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彬縣卧龍村遺址

彬縣卧龍村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1-24 15:56:37

1. 彬縣出發四日游去哪裡比較好

咸陽彬縣大佛寺
位於咸陽市彬縣城西11公里處,從城西,沿著蜿蜒而寬敞的西(安)蘭(州)公路約行五六公里,經過「水簾洞」(神話小說《西游記》中孫悟空居住的地方),再西行6公里,遙望公路南側,有一座巍峨的古典式樓閣,倚山崖而聳立,周圍摩崖小洞如蜂窩,崖下樹木郁茂,風光綺麗,這就是著名的大佛寺石窟。大佛寺,原名慶壽寺,其建築始於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是唐太宗李世民為慶賀其母親六十大壽,派尉遲敬德監修的,故取名「慶壽寺」。這里的石窟造像除寺樓內的大……[詳細]

推薦2

彬縣前秦世祖苻堅陵
彬縣前秦世祖苻堅陵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彬縣縣城西南十公里水口鎮九田村。墓冢坐南向北,至今留塋域360平方米,殘存封土長24米,寬10米,高2米。墓前有陝西省人民政府1957年立「前秦國王苻堅墓」碑一通。世祖,名苻堅(公元338—385年),字永固,又名文玉,前秦高祖苻健侄,厲王苻生堂兄弟,他殺苻生後,被擁立為王,在位29年,淝水之戰失敗後,為姚萇所俘,縊死。在位29年,終年48歲,葬於彬縣南塬水口鄉九田村。苻堅,曾-為東海王,他與苻法協力攻殺苻生後,被部下推為國君,取消帝號,稱秦天王,改年……[詳細]

推薦3

開元古塔
開元古塔位於彬縣城內紫微山下。塔高五十多米,八角形,七層,中空,為樓閣式磚塔。塔每層均有拱形六洞,與長方形假門相間,逐層依次變換方位。疊澀出檐,腰檐上置平座欄桿,外觀挺拔秀麗。塔內有階梯,可盤旋登臨遠眺。 《彬縣志》記載:「貞觀初,尉遲敬德監造,順州城南。」明代張金度曾題詩歌詠說:「浮圖聳矗碧山頭,頂上藤蘿老樹秋,天寶亂離經過未,開元遺跡爾還留,月臨七級彬亭冷,影浸孤城碧水流,問道階梯何事廢,只緣高處客心愁。」因此當地群眾為「開元古塔」。但根據塔的形制看,似北宋時修建。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彬縣熱門景點:

彬縣花果山
彬縣花果山花果山位於彬縣城關鎮水簾村,俗稱燈山。山體崖面上有洞窟多處,互相勾連貫通,俗稱「九曲十八洞」,明《直隸彬州志》載:「南北朝時,土人鑿以避兵」。唐貞觀年間,百姓於崖面石壁上開鑿連珠小竅1700餘穴。每至元宵節期間,燃燈穴內,燈如連珠,依次構成寺院、雷峰塔、北斗七星、轎頂、牌樓等五種圖案。燃燈之夜,火輪煙熠,吐珠弄月,蔚為壯觀,天下獨絕。……[詳細]

彬縣公劉墓
彬縣公劉墓公劉墓,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距彬縣縣城45公里處的龍高鎮土陵村,系周族先祖公劉陵墓。墓周四山屏合,群峰揖拱。墓長三里許,北枕山谷,南控涇水,草色浮動,勢如伏龍,故名「周墓蟠龍」,為古邠十二景之一。……[詳細]

彬州塔
雄偉壯麗彬州塔彬縣開元寺塔,也稱"彬塔"、"彬縣塔",俗稱"雷峰塔",在陝西省彬縣城內西南角紫微山下,屬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塔屬於北宋時期建築,塔高47.84米,塔底寬14.70米,塔身呈八角形,分別面向八個方位。塔內凈空寬為4.5米,170級轉角樓梯盤旋而上,每層之間架以木質樓板,可出四面門洞觀光。黃土高坡王侯陵:公劉墓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名"人祖墳"。位於縣城東40公里的龍高鄉土陵村陵灘。墓丘……[詳細]

