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西漢長安遺址

西漢長安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1-28 19:46:10

① 唐朝長安城與西漢長安城有何變化

西漢和隋、唐三個統一王朝,建都長安,在漢唐之間,還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五個地方割據政權在此建都,以及西漢末的新莽、兩漢之際的更始帝劉玄、東漢獻帝、西晉惠帝和愍帝、赤眉軍 漢長安城遺址結構圖、黃巢、李自成等短暫立都於此.隋唐長安城坐落在今西安市區,西漢至北周時期的長安城,位於其西北側,位置相距很近.這兩處城址實際依託著同樣的區域地理條件,即它的區域位置,處於關中腹心,農業條件優越,物產豐富,能夠保證都城的基本需求,同時四面有險可依,易守難攻,便於居高臨下,控制東部中原地區;城址正處在函谷關東西交通大幹道的渭河渡口與關中東南通往長江中游地區的武關道的交叉點上,這兩條道路嚴格受制於自然地形,因而這一交通中心位置,成為制約城址選擇的關鍵因素.

在西漢長安城和隋唐長安城這兩處城址中間,間隔有一塊微微隆起的高坡,名為龍首原,西起今西安三橋一帶,東至滻河岸邊.西漢以前,秦朝都城咸陽,位於渭河北岸,由於渭河的阻隔,不便向東、向南發展,所以秦朝將城區向渭河南岸擴展,陸續在渭河南岸修建一批宮殿,其中包括有著名的阿房宮,還有一座興樂宮,即坐落在龍首原上.

漢都長安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劉邦滅楚後,最初計劃建都洛陽,後來聽從婁敬、張良等人建議,認識到關中戰略地位的重要性,決定定都關中.當時秦朝宮室已經多遭項羽焚毀,只能暫時居住在秦朝舊都櫟陽.

同年後九月,劉邦決定首先修復興樂宮,並改名為長樂宮,以此為基礎,興建都城,取用當地一個鄉聚的名稱,名為長安城.漢高祖七年(前200年)二月,長樂宮建成,朝廷百官由櫟陽徙入長安.漢高祖八年(前199年),又在長樂宮西側興建未央宮.未央宮和長樂宮東西並立在龍首原上,是漢長安城中的兩座主要宮室,漢朝帝後的生活和主要政治活動,主要在這里進行.以後城中修築的其他宮室都在這兩座宮室北面的平地上,建造這兩座宮室,顯然是有意利用龍首原的地勢以顯現帝王的威儀;同時也控制了全城的制高點,有利於城市和帝王自身的安全.

長樂宮由一系列建築構成,整座宮室規模很大,宮內的主要建築是長樂宮前殿,東西近50丈,進深約12丈;另一所重要建築為長信宮.西漢諸帝僅劉邦常居長樂宮,從惠帝開始直到平帝,以後歷朝皇帝均常居未央宮,而將長樂宮作為太後的寢宮.長信宮即皇太後在長樂宮中的常住殿宇.未央宮的主體建築也是前殿,其規模與長樂宮前殿大體相當,東西50丈,進深15丈,高35丈,是皇帝朝會諸侯群臣的場所.漢武帝時重新整修未央宮,增建有柏梁台等建築,並改造原有宮殿,將未央宮前殿改造成以木蘭為棟,文杏為梁,金鋪玉戶,重軒鏤檻.

長安城城垣

長安城城垣,從漢惠帝元年(前194年)正月開始興建,前後進行幾次,到惠帝五年(前190年)九月,基本完工.城垣周回60里左右(漢里),城高3丈5尺,四周各開三座城門,四面都有渠水或河水環繞.南面由東向西依次為:覆盎門(杜門)、安門、西安門;西面由南向北依次為章門、直門、雍門;北面由西向東依次為:橫門、洛門、利門;東面由北向南依次為:宣平門(東都門)、清明門、霸門.由於是先建宮殿居宅後圍城垣,裡面有建築物的限制,外面西側又有泬水限制,當時的渭河河道也比現在要偏南許多,緊逼著漢長安城城區,在北側也限制著城牆的修築,所以漢長安城的城牆除東面平直以外,其他三面均凸凹曲折.當時城中宮殿所佔的面積還不到一半,有相當大一部分民居.漢武帝時大興土木,在未央宮北面增修高祖時草創的北宮,並新建有桂宮、明光宮等宮殿群,佔去城中大部分空間,普通居民的居住區域只剩下很小一部分.

