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成吉思汗城牆遺址

成吉思汗城牆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1-28 16:43:49

① 成吉思汗的陵墓在哪裡

成吉思汗陵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規模不算大,佔地約5.5公頃,但頗有特色,是我國內蒙古的一處主要旅遊景點。
成吉思汗陵坐落在內蒙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距東勝區70公里。 蒙古族盛行「密葬」,所以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處始終是個謎。現今的成吉思汗陵乃是一座衣冠冢,它經過多次遷移,直到1954年才由湟中縣的塔爾寺遷回故地伊金霍洛旗,北距包頭市185公里,這里綠草如茵,一派草原特有的壯麗景色。成吉思汗是蒙古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他在統一蒙古諸部後於1206年被推為大汗,建立了蒙古汗國。他即位後展開了大規模的軍事活動,版圖擴展到中亞地區和南俄。1226年率兵南下攻西夏,次年在西夏病死。元朝建立後,成吉思汗被追尊為元太祖。
成吉思汗是位偉奇性的歷史人物,因而他的陵寢對旅遊者也有很強的吸引力。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戎馬一生,不僅創建了有史以來版圖最大的蒙古帝國,還給後世留下無數謎團。尤其是成吉思汗的葬身之處,更是謎中之謎,幾百年來人們四處打探一無所獲。最近,一條爆炸性的新聞在國內媒體出現:日本和蒙古聯合考古隊宣布在蒙古首都烏蘭巴託附近發現了成吉思汗的墓地。消息發表後,有關專家學者卻對這個消息的可靠程度表示懷疑。

② 成吉思汗的真正墳墓到底在什麼地方

元朝諸帝陵地富於傳說色彩:元朝帝王都採用秘葬方式,土回填後會「萬馬踏平」,在地面不留任何痕跡。傳說為了記住地點,當時會在母駱駝面前宰殺小駱駝,使母駱駝對該地留下深刻印象,此後母駱駝哀叫的地方即是陵墓所在地。另有傳說,修建陵墓的工匠全部殉葬。因此,成吉思汗陵寢究竟在何處,最終成為數百年難解的謎團。

寧夏大學教授陳育寧向記者介紹,確認成吉思汗陵寢在何處是嚴肅的學術問題,因為成吉思汗的埋葬地涉及民族的演進、民族共同體的形成過程。游牧民族一般都會採用秘葬的形式,學者需要在掌握材料之後再作結論,避免一知半解。

2006年秋天,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林梅村曾隨中國國家博物館蒙古高原考察隊,到蒙古國實地考察青銅時代至明清古跡。

林梅村向記者介紹,成吉思汗葬於起輦谷,而關於起輦谷的位置,目前學術界有三種解釋:俄國學者鮑乃迪、清末學者沈曾植、日本學者箭內亘等人都把起輦谷的「谷」釋為河谷,是怯綠漣河谷(今克魯倫河)的別譯。法國學者伯希和另闢新說,認為「起輦谷」一詞來自漢語,指山谷。我國蒙古學家亦鄰真提出起輦谷源於蒙古地名,即起輦谷中所說的蒙古祖先發跡地——古連勒古。他還根據佩爾列對起輦谷的地理考證,指出起輦谷在蒙古國肯特省曾克爾滿達一帶。

③ 成吉思汗的陵墓到底在哪裡


歷史的可愛之處往往以正史掩蓋其本來面目。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途中病逝海原,其陵墓所在地已成為世界之謎,當下眾說紛紜,筆者就搜集到的資料做了以下大膽推測:
關鍵詞一:古墩子
古墩子(由海原縣城向西到西安鎮過西安州古城,大約30公里路程),是一座圓土包,底部直徑在30米左右,高8米左右,周圍散落著大量的殘磚斷瓦,有藍磚布瓦、琉璃瓦等。其建築形式與皇家氣派的西夏王陵沒有什麼區別。有人說是是成吉思汗的陵墓,有人說是西夏國的祭祀台,有人說是「天都大王」野利遇乞的陵墓,眾說紛紜,迷霧團團。
關鍵詞二:亂堆子
亂堆子,即海原縣曹窪鄉亂堆子村,那裡有很多像墓堆的土丘。傳說這些土丘曾被塗抹成白色的圓包。據《蒙古源流》書載:成吉思汗去世後以輦奉柩,至於所卜久安之地,因不能請出金身,遂建白屋八間供養庇護。據當地老百姓講這里曾經就建有白屋八間。
關鍵詞三:掌印石
掌印石的發現也佐證了上述這一點,據《塞外雜識》載:「元人陵墓所在,不令人知。葬後必驅萬馬踏之使平,至草長無跡乃至。」於是蒙古民族在埋葬親友時,會將一子駝在葬前殺死,使母駝目睹慘狀(當時母駝會急的像發了瘋一樣,為了防止發瘋的母駝四處傷人,士兵就搬來一塊巨石,在中間鑿上一個窟窿,並插上木杠,栓住母駝)。因為駱駝敏感、長壽,又有驚人的記憶力,謁墓時把母駝前來,自會找到子駝被殺地,抬頭哀鳴,人們便知陵墓之所在。在曹窪鄉的一條溝里,人們發現了這塊二百餘津重的巨石,上面有插木杠栓母駝所鑿的孔和士兵們為穩住巨石而留下的手掌印。
關鍵詞四:駱駝台
駱駝台,在海原縣曹窪鄉脫烈村的南面有個叫「駱駝台」的地方。據說這里供養著蒙古人的神駝,也是祭祀神駝的高台神壇。元末人葉子奇在《草木子》一書中對成吉思汗去世後用墓地深埋,萬馬踏平,殺死子駝的描寫正與《塞外雜識》不謀而合,「駱駝台」就應該是供養駱駝的地方。
關鍵詞五:海喇都與哈老徒
來過海原的人都知道,街心廣場被命名為「海喇都廣場」。其實海原在元代時叫「海喇都」,清乾隆年間改名海城,1914年民國時期又改名為海原縣。當成吉思汗征西夏時到達此地,看到此處水草豐美,景色怡人,不禁發出:「將忘之國可以寨之,太平之國可以營之;飢餓之鹿可以果腹,耄耋之人可以息止」的感嘆,據《元史》(卷一)記載:秋七月壬午,不豫。己丑,(成吉思汗)崩於薩里川哈老徒之行宮。「薩里川「蒙語意為」黃土平原「,與海原地貌相符;「哈老徒」蒙語意為前哨、前鋒、哨位。鑒於明代以來海原就有「海喇都」的蒙古語地名,與「哈老徒」發音十分相近,釋義也完全一樣,所以「哈老徒之行宮」就是如今的海原縣城。海原縣城就是成吉思汗去世的地方。而《海原縣志》(光緒年)里有「元世祖取靈州,進兵鹽池州,命豫王(察哈台,成吉思汗次子)建國西安州」的記載,顯然,元代在攻打西夏時,在海原縣建立過行宮。2000年在改造海原縣城時曾分別出土了元代行宮建築物及構件、元代瓷器等金幣銀幣。

