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漢冶鐵遺址
⑴ 鋼鐵是怎樣發現的
一、 生產工具的鐵器化與冶鐵業的發展 戰國以後,由於冶鐵技術的進步,社會經濟制度的變革,社會上對於鐵器需要量的增加,鐵礦的開采,鐵的冶煉和鑄造成為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手工業,因此,冶鐵業開始發展起來。在戰國時代開發的鐵礦已經不少,戰國時代的著作《山海經·五藏山經》所載產鐵之山就有37處,記錄屬南陽的就有「帝 NF9A5 之山 『其陰多鐵』」,約在今河南省泌陽縣和南陽縣之間;另一處即「兔床之山,『其陽多鐵』」,約在今嵩縣和南陽縣之間。戰國時代各國都有冶鐵手工業,其中韓、楚兩國的冶鐵手工業最為發達,著名的冶鐵手工業地點也最多,當時的南陽已經成為戰國時代聞名的冶鐵中心。《荀子·議兵篇》記載:「宛鉅鐵(釒也),慘如蜂蠆。」至秦漢時期,鐵器和冶鐵技術在廣大地區已經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和使用。從考古中發現,西漢初年鐵制農具和工具已取代了銅、骨、石、木器,到西漢中期,隨著冶鐵技術的發展,鍛鐵工具增多,鐵兵器也逐步占據了主要地位,直至東漢,主要的兵器全部為鋼鐵所制,從而完成了兵器和生產工具的鐵器化進程。 西漢初年,冶鐵業可聽任商人經營。魏國的孔氏原經營冶鐵業,秦滅魏後,被強行遷到南陽,靠冶鐵成為巨富。西漢武帝時,武帝任用南陽的大冶鐵商孔僅為「大農丞,領鹽、鐵事」,管理全國的鹽鐵業,南陽成為全國設立鐵官的手工業基地之一。在南陽瓦房庄發掘的漢代冶鐵遺址中,就曾發現西漢時期的冶鐵遺物(熔爐基、耐火磚、鼓風管、鑄造用的模具及鐵器,包括鐵犁鏵、鐵耬鏵、鐵鍤、錛、斧等)。至東漢,南陽的冶鐵業在西漢基礎上,冶鐵作坊數量增多,規模空前擴大,技術顯著提高。建國後在南陽附近發現的冶鐵遺址就有:南陽市北關瓦房庄鑄鐵作坊遺址,桐柏張陂村的大張陂冶鐵遺址,桐柏縣鐵爐村遺址,南召縣太山廟、草店冶鐵遺址,方城縣趙河村冶鐵遺址,鎮平縣安國城鐵范、鐵鑄件遺址,西峽縣白石尖冶鐵石等。1959~1960年南陽市北關瓦房庄發掘的漢代冶鐵遺址,主要遺址面積達2800m 2,發現了大量的冶鐵遺跡和遺物,其中熔爐9座,炒鋼爐8座,鍛爐1座。發現在當時的生產條件下冶鐵過程中使用了熱鼓風爐,這是我國早期使用的節約熱能的熔爐。鑄造使用的模和范近40種。由文物考古發掘的遺物可見,在當時南陽已經成為全國的冶鑄中心。
⑵ 河南南陽瓦房庄漢代冶鐵遺址說明漢魏至北朝時期,國先民在製造和控制灰口鑄鐵的工藝上有什麼樣的成就
河南南陽瓦房庄漢代冶鐵遺址也出土有東漢用來澆鐵釜的灰口鐵澆口,經化驗,是高磷的灰口鐵,含磷0.7%。在河南澠池窖藏鐵器中,也有一部分是用灰口鑄鐵製成的,如箭頭范、鏵范以及鹵等。鏵范含碳2.31%,接近現代高強度鑄鐵(含碳2.8%-3%),但含硅量低,只有0.21%。這些灰口鑄鐵的石墨片的大小和分布,都比較合理。說明漢魏至北朝時期,我國先民在製造和控制灰口鑄鐵的工藝上,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⑶ 想參觀河南南陽市區的幾個景點,武侯祠、漢畫館,仲景醫聖祠,漢冶鐵遺址公園、白河區,怎樣走
1、下火車站,離漢畫館和武侯祠比較近,1路車可到,可以先去,漢畫館免費,但貌似周二下專午閉館,武侯祠屬30左右吧……
2、然後還坐1路,直接到醫聖祠,免費
3、1路 到終點站,就是白河風景區,沿河附近很多住的,可以隨時找~也可以在武侯祠附近住宿~第二天再去醫聖祠
4、3路,15路都南航賓館下,可到漢冶鐵遺址公園附近~可以分兩天玩,哪一個景點附近住宿都很容易也很便宜~樓主可根據行程安排
⑷ 歷史兩漢時期冶鐵業的發展