布局

漢長安城內的街道布局,古人有「八街九陌」的說法,詳細情況,目前還無 漢長安城遺址法復原,但可知街道布局與宮殿的平面布局一樣,都不夠規整.文獻記載漢長安城的一般居民區共劃分為160個里,但流傳下來的里名總共只有十幾個,現已無法一一復原.在長安城北面的橫門東西兩側,設有九個市進行交易;另外在覆盎門外也設有市,城南還有專門交易書籍的「槐市」. 漢武帝時期三個大的發展

漢武帝時期長安城在城垣外面有三個大的發展.即在城西和城南分別修築建章宮和明堂,在城西南開鑿昆明池,以及拓展上林苑.建章宮建在未央宮西側,周回30里,規模比長樂、未央兩宮都大,高可俯視未央宮,有凌空閣道,跨越城牆,連通未央宮.明堂是禮制建築.昆明池開鑿於漢武帝元狩三年(前120年),是一個大型人工湖泊,周回40里左右,佔地300多頃.開鑿昆明池本是為訓練水軍,客觀上卻成為漢長安城的一座大型水庫.上林苑本是秦朝設在渭河南岸的苑囿,漢武帝三年(前138年)大幅度擴展上林苑後,其范圍周袤300餘里,苑內建有大量亭台樓閣,布滿珍禽奇獸,名木異草,漢朝皇帝秋冬季節都要在苑中射獵.

日益凋敝

漢武帝以後,長安城中再沒有大規模的興建,一直維持著原來的規模.經過西漢末年、東漢末年和魏晉南北朝期間的無數次戰爭動亂,長安城日益凋敝殘破.雖然在北周時期,還沿用漢長安城作為都城,但由於歷時過久,城中宮宇朽蠹,供水、排水嚴重不暢,不易修復,同時龍首原北側,逼近渭河,范圍狹促,難以擴大城區規模,而龍首原南側,地形開闊高爽,從南山引水方便,於是隋文帝在統一全國後,便決定在龍首原南側,另建新都.

大興城

隋文帝開皇二年(582年)六月,下詔興建新都,左庶子宇文愷負責規劃設計並組織施工,同年年底,基本完工.隋文帝在北周時曾受封為大興郡公,故命名新都為大興城,宮城為大興宮,宮城正殿為大興殿,大興殿正門為大興門,新設禁苑為大興苑.開皇三年(583年)三月,遷入大興城.

大興城完全按照宇文愷的總體規劃施工建造,平面布局規整,整個城市由外郭城、宮城和皇城三部分構成.

外郭城形狀近方形,東西寬度略大於南北長度,東西寬9000多米,南北長8000多米,城周長35·5公里.由於城牆過長,修建時間倉促,大興城初完工時城牆較低矮,以後陸續增築過多次,見於記載者即有隋大業九年(613年)一次、大業末年一次、唐高宗永徽五年(654年)兩次、唐玄宗開元十八年(730年)一次,前後共5次.大興城外郭城南、東、西三面各開三門,至唐相承未改.南面中間為明德門,東為啟夏門,西為安化門;東面由北至南依次為通化門、春明門、延興門;西面由北向南依次為開遠門、金光門、延平門.北面兩門,都在宮城西側,西為光化門,東為華林門,唐避武後祖諱改為芳林門.城內靠北牆中央為宮城,其南為皇城,其餘部分共有14條東西向街道,11條南北向街道,把外郭城分成排列規整的坊市.以全城南北中軸線朱雀大街(正對皇城正門朱雀門)為界,兩側相互對稱.全城共有109坊,朱雀街西為55坊,朱雀街東為因城東南角曲江池佔去一坊地,比街西少一坊,為54坊.此外,在朱雀街東西兩側,各用兩坊地面積,修築有都會市和利人市.都會市在朱雀街東側,唐代稱為東市;西市在朱雀街西,唐代稱為西市.坊四面有圍牆,通過固定的坊門出入,是相對封閉的居住區.坊又稱里,坊制是由秦漢在城鄉普遍施行的閭里制沿承而來.東、西兩市是商肆集中的商業區. 宮城即大興宮,是皇帝寢居和處理朝政的場所.宮城內部分為三大部分,中間部分供皇帝寢居臨朝,狹義的大興宮或宮城,即指這一部分.東面為東宮,是皇太子的寢居之地.西面為掖庭宮,是普通宮女的住所.宮城南面有門連同皇城,北面有門出城入大興苑.

