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格多香遺址
A. 古格王朝遺址的遺址簡介
位於阿里地區的一座土山上。公元10世紀前半期建立,前後世襲了16個國王。王宮城堡是從10-16世紀不斷擴建的。古格王國遺址佔地約18萬平方米, 從山麓到山頂高300餘米,房屋建築、佛塔和洞窟密布全山,達600餘座,形成一座龐大的古建築群。
現存較好的有寺廟、殿堂5座。寺內殘留有泥塑佛像和彩色壁畫。該遺址是研究西藏歷史和公元10世紀以來藏族建築史的珍貴資料。 古格王朝遺址西距扎達縣城18公里的扎布讓區象泉河畔,被眾土林遠遠近近地環抱其中,因其是用取自周圍土林的粘性土壤建築而成,所以古老城堡的斷壁殘垣與腳下的土林渾然一體,使人難以分辨究竟何為城堡、何為土林。每當朝霞初起或夜幕降臨之時,古格遺址便會在土林的映襯下透射出一種殘缺美、悲壯美。
古格王朝整座城堡建築在一座300多米高的黃土坡上,地勢險峻,洞穴、佛塔、碉樓、廟宇、王宮有序布局,自下而上,依山迭砌,直逼長空,氣勢恢弘壯觀。這些洞穴多為居室,密密麻麻遍布山坡。 古格的住宿有嚴格的等級制度:山坡上是達官貴族的住宿,山下是奴隸居住,有的洞窟則是僧侶的修行地。有這樣陡峭的山壁作為屏障,要爬上山頂比登天還難。那麼古格人自己又是如何上山的呢?原來聰明的古格人在山體內修築了許多暗道,暗道中某些類似窗戶的洞,既為了採光又可以用來防禦。這些暗道迂迴曲折,拾階而上可直達山頂王宮。
王宮總是高高在上,這一方面是為了防禦,另一方面也象徵著國王至高無上的權力。然而,戰火摧毀了城堡,黃沙淹沒了豪傑。望眼前滿目凄涼,千古滄桑,一個興起於十世紀,演出了七百年燦爛歷史政劇,經歷過十六位世襲國王,擁有過十萬人之眾的龐然大國竟然在1635年拉達克人入侵的戰爭中瞬間灰飛煙滅。它為什麼會消失得這樣突然?當年的十萬之眾為什麼會無影無蹤?這對我們確實是一個充滿誘惑的千古之謎。 在這片備受摧殘的土地上,唯有寺廟保存完好。山腰中部的幾座寺廟分別為渡母殿、紅殿、白殿和輪回殿。這些寺廟都帶有濃郁的西藏建築風格,寺廟飛檐上雕飾的圖案多為獅、象、馬、孔雀等動物,這種雕飾大概與從岡底斯山脈分流的四條神水:同時也是印度河上游的主要河流——獅泉河、象泉河、馬泉河、孔雀河的傳說有一定關系吧。
古格壁畫是古格藝術的精品,雖然他們已經沉睡了幾個世紀,如今依然光彩照人。這些壁畫包括佛教故事、神話傳說以及當時古格人的生產、生活場面等等,內容十分豐富。透過這些絢麗斑斕的圖畫,人們不難窺視到昔日古格王朝的政治經濟活動以及文化風情,從中去追尋古格興盛與消亡的歷史。
近十數年間於古格遺址周圍不斷發掘出的雕刻、造像及壁畫等揭開了古格王朝的神秘面紗。古格雕塑多為金銀佛教造像,其中成就最高的是被稱為古格銀眼的雕像。而遺存數量最多、最為完整的是它的壁畫。占格壁畫氣勢宏大,風格獨特,全面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所繪人物性格突出,用筆洗練,豐滿動感的女性人物尤具代表性。由於所處地理位置及受多種外來文化的影響,古格的藝術風格帶有明顯的克什米爾及犍陀羅藝術特點。
古格王朝遺址
古格盛產黃金白銀,在托林寺、札不讓、皮央東嘎都發現過一種用金銀汁書寫的經書,而且出土的數量極大。這種經書以文書寫在一種略呈青藍色的黑色紙面上,一排用金汁、—排用銀汁書寫,奢華程度無以復加。 最早對這座古城遺址進行考察的是英國人麥克活斯·揚。1912年,他從印度沿象泉河溯水而上,來到這里進行考察。此後便有探險家、旅行者、攝影家和藝術家們源源不斷地來探奇訪幽。但真正的科學考察是從1985年西藏自治區文管會組織的考察隊開始的。以他們實地測量,遺址總面積約為72萬平方米,調查登記房屋遺跡445間,窯洞879孔,碉堡58座,暗道4條,各類佛塔28座,洞葬l處:發現武器庫l座,石鍋庫1座,大小糧倉11座,供佛洞窟4座,壁葬1處,木棺土葬1處。