據以上可以大膽推測:成吉思汗去世時的行宮就建在今海原縣海喇都廣場。
成吉思汗陵墓就在今海原縣曹窪鄉脫烈村附近。由上述亂堆子、掌印石、駱駝台加之當地有不少元代遺址,而當地的脫烈村(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的漢語音譯的兩種異寫),是當年拖雷駐扎的大方。附近還有花壇寺(祭祀駱駝的廟宇)遺址,其城池遺址依山而建,與阿拉善左旗的古城如出一轍,和唐宋西夏古城有迥然不同。
寧夏中衛市海原縣的曹窪!!!!

④ 你知道成吉思汗的陵墓在那裡嗎

南方網訊 蒙古帝國的創始人,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一生拉弓拔箭、戎馬風雲,不僅創建了有史以來疆域最大的中華版圖,也給後世留下無數的猜想與謎團。尤其是成吉思汗之墓,更是霧中之謎,幾百年來,後人到處探究至今一無所獲。最近,一條爆炸性的新聞在國內媒體出現:日本和蒙古聯合考古隊宣布在蒙古首都烏蘭巴託附近發現了成吉思汗的墓地。消息一出,學者大驚,可靠嗎?許多懷疑的目光集中到了「成吉思汗的陵墓到底在哪裡的」迷團中。

四個版本演義成吉思汗之死

成吉思汗原名鐵木真,公元1162年出生於蒙古部乞顏孛兒只斤氏的一個貴族家庭。經過多年征戰,鐵木真統一了漠北草原各部。公元1206年,他建立大蒙古國,尊號「成吉思汗」,蒙語意為「像大海一樣偉大的領袖」。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征討西夏時死於軍中,時年66歲。如今,西方很多崇拜者稱其為「全人類的帝王」。

對於成吉思汗的死因,歷來說法很多,主要有四個版本。據《蒙古秘史》記載,在出征西夏前1年,成吉思汗的身體狀況已經出現問題。一次打獵時,從馬背上摔下受傷,並發起高燒。當時進攻西夏的計劃已定,因成吉思汗身體不適,考慮退兵。但在使臣交涉過程中,西夏將領出言不遜,致使成吉思汗大怒傷身而一病不起,他抱病出征。最終雖然滅亡了西夏,成吉思汗也死在軍營里。

此外,曾經於13世紀40年代出使蒙古的羅馬教廷使節普蘭諾·加賓尼,在其傳世的著作中說成吉思汗是被雷電擊中身亡。而著名的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留下的記載中稱,成吉思汗是在攻城時中箭而死。最離奇的一個說法見於清朝成書的《蒙古源流》,該書中又說成吉思汗俘虜了美麗的西夏王妃古爾伯勒津郭斡哈屯,這位王妃在侍寢時刺傷成吉思汗,然後投黃河自盡,成吉思汗也因傷重不治而亡。目前,史學界和考古界對於成吉思汗的死因,大多傾向於《蒙古秘史》上的記載。

四種說法盛傳陵墓位置

對於成吉思汗墓地的具體位置,多年來大致有四種說法:一是位於蒙古國境內的肯特山南、克魯倫河以北的地方;二是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內;三是位於新疆北部阿勒泰山;四是位於寧夏境內的六盤山。700多年來,一直沒有找到成吉思汗陵的主要原因是元朝皇家實行的是密葬制度,即帝王陵墓的埋葬地點不立標志、不公布、不記錄在案。