皇城在宮城的南面,是朝廷各個部門的辦公區.除個別一些部門有特殊情況外,幾乎全部政府機構,都集中在這里.此外,祖廟和社稷壇也按照《考工記》「左祖右社」的說法,分別排列 漢長安城遺址在皇城城垣內的東西兩側.

為解決宮廷和城內居民的生活用水以及園林綠化用水,宇文愷在大興城中還設計了永安渠、清明渠、龍首渠、和曲江池水幾條水渠,流貫外郭城、皇城、宮城和大興苑.曲江池本是一處天然水泊,秦漢時即曾修鑿,辟為游賞勝地.宇文愷進一步疏鑿整治,使其佔去整個城內地勢最高的東南隅處一坊之地,一方面作為水庫,調劑城內供水,一方面也為城市開辟一處風景區,並在這里修建離宮別館,供帝王權貴游賞.隋文帝忌諱「曲江池」的「曲」字,便根據曲江池多芙蓉而改名為芙蓉池,同時將曲江池邊的園林館捨命名為芙蓉園.

大興苑在城北,西起漢長安城故城(漢長安城被圈圍在苑內),東止灞水、滻水岸邊,北至渭水,南抵大興城下.大興苑的設置,主要是供帝王遊玩,但它對保障大興城特別是宮城的安全,也起到重大作用.大興城的宮城北牆,同時也是外郭城的北垣,牆外沒有其他依託,而北面的龍首原為制高點,容易對宮城造成威脅.將城垣北面化作苑囿,可以充分利用北面的渭水和東面的灞水、滻水,以及四面的苑牆,拱衛皇宮.

整理不易,望採納,O(∩_∩)O謝謝!

② 漢代長安是哪裡

陝西省西安市
漢長安城位於渭河以南的關中平原上,面積約36平方公里。在西漢時內期,作為首都的長安城一直是容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居民眾多的城市。漢朝之後又有數個王朝定都於此,隋朝初年遷都至大興城後,這里被廢棄。其遺址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區的西北郊外。1961年,漢長安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2001年,兆倫鑄錢遺址並入。

