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遺址維護
㈠ 為什麼要保護文化遺址 保護文化遺址的本質是什麼
文化遺址是文化遺產的有機組成部分,文化的發生、演進、發展、傳承乃至毀滅都是在文化遺址上上演的,因此文化遺址不可避免的含有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保護好了會給將來進一步的研究提供完好的基礎條件,今天我們弄不明白的也許後人就給弄明白了。
假如我們把遺址都弄沒了,我們的子孫想研究也沒得研究了,可憐的他們只好去空手套白狼了。
另外,文化遺址包括地質地貌、地理環境等等,這些都是寶貝,它們可以提供本地的歷史氣候變遷、地貌的變化,這些都太有意義了,不研究這些,樓蘭古國的真相是難以揭開的。
再說,我們總該給子孫後代以及這個世界留下點什麼,別讓什麼都毀在我們這一代的手中,否則那不成敗家子了嗎。
保護動物是個很簡單的深奧問題。保持生物鏈的穩定肯定是最基本的功能,維護生物圈不出現大問題,是現在大多數人對保護動物的共識。
這是最基本的看法,往更深里說,保護動物最本質的是維持生物基因的多樣性。每一種生物都是歷經一萬年考驗而生存下來的,都有對付環境中各種危險的高招,一代一代傳承下來,都沉澱在基因之中,說不定哪天對人就有用。
聽說過鐮狀紅細胞的故事吧,據說鐮狀紅細胞產生在非洲,本身就是不正常的東東,說是一種病也未嘗不可,但具備鐮狀紅細胞的可以抗瘧疾。這就是大自然對基因的篩選。當然,大自然不光篩選人,還篩選動物植物,適者生存,動植物的生存方式指不定哪天就會成為人類學習的對象。
生物基因的多樣性更深的意義是,沒有多樣性就沒有繁榮,多樣的生物各具不同的生存方式,分散了環境的壓力,減少了生存環境因難以承受而崩潰的可能。要不信,咱們自己率領全世界的動物一起都去吃一樣東西而不吃別的,估計不出兩年,統統餓死了事。
我們對世界的認識還淺得很,又許多天材地寶我們人類還沒意識到。先說發現的吧,動物中的有牛黃、羚角、蛇毒、蜂毒、膽紅素、胰島素……多了去了,這些可都是能救命的東西,假如我們的老祖先把牛都吃干凈了,羚羊都打獵玩給獵光了,毒蛇全當階級敵人給消滅了……我們就算知道了那些東西有用又能怎麼辦?
就說眼下弄得全世界束手無策的艾滋病來說,就說你知道吃恐龍的腦子能治好,可你上哪找恐龍去?
㈡ 如何保護我國的古文化遺址
首先領導要重視,民眾要重視,組織一些以周口店為主題的文化活動,去形成一定的文化氛圍。同時,一些組織一些文人寫一些相關的報道和論文,同時做一些研究,在一些有名的刊物上發表。產生一些社會和國際影響。
㈢ 怎麼保護文物古跡
首先是對物古跡的保護。文物古跡包括類別眾多、零星分布的古建築、古園林、歷史遺跡、遺址、傑出人物的紀念地,還包括古木、古橋等歷史構築物。
其次是對歷史地段的保護。歷史地段包括文物古跡地段、歷史街區。文物古跡地段指由文物古跡(包括遺跡)集中的地區及其周圍的環境組成的地段。歷史街區指保存有一定數量,一定規模的歷史建構物且風貌相對完整的生活地區,該地區的整體反映某一歷史時代的風貌特色,具有較高的價值。
古城風貌特色的保護與延續。古城風貌特色的保護與延續包括古城空間格局、古城自然環境、城市建築風格三部分。
古城空間格局包括古城的平面布局、方位軸線、道路骨架、河網水系等。它們能反映城市的文化景觀、規劃布局思想、歷史發展、社會文化模式;古城自然環境包括城市及其郊區的重要地形、地貌、原野、與重要歷史有關的山、水、花、木、原野特徵。城市的自然環境與城市的景觀、文化、生態緊密相聯;古城建築風格包括建築的式樣、高度、體量、材料、平面布局、與周圍建築的關系等。建築風格影響城市風貌特色。
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方法與原則
當談到部分城市在各自的建設發展中對城市歷史文化建築遺產的保護情況時李秉毅表示,實踐證明,各城市在各自的建設發展中大多都注意並保護和有效利用了歷史文化遺產。但也有個別城市做得不盡如人意。原因多為這些城市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方法與原則不太了解。