在蒙古國肯特山的依據是,有關史料記載,成吉思汗生前某日,曾經在肯特山上的一棵榆樹下靜坐長思,而後忽然起立,對手下隨從說:「我死後就葬在這里。」南宋文人的筆記中也記載,成吉思汗當年在西夏病逝後,其遺體被運往漠北肯特山下某處,在地表挖深坑密葬。其遺體存放在一個獨木棺里。所謂獨木棺,是截取大樹的一段,將中間掏空做成棺材。獨木棺下葬後,墓土回填,然後「萬馬踏平」。在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內的依據將在後文中詳細表述。

在新疆北部阿勒泰山脈所在的清和縣三道海附近的依據是有考古專家在該地發現了一座人工改造的大山,推測有可能是成吉思汗的葬身陵墓。佐證之一是馬可·波羅在他所著的《馬可·波羅游記》中寫道:「在把君主的靈柩運往阿勒泰山的途中,護送的人將沿途遇到的所有人作為殉葬者」。

在寧夏六盤山的依據則是,有記載說,成吉思汗是1227年盛夏時,攻打西夏時死於六盤山附近。有考古專家據此認為,按照蒙古族過去的風俗,人去世3天內就應該處理掉,或者天葬,或者土葬,或者火化,為的是怕屍體腐爛,靈魂上不了天堂。因此,成吉思汗去世後就地安葬的可能性很大。

美國富翁考古隊敗走麥城

一位蒙古學專家預言:成吉思汗的陵墓里可能埋藏著大量奇珍異寶,裡面的工藝品甚至比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還要壯觀。這並非危言聳聽,因為成吉思汗的陵墓里可能埋藏著他東征西討,從20多個王國得來的無價珍寶,這也是吸引考古界多年來前赴後繼、苦苦尋覓的原因。

據國內外多家媒體報道,2000年8月,美國的探險家、億萬富翁穆里·克拉維茲率領他的由科學家、考古教授和翻譯組成的考古探險特別小組,信心十足地來到烏蘭巴托尋找成吉思汗陵墓。克拉維茲的計劃起先遇到蒙古政府的抵制,後來他幾乎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積蓄,在蒙古生活了6年,才說服了蒙古政府並吸引了兩位著名的當地歷史學教授加入探險。

2001年8月16日,克拉維茲的考古隊在烏蘭巴托東北300多公里處的森林中發現了一個城牆環繞的墓地,裡麵包括幾十座沒有打開過的陵墓。探險隊由此向外界宣布「找到了成吉思汗的陵墓」,但後來被證明是匈奴墓。

2002年4月,這個考古隊在蒙古首都烏蘭巴托東北322公里處的肯特省巴士利特鎮(音譯)發現了一個由城牆環繞的墓地,裡面至少包括30座沒有打開過的陵墓。這個古墓被稱為「非常可能是成吉思汗的陵墓」。然而,4個月後,考古隊突然放棄挖掘行動並撤出蒙古。有傳言說,在考察過程中,美國考古隊的一些工作人員被陵墓牆壁中忽然湧出的許多毒蛇咬傷,並且他們停放在山邊的車輛也無緣無故地從山坡上滑落,所以考古隊決定放棄挖掘。

因此有傳言說是成吉思汗顯靈了。不過,真實情況據說是考古隊受到了蒙古政府和民間的阻止。因為按照蒙古的傳統觀念,挖掘土地會帶來壞運氣,而觸動祖先的墳墓會毀滅他的靈魂。所以,當蒙古國民眾得知這一消息後,紛紛強烈反對挖掘,蒙古國政府也勒令考古隊停止挖掘並撤出那個地區。因此,主要投資者克拉維茲不得不宣布停止考察活動。

蒙古貴族死後密葬的傳統

傳說,成吉思汗下葬時,為保密起見,曾經以上萬匹戰馬在下葬處踏實土地,並以一棵獨立的樹作為墓碑。為了便於日後能夠找到墓地,在成吉思汗的下葬處,當著一峰母駱駝的面,殺死其親生的一峰小駱駝,將鮮血撒於墓地之上。等到第二年春天綠草發芽後,墓地已經與其它地方無任何異樣。在這種情況下,後人在祭祀成吉思汗時,便牽著那峰母駱駝前往。母駱駝來到墓地後便會因想起被殺的小駱駝而哀鳴不已。祭祀者便在母駱駝哀鳴處進行隆重的祭奠。可是,等到那峰母駱駝死後,就再也沒人能夠找到成吉思汗的墓葬了。

據《蒙古秘史》記載,蒙古皇族下葬後,先用幾百匹戰馬將墓上的地表踏平,再在上面種草植樹,而後派人長期守陵,直到地表不露任何痕跡方可離開,知情者則會遭到殺戮。由此可見,這種傳說顯然不是空穴來風。

潘照東指出,從六盤山到日蒙聯合考古隊發現墓地的這個地點,路程相當遙遠,盛夏季節,幾千里路,要保證遺體不腐爛,同時過山涉水,還要穿過沙漠,這些問題3天之內很難解決。