③ 漢長安城遺址的興建與變遷

西漢和隋、唐三個統一王朝,建都長安,在漢唐之間,還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五個地方割據政權在此建都,以及西漢末的新莽、兩漢之際的更始帝劉玄、東漢獻帝、西晉惠帝和愍帝、赤眉軍、黃巢、李自成等短暫立都於此。隋唐長安城坐落在今西安市區,西漢至北周時期的長安城,位於其西北側,位置相距很近。這兩處城址實際依託著同樣的區域地理條件,即它的區域位置,處於關中腹心,農業條件優越,物產豐富,能夠保證都城的基本需求,同時四面有險可依,易守難攻,便於居高臨下,控制東部中原地區;城址正處在函谷關東西交通大幹道的渭河渡口與關中東南通往長江中游地區的武關道的交叉點上,這兩條道路嚴格受制於自然地形,因而這一交通中心位置,成為制約城址選擇的關鍵因素。
在西漢長安城和隋唐長安城這兩處城址中間,間隔有一塊微微隆起的高坡,名為龍首原,西起今西安三橋一帶,東至滻河岸邊。西漢以前,秦朝都城咸陽,位於渭河北岸,由於渭河的阻隔,不便向東和向南發展,所以秦朝將城區向渭河南岸擴展,陸續在渭河南岸修建一批宮殿,其中包括有著名的阿房宮,還有一座興樂宮,即坐落在龍首原上 。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劉邦滅楚後,最初計劃建都洛陽,後來聽從婁敬、張良等人建議,認識到關中戰略地位的重要性,決定定都關中。當時秦朝宮室已經多遭項羽焚毀,只能暫時居住在秦朝舊都櫟陽。
同年後九月,劉邦決定首先修復興樂宮,並改名為長樂宮,以此為基礎,興建都城,取用當地一個鄉聚的名稱,名為長安城。漢高祖七年(前200年)二月,長樂宮建成,朝廷百官由櫟陽徙入長安。漢高祖八年(前199年),又在長樂宮西側興建未央宮。未央宮和長樂宮東西並立在龍首原上,是漢長安城中的兩座主要宮室,漢朝帝後的生活和主要政治活動,主要在這里進行。以後城中修築的其他宮室都在這兩座宮室北面的平地上,建造這兩座宮室,顯然是有意利用龍首原的地勢以顯現帝王的威儀;同時也控制了全城的制高點,有利於城市和帝王自身的安全。
長樂宮由一系列建築構成,整座宮室規模很大,宮內的主要建築是長樂宮前殿,東西近50丈,進深約12丈;另一所重要建築為長信宮。西漢諸帝僅劉邦常居長樂宮,從惠帝開始直到平帝,以後歷朝皇帝均常居未央宮,而將長樂宮作為太後的寢宮。長信宮即皇太後在長樂宮中的常住殿宇。未央宮的主體建築也是前殿,其規模與長樂宮前殿大體相當,東西50丈,進深15丈,高35丈,是皇帝朝會諸侯群臣的場所。漢武帝時重新整修未央宮,增建有柏梁台等建築,並改造原有宮殿,將未央宮前殿改造成以木蘭為棟,文杏為梁,金鋪玉戶,重軒鏤檻 。 漢武帝以後,長安城中再沒有大規模的興建,一直維持著原來的規模。經過西漢末年、東漢末年和魏晉南北朝期間的無數次戰爭動亂,長安城日益凋敝殘破。雖然在北周時期,還沿用漢長安城作為都城,但由於歷時過久,城中宮宇朽蠹,供水、排水嚴重不暢,不易修復,同時龍首原北側,逼近渭河,范圍狹促,難以擴大城區規模,而龍首原南側,地形開闊高爽,從南山引水方便,於是隋文帝在統一全國後,便決定在龍首原南側,另建新都。

④ 西漢長安城的各種遺址都西安么現在還存留什麼關於西漢的歷史遺留物西安么

長安本秦之鄉名,秦時有興樂宮。漢高祖五年(前202),在興樂宮基礎上修治長樂內宮,七年建未央宮,自櫟陽遷容都長安。惠帝元年(前194)至五年築城牆。武帝時在城內修北宮,建桂宮、明光宮,在西城外營建章宮,並擴充上林苑,開鑿昆明池。新莽改長安為常安,於南郊建九廟。東漢建都雒陽(見洛陽城),仍以長安為西京。獻帝一度遷都於此,其後西晉惠帝、愍帝以及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等相繼以長安故城為都。至隋代建大興城,漢城遂廢。城址在陝西省西安市西北約3千米處,1956年開始勘查發掘。

⑤ 漢長安城有哪些建築遺址

漢長安城主要有城牆、長樂宮、未央宮前殿遺址、椒房殿遺址、官署遺址、少府遺址、天祿閣遺址、石渠閣遺址、武庫遺址、桂宮鴻寧殿遺址、羅寨遺址、樊寨遺址、講武殿遺址、樓閣遺址、未央宮夯台遺址等。

漢長安城的城牆均為版築土牆,牆高8米,牆基寬16米。東城牆長5.9千米,南牆長6.25千米,西牆長4.55千米,北牆長5.95千米,共有12個城門。城內分為9個坊市,街道寬闊平整,規劃整齊。