漢代的冶鐵業作坊多,規模大。20世紀50年代後,在河南、山東、北京、江蘇等地發內現了容許多漢代冶鐵遺址,其中以河南鞏縣鐵生溝村和南陽北關瓦房庄等地遺址規模最大。從這些遺址可以看出西漢冶煉工序集中,設備齊全。河南鞏縣鐵生溝村出土了一件鐵工具,經化驗有十分良好的球狀石墨,有明顯的石墨核心和放射性結構,與現行球墨鑄鐵國家標准一類A級石墨相當。同時發現炒鋼爐一座。炒鋼這一嶄新的高效率的先進技術的出現,說明西漢的冶鐵技術已達到了一個更高的發展階段,在鋼鐵冶煉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戰國時期冶鐵業一般只能冶鑄農具和少數手工工具,鍛制兵器還比較少。到了西漢,不僅能生產鐵制長劍、長矛、環首大刀,而且生活器皿和雜用工具也廣泛使用鐵制,如燈、釜、爐、剪等都已在西漢中期的遺址中發現。這說明漢代鐵器的使用已相當廣泛。
⑸ 古滎冶鐵遺址的介紹
古滎冶鐵遺址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源,位於鄭州市西北20公里處。遺址南北長400米,東西寬300米,總面積為12萬平方米,為河南郡鐵官的一號作坊,簡稱「河一」,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規模最大、時間最早的冶鐵遺址。古滎冶鐵遺址兩座規模較大的煉鐵高爐遺跡東西並列,爐缸為橢圓形,面積8.5平方米,爐壁厚1米,爐基深3米。在爐前清理出大小不等的13塊積鐵,其中一塊重約23噸。爐前有寬敞的工作面,在冶煉區東部和南部有堆爐渣的坑,爐渣堆積厚6米以上。圍繞煉爐,還有礦石加工場、高架、鼓風管殘片、水井、水池等設施,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冶煉系統。11965年被發現,在1965年、1975年進行兩次發掘,發掘出兩座漢代冶鐵高爐殘跡和水井、水池、船形坑、四角柱坑、陶窖等,還出土有陶制鼓風管、耐火磚和鑄造鐵范用的陶模,以及318件鐵器、380多件陶器、8件石器。2001年公布的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⑹ 古滎漢代冶鐵遺址博物館單位怎麼樣
抄古滎鎮歷史上是著名的滎陽襲故城,早在公元前3000——5000年前,他們的祖先就勞動、生息在這塊土地上,公元前六、七世紀,鄭國在此建設古城牆,是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交通要道。公元前204年西楚霸王項羽與漢王劉邦決戰於此,是兵家必爭之地。名勝古跡有古滎陽城遺址,古滎漢代冶鐵遺址,紀公廟、周苛廟、城隍廟、孔氏家廟及風景優美的黃河風景名勝區、黃河大觀、大河庄園等。
⑺ 南陽有哪些之最
◇世界第九大奇跡、中國發現年代最早的恐龍蛋化石群
◇中原人類的發祥地——南召縣杏花山猿人遺址
◇中國最早的古長城——楚長城
◇中華科聖張衡的長眠之地——張衡墓園
◇中華醫聖張仲景的墓祠紀念地——南陽醫聖祠
◇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躬耕地——南陽卧龍崗
◇中國最大的漢代畫像石刻藝術博物館——南陽漢畫館
◇千里淮河之源「中國四瀆」之一——桐柏淮瀆
◇中國唯一保存完整、規制完備的府級官署衙門——南陽府衙
◇中國唯一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縣衙——內鄉縣衙
◇中國出土春秋時期文物最多的縣——淅川縣
◇中國漢代規模最大的冶鐵中心——宛城冶鐵遺址
◇中國木石雕刻工藝最為精湛的古建築群——社旗縣山陝會館
◇ 中國文學名篇《岳陽樓記》誕生地——鄧州市百花洲書院
◇中國保存最完好的明清一條街——淅川縣荊紫關鎮古街道
◇中國最大的歷代名醫石刻畫像集——南陽醫聖祠石刻《歷代名醫畫像》
◇中原最大的壁畫——淅川縣香嚴寺壁畫
◇世界上最小的城——新野縣漢桑城