潘照東說,按照記載,成吉思汗去世時,拿白色公駝的頂鬃,放在成吉思汗的嘴上和鼻子上,如果不喘氣了,說明靈魂已經附著在這片白色駝毛上,這時遺體就可以處理掉,而把這團駝毛保存在衣冠冢里。據潘照東介紹,上世紀50年代成陵落成時,曾經打開過銀棺,發現了這團駝毛。

朱耀廷說,按照蒙古族的傳統,成吉思汗是「密葬」,不希望讓後人發現,對於後人來講,應該尊重祖先,而且蒙古族子孫也不希望成吉思汗墓被發掘。

潘照東更是語出驚人,「我們以後也很可能找不到確鑿的埋葬地點,也許成吉思汗什麼都沒有留下。我們的思路一直是錯誤的。」當時蒙古人沒有肉身崇拜的傳統,認為人的肉身來自於大自然,去世了也應該回歸大自然。早日安葬,靈魂方可升天。因此,成吉思汗陵供奉的銀棺靈樞中,保存的是成吉思汗逝世時的靈魂吸附物———白公駝頂鬃,而不是成吉思汗的遺骸。

「也許我們後來者一直思路有問題,總是希望挖掘出什麼東西,而實際上根本沒有。」潘照東不贊成大規模挖掘成陵,按照蒙古族傳統,打攪死者靈魂,是對死者的不敬,遺體沒有保存價值,關鍵是靈魂不滅。大規模的考古,已經違反了草原祭祀文化,遭到反對,實際證明,一直也沒有弄出什麼來。

前不久,蒙古國總統巴嘎班迪接受中央電視台記者水均益采訪時說:「根據成吉思汗傳承下來的一個遺囑,也就是他去世時所說的一段話,他說,讓他的陵墓永遠不讓世人知道。因此,我們遵循成吉思汗的這一遺囑。成吉思汗的陵墓到底處在那個方向、處於什麼樣的狀態這一問題,應該就像你問的那樣,使它永遠成為一個謎底似的問題,使那些願意猜謎底的人繼續猜這個謎底吧。」(編輯:姜志)
參考資料:http://www.southcn.com/news/community/shgc/200411260647.htm

⑤ 成吉思汗真的陵墓在哪裡

南方網訊 蒙古帝國的創始人,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一生拉弓拔箭、戎馬風雲,不僅創建了有史以來疆域最大的中華版圖,也給後世留下無數的猜想與謎團。尤其是成吉思汗之墓,更是霧中之謎,幾百年來,後人到處探究至今一無所獲。最近,一條爆炸性的新聞在國內媒體出現:日本和蒙古聯合考古隊宣布在蒙古首都烏蘭巴託附近發現了成吉思汗的墓地。消息一出,學者大驚,可靠嗎?許多懷疑的目光集中到了「成吉思汗的陵墓到底在哪裡的」迷團中。

四個版本演義成吉思汗之死

成吉思汗原名鐵木真,公元1162年出生於蒙古部乞顏孛兒只斤氏的一個貴族家庭。經過多年征戰,鐵木真統一了漠北草原各部。公元1206年,他建立大蒙古國,尊號「成吉思汗」,蒙語意為「像大海一樣偉大的領袖」。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征討西夏時死於軍中,時年66歲。如今,西方很多崇拜者稱其為「全人類的帝王」。

對於成吉思汗的死因,歷來說法很多,主要有四個版本。據《蒙古秘史》記載,在出征西夏前1年,成吉思汗的身體狀況已經出現問題。一次打獵時,從馬背上摔下受傷,並發起高燒。當時進攻西夏的計劃已定,因成吉思汗身體不適,考慮退兵。但在使臣交涉過程中,西夏將領出言不遜,致使成吉思汗大怒傷身而一病不起,他抱病出征。最終雖然滅亡了西夏,成吉思汗也死在軍營里。

此外,曾經於13世紀40年代出使蒙古的羅馬教廷使節普蘭諾·加賓尼,在其傳世的著作中說成吉思汗是被雷電擊中身亡。而著名的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留下的記載中稱,成吉思汗是在攻城時中箭而死。最離奇的一個說法見於清朝成書的《蒙古源流》,該書中又說成吉思汗俘虜了美麗的西夏王妃古爾伯勒津郭斡哈屯,這位王妃在侍寢時刺傷成吉思汗,然後投黃河自盡,成吉思汗也因傷重不治而亡。目前,史學界和考古界對於成吉思汗的死因,大多傾向於《蒙古秘史》上的記載。

四種說法盛傳陵墓位置

對於成吉思汗墓地的具體位置,多年來大致有四種說法:一是位於蒙古國境內的肯特山南、克魯倫河以北的地方;二是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內;三是位於新疆北部阿勒泰山;四是位於寧夏境內的六盤山。700多年來,一直沒有找到成吉思汗陵的主要原因是元朝皇家實行的是密葬制度,即帝王陵墓的埋葬地點不立標志、不公布、不記錄在案。

在蒙古國肯特山的依據是,有關史料記載,成吉思汗生前某日,曾經在肯特山上的一棵榆樹下靜坐長思,而後忽然起立,對手下隨從說:「我死後就葬在這里。」南宋文人的筆記中也記載,成吉思汗當年在西夏病逝後,其遺體被運往漠北肯特山下某處,在地表挖深坑密葬。其遺體存放在一個獨木棺里。所謂獨木棺,是截取大樹的一段,將中間掏空做成棺材。獨木棺下葬後,墓土回填,然後「萬馬踏平」。在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內的依據將在後文中詳細表述。