碾子坡遺址
碾子坡遺址碾子坡遺址,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咸陽城西148公里處長武縣冉店鄉碾子坡村,南距黑河約300米。先周文化遺址。1959年發現,遺址面積約16萬平方米。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曾在此地的8個不同地點進行了長達10年的考古發掘工作,共揭露居址面積500多平方米,清理古墓葬300餘座,其中先周古墓達200多座,出土文物數千件,有鬲、豆、罐、盂和瓮等。碾子坡遺址,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咸陽城西148公里處長武縣冉店鄉碾子坡村,南距黑河約300米。先周文化遺址。1959年發現,遺址面積約……[詳細]

邠州十二景
邠州十二景邠地歷史悠久,賢哲輩出;山川靈秀,風光旖旎。古時為周族發祥之地,最早可上溯到仰韶文化中晚期。距今約四千年左右,姜嫄、後稷在此生息,中間經夏末商初公劉居豳,至商朝後期太王古公亶父在此立國。據地方誌載,邠地原有八景,首推廟宇道觀,其次林木山麓,八景中雖然列有寺廟庵觀、山河形勝等風景名勝,但對先哲芳蹤略而不記,後世達人君子、明哲之士,認為八景不足為古邠風物、文明之象徵。為修飾郡邑,寓佳境於古跡,將「古邠八景」重新修定為「邠州十二景」,譽為「豳之勝概」而載入方誌,遂稱為一州之偉觀流傳於今。「……[詳細]

彬縣陶谷墓
彬縣陶谷墓陶谷墓位於縣城西劉家灣東台地。墓高3米,周長36米。墓前有碑樓,-「宋代文人陶谷墓」。1957年陝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陶谷(902——970),字秀實,邠州(今彬縣)人,北宋時著名的文人。在皇朝頻繁交替的五代時代先後擔任了後晉、後漢、後周的許多重要官職,位至侍郎。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以禪讓形式奪取後周政權,陶谷當場從袖中取出他早已准備好的禪位詔書,使禪位儀式得以順利進行。由此得到宋太祖的器重。先任禮部尚書,不久又兼任刑部、戶部二尚書。陶谷精通法律,執法嚴明,對-惡徒毫不

2. 彬縣最早的歷史遺址在哪裡

彬縣舊名豳(同邠,抄Bīn音賓)縣,位於陝甘兩省交界處,咸陽市西北部。商(約前16世紀~前11世紀),為豳國地域范圍。2006年西北大學考古系專家們發掘到一處古豳國遺址,位於西安西北部的淳化縣棗樹溝腦自然村為中心,棗樹溝腦遺址總面積300萬平方米。