李秉毅介紹說,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方法與原則主要有9個方面:
原封不動的保存(凍結保存):原封不動的保存,保持歷史文化的原真性。這是聯合國提倡的標准。一般對文物古跡應原封不動的保存;
整舊如故——謹慎修復:對於殘缺的建築(古遺跡)修復應「整舊如故,以存其真」。《威尼斯憲章》提出了世界各國公認的兩個修復原則:修復和補缺的部分必須跟原有部分形成整體,保持景觀上的和諧一致,有助於恢復而不能降低它的藝術價值、歷史價值、科學價值、信息價值;
增添部分必須與有部分有所區別,使人能辨別歷史和當代增添物,以保持文物建築的歷史性。此外,加固、維護應盡可能地少,即必要性原則;
慎重重建:一些十分重要的歷史建築物因故被毀。由於它們是地方重要的特徵、象徵,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有必要重建。重建有紀念意義。但是,重建必須慎重,必須經專家論證,因為重建必然失去了歷史的真實性,又耗資巨大,還破壞了遺跡。在更多情況下保存殘跡更有價值;
利用以不損壞遺產為前提。對歷史文化遺產的利用以不損壞遺產為前提,以續繼原有使用方式為最佳,也可以為博物館,作為參觀旅遊景點要慎重,防止被破壞;
保持歷史街區和古城的格局特徵。重點保護好歷史街區和古城的平面布局、方位軸線、道路骨架、河網水系等;
保護特色建築風格:保護特色建築風格,包括建築的式樣、高度、體量、材料、顏色、平面布局、與周圍建築的關系等。控制適當的建築尺度——高度、體量非常重要,切記今古不同,不要求高、求大;
保護歷史環境:事物與其存在環境是密不可分的,不可以脫離環境而存在。歷史文化遺產環境的意義更重要,重要的、特色的、與重要歷史有關的地形、地貌、原野、水體、花木及其特徵都要保護;
拿不準的古鎮、古村、古街、古建築應暫不拆除。許多偏遠的地方,尤其是山區農村,古鎮、古村、古街、古建築,雖然不是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是卻也是歷史文化遺產,有相當高的價值。當地人不知道,有沒有財力和機會請專家鑒定。在這種情況下,最好暫不拆除,以免造成遺憾,待專家論證後在根據情況處理。
做好歷史文化古城和歷史文化地段保護規劃。規劃是龍頭,保護必須以規劃為前提,規劃必須先行。有了規劃,按規劃進行保護。
㈣ 在古遺址的保護方面還存在哪些問題
我想應與現代人類的發展進步旅遊經濟保護方面有些沖突,畢竟有些費錢和人力
㈤ 如何保護文物古跡
限於石質文物的種類繁多,材質復雜,我們僅就考古發掘中常遇到的,不同類型的可移動石器的保護處理方法作一簡述。各地在歷年的考古發掘中,出土的諸如,原始社會的磨製的石斧、石鏟、石刀、石鋤等,以至歷代的石雕藝術品、造像、碑刻、墓誌銘等。出土時多有不同程度的破損污染破壞。
石質文物因受地下埋藏<--ADV_CONTENT-->環境的污染,不浸蝕鹽類的結晶作用會發生粉化、變色、生霉、起甲、酥鹼破裂,蝕孔等破壞。由於石質不同處理方法不一樣,出土後的檢測可在石面上滴上一滴濃鹽酸,觀察有無發泡反應。碳酸鈣類石質對酸是極敏感的,如有發泡反應切不可用酸類溶液處理,應選用中性或弱鹼性的溶液處理。而屬硅酸鹽類石質則無明顯反應,若有難溶鹽類沉積物,可用弱酸類溶液軟化。
古代雕刻的藝術品所用天然石材種類很多,這里僅就主要幾種材質的潔除處理方法作一介紹。屬同一類的花崗岩、玄武岩,石質堅硬無孔隙。器物出土後多處於穩定狀態。花崗岩含有66%以上氧化硅,是一種酸性岩石,玄武岩則是一種鹽基性岩石,氧化硅含量不到52%。在惡劣的地下環境中,表面會沉積一層碳酸類或氧化鐵和氧化硅等物質的黑色硬殼。潔除工作可用硬毛刷沾9:1的四氯化碳、甲苯溶液刷洗,使黑色硬殼軟化後再清除,然後以蒸餾水沖洗葯液,可溶性鹽類的去除,可在細流水中校長時間浸洗再用蒸餾水加熱在45℃左右浸泡,放入超聲波清洗器中,可以快速洗除。最後以微晶石蠟滲漬封護。砂岩和灰岩都是比較多孔的,表面腐蝕主要是由可溶鹽類的結晶形成硬沉積物,看上去彷彿是從毛孔里滲出的纖維晶狀體。會使石面雕飾,文字模糊難辨認。潔除辦法可用流動水浸洗,然後以硝酸銀滴定法測試氯化物的排出含量,直至測不出為止。用紙漿將石面貼嚴,紙漿的水分被石頭吸收,紙漿層外面乾燥,內面略有收縮,石頭面上就會被蓋上一層多孔物質,石頭吸收的水分溶解的可溶性鹽類,到一定的時候,向外揮發在紙漿內形成鹽殼,紙漿殼在20天左右換一次,反復處理2~3次,會把可溶鹽類吸凈。