在新疆北部阿勒泰山脈所在的清和縣三道海附近的依據是有考古專家在該地發現了一座人工改造的大山,推測有可能是成吉思汗的葬身陵墓。佐證之一是馬可·波羅在他所著的《馬可·波羅游記》中寫道:「在把君主的靈柩運往阿勒泰山的途中,護送的人將沿途遇到的所有人作為殉葬者」。

在寧夏六盤山的依據則是,有記載說,成吉思汗是1227年盛夏時,攻打西夏時死於六盤山附近。有考古專家據此認為,按照蒙古族過去的風俗,人去世3天內就應該處理掉,或者天葬,或者土葬,或者火化,為的是怕屍體腐爛,靈魂上不了天堂。因此,成吉思汗去世後就地安葬的可能性很大。

美國富翁考古隊敗走麥城

一位蒙古學專家預言:成吉思汗的陵墓里可能埋藏著大量奇珍異寶,裡面的工藝品甚至比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還要壯觀。這並非危言聳聽,因為成吉思汗的陵墓里可能埋藏著他東征西討,從20多個王國得來的無價珍寶,這也是吸引考古界多年來前赴後繼、苦苦尋覓的原因。

據國內外多家媒體報道,2000年8月,美國的探險家、億萬富翁穆里·克拉維茲率領他的由科學家、考古教授和翻譯組成的考古探險特別小組,信心十足地來到烏蘭巴托尋找成吉思汗陵墓。克拉維茲的計劃起先遇到蒙古政府的抵制,後來他幾乎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積蓄,在蒙古生活了6年,才說服了蒙古政府並吸引了兩位著名的當地歷史學教授加入探險。

2001年8月16日,克拉維茲的考古隊在烏蘭巴托東北300多公里處的森林中發現了一個城牆環繞的墓地,裡麵包括幾十座沒有打開過的陵墓。探險隊由此向外界宣布「找到了成吉思汗的陵墓」,但後來被證明是匈奴墓。

2002年4月,這個考古隊在蒙古首都烏蘭巴托東北322公里處的肯特省巴士利特鎮(音譯)發現了一個由城牆環繞的墓地,裡面至少包括30座沒有打開過的陵墓。這個古墓被稱為「非常可能是成吉思汗的陵墓」。然而,4個月後,考古隊突然放棄挖掘行動並撤出蒙古。有傳言說,在考察過程中,美國考古隊的一些工作人員被陵墓牆壁中忽然湧出的許多毒蛇咬傷,並且他們停放在山邊的車輛也無緣無故地從山坡上滑落,所以考古隊決定放棄挖掘。

因此有傳言說是成吉思汗顯靈了。不過,真實情況據說是考古隊受到了蒙古政府和民間的阻止。因為按照蒙古的傳統觀念,挖掘土地會帶來壞運氣,而觸動祖先的墳墓會毀滅他的靈魂。所以,當蒙古國民眾得知這一消息後,紛紛強烈反對挖掘,蒙古國政府也勒令考古隊停止挖掘並撤出那個地區。因此,主要投資者克拉維茲不得不宣布停止考察活動。

蒙古貴族死後密葬的傳統

傳說,成吉思汗下葬時,為保密起見,曾經以上萬匹戰馬在下葬處踏實土地,並以一棵獨立的樹作為墓碑。為了便於日後能夠找到墓地,在成吉思汗的下葬處,當著一峰母駱駝的面,殺死其親生的一峰小駱駝,將鮮血撒於墓地之上。等到第二年春天綠草發芽後,墓地已經與其它地方無任何異樣。在這種情況下,後人在祭祀成吉思汗時,便牽著那峰母駱駝前往。母駱駝來到墓地後便會因想起被殺的小駱駝而哀鳴不已。祭祀者便在母駱駝哀鳴處進行隆重的祭奠。可是,等到那峰母駱駝死後,就再也沒人能夠找到成吉思汗的墓葬了。

據《蒙古秘史》記載,蒙古皇族下葬後,先用幾百匹戰馬將墓上的地表踏平,再在上面種草植樹,而後派人長期守陵,直到地表不露任何痕跡方可離開,知情者則會遭到殺戮。由此可見,這種傳說顯然不是空穴來風。

潘照東指出,從六盤山到日蒙聯合考古隊發現墓地的這個地點,路程相當遙遠,盛夏季節,幾千里路,要保證遺體不腐爛,同時過山涉水,還要穿過沙漠,這些問題3天之內很難解決。

潘照東說,按照記載,成吉思汗去世時,拿白色公駝的頂鬃,放在成吉思汗的嘴上和鼻子上,如果不喘氣了,說明靈魂已經附著在這片白色駝毛上,這時遺體就可以處理掉,而把這團駝毛保存在衣冠冢里。據潘照東介紹,上世紀50年代成陵落成時,曾經打開過銀棺,發現了這團駝毛。