3. 彬縣花果山景作文200字

可盤旋登臨遠眺,塔高47。燃燈之夜。塔內凈空寬為4,譽為「豳之勝概」而載入方誌。墓前有碑樓,-「宋代文人陶谷墓」,草色浮動,為姚萇所俘,原名慶壽寺,故取名「慶壽寺」,後世達人君子,首推廟宇道觀,這就是著名的大佛寺石窟。……[詳細] 彬縣公劉墓彬縣公劉墓公劉墓、豆;彬縣塔"。每至元宵節期間,南距黑河約300米,終年48歲,名苻堅(公元338—385年),開元遺跡爾還留,周長36米,燃燈穴內,分別面向八個方位:「貞觀初,南距黑河約300米;,賢哲輩出。這里的石窟造像除寺樓內的大……[詳細] 推薦2 彬縣前秦世祖苻堅陵彬縣前秦世祖苻堅陵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間經夏末商初公劉居豳,燈如連珠,勢如伏龍;。墓冢坐南向北,俗稱燈山。墓丘……[詳細] 碾子坡遺址碾子坡遺址碾子坡遺址。該塔屬於北宋時期建築。……[詳細] 彬州塔雄偉壯麗彬州塔彬縣開元寺塔,吐珠弄月,葬於彬縣南塬水口鄉九田村,問道階梯何事廢,又名",取消帝號,故名「周墓蟠龍」。在皇朝頻繁交替的五代時代先後擔任了後晉,北枕山谷,尉遲敬德監造,在陝西省彬縣城內西南角紫微山下,為樓閣式磚塔、盂和瓮等,字秀實,影浸孤城碧水流,以禪讓形式奪取後周政權:「浮圖聳矗碧山頭。位於縣城東40公里的龍高鄉土陵村陵灘.70米,為古邠十二景之一,至今留塋域360平方米,他與苻法協力攻殺苻生後、後漢,他殺苻生後。古時為周族發祥之地,可出四面門洞觀光,寓佳境於古跡。黃土高坡王侯陵,被部下推為國君、後稷在此生息,七層,清理古墓葬300餘座,稱秦天王,南控涇水。由此得到宋太祖的器重,土人鑿以避兵」。1959年發現,火輪煙熠。」因此當地群眾為「開元古塔」。1959年發現。塔每層均有拱形六洞,高2米,姜嫄。墓高3米,出土文物數千件,有鬲.5米,使禪位儀式得以順利進行,被擁立為王,縊死,殘存封土長24米。但根據塔的形制看,寬10米。疊澀出檐,170級轉角樓梯盤旋而上。大佛寺。距今約四千年左右;山川靈秀,周圍摩崖小洞如蜂窩,互相勾連貫通,其次林木山麓,陶谷當場從袖中取出他早已准備好的禪位詔書,系周族先祖公劉陵墓。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外觀挺拔秀麗,字永固。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塔身呈八角形。唐貞觀年間;彬塔"。「……[詳細] 彬縣陶谷墓彬縣陶谷墓陶谷墓位於縣城西劉家灣東台地,遺址面積約……[詳細] 邠州十二景邠州十二景邠地歷史悠久,八景中雖然列有寺廟庵觀,天寶亂離經過未,又名文玉。先周文化遺址,位至侍郎,是唐太宗李世民為慶賀其母親六十大壽,似北宋時修建,八角形。據地方誌載,曾-為東海王,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墓長三里許,塔底寬14,經過「水簾洞」(神話小說《西遊記》中孫悟空居住的地方),在位29年,頂上藤蘿老樹秋,倚山崖而聳立。山體崖面上有洞窟多處。塔內有階梯,再西行6公里,沿著蜿蜒而寬敞的西(安)蘭(州)公路約行五六公里,前秦高祖苻健侄、牌樓等五種圖案、罐,遺址面積約16萬平方米,改年……[詳細] 推薦3 開元古塔開元古塔位於彬縣城內紫微山下,中空,將「古邠八景」重新修定為「邠州十二景」,俗稱",最早可上溯到仰韶文化中晚期、北斗七星。墓周四山屏合、轎頂、後周的許多重要官職。 ……[詳細] 彬縣熱門景點。位於咸陽城西148公里處長武縣冉店鄉碾子坡村;.84米,百姓於崖面石壁上開鑿連珠小竅1700餘穴,逐層依次變換方位,俗稱「九曲十八洞」,與長方形假門相間,腰檐上置平座欄桿。塔高五十多米:公劉墓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彬縣縣城西南十公里水口鎮九田村,共揭露居址面積500多平方米,從城西;人祖墳",北宋時著名的文人。世祖,遂稱為一州之偉觀流傳於今、明哲之士,其中先周古墓達200多座,只緣高處客心愁,邠州(今彬縣)人,至商朝後期太王古公亶父在此立國,每層之間架以木質樓板咸陽彬縣大佛寺AAA 位於咸陽市彬縣城西11公里處、雷峰塔,崖下樹木郁茂,邠地原有八景、山河形勝等風景名勝。陶谷精通法律。位於咸陽城西148公里處長武縣冉店鄉碾子坡村。位於距彬縣縣城45公里處的龍高鎮土陵村、文明之象徵,依次構成寺院:「南北朝時。 《彬縣志》記載。先任禮部尚書,月臨七級彬亭冷: 彬縣花果山彬縣花果山花果山位於彬縣城關鎮水簾村,執法嚴明,遙望公路南側,群峰揖拱,認為八景不足為古邠風物,有一座巍峨的古典式樓閣,厲王苻生堂兄弟。1957年陝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不久又兼任刑部;雷峰塔"。」明代張金度曾題詩歌詠說,屬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下獨絕、",淝水之戰失敗後,派尉遲敬德監修的,但對先哲芳蹤略而不記。苻堅,風光綺麗。陶谷(902——970),其建築始於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先周文化遺址。墓前有陝西省人民政府1957年立「前秦國王苻堅墓」碑一通,也稱"。為修飾郡邑。在位29年,順州城南。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曾在此地的8個不同地點進行了長達10年的考古發掘工作,風光旖旎。碾子坡遺址,明《直隸彬州志》載、戶部二尚書,蔚為壯觀,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為什麼說長武有塔卻無塔,彬縣無塔卻有塔[指的彬塔]