石面酥解或有貼金彩繪情況,必須先加固,可用各50%的乙酸戌酯和丙酮溶劑配2%的硝基纖維素溶液,給石面塗刷加固,把酥鬆的砂粒粘緊,彩繪固定後,採用紙漿包糊法提取可溶鹽類物質。難溶鹽殼則可用5%的稀鹽酸作局部軟化,而後機械方法剔除。依我們前面介紹的,需用酸試驗,如為碳酸鈣類石質慎用酸液處理。如必用酸類軟化鹽殼,可先將周圍石面用清漆或三甲樹脂封護。如難溶的石膏、硫酸鈣類玻璃結晶狀鹽殼,可用電烙鐵給鹽殼加熱,使結晶石膏物質受熱膨脹解體,但溫度控製得不可過高。灰岩類石器受熱過度會生成石灰,不可用此法。
大理石是一種灰岩變質而來的,切不可用帶有油脂和酸類的溶液潔除,清洗劑可以採用中性溶液。如氨皂液,用100ml蒸餾水配10g醫用軟皂和l%的氨水。另外,還可以採用2%的硼酸或2%的氯亞明,以及5%~10%的氫氧化胺溶液清洗大理石質的文物器表。器面堅硬銹殼可用清漆將周圍封護,弱酸軟化銹殼後機械方法剔除,洗去酸液,去除周圍的清漆。
嚴重風化酥解的石雕刻文物,採用化學加固封護時,要按以下幾條要求去做。第一,加固材料對酥化層加固應有較深的滲透力,才能確保石器的有效保護。第二,採用的保護材料加固後的石器應具有較好的透氣性和防水性,確保石質內空氣、水分可以透出來,有一定的「呼吸」能力,第三,所用材料不應有亮光感,不然會改變石器外觀。第四,耐老化性能好。
大理石質文物常會出現表面嚴重腐蝕呈呆板的白色粒狀化,用手指可以掐落石粒。這類器物可用紅外燈烘烤,燈的距離在1m以上,趁熱塗微晶石蠟與石油醚軟膏。軟膏即熔化,被疏鬆和多孔石質吸收,石油醚被揮發掉,繼續塗至石蠟不再吸收為止。
對於剝蝕成不成形的酥鬆結晶體,可以用氫氧化鈣溶液浸滲進孔隙內,每隔幾天滲一次共處理三次。乾燥後用10%的可溶性乾酪素加固形成一層酪酸鈣和碳酸鈣薄膜使粉化石粒凝結起來。
質地疏鬆的小件石刻藝術品,可用減壓法浸滲。將器物用有機溶劑稀釋的聚甲基丙烯酸酯類液中浸泡,然後放在真空乾燥器內處理,開啟真空泵,造成乾燥器內減壓,使氣泡從浸泡溶液的石器中排出,直到氣泡完全停止,風化嚴重的石雕件也可以用有機硅材料加固,以甲基三乙氧基硅燒和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單體配製成的乙醇溶液,再加上固化劑、促進劑。滲固後石質表面孔隙度好,透氣性能好。
輕微風化的石器,可以用氫氧化鋇水溶液浸漬石雕, 50℃的恆溫液中浸泡1晝夜,取出後讓其自然乾燥,空氣中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鋇作用,石器表面會生成堅固的可溶性碳酸鋇,經處理後的石器表面會增加強度,表面不再酥化掉粉。還有一種醋酸纖維素也可以用來加固酥粉石面。先用蘇打液煮洗掉廢電影膠片上葯膜,再用醋酸溶解潔凈的膠片,然後配成2%~3%的溶液,以此液浸塗加固。
石雕藝術品,出土時破碎、殘損器物的粘接,通常採用GJ301快乾膠,三甲樹脂、熱熔膠、聚醋酸乙烯酯、聚甲基丙烯酸酯類材料,丙酮稀釋粘接。修補劑常用:纖維素加熟石膏、顏料;丙酮、乙酸戌酯混合,10%硝基纖維素,拌300目白砂粉,調成油質膏;以丙酮、聚醋酸乙烯酯乳液加岩石粉及無定形二氧化硅、顏料,調成修補膏,刮填修補石器的粘接縫和殘缺面。
㈥ 保護歷史遺址有什麼重要意義
