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竺
⑴ 簡述西游記中天竺國招親的故事情節
玉兔精原是廣寒宮搗葯的玉兔,在廣寒宮時被素娥仙子打了一拳。因而懷恨。素娥下界投生天竺國皇室,玉兔為報私仇也私自下界。她攝去素娥轉世的天竺國公主,扮成假公主。
唐僧取經要路經天竺國,假公主想招唐僧為駙馬,採取元陽真氣,以便得道成仙。孫悟空火眼金睛,識破妖精的真相,兩人一場大戰,妖怪難敵悟空的如意金箍棒,遁入毛穎山。
孫悟空追到山上,找到妖精,妖精無奈出洞迎戰,正當招架不住時,太陰星君和嫦娥仙子趕到,救了妖怪的性命,帶回月宮。悟空救出了真公主,國王對唐僧師徒千恩萬謝,一番盛情款待。
(1)西遊記竺擴展閱讀:
傳說中月宮里有一隻白色的玉兔,她就是嫦娥的化身。因嫦娥奔月後,觸犯玉帝的旨意,於是將嫦娥變成玉兔,每到月圓時,就要在月宮里為天神搗葯以示懲罰。
傳說有三位神仙,化身為三個可憐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及兔子乞食,狐狸及猴子都拿出了食物接濟老人,但只有兔子沒有,後來兔子告訴老人「你們吃我吧」。
就往烈火中跳了進去,神仙們大受感動,於是將兔子送到了廣寒宮成了玉兔,後來,玉兔就在廣寒宮里和嫦娥相伴,並搗制長生不老葯。
相關人物介紹:
1、唐僧
唐僧,俗姓陳,小名江流兒,法號玄奘,號三藏,被唐太宗賜姓為唐。為如來佛祖第二弟子金蟬子投胎。他是遺腹子,由於父母凄慘、離奇的經歷。
自幼在寺廟中出家、長大,在金山寺出家,最終遷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戶、修行。唐僧勤敏好學,悟性極高,在寺廟僧人中脫穎而出。最終被唐太宗選定,與其結拜並前往西天取經。
在取經的路上,唐僧先後收服了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並取名為:悟空(菩提祖師所取,唐僧賜別號行者)、悟能、悟凈。
之後在三個徒弟和白龍馬的輔佐下,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從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經。功德圓滿,加升大職正果,被賜封為旃檀功德佛。
2、太陰星君
又叫月光娘娘、太陰星主、月姑、月光菩薩等。崇拜太陰星君,在中國由來已久,在世界各國也是普遍現象,這是源於原始信仰中的天體崇拜。
民間也把太陰星君看成嫦蛾,認為太陰星君是一位絕色美人,所以非常喜歡人人都欣賞她,也因為這個緣故,八月十五日的太陰星君誕辰祭,都在入夜以後。
面對當空的皓月家家戶外圍院,排設香案點上一對紅燭,供上四色鮮果,焚香膜拜,氣氛十分虔誠,而又帶有幾分閑情逸致之感。
在黑夜中,月亮給人帶來了光亮;月色朦朧,又會使人產生許多遐想,許多美麗動人的故事因此產生,「嫦娥奔月」就是其中著名的一個。
⑵ 西遊記第十九回內容
西遊記第十九回主要講的是:雲棧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經。
《西遊記》十九回:
1、概述:
高老莊高太公因妖怪入贅其家請求降妖。悟空變為太公之女。迷惑妖怪。又現出原身。妖怪化作狂風而逃。悟空緊追。
那怪入洞取出九齒釘耙一悟空大戰,當聽悟空說為保護唐僧取經過此,那丟下釘耙,跟悟空去拜見唐僧,被取明為豬八戒。三人到浮屠山、逢烏巢禪師,從其處得《心經》一卷。
2、情節介紹:
豬八戒原是天庭玉皇大帝手下的天蓬元帥,主管天河。後因喝醉酒調戲霓裳仙子並大聲喧嘩惹來糾察靈官,而後又一嘴拱倒鬥牛宮並偷吃了靈芝仙草被玉皇大帝責令兩千餘錘後貶下凡間。