古格王國遺址是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地之一。遺址從山麓到山頂高300多米,到處都是和泥土顏色一樣的建築群和洞窟,幾間寺廟除外, 全部房舍已塌頂,只剩下一道道土牆。遺址的外圍建有城牆,四角設有碉樓。整個遺址建在一小土山上,建築分上、中、下三層,依次為王宮、寺廟和民居。紅廟、白廟及輪回廟中的雕刻造像及壁畫不乏精品。圍繞古格都城周圍的重要遺址還有東嘎、達巴、皮央、香孜等, 都有大量文物遺存。
B. 古格王朝的遺址在哪
古格王國遺址是一座高原古城,位於西藏阿里札達札布讓區象泉河畔的一座土山上,佔地約18萬平方米,是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為研究西藏歷史和古代建築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古格王國歷史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吐蕃王朝的晚期。古格王國對內發展生產,與鄰國打仗,都需要人力、財力,但隨著藏傳佛教勢力的擴大,國王與佛教首領之間的矛盾日愈尖銳,導致戰爭,最終滅亡。1961年,古格王國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自從1985年被考古發掘後,在古格遺址周圍不斷發掘出的造像、雕刻及壁畫是這個神秘王朝留給人們的寶貴財富。現古格王國旅遊的非常受人歡迎。
C. 古格遺址的歷史介紹
對於許多人來說,古格仍是一個陌生的名詞。但如果把這個消亡了350年的王國的價值。把它和中美洲瑪雅文明,義大利的龐貝古城相提並論,三者有一個驚人的相似之處:它們都是在文明鼎盛時期突然遭到滅頂之災,正是因為突然的變故,一切都被保存下來了。在其後的幾個世紀,人類幾乎不知其存在,沒有人類的活動破壞它的建築和街道,修正它的文字和宗教,篡改它的壁畫和藝術風格,它們甚至保留著遭到毀滅的現場。 如今的古格故地,有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十幾戶人家守著一座空盪盪的城市廢墟,而這十多戶人家並不是古格後裔。那麼當日十萬之眾的古格人如何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呢?這里發生了什麼樣的天災或者瘟疫使得繁榮富強的文明突然間完全徹底消失?古格文明何以消逝得無影無蹤? 時至今日,我們對於古格王國還是知之甚少,少量的歷史典刊,殘缺並且相互矛盾的記載,不僅沒能揭開古格王國神秘的面紗,反而更增加了它的神秘感。古老的古格,像是一座巨大的迷宮,將西藏西部眾多的秘密深鎖其中。
10世紀中葉至17世紀初,古格王國雄踞西藏西部,弘揚佛教,抵禦外侮,在西藏吐蕃王朝以後的歷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位於青藏高原的最西端,札達象泉河(藏語為朗欽藏布)流域為其統治中心,北抵日土,最北界可達今克什米爾境內的斯諾烏山,南界印度,西鄰拉達克(今印占克什米爾),最東面其勢力范圍一度達到岡底斯山麓。其都 城札不讓位於現札達縣城西18公里的象泉河南岸。經測量,札不讓北面的香孜、香巴、東嘎、皮央遺址,西面的多香,南面的達巴、瑪那、曲龍遺址等,都具有相當的規模。除了這些由於今日仍然作為村莊或行政所在地而有幸被標明在地圖上的據點外,古格王國境內還有大量的無遺跡亦散布在荒原大漠之中,斷壁殘垣、坍毀的洞穴、傾圮的佛塔難以數計。
