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白廟崗遺址

白廟崗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1-25 22:28:11

1. 白廟村的歷史由來

白廟村,位於咸陽城區東北15公里的渭北黃土台原上,是渭城區韓家灣鄉轄下的一個普通村莊。明、清時期,該村官路口壽峰寺的白色牆面為過往車輛提供了一個顯目的標志,壽峰寺習稱白廟。村以廟名,遂定名為白廟村。
白廟村南面不遠處是埋葬著西漢第二個皇帝——漢惠帝劉盈的安陵大冢。村周圍有漢安陵邑城垣遺址。附近的漢代文化堆積層及建築材料、生活用品等遺物,時有發現。因此,白廟村作為西漢安陵邑的故地,已屬毋庸置疑的事實。但是,這塊地方漢代以前的歷史演變及其與中國古代司馬氏、班氏兩大史學世家的關系等歷史文化淵源,還有待挖掘和展現。本文就此談一些個人看法,以供識者參考。 秦漢以前,白廟村所在的安陵故城是什麼地方?成書於唐初的《括地誌》里有答案:「安陵故城在雍州咸陽東二十一里①,周之程邑也。」然而周之程邑,並非此地建置的源頭。羅長源的《路史》說:「程。商封吳回後,今咸陽故安陵城,周程邑也。」鄭樵的《通志》也說:「程氏,伯爵,風姓,重黎之後也。重為火正,裔孫封於程」。(關於吳回、重黎,下文有解)。由此可見,程是商代咸陽市區境內的一個小封國,這個封國怎樣演變為周之程邑,需要作進一步考察。
商代後期,居住在關中西部的周族勢力逐步強大起來。該部族的首領由於堅持推行其祖先後稷、公劉等創始的種植技術,促進農業生產而使社會生產力得到發展;與此同時,在政治上以「仁政」對抗殷商王朝的「暴政」,對周圍的部族,採取德威並重的措施,促其歸順,從而使統治區的范圍不斷擴大。當時,處於周國東部的程國,因「損祿增爵,群臣貌匱,比而戾民②」而岌岌可危。在這種情況下,周族的首領季歷於公元前1124年(商武乙二十四年)率師伐程,佔領了程地。之後,又於公元前1108年(商文丁五年),在這里營造程邑,創建了見諸記載的咸陽境內渭水北岸的第一座城邑③。
程邑的建造,暴露了季歷東進的意圖,對殷商王朝構成了很大的威脅。這塊地方北距涇、南控渭、東部為涇渭之會,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進可順流而下,直搗黃河以東;退可賴三面臨水,以為屏障。程邑建造後不久,季歷便被商王文丁殺掉。季歷死後,其子孫在西周建國前仍居於程邑,「維周王宅程」(《逸周書·大匡》)。季歷的兒子周文王,從程地出發,消滅了渭河南部灃河流域的侯爵大國崇國,把周國的國都,由關中西部的周原遷到了關中中部的豐京。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除了在灃河東岸營造鎬京之外,程邑仍然是他的居邑和攻打商王朝的根據地。《呂氏春秋·審應覽,具備》 記載:「不得其具,賢雖過湯武,則勞而無功矣。湯嘗約於亳,武王嘗窮於畢裎(程)矣。」證明武王伐紂的准備工作,是在畢程④這個地方進行的。西周建國後,這里是程伯的封地。西周末,程伯的後代同周平王一起遷到洛陽。程國故地,經過戰亂,同豐、鎬二京一道被夷為平地,成了「彼黍離離,彼稷之苗」的田野。
