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孫悟空成佛
❶ 《西游記》中為何只有唐僧和孫悟空能成佛,其它三人卻萬萬不行呢
看《西遊記》應該說我們大多數人的印象主要是影視作品,尤其是八六年的央視做的那款,已經成了經典的教科書一般的作品了。而我們也知道,在西遊記的最後,唐僧和孫悟空都已經成了佛,而豬八戒做了一個凈壇使者,沙和尚做了金身羅漢,小白龍成了八部天龍廣利菩薩,聽起來這三個名號都是很響了,但是實際上這三個職位在佛界眾仙中,是菩薩一級中的中低級的職務。和唐僧孫悟空比起來,差了好幾個檔次呢?那同是取經之人,為什麼佛祖要區分對待呢?
有人說,這主要是因為孫悟空的功勞最大,確實孫悟空的功勞是不小,降妖除魔的都是他打的頭陣,但是豬八戒和沙和尚他們也不是光打醬油的呀,但是本事有限,不是所有的妖魔都是他們能對付的,但是取經路上有很多次是不能少了他們的,當時悟空和唐僧不和時,就是豬八戒給找回來的,被困在小西天時,也是豬八戒上天找的救兵,沙和尚也是忠心耿耿,沒有怨言,而小白龍更曾化為女身與妖怪打鬥,雖然沒打過。但是都是出力了,為了佛家呀,佛家不是講平等嗎,怎麼同一個團隊卻要差別對待呢?
對於這個說法,也有人說了一個可能性。那就是五人團中,為什麼只有唐僧和孫悟空能成佛,大家可以想想,豬八戒在原著中,被打下凡後,成為妖時,可是吃人的,這一點只是沒有在電視劇中演罷了,而沙和尚就更不用說了,電視劇中沙和尚第一次了鏡時,身上的那個人頭項鏈就說明了問題了,小白龍也是吃了唐僧的白馬才挨了孫悟空的打。
這下大家就明白了吧,他們三個為什麼不能成佛,因為早就開了葷戒了,只有唐僧和孫悟空一直沒有吃肉,感覺悟空最多也就是吃個桃子罷了。唐僧就更不用說了。當然,這只是茶餘飯後的話題,大家權當一個樂子罷了,不必太過於當真了。
❷ 孫悟空成佛之後,擔負什麼任務
孫悟空,既然是斗戰勝佛,那麼毫無疑問孫悟空在西天靈山,是處於佛教護法的角色,也就是我們通俗講的,集團打手!
所以說,孫悟空平常肯定會做一些降妖除魔,捍衛正道的事情,並且因為孫悟空已經成佛,消除了心猿的六賊,所以六根清凈,纖塵不染!所以,孫悟空會在花果山修行!
孫悟空成佛後,發生的大事情,分別有《西遊記後傳》無天扭轉乾坤,《八仙過海》和《沉香劈山救母》。
在《西遊記後傳》中,孫悟空可以說是一切混亂最後的關鍵所在!無天出世,如來佛祖被迫轉世,天庭被毀,眾仙被囚禁,在大家都感到無比絕望的時候,原西天取經團隊,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白龍馬團隊再一次運用無比聰明的智慧,和敵人鬥智斗勇,最後戰勝敵人。並且後來,孫悟空成為了最最關鍵的一顆舍利子,為了拯救蒼生,孫悟空毅然決然的選擇了涅槃,在孫悟空的努力和犧牲下,如來佛祖王者歸來,最終戰勝無天,還天地一片清明!
《東游記》
《東游記》可謂是應景之做,有多麼應景呢?那個時候的道教可謂是鼎盛時期,《東游記》大力宣傳了道教,並且還有講的曹國舅,最後成了八仙之一。這都是非常順應潮流的,所以最後,《東游記》大受歡迎。
在《東游記》裡面,孫悟空為了感謝藍采和,許諾藍采和可以成仙,本來是想找王母娘娘要蟠桃的,一個蟠桃就可以讓凡夫俗子成仙嘛,但是最後要講理數法規,所以孫悟空最後傳了500年修為給藍采和,助藍采和成仙!
並且在《東游記》裡面,斗戰勝佛孫悟空戰鬥力爆表,斗通天教主,斗穿山甲,可是說是非常的帥,但是最後孫悟空卻死了!
沉香劈山救母
在這個故事裡面,孫悟空是高高在上的斗戰勝佛,但是也是充滿人性的,因看不慣二郎神冷漠無情的對待自己的親外甥,特意收沉香為徒,給他教一些本領,並且多次保護沉香,雖然在這個故事裡面,孫悟空曾經被二郎神打死,但是最後,孫悟空又被觀音菩薩救活了!
