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大河村遺址
1. 鄭州市大河村遺址博物館怎麼樣
簡介:大河村遺址博物館位於鄭東新區西北部、連霍高速與中州大道交叉口專東南隅,是屬為保護大河村遺址而建立起來的一處史前遺址博物館。遺址發現於1964年,是一處包含有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和夏、商時期文化的大型古代聚落遺址,1972年首次進行考古發掘,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注冊資本:198萬人民幣
2. 鄭州大河村遺址的仰韶文化
鄭州市市共發現仰韶文化遺址21處。除周口市煙草公司倉庫進行簡單的試掘外,其他都進行了考古調查。筆者同意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趙芝荃先生把這些遺址劃分為早晚兩期的意見。屬於早期的遺址9處,有西華商高宗陵、小白庄、泥土店、商水馬村、良台寺、河灣、扶溝支亭、太康方城、周口市煙草公司倉庫。屬於晚期的遺址9處,有西華商高宗陵、南柳城、小白庄、瓦屋趙、榆樹王、商水范台廟、胡庄、淮陽王禪冢和鄲城段寨。西華的小白庄、瓦屋趙遺址和太康方城同上述晚期遺址有所不同,含較多的其他文化因素。 早期遺址:這里仰韶文化早期的遺址均靠近河流,附近地勢較高,為崗丘形狀的遺址,有的除了包括有仰韶文化的遺存以外,還有其他時代的文化遺存。這種崗丘形狀的遺址是當時人們為了防禦洪水的侵泛所選擇的高崗住址,經過長期居住而形成的。一般略高於地面,文化層1—2米,有些遺址人為破壞嚴重,僅剩一小部分或僅能在地面採集一些遺物。方城和馬村遺址發現有房基、圓形和不規則形灰坑、大量的燒土塊。發現的動物骨骼種類有:馬、豬、狗、雞、鹿角,鹿角數量眾多,且每個遺址都有發現。生產工具以石斧常見,石鏟較少。石斧形制相同,大小不一,刃部較寬且磨光。
早期的陶器,正如《河南周口地區考古調查簡報》一文中所描述的「陶質分夾蚌屑褐陶、夾砂褐陶、泥質橙黃陶、磨光紅陶、泥質紅黃褐陶、泥質紅黃陶和泥質夾砂陶等種,夾蚌屑或褐陶為土褐色,包含蚌屑或砂粒較多,用於炊器類,泥質橙黃陶數量較多,制陶火候較低,陶片易粉碎,磨光紅陶用於壺、盉器類」。這些器物以素麵和磨光為多,紋飾有弦紋、麻點紋和附加堆紋。彩陶少見,一般多棕紅彩和白衣褐彩。紋飾有網紋、圓點紋和弧線三角紋,常施於壺、盆等泥質陶的外壁上部,有的缽口沿施一周紅彩。常見的器物有鼎、罐、缽、盆、壺、盤、盉、杯等。
鼎分罐形和釜形,鼎足有錐狀和圓柱狀。錐狀足剖面為橢圓形,正面有凹槽,圓柱狀足頂端有一周輻射狀長指甲紋,或施一條附加堆紋;深腹罐有敞口直壁或斂口圓腹,有的小口圓肩;盆皆大口,分兩式,I式寬平沿,淺腹,I式窄沿,深腹直壁,缽分直口和斂口,大小不一;盤大淺腹,高柄杯鼓腹,肩有篦點紋。
仰韶早期的罐形鼎與淅川下王崗早二期鼎相同。釜形鼎與廟底溝仰韶文化陶鼎、鄭州大河村二期I式鼎相似。常見的圓錐狀外刻凹槽、斷面為橢圓形的鼎足與大河村一期、滎陽點軍台遺址的鼎足完全相同。斂口缽接近下王崗早一期的陶缽。主要繪於盆、壺上部的白衣黑色或棕色的弧線、圓點紋彩陶花紋,同大河村一。
晚期遺址中發現有房基、灰坑等,生產工具發現不多,大體與早期相同,唯陶紡輪數量增加。採集的陶器與早期相比,夾砂和夾蚌屑紅陶減少,泥質和夾砂灰陶數量較多,泥質黑陶佔一定比例,也有一部分褐陶和黃陶。夾蚌屑陶,所夾蚌屑少於早期,且質地變硬。灰陶有深淺之分,陶質堅硬,器壁較薄。除素麵和磨光者外,紋飾以籃紋為主,弦紋、附加堆紋較少,籃紋橫施,紋理不齊。彩陶數量增加,有褐、白、朱等色,也有白衣彩陶,紋飾簡單,以網紋、平行線紋為多,有些彩繪容易脫落為燒後所繪。器形有鼎、碗、盆、杯、高領罐、豆、觚、尖底瓶、壺、缸、瓮、器蓋等。
鼎:皆罐形鼎,器表為素麵或飾橫籃紋,鼎足為扁三角形或鴨嘴形;罐可分深腹罐、圓腹罐、大口罐、斂口罐。高領罐小口,肩部磨光,上施弦紋;盆平沿深腹;碗平底斜壁;觚高柄平底;豆分長柄和短柄;缸折沿深腹,頸部施一周附加堆紋;瓮直口小領;器蓋種類較多,常見矮圈足碗狀器蓋;器座形似圈足。
仰韶晚期陶器,大多數與鄭州大河村遺址四期和禹縣谷水河二、三期相同或接近,深腹罐與谷水河二期Ⅰ式罐相近,高領罐、瓮也接近谷水河三期同類器物;斂口罐與大河村四期Ⅱ式罐、圓腹罐和大河村四期相同。這里的仰韶晚期遺存應屬於大河村類型的後段。時間上相當於中原地區仰韶文化晚期,具有向河南龍山文化過渡的性質。
