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考古遺址博物館

考古遺址博物館

發布時間: 2021-01-25 04:36:39

Ⅰ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的重要遺跡

基本信息
金沙遺址「祭祀區」是古蜀時期一處專用的濱河祭祀場所,分布面積約15000平方米,年代約當商代晚期至春秋早期(約公元前1200年-公元前650年),它沿著古河道的南岸分布。古蜀人很可能最初是在河岸上進行祭祀,祭祀儀式結束之後將祭品埋在河灘上,上面用土進行覆蓋,下次祭祀儀式之後又將祭品掩埋。經過長約500餘年的祭祀活動,至春秋早期,河灘基本填平。祭祀區宏大的場面真實體現了古蜀王國雄厚的實力,繁多的祭品承載著先民們豐富的精神世界,精美的文物凝聚著古代工匠非凡的創造力。但是,隨著政治中心的轉移,這塊金沙人心中的聖地也逐漸荒蕪。
詳細情況
發現60餘處祭祀遺存,出土金器、銅器、玉器、石器、漆木器等珍貴文物6000餘件以及數以噸計的象牙和眾多的野豬獠牙、鹿角等。從這些遺存來看,金沙人的祭祀活動大體可以分為三個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甚至同一個階段里所使用的祭祀用品也有較大的差別。
第一階段的祭祀用品以象牙、石器為主,還有一些陶器、漆木器和極少量的玉器,時代約當殷墟二、三期(約公元前1200前後)。
第二階段大量使用玉器、銅器、金器作為祭品,第一階段使用的象牙仍大量使用,但石器和漆木器則很少使用,時代約當殷墟三、四期之際至西周中期(約公元前1100年--前850年)。
第三階段大量使用野豬獠牙、鹿角、美石和陶器,前一階段大量使用的玉器、銅器、金器象牙的數量驟減,時代約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約公元前850—前650年)。 基本信息
在金沙遺址東北部黃忠村一帶經過了三次考古發掘,發現一處大型房屋基址。佔地面積逾10000平方米,氣勢宏偉,規模巨大,布局上具有極強的規律性,在西南地區尚屬首次發現。根據房址的面積、布局結構和周邊的出土文物綜合分析,推測應該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金沙遺址的宮殿建築。
詳細情況
大型建築基址區位於摸底河以北的黃忠村「三合花園」地點,在該區域共發現房址17座、窯址17座、灰坑300餘個、墓葬13座等重要遺跡。該區域房屋的修建相當考究,牆體是挖基槽埋柱子的木骨泥牆式結構,基槽寬約0.5米,槽內小的木骨洞排列規整而密集,大柱洞間距約1.4~1.5米。其中最大的一座單體建築寬近8米,揭露長度54.8米,至少有5個開間,面積430平方米以上。 基本信息
在金沙遺址里,廣泛分布著一般性生活居址,說明當時社會的人口已非常密集。在這些生活區內,發現了大量的灰坑、陶窯、水井、水塘、墓葬等遺跡,使我們對金沙時期人們的生活狀況有了一些了解。
詳細情況
一般居址區位於金沙村的「蘭苑」、「金沙國際」、「博雅庭韻」等地點內,分布較廣,面積達數十萬平方米。居址內通常有房址、灰坑、陶窯、墓葬等遺跡。房址基本上為西北-東南向,構築方式均為木骨泥牆式建築。這類房屋的面積不大,多在20平方米左右。由於沒有直徑較大的木柱支撐,房屋容易垮塌,重建的次數較多。考古發掘時我們只能看到溝內密集的木(竹)骨洞。在居址區房屋的周圍發現了大量的灰坑,坑中出土了數以萬計的陶器及大量石器。其中有些灰坑非常規則,成排分布,內置一些體型較大的陶器。有的坑中還埋藏有大量完整的陶器,有的坑中夾雜有大量的草木灰。陶窯均為小型的饅頭窯,其結構很簡單,主要由工作面、窯門、火膛、窯室幾部分組成,多呈前低後高的斜坡狀。最大的居址區發現於遺址西南部的「蘭苑」地點。 基本信息
在金沙遺址發現了大量的墓葬,既有成片的墓地,也有零星分布的墓葬。說明一部分人死後就埋在居住區的附近,更多的則埋入集中的墓地。根據墓葬情況分析,當時已有明顯的社會分層和等級劃分。
詳細情況
金沙遺址居址區附近已發現了1000餘座墓葬,分布面積約3萬平方米。這些墓葬大多數是居址區廢棄之後形成的,因此墓葬大多打破居址。各墓區內都有一定的規劃,排列有序。以「燕莎庭院」地點的墓地規模最大。墓葬均為西北-東南向,頭向西北或東南,以東南方向為主。墓葬分一次葬和二次葬,盛行二次葬。葬式大多為仰身直肢,也有少量俯身葬和屈肢葬,還有的死者雙手抱於胸前。約半數的墓葬無隨葬品,有隨葬品的數量也不多,一般隨葬的為陶器和石器,極個別的也有一定數量的銅器和玉器。從發掘的墓葬情況看,隨葬品規格、數量、等級等不算高,但仍可看出當時的社會有明顯的分層與等級劃分。

