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商周遺址從哪能斷定是否貴族,遺址區內的墓葬就都是平民奴隸葬身之地 專家能幫我這個業余愛好
應該是從隨葬品的數量與檔次,陪葬人多少,還有就是墓的規格大小判斷是不是貴族
『貳』 陝西歷史遺跡
大明宮遺址,大雁塔,青龍寺
重點文物
陝西境內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延安革命遺址 1937-1947年 延安市
褒斜道石門及其摩崖石刻 漢至宋 漢中市
大雁塔 唐 西安市
小雁塔 唐 西安市
興教寺塔 唐 西安市長安區
西安城牆 明 西安市
西安碑林 漢至近代 西安市
葯王山石刻 隋至明 銅川市
半坡遺址 新石器時代 西安市
豐鎬遺址 周 西安市長安區
阿房宮遺址 秦 西安市
漢長安城遺址 西漢 西安市
大明宮遺址 唐 西安市
黃帝陵 黃陵縣
秦始皇陵 秦 西安市臨潼區
茂陵(漢武帝劉徹墓) 西漢 興平市
霍去病墓 西漢 興平市
昭陵(唐太宗李世民墓) 唐 禮泉縣
乾陵(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合葬墓) 唐 乾縣
順陵(武則天之母楊氏墓) 唐 咸陽市
陝西境內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西安事變舊址 1936年 西安市
藍田猿人遺址 舊石器時代 藍田縣
周原遺址 西周 扶風縣、岐山縣
司馬遷墓和祠 西漢至宋 韓城市
陝西境內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瓦窯堡革命舊址 1935年 子長縣
八路軍西安辦事處舊址 1937-1946年 陝西省西安市
大佛寺石窟 唐 彬縣
鍾山石窟 北宋 子長縣
昭仁寺大殿 唐 長武縣
西嶽廟 明至清 華陰市
西安清真寺 明至清 西安市
秦雍城遺址 東周 鳳翔縣
秦咸陽城遺址 戰國至秦 咸陽市
黃堡鎮耀州窯遺址 唐至元 銅川市
長陵 西漢 咸陽市
杜陵 西漢 西安市長安區
橋陵 唐 蒲城縣
扶托村 商周 西安市戶縣
陝西境內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姜寨遺址 新石器時代 西安市臨潼區
鄭國渠首遺址 戰國 涇陽縣
魏長城遺址 戰國 華陰市、大荔縣 、韓城市
統萬城遺址 十六國 陝西省靖邊縣
隋大興唐長安城遺址(包括青龍寺遺址) 隋、唐 西安市
隋仁壽宮唐九成宮遺址 隋、唐 麟游縣
灞橋遺址 隋-元 西安市
華清宮遺址 唐 西安市臨潼區
武侯墓 三國 勉縣
泰陵 隋 咸陽市
永陵 西魏 富平縣
仙游寺法王塔 隋 周至縣
府州城 五代-清 府谷縣
西安鍾樓、鼓樓 明 西安市
水陸庵 明 藍田縣
延一井舊址 清 延長縣
陝西境內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甜水溝遺址 舊石器時代 大荔縣
花石浪遺址 舊石器時代 洛南縣
元君廟--泉護村遺址 新石器時代 華縣
康家遺址 新石器時代 西安市
老牛坡遺址 新石器時代至商 西安市
櫟陽城遺址 戰國至漢 西安市
京師倉遺址 西漢 華陰市
良周遺址 秦、漢 澄城縣
東渭橋遺址 唐 高陵縣
玉華宮遺址 唐 銅川市
西漢帝陵 西漢 咸陽市、西安市
唐代帝陵 唐 富平縣、蒲城縣、三原縣、涇陽縣、禮泉縣、乾縣
三原城隍廟 明 三原縣
鳩摩羅什舍利塔 唐 戶縣
公輸堂 明 戶縣