西華的小白庄和瓦屋趙遺址同上述仰韶晚期遺址不盡相同,兩遺址皆位於西華縣西部,相距甚近,陶器以夾砂紅陶、夾蚌屑褐陶為多,泥質灰陶次之,也有部分泥質紅、黃陶。紅陶一般呈紅灰色。紋飾有斜籃紋或上部橫施、下部豎施的籃紋,以及方格紋、弦紋。彩陶為白衣紅彩。器形有鼎、罐、豆、壺、盆、器座等。鼎最常見,一般呈褐色,有盆形、罐形,足可分三式,Ⅰ式較多,寬扁狀,內凹外凸,正面有幾道劃槽,Ⅱ式為扁三角形,Ⅲ式為鴨嘴形;豆為圈足鏤孔;高領罐,肩部磨光。圈足器較多,有圈足杯和高圈足壺等。上述器物中一部分在本地仰韶晚期常見,應屬於仰韶文化晚期遺存,但有相當數量的器物則含有屈家嶺文化因素、如Ι式足鼎、圈足鏤空豆、圈足杯和圈足壺等器物的形制和湖北京山屈家嶺、淅川下王崗中期的器物相同或相似。Ⅲ式足鼎、高領罐則與大汶口晚期同類器物相同。這兩處遺址對研究仰韶文化、屈家嶺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關系提供了資料。
3. 10月l日去鄭州旅遊有什麼攻略
鄭州市區的旅遊景點:二七紀念塔:鄭州河南旅遊景點大全建築,矗立於市中心,原址為長椿橋,該為紀念京漢鐵路二七大罷工所建造,原塔為木質結構,後因為木質腐朽,改為磚石雙塔結構。鄭州商城遺址:大部位於管城和二七兩區,距今3600年,為商代亳都遺址,國內旅遊景點最早、規模最大的古代城池。現存中國最古老的城牆-早商時期城牆,宮殿遺址,燒窯遺址等。大河村遺址:位於中州大道北,新石器時期的原始村落遺址。劉禹錫墓:位於滎陽市三公像附近,含祠園,墓冢。河南博物院:坐落於農業路,國家級歷史博物館,中原古代燦爛文明的窗口。非主流夏季服裝搭配:位於職工路(城隍廟街路北),是鄭州市現存法國旅遊價格的明清建築群文廟:鄭州孔廟,位於東大街,建於東漢,是僅次於山東曲阜興建時期最早的儒教廟宇北大清真寺:鄭州市區現存唯一的明清建築風格的大型清真寺院,相鄰管城區旅遊景點大全政府(原鄭縣縣衙)佛光寺:位於中原區西流湖國內旅遊景點圖片西北旅遊景點:位於西流湖公園西北,後倉村附近,始建於明,先存明朝所建大殿一間,以及新建牌坊各地旅遊景點日本駐鄭州領事館遺址:位於二七區東三武漢旅行社排名上,為日軍侵華時期日本駐鄭州領事機構所在地小雙橋遺址:位於鄭州市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內,是1995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二七紀念堂:原為普樂園會場舊址,二七大罷工紀念會所,位於錢塘街鄭州旅遊景點大全:位於鄭州市中原區嵩山路,地方綜合性博物館,緊鄰市政府及綠城廣場胡公祠:位於****南門,現存大殿,祠園,祠門,2008年重新整修彭公祠:位於****西門,原銘功園主體,主體建築各地旅遊景點侵華戰爭時期已毀,現存五座紀念亭以及破四舊時砸壞的漢白玉石碑殘存旅遊管理專業院校黃河博物館:位於紫荊山路北,各地旅遊景點山公園西北,為解放初期蘇式典型建築孔氏家廟:位於惠濟區,破損嚴重,未得到保護,現存大殿三間鄭縣城牆:鄭縣原城牆,為土基石制結構,後馮玉祥河南南陽旅遊景點拆除大部分,僅存一碉堡及牆基紀信廟:位於鄭州市區西北,紀信同時上海旅行社鄭州的城隍神列子祠:位於鄭州東南莆田,中國著名古人列子誕生於此大佛寺:西流湖公園西北,僅存大佛殿子產祠園:位於中原區廣州旅遊論壇河沿岸,以紀念鄭州名人子產,子產祠原址位於東大街湖北會館:為清朝民國時期楚商會所,後作為鐵路工人夜校,中國**者李大釗在此講學晉王廟:也稱為李衛公廟,現僅存清代小瓦房十餘間,以及碑刻等郭家大院:位於紫荊山路中段,書院街112號,是鄭州市僅存的清末民初四合院建築群岳家大院:位於管城區南門西拐4號,僅保存一綉樓南乾元街75號:鄭州清末民國保護建築巴巴墓:鄭州伊斯蘭元老墓冢,位於鄭州解放路,墓上建有紀念亭***視察燕庄紀念亭:位於金水路西段,為紀念解放後初期***視察燕庄時所建熊耳河橋:位於鄭州市老城阜民門外南關大街熊耳河上,清乾隆十年(1745)知州重修制骨作坊遺址:位於鄭州商城北牆外,花園路新華社河南分社院內洛達廟遺址:中原區洛達廟村東北500米的台地上,二里頭文化遺存東史馬民居:位於鄭州西北東史馬村,民居為當地士紳伍德潤所建,系清代民居鳳凰台:位於管城區未來大道南,屬於商城遺跡部分,原為鄭州八景之一鳳台荷香的主景,現存鳳凰台和君子亭浸禮會教堂:位於管城區南菜市街1號2號院,市童裝刺綉廠院內,為歐美式磚木結構,1906年由美國南部基督教浸禮會資助建設京漢鐵路總工會籌備處故址:位於管城區玉慶里4號,1922年成立的京漢鐵路工會分會也位於這里舊鄭(州)縣衙遺址:位於管城區,今院內遺留老建築極少,現為管城區人民政府所在地鄭州綏靖公署遺址:位於大同路東端路北,原為呂祖廟,1945年國民政府在呂祖廟地方設鄭州綏靖公署,1949年後改建成省武警總隊招待所王彰墓遺址:二七紀念堂北側。