Ⅱ 漢陽陵l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漢陽陵博物館 是一個地方嗎

漢陽陵和漢陽陵博物館是一個地方,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個稱呼。
漢陽陵,又稱漢陽陵,是漢景帝劉啟及其皇後王氏同塋異穴的合葬陵園,位於今陝西省咸陽市渭城區正陽鎮張家灣、後溝村北的咸陽原上,地跨咸陽市渭城區、涇陽縣、西安市高陵區三縣區。
陽陵始建於漢景帝前元四年(前153年),至漢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竣工,修建時間長達28年,陵園佔地面積20平方公里。
1963年4月,陽陵被公布為第一批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1年6月25日,陽陵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指以重要考古遺址及其背景環境為主體,具有科研、教育、遊憩等功能,在考古遺址保護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國性示範意義的特定公共空間。國家文物局負責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評定管理工作,先經該國家局批准立項,考古遺址公園符合若干條件且已初具規模後再開展評定工作。評定合格者,由國家文物局授予"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稱號,並向社會公布。
漢陽陵博物館(Hanyangling Museum),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北郊的渭河之畔,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依託西漢景帝與王皇後同塋異穴合葬的陽陵陵園而建,是一座巧妙融合現代科技與古代文明、歷史文化與園林景觀於一體的大型文化旅遊景區,是中國佔地面積最大的博物館。經過三十多年的考古勘探發掘,現已探明,漢陽陵主要由帝陵陵園、後陵陵園、南區從葬坑、北區從葬坑、禮制建築、陪葬墓園、刑徒墓地以及陽陵邑等部分組成。

Ⅲ 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的考古發現

琉璃河西周燕國墓地是琉璃河商周遺址的重要組成部分。墓地位於專城址東南部的黃土坡村。現已屬發掘西周時期墓葬共三百多座。墓葬按其規模可分為大、中、小三種類型。大中型墓都陪葬有車馬,隨墓主人生前身份高低而在陪葬車馬的數量方面有所差別。已發掘的車馬坑有數十座,多數為長方形豎穴坑。車皆為獨轅雙輪。車馬坑的方向和車馬的相對位置並不固定。馬匹排列整齊。坑中多有車馬飼飾件。少數車馬坑有殉人,殉狗現象。墓地發現兩輛帶有傘蓋的馬車,這在我國西周時期的考古發現中尚屬首例。
過去,北京被稱為「三朝古都」、「四朝古都」或「五朝古都」,玻璃河的考古發現,把北京作為都城的歷史,提前到3000多年前的西周時期,由此算來,北京當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古都。1988年,該遺址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市政府決定建館予以保護和展覽,1995年8月建成並對外開放。