D. 古格王朝的遺址是怎樣的
如果你曾經去過西藏的話,阿里扎縣是你不得不去的地方。那裡有一個強大王國——古格王朝的遺址。整個遺址佔地約183萬平方米,這處曾經是古格王朝宮堡的地方,目前只留下恢弘的遺址和遺物:445座各類殿堂房屋,879孔洞窟,58座碉樓,28座各類佛塔,1道塔牆,10道防衛牆,4條隧道或暗道,其總面積達到了72萬平方米!在這些遺址中,包括了1座武器庫,1座石鍋庫,11座大大小小的糧倉、4座供佛洞窟、1處壁葬、1處木棺土葬。這一座座的宮殿與一座座的寺廟,沿著逶迤的山勢,從下而上,直達山頂。
在眾多的古格王朝遺址中,最為顯眼的便是各式的佛教建築了:位於山頂處突兀而出的壇城殿,山坡台上那交相輝映的紅廟和白廟,高低不同、但卻錯落有致的大威德殿和度母殿,山坡西北側呈現雄偉古樣的佛塔。這些佛殿建築在山頂上向我們炫耀著它們曾經的美麗風韻,同時也從另一側面展示出了當日古格王朝那輝煌的形象。
但是,最讓人感覺到奇怪的地方是:一個擁有如此成熟而燦爛文化的王朝卻突然間由盛極到達衰落,一夜之間在茫茫的沙海中消失不見了,這讓人迷惑: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古格王朝的衰落?
在古格王朝消失後的幾個世紀中,人們幾乎對其一無所知道中,沒有任何人類活動去破壞這些古老而神秘的建築,直到現在,它還在荒原上向我們默默地傾訴著曾經的美麗。考古越是深入,我們便越困惑,歷史上所遺留下來的歷史典刊是如此之少,而且大多呈現為殘缺不全、互相矛盾狀。這些史料不但沒有幫助我們揭開古格王國的神秘面紗,反而更增添了它的神秘感。古老的古格,就如同一座巨大的迷宮一般,將有關於西藏西部眾多的秘密都深鎖於其中。
在史料中,有記載說,在公元16世紀後半葉至17世紀初近60年的時間中,古格已經趨向於衰落了。但據可靠資料說,古格之所以衰落,是由於以古格王赤扎巴德為首的古格王室與當時的僧侶集團之間矛盾日漸尖銳而導致的。
此時的古格與他國的戰事不斷,使得國力資財大大被消耗,特別是古格與鄰國拉達克之間時有邊境沖突,這使古格王朝的情況更是雪上加霜。《拉達克王統記》中有明確記載,在17世紀初年間,年輕的拉達克王森格朗傑不斷地發起戰爭,對已呈衰敗之勢的古格進行大肆的掠奪。此外,一些小的邦國也經常聯合起來,一起反對古格王朝。連年不歇的戰火使古格的生產力受到了極大的破壞。
從有關史料的記載與現代的考古結果來看,戰爭所造成的屠殺與大規模掠奪都不足以將古格文明覆滅,但事實上,古格王朝卻在連年的征戰中迅速地淪為了一座龐大的廢墟。
也曾有專家推斷,除了戰爭之外,生存環境的迅速惡化也是古格王朝敗落的主要原因。從現在來看,這一說法有一定的根據,目前古格遺址處的沙漠化十分嚴重,當初可以養活十萬之眾的綠洲現在已經所剩無幾了。但問題是,如果古格王朝是由於這個原因而滅亡的,那十萬古格臣民去了哪裡?如果只是遷徙到了他處,那便一定會有後裔知曉祖先的歷史,但目前依然沒有人肯承認,自己便是古格王朝的後代。
另外,還有很多有關於天災、瘟疫的猜想,這些也都不足以使一個繁榮強盛的文明在突然間完全地消失,而且沒有任何有說服能力的證據留下。
從此,古格王朝便成了西藏地區神奇地域中的一個謎中之謎,這一片擁有宏大規模的遺址也在不斷地誘惑著人們去探索與發現。