基本上就是這樣了,通過這三個故事,我們大概可以看出來,孫悟空成為斗戰神佛後,肯定是大力修行,所以在《東游記》和《寶蓮燈》裡面非常的犀利,並且也管一些不平之事,還是那句話,猴哥,值得我們信任!
❸ 《西遊記》里的唐僧、孫悟空都成佛了,為什麼豬八戒不能成佛
一、六根不凈,豬八戒不能成佛豬八戒因為調戲嫦娥被貶,後來又遇見了高翠蘭,要不是悟空和唐僧及時趕到,豬八戒大概就得纏高翠蘭一輩子。
在取經的路上,豬八戒動不動就會想起高翠蘭,雖然沒有隻說高翠蘭的名字,但是卻多次說回高老莊。高老莊里沒有豬八戒的爹媽兄弟姊妹,只有他曾經喜歡的高翠蘭,他多次提出回高老莊換句話說就是回高老莊找高翠蘭。
後來又遇見蜘蛛精和玉兔精,到女兒國等,只要有女妖精的出現,豬八戒必會動歪心思。請問這樣的人怎麼能成佛呢?
最後:不止豬八戒沒有成佛,沙僧也沒有成佛,而是成為一個羅漢,相比豬八戒沙僧的結局還算不錯。
❹ 孫悟空成佛後去了哪裡
根據《西遊記》原著的記載,唐僧師徒回到大唐不久就被召回了靈山,各自在靈山供職。
師徒四人歷盡千辛萬苦終於來到了靈山聖地,拜見佛祖,卻因不曾送人事給阿難、伽葉二尊者,只取得無字經。
上古燃燈佛派白雄尊者提醒唐僧師徒又返回雷音寺,奉唐王所贈紫金缽做人事,這才求得真經三十五部五千零四十八卷、返回東土。不想九九八十一難還缺一難未滿,在通天河又被老黿把四人翻落河中,濕了經卷。
唐三藏把佛經送回長安,真身又返回靈山,孫悟空因功勞極大被封為斗戰勝佛,八戒、沙僧和白龍馬也均受封,五聖成真,共享極樂。
(4)西遊記孫悟空成佛擴展閱讀
吳承恩《西遊記》成書至今以有很漫長的歷史,其書中主角的爭論至今仍然頗受爭議。也有認為孫悟空的原型是吳承恩本人的,在當時的年代,社會之黑暗。作者以寫書的形式發泄出來。
其中孫悟空大鬧天宮,自封齊天大聖為經典段落。其中就包含了作者吳承恩對當時社會某種現象的不滿而抒發出的情緒。而孫悟空原型的爭論,全部只是著書中其作家的理解和猜測。至今並沒有確鑿的證據。
因為吳承恩先生早已故去了,他可以說既是孫悟空的父親又是孫悟空其人。其著書的艱辛是你我所能想像的到的。孫悟空的家鄉花果山相信是作者看破世俗心中嚮往的居所。孫悟空是我們中國人原創的本土神話人物。
孫悟空無疑是只混雜各種本土思想的本土猴,孫悟空是地道的中國本土猴,中國神話人物,孫悟空原型起源於中國本土,老家在中國。
孫悟空深入人心的功勞源於六小齡童家族所做出的貢獻。其父六齡童在電影《三打白骨精》中的孫悟空扮相堪稱經典。
對六小齡童在《西遊記》劇中所飾演的孫悟空有很深遠的影響。他們家族幾代猴王,可以說吳承恩創作了孫悟空的人,而六小齡童的家族則賦予了孫悟空的神。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所拍攝的《西遊記》系列在國內外都有著深遠的影響。電視劇和動畫片的相繼出現,讓喜愛《西遊記》的觀眾們更加簡單地了解名著。他們的功勞是不可抹殺的。
❺ 《西遊記》結局為何只有唐僧、悟空成佛
在《西遊記》當中,之所以唐僧和孫悟空能夠成佛,那是因為唐僧和孫悟空這兩個人都有著自己比較堅定的信念,對於唐僧來說,西行取到真經,然後能夠普渡眾生,那是自己畢生的信念。而對於孫悟空來說,能夠懲惡揚善同樣也是自己畢生的信念,這兩個人不管遇到什麼樣子的困難,都不會放棄自己的信念,所以最後自然是能成佛的。
其實在整個取經團隊當中最重要的一個人可能就是唐三藏了,唐三藏這個人雖然比較的弱,但是卻一直都能夠堅定自己西天取經的信念,不管面對什麼樣的誘惑,他心裡的這個信念其實一直都沒有動搖過,算是一個比較好的領導。
❻ 西遊記中最後成佛的到底是孫悟空還是六耳獼猴
西遊記中最後成佛的是孫悟空。
因為六耳獼猴(有人說是二心、有人說是心魔)在原著《第五十八回二心攪亂大乾坤一體難修真寂滅》中已被孫悟空打死了。
下面文字詳細講解為什麼死的不是真悟空:
《真假美猴王中,死的是真悟空嗎?》
要問死的是不是真悟空?