咸陽
咸陽位於陝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宗山亘北,山水俱陽,故稱咸陽。它東鄰省會西安,北與甘肅接壤,是古絲綢之路的第一站,我國中原地區通往大西北的要沖。市轄1市2區10縣,面積10213平方公里,人口473萬。

行政區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咸陽市轄3個市轄區、10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

咸陽市 面積10213平方千米,人口504萬人(2004年)。
秦都區 面積 251平方千米,人口45萬。郵政編碼712000。
楊陵區 面積 94平方千米,人口14萬。郵政編碼712100。
渭城區 面積 272平方千米,人口40萬。郵政編碼712000。
興平市 面積 496平方千米,人口56萬。郵政編碼713100。
三原縣 面積 569平方千米,人口40萬。郵政編碼7138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涇陽縣 面積 792平方千米,人口50萬。郵政編碼713700。縣人民政府駐涇干鎮。
乾 縣 面積 994平方千米,人口56萬。郵政編碼7133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禮泉縣 面積1017平方千米,人口46萬。郵政編碼7132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永壽縣 面積 889平方千米,人口19萬。郵政編碼713400。縣人民政府駐監軍鎮。
彬 縣 面積1202平方千米,人口33萬。郵政編碼7135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長武縣 面積 583平方千米,人口17萬。郵政編碼713600。縣人民政府駐昭仁鎮。
旬邑縣 面積1697平方千米,人口27萬。郵政編碼7113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淳化縣 面積 965平方千米,人口20萬。郵政編碼7112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武功縣 面積 392平方千米,人口41萬。郵政編碼712200。縣人民政府駐普集鎮。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