保護歷史文化遺產,保持民族文化的傳承,是連接民族情感紐帶、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一及社會穩定的重要文化基礎,也是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促進人類共同發展的前提。為此,黨的十七大把加強文化遺產保護,作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歷史使命。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強調指出:「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並號召全黨全國人民「加強對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護,重視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可見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同時還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意義重大。
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源。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的文化生態正在發生巨大變化,文化遺產及其生存環境受到嚴重威脅。不少歷史文化名城(街區、村鎮)、古建築、古遺址及風景名勝區整體風貌遭到破壞。文物非法交易、盜竊和盜掘古遺址古墓葬以及走私文物的違法犯罪活動在一些地區還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大量珍貴文物流失境外。由於過度開發和不合理利用,許多重要文化遺產消亡或失傳。在文化遺存相對豐富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由於人們生活環境和條件的變遷,民族或區域文化特色消失加快。因此,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刻不容緩,具有更加現實的緊迫性。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從對國家和歷史負責的高度,從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充分認識保護文化遺產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切實做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㈦ 我們為什麼要保護古遺址和文物
這個問題有點抄……說簡單點襲,首先古遺址也是文物,屬於不可移動文物,我們平常在博物館里見到的基本是可移動文物(就是可以搬動的)。文物是歷代遣留下來的在文化發展史上有價值的東西,是現代人研究古近代社會的主要途徑,我們在學校里所學的歷史乃至古近代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等知識,無不是從各種歷史遺址和文物上研究出來的。我國的歷史悠久,文化傳承未斷,就是歷代都會做文物保護這樣的工作。這是一個民族和國家的延續必須要做的事情。希望對你有用。
㈧ 古遺跡正在逐步消失,國家應該怎樣保護
古遺跡越來越受到重視,這里不僅僅是歷史的文明,很多是連接現代的介質。目前古遺跡逐漸變少,國家必須要再提高保護意識並舉辦許多相關宣傳活動,強大保護隊伍。筆者整理出三條措施:
3、完善保護措施及制度保障
除了上述的保護措施,制度保障也尤為重要。以區域跟地方之分,細化每一條關於古遺跡保護的條例。這個目前還沒有非常完善的想法能夠變成現實,但真正做到的是每一個有責任心的人。這些會有時間的滯後性。所以更為重要的是我們自己能夠明白,它到底對我們有多重要。如果在每次的破壞後才出一種保障制度,可能也會造成來不及的遺憾。
所以,古遺跡的消失跟每個人都有關,時光一去不復返。我們作為一個有擔當有責任感的人,時刻記住歷史的使命跟我們息息相關。我們都要盡最大的力量去做好自己,也是方便他人,更是可以做出微弱的貢獻。