Ⅳ 馬來西亞國家博物館的鄭和遺跡

吉隆坡的馬來西亞國家博物館前的壁畫——馬來西亞國家歷史沿革圖,圖中央上端有1409的標志,以及帶有「鄭」字旗的寶船。
惟妙惟肖中國龍鄭和在馬來西亞的歷史記載中佔有重要地位,不僅華人熱愛鄭和,馬來族和其他民族都很熱愛和尊敬鄭和。這在馬來西亞國家博物館里有生動的記述。位於首都吉隆坡的國家博物館,是馬來西亞最權威、最大的博物館,由3棟相連的大樓組成。博物館主樓大門兩側是兩幅巨型壁畫,由彩色瓷磚拼成,連起來約有60米長,講述了馬來西亞發展的重要歷史。右起第一幅壁畫是印度梵天神像,表明印度教的傳入,接著就是鄭和船隊到馬六甲時的盛況。
畫上數艘寶船揚帆海上,雄偉壯觀,其中幾艘寶船懸掛著大旗,旗上的「鄭」字清晰可見,迎風飛舞。在畫面上方,是鄭和首訪馬六甲的年份——「1409」。據史料記載,「鄭和七下西洋,五次駐節馬六甲」,指的是鄭和第三、四、五、六、七次下西洋期間到訪馬六甲,其中的第三次就是在1409年。在壁畫上還有一支舞龍的隊伍,龍身盤繞,龍首前還有人舉著寶珠,惟妙惟肖,完全就是中國民間的騰龍戲珠圖。館長深情述歷史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博物館館長亞迪博士說,鄭和是一位偉大的航海家,他更是一位和平友好的使者。為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馬來西亞不僅在吉隆坡舉辦大型紀念展覽,還組織馬、中鄭和研究者舉行研討會。亞迪博士拿出研討會和紀念展的邀請函給記者看,上面用中文、馬來文和英文寫著:「1405年鄭和第一次下西洋,以『厚往薄來』的思想沿途傳播先進文化和技術,播下和平友好的種子……」
亞迪博士說:「鄭和5次來到滿剌加國,就是現在的馬六甲,在這里都有記載。馬來人民都喜歡鄭和,不僅因為他勇敢,還因為他的和平友好。當時,以他的船隊的裝備,完全可以占據馬六甲,但鄭和船隊滿載著中國的『珍寶』來到這里,同時帶來中國先進的文化和技術,帶動了馬六甲的繁榮,馬六甲後來能成為著名的港口與鄭和不無關系。馬六甲歷史上曾經幾次被外國侵略者控制,鄭和與他們不一樣,他是馬來各族人民的朋友。我個人很喜歡鄭和,還因為我知道鄭和也是穆斯林,他尊重各民族文化和信仰,與各族人友好相處,我欽佩他的友好和包容。」
青花瓷器受歡迎國家博物館收藏了中國古時的玳瑁傢具、服飾、紡車和各種中國瓷器。同來參觀的北京大學東語系教授孔遠志是研究鄭和的專家,在一個擺放著精緻瓷器的大展櫃前,他指著其中的青花瓷說,中國古代的青花瓷器在當時最受歡迎。鄭和船隊還將青花瓷帶到非洲,在那裡被視為珍寶,考古發現一些貴族還將青花瓷器鑲嵌到墓碑上。東南亞人民也十分喜愛鄭和帶去的青花瓷器,鄭和的船隊在經過蘇門答臘島和加里曼丹島時,把當地的勃青和蘇泥帶回了中國,使中國的制瓷水平更上層樓。孔教授說,鄭和將中國瓷器和文明帶給馬來人民,而這里也為鄭和提供了更好的材料,為提高中國制瓷水平做出貢獻。這進一步印證了文化的交流是相互的,而鄭和是推進文化交流的友善大使。