答案只有一個:死的不是真悟空。
為什麼?
從如來佛祖對孔雀和大鵬的事件中可以看出:
孔雀吃了如來佛祖,如來都沒對孔雀進行殺生,並且封孔雀為佛母。
大鵬都敢打如來,如來還讓大鵬在自己的頭上。
說到底:如來佛祖還是很給女媧娘娘面子的。
別忘了,悟空的後台也是女媧娘娘。
悟空只是在如來手上寫過幾個字,撒了泡尿,比起孔雀和大鵬的「罪行」小多了。
還被如來輕輕的壓在五指山下呆了500年,
你說如來還有什麼理由讓悟空去死?
那為什麼要上演「真假美猴王」這出戲呢?
佛教講究不「殺生」,而悟空動不動就大開殺戒,顯然這與佛教背道而馳。
從原著《第五十七回真行者落伽山訴苦假猴王水簾洞謄文》「三藏發怒道:「你這猢猻殺生害命,連累了我多少,如今實不要你了!我去得去不得,不幹你事!快走快走!遲了些兒,我又念真言,這番決不住口,把你腦漿都勒出來哩!」大聖疼痛難忍,見師父更不回心,沒奈何,只得又駕筋斗雲,起在空中,忽然省悟道:「這和尚負了我心,我且向普陀崖告訴觀音菩薩去來。」」和「菩薩道:「唐三藏奉旨投西,一心要秉善為僧,決不輕傷性命。似你有無量神通,何苦打死許多草寇!草寇雖是不良,到底是個人身,不該打死,比那妖禽怪獸、鬼魅精魔不同。那個打死,是你的功績;這人身打死,還是你的不仁。但祛退散,自然救了你師父,據我公論,還是你的不善。」」中得知。
再說離靈山越來越近,如果不改變悟空這種「殺生」的現狀,怎麼讓悟空成佛?如來怎麼讓自己的二徒弟金蟬子成佛?
雖然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不能讓唐僧帶一個絲毫沒有悔改之意的人成佛吧!
原著《第五十七回真行者落伽山訴苦假猴王水簾洞謄文》「行者噙淚叩頭道:「縱是弟子不善,也當將功折罪,不該這般逐我。萬望菩薩舍大慈悲,將《松箍兒咒》念念,褪下金箍,交還與你,放我仍往水簾洞逃生去罷!」菩薩笑道:「《緊箍兒咒》,本是如來傳我的。當年差我上東土尋取經人,賜我三件寶貝,乃是錦襕袈裟、九環錫杖、金緊禁三個箍兒,秘授與咒語三篇,卻無甚麼《松箍兒咒》。」行者道:「既如此,我告辭菩薩去也。」菩薩道:「你辭我往那裡去?」行者道:「我上西天,拜告如來,求念《松箍兒咒》去也。」」
原著《第五十八回二心攪亂大乾坤一體難修真寂滅》「大眾一發上前,把缽盂揭起,果然見了本象,是一個六耳獼猴。孫大聖忍不住,輪起鐵棒,劈頭一下打死,至今絕此一種。如來不忍,道聲:「善哉!善哉!」大聖道:「如來不該慈憫他,他打傷我師父,搶奪我包袱,依律問他個得財傷人,白晝搶奪,也該個斬罪哩!」如來道:「你自快去保護唐僧來此求經罷。」大聖叩頭謝道:「上告如來得知,那師父定是不要我,我此去,若不收留,卻不又勞一番神思!望如來方便,把松箍兒咒念一念,褪下這個金箍,交還如來,放我還俗去罷。」如來道:「你休亂想,切莫放刁。我教觀音送你去,不怕他不收。好生保護他去,那時功成歸極樂,汝亦坐蓮台。」」
從上面的第五十七回和第五十八回要求念「松箍兒咒」可以看出,是真悟空。
如果是假悟空,正要讓他替代真悟空西天取經,剛打死真悟空,高興都來不及,怎麼能要求如來念「松箍兒咒」,讓他還俗呢,是不是?