王彰字文昭,鄭人,官至右都御史,卒於官。死後葬鄭州管城西南二里處。有大學士楊榮碑文。吉鴻昌墓:位於鄭州西郊烈士陵園內,有墓冢,紀念亭,紀念碑等,紀念碑上有胡耀邦題寫的「吉鴻昌烈士紀念碑」八個大字鄭州天主教修女院遺址:位於解放路,原20世紀初義大利傳教士修建的教會修女院,後改為公教醫院,解放後曾作為市第二人民醫院樓。公園:****:位於鄭州市市中心,北靠金水河,南接西太康路,是商城遺址的一部分,南部和西部原屬民國時期建造的銘功園,園內現存民國祠堂以及碑刻紫荊山公園:位於金水區,商城遺址西北部,公園橫跨金水河,園內建有青年湖等碧沙崗公園:位於中原區,原為馮玉祥所建碧沙崗陵園以紀念北伐軍犧牲烈士,後改為公園,陵園烈士遺骨被遷移至鄭州烈士陵園,園內民國建築依然完好。鄭州動物園:位於花園路北段,建成時為全國第六大動物園,目前仍在開放,但正在規劃遷移至惠濟區建立野生動物園,原址將作為綠地公園繼續使用。世紀歡樂園:鄭州市區最大的主體游樂場,以火車為主題,擁有超高摩天輪五一公園:位於建設路,原為體育場,後建成公園,每年元宵節西區焰火表演在此舉行月季公園:原為鄭州月季苗圃,後改為公園,因月季為鄭州市花,每年在此都進行月季展森林公園:位於中州大道,公園建有大眾生態苑,每年鄭州廟會都會在此設立分會場西流湖公園:以鄭州主水源地命名的公園,現將依據新的規劃重建兒童樂園:位於中原區,兒童主題公園植物園:以苗圃為基礎建設的植物主題公園鄭州海洋館:位於北環北的國基路(也叫海洋路),有海獅、海豚、護士鯊、虎紋鯊等。
4. 鄭州有有那些地方好玩適合情侶去的.
鄭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旅遊資源豐富。軒轅黃帝故里、裴李崗文化遺址、大河村遺址、商城遺址等記載了她8000多年的文明史,以黃河游覽區、大河村遺址為主的黃河有中國特色文化旅遊群和以少林寺、嵩山國家森林公園為主的嵩山風景名勝區給鄭州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二七紀念塔:鄭州標志性建築,矗立於市中心,原址為長椿橋,該為紀念京漢鐵路二七大罷工所建造,原塔為木質結構,後因為木質腐朽,改為磚石雙塔結構。 鄭州天主教修女院遺址:位於解放路,原20世紀初義大利傳教士修建的教會修女院,後改為公教醫院,解放後曾作為市第二人民醫院樓。 人民公園:位於鄭州市市中心,北靠金水河,南接西太康路,是商城遺址的一部分,南部和西部原屬民國時期建造的銘功園,園內現存民國祠堂以及碑刻 紫荊山公園:位於金水區,商城遺址西北部,公園橫跨金水河,園內建有青年湖等 碧沙崗公園:位於中原區,原為馮玉祥所建碧沙崗陵園以紀念北伐軍犧牲烈士,後改為公園,陵園烈士遺骨被遷移至鄭州烈士陵園,園內民國建築依然完好。 鄭州動物園:位於花園路北段,建成時為全國第六大動物園,現已經規劃遷移至惠濟區建立野生動物園,原址作為綠地公園繼續使用 世紀歡樂園:鄭州市區最大的主體游樂場,以火車為主題,擁有超高摩天輪 五一公園:位於建設路,原為體育場,後建成公園,每年元宵節西區焰火表演在此舉行 月季公園:原為鄭州月季苗圃,後改為公園,因月季為鄭州市花,每年在此都進行月季展 森林公園:位於中州大道,公園建有大眾生態苑,每年鄭州廟會都會在此設立分會場 西流湖公園:以鄭州主水源地命名的公園,現將依據新的規劃重建 兒童樂園:位於中原區,是鄭州近年來新建的公園之一 植物園:以苗圃為基礎建設的新的公園 鄭州海洋館:位於北環北的國基路(也叫海洋路),有海獅、海豚、護士鯊、虎紋鯊等。29路公交直達。
5. 鄭州有沒有什麼中國之最的地方或東西
中國最早的帝都所在地:晉代《帝王世紀》記載 「黃帝有聖德授國於有熊,鄭也,古有鄭國,黃帝之所都」。 鄭州新
鄭,古有熊國,黃帝之所都,授國於有熊,居軒轅之墟,故國以為名又以為號,因此,鄭州為中國最早的帝都所在地。
中國最大的墓塔群:少林寺塔林
中國最早的八角形磚塔:凈藏禪師塔位於鄭州登封市西北6公時里嵩山積翠峰下會善寺之西,單層單檐八角形磚築。建於唐天寶五年(746年)。平面為等邊八角形,塔高10.3米。其下部為2.6米高的基座,座上部砌出簡單的須彌座,束腰部分各面均砌出三個橫長的壺門。塔座之上為仿唐代木構亭式建築的八角形塔身,各角砌出倚柱。這座唐代八角形古塔在我國絕無僅有,為中國之最。