Ⅳ 能請列下北京市內的名人故居、舊宅院、舊府邸、歷史遺跡、原址上建的博物館嗎

請來看看故居——齊白石故居:西城區跨車胡同。 茅盾故居地址:東城區後圓恩寺13號 。 郭沫若故居地址:西城區前海西街18號 。老舍故居:位於東城區燈市口西街豐富胡同。譚嗣同故居:北京市宣武區北半截胡同41號。梅蘭芳紀念館於1986年10月建立,坐落在北京西城護國寺街9號。 紀曉嵐故居:又稱閱微草堂,位於北京宣武區珠市口西大街241號晉陽飯莊院內。只是原來閱微草堂的一部分。據史料記載,此宅原為清代威信公大將軍岳鍾琪的舊宅,後為紀曉嵐官邸。榮祿故居:北京市東城區東城區交道口菊兒胡同3號。田漢故居:北京市東城區細管胡同。
再來個鐵帽子王府——禮親王府,東鄰皇城根、西靠西四南大街、北頂頒賞胡同、南接大醬坊胡同。
來個郡王府——孚郡王府,自朝陽門內大街向北直至東四三條路南。街門原在朝內北小街。真正的王府大門在臨街大門的後面。
來個宰相府——宰相劉羅鍋故宅:東四南大街路東禮士胡同內。
也來一個公主府——張自忠路的和敬公主府,和敬公主府在張宗昌宅之後,今為某中央機關接待站,是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要說有典故的小地方,幾乎每一個北京胡同都是一個典故。這裡面說些個胡同:戲樓胡同、錢市胡同、大豐胡同 觀音庵胡同、觀音庵 已經是居民小區 照片>>>
馬相胡同 長青胡同 雙寺胡同 水車胡同 水車胡同 水章胡同 水罐胡同 玉芙胡同 玉佛寺(蔡家大門並入)甘露胡同 甘水橋胡同、甘水橋 東光胡同 轎子胡同 東明胡同 觀音寺胡同 四環胡同 永泰胡同 永泰寺 西井胡同 井兒胡同 西章胡同 西絛胡同 西絛兒胡同(北城根、北葯王胡同並入)西魏胡同 西位胡同
有果胡同 油炸鬼湖同(小三條並入)光澤胡同 火葯局、大火葯局(小火葯局並入)後坑胡同 後坑 後章胡同 後張公園、羊房胡同 羊房胡同 陽泉胡同 紅園胡同 官菜園、菜園六條(駱駝胡同並入)壽屏胡同 燒餅胡同 葦坑胡同 葦坑 孝友胡同 葯酒葫蘆胡同 邱家胡同 邱家胡同 辛勤胡同 抄手胡同 羅兒胡同 羅兒胡同 朋獎胡同 彭家樓胡同 鴉兒胡同 鴨兒胡同、廣化寺街(侯位胡同並入)鐵香爐胡同 高井胡同 高井胡同 棠花胡同 糖房胡同(糖房大院並入) 景爾胡同 井兒胡同 黑塔胡同 黑塔寺 闊帶胡同 口袋胡同 鑄鍾胡同 鑄鍾廠 槐樹胡同 槐樹胡同
新開胡同 南新開路(醬房大院並入) 濱海胡同 段家胡同 碧峰胡同 碧峰寺(新開路並入)潛學胡同 前桌子胡同 八步口胡同 八步口 小石橋胡同 小石橋 小半截胡同 小半截胡同 小黑虎胡同 小黑虎胡同 小銅井胡同 小銅井 大石橋胡同 大石橋 大半截胡同 半截胡同 大黑虎胡同 黑虎胡同 大銅井胡同 大銅井 五根檁胡同 五根檁胡同 中教場胡同 中街(洋溢滋、長圖治、剃頭柵並入) 東桃園胡同 東轎桿胡同 東轎桿 東教場胡同 東新開胡同 東新開路、新開路(崇元觀並入) 北草廠胡同 西轎桿胡同 西轎桿 西教場胡同 西教場(綿長胡同、草料鋪並入) 遷善居胡同 。
說些地名的典故:五棵松
原為清提督劭英之墓。墓內有五棵古松樹,周邊荒涼,當地人便以此松樹為地標,稱該地方為「五棵松」。1966年修建一線地鐵,原松樹死掉。現在,在五棵松地鐵站西北出口處仍種有五棵松樹,以符其名。
原址的博物館,周口店的北京人遺址

Ⅵ 崧澤遺址博物館的館藏文物

崧澤遺址博物館由「發現崧澤遺址」、「走進崧澤社會」、「傳承崧澤遺產」三個部分組成,集中展示了上海早期人類文化發展的歷史進程。
揭秘「上海第一人」:臉寬、鼻矮、俯身葬
伴隨上海崧澤遺址博物館開館,長達半個世紀的考古成果首次公布,其中包括「上海第一村」「上海第一房」「上海第一井」「上海第一稻」和「上海第一人」。
最受關注的是首次被復原的「上海第一人」。2004年春天,考古學家在對崧澤遺址進行第五次發掘時,發現了馬家浜文化時期的7座墓葬,其中一座俯身墓葬中的頭骨保存較為完好,盡管他的軀體已經腐爛。
通過先進的成像技術,「上海第一人」的相貌被復原。這是一位年齡在25歲至30歲之間的男性,面部略顯低矮,鼻根低平,跟東亞蒙古人相似。至於他為何俯身而葬?考古學家尚未找到合理解釋。
此外,2004年發現的「上海第一房」是一座地面式建築,平面圓形,類似於後代的谷倉尖錐頂,牆體以竹、木為立柱,立柱外再糊上泥巴,屋頂用茅草覆蓋如斗笠狀向周圍披下。
上海的先民們吃什麼呢?1961年,崧澤遺址發現了炭化稻穀遺存,這是上海出土的最早的人工栽培水稻,被稱為「上海第一稻」。這是國內發現的首個稻穀遺存,為中國稻作起源提供了直接證據。
「穿越」到六千年前 看上海先民衣食住行
參與上海崧澤遺址博物館設計的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系教授高蒙河說,這座遺址博物館採用的一些展示方式、技術和理念,在國際上也比較新鮮,高科技手段的嵌入力圖使觀眾身臨其境,甚至有穿越到五六千年前的感覺。
走進展廳,人們在兩面牆壁上可直接看到崧澤遺址的考古土層:散落的陶片、貝殼鑲嵌其中,神奇浪漫,瞬間讓人感受到滄海桑田般的歷史變遷。
巨大的屏幕實景模擬出「古今崧澤」,聲光電的變幻模擬出一天從早到晚的情景。一邊是五六千年前的上海先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地做飯喂豬;另一邊是上世紀六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遺址上發掘文物的真實場景,立體感極強,仿若一段3D電影。
高蒙河教授介紹說,這是中國博物館很少使用的「幻影成像技術」,長達5分鍾,可以讓觀眾直擊考古現場,消除對這門學科的神秘感、距離感。博物館並非單純陳列文物的地方,而要調動各種手段方法,讓公眾親近斑斕多彩的歷史文化,這正吻合國際流行的「公共考古」的理念。

