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登封王城崗遺址
Ⅰ 如果將河南登封王城崗遺址復原,除了城堡宮殿外,還有什麼國家機構
天蚨園是春秋時期鄭國國君鄭庄公到嵩山潁地出行時安營紮寨的行宮,後賜名天蚨園。歷史上著名的潁考勸孝,掘地見母的故事都是發生在天蚨園,又是「天蚨六德」經商思想和春秋時期「尊國強略」爭霸思想的發源地!當年一席「天蚨對」話,天蚨園走出兩個相國,一個潁考叔,一個管仲,輔佐了兩個君主,成就春秋霸業!在「天蚨對」中潁考叔提出 「尊國強略」思想,從此視天子權威如兒戲,強者為尊,以實力爭霸的時代開始了,鄭庄公選賢任能,勵精圖治,開創鄭國之極盛,成為春秋戰國時期的第一任霸主!二十年後,天蚨園又走出了一位偉大的人物--管仲,受「天蚨六德」經商思想的影響,在齊國大力發展商業貿易,齊國很快強盛起來。管仲又向齊桓公提出了實現在中原稱霸的謀略,打起了「尊王攘夷」的旗號,開始了兼並諸侯、統一中國的霸業,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潁考叔是引子,管仲則把爭霸引入了高潮!
二百多年後戰國初期,鬼穀子又走進了天蚨園,自稱「王禪老祖」,創立鬼谷門。鬼穀子,穎川陽城人(即今登封市東南),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譽為千古奇人,具有通天之智,鬼穀子既有政治家的六韜三略,又擅長於外交家的縱橫之術,更兼有陰陽家的祖宗衣缽,預言家的江湖神算,所以世人稱鬼穀子是一位奇才、全才。史載:卻說周之陽城,有一處地面,名曰鬼谷。以其山深樹密,幽不可測,似非人之所居,故雲鬼谷。內中有一隱者,但自號曰鬼穀子,相傳姓王名詡,晉平公時人,在嵩山與宋人墨翟,一同采葯修道……其人通天徹地,有幾家學問,人不能及。那幾家學問:一曰數學,日星象緯,在其掌中,占往察來,言無不驗;二曰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布陣行兵,鬼神不測;三曰言學,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詞吐辯,萬口莫當;四曰出世,修真養性,卻病延年,服食異引,平地飛升。此時嵩山天蚨園儼然成了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第一軍事學堂,當年鬼穀子曾在天蚨園教出了幾個牛B的學生:孫臏與龐涓,蘇秦與張儀。這4人運用鬼穀子傳授的兵法韜略和縱橫辯術在列國出將入相,呼風喚雨,左右了戰國亂世的政局。
天蚨,始於億萬年前,天蚨園,縱情於嵩山的春秋戰國第一庄園,今天在少室山前還有黃泉遺址,登封告成北溝村還有鬼谷洞,登封還有「智管子不智管子」的方言,2008年鄭庄公在嵩山少室山南麓,構築天蚨人文精神命脈,終打造成隱士仙居,帝王離宮,羲之蘭亭,世外桃源之風格經典庄園,並復原了當年鬼穀子授課的講堂,講堂中高懸天蚨神像,前有王禪老祖的坐椅,潁考叔和管仲則位列兩邊,香火不斷,此後政商領袖,文人墨客,名門貴胄,學子精英,多流連於此,雲游嵩山,品味天蚨!