㈨ 怎樣保護文物古跡
我國經過20年的改革開放,經濟水平大大提高,中國經濟發展的投資也趨向於城市建設和發展領域,這給我國的城市發展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然而,國家和地方財政對城市建設的投資非常有限,城市發展資金主要靠各城市獨立解決,所以不少城市都把發展提到了新的高度。
根據國內外多年的實踐證明,在城市建設中,規劃是龍頭,規劃必須先行。在城市發展中道理也是一樣的。因此,城市發展的規劃方略研究,十分重要。城市規劃走向發展性的城市規劃,城市規劃本身就可以創造價值,城市規劃本身就是城市經營。一個好的建設規劃、小區規劃就可以創造上億的價值,上海文化佳苑就是一例。一個好的城市總體規劃創造的價值更是不可估量,周庄、平遙的規劃最有說服力。
概括起來,城市發展的規劃方略,主要有如下方面:保護城市歷史文化遺產,長遠考慮城市發展;優化城市環境,以環境美提升城市資產價值;基礎設施區域共用,節約投資並增加效益;規劃先行,搞好城市發展性規劃。這些問題是城市發展與城市規劃建設的熱點與難點問題,也是城市發展急待解決的問題。
那麼,各城市如何在實際工作中正確地面對並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和難題,以推動城市的建設健康順利發展?為此,本報記者采訪了上海同濟聯合城市規劃與景觀設計研究所所長、中國城市研究專家李秉毅,請其主要就「保護城市歷史文化遺產,長遠考慮城市發展」的城市規劃方略發表看法。
保護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的意義何在?
記者先就我國保護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的意義請教了李教授。
李秉毅介紹說,城市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意義主要有4個方面:歷史研究——歷史文化價值、科學研究——科學價值、發展旅遊——經濟價值及可持續發展。我們首先從歷史研究著眼,來看待城市文化價值。
城市文化遺產是城市歷史發展的見證,是城市歷史研究的重要依據。研究城市、人類發展歷史,借古明今,有利於促進城市發展。
在歷史科學研究進程中人們發現,歷史古城、建築、構築物(如中國的趙州橋、都江堰,埃及的金字塔)等有很深奧的科學道理,有的甚至是現在人們還不清楚的科學理論,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尤其是保護凝聚了3000多年歷史文化的中國歷史文化遺產,對科學研究有重要的意義。
李秉毅說,正是這些人類前進中創造的城市文化遺產,為我們的城市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發展城市旅遊業,用經濟價值去直觀地表現城市歷史文化的獨特魅力,有利於更好地發展城市。中國5000多年的歷史文化遺產豐富而迷人,它吸引著無數的中國人,更讓外國人嚮往,這些都是發展城市旅遊業的重要資源,也是人們遊憩、觀光、獲得美的享受的重要場所。小小的周庄(小鎮),年旅遊收入達2億元,增長率也是驚人的。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旅遊業所帶來的收益不斷提高,旅遊在國民經濟中的比例不斷增長。我國城市歷史文化旅遊的潛力很大。我國張掖市比日本的高山市的歷史文化遺產豐富得多、有價值得多,然而,我國張掖市的旅遊收入占國內生產值的比例卻比日本的高山市低得多,張掖市不到10%,而日本的高山市在70%以上。
總之,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有重要的意義。國家每年拿出2000萬元用於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歷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遭受地震時,國際上給了相當數量的捐助。保護城市歷史文化遺產,是城市經營的長遠戰略