朱耀廷說,按照蒙古族的傳統,成吉思汗是「密葬」,不希望讓後人發現,對於後人來講,應該尊重祖先,而且蒙古族子孫也不希望成吉思汗墓被發掘。

潘照東更是語出驚人,「我們以後也很可能找不到確鑿的埋葬地點,也許成吉思汗什麼都沒有留下。我們的思路一直是錯誤的。」當時蒙古人沒有肉身崇拜的傳統,認為人的肉身來自於大自然,去世了也應該回歸大自然。早日安葬,靈魂方可升天。因此,成吉思汗陵供奉的銀棺靈樞中,保存的是成吉思汗逝世時的靈魂吸附物———白公駝頂鬃,而不是成吉思汗的遺骸。

「也許我們後來者一直思路有問題,總是希望挖掘出什麼東西,而實際上根本沒有。」潘照東不贊成大規模挖掘成陵,按照蒙古族傳統,打攪死者靈魂,是對死者的不敬,遺體沒有保存價值,關鍵是靈魂不滅。大規模的考古,已經違反了草原祭祀文化,遭到反對,實際證明,一直也沒有弄出什麼來。
前不久,蒙古國總統巴嘎班迪接受中央電視台記者水均益采訪時說:「根據成吉思汗傳承下來的一個遺囑,也就是他去世時所說的一段話,他說,讓他的陵墓永遠不讓世人知道。因此,我們遵循成吉思汗的這一遺囑。成吉思汗的陵墓到底處在那個方向、處於什麼樣的狀態這一問題,應該就像你問的那樣,使它永遠成為一個謎底似的問題,使那些願意猜謎底的人繼續猜這個謎底吧。」

⑥ 成吉思汗的真正陵墓遺址在哪裡

成吉思汗陵墓在哪裡?
蒙古帝國的創始人,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一生拉弓拔箭、戎馬風雲,不僅創建了有史以來疆域最大的中華版圖,也給後世留下無數的猜想與謎團。尤其是成吉思汗之墓,更是霧中之謎,幾百年來,後人到處探究至今一無所獲。最近,一條爆炸性的新聞在國內媒體出現:日本和蒙古聯合考古隊宣布在蒙古首都烏蘭巴託附近發現了成吉思汗的墓地。消息一出,學者大驚,可靠嗎?許多懷疑的目光集中到了「成吉思汗的陵墓到底在哪裡的」迷團中。

四個版本演義成吉思汗之死

成吉思汗原名鐵木真,公元1162年出生於蒙古部乞顏孛兒只斤氏的一個貴族家庭。經過多年征戰,鐵木真統一了漠北草原各部。公元1206年,他建立大蒙古國,尊號「成吉思汗」,蒙語意為「像大海一樣偉大的領袖」。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征討西夏時死於軍中,時年66歲。如今,西方很多崇拜者稱其為「全人類的帝王」。

對於成吉思汗的死因,歷來說法很多,主要有四個版本。據《蒙古秘史》記載,在出征西夏前1年,成吉思汗的身體狀況已經出現問題。一次打獵時,從馬背上摔下受傷,並發起高燒。當時進攻西夏的計劃已定,因成吉思汗身體不適,考慮退兵。但在使臣交涉過程中,西夏將領出言不遜,致使成吉思汗大怒傷身而一病不起,他抱病出征。最終雖然滅亡了西夏,成吉思汗也死在軍營里。

此外,曾經於13世紀40年代出使蒙古的羅馬教廷使節普蘭諾·加賓尼,在其傳世的著作中說成吉思汗是被雷電擊中身亡。而著名的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留下的記載中稱,成吉思汗是在攻城時中箭而死。最離奇的一個說法見於清朝成書的《蒙古源流》,該書中又說成吉思汗俘虜了美麗的西夏王妃古爾伯勒津郭斡哈屯,這位王妃在侍寢時刺傷成吉思汗,然後投黃河自盡,成吉思汗也因傷重不治而亡。目前,史學界和考古界對於成吉思汗的死因,大多傾向於《蒙古秘史》上的記載。

四種說法盛傳陵墓位置

對於成吉思汗墓地的具體位置,多年來大致有四種說法:一是位於蒙古國境內的肯特山南、克魯倫河以北的地方;二是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內;三是位於新疆北部阿勒泰山;四是位於寧夏境內的六盤山。700多年來,一直沒有找到成吉思汗陵的主要原因是元朝皇家實行的是密葬制度,即帝王陵墓的埋葬地點不立標志、不公布、不記錄在案。

在蒙古國肯特山的依據是,有關史料記載,成吉思汗生前某日,曾經在肯特山上的一棵榆樹下靜坐長思,而後忽然起立,對手下隨從說:「我死後就葬在這里。」南宋文人的筆記中也記載,成吉思汗當年在西夏病逝後,其遺體被運往漠北肯特山下某處,在地表挖深坑密葬。其遺體存放在一個獨木棺里。所謂獨木棺,是截取大樹的一段,將中間掏空做成棺材。獨木棺下葬後,墓土回填,然後「萬馬踏平」。在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內的依據將在後文中詳細表述。

在新疆北部阿勒泰山脈所在的清和縣三道海附近的依據是有考古專家在該地發現了一座人工改造的大山,推測有可能是成吉思汗的葬身陵墓。佐證之一是馬可·波羅在他所著的《馬可·波羅游記》中寫道:「在把君主的靈柩運往阿勒泰山的途中,護送的人將沿途遇到的所有人作為殉葬者」。

