學的典範之作。閱讀這部作品的時候,我們在感受作品深刻的諷刺內涵的同時也要看到作品本身的一些局限性,這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各人看法可能會有所不同。總之一句話,要辨證地看待每一部文學作品,這才是科學的閱讀態度。下面就主要從人物形象、藝術特色和思想價值三方面來了解一下。
《格列佛游記》一書的人物形象
要想深入理解《格列佛游記》所表達的思想內涵,首先就要從人物形象上進行分析,特別是本書的主人公格列佛,因為他是貫串整部作品的主線,他不但是故事的直接參與者,而且還是故事的敘述者和評論者。
格列佛是一名醫生,他受過良好的教育,學識淵博,善良、正直,而且有自己的一套處世哲學和道德評價標准。由於格列佛在行醫的過程中不願做出有違醫德的事情,所以他的生意清冷,以致生活艱難,不得已當了一名隨船醫生,踏上海上的冒險之旅。由於他的善良,他甚至遭到小人國君臣的猜疑和迫害。
他是一細心的觀察者和深刻的評論者。格列佛的所到之處,他不僅參與當地的政治生活,而且還細心觀察當地的政治、文化和人民的生活狀態等情況並進行深入的剖析,然後將這些情況跟自己國家的情況作比較,從而做出比較冷靜和客觀的評判。隨著故事情節的不斷深入,格列佛在作品中的評價功能也在不斷增強。第一、二卷中,格列佛主要是以參與者的身份出現,中間插入一些評論,而到了第三、四卷,他已經逐漸從「參與者」的身份向「旁觀者」的身份轉變,成為一個比較純粹的敘述者和評論者。從這個角度來說,格列佛已經超越了「一個具有批判意識的資產者形象」,成為了一個具有一定思想深度和個人價值標準的社會批判者。此時書中的格列佛儼然已經成了作者斯威夫特的代言人,格列佛的評論多少反映出斯威夫特對人類社會的認識。主人公的批判視角會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不斷發生變化。在小人國中,他相對來說體形巨大,而且心地善良,跟小人國那些心胸狹窄的人比起來就顯得更高大了,所以作品所採取的批判視角是俯視的。而在大人國的皇帝面前,格列佛的視角是先平視後仰視。通過與皇帝的爭論,他逐漸認識到自己國家的文治武功和輝煌歷史實際上是「一大堆陰謀、叛亂、暗殺、屠戮、革命或流放」,從的增強了批判的力度。在飛島國中,格列佛是一個旁觀者,他接觸到了政治、司法、科學、文化等領域中的種種醜陋現象,由此而開始反觀自己國家的顯示,並對其進行了全方位的暴露和批判。而在慧駰國中,格列佛是一個內省者和人類社會的徹底的批判者,他雖然繼續對英國社會政治制度進行抨擊與批判,但諷刺的矛頭已經指向以「耶胡」為代表的人類自身的劣根性。作者在塑造其他人物形象方面也是比較成功的,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和慧駰國的人物各有特色。雖然這些或多或少都承載著一定的諷刺或影射內涵,但人物本身又是一群生動活潑、個性鮮明的文學形象。這些形象無疑是人類社會的一個縮影。同時,作者還借格列佛之口為我們刻畫了一系列性格各異的女性形象。如小人過皇後的怨毒、大人國皇後的和藹可親、小保姆葛藍達克利赤的善良、飛島國貴婦的怪癖和慧駰國女「耶胡」的情慾等,無不讓人找到顯示的影子。
㈩ 《格列佛游記》摘抄8段並賞析
《格列佛游記》摘抄與賞析:
1、盲目可以使你增加勇氣,因為你看不到什麼危險。
賞析:雖然盲目會使人增加勇氣,但這卻是一種怯弱的表現。看不見危險不代表不接近危險,所以這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做法。我們應該勇敢地面對危險,並與它戰斗。
2、在任用人才方面,他們更注重優良的品德而非卓越的才幹。
賞析:從一個人的品德,就能看出他是個怎樣的人。利立浦特人就是按照這樣的標准來選人才的。在他們看來,一個人擁有卓越的才幹,但並非優良的品德,那麼這個人就不是一個人才。
3、我不論在本性還是命運方面,都決定了要勞勞碌碌過一輩子。
賞析:主人公不希望自己有多大的成就,只希望自己能自由地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只要能這樣,就算勞勞碌碌過一輩子,也無所謂了。
4、若一個人沒有德行,他們認為,那麼才能再高也難以實現,任何事務都不能交給這種有才無德的傢伙去辦。
賞析:才能不是最重要的。才能再高,但心有雜念,肯定不能忠心為國。利立浦特人認為,國家不能讓這些只有才能而並不忠心耿耿的人給毀了。