古人雲:孟軻膺儒以磬折,莊周述道以翱翔,墨翟執儉確之教,尹文課名實之符,野老治國於地利,騶子養政於天文,申商刀鋸以制理,鬼谷唇吻以策勛,屍佼兼總於雜術,青史曲綴以街談,春秋一席天蚨對,潁管二相霸業擂,鬼谷授徒天蚨園,縱橫戰國傳美名。
Ⅱ 河南登封時期的王城崗遺址距今多少年
龍山文化泛指中國黃河中、下游地區約當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類文化遺存。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因發現於山東章丘龍山鎮而得名,距今約4350─3950年。分布於黃河中下游的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等省。大汶口文化出現的快輪制陶技術在這一時期得到普遍採用,磨光黑陶數量更多,質量更精,燒出了薄如蛋殼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國制陶史上的鼎峰時期。 1928年的春天,考古學家吳金鼎在山東省章丘縣龍山鎮發現了舉世聞名的城子崖遺址。他在城子崖台地的西面斷層上,發掘出了與石器、骨器共存的薄胎而帶黑色光澤的陶片。這引起了當時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專家的高度重視。在此之後,考古學家們先後對城子崖遺址進行多次發掘,取得了一批以精美的磨光黑陶為顯著特徵的文化遺存。根據這些發現,考古學家於是把這種以黑陶為主要特徵的文化遺存命名為「龍山文化」。自龍山遺址發現以來,考古學家分別在河南、陝西、山西、湖北等地發現了這一時期的文化遺存。但因其文化面貌不盡相同,所以又分別命名為河南龍山文化、陝西龍山文化、湖北石家河文化、山西陶寺類型龍山文化,通稱之為龍山時代文化。這一時期文化的最顯著的特徵便是城址的發現。如在山東地區,除城子崖龍山城址之外,還有壽光邊線王城址,陽谷、東阿、茌平三縣發現的八座城址,臨淄田旺村城址等。在河南則發現有淮陽平糧台城址、登封王城崗城址、郾城郝家台城址、輝縣孟庄城址等。 龍山文化處於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這個時期陝西地區的農業和畜牧業較仰韶文化有了很大的發展,生產工具的數量及種類均大為增長,快輪制陶技術比較普遍,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占卜等巫術活動亦較為盛行。從社會形態看,當時已經進入了父權制社會,私有財產已經出現,開始跨入階級社會門檻。 大部份龍山文化遺址,分布在山東半島;而陝西、山西、河南、 河北、遼東半島、江蘇、湖北等地區,也有類似遺址的發現。這個文化以許多薄、硬、光、黑的陶器,尤其是蛋殼黑陶最具特色,所以也叫它「黑陶文化」。 龍山文化除陶器外,還有大量的石器、骨器和蚌器等。他們以農業為主而兼營狩獵、打魚、蓄養牲畜。已有骨卜的習慣。且可能已經出現了銅氣。歷史上夏、商、周的文化淵源,都可能與龍山文化有相當的聯系。
Ⅲ 人類早期文明成就有哪些
原義「河間地區」,亦稱「兩河流域」。廣義的指底格里斯與幼發拉底兩河的中下游地區,東抵扎格羅斯山,西到敘利亞沙漠,南迄波斯灣,北及托羅斯山。北部為山地,向南經過於草原和平原到南部沼澤性的兩河三角洲。美索不達米亞為人類最古的文化搖籃之一,灌溉農業為其文化發展的主要基礎。公元前四千年已有較發達文化,曾出現巴比倫與亞述帝國。此後又經過波斯、馬其頓、羅馬與奧斯曼等帝國的統治。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其主要部分成為獨立的伊拉克。狹義的僅指兩河之間的地區。
世界最早的文明之一——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又稱兩河文明)發源於底格里斯河(Tigris)和幼發拉底河(Euphrates)之間的流域——蘇美爾(Sumer)地區(中下游地區)。美索不達米亞是古巴比倫(Babylon)的所在,在今伊拉克(Iraq)共和國境內。
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250年是兩河文明的鼎盛時期,《舊約全書》稱其為"希納國"(Land of Shinar)。兩河沿岸因河水泛濫而積淀成肥沃土壤,史稱"肥沃的新月地帶"(南美的那個和"金三角"齊名的地區稱為"罪惡的新月地帶")。由於兩河不象尼羅河一樣是定期泛濫的,所以確定時間就必須靠觀測天象。住在下游的蘇美爾人發明了太陰歷,以月亮的陰晴圓缺作為計時標准,把一年劃分為12個月,共354天,並發明閏月,與太陽歷相差的11天。把一小時分成60分,以7天為一星期。還會分數、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和解一元二次方程,發明了10進位法和16進位法。他們把圓分為360度,並知道π近似於3。甚至會計算不規則多邊形的面積及一些錐體的體積。
公元前4000年,蘇美人最早發明了表意和指意符號的象形文字,因為這種文字大多刻在磚、石或黑色的玄武岩。泥板上,"起筆重而印痕較深",成尖劈形,形似木楔,所以被稱為楔形文字。
著名的例子是「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新巴比倫城牆。城牆以亮麗的藍色為底色,由白;黃兩色組成的獅子;公牛和龍的圖案散布在城牆各處,由上到下一層一層地排序著,昂首闊步,栩栩如生。被後世人稱為「空中花園」。
之後的尼羅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是在兩河文明的促進下發展起來的。希臘人從那裡學到了數學、物理學和哲學;猶太人從那裡學到了神學,並將它傳播於世;阿拉伯人從那裡學到了建築學,並以此教化了中世紀時整個野蠻的歐洲。
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阿摩利人建立了以巴比倫城為首都的巴比倫王國。公元前1792,漢謨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