周王朝東遷之後,關中西部靠養殖業起家的秦族勃然興起,他們在依照原先周族的路線,沿渭河東進的同時,獲得了種植業的生產技術,使種植業和養殖業都得到了發展。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在程國故地,建造了都城咸陽。孝公的後代,一方面不斷東征,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另一方面陸續將都城由渭北向渭南擴展,意欲把都城的中心逐步由渭北轉置渭南。延至秦始皇,第一個目標已經實現,第二個目標卻是在秦亡後,由西漢王朝實現的。
通過以上記述,可以將程邑的歷史地位,概括為以下三點:第一,咸陽的建城時間,不應由公元前350年的秦國都城算起,而應由公元前1108年商代的程邑算起,迄今已有3110多年的歷史。第二,程地是中國周、秦兩個朝代實現大統一的出發點。如果說周代實行的是諸侯分封制度的大統一的話,那麼,秦代實行的則是中央集權制度的大統一。兩次統一,在中國歷史上,都起到了推進社會進步的劃時代作用。第三,咸陽的城市建設,漢代以前,經歷了兩次由渭北向渭南的擴展過程,同樣也經歷了兩次徹底的毀滅,是中國歷史上諸多王朝「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的一面鏡子。 程邑與史學世家司馬氏的關系,從司馬遷的《太史公自序》中可以找到線索。司馬遷寫道:
「昔在顓頊,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唐、虞之際,紹重黎之後使復典之,至於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後也。當周宣王時,失其守而為司馬氏。司馬氏世典周史。」
在《史記·楚世家》里,司馬遷又寫道:帝嚳時代,因重黎對作亂的共工誅之不力而被帝嚳所殺,「以其弟吳回為重黎後,復居火正,為祝融。」吳回及其後代在夏代有無封地,封於何處,不得而知,但商代封於程地,卻是有籍可查的事實。他們的任務是「世序天地」,這也許是那個時代史官的首要任務。我們翻開《尚書》中的《堯典》和《舜典》,一開頭就是「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⑤」,目的是要通過天象觀測來弄清時間,如果不首先弄清時間,將何以紀事?所以古代的史官也稱作天官。
吳回的後代,在西周時期,並沒有失掉其伯爵的地位和史官的職務。周初的史官程伯史佚(史佚又稱尹佚),為武王、成王、康王時名臣,與太公望、周公旦、召公被尊為「四聖」。史佚後裔世代襲封至周宣王時的程伯休甫,才因「失其守」而降為司馬氏。司馬氏雖無爵位,但仍承擔著「世典周史」的工作。公元前770年,他們隨周平王一起遷到洛陽。大約在公元前649年左右,因東周王朝政局混亂,司馬氏逃到了晉國,隨後又流落到衛、趙、秦等地,不從事史官工作。後世史家,對這一現象發出了「疇人子弟分散」、「史不記時,君不告朔」的憾嘆!
司馬氏流落到秦國的有名將司馬錯,秦惠王時因伐蜀功留作郡守。司馬錯的孫子司馬靳,跟隨武安君白起參加長平之戰,回來後同白起一並被秦昭王賜死咸陽杜郵亭。司馬靳的第五代孫司馬談,重新操起史官的業務,其子司馬遷,繼承父業,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史學巨著《史記》。
以上記述表明:程這個地方,始終是和史官的名字連為一體的,從商封吳回的後代算起,到周的程伯史佚、休甫、司馬氏,在這里居住和活動了800餘年。可以說,這里不僅是司馬遷老祖宗的宅居,而且是商、周時代中國的史學之鄉。 公元前188年,西漢惠帝死葬安陵,置安陵邑,遷關東「倡優樂人」五千戶到此作為安陵邑的居民。後來安陵的居民發展到萬戶以上。住戶中有許多名門望族,班氏家族就是其中之一。
