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廣西貝丘遺址

廣西貝丘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1-25 20:16:24

❶ 廣西有什麼著名的歷史遺址

靈渠,古稱秦鑿渠、零渠、陡河、興安運河、湘桂運河,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境內,於公元前214年鑿成通航。靈渠流向由東向西,將興安縣東面的海洋河(湘江源頭,流向由南向北)和興安縣西面的大溶江(灕江源頭,流向由北向南)相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有著「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的美譽。2018年8月13日,靈渠等4個項目入選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融安縣南朝古墓群。融安縣地處桂中北部,地屬山區,全縣大部分地區為山坡土嶺。融安縣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代為融州。秦未漢初、三國時代為潭中縣地。唐、宋、元、明時期為融州。融安縣發現及發掘的古墓葬中都是以南朝古墓為主。在廣西南朝古墓中很有它的代表性和濃厚的地方特色,對當地的歷史、文化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
甑皮岩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廣西桂林市甑皮岩路26號,地處桂陽公路與萬福路交匯處,距市中心約8千米,公交車可直達,是嶺南地區唯一一個國家級新石器時代洞穴遺址文物景區。
曉錦遺址坐落在距資源縣城13公里的曉錦村後龍山上。經有關專家對原始文化層與出土文物進行分析,曉錦古人類遺址至少可以分為前後兩期,前期應是新石器時代晚期,後期可能至商周時期。
百穀遺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那畢鄉大和村百穀屯東北,為舊石器時代遺址。 百穀遺址原始地貌保存完好,石製品埋藏豐富。已發現數量較多的石製品,及可供年代測定的玻璃隕石標本。遺址表面還發現更多的大型礫石石器。在高嶺坡遺址內,出土了石製品69件和玻璃隕石等。之後又出土石製品90餘件,證實磚紅壤是石器的原生地層,推斷距今約70萬年,把人類在廣西活動的歷史大大提前。
頂螄山遺址遺址地處邕寧邕江支流八尺江右岸,是一處距今約5000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古人類遺址,整個山丘呈橢圓狀南北延伸,地勢東高西低,總面積約4000多平方米,被列為1997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和國家大遺址展示中心之一。
社山遺址又稱交東貝丘遺址,位於廣西省防城港下轄東興市江平鎮交東村西南海邊,是新時期時代的遺跡。遺址在高出海面約10多米的山丘上。山上有一社山,遺址在社山東部隆起處,故得名社山遺址。
鯉魚嘴遺址為舊石器至新石器時期的古遺址,位於廣西柳州市區南部大龍潭公園內的大龍潭東北、龍山南麓的岩廈下,北距柳江河約3公里,遺址面積約200餘平方米。
柳城巨猿洞位於柳城縣社沖鄉新社沖屯西北500米的楞寨山,洞口離地面約為90米。1956年該屯村民覃秀懷在挖岩泥時發現,1957年至1963年,中國科學院古人類和古脊椎動物研究所先後六次對該洞進行發掘,挖掘總長度為180餘米,是挖掘到巨猿和其他動物化石種類和數量最多的地方,對研究人類起源和地質變遷有重大科學意義。
靖江王陵,位於廣西桂林市區七星區東郊堯山西南麓,南北15公里,東西7公里,共有王親藩戚墓葬300多座。整個陵園規模龐大、氣勢磅礴,有「北有十三皇陵,南有靖江皇陵」之稱,其中有11人葬堯山,有「靖江王11陵」之謂。靖江王是朱元璋於洪武三年首批分封的十個王國之一,也是唯一以侄孫輩受封的藩王。
靈泉寺遺址。2006年8月至10月,柳州市博物館文物工作隊會同廣西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距今靈泉寺東南80米處的區域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發掘面積約500平方米。經過發掘清理,揭露地下遺址約300平方米,清理出靈泉寺3期建築遺跡:一期約為唐代,二期約為北宋末期至南宋中期,三期約為明代中期。
智城城址位於廣西南寧市上林縣。遺址包括覃排鄉愛長村石儉屯西北450米處的智城垌古城址和澄泰鄉洋渡村石牛山六合堅固大宅頌碑。智城古城建於公元634年至682年之間,城址分內城和外城兩部分。總面積6.19公頃,周長1.7公里。