E. 古格王朝遺址和古格遺址是一種嗎
古格王朝遺址位於西藏阿里地區札達縣托林鎮,9世紀中葉,吐蕃王朝崩散,部分王室後人逃往阿里,建立了三個小王國,其中德祖袞在10世紀前後建立古格王朝。
巍峨的古格故城坐落於阿里扎達縣扎布讓區境內托林鎮西北的象泉河南岸,距縣城19公里。為曾經擁有百萬之眾的金戈鐵馬的吐蕃王室後裔所建,偏居此地700餘年,傳承20餘代國王,距今有1300年的歷史,於十七世紀滅亡,給後人留下了無數珍貴的文物和歷史資料。
F. 古格王朝遺址有什麼獨特的地方
古格故城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里扎達縣扎布讓區境內托林鎮西北的象泉河南岸。距今有1300年的歷史,為曾經擁有百萬之眾的金戈鐵馬的吐蕃王室後裔於10世紀前半期所建,偏居此地700餘年,傳承20餘代國王,期間不斷擴建,於17世紀滅亡。
古格王國遺址是研究我國西藏歷史和10世紀以來藏族建築史的珍貴資料。
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上溯到象雄國,是在統一西藏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後建立的,它是吐蕃王室後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權,其統治范圍最盛時遍及阿里全境。
古格王朝不僅是吐蕃世系的延續,而且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後重新找到立足點,並由此逐漸達到全盛。因此古格王朝在西藏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古格王朝遺址總面積約為72萬平方米,共有房屋遺跡445間,窯洞879孔,碉堡58座,暗道4條,各類佛塔28座,洞葬l處,發現武器庫l座,石鍋庫1座,大小糧倉11座,供佛洞窟4座,壁葬1處,木棺土葬1處。
古格王朝遺址被眾土林遠遠近近地環抱其中,因其是用取自周圍土林的粘性土壤建築而成,所以古老城堡的斷壁殘垣與腳下的土林渾然一體,使人難以分辨究竟何為城堡、何為土林。
古格王朝整座城堡建築在一座黃土坡上,地勢險峻,遺址佔地約18萬平方米,從山麓到山頂自下而上,依山迭砌,王宮建築、佛塔和洞窟、碉樓密布全山,達600餘座,形成一座龐大的古建築群,氣勢恢弘壯觀。
古格王朝宮殿建築主要集中在山頂東南部,共有房屋56座,多數為一層建築,也有二三層建築。王宮西面,有一處面積約200平方米的建築殘跡,系當年王朝集會的議事大廳,為王城中最軒敞的建築,現僅存圍牆。
山頂北部有一洞口,通向國王「冬宮」,由8個窯洞組成。冬宮為地道式建築,盤旋通往山下,其間有一連串地穴式房屋,有望孔、小窗,室內套室,洞中有洞,頗為復雜。
古格王朝崇尚佛教,曾多次派人到克什米爾學經,翻譯佛經108部,得佛教之益,王朝歷數百年不衰。1042年,印度高僧阿峽底到阿里地區弘法,使阿里成為佛教復興之地,佛教史稱之為「卜路弘法」。
古格遺址現存較好的有寺廟、殿堂5座。分別為渡母殿、紅殿、白殿和輪回殿。這些寺廟都帶有濃郁的西藏建築風格。
紅廟和白廟是6座寺廟中規模最大的,面積各300多平方米,有700餘平方米的壁畫。壁畫題材有各類佛、菩薩、度母、護法神、高僧像以及吐蕃贊普世系圖、古格王及臣後禮佛圖、釋迦牟尼傳記圖等。
古格壁畫是古格藝術的精品,壁畫上的人物極具動感,數千人物絕少雷同。廟內天花板上的圖案多達500多種,大部分為裝飾圖案,少量為飛天、瑞獸題材。這些圖案色彩濃艷,線條流暢,借鑒了印度、尼泊爾藝術的表現手法,充分體現了古格王國獨特的藝術氣質和時代風格。