到人間投胎,卻錯投豬胎,嘴臉與野豬相似,曾占福陵山雲棧洞為妖。它咬殺母豬,打死群彘,又招贅到福陵山雲棧洞的卵二姐,想不到一年後卵二姐卻死了,只留下一個洞府給他。
至此棲身雲棧洞,自稱「豬剛鬣」。唐僧西去取經路過高老莊,在雲棧洞與孫悟空大戰,聽說唐僧之名,前去拜見。被唐僧收為二徒弟後,為讓其繼續戒五葷三厭,唐僧給他起了個別名叫「八戒」。八戒從此成為孫悟空的好幫手,一同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
在小說當中,由於他的懶惰、貪吃和好色,常常使唐僧師徒陷於困境當中。取回真經後,豬八戒由於「又有頑心,色性未泯」被封為凈壇使者。會三十六變,能騰雲駕霧,使用的兵器是九齒釘鈀,又叫上寶沁金鈀。在《西遊記》中,豬八戒也稱木母或木龍(豬八戒屬真陰,五行屬木),常見於目錄或書中詩賦。
(2)西遊記竺擴展閱讀:
1、《西遊記》第十九回原著截取:
第十九回 雲棧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經
那怪道:「是你也不知我的手段!上前來站穩著,我說與你聽:
我自小生來心性拙,貪閑愛懶無休歇。
不曾養性與修真,混沌迷心熬日月。
忽然閑里遇真仙,就把寒溫坐下說。
勸我回心莫墮凡,傷生造下無邊孽。
有朝大限命終時,八難三途悔不喋。
聽言意轉要修行,聞語心回求妙訣。
有緣立地拜為師,指示天關並地闕。
得傳九轉大還丹,工夫晝夜無時輟。
上至頂門泥丸宮,下至腳板湧泉穴。
周流腎水入華池,丹田補得溫溫熱。
嬰兒奼女配陰陽,鉛汞相投分日月。
離龍坎虎用調和,靈龜吸盡金烏血。
三花聚頂得歸根,五氣朝元通透徹。
功圓行滿卻飛升,天仙對對來迎接。
朗然足下彩雲生,身輕體健朝金闕。
玉皇設宴會群仙,各分品級排班列。
敕封元帥管天河,總督水兵稱憲節。
只因王母會蟠桃,開宴瑤池邀眾客。
那時酒醉意昏沉,東倒西歪亂撒潑。
逞雄撞入廣寒宮,風流仙子來相接。
見他容貌挾人魂,舊日凡心難得滅。
全無上下失尊卑,扯住嫦娥要陪歇。
再三再四不依從,東躲西藏心不悅。
色膽如天叫似雷,險些震倒天關闕。
糾察靈官奏玉皇,那日吾當命運拙。
廣寒圍困不通風,進退無門難得脫。
卻被諸神拿住我,酒在心頭還不怯。
押赴靈霄見玉皇,依律問成該處決。
多虧太白李金星,出班俯囟親言說。
改刑重責二千錘,肉綻皮開骨將折。
放生遭貶出天關,福陵山下圖家業。
我因有罪錯投胎,俗名喚做豬剛鬣。」
行者聞言道:「你這廝原來是天蓬水神下界,怪道知我老孫名號。」那怪道聲:哏!你這誑上的弼馬溫,當年撞那禍時,不知帶累我等多少,今日又來此欺人!不要無禮,吃我一鈀!」行者怎肯容情,舉起棒,當頭就打。
2、豬八戒性格特點:
豬八戒性格憨厚,力氣大,但好吃懶做,膽小,愛佔小便宜,貪圖女色,經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惑,難分敵我。豬八戒貪吃貪睡,好進讒言。
他常常想捉弄人,但不是搬起石頭來砸自己的腳就是作繭自縛。為什麼連這樣一個人也最終修成正果,被如來佛封為「凈壇使者」。這與豬八戒的知錯就改,能聽取他人意見有重要聯系(其實這與悟空的『督促』有很大關系),做到了懸崖勒馬、甚至是浪子回頭。
在取經事業中的他對師兄的話還算得上言聽計從,對師父忠心耿耿,總算是為西天取經立下汗馬功勞,才有凈壇使者的美好結果吧。《西遊記》是具有濃郁象徵意味的神魔小說的代表作,而豬八戒則是作者吳承恩在這部作品中著力塑造的一個喜劇典型。
在他的身上既有人的吃苦耐勞、憨厚率直的品質以及貪婪自私的本性,又有神的本領,同時還有豬的形體特徵,這充分體現了作者把人性、神性、豬性的完美結合。
3、豬八戒原型:
魯迅認為豬八戒的形象是從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發展演變而來,例如干寶《搜神記》「豬臂金鈴」故事,曠源《閑話豬八戒》一文補充了魯迅的論點,他認為《搜神記》「安陽亭書生」中母豬精更接近豬八戒。吳自牧《夢梁錄》曾提到「天蓬」本為道教仙官門。
陳寅恪《西遊記玄奘弟子故事之演變》一文推考豬八戒是從唐義凈譯《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卷三《佛制苾芻發不應長因緣》中變大豬救沙門之大神衍化而成的。
陳寅恪又說:「豬八戒高家莊招親故事,必非全出中國人臆撰,而印度又無豬豕招親之事……此故事復經後來之講說,閃毗國之,以音相同之故,變為高家莊之高。驚犯宮女,以事相類似之故,變為招親」。
⑶ 西遊記天竺國降玉兔主要內容100字
希望對你有幫助:
玉兔精原是廣寒宮搗葯的玉兔,在廣寒宮時被素娥仙子打了一拳。回因而懷恨。素答娥下界投生天竺國皇室,玉兔為報私仇也私自下界,在毛穎山中興妖作怪,手使一條名叫搗葯杵的短棍,善於多端變化。她攝去素娥轉世的天竺國公主,扮成假公主。知道唐僧取經要路經天竺國,想招聖僧為丈夫,採取元陽真氣,以便得道成仙。多虧孫悟空火眼金睛,識破妖精的真相,兩人一場大戰,不分勝敗。孫悟空扔起金箍棒,萬千變化,打得妖怪化作清風,逃到南天門上,孫悟空緊追不舍,又打回地上,妖怪難敵悟空的如意金箍棒,遁入毛穎山。孫悟空追到山上,找到妖精,妖精無奈出洞迎戰,正當招架不住時,太陰星君和嫦娥仙子趕到,救了妖怪的性命,帶回天宮。悟空救出了真公主,那國王自然對唐僧師徒千恩萬謝,一番盛情款待。
⑷ 西遊記扮演天竺國王後
張紀中版《西遊記》天竺國王後的扮演者是 熱依汗古麗·克然木
浙版《西遊記》天竺國王後的扮演者是 趙娜
央視版《西遊記》天竺國王後的扮演者是 於虹
⑸ 西遊記天竺國,師徒幾人遇到了什麼樣的妖精
西遊記天抄竺國,師徒幾人遇到了玉兔精
玉兔精,是《西遊記》中的妖怪,原為廣寒宮中搗葯的玉兔,溜出宮門,逃至下界,因與廣寒宮仙女素娥有隙,攝藏了素娥轉世的天竺國的公主,而變成公主模樣,戲哄國王。玉兔精算好唐僧路過天竺國的日子,設計搭台拋綵球,砸中了唐僧,要招唐僧為駙馬,誘取唐僧的元陽,成太乙上仙。後被孫悟空識破,幾番激戰,玉兔精不敵,悟空正欲揮棒將其打死,太陰星君從空降臨,把玉兔收走。
⑹ 西遊記第5回原文
第五回 亂蟠桃大聖偷丹 反天宮諸神捉怪
話表齊天大聖到底是個妖猴,更不知官銜品從,也不較俸祿高低,但只注名便了。那齊天府下二司仙吏,早晚伏侍,只知日食三餐,夜眠一榻,無事牽縈,自由自在。
一日,玉帝早朝,班部中閃出許旌陽真人俯囟啟奏道:「今有齊天大聖日日無事閑游,結交天上眾星宿,不論高低,俱稱朋友。恐後閑中生事。不若與他一件事管,庶免別生事端。
那四大天王收兵罷戰,眾各報功:有拿住虎豹的,有拿住獅象的,有拿住狼蟲狐狢的,更不曾捉著一個猴精。當時果又安轅營,下大寨,賞牜勞了得功之將,吩咐了天羅地網之兵,各各提鈴喝號,圍困了花果山,專待明早大戰。
各人得令,一處處謹守。此正是:妖猴作亂驚天地,布網張羅晝夜看。畢竟天曉後如何處治,且聽下回分解。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清代學者吳玉搢等首先提出《西遊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 。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
(6)西遊記竺擴展閱讀:
《西遊記》故事中展示的孫悟空是一個不畏艱險、大智大勇,一路斬妖除魔的鬥士形象。但是「羅馬非一日之功」孫悟空的佛性修煉遠不止九九八十一難。
