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趙雲故里常山在哪兒是正定臨城還是元氏縣
史載,趙國孝成復王十一年制(前255年),為公子元築一城,叫元氏城,這座城就在今元氏縣常山郡故城遺址上。西漢初劉邦三年(前204年)下令在元氏城內設置恆山郡,並設立元氏縣,下轄周邊十八縣。
公元前179年,漢文帝劉恆即皇位,為避帝名諱,改恆山郡為常山郡。從此,常山郡誕生於元氏城內。這段歷史一直沿續到東漢和三國時期,時間長達400多年以上,直至西晉初年(公元281年),將常山郡治所從元氏城移至真定城(今石家莊東古城村的東垣故城遺址)。從此元氏縣改屬趙郡,而常山郡治真定,下轄八個縣。
綜合上述史料斷定,趙雲生活的年代,正是常山郡與元氏城融為一體的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常山趙子龍」的常山就是元氏城,毫無異議。趙子龍死後52年,常山郡才遺址真定。
② 元氏縣歷史
元氏歷來史悠久,源遠流長,自人傑地靈,英才輩出。戰國初元氏屬中山國,趙滅中山後屬趙國,趙王始封公子元於此,元氏由此而得名。西漢初設置為縣,迄今已有兩千餘年。這里是東漢漢明帝劉庄的誕生地,古代著名數學家李冶晚年寓居西部封龍山,潛心研究數學理論,寫出了享譽中外的數學理論專著《測園海鏡》。 悠久的歷史給元氏留下了不少名勝古跡。東韓台「古墓群」;城內屹立著的「開化寺塔」;元氏「西周墓」;封龍山「石窟」;先後被省定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元氏「西周墓」出土銅器34件,玉器5件,銅器大都完整。西部山區封龍山有許多文物古跡,山色秀麗、風景宜人,流傳著諸多優美動人的傳說。封龍山漢碑有3通被納入我國百種名碑之列,,譽為「國寶」。
③ 石家莊 元氏縣有什麼不花錢玩的地方或者景點的!
封龍山
蟠龍湖
蟠龍湖位於瀦龍河上游。湖南岸有蟠龍寺遺址。蟠龍湖旅遊區已建成了工商行度假村、吉達度假村、經貿會議中心、民政培訓中心等十幾家賓館和療養基地,一次可接待遊客3000多人。區內游樂設施完善,垂釣、劃船、游泳、登山、大型沖水梯、高速摩托艇、水空飛人、湖心泳池、碰碰船等水上游樂項目頗有名氣。
④ 石家莊元氏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有特色的景點嗎
封龍山
又名飛龍山、西接太行、東鄰平原、巍然崛起,頗似一盤繞欲飛的巨龍
封龍山
封龍山
。山上有漢碑、石窟、卧佛、封龍書院、義軍山寨、禪房院、修真觀、老龍潭、八仙堂等文物古跡和自然景觀。已完成了封龍書院圖紙設計,新修了環山公路,修復了修真觀及西石堂前殿等景點。
封龍山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這里既有渾然天成的自然景觀,又有十分豐富的歷史資源,在我國文化史、科學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封龍山地處太行山東麓,元氏縣與鹿泉市交界處,東北距省會石家莊市區22公里,它以燦爛的歷史文化和秀麗的自然風光,贏得了歷代文人墨客的吟詠和遊人的贊嘆。
碑碣石刻是封龍山的一大特色,有東漢以來的碑、碣、題刻百餘處,尤其是漢碑,無論從書法藝術,還是內容諸方面,都是中國石刻中的珍品,素來為金石學家所注目。發現見諸史籍的漢碑有《祀三公山碑》、《無極山碑》(又稱《三公神碑》)、《封龍山之頌》、《三公山碑》、《白石神君碑》等六通,現《祀三公山碑》、《白石神君碑》仍以實物原件保存在封龍山「漢碑堂」內。這幾通漢碑,具有極高的書法和歷史文物價值。除了漢碑以外,封龍山還有金元以來碑碣十餘通。封龍山的摩崖石刻,尤其是題景摩崖石刻,是封龍山書法藝術的瑰寶。另外,歷代贊詠封龍山的詩詞歌賦,也多賴刻石傳世。景詩互映,詩石相襯,珠聯璧合,構成了封龍山這座歷史文化名山的主調。
封龍山還是石家莊地區最早的佛教名山,早在東晉十六國時,這里便有佛教寺院興起,歷代道家也在這里興盛發展,留下了宮觀廟宇及遺址十幾處。
封龍山主峰海拔812米,由於其矗立於平原邊緣,更顯得挺拔峻峭。這里有多姿的怪石奇峰,鬼斧神工的天然洞穴,沁人心脾的清泉碧溪,崢嶸茂密的林木繁花,它們與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交相輝映,遂使封龍山成為河北省的風景名勝區。
⑤ 古時候說的真定是現在的正定還是元氏
趙國孝成王十一年(前255年),為公子元築一城,叫元氏城,這座城就在今元內氏縣常山郡故城遺址上容。西漢初劉邦三年(前204年)下令在元氏城內設置恆山郡,並設立元氏縣,下轄周邊十八縣。