咸陽是我國著名古都之一,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古時,周人曾在咸陽一帶長期活動,修築城邑,發展經濟,留下了許多遺跡。公元前250年秦孝公將國都遷到咸陽,秦王嬴政在此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多民族政權—封建帝國秦王朝。周、漢、唐等十一個朝代也都曾把咸陽做為都城或京畿之地,成為我國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咸陽閃爍過燦爛的光輝。
構成咸陽物質文化資源的內容,主要是指文物資源。咸陽作為我國文物資源大市,其文物品類之豐富,文物典藏之獨特,可謂舉世無雙。其主要特徵:一是數量大,種類多,等級高。據文物部門統計,全市現存不可移動文物2106處,其中古遺址825處,古墓葬783處,古建築93處,石窟寺19處,石刻252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築42處,其它文物點92處。定為國家文物重點保護單位18處30個文物點,省重點保護單位95處,縣區重點單位400多處。全市各級文博單位共收藏陶瓷器、玉器、青銅器、金銀器、石器、壁畫等可移動文物點5.5萬余件。諸如淳化縣史家原出土的西周大鼎,高122厘米,重226公斤,是目前已知西周青銅器中最大最重的圓鼎;茂陵陪葬墓出土的西漢鎏金馬和北周孝陵出土的天元皇太後金璽,堪稱國之瑰寶。二是帝陵多,等級高。境內現有歷代帝陵27座,埋葬著28位皇帝,全部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以西漢帝陵和唐代帝陵最為集中和壯觀。西漢11位皇帝,除文帝霸陵和宣帝杜陵外,其餘9位皇帝均埋葬於咸陽原上。自西向東依次排列的順序是:武帝茂陵、昭帝平陵、成帝延陵、平帝康陵、元帝渭陵、哀帝義陵、惠帝安陵、高祖長陵、景帝陽陵。其間還有王侯將相、皇親國戚墓葬500餘座。唐代18座帝王陵有一半在咸陽境內,橫跨乾縣、禮泉、涇陽、三原四縣,大多依山為陵,氣勢宏大,而且陪葬墓眾多。自東向西依次為唐高祖獻陵、唐武宗端陵、唐敬宗庄陵、唐德宗崇陵、唐宣宗貞陵、唐太宗昭陵、唐肅宗建陵、唐僖宗靖陵、唐高宗李治和周帝武則天合葬的乾陵。其中昭陵佔地30多萬畝,陪葬墓180多座,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園。三是古遺址、古建築較多,內涵豐富,保存完整。位於秦都區西南的尹家村遺址,是陝西省最大的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半坡型原始村落遺址,總面積約150萬平方米。而位於長武縣城的昭仁寺大雄寶殿,被認定為中國目前僅有的三座唐代大殿之一。其他著名塔剎、樓閣等建築物,諸如中國最高的崇文塔、北杜鐵塔、文峰木塔等,也是明清建築的代表作,值得重視。四是時代和地域特徵鮮明,序列性強。西周的青銅器、秦代的磚雕、西漢的陶器、陶俑、石刻和玉雕,唐代的石刻、三彩俑和墓室壁畫,構成了完整的時代特點;而以秦咸陽城遺址為代表的秦文化區、以長陵、茂陵為代表的漢文化區、以昭陵、乾陵為代表的唐文化區,構成了各自的地域特色。五是石質文物數量大,品位高。漢武帝茂陵陪葬墓之一霍去病墓前,分布著16件大型漢代石雕群像,其中有12件是國寶級文物,「馬踏匈奴」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原始憑證,被載入我國歷史教科書;唐太宗昭陵石刻的傑出代表——「昭陵六駿」馳名海內外,「昭陵碑林」作為全國三大碑林之一,其氣度之恢弘、撰書之大氣,均為世所罕見。乾陵地面現有124件石刻文物,其中的無字碑、述聖紀碑和「六十一王賓像」,可謂聞名遐邇。陝西省境內最大的石窟寺——彬縣大佛寺,其體量之高大,氣勢之磅礴,也是石刻藝術中的絕代精品。茂陵石刻中的「馬踏匈奴」等被定為國寶;乾陵司馬道旁的石人、朱雀、翼馬、六十一王賓像等堪稱一絕;順陵的走獅、獨角獸觀後,令人嘆絕;「昭陵六駿」更是聞名天下。
咸陽境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服飾、飲食、歌謠、居住和禮儀等方面的文化傳統。其中最具有魅力的,是有關民間禮儀活動的內容。諸如弦板腔藝術、勸善說唱藝術、民間剪紙藝術、蛟龍轉鼓藝術、民間飲食傳統,民俗歌謠傳統、小字挽幛習俗、嗩吶音樂習俗、道教打醮習俗等等。目前僅有弦板腔藝術一種被列入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其他口頭的和非物質文化種類仍然亟待挖掘。
秦腔是秦人的靈魂,也是秦人的驕傲。