◇河南省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地級市
◇中國唯一的地市級科技興林示範市
◇亞洲最大的沼氣城
◇中國首家科技綜合示範縣——唐河縣
◇中國第一個「科教興村」計劃試點縣——方城縣
◇中國「辛夷之鄉」——南召縣
◇中國「柞蠶之鄉」——南召縣
◇「中國名特優經濟林——獼猴桃之鄉」——西峽縣
◇「中國名優特經濟林——山茱萸生產基地」——西峽縣
◇中國「玉雕之鄉」 ——鎮平縣
◇中國「地毯之鄉」——鎮平縣
◇中原最大的無公害蔬菜基地——新野縣
◇河南省最大的「三粉」生產基地——社旗縣
◇中國「第一辣椒城」——淅川縣香花鎮
◇中國「月季之鄉」——卧龍區石橋鎮
◇河南省最大的網箱養魚基地——南召縣鴨河水庫
◇河南省最大的天然中葯材庫——西峽縣
◇中國最大的香菇市場——西峽縣雙龍香菇市場
◇.河南省唯一的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內鄉縣寶天曼
◇亞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淅川縣丹江水庫
◇中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淅川縣陶岔
◇中國最大的瀑布群——南召縣九龍溝風景區
◇中國跨省份最多的街道——淅川縣荊紫關鎮白浪街
◇「中原第一峰」——西峽縣伏牛山雞角尖
◇「中原人間仙境」——西峽縣龍潭溝瀑布群風景區
◇中原共棲蝙蝠最多的天然溶洞——西峽縣雲華蝙蝠洞
◇河南省最大的橡膠壩群——南陽白河橡膠壩群
◇河南省最大的音樂噴泉——南陽解放廣場音樂噴泉
◇中國最大的麥白黴素生產企業——南陽普康衡淯制葯有限公司
◇中國最大的中醫葯濃縮丸生產基地——河南宛西制葯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最大的防爆電機科研、生產基地——南陽防爆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最大的印刷感光材料生產、科研基地——中國樂凱集團第二膠片廠
◇中國最大的壓敏電阻片和氧化鋅避雷器生產企業——河南金冠王碼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建立最早的烙畫廠——南陽烙畫廠
◇河南省最大的玉雕工藝品生產企業——南陽市拓寶玉器有限公司
◇河南省最大最優的食用醋釀造企業——南陽界中釀造有限公司
◇世界罕見的彩色小麥
◇中國五大良種黃牛之一——南陽黃牛
◇河南省出口量最大和創匯額最高的卷煙產品——「利雅得」牌卷煙
◇創世界吉尼斯紀錄的水牛角席
◇世界級特大型金紅石礦床——方城縣金紅石礦
◇亞洲儲量最大的天然鹼礦——桐柏縣安棚鹼礦
◇居中國首位的南陽高鋁三石
◇亞洲四大石墨礦床之一——西峽縣石墨礦
◇中國鎂橄欖石儲量最大的礦床——西峽縣鎂橄欖石礦
◇中國最大的銀礦——桐柏銀礦
◇中國四大名玉之一——南陽獨玉
◇中國第一部臨床醫學專著——《傷寒雜病論》
◇中國稀世典籍、絕版珍——《道藏經》
◇世界上最早的水力鼓風機——杜詩水排
◇中國最早的車上雜技圖——新野縣出土的平索戲車漢畫像磚
◇中國當代最著名的地市級作家群——南陽作家群
◇中國「曲藝之鄉」——南陽市
◇「天下第一團」 ——內鄉縣宛梆劇團
◇國家一級文物——中國陶狗王
◇目前中國出土最完整的天象圖——南陽《麒麟崗墓頂天象圖》畫像石
◇「中原第一峰」——西峽縣伏牛山雞角尖
⑻ 南陽有什麼名勝古跡
南陽市,古稱 宛,河南省轄市,位於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陝三省交界地帶,因地處 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而得名。全市現轄2個行政區、4個開發區、10個縣、1個縣級市。總面積2.66萬平方公里,是河南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省轄市。