班氏家族之涉於史學,是從東漢初年班彪開始的。《後漢書·班彪列傳》記:「彪既才高而好述作,遂專心史籍之間。武帝時,司馬遷著《史記》,自太初以後,缺而不錄,後好事者頗或綴集其事,然多鄙俗,不足以踵繼其書。彪乃繼采前史遺事,傍貫異聞,作後傳數十篇,因斟酌前史而譏正得失。」
班彪死後,他的兒子班固,為完成其父的未竟之業,「潛精研思」,在安陵故里對班彪史記後傳的體例和內容進行修改、補充和提高。此項工作開始不久,便被人密告到漢明帝那裡,說他私自改作國史。明帝下詔,把班固關進長安的牢獄,抄收家藏全部書籍。班固的弟弟班超怕班固在郡守的刑考下不能自明其說,便急速馳往京都,向明帝說明情況,得到了明帝的諒解,擢班固任蘭台令史、典校秘書等職,給班固的修史工作提供了官方的認可和有利的條件。此後,班固經過二十餘年的努力,終於基本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體例完整的斷代史《漢書》。
班固任職的同時,班超也隨母親到了洛陽,因家貧,常常為官府抄寫文書聊以糊口。明帝知道後,給了班超蘭台令史的職位,使他們兄弟能夠在一起從事同一的工作。但班超志不在編書,而在「立功異域,以取封候」,干一番驚天動地事業的理想上。後來他率領三十六人之師,轉戰西域各國,打通了長期被匈奴控制的西域南北兩路交通;因屢建奇功而被封為定遠侯,任西域都護之職。班超在西域呆了三十一年,一直呆到七十歲高齡,才在他的妹妹班昭給和帝那篇感人肺腑的陳詞下,被調回京城。班超留給我們的不僅是他打通西域的業績,而且還有激勵後人勇敢精神的「投筆從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文化遺產。
班昭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史學家,是《漢書》的撰寫人之一。她的兄長班固生前並沒有全部完成《漢書》的編寫工作,所剩下的《天文志》及《異姓諸侯王表》《諸侯王表》《王子侯表》《高惠高後文功臣表》《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外戚恩澤侯表》《百官公卿表》《古今人表》等都是由班昭完成的。班昭不僅完成了《漢書》的編寫任務,而且通過她的校對、刊行,使《漢書》流傳於世。《漢書》成書後,讀不通的人甚多,班昭又擔任教師,對他們進行教習。東漢著名學者馬融,就是伏於班昭閣下就讀的學子之一。
班超的兒子班勇,也是這個史學世家的一名成員。班超死後,匈奴又一次侵佔西域各國,並攻佔了西域都護府,造成「玉門關閉,西域路絕」的局面。漢安帝任班勇為西域長史,率兵與北匈奴呼衍王決戰車師北部,殲滅了匈奴的主力,再次開通東漢與西域各國的交往,營造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和平安定環境。班勇沒有忘記自己是史學家的後代,搜集了西域各國地情資料,以備著史之用。《後漢書·西域傳》卷末記:「今撰建武以後,其事異於先者,以為《西域傳》,皆安帝末班勇所記雲。」班勇的貢獻,已被載入史冊。
綜上所述,班氏三代,可稱是中國漢代名副其實的史學世家。
如果把白廟村與漢代的安陵邑、商周的程邑連接起來,是不是可以說,這個地方是中國史學家的搖籃。