在寧夏六盤山的依據則是,有記載說,成吉思汗是1227年盛夏時,攻打西夏時死於六盤山附近。有考古專家據此認為,按照蒙古族過去的風俗,人去世3天內就應該處理掉,或者天葬,或者土葬,或者火化,為的是怕屍體腐爛,靈魂上不了天堂。因此,成吉思汗去世後就地安葬的可能性很大。

美國富翁考古隊敗走麥城

一位蒙古學專家預言:成吉思汗的陵墓里可能埋藏著大量奇珍異寶,裡面的工藝品甚至比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還要壯觀。這並非危言聳聽,因為成吉思汗的陵墓里可能埋藏著他東征西討,從20多個王國得來的無價珍寶,這也是吸引考古界多年來前赴後繼、苦苦尋覓的原因。

據國內外多家媒體報道,2000年8月,美國的探險家、億萬富翁穆里·克拉維茲率領他的由科學家、考古教授和翻譯組成的考古探險特別小組,信心十足地來到烏蘭巴托尋找成吉思汗陵墓。克拉維茲的計劃起先遇到蒙古政府的抵制,後來他幾乎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積蓄,在蒙古生活了6年,才說服了蒙古政府並吸引了兩位著名的當地歷史學教授加入探險。

2001年8月16日,克拉維茲的考古隊在烏蘭巴托東北300多公里處的森林中發現了一個城牆環繞的墓地,裡麵包括幾十座沒有打開過的陵墓。探險隊由此向外界宣布「找到了成吉思汗的陵墓」,但後來被證明是匈奴墓。

2002年4月,這個考古隊在蒙古首都烏蘭巴托東北322公里處的肯特省巴士利特鎮(音譯)發現了一個由城牆環繞的墓地,裡面至少包括30座沒有打開過的陵墓。這個古墓被稱為「非常可能是成吉思汗的陵墓」。然而,4個月後,考古隊突然放棄挖掘行動並撤出蒙古。有傳言說,在考察過程中,美國考古隊的一些工作人員被陵墓牆壁中忽然湧出的許多毒蛇咬傷,並且他們停放在山邊的車輛也無緣無故地從山坡上滑落,所以考古隊決定放棄挖掘。

因此有傳言說是成吉思汗顯靈了。不過,真實情況據說是考古隊受到了蒙古政府和民間的阻止。因為按照蒙古的傳統觀念,挖掘土地會帶來壞運氣,而觸動祖先的墳墓會毀滅他的靈魂。所以,當蒙古國民眾得知這一消息後,紛紛強烈反對挖掘,蒙古國政府也勒令考古隊停止挖掘並撤出那個地區。因此,主要投資者克拉維茲不得不宣布停止考察活動。

蒙古貴族死後密葬的傳統

傳說,成吉思汗下葬時,為保密起見,曾經以上萬匹戰馬在下葬處踏實土地,並以一棵獨立的樹作為墓碑。為了便於日後能夠找到墓地,在成吉思汗的下葬處,當著一峰母駱駝的面,殺死其親生的一峰小駱駝,將鮮血撒於墓地之上。等到第二年春天綠草發芽後,墓地已經與其它地方無任何異樣。在這種情況下,後人在祭祀成吉思汗時,便牽著那峰母駱駝前往。母駱駝來到墓地後便會因想起被殺的小駱駝而哀鳴不已。祭祀者便在母駱駝哀鳴處進行隆重的祭奠。可是,等到那峰母駱駝死後,就再也沒人能夠找到成吉思汗的墓葬了。

據《蒙古秘史》記載,蒙古皇族下葬後,先用幾百匹戰馬將墓上的地表踏平,再在上面種草植樹,而後派人長期守陵,直到地表不露任何痕跡方可離開,知情者則會遭到殺戮。由此可見,這種傳說顯然不是空穴來風。

潘照東指出,從六盤山到日蒙聯合考古隊發現墓地的這個地點,路程相當遙遠,盛夏季節,幾千里路,要保證遺體不腐爛,同時過山涉水,還要穿過沙漠,這些問題3天之內很難解決。

潘照東說,按照記載,成吉思汗去世時,拿白色公駝的頂鬃,放在成吉思汗的嘴上和鼻子上,如果不喘氣了,說明靈魂已經附著在這片白色駝毛上,這時遺體就可以處理掉,而把這團駝毛保存在衣冠冢里。據潘照東介紹,上世紀50年代成陵落成時,曾經打開過銀棺,發現了這團駝毛。

朱耀廷說,按照蒙古族的傳統,成吉思汗是「密葬」,不希望讓後人發現,對於後人來講,應該尊重祖先,而且蒙古族子孫也不希望成吉思汗墓被發掘。

潘照東更是語出驚人,「我們以後也很可能找不到確鑿的埋葬地點,也許成吉思汗什麼都沒有留下。我們的思路一直是錯誤的。」當時蒙古人沒有肉身崇拜的傳統,認為人的肉身來自於大自然,去世了也應該回歸大自然。早日安葬,靈魂方可升天。因此,成吉思汗陵供奉的銀棺靈樞中,保存的是成吉思汗逝世時的靈魂吸附物———白公駝頂鬃,而不是成吉思汗的遺骸。

