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松江廣富林遺址公園門票
① 松江廣富林遺址公園的介紹
松江發布」官方微博昨日宣布,位於佘山的廣富林遺址公園開始首輪燈光調試。富林湖畔長約一公里的建築已亮燈,水中的燈光屋景美輪美奐。即日起至正月十五,每天17時至22時亮燈,可免費參觀。
② 上海周邊的廣富林遺址文化公園有什麼好玩的
每個城市都有它的根,每一個繁華的都市也都是由它的根基所發展起來的。而松江區,就是上海的根基。在上海人眼裡,松江這個地方並不起眼,只是遠離都市的鄉下,是為市區提供瓜果蔬菜和糧食的地方。在民間早有“先有松江府,後有上海灘”、“先有廣富林,後有松江史”這樣的諺語。上海的根是松江,而松江的根就是廣富林。廣富林文化遺址就是位於松江。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紹一下,廣富林古文化遺址還有他周圍的景點。
廣富林文化遺址公園是中國首家的水下博物館。為了建造這一座博物館,上海市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花費巨資建成了這一座水下博物館。這座博物館的大部分建築都隱藏在水下,只有部分屋檐露出水面,就好像這里的建築都是淹沒在大水之中一樣。其實,這是博物館的特意安排,這種建築風格不僅別出心裁,而且還能保護博物館內的許多文物。如果來到這里參觀旅遊,你一定會為這種奇思妙想而驚嘆不已。
富林塔也是在廣場附近的建築之一,雖然這一建築與宗教風格十分相似,卻不是道教或者佛教場所,只是一座仿古的建築,供遊人參觀乘涼。在富林塔前面還有一個水池,水中的倒影與真實的建築連成一體,讓人有一種回到了古代的穿越之感。可以說是十分獨特的建築了。
這就是位於上海松江的廣富林遺址文化公園。在這里,不僅有文化遺址公園,還有著知也禪寺和關帝廟,有著現代化的骨針廣場和富林塔。在這不僅能夠欣賞到構思巧妙的水下建築,還能開闊眼界,了解歷史知識。
③ 廣富林遺址公園門票幾元一張地鐵9號線哪站下調什麼車可到達
松江的廣富林遺址公園還沒有正式開業。
地鐵9號線到松江大學城站下車,在站邊的汽車站乘松江15路公交車(乘24路公交車也能到),一共乘6站,到華東政法大學站下車,就能看到廣富林遺址公園了。
④ 松江廣福林遺址公園有殘疾證的是否能免票
松江廣富林遺址公園有殘疾證的不能免票
⑤ 松江廣富林遺址公園怎麼去
廣富林遺址
地址:上海市松江區方松街道廣富林村村北
公交線路:松江15路,全程約4.9公里
1、從松江大學城地鐵站步行約200米,到達松江客運中心站
2、乘坐松江15路,經過6站, 到達華東政法大學站
3、步行約670米,到達廣富林遺址
⑥ 上海,廣富林遺址公園70歲以上有優惠嗎
上海廣富林遺址公園60歲以上老人就有半價優惠。
廣富林文化遺址門票類型:分A類票(含廣富林文化展示館)、B類票(不含廣富林文化展示館)。
A類票票價:
1)成人票:平日票40元/張、雙休節假日票50元/張。
2)兒童、長者票:平日票20元/張、雙休節假日票25元/張。(身高1.3米(不含1.3米)~1.4米(含1.4米)的兒童;60周歲(含60周歲)以上的長者憑本人有效證件)
B類票票價:
1)成人票:平日票30元/張、雙休節假日票40元/張。
2)兒童、長者票:平日票15元/張、雙休節假日票20元/張。
(身高1.3米(不含1.3米)~1.4米(含1.4米)的兒童;60周歲(含60周歲)以上的長者憑本人有效證件)
⑦ 上海松江廣富林遺址公園現在可以進去嗎要門票嗎
現在不能進去,工程進入了最後的完工階段。再要進去你必須等到裝修完畢,開園後才能進入。
⑧ 廣富林遺址公園要門票嗎
現在還未全部完工,可以隨便進入,裡面的廟要收門票的
⑨ 描寫松江廣富林遺址公園 作文
尋找文化之根——訪廣富林遺址
頭頂灰白的天空,翻過塵土飛揚的馬路,我們終於可以停下腳步,注視屬於松江的根。
——題記
樹因有根才顯得鬱郁蔥蔥,顯得枝繁葉茂;花因有根才熬過風霜雨雪,熬過花落花開;草因有根才沖破層層黑暗,沖破岩石大地。我們生存的這一片松江古城底下,同樣也埋藏了深深的根,那就是廣富林遺址。它跨過世紀,穿越秋冬,安靜地沉思於華夏大地的一角。
初春的日子,我與同學乘車前往松江新城的廣富林,我懷著幾縷新奇和神秘的渴望走進這充滿文化積淀的遺址。一邊和同學在其中漫步,一邊聽導游娓娓地介紹廣富林。廣富林原稱黃甫林、廣福林古代屬於華亭谷范疇,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古發現並已證實:這是一處歷史大跨越的聖土,幾千年以來,廣富林地區一直沒有斷過人煙,先民們在今天的廣富林地段繁衍生息,以捕撈魚蝦、種地耕田為生存方式。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居住在長江中下游的先民們因洪澇遷移到松江佘山以南的區域作為最終的棲息之地,於是這處田園水鄉就成了他們的生長之地。這一文化遺存的發現超越了零星分布在該地區的其他文化,是十分稀有的文化瑰寶,成為松江的驕傲!