2. 白廟鎮的介紹

白廟鎮是臨泉縣抄轄鎮。1948年設襲白廟鄉,1961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2年由白廟、姚集2鄉合建白廟鎮。位於縣境西北部,距縣府15公里。面積44平方公里,人口4.6萬。蚌(埠)阜(陽)關(廟)公路橫穿境內。轄白廟、卞莊、邵營、普營、季橋、姚集、魯橋、孟樓、凈堂、大常庄、崗上、南徐庄、北孫油坊、大坑李庄、中楊庄、東孫庄16個村委會。

3. 南陽有個蒲山嗎

蒲山鎮位於南陽市北15公里,是卧龍區十五個鄉鎮辦之一,南接七里園鄉,西連謝庄鄉,北和石橋鎮接壤。鎮政府駐地姚亮村地處淺丘陵區,地勢西高東低,西部為紫山山麓,東部為白河沖積平原,土壤多為紅粘土,河流有梅溪河、泗水河、黃渠河、溫涼河、白河,均為季節性河流。蒲山盛產大理石,為豫西南最大的建材基地,境內有蒲山,獨山,豐山,紫山四座孤山。獨山、豐山為風景名勝區,豐山有霜鍾、古柏等文化遺址。境內東南部黃山村內有黃山新時器時代文化遺址。年平均降雨量900毫米,年平均氣溫17℃,2004年,全鎮總面積139.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3萬畝,總人口11.9萬人,農業人口8.11萬,非農業人口3.79萬人。
蒲山鎮原名槐樹灣公社,辦公地點在今槐樹灣街,1986年6月遷至蒲山腳下的姚亮村井窪,改名為蒲山鄉。1997年改名為蒲山鎮,沿用至今。全鎮下轄蒲山店、蒲山二村居委會、清泉(回民村)、槐樹灣、張營、黃山、大庄、馬營、李才、黃渠河、姚亮、周灣、馬寨、宋營、丁庄、田營、汪寨、刁溝、李灣、帥庄、靳崗、倪家窪、陳家崗、陳家莊、師楊庄、高庄、趙官莊、小趙庄、周後王、火星廟共30個行政村。全鎮有187個自然村,294個村民組,21173戶居民。境內除漢族外,還有回族、滿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清泉、張營、蒲山店3個行政村,少數民族人口約1200人。

4. 你知道古格王國的遺址在我國哪裡嗎

遺址位於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札達縣札布讓區2公里外象爾河畔的一座土山上。

5. 古格王國遺址壁畫的介紹

遺址位於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札達縣札布讓區2公里外象爾河畔的一座土山上。遺址佔地約18萬平版方權米,從山頂到山腳密布房屋建築、佛塔、洞窟達600餘座,形成一組龐大的古建築群。其中白廟、紅廟和小經堂內均繪有色彩鮮艷的壁畫。白廟,因廟牆塗白色而得名,建在最下層。

6. 古格王朝的遺址在哪

古格王國遺址是一座高原古城,位於西藏阿里札達札布讓區象泉河畔的一座土山上,佔地約18萬平方米,是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為研究西藏歷史和古代建築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古格王國歷史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吐蕃王朝的晚期。古格王國對內發展生產,與鄰國打仗,都需要人力、財力,但隨著藏傳佛教勢力的擴大,國王與佛教首領之間的矛盾日愈尖銳,導致戰爭,最終滅亡。1961年,古格王國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自從1985年被考古發掘後,在古格遺址周圍不斷發掘出的造像、雕刻及壁畫是這個神秘王朝留給人們的寶貴財富。現古格王國旅遊的非常受人歡迎。