「也許我們後來者一直思路有問題,總是希望挖掘出什麼東西,而實際上根本沒有。」潘照東不贊成大規模挖掘成陵,按照蒙古族傳統,打攪死者靈魂,是對死者的不敬,遺體沒有保存價值,關鍵是靈魂不滅。大規模的考古,已經違反了草原祭祀文化,遭到反對,實際證明,一直也沒有弄出什麼來。

前不久,蒙古國總統巴嘎班迪接受中央電視台記者水均益采訪時說:「根據成吉思汗傳承下來的一個遺囑,也就是他去世時所說的一段話,他說,讓他的陵墓永遠不讓世人知道。因此,我們遵循成吉思汗的這一遺囑。成吉思汗的陵墓到底處在那個方向、處於什麼樣的狀態這一問題,應該就像你問的那樣,使它永遠成為一個謎底似的問題,使那些願意猜謎底的人繼續猜這個謎底吧

⑦ 請詳細介紹成吉思汗牆。

成吉思汗邊牆可分為南、北兩大線,又有古邊牆與新邊牆之分;北線為古邊牆,南線為新邊牆,大體可分前、後兩期完成的軍事防禦工事。從史料研究得知:金太宗天會四年(1126)至金熙宗天眷元年(1138),這12年間完成了前期北線古邊牆的工程。東從呼倫貝爾的根河南岸起,經額爾古納河東岸,出滿洲里經今俄羅斯境內伸向蒙古國東境止。這就是前期北線古邊牆。 成吉思汗邊牆有些地段現存2米,低處達1米;有些地段斷斷續續可見,也有些邊牆,只見記載不見蹤跡。有些邊堡仍在靠近緩山,視野開闊,水源豐富,山口要道之處依舊巍然屹立,全長5000餘公里。成吉思汗邊牆除南、北兩大主幹外,還在南線的西北方向上有三道副壕,以加固防。第一道副壕,也稱外線或北支壕。西從蒙古國的扎爾格郎圖起向南,經東烏珠穆沁、霍林郭勒進入科右中旗,與主幹邊牆匯合。第二道副壕,也稱內線或東支壕,西從霍林郭勒經索倫在巴彥烏蘭與主幹匯合。第三道副壕,也稱復線或西支壕。西從烏拉蓋郭勒,經五叉溝至淖爾河右岸。在三道副壕外,還有一道岔壕,從扎賚特旗的吉日根起向西南與南線主幹邊牆匯合。成吉思汗邊牆,無論橫看還是豎看,猶如幾道古原上的風景線,或防風林,或固沙帶,橫睡在數千公里的山川、草原、沙地上。若偏坐在馬的鞍鞽上,或依在駝背上沿邊牆走下去,可見蜿蜒起伏的山腳下,或順勢走向的山腰間,總能見到邊牆遺跡;如遇淺山平川則盤伏其上,猶如龍環蛇走;如遇江河湖泊,則間斷而築,水豐時可懸索為橋,均是壕塹在外,堤牆在內形成壕與牆並行之勢。壕內剖面呈梯形,以利攔堵或隱蔽。 不過,也有不少人對「成吉思汗牆」提出質疑,至少有如下三條理由:一是到目前為止,舉凡成吉思汗的史料,還沒有發現他修築「邊牆」的記載;二是現在地形圖上標繪的「邊牆」遺址,又大部分與上述之金明昌、承安年間所築之界壕、邊堡的走向吻合;三是即便這些古代城垣確系成吉思汗組織修築,其防禦方向也該是面對中原,而「邊牆」遺址的馬面、副堤卻明明白白是對著北方。這就很難解釋「成吉思汗邊牆」的建築初衷了。例如今林西、大板、林東以北的所謂「邊牆」,不但可以從馬面、副堤的位置看出這一點,還可沿「邊牆」南側尋覓到一些當時的屯兵小堡,從而更雄辯地說明它是對北防禦的。

⑧ 成吉思汗的都城在哪

成吉思汗時,蒙古還沒有固定的首都。窩闊台汗七年(公元1235 年),
在今蒙古國鄂版爾渾河上游後杭愛省權厄爾得尼召北哈爾和林建都,稱喀拉和
林,簡稱和林。蒙哥汗六年(公元1256 年)忽必烈在今內蒙古正藍旗東閃電
河北岸營建宮室城郭,忽必烈汗中統元年(公元 1260 年)在此即位,稱開
平府,中統四年升為上都。至元四年(公元1267 年)在金中都城(今北京)
東北另築新城,至元九年(公元1272 年)改稱大都,成為元朝的首都。
蒙古先後征服了這七大區域,但並不是這七個區域都成了元朝的疆域,
因為在這期間,有的地區已經成為其他汗國的領土。從成吉思汗十五年(公
元1219 年)進行第一次西征開始,蒙古帝國的疆域迅速擴張,從中亞、西亞
直到歐洲。成吉思汗晚年實行分封,將今天山、阿爾泰山、額爾齊斯河以西
的土地都封給了三個兒子。由於大家服從成吉思汗,帝國還是統一的。在窩
闊台當大汗時,也還可以指揮其他各部,但到蒙哥(憲宗)和忽必烈(世祖)
時,各部已經不相統屬。互相爭奪大汗的位置,蒙古帝國分裂成元帝國和四大汗國。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