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舊魏縣遺址

舊魏縣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1-31 11:13:41

㈠ 魏縣的名勝古跡

古驛道
公元前7000年前魏域已有了人行路。大禹治水,陸行乘車,由回隆入魏域,形成了境內貫穿南北的車馬大道。商朝七遷其都,河亶甲時遷於相(今內黃縣),境內形成了殷都至曲周太平倉、沙丘行宮之間的官路,這條古道南起殷都(今內黃縣),自宋村入魏境,經今泊口、馬頭、雙井、德政、羅庄等16個村出境,長約70里,俗名「殷路」。早在商代中國即有郵驛制度,每隔30里,按規模大小設「郵、亭、驛、傳」四等驛站,魏縣設有蔣村、雙井、西寺堡、棘針寨鄉前屯村、方里集、北皋、羅庄、集村等10個驛站,為「晉齊燕趙吳楚通衢」。
古城遺址
魏縣境內古縣城有4處,即於村、舊縣廟、洹水、五姓店古城。
於村古城。史稱漢城,於968年建制。位於今魏城鎮東北13千米處,是西漢至唐代的縣治,建於西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古城牆規模宏大,周長近萬米,以沙石焦土砌築,曾是西漢都尉府駐地。地下5米深處存斷續城牆基。
舊縣廟古城。於329年建制,史稱唐城。位於魏縣縣城東北14千米處,唐天寶三年(744年)建。規模不詳,有舊縣廟碑一道。
洹水古城。於297年建制,史稱宋城。位於魏城西南15千米舊魏縣村,宋熙寧六年(1073年)建,原為洹水縣治。
五姓店古城。原城址即魏縣縣城,明洪武三年(1370年)建,古城垣初為夯土牆,周長2600米,高7米、寬8米,護城河深5米,設東西南北四門。弘治四年(1491年)建門樓4座,東為「迎恩」、西為「南賓」、南為「望遠」、北為「拱辰」。城內文物古跡眾多,有各種廟宇18處、衙門5處、牌坊8處、古橋梁5處、古塔1處。古城存387年,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毀於水災。
崔維雅墓
崔維雅,字大醇、號默齋,順治三年舉人,歷任浚縣教諭、河南儀封知縣、廣西布政使、大理寺卿。著有《河防芻議》、《明刑輯要》等書。死後葬於今沙圪塔村南500米處,其墓佔地12畝,墓前左右兩側排列有石人、石馬、石羊、石豬、華表等石像24件。
觀音寺
觀音寺遺址位於魏縣北皋鎮蒲譚營村南500米處,佔地東西寬150米、南北270米。觀音寺遺址於2004年發掘,出土的文物有鐵佛像4尊(1尊完整、3尊缺頭),明代碑刻3通,東廂房遺址及大量屋頂構件及磚瓦。截至2009年,已知但尚未發掘的有觀音寺碑林、西廂房遺址、大殿遺址、山門遺址。據碑文記載,觀音寺曾於明代永樂、弘治、萬曆年間重修。

㈡ 魏縣東代固鄉的歷史文化

魏縣歷史大事:新築之戰:戰場在舊魏縣南20里,周定王九年(公元前589年),衛穆公命孫良夫等四將伐齊,在新築(古城,在今舊魏縣南20里處)與齊軍相遇,衛軍大敗,大夫仲孫於奚(魏縣人)引軍相救,殺退齊軍。衛穆公今其功高,決定賞以城池,仲孫於溪堅持不受,請求禮樂、馬纓以朝。孔子聽此事,嘆曰:「惜也,不如多餐之邑。」 破釜沉舟:在今境洹水南岸一帶為破釜之地。據《縣志》記載,公元前207年,項羽破釜北上,敗秦大將章邯於巨鹿,消滅了秦軍部隊,創下了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大戰白龍潭:戰場在泊村西,舊魏縣城北,寺上村南,多種《魏縣志》有載。唐乾寧三年(896年)4月,李克用發兵進攻洹水羅弘信。殺梁軍萬餘人。10月,與梁軍戰於白龍潭,梁兵大敗,朱全忠復派葛從周救援,自率大軍屯於洹水路(今舊魏縣),李克用方退兵。 御駕親征:宋咸平二年(999年),遼主耶律隆緒大舉南犯。宋真宗御駕親征,行至大徐村(今回隆鎮),遼兵已大掠而去,宋真宗從此返回,村名遂改為回龍,後演變為回隆。 紅槍會戰奉軍:1927年4月,紅槍會以為老師報仇,反苛捐雜稅為口號,集合大名、肥鄉、廣平、成安、臨漳等縣會徒包圍魏縣城,與奉軍大戰於東關。奉軍軍長張心源率部馳援,被紅槍會殺死在東關外,奉軍騎兵團被殲。6月21日,奉軍進行報復,在德政村槍殺了120多名紅槍會員和群眾及省參議員史老明等。 五·二六反「掃盪」:1943年5月26日,日軍糾集邯鄲、安陽、大名等21個縣的近萬名日偽軍,對八路軍冀南根據地中心魏縣、漳河縣發動了鐵壁合圍大「掃盪」,企圖消滅八路軍根據地抗日主力部隊和黨政機關。八路軍反「掃盪」部隊主力是八路軍一二九師七旅二十團,冀南軍分區司令部,分區基本團,路南支隊,魏縣、漳河縣大隊等,總兵力4000餘人。這次反「掃盪」中,共斃、傷日偽軍近千人,八路軍十幾名團職領導幹部和數百名抗日戰士壯烈犧牲。