7. 古格王朝遺址的建築群區

王室建築主要集中在山頂,有房屋40餘間,均為土木建築結構,平頂。每間房屋的面積在12到18平方米之間,多數是一層建築,但也有兩層或三層的。這一部分的建築物多已殘破,但從格局看,仍透出當年頗具匠心的設計理念。
王室成員居住的宮室在山頂南部的東面,面積雖然不太大,但卻小巧別致。在王宮的西部,有一面積約200平方米的建築殘跡,是王室建築中最大的建築物,估計這是王國用來議事的大廳堂。廳內地面是石子和沙泥夯打處理過的,這也是藏族人常用於處理室內地面及屋頂的建築工藝,在許多藏區依然保存著這一方式。
由於幾百年風沙雨水的侵蝕,地面及牆頭已布滿溝隙。在山頂的北部,尚存一洞口,深有20來米,洞口狹小,但洞底開闊。一條坡度很陡的隧道向下延伸,這是山體中還沒有完工的地下宮殿,很是令人驚嘆。整個王室建築都在山頂上,四周全部是懸崖峭壁,險不可攀,只有一條長約50米的曲折幽暗的登山隧道連接半山腰與山頂王室區。立於山頂,縱覽全城,東西兩側的山溝、北部開闊地帶以及象泉河谷地全都盡收眼底。
宮殿區
古格王朝宮殿建築主要集中在山頂東南部,共有房屋56座,多數為一層建築,也有二三層建築。王宮西面,有一處面積約200平方米的建築殘跡,大約有半個籃球場大,系當年王朝集會的議事大廳,為王城中最軒敞的建築,現僅存圍牆。山頂北部有一洞口,通向20米深的國王「冬宮」,由8個面積20平方米左右的窯洞組成。冬宮為地道式建築,盤旋通往山下,其間有一連串地穴式房屋,有望孔、小窗,室內套室,洞中有洞,頗為復雜。札達及阿里都很難見到樹木,建城之初木材的奇缺是可以想見的,何況王宮又建在山頂上,建築困難程度可見一斑。
寺廟區
在古格王國建築群遺址中,最為顯眼的建築多數是佛教建築。現存僅有6座:山頂上突兀而出的壇城殿、山坡台上兩相輝映的紅廟和白廟、高低錯落的大威德殿和度母殿、山坡西北側高聳的佛塔。這些風韻猶存的佛殿建築在山頂上格外醒目。
紅廟與白廟
紅廟和白廟是6座寺廟中規模最大的,面積各300多平方米,還遺存有700餘平方米的壁畫。壁畫題材有各類佛、菩薩、度母、護法神、高僧像以及吐蕃贊普世系圖、古格王及臣後禮佛圖、釋迦牟尼傳記圖等。壁畫上的人物極具動感,數千人物絕少雷同。廟內天花板上的圖案多達500多種,大部分為裝飾圖案,少量為飛天、瑞獸題材。這些圖案色彩濃艷,線條流暢,借鑒了印度、尼泊爾藝術的表現手法,充分體現了古格王國獨特的藝術氣質和時代風格。
防禦區
防禦區主要有3個古代防禦工事,一個扼守在河口,一個雄踞在一座100多米高的小山上,還有一座則屹立於象泉河床附近,三座防禦工事成犄角狀互相呼應。公元1630年古格王國近鄰的拉達克人攻佔了古格都城。公元1680年,清政府派兵收復古格;由於這里地勢險要,而且是通往古格的必經之路,所以成為了當時的戰略要地。
土林
土林是西藏最為壯麗的景觀之一,在地貌學上稱為「水平宕層地貌」,是經過流水侵蝕形成的比較特殊的決生松造地貌。結構緻密而堅實的砂岩和礫岩常常構成粘土岩的保護層,或平鋪於岩壁的頂部,或突出於岩壁之上,與軟岩層次交互組成。那高而平的山頂被縱向切割侵蝕成一條條深深的溝壑。晚霞下那一座座山峰連成的「林海」十分壯觀,真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種奇特神秘的地貌依山環繞,遍布了整個札達縣。據說,藏族先民們就是利用「土林」這一自然資源掘洞而居,才建立起雄偉的古格王國的。

