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市商代遺址
1. 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內什麼時候能建成博物館
新華社鄭州5月25日電(記者雙瑞)位於鄭州市中心的商代中期都城遺址內,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正在施工建設,這是鄭州商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中最核心的文物保護展示項目之一。目前主體結構已經封頂,預計年底完工,明年布展。
鄭州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博物館完工後,將與商代城牆形成一組景觀,靠近城牆的一側全是透明的玻璃幕牆,觀眾不僅能觀賞館內文物,還可以近距離看清城牆遺址。
2. 鄭州商代遺址公園地址及公交
鄭州商代都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地址:鄭州市金水區人民路
附近公交站點與可乘坐公交車:
3. 商代遺址是什麼年代
公元前16世紀到公元前11世紀中。 在鄭州市區內遺址位。面積25平方公里,1950年秋發現。它是早於「安陽殷墟」的商代前期城市遺址,目前仍存在著一座周長為7公里的商代城牆。商城近似長方形,北城牆長約1692米,西牆長約1700米,南牆和東牆長度均為1870米,周長近7公里。城牆底寬20米左右,頂寬5米多,其高度復原後約10米。以全部的城牆長、寬、高計算,鄭州商城約用夯土量為87萬立方米,夯前挖土量約174萬立方米。
鄭州商城內中部偏東和東北部一帶,約占鄭州商城1/6左右的范圍內,遺存有各類高低不平的夯土台基,台基排列不甚規整,但靠近東北隅的較密,而西南部則較為稀疏,其中東北隅就先後發現了20多處商代夯土建築基址,大的面積達2000多平方米,小的僅100多平方米。有的夯土基面上還保存著柱子洞、柱基槽和石柱礎,表明這里是商代的宮殿區。中部偏南處,發現一處商代夯土建築基址,應是奴隸主居住的地方。在城區內還發現一些形制較小的房基建築,可能是平民居住區。
城內還發現許多農業生產工作,由此推測,在鄭州商城內可能有若干空地進行農業種植,這正是早期城市的特點。
鄭州商城城外,發現一批按一定布局建立起的手工業作坊遺址。北城牆外300多米處,為鑄銅作坊遺址,在鑄銅作坊遺址北部發現一處制骨作坊遺址。南城牆外約600米處發現一處鑄銅作坊遺址,西城牆外約1300米處發現一處制陶作坊遺址。商代墓葬區多分布在城外。
鄭州商城內出土數以萬計的文物,其中最珍貴者如玉戈、玉鏟、玉璋、瑪瑙等玉器,反映了制玉工藝有相當高的水平。城址內東北角1個祭祀坑內出土1件夔龍紋金箔,十分罕見;城址西牆外出土兩件大型銅方鼎,通高分別為14米和0.87米;城址西牆外1座商代墓內出土一件完整的原始青釉瓷尊,高27厘米,輪制,飾席紋和籃紋,胎質呈灰白色,細膩堅硬,器表遍施光亮晶瑩的黃綠色釉,這件原始瓷尊的出土把我國的制瓷歷史上溯到3000年前;在商代墓內還出土有製作精緻的象牙觚和象牙梳;還出土460多枚穿孔貝,這是當時使用的貨幣;出土的吹奏樂器棗石塤和陶塤,展示了我國古代音樂源遠流長。
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布鄭州商代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鄭州商城遺址的發現,為研究商代奴隸社會和中國古代城市的形成與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4. 中國安陽商代遺址又名殷墟,佔地約24平方公里,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區西北小屯村一帶,距今已有3300多年歷史
小題1:A 小題2:A 5. 河南都有那些名勝古跡 1、安陽殷墟 殷墟,原稱「北蒙」,是中國商朝後期都城遺址,位於河南省安陽市。 20世紀初,殷墟因發掘甲骨文而聞名於世,1928年殷墟正式開始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築遺址和以甲骨文、青銅器為代表的豐富的文化遺存,系統地展現了中國商代晚期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確立了殷商社會作為信史的科學地位。 殷墟是中國至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並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由殷墟王陵遺址、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洹北商城遺址等構成。 6. 1998年在河南( )市郊考古挖掘出商代初期都城遺址。
