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城古遺址
1. 電影《雙旗鎮刀客》中的雙旗鎮是什麼地方
甘肅張掖高台縣,駱駝城古遺址,我查過後說的,
2. 跪求甘肅省張掖市高台縣駱駝城鄉區域地形圖~~~~~~
駱駝城鄉位於高台縣城西南20公里處,因境內有駱駝城古遺址而得名,總面積276.4平方公里,海拔1362—1596米,土層厚2—6米,無霜期149天,年平均降雨量79毫米,年均氣溫7.6℃,日照3188小時,轄區內耕地面積8萬余畝,土質為壤質灰棕漠土,非常適合各種作物的生長。
「駱駝城」是1600年前沮渠蒙遜建立北涼國的發祥地,唐置建康郡,是古時西通西域、進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是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要地。伴隨著歷史變遷,幾經戰亂傾覆和水源枯竭而荒廢,至明初,已化為「龍荒沙漠之區」,遍野荒草,成為駱駝客放牧的天然牧場,久而久之,便稱其為駱駝城。
千年沉睡,一朝驚醒。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正遠公社幹部群眾在時任公社黨委書記丁洪猷及班子成員的帶領下,建「地窩」、戰黃沙、平田地,拉開了開發駱駝城灘的序幕。隨著第一口鍋錐井試打成功,正遠公社70多戶農戶移居駱駝城,成為駱駝城開發區最早的主人。此後,陸續遷移農戶進行開發,規模日益擴大,先後建成正遠、宣化、巷道農場。1983年,縣上組織新壩、紅崖子部分農戶遷移原部隊農場,劃並正遠、宣化、巷道農場,形成8個自然村,時任縣委書記夏培生為其命名,即:鹼泉子村、梧桐村、新聯村、紅新村、團結村、建康村、永勝村、前進村。
1984年7月駱駝城鄉正式成立,鄉政府機關辦公地址設在梧桐村。建鄉初期,全鄉共672戶3168人,耕地11147畝。農業生產以畜力作業為主,主要種植小麥、玉米、胡麻、黃豆等作物。1984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149.14萬元,人均純收入225元。
1993年,鄉政府機關遷至現址(永勝村)。同年,接管紅豆草基地(果樹村)、噴灌站(新民村)。自此,全鄉幹部群眾在歷屆黨委政府的帶領下展開了艱苦創業、建設家園的大會戰:建成變電站1座,供電所2處,架設農電線路310公里;1997年,全鄉群眾籌資籌勞建成了7.5公里的團結路;1998年—2000年,先後完成了西總乾渠建設和7條52公里的支渠建設,並配套斗渠120公里,襯砌「U」型渠170公里,全鄉農業生產進入渠灌、井灌「雙保險」的良性發展階段;繼而,順利完成了農電網改造工程,開通了電視微波傳輸和程式控制電話;配合完成了正梧路建設,鋪墊鄉村社砂石路47公里;完成了3萬畝中低產田改造。期間,2000年接管新建、駱駝城、西灘三個村,至此全鄉共有13個行政村,2761戶,10947人,農戶來自5省8區26縣市,由漢、回、土、藏、裕固五種民族構成,實際耕地面積5.8萬畝。到2004年建鄉20周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6132.8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300元。
3. 張掖的一處名勝古誣作文600字
第二批國家38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史料佐證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群在黑河流域繁衍生息大禹導弱水於合黎、周穆王西巡、隋煬帝西巡張掖會見西域27國使臣、唐玄奘取經時張掖瞻仰各寺院、流沙河擒拿沙僧、高老莊豬八戒招親等神奇傳說和歷史故事。義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西遊被張掖燦爛的文化和優美的風光所吸引旅居一年之久。自漢武帝設郡至漢末300多年作為絲路要邑的張掖與西域各國商貿往來十分活躍。自唐以後這里作為佛經的傳入必經之路佛教很是興盛歷史文物古跡遍布全區古代文化瑰寶散落各地現有不可移動的文物點816處其中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張掖大佛寺、黑水國肅南馬蹄寺、文殊寺高台駱駝城、許三灣民樂圓通塔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9處各個時期的文物藏品23000多件。張掖大佛寺寺內的木胎泥塑卧佛是目前東南亞之最。寺內金經為我國稀世之珍肅南馬蹄寺石窟群中金塔寺內的高肉雕彩塑飛天實屬洞窟藝術之罕見珍品高台駱駝城古遺址周圍漢墓群為全國之最山丹境內明長城為全國最完整的城段。還有不少近現代革命紀念建築物、國際友人捐贈文物等。 1、城市風貌中心廣場廣場夜景明清街歐洲街電力大廈夜景 2、張掖大佛寺大佛寺景區位於甘肅省張掖城西南隅是絲綢之路上的一處重要名勝古跡群它又是歷史文化名城金張掖的標志性建築。景區對外開放的景點有建於西夏的大佛寺、隋代的萬壽木塔、明代的彌陀千佛塔、鍾鼓樓以及名揚西北的清代山西會館。其中大佛寺甘州區博物館所在地是該景區的