8. 河南.周口.新白廟

周口市(轄1個市轄區、8個縣,代管個縣級市。共20個街道、84個鎮[其中1個民族鎮]、90個鄉)
川匯區(轄9個街道、1個鄉)
陳州街道 七一路街道 紡織路街道 人和街道 小橋街道 城南街道 城北街道 城東街道 搬口街道 李埠口鄉
項城市(轄6個辦事處、12個鎮、3個鄉)
花園辦事處 水寨辦事處 東方辦事處 蓮花辦事處 光武辦事處 千佛閣辦事處 南頓鎮 孫店鎮李寨鎮 賈嶺鎮 高寺鎮 新橋鎮 付集鎮 官會鎮 丁集鎮 鄭郭鎮 秣陵鎮 王明口鎮 永豐鄉 范集鄉 三張店鄉
扶溝縣(轄9個鎮、6個鄉)
城關鎮 崔橋鎮 江村鎮 白潭鎮 韭園鎮 練寺鎮 大新鎮 包屯鎮 汴崗鎮 曹里鄉 柴崗鄉 固城鄉 呂潭鄉 大李庄鄉 城郊鄉
西華縣(轄9個鎮、10個鄉)
城關鎮 西夏亭鎮 逍遙鎮 奉母鎮 紅花集鎮 聶堆鎮 東夏鎮 西華營鎮 址坊鎮 田口鄉 清河驛鄉 皮營鄉 東王營鄉 大王莊鄉 李大庄鄉 葉埠口鄉 遲營鄉 黃橋鄉 艾崗鄉
商水縣(轄3個辦事處、9個鎮、11個鄉)
新城區辦事處 東城區辦事處 老城辦事處 黃寨鎮 練集鎮 魏集鎮 固牆鎮 白寺鎮 巴村鎮 譚庄鎮 鄧城鎮 胡吉鎮 城關鄉 平店鄉 袁老鄉 化河鄉 姚集鄉 舒庄鄉 大武鄉 張明鄉 郝崗鄉張庄鄉 湯庄鄉
太康縣(轄11個鎮、12個鄉)
城關鎮 常營鎮 遜母口鎮 老冢鎮 朱口鎮 馬頭鎮 龍曲鎮 板橋鎮 符草樓鎮 馬廠鎮 毛庄鎮城郊鄉 楊廟鄉 王集鄉 高賢鄉 芝麻窪鄉 清集鄉 獨塘鄉 大許寨鄉 五里口鄉 張集鄉 高朗鄉 轉樓鄉
鹿邑縣(轄9個鎮、13個鄉)
城關鎮 玄武鎮 棗集鎮 太清宮鎮 王皮溜鎮 試量鎮 辛集鎮 馬鋪鎮 渦北鎮 城郊鄉 鄭家集鄉觀堂鄉 生鐵冢鄉 張店鄉 趙村鄉 任集鄉 唐集鄉 高集鄉 邱集鄉 穆店鄉 楊湖口鄉 賈灘鄉
鄲城縣(轄9個鎮、11個鄉)
城關鎮 吳台鎮 南豐鎮 白馬鎮 寧平鎮 宜路鎮 錢店鎮 汲冢鎮 石槽鎮 城郊鄉 虎頭崗鄉 汲水鄉 張完集鄉 丁村鄉 雙樓鄉 秋渠鄉 東風鄉 巴集鄉 李樓鄉 胡集鄉
淮陽縣(轄6個鎮、13個鄉)
城關鎮 新站鎮 魯台鎮 四通鎮 臨蔡鎮 安嶺鎮 朱集鄉 豆門鄉 馮塘鄉 劉振屯鄉 王店鄉 大連鄉 葛店鄉 黃集鄉 白樓鄉 齊老鄉 鄭集鄉 曹河鄉 許灣鄉
沈丘縣(轄2個辦事處、10個鎮[其中1個民族鎮]、10個鄉)
北城辦事處 東城辦事處 槐店回族鎮 劉庄店鎮 留福集鎮 老城鎮 趙德營鎮 付井鎮 紙店鎮新安集鎮 白集鎮 劉灣鎮 連池鄉 石槽集鄉 范營鄉 李老莊鄉 大邢庄鄉 馮營鄉 周營鄉 洪山鄉 北楊集鄉 卞路口鄉

9. 烏魯克有哪兩座建築遺址

從考古發現來看,烏魯克有兩座相當明顯的建築物遺跡,其中一座是位於市中心的「白廟」(TempioBianco),另外一座是烏爾月神台。

10. 是不是有:河南省南陽市卧龍區蒲山鎮白廟崗這地方

圃鎮,郵政編碼473111,河南省南陽市卧龍區蒲山街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