長樂宮、未央宮、建章宮是漢長安城最著名的三大宮殿群。長樂宮位於城的東南部,由一系列建築構成,整座宮室規模很大,宮內的主要建築是長樂宮前殿。

未央宮位於城的西南部。僅長樂、未央兩宮就佔去漢長安城內一半面積。西漢諸帝僅劉邦常居長樂宮,從惠帝開始直到平帝,以後歷朝皇帝均常居未央宮,而將長樂宮作為太後的寢宮。未央宮的主體建築也是前殿,其規模與長樂宮前殿大體相當,是皇帝朝會諸侯群臣的場所。

建章宮在西城外的上林苑,佔地也十分廣闊,保存下來的遺跡甚多,如北闕、鳳闕、太液池及其他一些殿閣的夯土台基仍清楚可見。另一所重要建築為長信宮,位於長安城內東南隅,是皇太後在長樂宮中的常住殿宇。

古代地理書籍《三輔黃圖》中說:「長信宮,漢太後常居之。」武庫遺址位於長樂宮和未央宮之間,平面為橫長方形,四面有夯土圍牆,內有庫房基址7處,發現了一批鐵兵器和銅兵器。因城牆建於長樂宮和未央宮建成之後,為遷就二宮的位置和城北渭河的流向,把城牆建成了不規則的正方形,缺西北角,西牆南部和南牆西部向外折曲,過去稱長安城「南為南斗形,北為北斗形」,因此也稱為「斗城」。全城12個城門每門3個門道。

東面自北而南為宣平門、清明門、霸城門,南面自東而西為覆盎門、安門、西安門,北面自西而東為橫門、廚城門、洛城門,西面自北而南為雍門、直城門、章城門。漢長安城內的街道布局,古人有「八街九陌」的說法,據《長安志》記載:長安城中的8條大街,分別是華陽街、香室街、章台街、夕陰街、尚冠街、太常街、藁街和前街。安門、清明門、宣平門、洛城門、廚城門、橫門、雍門、直城門等8個城門的8條城外大道,加上章城門外便門橋大道,構成古代文獻上所說的「長安九陌」。

漢長安城及城內宮殿遺址中有大量建築材料、漢俑、簡冊、秦漢封泥等,這些都是研究漢代歷史的重要實物資料。據文獻記載,漢長安城的一般居民區共劃分為160個里,但流傳下來的里名總共只有十幾個。在長安城北面的橫門東西兩側,設有九個市進行交易;另外在覆盎門外也設有市,城南還有專門交易書籍的「槐市」。南郊禮制建築群遺址以漢辟雍和王莽九廟遺址規模最大,保存較完整。辟雍遺址平面外圓內方。中間為一座直徑62米的圓形夯土台,台上有平面呈「亞」字形的主體建築基址,包括主室和四隅的夾室,四邊有四堂。這組中心建築外圍方形夯土牆,四面辟門,四隅有曲尺形配房。圍牆外邊為圜水溝,溝壁砌磚。圜水溝與四門相對處各有一小水溝圍繞。王莽九廟遺址共發現12座建築基址。這12座建築基址的形制基本相同,中心是平面呈「亞」字形的主體建築,外有近方形的圍牆,牆的四面辟門。

⑥ 西漢國都長安城的城牆構造是什麼樣的

長安城的平面形狀,基本上為方形。但由於是先建長樂、未央二宮,後建城回牆,城牆必須遷答就二宮位置,所以南城牆有數處曲折;北面因受河流等地形的限制,因而北城牆也有數處曲折。大部分城牆猶高出地面,東城牆和南城牆保存較好,雖已傾圮,仍連續不斷;西城牆和北城牆保存較差,有不少斷缺之處。據實測:東城牆長約6000米,南城牆長約7600米,西城牆長約4900米,北城牆長約7200米,四邊總長25700米左右,合漢代62里強,基本上與《史記•呂後本紀》、《索引》引《漢舊儀》所記長安城周圍63里相符。城牆剖面下寬上窄,傾斜度內外側均約11度左右。基部寬12~16米,高度在12米以上。城牆全部用黃土夯築而成,極堅固。城牆外側有寬約8米,深約3米的壕溝圍繞,城門處的城壕稍向外部突出。城壕上架有木橋,以便出入。