透過這些氣勢宏大、風格獨特、絢麗斑斕的圖畫,全面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所繪人物性格突出,用筆洗練,豐滿動感的女性人物尤具代表性。
古格遺址周圍發現的雕刻、造像及壁畫等揭開了古格王朝的神秘面紗。
傳說古格王國時期這個地方素以精於冶煉與金銀器製造而聞名,當年阿里三圍以托林寺為主寺的下屬24座寺院的金屬佛像與法器,都由魯巴鑄造。
據說魯巴鑄造的佛像用金、銀、銅等不同的原料合煉而成,工藝精湛,通體全無接縫如自然形成,其價值甚至超過了純金佛像。
在皮央遺址杜康大殿有一件精美的銅佛像,頭戴化佛寶冠、4臂各執法器、頭生3眼,這尊金黃色銅像卻發出閃閃銀光,晶瑩鋥亮,這就是著名的「古格銀眼」。
「古格銀眼」的銅像,只有古格才能製作,更是被視為佛像中的精品,因為極少流傳於世,所以尤為珍奇。
古格盛產黃金白銀,在托林寺、札不讓、皮央東嘎都發現過一種用金銀汁書寫的經書,而且出土的數量極大。這種經書以文書寫在一種略呈青藍色的黑色紙面上,一排用金汁、—排用銀汁書寫,奢華程度無以復加。
古格王朝的防禦區主要有3個古代防禦工事,一個扼守在河口,一個雄踞在一座小山上,還有一座則屹立於象泉河床附近,三座防禦工事成犄角狀互相呼應。
在古格都城遺址北面的一處斷崖上,有一個著名的「干屍洞」。據說這是古格王國滅亡後留下的最後遺跡。洞窟開鑿在山溝崖壁上,洞口很小。
對古格王朝古城遺址進行考察是從1985年西藏自治區文管會組織的考察隊開始的。
在年輕考古學家張建林率領下,對古格遺址進行了大規模的考古調查,3年後,張建林和骨幹隊員仵君魁執筆寫出了考古學巨著《古格故城》。
這部巨著的問世,在考古學界所引起的震動和贊譽自不待說,就連國家領導人出訪美國時,都隨身攜帶該書,作為禮品鄭重地贈送給大洋彼岸的美國朋友。
G. 古格遺址有哪些寺廟
古格遺址現存較好的有寺廟、殿堂5座。分別為度母殿、紅殿、白殿和輪內回殿。這些寺廟都帶容有濃郁的西藏建築風格。紅廟和白廟是6座寺廟中規模最大的,面積各300多平方米,有700餘平方米的壁畫。壁畫題材有各類佛、菩薩、度母、護法神、高僧像以及吐蕃贊普世系圖、古格王及臣後禮佛圖、釋迦牟尼傳記圖等。
H. 古格的歷史遺跡
古格的住宿有嚴格的等級制度:山坡上是達官貴族的住宿,山下是奴隸居住,有的洞窟則是僧侶的修行地。有這樣陡峭的山壁作為屏障,要爬上山頂比登天還難。那麼古格人自己又是如何上山的呢?原來聰明的古格人在山體內修築了許多暗道,暗道中某些類似窗戶的洞,既為了採光又可以用來防禦。這些暗道迂迴曲折,拾階而上可直達山頂王宮。
王宮總是高高在上,這一方面是為了防禦,另一方面也象徵著國王至高無上的權力。然而,戰火摧毀了城堡,黃沙淹沒了豪傑。望眼前滿目凄涼,千古滄桑,一個興起於十世紀,演出了七百年燦爛歷史政劇,經歷過十六位世襲國王,擁有過十萬人之眾的龐然大國竟然在1635年拉達克人入侵的戰爭中瞬間灰飛煙滅。它為什麼會消失得這樣突然?當年的十萬之眾為什麼會無影無蹤?這對我們確實是一個充滿誘惑的千古之謎。
在這片備受摧殘的土地上,唯有寺廟保存完好。山腰中部的幾座寺廟分別為渡母殿、紅殿、白殿和輪回殿。這些寺廟都帶有濃郁的西藏建築風格,寺廟飛檐上雕飾的圖案多為獅、象、馬、孔雀等動物,這種雕飾大概與從岡底斯山脈分流的四條神水:獅泉河、象泉河、馬泉河、孔雀河的傳說有一定關系吧。 古格壁畫是古格藝術的精品,雖然他們已經沉睡了幾個世紀,如今依然光彩照人。這些壁畫包括佛教故事、神話傳說以及當時古格人的生產、生活場面等等,內容十分豐富。透過這些絢麗斑斕的圖畫,人們不難窺視到昔日古格王朝的政治經濟活動以及文化風情,從中去追尋古格興盛與消亡的歷史。