中國最早的瓷器:1955年和1965年在鄭州的商代墓中,出土兩尊較完整的商代瓷尊,被譽為中國瓷器的鼻祖,引起國外的關注。
中國最精美的青銅器:1923年,鄭州新鄭市李家樓發現一座春秋時期的大型古墓,出土了許多青銅器,其中兩件蓮鶴方壺被視為稀世珍寶,一件藏北京故宮博物院,一件存河南省博物館。兩件相同,高12.6厘米,重301公斤。器物外表刻滿了蜿蜒的蟠螭紋,四角各飾一條經翼尋緣的虺龍,器座為兩張口吐舌的巨虯,支托著沉重的器。口沿一周飾雙層怒放蓮瓣,中央置一隻展翅欲飛的仙鶴。造型奇特優美,裝飾精美叫絕,被譽為東方精美的青銅器。
中國古代造型最美的彩陶器:1972年鄭州市北郊大河村仰韶文化遺址房基內出土,高20厘米,藏鄭州市博物館。兩壺並列,腹部相連處有一圓孔相通。西壺兩側各附一耳,圓腹平底。泥質紅陶,紅衣黑彩,器表滿布平等線條。造型別致,構思新穎,彩繪線條古樸流暢,風格獨特,被譽為中國古代彩陶之冠。
中國現存最早的磚塔:嵩山的嵩岳寺塔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磚塔,該塔位於鄭州登封市西北約6公里,太室山南麓的嵩岳寺內,建於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520年),距今已有1470年的歷史。
中國最早新石器時代文化:裴李崗文化;1977年,考古工作者在鄭州新鄭市西北約8公里裴李崗村西發現了面積2萬平方米的古文化遺址--裴李崗遺址。1977-1979年進行了發掘,發掘面積3000平方米,發現墓葬114座、陶窯1座、窯穴22個。出土器物400餘件,經對出土木炭碳14測定,距今8000年,屬早期新石器時代文化。
中國最早的廟:闕是建築在城門、宮殿、祠廟、陵墓前的兩個對稱建築物。古時「缺」字和「闕」字通用,兩闕之間空缺作為道路。闕的用途表示大門,城闕還可以登臨瞭望,因此也有把「闕」稱為「觀」的。闕在中國建築時間上以嵩岳三闕為最早。其中啟母闕和少室闕建於東漢延光二年(123年),太室闕建於東漢元初五年(118年),此三闕被稱為中國最古老的廟前神道闕。
中國現存最早的天文台:觀星台觀;星台在鄭州登封市東南15公里告城鎮。北望中嶽嵩山。南臨箕山,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觀測建築,創建於元代至元年間(1264—1294年)。
中國最早的城邑:相傳,鯀是夏部落族進入階級社會前的部落酋長,夏代第一個國君禹的父親。夏代立國之前,部落的活動中心,就在今日河南嵩山周圍的伊、穎、汝等河谷、平地以及晉南的汾河谷地一帶。因此,河南城邑的形成,應早於夏代立國的時間。另據考古發掘,1977年在登封市告城鎮西,穎水和五渡河薊匯之處的王城崗上,發掘出來東西並列的兩個小城堡遺址,碳14測年代4000年,其位置正在史書記載的「禹都陽城」之外。
中國現存石窟中最珍貴的浮雕「帝後禮佛圖」:鞏縣石窟中的18幅「帝後禮佛圖」浮雕,為全國現存石窟所僅有。其中最精美的為第一窟「帝後禮佛圖」。構圖分三層,東邊是以皇帝為首的男供養人行列,西邊是以皇後為首的女供養人行列,各以比丘和比丘尼為前導。畫面中儀態雍容的貴族和身材矮小的侍從形象,形成尊卑鮮明的對照。儀仗隊中有為帝後攜提衣裙、持扇撐傘、手捧祭器等各種人物形象,浩浩盪盪簇擁帝後進香禮佛,表現了皇室宗教活動的盛大場面。該圖構圖簡練生動,刻工細膩,為我國石窟浮雕藝術中罕見的傑作。
中國現存最早的書寫文字:位於鄭州市西北約20公里石佛鄉小雙橋村西南部的小雙橋遺址,其最重要的出土遺物是在陶器表面發現了朱書陶文8個字,這些文字均書寫在陶缸表面繩紋之間,書寫工具應為毛筆,顏料為硃砂,與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和朱書文字一脈相承,這是我國發現最早的書寫文字。
中國發現最早的地下冷藏設施遺址:韓國王室專用地下冷藏設施,位於新鄭市鄭韓故城宮城區西北角,距皇宮200米,其形狀為口部略大於底部的長方形豎穴。地下建築四壁砌有方磚,東部布列南北成行的五眼井,均用預制的陶井圈套迭而成,井口直徑1米深2米,井中和地下建築內出土大批陶器和牛羊豬雞等獸骨。這處遺址對於研究我國古代建築史和古代食品冷藏技術具有重要價值。