5、如果一個品行端正的人因為無知而犯錯誤怎麼也不會像那些存心貪污的人那樣給社會利益造成極大影響,也正因他們本事大、手段高,能夠加倍地營私舞弊,同時還會巧妙地掩飾自己的腐敗行徑。
賞析:他們之所以選才時選品行端正的人,是因為他們相信這種人沒有那些存心貪污的人的那種禍害國家的心思。從這句話也可以看出,他們重視社會利益,並痛恨給社會利益造成極大影響的人。
6、我對我國過去一百年中的重大事件所著的一番歷史的敘述另他大為震驚,他斷然宣稱,那些事不過是一大堆陰謀,叛亂,殘暴,憤怒,瘋狂,仇恨,嫉妒,淫慾,陰險和野心所能產生的最惡的惡果。
賞析:這句話狠狠的批判了那個時代社會的殘暴和不斷向外擴張的野心,諷刺了社會的黑暗,與現在的社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啟發我們要珍惜現在這個文明的社會,並要努力創建出更好的社會。
7、我那高貴的祖國文武都勘成霸主,它可使法國遭災,它是歐洲的仲裁人,使美德,虔誠,榮譽和真理的中心,是全世界仰慕和感到驕傲的地方。這樣一個高貴的國家想不到他竟然如此不妨在眼裡。
賞析:主人公對於別人對他國家的侮辱,感到十分氣憤,可以看出他是一個非常愛國的人,表達了著者對祖國的熱愛與贊美之情。啟發我們現代人要有愛國主義精神。
8、可是主要的困難是怎樣把我抬起來放到車上去。為此他們豎起了八十根一英尺的柱子,工人們用綳帶將忘我的脖子,手,身子和腿全都捆住,然後用包紮線粗細的極為結實的繩子。
一頭用鉤子鉤住綳帶,一頭縛在木柱頂端的滑車上。九百名最強壯的漢子齊拉繩子,結果不到三小時,就把我抬了起來吊到車上。
賞析:這句話採用了列數字的方法,生動形象的寫出了主人公的高大,與小人國的人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而引出下文,為有趣的小人國之旅添上幾分色彩。
9、我打算起來,卻動彈不得,我仰天躺著,這時才發現胳膊、腿都緊緊地被縛在地上;我的頭發又長又密,也被縛在地上。我覺得從腋窩到大腿,身上橫綁著幾根細繩。我只能向上看,太陽漸漸熱起來,陽光刺痛了眼睛。
我聽到周圍人聲嘈雜,可是我那樣躺著,除了天空以外,什麼也看不見。過了一會兒,只覺得有個活東西在我左腿上蠕動,它越過我胸脯,慢慢地走上前來,幾乎來到我的下頷前了。
我盡可能用眼睛朝下望,卻原來是一個身長不到六英寸、手裡拿著弓箭、背著一個箭袋的活人。同時,我覺得至少還有四十來個一模一樣的人(我猜想)跟在他的後面。
我非常吃驚,大吼了起來,嚇得他們回頭就跑。後來有人告訴我,他們中間有幾個人因為從我的腰部往地下跳,竟跌傷了。但是他們不久又走了回來。
賞析:小說一開篇就以構思奇特奠定了全書的基調。主人公被風暴吹到荒島上,醒來時發現自己已被百多個小人五花大綁。
這段文字生動地描述了初次走進主人公視野里的小人們的言行舉止,特別是他們不斷地射箭刺痛主人公的行為,為以後情節的進展埋下了伏筆。
(10)格列佛游記摘抄賞析擴展閱讀:
《格列佛游記》是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又譯為江奈生·斯威夫特)創作的一部長篇游記體諷刺小說,首次出版於1726年。
作品以里梅爾·格列佛(又譯為萊繆爾·格列佛)船長的口氣敘述周遊四國的經歷。通過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羅卜丁奈格、飛島國、慧駰國的奇遇,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統治階級的腐敗和罪惡。
還以較為完美的藝術形式表達了作者的思想觀念,作者用了豐富的諷刺手法和虛構的幻想寫出了荒誕而離奇的情節,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英國議會中毫無意義的黨派斗爭。
統治集團的昏庸腐朽和唯利是圖,對殖民戰爭的殘酷暴戾進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時它在一定程度上歌頌了殖民地人民反抗統治者的英勇斗爭。
《格列佛游記》1726年在英國首次出版便受到讀者追捧,一周之內售空。出版幾個世紀以來,被翻譯成幾十種語言,在世界各國廣為流傳。
在中國也是最具影響力的外國文學作品之一,被列為語文新課程標准必讀書目。根據其內容改編的電影分別於1977年、1996年、2010年被搬上大熒幕。
網路—格列佛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