南陽是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有3000年的建城史,為楚漢文化的發源地。 夏朝初,禹把今南陽境內鄧州作為都城。 商朝、 周朝時,現南陽境內有申、鄧、謝等諸侯國。春秋時楚設宛邑,楚國屬地,全國冶鐵中心,屈原扣馬諫王地,秦楚丹陽之戰發生地,古楚都丹陽所在地。 秦設南陽郡治宛城, 西漢時為全國六大都會之一, 東漢時為 光武帝劉秀的發跡之地,故有「南都」、「帝鄉」之稱。曾孕育出「科聖」張衡、「醫聖」張仲景、「商聖」 范蠡、「智聖」諸葛亮、「謀聖」姜子牙、名相百里溪等歷史名人。 三國時期,南陽是 諸葛亮躬耕隱居之地、劉備「三顧茅廬」發源地。南水北調,源起南陽。南陽是世界最大調水工程 南水北調中線 陶岔渠首樞紐工程所在地和重要的核心水源區。
南陽玉是 四大名玉之一, 鎮平被國家命名為「 中國玉雕之鄉」,被譽為「 中華玉都」, 石佛寺鎮,是中國最大的玉石加工貿易中心,更是被成為「中國玉雕第一鎮」。
南陽是一座盛產中葯材的「天然葯庫」,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適宜的地理環境孕育了豐富的中葯材資源,這里分布著中國北方與南方兼有的動植物葯材,截止2008年,境內已經確定的天然中葯材達2356種,名優中葯材50多種,中葯材總儲量2.5億多公斤。
秦滅六國後,把天下分為三十六郡,郡下設縣,此後,封建社會的地方衙門在中國存在了兩千多年。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變遷,加上諸多人為的因素,數以千計的地方衙門基本上盪然無存,河南省的南陽府衙和內鄉縣衙卻完整地保存下來。
南陽國家AAAA級景區中原古剎 香嚴寺毗鄰丹江水庫之濱,位居 中原四大名寺之一,上寺尚存,丹江苑將承擔起下寺原貌的復原,並修建下寺藝術館及亞洲第二大的中原盛世觀音,正籌建中的觀音將分為三大部分:觀音主題、 觀音廣場、 觀音禪院。
⑼ 鄭州市古滎漢代冶鐵遺址博物館 館長是誰
好像叫許翔
⑽ 漢冶鐵游園
漢冶鐵游園是漢代南陽一座規模較大的冶鐵作坊。遺址東北方向約一公里處,是漢代南陽郡城的東北隅,證明該遺址處於故郡城內之北部。1963年被列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0年12月在漢冶遊園建設過程中發現一西漢鐵板材窖藏。據悉,這是漢冶遺址鐵板材窖藏的首次發現。 此次出土的各種鐵板材約2000公斤,發現其形狀不甚規整,有方形、長方形,其中梯形材較多,厚度約0.5厘米,長度在5至20厘米之間,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科學價值,對研究漢代冶鐵業提供了珍貴的實物材料。
南陽在戰國時期冶鐵業已相當發達。西漢時期,南陽生產的鐵器供應17個郡使用,球墨鑄鐵、雙錐疊鑄等冶鐵技術屬世界首創,成為世界冶鐵史上的奇跡。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冶鐵中心——漢代宛城(南陽)冶鐵遺址位於南陽市區北部瓦房庄附近,東西長600米,南北寬200米,總面積12萬平方米。該遺址散布著大量的繩紋簡瓦片、耐火磚、磨石、燒結鐵塊、鐵渣等遺物。1959年曾進行發掘,發掘面積3000平方米,出土遺物有熔爐基址17座,窯址4座,爐膛內發現鐵塊300多公斤以及大量爐渣、木炭屑;陶范三四百塊及坩堝、殘鼓風管,鍛制鐵器有刀、鐮、斧、錘等;范鑄鐵器有盆、鼎、罐、齒輪等,還有分布稠密的陶券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