中國發現最早的大型糧倉遺址:洛口倉遺址位於鞏義市東南15公里沙魚溝鄉七里鋪村東部,北臨黃河天險,南依嵩山支脈,東憑虎牢關,西為洛水入黃處。地勢險要,水陸交通便利。史書記載:「隋大業二年(公元606年),於鞏縣東南原上築倉城,周回二十里,穿三千窯,窯穴八千石亦曰,興洛倉」,「置監官並鎮兵千人」。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二月翟讓、李密為首的瓦崗軍攻佔洛口倉,開倉放糧深得民心。
中國發現最早的疊鑄帶鉤范:1978年在登封縣東南15公里的告成鎮東寨門、古陽城南城牆外,發現告成冶鐵遺址。在鑄造鐵器的泥范中,發現了我國最早的疊鑄帶鉤范。
中國道教第一碑中嶽崇高靈廟碑:位於登封市中嶽廟峻極門前東側碑亭內,刻立於北魏太安二年(公元456年),一說刻立於太延年間。碑高2.82米,寬0.99米,厚0.23米,額題篆書「中嶽崇高靈廟之碑」,碑文楷書。主要內容歌頌道士寇謙之的道行,輔佐國政和修廟功德及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嶽廟和前身太室祠的興衰史。在書法上,此碑和「大代華岳廟碑」是南北朝時期北方最早用楷書寫成的兩碑。該碑是我國道教開始刻立的第一品石碑。
中國最精緻的彌勒造像碑刻:大海寺北魏彌勒造像碑;1976年3月出土於滎陽縣城大海寺,青石雕成,正面雕佛龕,本尊為彌勒佛,作說法相,背光兩邊左刻維摩詰,右刻方殊師利,其旁與下面有聽法比丘多人,左右構成「維摩經變」圖,龕坐下還刻有坐佛、比丘、力士等。碑陰雕雙龍盤首,其下分三層,除雕刻佛像外,還雕有「釋迦降生」圖、「龍浴太子」圖等。該碑人物雕刻精細、秀骨清像,是北朝時期的典型作品。
中國目前發現時代最早的瓷器:原始青釉瓷尊(商代);1965年在鄭州市銘功路出土,現藏鄭州市博物館。瓷尊胎骨黃灰色,質地細膩堅硬,滲水性弱。燒制溫度在1000°C以上,基本具備瓷器燒成條件,叩之有清脆的金石聲。內外施光亮晶瑩的綠黃色釉,但與後來的瓷器相比仍有明顯的原始性。這件商代青瓷尊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時代最早的瓷器。從而把我國燒造瓷器的歷史提前了1000多年。
中國最高的漢代七層陶樓:1978年冬,在對滎陽縣城關村魏河龍山文化遺址進行調查過程中,在該村發現並徵集了一件目前我國已知最高、層次最多的漢代七層陶樓模型。此件陶樓保存完好,房檐、門窗周圍均施朱彩,色彩鮮艷。從出土情況看,這件陶樓是一件墓葬隨葬品。綜觀魏河陶樓,樓高七層0.72米,重檐四阿頂,造型奇特、氣勢雄偉、規模宏大、結構合理,是中國古代建築成就的反映,它的發現為中國建築史研究和漢代建築研究提供了重要實物,是一件珍貴文物。
6. 河南鄭州有什麼特殊的好玩的地方
嵩山:五嶽的中嶽,儒釋道三教合一的文化聖地,世界地質公園。 少林寺:「天下第一名剎」,中國佛教禪宗祖庭,中華武術的發源地和象徵。 嵩陽書院 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儒教文化聖地。 黃河游覽區:鄭州著名旅遊景區。 鄭韓故城遺址 中嶽廟:位於鄭州登封市,華中著名道教聖地。 杜甫故里:位於鄭州鞏義市 打虎亭漢墓 黃帝故里:新鄭市具茨山附近,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在此出生,建都。國家級祭祖大典每年在此舉行。 北魏石窟寺石刻造像 廣武古戰場 法王寺 密縣漢墓 市區景點: 二七紀念塔:鄭州標志性建築,為紀念京漢鐵路二七大罷工所建造,原塔為木質結構,後改為磚石雙塔結構。 鄭州商城遺址:距今3600年,為商代亳都遺址,國內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古代城池。 大河村遺址:新石器時期的原始村落遺址。 劉禹錫墓:位於鄭州市中原區 河南博物院:國家級歷史博物館,中原古代燦爛文明的窗口。 右圖為鄭州商代遺址-商代城牆 商代遺址城隍廟:鄭州市最大的明清建築群 文廟:即孔廟 北大街清真寺:鄭州唯一的明清建築風格的清真寺院 佛光寺:位於中原區西流湖公園西北 日本駐鄭州領事館遺址: 位於二七區東三馬路上,為日軍侵華時期日本駐鄭州領事機構所在地 小雙橋遺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二七紀念堂:普樂園會場舊址,二七大罷工紀念會所 鄭州博物館:地方綜合性博物館 碧沙崗:包括北伐戰爭紀念碑,三民主義紀念亭以及烈士祠,現為公園 胡公祠:主體建築大殿位於人民公園南門,已成危房,祠門保存完好 彭公祠:位於人民公園西門,已無主體建築,只剩紀念亭 