4. 高台縣駱駝城古遺址古城幫項目咋沒動靜了
不會是投資方資金沒到位吧
5. 駱駝城遺址的歷史淵源
據史書記載和學術考證,駱駝城為西漢表是縣地震後前涼於距縣城西南20公里處新建的治所。西晉滅亡後,割據河西的前涼張氏政權為安置關內來投的難民,在駱駝城故址建郡,並以東晉王朝都「建康」來命名,藉此標榜效忠晉王室來爭取北方漢人的支持,成為戰亂給駱駝城歷史烙下的特殊印記。此後前涼於公元376年被前秦所滅,建康郡首次易主。淝水之戰前秦苻堅失敗後,其大將呂光乘機佔領河西擁兵自立,次年又鎮壓了以張大豫、王穆為首的前涼殘余勢力在建康郡舉行的叛亂,並於公元389年建立後涼,委任參軍段業為建康太守。第二年,因呂光濫殺無辜,盧水胡人沮渠、蒙遜擁立段業為主,以建康郡為根據地糾集各部族起兵反呂,四年後佔領張掖建立北涼,使駱駝城成為北涼政權的發祥地。沮渠、蒙遜自段業自稱涼王後,為與西涼李暠爭霸,於公元405年增築了建康郡城。在歷經北魏、北周250年後至隋代被撤銷建置降稱福祿縣。唐武後證聖元年(公元695年),大將王孝傑在此置建康軍,成為甘、肅兩州之間的軍事重鎮,郡與軍雖一字之差,但反映出地方行政與軍事管制兩種管理體制,軍有大軍、中軍、小軍之分。大軍的建置是萬人左右,中軍五千人左右、小軍三千人左右。建康軍是中等軍,最多時,屯兵五千三百人。唐大歷元年(公元766年),建康軍被吐蕃攻陷後,慘遭屠掠,後荒廢,從此淪為牧人晚間的宿營地,被當作天然的駱駝圈,風靡一時的故都由此得名駱駝城沿用至今。
神秘的駱駝城曾讓後人產生了許多遐想。相傳,西夏王李元昊在攻打由回鶻駱駝王子鎮守的駱駝城時,因城池堅固久攻不下,便命人用亂木、骷髏鎮住了從山上流向駱駝城的「臭門泉」。斷水後駱駝王子支持不住,以土丘水缸假制米山面嶺、油缸醋井來迷惑城外重兵,擺出誓同來敵一決死戰的架勢,而在背後則調兵差民開挖了一條自城中直通往今羅城紅寺坡的地道。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駱駝王用餓馬搖鈴、懸羊擂鼓的手法掩敵耳目,他自己則率領城中軍民老少潛入地道悄然遠遁。
6. 駱駝城的歷史沿革
駱駝城鄉位於高台縣城西南20公里處,因境內有駱駝城古遺址而得名,總面積.4平方公里,海拔1362—1596米,土層厚2—6米,無霜期149天,年平均降雨量79毫米,年均氣溫7.6℃,日照3188小時,轄區內耕地面積8萬余畝,土質為壤質灰棕漠土,非常適合各種作物的生長。
「駱駝城」是1600年前沮渠蒙遜建立北涼國的發祥地,唐置建康郡,是古時西通西域、進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是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要地。伴隨著歷史變遷,幾經戰亂傾覆和水源枯竭而荒廢,至明初,已化為「龍荒沙漠之區」,遍野荒草,成為駱駝客放牧的天然牧場,久而久之,便稱其為駱駝城。
千年沉睡,一朝驚醒。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正遠公社幹部群眾在時任公社黨委書記丁洪猷及班子成員的帶領下,建「地窩」、戰黃沙、平田地,拉開了開發駱駝城灘的序幕。隨著第一口鍋錐井試打成功,正遠公社70多戶農戶移居駱駝城,成為駱駝城開發區最早的主人。此後,陸續遷移農戶進行開發,規模日益擴大,先後建成正遠、宣化、巷道農場。1983年,縣上組織新壩、紅崖子部分農戶遷移原部隊農場,劃並正遠、宣化、巷道農場,形成8個自然村,時任縣委書記夏培生為其命名,即:鹼泉子村、梧桐村、新聯村、紅新村、團結村、建康村、永勝村、前進村。
1984年7月駱駝城鄉正式成立,鄉政府機關辦公地址設在梧桐村。建鄉初期,全鄉共672戶3168人,耕地11147畝。農業生產以畜力作業為主,主要種植小麥、玉米、胡麻、黃豆等作物。1984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149.14萬元,人均純收入225元。