全球《21世紀議程》指出,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保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功在千秋,造福子孫後代。同濟大學阮儀三教授在上世紀80年代初做平遙、周庄規劃時,做了保護古城鎮開辟新區的規劃,並嘔心瀝血地奔走說服,保下了平遙古城、周庄古鎮,使平遙成為了世界文化遺產,周庄也有望登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阮儀三教授當然是保護文化遺產的大功臣。同時,當時接納保護意見的決策者也是功臣。
李秉毅介紹說,我國的歷史文化遺產很豐富、很有價值。遺憾的是在經濟開發中遭到了建設性的破壞。70年代的太谷等城,歷史價值根本不亞於平遙,現在卻盪然無存。福州的「三坊七巷」在舊城改造中給「改」掉了。這些十分令人傷心。專家們認為,改革開放以來,在城市開發中對歷史文化的建設性破壞超過了「破四舊」、「文革」。西部是古「絲綢之路」,有豐富、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在西部開發中,在城市經營中,一定要吸取經驗教訓,有意識地、特別重視地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延續華夏文化,造福子孫後代。
保護歷史文化遺產 提升城市資產價值
李秉毅表示,城市歷史文化遺產毫無疑問是城市的雄厚的發展資產。歷史文化遺產,是重要的旅遊資源,也是旅遊資產。因此,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可以提升城市資產價值。平遙古城、周庄古鎮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得好,旅遊發展得好,城市資產價值提升得多;杭州市歷史文化遺產規劃得好,房地產價提升得多。
那麼,究竟哪些城市文化遺產應列被保護和發展利用的歷史文化遺產之中呢?
李秉毅介紹說,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內容主要包括4個方面:文物古跡的保護、歷史地段的保護、古城風貌特色的保護與延續、歷史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
首先是對物古跡的保護。文物古跡包括類別眾多、零星分布的古建築、古園林、歷史遺跡、遺址、傑出人物的紀念地,還包括古木、古橋等歷史構築物。
其次是對歷史地段的保護。歷史地段包括文物古跡地段、歷史街區。文物古跡地段指由文物古跡(包括遺跡)集中的地區及其周圍的環境組成的地段。歷史街區指保存有一定數量,一定規模的歷史建構物且風貌相對完整的生活地區,該地區的整體反映某一歷史時代的風貌特色,具有較高的價值。
古城風貌特色的保護與延續。古城風貌特色的保護與延續包括古城空間格局、古城自然環境、城市建築風格三部分。
古城空間格局包括古城的平面布局、方位軸線、道路骨架、河網水系等。它們能反映城市的文化景觀、規劃布局思想、歷史發展、社會文化模式;古城自然環境包括城市及其郊區的重要地形、地貌、原野、與重要歷史有關的山、水、花、木、原野特徵。城市的自然環境與城市的景觀、文化、生態緊密相聯;古城建築風格包括建築的式樣、高度、體量、材料、平面布局、與周圍建築的關系等。建築風格影響城市風貌特色。
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方法與原則
當談到部分城市在各自的建設發展中對城市歷史文化建築遺產的保護情況時李秉毅表示,實踐證明,各城市在各自的建設發展中大多都注意並保護和有效利用了歷史文化遺產。但也有個別城市做得不盡如人意。原因多為這些城市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方法與原則不太了解。