黃河博物館:紫荊山公園西北,為解放初期典型建築 孔氏家廟:位於惠濟區,破損嚴重,未得到保護,現存大殿三間 紀信廟:位於鄭州市區西北,紀信同時也是鄭州的城隍神 列子祠:位於鄭州東南莆田,中國著名古人列子誕生於此 大佛寺:西流湖公園西北,僅存大佛殿 子產祠園:位於中原區金水河沿岸,以紀念鄭州名人子產,子產祠原址位於東大街 湖北會館:為清朝民國時期楚商會所,後作為鐵路工人夜校,中國革命者李大釗在此講學 晉王廟:也稱為李衛公廟,現僅存部分遺址 郭家大院:位於紫荊山路中段,是鄭州市僅存的明清四合院建築群 巴巴墓:位於鄭州解放路,墓上建有紀念亭 毛主席視察燕庄紀念亭:位於金水路西段,為紀念解放後初期毛澤東視察燕庄時所建 公園: 人民公園:位於鄭州市市中心,北靠金水河,南接西太康路,是商城遺址的一部分,南部和西部原屬民國時期建造的銘功園,園內現存民國祠堂以及碑刻 紫荊山公園:位於金水區,商城遺址西北部,公園橫跨金水河,園內建有青年湖等 碧沙崗公園:位於中原區,原為馮玉祥所建碧沙崗陵園以紀念北伐軍犧牲烈士,後改為公園,陵園烈士遺骨被遷移至鄭州烈士陵園,園內民國建築依然完好。 鄭州動物園:位於花園路北段,建成時為全國第六大動物園,現已經規劃遷移至惠濟區建立野生動物園,原址作為綠地公園繼續使用 世紀歡樂園:鄭州市區最大的主體游樂場,以火車為主題,擁有超高摩天輪 五一公園:位於建設路,原為體育場,後建成公園,每年元宵節西區焰火表演在此舉行 月季公園:原為鄭州月季苗圃,後改為公園,因月季為鄭州市花,每年在此都進行月季展 森林公園:位於中州大道,公園建有大眾生態苑,每年鄭州廟會都會在此設立分會場 西流湖公園:以鄭州主水源地命名的公園,現將依據新的規劃重建 兒童樂園:位於中原區,是鄭州近年來新建的公園之一 植物園:以苗圃為基礎建設的新的公園
7. 鄭州shi有什麼好玩的景點
鄭州市區的旅遊景點大全
二七紀念塔:鄭州河南旅遊景點大全建築,矗立於市中心,原址為長椿橋,該為紀念京漢鐵路二七大罷工所建造,原塔為木質結構,後因為木質腐朽,改為磚石雙塔結構。
鄭州商城遺址:大部位於管城和二七兩區,距今3600年,為商代亳都遺址,國內旅遊景點最早、規模最大的古代城池。現存中國最古老的城牆-早商時期城牆,宮殿遺址,燒窯遺址等。
大河村遺址:位於中州大道北,新石器時期的原始村落遺址。
劉禹錫墓:位於滎陽市三公像附近,含祠園,墓冢。
河南博物院:坐落於農業路,國家級歷史博物館,中原古代燦爛文明的窗口。
非主流夏季服裝搭配:位於職工路(城隍廟街路北),是鄭州市現存法國旅遊價格的明清建築群
文廟:鄭州孔廟,位於東大街,建於東漢,是僅次於山東曲阜興建時期最早的儒教廟宇
北大清真寺:鄭州市區現存唯一的明清建築風格的大型清真寺院,相鄰管城區旅遊景點大全政府(原鄭縣縣衙)
佛光寺:位於中原區西流湖國內旅遊景點圖片西北
旅遊景點:位於西流湖公園西北,後倉村附近,始建於明,先存明朝所建大殿一間,以及新建牌坊各地旅遊景點
日本駐鄭州領事館遺址: 位於二七區東三武漢旅行社排名上,為日軍侵華時期日本駐鄭州領事機構所在地
小雙橋遺址:位於鄭州市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內,是1995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二七紀念堂:原為普樂園會場舊址,二七大罷工紀念會所,位於錢塘街
鄭州旅遊景點大全:位於鄭州市中原區嵩山路,地方綜合性博物館,緊鄰市政府及綠城廣場
胡公祠:位於人民公園南門,現存大殿,祠園,祠門,2008年重新整修
彭公祠:位於人民公園西門,原銘功園主體,主體建築各地旅遊景點侵華戰爭時期已毀,現存五座紀念亭以及"破四舊"時砸壞的漢白玉石碑殘存旅遊管理專業院校
黃河博物館:位於紫荊山路北,各地旅遊景點山公園西北,為解放初期蘇式典型建築
孔氏家廟:位於惠濟區,破損嚴重,未得到保護,現存大殿三間
鄭縣城牆:鄭縣原城牆,為土基石制結構,後馮玉祥河南南陽旅遊景點拆除大部分,僅存一碉堡及牆基
紀信廟:位於鄭州市區西北,紀信同時上海旅行社鄭州的城隍神
列子祠:位於鄭州東南莆田,中國著名古人列子誕生於此
大佛寺:西流湖公園西北,僅存大佛殿
子產祠園:位於中原區廣州旅遊論壇河沿岸,以紀念鄭州名人子產,子產祠原址位於東大街
湖北會館:為清朝民國時期楚商會所,後作為鐵路工人夜校,中國革命者李大釗在此講學
晉王廟:也稱為李衛公廟,現僅存清代小瓦房十餘間,以及碑刻等
郭家大院:位於紫荊山路中段,書院街112號,是鄭州市僅存的清末民初四合院建築群