⑦ 西漢長安城遺址的考古發現

漢長安城 西漢都城長安,是當時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西漢以後,新莽、東漢(獻帝)、西晉(愍帝)、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等相繼以漢長安城為都,從漢初建城到隋文帝開皇二年(582)遷都大興城,歷時近800年。漢高祖五年(前202),將秦朝的興樂宮重加修飾並改名為長樂宮,將都城從櫟陽遷於此。蕭何又主持修建了太倉和武庫。漢惠帝元年(前194)開始修建長安城牆。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興建北宮、桂宮、明光宮、建章宮,開鑿昆明池和上林苑,前後歷時90年。城牆全部用黃土夯築而成,高12米,寬12~16米;牆外有壕溝,寬8米,深3米。因城牆建於長樂宮和未央宮建成之後,為遷就二宮的位置和城北渭河的流向,把城牆建成了不規則的正方形,缺西北角,西牆南部和南牆西部向外折曲,過去稱長安城"南為南斗形,北為北斗形",或稱為"斗城"。 全城共有12個城門,每門3個門道。東面自北而南為宣平門、清明門、霸城門,南面自東而西為覆盎門、安門、西安門,北面自西而東為橫門、廚城門、洛城門,西面自北而南為雍門、直城門、章城門。城內主要建築群有長樂宮、未央宮、北宮、桂宮、武庫等。未央宮由前殿、椒房殿等40餘個宮殿組成。

⑧ 論述西漢長安城的主要考古發掘成果

關於漢長安城的考古調査,較早涉足者是日本人足立喜六。足立氏於1906~1910年應清政府的招聘,任陝西高等學堂教習。其間,他曾調查了西安附近的古跡,其中包括對漢長安城的勘察及對未央宮前殿、城壕等遺跡的測量。以後,國內外學者先後前去探訪長安城者大有人在,但缺乏正式的調査報告。對漢長安城有計劃、大規模的考古工作是從新中國建立後才開始的。1955年,俞偉超對漢長安城西北部進行了調査,並結合文獻記載考證了一些遺跡的位置。自1956年起,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開始對全城若乾地域進行鑽探,首先找到了城牆及十二座城門的位置,隨後發掘了宣平門、霸城門、西安門、直城門;1956年7月至1957年10月,發掘了位於城南屬於王莽時期的辟雍遺址;1958?1960年發掘王莽修建的宗廟遺址;1961~1962年間對城內進行較大規模的勘探調查,基本上查明了城內的街道、宮殿區的分布,並探明了城西建章宮的范圍;1975年發掘武庫遺址;80年代以後,主要工作集中於未央宮,勘探了宮城城垣、宮門、宮城內道路及宮殿建築遺址,發掘了宮城西南角樓、中央官署(可能為兵器庫)、少府(或為所轄官署)、椒房殿以及前殿附屬建築等;90年代初,還發掘了未央宮內織室或是暴室的手工業作坊建築遺址。1996年出版了《漢長安城未央宮》報告,全面報道了未央宮的調査與發掘成果。90年代後半期至今,與日本奈良國立文化財研究所合作,重點發掘桂宮遺址,已取得階段性成果。此外,90年代以來,還對漢長安城內手工業遺址進行了系統勘探、發掘,發現多處陶窯、冶鑄遺址等。
總之,近五十年來的考古工作,已基本搞清了漢長安城城牆的方位與城門、街道、宮殿、市場等各類遺跡的分布,重點發掘了城內外一些建築遺址。從這些勘探、發掘看,漢長安城
保存狀況是比較好的。但因為漢長安城佔地達30多平方公里,各類遺存十分豐富,因而,目前對漢長安城的了解還是很有限的~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