1993年,鄉政府機關遷至現址(永勝村)。同年,接管紅豆草基地(果樹村)、噴灌站(新民村)。自此,全鄉幹部群眾在歷屆黨委政府的帶領下展開了艱苦創業、建設家園的大會戰:建成變電站1座,供電所2處,架設農電線路310公里;1997年,全鄉群眾籌資籌勞建成了7.5公里的團結路;1998年—2000年,先後完成了西總乾渠建設和7條52公里的支渠建設,並配套斗渠120公里,襯砌「U」型渠170公里,全鄉農業生產進入渠灌、井灌「雙保險」的良性發展階段;繼而,順利完成了農電網改造工程,開通了電視微波傳輸和程式控制電話;配合完成了正梧路建設,鋪墊鄉村社砂石路47公里;完成了3萬畝中低產田改造。期間,2000年接管新建、駱駝城、西灘三個村,至此全鄉共有13個行政村,2761戶,10947人,農戶來自5省8區26縣市,由漢、回、土、藏、裕固五種民族構成,實際耕地面積5.8萬畝。到2004年建鄉20周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6132.8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300元。
7. 高台的古勝名跡有哪些
高台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風光獨特,旅遊佳地頗多。有北涼古都駱駝專城及國內罕見的魏晉漢墓群;有建屬於清嘉慶年間的佛教勝地梧桐泉寺;有紅五軍高台烈士陵園;有明代所植的古槐,位於縣委、縣政府院內,直徑1.26米,高約10米,樹形如傘;有高台十景之一月牙湖公園;有大湖灣水上游樂園等。這些文物名勝和自然景觀為開展文化交流,發展旅遊事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縣境內有北涼古都駱駝城、佛教勝地梧桐泉寺、古長城、烽燧等文物古跡,有田野文物保護點132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駱駝城古遺址、許三灣古城遺址及墓群),省級5處,縣級保護文物100多處。駱駝城古遺址始建於東漢靈帝光和三年(公元180年),距今1827年,是目前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漢唐古遺址之一。許三灣古墓葬群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密集型古墓群之一。高台烈士陵園是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全國紅色旅遊100個經典景區之一。
8. 駱駝城遺址的介紹
駱駝城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位於甘肅省張掖市1高台縣城西南20公里處的駱駝城鄉永勝村西。城址坐北向南,平面呈長方形,東西寬425米,南北長704米,面積29.92萬平方米。城垣為黃土夯築,夯土層厚0.10一0.15米,牆基寬6米,殘高7米。一座蒼涼肅穆的土壘廢墟靜卧在荒漠鹼蒿之中,與不遠處紅磚亮瓦、綠樹成蔭的移民新村形成了鮮明對照。居高鳥瞰就像蓋在現代畫卷上的一方古印章,凝睇近視卻又分明是組合起來的大型泥塑群,每一道缺口、每一處凸凹都記錄著風雨的洗禮,戰火的雕鑿,這就是全國第四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的北涼古都、唐代重鎮駱駝城遺址。駱駝城遺址分為南、北兩城。南北二城蟬聯,瓮城、角墩、腰墩保存完好,是目前國內現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漢唐古代文化遺址。駱駝城遺址現已出土的數百塊彩繪壁畫磚,全景式地反映了漢唐時期綠洲屯田、西塞牧獵、交通出行、歌舞宴樂、遠古神話等多方面的社會生活,是一部形象的河西開發史。
9. 除了兵馬俑,陝西的世界文化遺產還有哪些
石窟類有:1.麥積山石窟(包括仙人崖、水簾洞)、2.炳靈寺石窟、3.北石窟寺、4.柏孜克力克千佛洞、5.吐峪溝千佛洞、6.龜茲石窟群(克孜爾千佛洞、克孜爾尕哈石窟、庫木吐喇千佛洞、森木賽姆千佛洞)。
城址類:1.長安城、2.唐大明宮、3.駱駝城遺址、4.鎖陽城遺址、5.玉門關遺址、6.交河故城、7.高昌故城、8.樓蘭故城、9.米蘭故城、10.尼雅遺址(和田)、11.瑪扎塔格。
墓葬類:1.漢茂陵、2.唐昭陵、3.唐乾陵、4.張騫墓、5.果園—新城墓群、6.蘇巴什佛寺遺址。
寺廟類:1.草堂寺(鳩摩羅什)、2.法門寺、3.大雁塔(大慈恩寺塔)、4.小雁塔(薦福寺塔)、5.張掖大佛寺、6.蘇巴什佛寺遺址、7.台藏塔、8.西安化覺巷清真寺、9.天水後街清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