正定縣閣樓公元前179年,漢文帝劉恆即皇位,為避帝名諱,改恆山郡為常山郡。從此,常山郡誕生於元氏城內。這段歷史一直沿續到東漢和三國時期,時間長達400多年以上,直至西晉初年(公元281年),將常山郡治所從元氏城移至真定城(今石家莊東古城村的東垣故城遺址)。從此元氏縣改屬趙郡,而常山郡治真定,下轄八個縣。
元氏真沒有用過真定這個名字。參考資料是網路。
⑥ 趙雲故里常山在哪兒是正定臨城還是元氏縣
趙雲故里常山在正抄定。
史載,趙國孝成王十一年(前255年),為公子元築一城,叫元氏城,這座城就在今元氏縣常山郡故城遺址上。西漢初劉邦三年(前204年)下令在元氏城內設置恆山郡,並設立元氏縣,下轄周邊十八縣。
公元前179年,漢文帝劉恆即皇位,為避帝名諱,改恆山郡為常山郡。從此,常山郡誕生於元氏城內。這段歷史一直沿續到東漢和三國時期,時間長達400多年以上,直至西晉初年(公元281年),將常山郡治所從元氏城移至真定城(今石家莊東古城村的東垣故城遺址)。從此元氏縣改屬趙郡,而常山郡治真定,下轄八個縣。
綜合上述史料斷定,趙雲生活的年代,正是常山郡與元氏城融為一體的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常山趙子龍」的常山就是元氏城,毫無異議。趙子龍死後52年,常山郡才遺址正定。
⑦ 石家莊市元氏縣古城遺址在什麼地方
常山故郡
常山故郡在今元氏縣城西北十五華里故城村南(沿紅旗大街一路向南,路西可見「常山故郡」字樣石門),是國務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故郡舊城呈正方形,周長約為4.4公里,城牆為土築,北牆無存;西牆存少許;東城牆現留最高6米,最寬23米;南牆僅存高3米,寬20米。逶迤連垣,若斷若續,夯土層層,每層約6公分,壘築而成。據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先生講,這樣的土城牆在全國也不多見。
在常山郡故城址曾出土「常山長貴」瓦當,引起專家的高度重視。瓦當是筒瓦頭,它的作用既能蔽護檐端,不致日曬雨淋,也能使建築物增加美觀。有文字的瓦當,常以文字來標明地域或所附建築物的名稱,「常山長貴」瓦當當屬此種。
⑧ 元氏縣從古到今最大的官
一、古代名人:(1)李牧 ,北褚人,戰國末期趙國名將。
(2)李左車,北褚人,李牧後人,秦末謀士。
(3)李治(1192-1279)元代數學家。
(4)李琦 明初人 祖籍紙屯。洪武初任監察御史,後調任大理寺副御。
二、近代名人:(1)智化民(1902-1938)元氏縣北岩人。1938任元氏獨立營指導員。
(2)姜紀五(1903-1975)元氏縣南街人。1949年任中共平原省委委員,1964年7月任中國科學院副主任。
(3)李楚離(1903-2000)元氏東張人。1927年入黨,解放戰爭是任中共冀東區黨委書記兼冀東區軍區政委,參加遼沈 平津戰役。新中國 成立後人組織部副部長兼幹部處處長、中央人民政府人事部副部長、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委。
(4)魏哲武(1907-1931)元氏中街人。1929年任石家莊中心市委組織部長。
(5)吳秋(1909-1985)元氏褚庄人。建國後,任邢台專屬民政科長,專區合作總社副主任、專署手工業局局長,而、二輕局局長、經委副主任。
(6)智世昌(1910-2003)元氏北岩人,1938年任元氏縣縣委組織部長,元氏縣縣委書記。1943任高元贊縣委書記,1949年後任福建晉江地委組織部長、地委書記、福建省委常委、組織部長。
(7)劉保堂(1922-1946)元氏吳村人。1938年參加元氏縣青年抗日救國會。
三、當代名人: (1)張瑞芳,元氏縣東街人,現任中國電影家協會顧問、上海電影家協會主席、中國電影表演學會會長。
(2)賈慧生元氏殷村人,歷任山西省煤管局書記、山西省汾西礦務局局長,煤炭部副部長,現離休。
(3)何少存 元氏東街人。河北省副省長等
(4)張增順 元氏西原庄人。少將軍銜。歷任石家莊陸軍參謀學院政治部主任、黨委書記、南京陸軍指揮學院政治委員。2003年退休。
(5)高建國 元氏北蘇陽村人,歷任山西軍區副司令員,北京軍區副參謀長等。
(6)高群書 元氏里仁庄人,國內一線導演,作品:《命案十三宗》《征服》《風聲》等
(7)牛莉 元氏牛家樓人,國家一級演員 2003年--2010年5次參加中央春晚,曾當選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理事和北京青少年安全健康項目公益形象大使。
⑨ 去河北的哪條漢街,可以深刻了解漢代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