岳家大院:位於管城區南門西拐4號,僅保存一綉樓
南乾元街75號:鄭州清末民國保護建築
巴巴墓:鄭州伊斯蘭元老墓冢,位於鄭州解放路,墓上建有紀念亭
毛主席視察燕庄紀念亭:位於金水路西段,為紀念解放後初期毛澤東視察燕庄時所建
熊耳河橋:位於鄭州市老城阜民門外南關大街熊耳河上,清乾隆十年(1745)知州重修
制骨作坊遺址:位於鄭州商城北牆外,花園路新華社河南分社院內
洛達廟遺址:中原區洛達廟村東北500米的台地上,二里頭文化遺存
東史馬民居:位於鄭州西北東史馬村,民居為當地士紳伍德潤所建,系清代民居
鳳凰台:位於管城區未來大道南,屬於商城遺跡部分,原為鄭州八景之一鳳台荷香的主景,現存鳳凰台和君子亭
浸禮會教堂:位於管城區南菜市街1號2號院,市童裝刺綉廠院內,為歐美式磚木結構,1906年由美國南部基督教浸禮會資助建設
京漢鐵路總工會籌備處故址:位於管城區玉慶里4號,1922年成立的京漢鐵路工會分會也位於這里
舊鄭(州)縣衙遺址:位於管城區,今院內遺留老建築極少,現為管城區人民政府所在地
鄭州綏靖公署遺址:位於大同路東端路北,原為呂祖廟,1945年國民政府在呂祖廟地方設鄭州綏靖公署,1949年後改建成省武警總隊招待所
王彰墓遺址:二七紀念堂北側。王彰字文昭,鄭人,官至右都御史,卒於官。死後葬鄭州管城西南二里處。有大學士楊榮碑文。
吉鴻昌墓:位於鄭州西郊烈士陵園內,有墓冢,紀念亭,紀念碑等,紀念碑上有胡耀邦題寫的「吉鴻昌烈士紀念碑」八個大字
鄭州天主教修女院遺址:位於解放路,原20世紀初義大利傳教士修建的教會修女院,後改為公教醫院,解放後曾作為市第二人民醫院樓。
公園:
人民公園:位於鄭州市市中心,北靠金水河,南接西太康路,是商城遺址的一部分,南部和西部原屬民國時期建造的銘功園,園內現存民國祠堂以及碑刻
紫荊山公園:位於金水區,商城遺址西北部,公園橫跨金水河,園內建有青年湖等
碧沙崗公園:位於中原區,原為馮玉祥所建碧沙崗陵園以紀念北伐軍犧牲烈士,後改為公園,陵園烈士遺骨被遷移至鄭州烈士陵園,園內民國建築依然完好。
鄭州動物園:位於花園路北段,建成時為全國第六大動物園,目前仍在開放,但正在規劃遷移至惠濟區建立野生動物園,原址將作為綠地公園繼續使用。
世紀歡樂園:鄭州市區最大的主體游樂場,以火車為主題,擁有超高摩天輪
五一公園:位於建設路,原為體育場,後建成公園,每年元宵節西區焰火表演在此舉行
月季公園:原為鄭州月季苗圃,後改為公園,因月季為鄭州市花,每年在此都進行月季展
森林公園:位於中州大道,公園建有大眾生態苑,每年鄭州廟會都會在此設立分會場
西流湖公園:以鄭州主水源地命名的公園,現將依據新的規劃重建
兒童樂園:位於中原區,兒童主題公園
植物園:以苗圃為基礎建設的植物主題公園
鄭州海洋館:位於北環北的國基路(也叫海洋路),有海獅、海豚、護士鯊、虎紋鯊等。
8. 鄭州都有哪些游覽區
嵩山:五嶽的中嶽,儒釋道三教合一的文化聖地,世界地質公園。 少林寺:「天下第一名剎」,中國佛教禪宗祖庭,中華武術的發源地和象徵。 嵩陽書院 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儒教文化聖地。 黃河游覽區:鄭州著名旅遊景區。 鄭韓故城遺址 中嶽廟:位於鄭州登封市,華中著名道教聖地。 杜甫故里:位於鄭州鞏義市 打虎亭漢墓 黃帝故里:新鄭市具茨山附近,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在此出生,建都。國家級祭祖大典每年在此舉行。 北魏石窟寺石刻造像 廣武古戰場 法王寺 密縣漢墓 市區景點: 二七紀念塔:鄭州標志性建築,為紀念京漢鐵路二七大罷工所建造,原塔為木質結構,後改為磚石雙塔結構。 鄭州商城遺址:距今3600年,為商代亳都遺址,國內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古代城池。 大河村遺址:新石器時期的原始村落遺址。 劉禹錫墓:位於鄭州市中原區 河南博物院:國家級歷史博物館,中原古代燦爛文明的窗口。 