近十數年間於古格遺址周圍不斷發掘出的雕刻、造像及壁畫等揭開了古格王朝的神秘面紗。古格雕塑多為金銀佛教造像,其中成就最高的是被稱為古格銀眼的雕像。而遺存數量最多、最為完整的是它的壁畫。占格壁畫氣勢宏大,風格獨特,全面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所繪人物性格突出,用筆洗練,豐滿動感的女性人物尤具代表性。由於所處地理位置及受多種外來文化的影響,古格的藝術風格帶有明顯的克什米爾及犍陀羅藝術特點。
古格盛產黃金白銀,在托林寺、札不讓、皮央東嘎都發現過一種用金銀汁書寫的經書,而且出土的數量極大。這種經書以文書寫在一種略呈青藍色的黑色紙面上,一排用金汁、—排用銀汁書寫,奢華程度無以復加。 古格王國遺址是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地之一。10-16世紀的遺址從山麓到山頂高300多米,到處都是和泥土顏色一樣的建築群和洞窟,幾間寺廟除外, 全部房舍已塌頂,只剩下一道道土牆。遺址的外圍建有城牆,四角設有碉樓。整個遺址建在一小土山上,建築分上、中、下三層,依次為王宮、寺廟和民居。紅廟、白廟及輪回廟中的雕刻造像及壁畫不乏精品。圍繞古格都城周圍的重要遺址還有東嘎、達巴、皮央、香孜等, 都有大量文物遺存。
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上溯到象雄國,王朝的建立大概從9世紀開始,在統一西藏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後建立的,到17世紀結束,前後世襲了16個國王。它是吐蕃王室後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權,其統治范圍最盛時遍及阿里全境。它不僅是吐蕃世系的延續,而且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後重新找到立足點,並由此逐漸達到全盛。因此古格王朝在西藏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吐蕃王朝末代贊普郎達瑪時期,滅佛毀寺,不少避難僧人遠遁阿里。阿里地處西部邊境,深受大食、印度的影響,加上又是苯教的發源地,所以便成為各種思潮、各種力量匯集之地。公元843年朗達瑪被一位僧人刺殺,內戰紛起,4年後平民起義,吐蕃王朝崩潰。之後先後曾出現大小7個王國,西藏長期處於藩王割據局面。
朗達瑪的兩個兒子奧松與雲丹也為爭奪王室相互斗爭,奧松之子貝考贊為奴隸起義軍所殺,貝考贊的兒子吉德尼瑪袞見大勢已去,回天無力,便帶著三個人臣和100多人,投奔阿里,並娶了當地頭人的女兒。後來吉德尼瑪袞將阿里一分為三,分封給他的3個兒子,古格王國即第三子德祖袞的封地。
17世紀中,古格王朝發生內亂,國王之弟請拉達克軍隊攻打王宮,王朝被推翻。古格覆亡後,並入拉達克(今克什米爾)一段時間,後被以達賴喇嘛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重新收回。