孫悟空從一個玩世不恭的潑猴逐漸修煉成一個斬妖除魔的聖佛,這一路走來也是歷經千難萬險,最主要是對自己心性的修煉。孫悟空的成佛修行之路折射到現實中,可以看做是一個人從年幼無知處處碰壁,到克服困難戰勝自己,走向成熟走向成功之路。
孫悟空的任務是看管蟠桃園,他不懂何為職責,利用職務便利,偷吃蟠桃,呼呼大睡。聽七仙女說邀請名單中沒有他,氣急敗壞,耍點小聰明冒充赤腳大仙。
犯下天條後,他不敢承認錯誤,不知道該如何保全自己,不知及時向玉帝請罪,慌忙逃回花果山避難。有錯要承擔後果,有錯也要給予改過自新的機會。年少的冒失莽撞,日後的大苦大難修煉,成就了成年的大有作為。
⑺ 西遊記天竺國真假公主概括
天竺國真假公主主要講述了玉兔假扮公主擄走唐僧的故事,具體如下:
玉兔精原是廣寒宮搗葯的玉兔,在廣寒宮時被素娥仙子打了一拳。因而懷恨,素娥是天竺國公主,玉兔為報私仇也私自下界,擄去天竺國公主,扮成假公主。
知道唐僧取經要路經天竺國,想招聖僧為丈夫,採取元陽真氣,以便得道成仙。孫悟空火眼金睛,識破妖精的真相,兩人一場大戰,不分勝敗。
孫悟空扔起金箍棒,萬千變化,打得妖怪化作清風,逃到南天門上,孫悟空緊追不舍,又打回地上,妖怪難敵悟空的如意金箍棒,遁入毛穎山。
孫悟空追到山上,找到妖精,妖精無奈出洞迎戰,正當招架不住時,太陰星君和嫦娥仙子趕到,救了妖怪的性命,帶回天宮。
(7)西遊記竺擴展閱讀:
區分真假公主的過程:
悟空把真正的公主帶到了國王面前,兩個公主相對,兩個都說自己是真的,於是國王假裝暈倒在地,真的公主心急如焚,急忙跑過去扶起國王,而假的公主則表現得沒那麼著急,雖然也跑過去扶起,但是可以看出來假的並沒有那麼心急,國王睜開眼睛,真假公主一看便知。
悟空告訴國王的這個方法還真是見效,立馬就能分出真假公主,玉兔看到這樣准備想開溜,但還是被悟空追了回來,等候嫦娥來處理這個玉兔。真公主和國王相聚後兩父女緊緊相擁,熱淚盈眶,唐僧等人也一路向西而去了。
⑻ 為什麼老版西遊記天竺國去的是泰國拍攝的,而不去真正的印度呢
一、原因:
1、為了更多的節約成本。六小齡童扮演的「美猴王」孫悟空的形象深入人心,因為沒有替身,西遊記里的孫悟空因為這一角色的需要,六小齡童在沒有替身下獨自完成的,此外還分飾多個角色,長安茶客,總鑽風,白無常以及 道士等17個角色;馬德華版的豬八戒是最為經典的豬八戒,頭戴黑僧帽,身穿黑僧衣,扛著大釘耙,甩著大耳朵,挺著大肚子,搖搖擺擺地跟在唐僧的小白馬後頭,此外還飾演了天蓬元帥,猴王保唐僧里的一個強盜,以及掃塔辯奇冤里的高昌國使臣等14個角色。
2、80年代中印有摩擦,外交不通暢,去印度拍攝電影不適合。1980年,英迪拉·甘地出任印度總理,上台後對中印關系正常化卻並不感興趣,拒絕了中國提出的關於邊界問題的一攬子交易,並且在陸軍勢力的鼓動下重拾尼赫魯的"前進政策"。印度軍隊隨即在甘地的指示下重新制定對華軍事計劃,開始在中印兩國有爭議的地區大量增派部隊,導致《西遊記》劇組才將場景改在泰國拍攝。
3、印度本國都很少有人信佛教,印度本土的佛教遺跡都荒廢了,婆羅教的勢力還有與其他宗教的糾紛讓劇組去印度拍攝是一個極不明智的選擇。
二、簡介:
《西遊記》是由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出品的一部41集古裝神話劇。由楊潔執導,戴英祿、楊潔、鄒憶青共同編劇,六小齡童、徐少華、遲重瑞、汪粵、馬德華、崔景富、閆懷禮、劉大剛等主演。該劇講述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僧輔保大唐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經,師徒四人一路搶灘涉險,降妖伏怪,歷經八十一難,取回真經,終修正果的故事。《西遊記》於1982年開拍,1986年春節在央視首播。2000年,《西遊記續集》在央視開播。1986年春節一經播出,轟動全國,老少皆宜,獲得了極高評價,造就了89.4%的收視率神話,至今仍是寒暑假被重播最多的電視劇,重播次數超過3000次,依然百看不厭,成為一部公認的無法超越的經典。