倉頡墓與廟 明、清 白水縣
泰塔 北宋 旬邑縣
香積寺善導塔 唐 西安市長安區
西安城隍廟 明、清 西安市
白雲山廟 明、清 佳縣
八雲塔 唐 周至縣
涇陽崇文塔 明 涇陽縣
彬縣開元寺塔 北宋 彬縣
韓城普照寺 元 韓城市
韓城文廟 明 韓城市
韓城城隍廟 明 韓城市
黨家村古建築群 明、清 韓城市
耀縣文廟 明 銅川市耀州區
澄城城隍廟神樓 明 澄城縣
鎮北台 明 榆林市
重陽宮祖庵碑林 元至清 戶縣
慈善寺石窟 隋、唐 麟游縣
洛川會議舊址 1937年 洛川縣
楊家溝革命舊址 1947~1948年 米脂縣
陝西境內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龍崗寺遺址 舊石器時代至漢 南鄭縣
石峁遺址 新石器時代 神木縣
石摞摞山遺址 新石器時代 佳縣
李家村遺址 新石器時代 西鄉縣
北首嶺遺址 新石器時代 寶雞市
東龍山遺址 新石器時代至漢 商洛市
橫陣遺址 新石器時代 華陰市
李家崖城址 商至周 清澗縣
梁帶村遺址 周 韓城市
楊家村遺址 周 眉縣
法門寺遺址 南北朝至清 扶風縣
麟州故城 唐至明 神木縣
秦東陵 秦 西安市
張騫墓 漢 城固縣
明秦王墓 明 西安市
蔡倫墓和祠 清 洋縣
精進寺塔 唐至宋 澄城縣
長安聖壽寺塔 唐 西安市
長安華嚴寺塔 唐 西安市
百良壽聖寺塔 唐 合陽縣
昭慧塔 唐 高陵縣
開明寺塔 唐 洋縣
大秦寺塔 宋 周至縣
太平寺塔 宋 岐山縣
武陵寺塔 宋 永壽縣
神德寺塔 宋 銅川市
法王廟 宋至清 韓城市
北營廟 元 韓城市
五門堰 元 城固縣
吳堡石城 明至清 吳堡縣
周公廟 明至清 岐山縣
榆林衛城 明至清 榆林市
張良廟 明至清 留壩縣
扶風城隍廟 明至清 扶風縣
玉皇後土廟 明至清 韓城市
玄武廟青石殿 明 合陽縣
慶安寺塔 明 渭南市
咸陽文廟 明 咸陽市
盤龍山古建築群 明 米脂縣
姜氏庄園 清 米脂縣
豐圖義倉 清 大荔縣
靈岩寺摩崖 漢至民國 略陽縣
石泓寺石窟 隋至明 富縣
楊珣碑 唐 扶風縣
萬安禪院石窟 宋 黃陵縣
易俗社劇場 民國 西安市
渭華起義舊址 1927年 華縣
吳旗革命舊址 1935年 吳起縣
保安革命舊址 1936年~1937年 志丹縣
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西安、延安、韓城、榆林、漢中、咸陽。
『叄』 姚河塬商周遺址
彭陽姚河塬商周遺址,址位於塬地的東部,約占整個塬地的三分之一,面積60餘萬平方米。北以李兒河南岸塬地的斷崖為界,南抵小河北岸的塬地斷崖,西至一條南北向自然沖溝為界,東到塬地盡頭的斷崖邊並部分與小河灣戰國秦漢遺址相交錯。
姚河塬商周遺址是寧夏南部及涇水上游地區首次發現的一處大型西周遺址,其功能結構復雜的聚落形態、帶墓道的高等級墓葬、掌握高技能工藝的鑄銅作坊,出土的青銅器、玉器、瓷器、象牙器等珍貴文物,及甲骨文為代表的特殊文化產品,都顯示其絕非普通居址,可能與關中的周公廟、孔頭溝,北京房山董家林等遺址一樣,屬於西周大臣的采邑或分封諸侯國所在,即為一個西周封國的都邑遺址。雖不見於史書的記載,但並不影響這一發現的重要性,反而彌補了文獻不足,提供了西周王朝對西部疆域的管理與東方地區一樣,採用的也是「分封諸侯,藩屏王室」模式。
『肆』 商周遺址在什麼地方呢
河南安陽,陝西岐山一帶比較集中
『伍』 商周遺址與墓葬距離
那可能是一般小的祭坑,只下葬祭了一次。不會太遠,大概百十米距離,看城址在哪裡,一般在城的北邊地望比較好的高地。
『陸』 商周遺址墓葬在遺址的前面還是後面
看你就是新手!