李秉毅介紹說,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方法與原則主要有9個方面:
原封不動的保存(凍結保存):原封不動的保存,保持歷史文化的原真性。這是聯合國提倡的標准。一般對文物古跡應原封不動的保存;
整舊如故——謹慎修復:對於殘缺的建築(古遺跡)修復應「整舊如故,以存其真」。《威尼斯憲章》提出了世界各國公認的兩個修復原則:修復和補缺的部分必須跟原有部分形成整體,保持景觀上的和諧一致,有助於恢復而不能降低它的藝術價值、歷史價值、科學價值、信息價值;
增添部分必須與有部分有所區別,使人能辨別歷史和當代增添物,以保持文物建築的歷史性。此外,加固、維護應盡可能地少,即必要性原則;
慎重重建:一些十分重要的歷史建築物因故被毀。由於它們是地方重要的特徵、象徵,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有必要重建。重建有紀念意義。但是,重建必須慎重,必須經專家論證,因為重建必然失去了歷史的真實性,又耗資巨大,還破壞了遺跡。在更多情況下保存殘跡更有價值;
利用以不損壞遺產為前提。對歷史文化遺產的利用以不損壞遺產為前提,以續繼原有使用方式為最佳,也可以為博物館,作為參觀旅遊景點要慎重,防止被破壞;
保持歷史街區和古城的格局特徵。重點保護好歷史街區和古城的平面布局、方位軸線、道路骨架、河網水系等;
保護特色建築風格:保護特色建築風格,包括建築的式樣、高度、體量、材料、顏色、平面布局、與周圍建築的關系等。控制適當的建築尺度——高度、體量非常重要,切記今古不同,不要求高、求大;
保護歷史環境:事物與其存在環境是密不可分的,不可以脫離環境而存在。歷史文化遺產環境的意義更重要,重要的、特色的、與重要歷史有關的地形、地貌、原野、水體、花木及其特徵都要保護;
拿不準的古鎮、古村、古街、古建築應暫不拆除。許多偏遠的地方,尤其是山區農村,古鎮、古村、古街、古建築,雖然不是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是卻也是歷史文化遺產,有相當高的價值。當地人不知道,有沒有財力和機會請專家鑒定。在這種情況下,最好暫不拆除,以免造成遺憾,待專家論證後在根據情況處理。
做好歷史文化古城和歷史文化地段保護規劃。規劃是龍頭,保護必須以規劃為前提,規劃必須先行。有了規劃,按規劃進行保護。
㈩ 古建築維修工程包括什麼
魯班股份古建築的維修,根據其殘損程度和工程性質,一般分為5種類型。
經常性保養維護工程
古建築需進行經常性保養與維護,包括屋頂除草、勾抹;局部揭傡補漏;樑柱和牆壁等支頂加固;庭院清理整頓、室內外排水、疏導等小型工程。這類工程不改變文物現存結構、材料、外貌、裝飾和色彩,一般由管理單位或使用單位作為經常性的工作來完成。
搶險加固工程
古建築的某些部分在發生了危及文物安全險情時要進行搶救,如支頂、牽拉、堵擋、加固等應急工程。這類工程需要經過技術檢查,制定搶險加固方案,並經文物主管部門審批後,才能進行。如果由於特殊情況,不能事先申報時,須補報備案。
重點修繕工程
古建築進行較全面和較大規模的修繕,必須事先做好勘察測繪、調查研究,在充分掌握科學資料的基礎上進行設計。工程設計要經過認真的分析研究,廣泛徵求有關方面專家的意見,並提出「修繕工程申請書」,按文物保護單位的級別報經文物主管部門批准後,才能進行施工。
局部復原工程
是指對存有遺址而地面建築殘缺不全或已損毀部分的古建築進行局部復原。此種工程必須具備詳細的科學依據,根據研究確能復原局部結構或構件者,按重點修繕工程具體要求進行。
保護性建築與構築物工程
為了保護不可移動文物而附加的排水防洪堤壩、防雨房、亭或窟檐等安全設施,應與文物本身及環境風貌相協調。附加建築物、構築物的設計方案按文物保護單位級別,報經文物主管部門同意後才能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