古格王國的統治中心在扎達象泉河(藏語為朗欽藏布)流域,北抵日土,最北界可達今克什米爾境內的斯諾烏山,南界印度,西鄰拉達克(今印占克什米爾),最東面其勢力范圍一度達到岡底斯山麓。其都城札不讓位於現扎達縣城西18千米的象泉河南岸。札不讓北面的香孜、香巴、東嘎、皮央遺址,西面的多香,南面的達巴、瑪那、曲龍遺址等,都具有相當的規模。 古格王朝崇尚佛教,多次派人到克什米爾學經,翻譯佛經108部,得佛教之益,王朝歷數百年不衰。1042年,印度高僧阿峽底到阿里地區弘法,使阿里成為佛教復興之地,佛教史稱之為「卜路弘法」。
古格在西藏的經濟和文化發展吏上佔有重要的地位,當時古代印度的許多重要佛教教義,就是從這里傳入西藏腹心地區的,這里又是古代西藏對外貿易的重要商埠之一。 「古格」多年來專注於家居服飾的生產和經營,「古格」已在深圳設有多家形象店,在全國各大中城市擁有經銷點,得到廣大女性顧客的喜愛,引領現代都市女性新的家居服飾生活理念。
「古格」的願景不是銷售家居服飾而是專注於推廣一種文化品味,她將為你展示現代優雅、舒適和「溫韻生活」之美,讓你貼近自然。每一件精心設計的產品,都將向你訴說不同的情感故事。古格讓你靠近自己的內心,讓家居生活更加貼合您獨特的品味與個性需求。 古格
真名:趙宏
職業:音樂製作人 西藏人民廣播電台(高音)節目組音樂總監
古格,著名音樂人,集詞曲創作、MIDI編曲製作於一身。 1992年考入山西忻州師范學校,學滿三年後保送至山西師范大學藝術系。大學期間主修聲樂與鋼琴,多次獲得三好學生稱號。
1998年大學畢業 1998至2001年 {北京} 在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學習,師從黃蜀青與趙易山學習作曲,和聲與視唱練耳,同時又考入中國廣播合唱團任男高音。並隨廣播合唱團在江蘇,安徽,四川等地巡演 在京期間,對流行音樂產生極大興趣並開始詞曲創作,還組建樂隊在各類宣傳活動,酒吧里進行演出,擔任鍵盤手。
2001至2004年 {青海} 青海省藝術學校舞蹈科任鋼琴伴奏。在此期間對藏族民族音樂產生濃厚興趣,先後去青海玉樹,黃南,海南,格爾木,海北州,德令哈等地采風,進行民族與流行音樂結合的嘗試並創作藏式流行歌曲。《阿媽啦》《你為何走得那麼遠》等都是那時的作品。
2004至2008年 {北京} 在北京「瑪吉阿米」任鍵盤手並擔任音樂總監。在這里更全面的了解藏族文化並整理記錄藏族民間歌曲。在此期間開始音樂製作,為阿佳組合,三木科,萬馬三智,勒毛吉創作製作音樂作品。
2008至今 {成都} 作為音樂人身兼作詞,作曲,編曲於一體,為大量的藏族歌手量身打造單曲或專輯。合作藝人:阿佳組合、成龍、瓊雪卓瑪、高原紅、三木科、央金蘭澤、索郎扎西、曲爾甲、嘉央曲珍、成林江措、萬馬三智、才吉、尼瑪拉毛、金珠卓瑪等。
2010年12月受聘於西藏人民廣播電台(高音)節目組任音樂總監。
2011年5月組織策劃大型公益環保演唱會(綠色協議)創作主題曲並擔任音樂總監。
2011年為了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西藏人民廣播電台、西藏電視台、青海人民廣播、青海藏語衛視、四川人民廣播電台、四川康巴衛視、甘南人民廣播電台、甘南電視台、雲南迪慶人民廣播電台、雲南迪慶電視台等相關單位共同主辦、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藏語頻率、《廣播歌選》雜志社、北京蓋亞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承辦《再唱山歌給黨聽——歌唱我們的幸福生活》
2011年藏族風格歌曲徵集評選展播活動中,由音樂人古格創作高原紅組合演唱的作品《好時光》榮獲二等。 1.《我們好好愛》嘉央曲珍.成林江措