『柒』 有商周遺址無墓葬為何
1、商周墓葬是有的,媒體報道的也不在少數。
2、2014年2月24日,杭州餘杭發現古墓葬群 系商周時期典型石室土墩墓;2011年8月11日,漳州發現5座距今約3000年的商周時期墓葬;安陽殷墟更是舉世矚目的商代墓葬群,所以說有遺址無墓葬是沒有根據的,基本上每個遺址都伴著墓葬。只是很多墓葬都被盜過。
3、商代帝王墓可以殷墟大墓為代表,墓坑平面皆為矩形,中掘出二層台,墓穴有腰坑,內葬犬一頭。大墓有四墓道,次者為二墓道或一墓道,亦有不建墓道者(如武丁帝妃婦好墓)。殉葬的近侍置於一層台上或墓道中,墓外另有殉葬之牲、車馬坑,以及大量的奴隸殺殉坑。墓上不起墳,但有的墓(如婦好墓)上已建有面積不大的祭祀建築。
周代帝王大墓形制基本同上,但諸侯亦有用四墓道者。大概自春秋起,墓上已逐漸累土為墳。建於戰國晚期之河北平山縣中山國王墓,其王與後、妃三陵並列,上構高大夯土台,台上建祭祀建築。該墓中出土一塊名為《兆域圖》的銅板,上刻劃有陵牆、土丘、祭室及附屬建築之名稱及尺寸,是我國發現最早的建築設計圖。陝西鳳翔秦國貴族之墓地雖建於戰國,但仍未起墳,然於外圍掘溝環繞。已發現的周代大墓均採用土壙木槨形式,墓室用井乾式大木堆砌。
在葬制方面,等級制度在周代特別突出,除前述之墓道外,墓內棺槨亦有規定,即「天子棺槨七重,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隨葬的禮器為,天子、國君九鼎,卿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實際發掘資料表明並不完全按此規定,有的有所增減。一種可能是死者受到特殊禮遇,另一種可能是在「禮崩樂壞」情況下的僭越。至於普通百姓則屬底層,有的掘穴而埋,有的連墓壙也沒有,常在灰坑或灰層中發現他們的屍骨。
『捌』 陝西周公墓遺址到底怎麼樣了,怎麼從05年開始沒有消息了呢
周公廟墓地當時轟動一時是因為根據商周墓葬制度的等級制度,周公廟墓地發現版四條墓道,按照商權周禮制,一條墓道為「甲」字形墓葬,葬士大夫,兩條墓道的「中」字形墓葬,葬諸侯王,而四條墓道的「亞」字形墓葬應為西周王陵,在此之前,從未發現西周王陵墓葬,因此轟動一時。但隨著墓葬清理工作的深入,除了墓道上未發現任何其他的證據可以證明此墓主人為西周在位王,沒有銘文和其他有力證據,也無從斷代,因此沒了動靜,至今西周王陵仍未發現。
『玖』 商周遺址裡面是什麼樣子的
商周遺址位於房山區琉璃河內。包含居住址、古城址和墓葬區3部分遺存。這處古文化回遺址從70年代初開始答發掘,通過對出土器物的分析和研究,認定屬商周二代的古文化遺存。 居住址發現了當時人們居住的房子,使用過的窖穴,以及屬西周時期的遺物,包括生活用具和生產工具,其中有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在一些使用過的灰坑中也發現屬於商代的遺物。
『拾』 陝西省商洛市山陽縣商周西周墓葬遺址
西周墓葬
西周墓葬,公元前11世紀周滅商起,至前770年平王東遷止,習稱西周。現今發掘的西周墓葬總數已近2000座,主要分布在陝西省西安、扶風、岐山、寶雞,河南省洛陽、浚縣,北京市昌平、房山以及長江下游地區。這些墓葬集中反映了西周時期不同地區、不同年代、不同階級和階層在埋葬制度上的特點。

西周墓葬的大量發現和發掘是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的,在此以前,只在河南浚縣辛村(見辛村衛國墓地)和陝西寶雞斗雞台墓地做過發掘。後者是最早發現的一處包含有滅商以前周人墓葬的墓地。50年代以來發現的重要西周墓地有西安附近豐鎬遺址中的張家坡西周墓地,周原遺址中的西周墓,寶雞茹家莊西周墓,北京的琉璃河燕國墓地和白浮西周墓,以及安徽屯溪西周墓和江蘇句容、溧水、金壇等地的西周墓等。與上述重要發現同時,對西周墓葬的研究也有很大的進展。在墓葬分期方面已建立起相當可靠的年代序列。在喪葬禮制方面也開始了深入的探討,關於用鼎制度的研究就是最顯著的實例之一。
分區和特徵 西周墓葬可大體劃分為2個區域:即中原地區和長江下游地區。兩者在墓葬形制和隨葬品上都有很大的差別,前者為土坑豎穴墓,隨葬陶器、青銅禮器等;後者為土墩墓,隨葬有大量的原始瓷器(見商周原始瓷器)。但中原地區的西周墓也有種種差異。在墓葬形制方面,有的是因墓主人地位較高而採用一條或兩條墓道的大墓;有的則採用獨特的殉葬禮俗,如寶雞茹家莊?伯墓一槨二室的埋葬方式。在隨葬品方面,有些墓葬也各有自己的特色,如昌平白浮西周墓隨葬有鷹首劍等北方式兵器,而洛陽龐家溝西周墓則隨葬有各種原始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