應該是選 (A) 偃師商城早於以安陽殷墟為代表的商代晚期,從中可較清晰地看到商人文化的歷史軌跡,其發現足以震驚世人。偃師市文物局專家郭宏濤說,學術界已達成共識,它是我國迄今發現商代早期城址中年代最早、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座帝都。偃師二里頭夏都的廢棄,偃師商城作為商代都城的興起,是中國歷史上夏、商王朝更替的重大事件。偃師商城的始建年代可作為夏、商文化的界標,國家重點工程——《夏商周斷代工程》更是把這一學說作為該工程的標志性 7. 河南商代遺址有哪些
1、鄭州商代遺址(二里崗遺址、小雙橋遺址) 8. 河南省有哪些著名文化遺產 文物 文化遺產也稱為文化資產,是指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等文化的保持價值。每個民族以及城市都有著具有當地特色的文化遺產。河南是中國文明的發源地,在哪裡有著許多具有歷史價值的文化遺產。下面的河南文化為您帶來更多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大運河 大運河河南段遺產點包括洛陽市回洛倉遺址和含嘉倉遺址、通濟渠鄭州段、通濟渠商丘南關段等7項。隋唐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以通濟渠、永濟渠為「人」字狀兩大撇捺延伸,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北通涿郡(今北京),南達餘杭(今杭州),全長2700多公里,為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2014大運河申遺成功,成為河南第四個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1、花木蘭傳說(虞城縣) 2、梁山伯與祝英台傳說(汝南縣) 3、盤古神話(泌陽縣、桐柏縣) 4、白蛇鬧許仙傳說(鶴壁市淇濱區) 5、董永與七仙女傳說(武陟縣、汝南縣、西平縣、遂平縣) 6、柳毅的傳說(衛輝市) 7、崔鶯鶯和張生的故事(輝縣市) 8、邵原創世神話群(濟源市邵原鎮) 9、漢族敘事長詩《郭丁香》(固始縣) 10、愚公移山傳說(濟源市) 11、趙氏孤兒傳說(溫縣) 12、大禹神話傳說(禹州市) 13、王莽攆劉秀傳說(西平縣、遂平縣) 14、靈寶黃帝傳說(靈寶市) 民間美術(9項) 2、黃河澄泥硯(鄭州市惠濟區、孟州市、陝縣) 3、汴京燈籠張(開封市) 4、柘城李秀山泥塑(柘城縣) 5、農民畫(舞陽縣、汝南縣) 6、虢州石硯(靈寶市) 7、秦氏絹藝(滑縣) 8、方城石猴(方城縣) 9、民間剪紙(陝縣、靈寶市、盧氏縣、輝縣市、魯山縣) 民間音樂(13項) 2、中州箏派(河南省藝術研究院) 3、籌音樂(許昌市) 4、司馬懿得勝鼓(溫縣) 5、超化吹歌(新密市) 6、嗩吶(沁陽市) 7、大銅器(西平縣、遂平縣、郟縣) 8、河南盤鼓武陟縣、開封縣) 9、官會響鑼(項城市) 10、軋琴(舞鋼市) 11、信陽民歌(信陽市) 12、鄭王詞曲(沁陽市) 13、西坪民歌(西峽縣) 民間舞蹈(13項) 2、蘇家作龍鳳燈(博愛縣) 3、高抬火轎(沁陽市) 4、齊天聖鼓(靈寶市) 5、回民秧歌(項城市) 6、大仵民間舞蹈(柘城縣) 7、跑帷子(湯陰縣) 8、花挑舞(固始縣) 9、艾庄銅器舞(許昌縣) 10、豫西獅舞(洛陽市大里王獅舞、鞏義市小相獅舞) 11、麒麟舞(蘭考縣、睢縣) 12、火綾子(商城杈傘舞)(商城縣) 13、雙人旱船舞(臨穎縣) 文化遺產,概念上分為有形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從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中國文化遺產日。 9. 商代遺址代表了哪兩個朝代的文明
鄭州商代遺址,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管城回族區一帶,為商代早期(前16世紀—前13世紀)都城遺址[1]。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