想知道廣富林遺址的發現歷程嗎?讓我來告訴你吧——
1958年,當地農民開掘河道時,發現了大批古代遺物。1961年9月對其進行考古發掘,探明遺址為2層。上層面積10000平方米,出土大量陶片、陶紡輪、陶餅、帶紋飾、硬陶和帶釉陶等,系春秋戰國時期文化遺存。下層面積7000平方米,有灰坑1個,墓葬2座。通過考古和挖掘,初步證實了廣富林地區是一處相當有價值的考古寶地,為診斷松江悠久的歷史奠定了基礎。
1999至2005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考古隊對遺址進行了比較全面的勘探和小規模的發掘,首次發現了一類新石器時代的晚期文化遺存,推測出廣富林是松江最老最早的古城鎮輪廓。
2008年,隨著這一帶的規劃建設,廣富林遺址開始搶救性考古發掘,現場發掘面積5000餘平方米,開探方196個,為上海目前規模最大的田野考古現場。從遺址發掘出大量極具考古價值的遺存,其中東周時期的青銅鼎殘器是上海考古工作首次發現,填補了環太湖地區新時器時代末期考古學文化譜的空白,為研究環太湖地區提供出新的材料。
無意中目光瞥向手錶,發現時間已然過半。我和同學們來到晚明著名的文學家、詩人,陳子龍墓,它於1987年9月,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墓地1300餘平方米。松柏環繞,鬱郁蔥蔥;碑亭墓室,庄嚴肅穆。入口處辟有3米寬甬道,石牌坊作墓門,高6。7米,牌坊正中由著名書法家李一氓書「明陳子龍墓」。過牌坊甬道,緩步三級,為小平台,北側新建3。3米高、2。7米闊的碑牆,嵌有著名書法家、學者顧廷龍先生撰書的《陳子龍事略》石四方,陳子龍畫象石一方,古樸端莊。過小平台,再步四級,為墓前大平台。墓室為三穴磚砌券頂,坐東向西。
面對這歷史名人的墓碑,我內心不禁感慨萬千。不僅有對廣富林文化的贊嘆,更飽含了對陳子龍烈士的欽佩!
不知不覺中,和同學游覽的時間所剩不多。我與同學向北走向在一座座小院,領略到各種式樣的裝飾品不同的風貌。再往前走是延伸公園的新建石橋,大多是復古的環龍橋,石橋大多是圓拱形,上面鋪就石板,重塑了當年古鎮的風貌。寬敞的路面上還有一座座橫跨的過路樓,烘托出廣富林的意蘊與不凡。這些跨樓造地很是奇偉,似有廊橋樓的特色,卻又有了一份自然的超越;似有竹門樓的婉約,卻又多了一絲剛毅……是的廣富林作為松江的一個區域,創造了松江歷史最悠久的神話。
是什麼讓胡楊「活了三百年不倒,死了三百年不朽」?是什麼讓黃山上的松「飛檐走壁」?是根,是在地下伸開無數手臂趴著泥土的根;是用細微的管道努力允吸著露水的根。
松江之根,我們的根。華夏存根,根扎華夏兒女!
⑩ 在松江如何坐車到廣富林遺址公園
附近交通不大方便,在人民北路其昌路坐松江24路坐到華東政法大學站下,然後在走過去大概要10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