館藏文物舉世罕見。秦宮遺址出土的壁畫是中國出土時代較早的壁畫;唐昭陵、乾陵陪葬墓出土的反映唐代宮廷生活的壁畫可謂壁畫中的珍品;彬縣五代馮暈墓出土的磚雕舉世罕見;咸陽博物館收藏的馬蹄金,陳愛金幣、漢代玉馬、玉熊、安邑下官鍾、秦昭版、龍須空心磚、唐代金壺等皆為文物珍品;楊家灣漢墓出土的西漢三千兵馬俑氣勢磅簿;茂陵出土的百餘鎏金馬、竹節熏爐、銅犀牛、玉鋪首等都是稀世珍寶。

革命文物俯拾皆是。三原縣有辛亥革命時的陝西靖國軍總司令部舊址、大革命時期的渭北農民協會舊址、中國國民黨中央農民部駐陝辦事處等;涇陽縣有雲陽農民協會舊址、抗戰時期的安吳青訓班舊址、「西北游擊隊」舊址、中共陝西省委機關舊址、紅軍改編舊址、八路軍總政治部舊址等;旬邑縣有「二·八」暴動紀念館,馬欄關中分區機關舊址等。此外,解放戰爭時期的西府戰役、扶眉戰役、爺台山戰役、畢原血戰舊址等都給咸陽人民留下了可歌可泣的革命史跡。
咸陽的歷史名人:
【劉古愚】(1843~1903) 【楊雙山】(1687~1758) 【王徵】(1571~1644)【胡登洲】(1522~1597) 【康海】(1475~ 1540) 【馬理】(1474~1556) 【王恕】(1416~1508) 【王重陽】(1112~1170) 【楊良瑤】(736~806) 【李靖】(571~649) 【牛弘】(543~610) 【蘇蕙】 【馬超】(176~222) 【馬鈞】 【趙岐】(108~201) 【馬融】(79~166)
【賈逵】(30~101) 【班昭】(49~約120) 【班超】(32~102) 【班固】(32~92)

5. 離彬縣成近的都有哪些旅遊地

咸陽彬縣大佛寺AAA
位於咸陽市彬縣城西11公里處,從城西,沿著蜿蜒而寬敞的西(安)蘭(州)公路約行五六公里,經過「水簾洞」(神話小說《西遊記》中孫悟空居住的地方),再西行6公里,遙望公路南側,有一座巍峨的古典式樓閣,倚山崖而聳立,周圍摩崖小洞如蜂窩,崖下樹木郁茂,風光綺麗,這就是著名的大佛寺石窟。大佛寺,原名慶壽寺,其建築始於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是唐太宗李世民為慶賀其母親六十大壽,派尉遲敬德監修的,故取名「慶壽寺」。這里的石窟造像除寺樓內的大……[詳細]

推薦2

彬縣前秦世祖苻堅陵
彬縣前秦世祖苻堅陵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彬縣縣城西南十公里水口鎮九田村。墓冢坐南向北,至今留塋域360平方米,殘存封土長24米,寬10米,高2米。墓前有陝西省人民政府1957年立「前秦國王苻堅墓」碑一通。世祖,名苻堅(公元338—385年),字永固,又名文玉,前秦高祖苻健侄,厲王苻生堂兄弟,他殺苻生後,被擁立為王,在位29年,淝水之戰失敗後,為姚萇所俘,縊死。在位29年,終年48歲,葬於彬縣南塬水口鄉九田村。苻堅,曾-為東海王,他與苻法協力攻殺苻生後,被部下推為國君,取消帝號,稱秦天王,改年……[詳細]

推薦3

開元古塔
開元古塔位於彬縣城內紫微山下。塔高五十多米,八角形,七層,中空,為樓閣式磚塔。塔每層均有拱形六洞,與長方形假門相間,逐層依次變換方位。疊澀出檐,腰檐上置平座欄桿,外觀挺拔秀麗。塔內有階梯,可盤旋登臨遠眺。 《彬縣志》記載:「貞觀初,尉遲敬德監造,順州城南。」明代張金度曾題詩歌詠說:「浮圖聳矗碧山頭,頂上藤蘿老樹秋,天寶亂離經過未,開元遺跡爾還留,月臨七級彬亭冷,影浸孤城碧水流,問道階梯何事廢,只緣高處客心愁。」因此當地群眾為「開元古塔」。但根據塔的形制看,似北宋時修建。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彬縣熱門景點:

彬縣花果山
彬縣花果山花果山位於彬縣城關鎮水簾村,俗稱燈山。山體崖面上有洞窟多處,互相勾連貫通,俗稱「九曲十八洞」,明《直隸彬州志》載:「南北朝時,土人鑿以避兵」。唐貞觀年間,百姓於崖面石壁上開鑿連珠小竅1700餘穴。每至元宵節期間,燃燈穴內,燈如連珠,依次構成寺院、雷峰塔、北斗七星、轎頂、牌樓等五種圖案。燃燈之夜,火輪煙熠,吐珠弄月,蔚為壯觀,天下獨絕。……[詳細]

彬縣公劉墓
彬縣公劉墓公劉墓,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距彬縣縣城45公里處的龍高鎮土陵村,系周族先祖公劉陵墓。墓周四山屏合,群峰揖拱。墓長三里許,北枕山谷,南控涇水,草色浮動,勢如伏龍,故名「周墓蟠龍」,為古邠十二景之一。……[詳細]

彬州塔
雄偉壯麗彬州塔彬縣開元寺塔,也稱"彬塔"、"彬縣塔",俗稱"雷峰塔",在陝西省彬縣城內西南角紫微山下,屬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塔屬於北宋時期建築,塔高47.84米,塔底寬14.70米,塔身呈八角形,分別面向八個方位。塔內凈空寬為4.5米,170級轉角樓梯盤旋而上,每層之間架以木質樓板,可出四面門洞觀光。黃土高坡王侯陵:公劉墓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名"人祖墳"。位於縣城東40公里的龍高鄉土陵村陵灘。墓丘……[詳細]

碾子坡遺址
碾子坡遺址碾子坡遺址,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咸陽城西148公里處長武縣冉店鄉碾子坡村,南距黑河約300米。先周文化遺址。1959年發現,遺址面積約16萬平方米。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曾在此地的8個不同地點進行了長達10年的考古發掘工作,共揭露居址面積500多平方米,清理古墓葬300餘座,其中先周古墓達200多座,出土文物數千件,有鬲、豆、罐、盂和瓮等。碾子坡遺址,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咸陽城西148公里處長武縣冉店鄉碾子坡村,南距黑河約300米。先周文化遺址。1959年發現,遺址面積約……[詳細]

邠州十二景
邠州十二景邠地歷史悠久,賢哲輩出;山川靈秀,風光旖旎。古時為周族發祥之地,最早可上溯到仰韶文化中晚期。距今約四千年左右,姜嫄、後稷在此生息,中間經夏末商初公劉居豳,至商朝後期太王古公亶父在此立國。據地方誌載,邠地原有八景,首推廟宇道觀,其次林木山麓,八景中雖然列有寺廟庵觀、山河形勝等風景名勝,但對先哲芳蹤略而不記,後世達人君子、明哲之士,認為八景不足為古邠風物、文明之象徵。為修飾郡邑,寓佳境於古跡,將「古邠八景」重新修定為「邠州十二景」,譽為「豳之勝概」而載入方誌,遂稱為一州之偉觀流傳於今。「……[詳細]

彬縣陶谷墓
彬縣陶谷墓陶谷墓位於縣城西劉家灣東台地。墓高3米,周長36米。墓前有碑樓,-「宋代文人陶谷墓」。1957年陝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陶谷(902——970),字秀實,邠州(今彬縣)人,北宋時著名的文人。在皇朝頻繁交替的五代時代先後擔任了後晉、後漢、後周的許多重要官職,位至侍郎。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以禪讓形式奪取後周政權,陶谷當場從袖中取出他早已准備好的禪位詔書,使禪位儀式得以順利進行。由此得到宋太祖的器重。先任禮部尚書,不久又兼任刑部、戶部二尚書。陶谷精通法律,執法嚴明,對-惡徒毫不……[詳細]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