❷ 有沒有人知道廣西南寧螄螺山貝丘遺址的資料

頂螄山貝丘遺址屬新石器時代,文物類別為古遺址,位於廣西南寧市邕寧區蒲廟鎮新新村九碗坡清水泉與八尺江交匯處三角嘴台地的小山坡上。現為邕寧區文物管理所管理使用,隸屬邕寧區文體局。遺址位於距蒲廟鎮西南三公里的頂螄山,東面為清水泉下游,西北有邕江支流八尺江,整個遺址呈西南與東北走向,東西長約100米,南北長約60米,面積4800平方米,遺址橫斷面可見40—50cm厚螺殼堆積,採集標本有蚌刀、石斧、夾砂粗陶片及多種獸骨。該遺址於1994年8月發現,1997年4—7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廣西工作隊、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工作隊和南寧市博物館對該遺址進行了為期4個月的發掘。1997年7月3日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並立有保護碑記,劃定了保護范圍:南以木棉樹為界,東、西、北以現有的魚塘邊為界。頂螄山貝丘遺址地層堆積清楚,文化內涵豐富,有較高的學術價值,被評為該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2000年7月自治區人民政府將頂螄山貝丘遺址公布為第五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經考古專家論證,依據考古學文化命名的原則,把集中分布在南寧及其附近的以貝丘遺址為特徵的一類遺址統一命名為「頂螄山文化」,這是中國原始文化序列中我區第一個被冠以廣西地名命名的史前文化。2001年7月國務院公布頂螄山貝丘遺址為全國第五批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這是南寧市(含邕寧、武鳴等七縣)首個獲得這一級別的文物保護單位。
被國家文物局評為1997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的頂獅山遺址,位於邕寧縣蒲廟鎮新新行政村九碗坡自然村東北約1公里的頂獅山上,屬色江支流八尺江右岸第一階地,八尺江與清水泉交匯處的三角嘴南端。現發掘面積約4000平方米,是廣西目前保存狀況最好的貝丘遺址之一。1997年4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隊、南寧市博物館聯合對頂獅山遺址進行了第一次發掘。發掘面積500餘平方米,共發現三個階段的文化堆積。目前已發掘出一大批石器、石灘、蚌器、陶片、古人類遺骸等遺物,並陸續發現了牛、鹿、象、馬等多種動物遺骸,同時有古斧、骨游等文物。新近又發現了墓葬140多座,墓內保存有非常完整的古人類遺骸化石180多具。這些墓葬大致分為兩個時期,分布密集,排列有序。其中有單人墓,也有合葬墓,最大的合葬墓已挖掘出13個人體的骨骼。這批墓葬中,人骨保存狀況較好,葬式為屈肢葬和肢解葬,其中肢解葬式前所未見,體現了獨特的墓葬習俗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在如此令人神往,蘊含富厚而又撲朔迷離之地,誰都會追思先人,發幽幽的懷古之情。

❸ 廣西桂陶的「廣西桂陶」是廣西陶器之適宜稱謂

廣西陶器統稱為「廣西桂陶」。用廣西區域陶土並製作於廣西區域的陶瓷可泛指為「廣西桂陶」,此稱謂符合廣西陶器的實際情況。廣西坭興陶、廣西瓷器均適宜稱為「廣西桂陶」,均屬「廣西桂陶」范疇。
廣西桂陶有萬年歷史,歷經千萬年蘊育沉澱,「廣西桂陶」已盛名遠揚。廣西桂陶具有悠久歷史,有萬年桂陶之稱。目前,全世界在同一城市挖掘出三處萬年古陶出土遺址的城市僅有廣西桂林市,全國挖掘出土四處萬年古陶遺址的省份僅有廣西自治區。桂林市是世界最重要的陶器發源地之一,廣西是世界最重要的陶器發源區域之一。
廣西從北至南出土了桂林市廟岩、甑皮岩遺址陶、大岩遺址陶、柳州大龍潭鯉魚嘴遺址陶、南寧豹子頭、頂螄山遺址陶、欽州市紅泥嶺、上洋角、獨料遺、馬敬坡遺址陶等大量古陶。其中經考證:桂林市廟岩素麵陶有一萬五千年歷史,桂林市甑皮岩遺址陶、柳州大龍潭鯉魚嘴遺址陶有一萬年歷史,南寧豹子頭貝丘遺址陶有八千年歷史、南寧頂螄山遺址陶有五千年歷史、欽州市的紅泥嶺、上洋角、獨料遺、馬敬坡遺址陶有四千年、三千年歷史。廣西桂陶在欽州發展至唐宋時期,出現了陶刻書法藝術。民國9年,在欽州城東平心村發現唐刺史寧道務之墓的陶碑,高為四尺余,目前為全國發現最早的陶制墓碑。該碑雕刻了反映寧道務生平事跡的碑文,該碑刻字通體楷書,猶純作北魏碑字體,共計1500多字,該陶碑現有六分之一存於廣西博物館。唐朝陶碑的發現證明了在距今1300年前廣西欽州制陶已出現陶刻書法技藝。
廣西桂陶文化歷經世代傳承,至清咸豐、同治年間,在北部灣欽州地區得到史無前例的爆發與發展。桂陶藝人經過歷代蘊育沉澱,終於尋求到運用北部灣欽江兩岸軟硬陶土創制藝術性獨具特色的坭興桂陶,廣西桂陶得到了完美升華。現今存世的咸豐、同治年間的坭興桂陶作品不乏珍品,坭興陶亦獲得了無數藝術大獎。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三環」為代表的廣西陶瓷以「工藝獨特,裝飾精美,典雅時尚,真正實現了實用性與觀賞性價值並重」的特點在海外形成了「廣西桂陶」的良好聲譽。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