⑼ 西遊記天竺國遇難概括
玉兔精原是廣寒宮搗葯的玉兔,在廣寒宮時被素娥仙子打了一拳。因而懷恨。素娥內下界投生天竺國容皇室,玉兔為報私仇也私自下界,在毛穎山中興妖作怪,手使一條名叫搗葯杵的短棍,善於多端變化。她攝去素娥轉世的天竺國公主,扮成假公主。知道唐僧取經要路經天竺國,想招聖僧為丈夫,採取元陽真氣,以便得道成仙。多虧孫悟空火眼金睛,識破妖精的真相,兩人一場大戰,不分勝敗。孫悟空扔起金箍棒,萬千變化,打得妖怪化作清風,逃到南天門上,孫悟空緊追不舍,又打回地上,妖怪難敵悟空的如意金箍棒,遁入毛穎山。孫悟空追到山上,找到妖精,妖精無奈出洞迎戰,正當招架不住時,太陰星君和嫦娥仙子趕到,救了妖怪的性命,帶回天宮。
⑽ 西遊記第一回原文
第一回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節選
詩曰: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蓋聞天地之數,有十二萬九千六百歲為一元。將一元分為十二會,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會該一萬八百歲。
且就一日而論:子時得陽氣,而丑則雞鳴;寅不通光,而卯則日出;辰時食後,而巳則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則西蹉;申時晡而日落酉,戌黃昏而人定亥。譬於大數,若到戌會之終,則天地昏繒而萬物否矣。
感盤古開辟,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世界之間,遂分為四大部洲:曰東勝神洲,曰西牛賀洲,曰南贍部洲,曰北俱蘆洲。這部書單表東勝神洲。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喚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自開清濁而立,鴻蒙判後而成。真個好山!有詞賦為證。
祖師道:「我門中有十二個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輩之小徒矣。」猴王道:「那十二個字?」祖師道:「乃『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十二字。排到你,正當『悟』字。與你起個法名叫做『孫悟空』,好么?」猴王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孫悟空也!」正是:鴻蒙初辟原無姓,打破頑空須悟空。畢竟不知向後修些什麼道果,且聽下回分解。
(10)西遊記竺擴展閱讀:
孫悟空又名孫行者、悟空,被花果山眾妖尊為美猴王,玉帝封其為「齊天大聖」。他被菩提祖師收為弟子,習得了高強本領,還闖到東海龍宮,強奪了「如意金箍棒」作為自己的兵器。之後他手持金箍棒,自封為「齊天大聖」,大鬧天宮,將十萬天兵天將打得落花流水。玉帝請來西天如來佛祖解救,如來施法將悟空壓在了五行山下。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清代學者吳玉搢等首先提出《西遊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