Ⅶ 中國歷史考古類博物館有哪些歷史類博物館很多,遺址類博物館也很明確,歷史考古類博物館有哪些啊

國內的有:
陝西考古博物館,2012年陝西省正在籌建中國第一座考古博物館,不知道修好了沒。
國外的有:
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
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考古博館
加拿大蒙特利爾考古和歷史博物館

Ⅷ 桂林附近哪兒有歷史遺跡或博物館什麼的最好提供乘車路線哈…

桂林博物館,現在的桂林博物館是1982年成立1988年建成並對外開放的博物館,位於回桂林市西山公園內。館內主要答陳列桂林歷史文物、民族文物、青花梅瓶等文物,擁有古代文物、民族民俗文物、革命歷史文物和藝術珍品2萬多件,是全國百家重點博物館之一。坐14路3路29路都可以到! 廣西師大的王城校區就是一個王府,叫靖江王府,30路車到鳳北路下就可以,或者在任何一輛到市中心的車都可以,就在正陽步行街口的王城商廈對面的那條路直走就到了 李宗仁府,在火車站汽車站坐16路文明路下,走幾步就到了,免費參觀 甑皮岩遺址博物館,乘坐12路 28路 86路 96路 97路 98路桂林公交車,到甑皮岩站下,沿甑皮岩路西行150米左轉,即到博物館大門。甑皮岩遺址是目前中國出土文物最豐富的新石器時代洞穴遺址。1965年發現,1978年甑皮岩遺址建成博物館對外開放。這些遺跡、遺物,展現了桂林距今12000——7000年的文化發展軌跡。甑皮岩遺址以其年代跨度之長、出土文物之多、文化內涵之豐富享譽中外考古界。

求採納

Ⅸ 廣州所有的博物館和歷史遺跡

廣東民間工藝館 廣東省廣州市中山七路恩龍里34號 510180
廣東地質博物館 廣東省廣州市東風東路739號 510080
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 廣東省廣州市陵園西路 510055
廣東省文物博物館學會 廣東省廣州市水蔭橫路1號二樓 510075
廣東省博物館 廣東省廣州市文明路215號 510110
廣州美術館 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公園 510030
廣州起義紀念館 廣東省廣州市起義路200號
廣州博物館 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山鎮海樓
廣州魯迅紀念館 廣東省廣州市文明路215號
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紀念館 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南路89號
中國共產黨廣東區委員會舊址紀念館 廣東省廣州市文明路194-200號
毛澤東同志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 廣東省廣州市中山四路42號
南越王墓博物館 廣東省廣州市解放北路867號
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 廣東省廣州市黃埔長洲島
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 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紡織路東沙街24號
「三·二九」起義指揮部舊址紀念館 廣州市越華路小東營15號
中共三大舊址紀念館 廣州市恤孤院路3號
孫中山大元帥府舊址紀念館 廣州市海珠區紡織路東沙街18號
廣州藝術博物院 廣州市麓湖路13號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陳家祠) 廣州市中山七路陳家祠
2009年內節假日免費開放,其餘時間按折扣收費

Ⅹ 請問哪裡有類似於三星堆遺跡的青銅文化博物館 另 大洋洲商代遺跡是博物館嗎

成都金沙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