2.《呼喚》阿佳組合.成龍
3.《天邊的西藏》 瓊雪卓瑪
4.《草原越野》 曲爾甲
5.《好時光》 高原紅
6.《我的思念只給你唱》曲爾甲.才吉
7.《吉米阿佳》 阿佳組合
8.《夢回喜馬拉雅》登格爾
9.《扎西德勒》 三木科
10.《藏北草原》 完瑪三智
11.《小扎西》 索朗扎西
12.《草原我愛你》康姆
13.《綠色協議》 藏族群星
I. 古格遺址的介紹
古格王國遺址是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地之一。現在的遺址從山麓到山頂高300多米,到處都是和泥土顏色一樣的建築群和洞窯,幾間寺廟除外,全部房舍已塌頂,只剩下一道道土牆。遺址的外圍建有城牆,四角設有碉樓。整個遺址建在一小土山上,建築分上、中、下三層,依次為王宮、寺廟和民居。紅廟、白廟及輪回廟中的雕刻造像及壁畫不乏精品。圍繞古格都城周圍的重要遺址還有東嘎、達巴、皮央、香孜等,都有大量文物遺存。
J. 古格王朝現存遺跡有哪些
古格王朝遺址約為72萬平方米,共有房屋遺跡445間,窯洞879孔,碉堡58座,暗道4條,各類佛塔28座,洞葬l處,發現武器庫l座,石鍋庫1座,大小糧倉11座,供佛洞窟4座,壁葬1處,木棺土葬1處。古格王朝遺址被眾土林遠遠近近地環抱其中,因其是用取自周圍土林的粘性土壤建築而成,所以古老城堡的斷壁殘垣與腳下的土林渾然一體,使人難以分辨究竟何為城堡、何為土林。古格王朝整座城堡建築在一座黃土坡上,地勢險峻,遺址佔地約18萬平方米,從山麓到山頂自下而上,依山迭砌,王宮建築、佛塔和洞窟、碉樓密布全山,達600餘座,形成一座龐大的古建築群,氣勢恢弘壯觀。古格王朝宮殿建築主要集中在山頂東南部,共有房屋56座,多數為一層建築,也有二三層建築。王宮西面,有一處面積約200平方米的建築殘跡,系當年王朝集會的議事大廳,為王城中最軒敞的建築,現僅存圍牆。山頂北部有一洞口,通向國王「冬宮」,由8個窯洞組成。冬宮為地道式建築,盤旋通往山下,其間有一連串地穴式房屋,有望孔、小窗,室內套室,洞中有洞,頗為復雜。古格王朝崇尚佛教,曾多次派人到克什米爾學經,翻譯佛經108部。1042年,印度高僧阿峽底到阿里地區弘法,使阿里成為佛教復興之地,佛教史稱之為「卜路弘法」。古格遺址現存較好的有寺廟、殿堂5座。分別為度母殿、紅殿、白殿和輪回殿。這些寺廟都帶有濃郁的西藏建築風格。
紅廟和白廟是6座寺廟中規模最大的,面積各300多平方米,有700餘平方米的壁畫。壁畫題材有各類佛、菩薩、度母、護法神、高僧像以及吐蕃贊普世系圖、古格王及臣後禮佛圖、釋迦牟尼傳記圖等。古格壁畫是古格藝術的精品,壁畫上的人物極具動感,數千人物絕少雷同。廟內天花板上的圖案多達500多種,大部分為裝飾圖案,少量為飛天、瑞獸題材。這些圖案色彩濃艷,線條流暢,借鑒了印度、尼泊爾藝術的表現手法,充分體現了古格王國獨特的藝術氣質和時代風格。透過這些氣勢宏大、風格獨特、絢麗斑斕的圖畫,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所繪人物性格突出,用筆洗練,豐滿動感的女性人物尤具代表性。古格遺址周圍發現的雕刻、造像及壁畫等揭開了古格王朝的神秘面紗。傳說古格王國時期這個地方素以精於冶煉與金銀器製造而聞名,當年阿里三圍以托林寺為主寺的下屬24座寺院的金屬佛像與法器,都由魯巴鑄造。據說魯巴鑄造的佛像用金、銀、銅等不同的原料合煉而成,工藝精湛,通體全無接縫如自然形成,其價值甚至超過了純金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