由此可見:在讓悟空不能亂「殺生」的同時,警告悟空:不要說取經路上離不了你,和你本領一樣的人多的是,如再不守規矩,下次分分秒秒讓其他人取代你。
也就是給悟空一個「殺雞給猴看」的警告。
所以後來悟空「老實」了。
❼ 西遊記中為什麼唐僧孫悟空能成佛,而豬八戒沙成不了佛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成佛的三種方式。三種方式的任何一種都可以成佛。
第一,太上老君選定。在孫悟空大鬧天宮時觀音菩薩曾試圖用玉凈瓶砸孫悟空但被老君阻止,當時老君拿出金剛琢,菩薩問是什麼寶貝,老君說這是我貼身的寶貝,當年過函谷關,化胡為佛時全靠它!化胡為佛,這里的「胡」指未開化、愚昧的人。從這里可以看出,太上老君有讓人變成佛的能力或者說是權利。
第二,佛派內部選定,這個基本就是如來佛祖拍板,比如說唐僧,唐僧前世是金蟬子,是如來的徒弟,可以說他成佛是早已經內定的,取經結束後唐僧被如來封為旃檀功德佛。
第三,個人修行,就像現在寺廟里的和尚一樣,修行夠的話死後會去西方極樂世界,可能被封為羅漢,可能被封為菩薩,也有可能被封為佛。(說白了其實還是佛教選定)
看了這三個成佛的方法後,再來看一下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滿足不滿足這三個條件。
首先,孫悟空大鬧天宮時曾被太上老君的金剛琢砸過頭,可以說是一種點化,也可以說是太上老君選定的成佛人選。個人修行方面,孫悟空的年紀也不小了,又經歷過很多坎坷,另外,他在菩提祖師處學道可不是白學的(不要以為他只學了筋斗雲和72變),他的悟性和理論知識能力甚至超過了唐僧(這個可以在西遊記中找到相關的內容,取經過程中的很多事情孫悟空其實早已經看破,只不過不說而已)。對於取經團隊中誰能成佛其實還有一個重要條件,那就是看誰的貢獻大,誰為取經計劃出力多,很顯然,孫悟空是最多的。綜上所述,孫悟空後來被佛教內部選定,被封為斗戰勝佛。
其次,說一下豬八戒和沙僧,這兩個人被貶下界存在這太多的疑點,尤其是沙僧,只是打碎了一個玻璃杯(也有說是燭台的)就被貶下界了,而且還要每7天受一次萬劍穿肋之酷刑,試想一下,玉皇大帝有那麼小心眼嗎?肯定不是。所以,有喜愛西遊記的朋友們就紛紛推測這二人可能是天庭道教安排的卧底,或者是帶著某種不為人知的任務下界的(如果題主有這方面的愛好可以單獨查一下),另外,縱觀西遊記全篇,豬八戒和沙僧在取經過程中的「貢獻」是比較少的,注意,取經團隊在取經過程中「貢獻」的標准主要是看消滅妖怪的多少,就拿沙僧來說吧,整個取經過程他其實只打死了一個妖怪,就是真假美猴王中變成假沙僧的那隻猴子。最後,說一下豬八戒和沙和尚的個人修行或者說是個人品質,他們倆並非像央視版《西遊記》中的一個好吃懶做,一個憨厚老實。相反的,整個取經過程中這兩位一直在玩心眼兒,都試圖花最少的力氣得到最大的回報,孫悟空的精明是精明在表面上,而豬八戒和沙僧是背地裡精明。說白了就是做人不實在。如來佛祖可不是傻子,所以沙僧沒有得到觀音菩薩許諾的取經成功後官復原職的回報,豬八戒也只是得了個凈壇使者的臨時工崗位。
❽ 西遊記里,為什麼最後孫悟空成佛,與唐
因為整個取經團隊里只有孫悟空是一心取經的。雖然一開始也是被緊箍所迫,但內是最後在孫容悟空打死心魔之後就徹徹底底的向統治者妥協了。所以才能成佛。至於唐僧那是因為他本來是如來的第二個徒弟 陞官是很正常的。而豬八戒和沙僧一個總是挑撥離間,一個總是冷漠無情。當然成不了佛啦。你干多少的活 領導都看著呢。
❾ 概括出《西遊記》中孫悟空從出生到成佛的過程
孫悟空自從石頭崩出,通過學藝,精通七十二般變化,於是大鬧天宮,被如來壓在五行山下,幸得觀音點化,隨三藏一同前往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成佛。
❿ 孫悟空成佛的結局是喜劇還是悲劇的一些材料(1)
那時人們都期盼反來抗壓源迫,大聖就是踏破凌霄,破除束縛的英雄。而我所崇拜的孫悟空,捫心自問,是我們自己的渴望和倒影,是這個時代年輕人的縮影,熱烈而悲哀。大概我們都想做妖吧,最終有的人成佛,有的人被風沙淹沒在西行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