右圖為鄭州商代遺址-商代城牆 商代遺址城隍廟:鄭州市最大的明清建築群 文廟:即孔廟 北大街清真寺:鄭州唯一的明清建築風格的清真寺院 佛光寺:位於中原區西流湖公園西北 日本駐鄭州領事館遺址: 位於二七區東三馬路上,為日軍侵華時期日本駐鄭州領事機構所在地 小雙橋遺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二七紀念堂:普樂園會場舊址,二七大罷工紀念會所 鄭州博物館:地方綜合性博物館 碧沙崗:包括北伐戰爭紀念碑,三民主義紀念亭以及烈士祠,現為公園 胡公祠:主體建築大殿位於人民公園南門,已成危房,祠門保存完好 彭公祠:位於人民公園西門,已無主體建築,只剩紀念亭 黃河博物館:紫荊山公園西北,為解放初期典型建築 孔氏家廟:位於惠濟區,破損嚴重,未得到保護,現存大殿三間 紀信廟:位於鄭州市區西北,紀信同時也是鄭州的城隍神 列子祠:位於鄭州東南莆田,中國著名古人列子誕生於此 大佛寺:西流湖公園西北,僅存大佛殿 子產祠園:位於中原區金水河沿岸,以紀念鄭州名人子產,子產祠原址位於東大街 湖北會館:為清朝民國時期楚商會所,後作為鐵路工人夜校,中國革命者李大釗在此講學 晉王廟:也稱為李衛公廟,現僅存部分遺址 郭家大院:位於紫荊山路中段,是鄭州市僅存的明清四合院建築群 巴巴墓:位於鄭州解放路,墓上建有紀念亭 毛主席視察燕庄紀念亭:位於金水路西段,為紀念解放後初期毛澤東視察燕庄時所建 公園: 人民公園:位於鄭州市市中心,北靠金水河,南接西太康路,是商城遺址的一部分,南部和西部原屬民國時期建造的銘功園,園內現存民國祠堂以及碑刻 紫荊山公園:位於金水區,商城遺址西北部,公園橫跨金水河,園內建有青年湖等 碧沙崗公園:位於中原區,原為馮玉祥所建碧沙崗陵園以紀念北伐軍犧牲烈士,後改為公園,陵園烈士遺骨被遷移至鄭州烈士陵園,園內民國建築依然完好。 鄭州動物園:位於花園路北段,建成時為全國第六大動物園,現已經規劃遷移至惠濟區建立野生動物園,原址作為綠地公園繼續使用 世紀歡樂園:鄭州市區最大的主體游樂場,以火車為主題,擁有超高摩天輪 五一公園:位於建設路,原為體育場,後建成公園,每年元宵節西區焰火表演在此舉行 月季公園:原為鄭州月季苗圃,後改為公園,因月季為鄭州市花,每年在此都進行月季展 森林公園:位於中州大道,公園建有大眾生態苑,每年鄭州廟會都會在此設立分會場 西流湖公園:以鄭州主水源地命名的公園,現將依據新的規劃重建 兒童樂園:位於中原區,是鄭州近年來新建的公園之一 植物園:以苗圃為基礎建設的新的公園
9. 鄭州是幾朝古都分別是那幾個朝代將鄭州做為國都
鄭州是五朝古都,分別是夏、商、管、鄭、韓將鄭州作為國都。
鄭州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中國八大古都之一 、國家六個大遺址片區之一 。鄭州歷史上曾五次為都,夏、商、管、鄭、韓建都於此,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在此設州。
8000年前的裴李崗文化遺址、6000年前的大河村文化遺址是著名的古人類活動遺址;5000年前,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出生並建都在鄭州這片土地上;3600年前,中國第二個奴隸制王朝--商朝在此建都,至今中心城區依然保留著7公里長的商代城牆遺址。
全市擁有商城遺址、裴李崗遺址、北宋皇陵、軒轅黃帝故里、杜甫故里、潘安故里等歷史名勝和文化古跡等不可移動文物近萬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2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4處80項,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1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46處,可移動文物近15萬件(套)。
(9)鄭州市大河村遺址擴展閱讀
夏、商、管、鄭、韓建都於鄭州的概況
1、夏朝早期,帝舜封禹建都於陽城(今鄭州登封王城崗遺址)建立夏朝,為夏伯。後夏朝遷都於陽翟(今許昌禹州)。
2、3600年前,商朝第十任君主,仲丁即位元年,都城亳(今商丘)遭遇河決之害,遂將國都自亳(今商丘)西遷於囂(亦作隞;今鄭州商城遺址),商朝自此開始遷都。
3、西周滅殷後,周武王將其弟叔鮮封於管(今鄭州市管城區)建立管國,當時周朝在鄭州地區的封國,除管國外,還有鄶國、東虢國、祭國、密國等。
4、春秋初年,鄭國向東遷都於新鄭(今鄭韓故城遺址),國勢強盛,在各諸侯國中地位顯赫。
5、韓哀侯二年(公元前375年),韓國滅鄭國,將國都自陽翟遷至新鄭(今鄭韓故城遺址)。直到公元前230年秦國滅韓國,新鄭作為鄭、韓國都長達5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