㈢ 魏縣哪裡有好玩的地方

1、古驛道。據先秦文獻記載,早在公元前7000年前魏域已有了人行路。5000年前形成了馱遠路。大禹治水,陸行乘車,由回隆入魏域,形成了境內貫穿南北的車馬大道。商朝七遷其都,河稟甲時遷相(今內黃縣),境內形成了殷都至曲周太平倉、沙丘行宮之間的官路,這條古道南起殷都(今內黃縣),自宋村入魏境,經今泊口、馬頭、雙井、德政、羅庄等16個村出境,長約70里,俗名「殷路」。早在商代我國即有郵驛制度,每隔30里,按規模大小設「郵」、「亭」、「驛」、「傳」四等驛站,魏縣設有蔣村、雙井、西寺堡、方里集、北皋、羅庄、集村等10個驛站,境內交通四通八達,為「晉齊燕趙吳楚通衢」。這條古驛道,對研究我國古代交通、軍事、政治、郵驛有重要價值,沿這條古驛道形成的一系列古地名,形成一條地名文化長廊。
2、古城遺址。魏縣治歷經於村、舊縣廟、洹水、今魏城鎮4處於村古城。位於今魏城鎮東北13公里處,是西漢至唐代的縣治,建於西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古城垣規模宏大,周長近萬米,以沙石膠土砌築,曾是西漢都尉府駐地。地下5米深處尚存斷續城牆基。史稱漢城,建治968年。
舊縣廟古城。位於今魏城東北14公里處,唐天寶三年(744年)建。規模不詳,現存有舊縣廟碑一道,建治329年,史稱唐城。
洹水古城。位於今魏城西南15公里舊魏縣村,宋熙寧六年(1073年)建,原為洹水縣治,規模不詳,現存2米高石獅一座,建治297年,史稱宋城。
五姓店古城。原城址即今魏城。明洪武三年(1370年)建,古城垣初為夯土牆,周長2600米,高7米,寬8米,護城河深5米,設東西南北四門。弘治四年(1491年)建門樓4座,東為「迎恩」,西為「南賓」,南為「望遠」,北為「拱辰」。城內文物古跡眾多。有各種廟宇18處,衙門5處,牌坊8處,古橋梁5處,古塔1處,古城存387年,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毀於水災。
3、古遺址。魏縣古遺址眾多,已發現現存最早的達5000餘年的歷史,主要有堯帝子「丹朱夜遊台」遺址、大禹治水的「黃河故道」遺址、周「洹水城」遺址、春秋「葛築城」遺址,戰國時魏文侯所築「禮賢台」遺址,蘇秦會六國諸候的「會盟台」遺址,春秋時的「烽火台」遺址,西漢「蓋公台」遺址,三國曹操疏通的「白溝」遺址,隋末李密所築的「卧牛城」遺址,唐李世民大戰劉黑闥戰場遺址,唐末李克用大戰「白龍潭」遺址,宋真宗御駕親征駐地「回隆」遺址等計36處。此外尚有自唐以來修建的寺廟遺址38處,僅唐代所建寺廟多達18個。主要有:唐敬德監工修建的羅庄村「白龍廟」遺址,蒲潭營村的「觀音寺」遺址,唐貞觀年間的大嚴屯村「千佛寺」遺址,獅子口村達摩法師頌經傳道的「萬佛寺」遺址,建於唐高宗年間的「興國寺」遺址、「文殊寺」遺址,宋代「白佛寺」遺址,明代「觀瀾寺」遺址等。據志書記載及民間傳說,各寺廟歷史悠久、規模宏偉、建築龐大、氣勢非凡,對冀、豫、魯、晉四省乃至全國影響巨大。
4、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魏縣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達46處,主要有:漢司隸校尉蓋寬僥墓,晉劉太後墓,唐郯國公張公謹墓,宋鄭王潘美墟,明儉都御使郭恩極墓,兩淮鹽運使薛墓,副都御史鄭國仕墓,清考據專家、辨偽學家、著作家崔述墓等。特別是位於沙圪塔村南的清大理寺卿崔維雅墓,佔地12畝,墓前左右兩側排列石人、石馬、石羊、石豬、華表等石像24件,為石家莊以南、邯鄲以東、聊城以西、安陽以北,古墓陪葬品之冠。

㈣ 邯鄲市被稱為十大古城之一,古城主要古在哪裡

你們要知道邯鄲在歷史比你們想想還要遠,秦國沒有統一天下就有了邯鄲,當時叫燕趙。邯鄲城有「富冠海內,天下名都」之稱,與洛陽,臨淄,成都,宛(南陽)齊享五大都會盛明。

㈤ 河北邯鄲有什麼名勝古跡

1、趙邯鄲故城

趙邯鄲故城又稱趙邯鄲故城遺址,是中國戰國時期趙國國都邯鄲古城遺址,位於河北省邯鄲市區及其西南郊。是戰國後期黃河以北人口眾多、商業繁榮的最著名的大都會之一。

自周安王十六年(公元前386年)趙敬候從晉陽遷都邯鄲,至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趙國為秦所破,邯鄲作為趙國國都歷經八代王侯,延續時間長達158年。漢代為趙王劉如意的都城。漢以後逐步衰廢。

2、響堂山石窟

響堂山石窟又稱響堂寺石窟,坐落在河北省最南端的邯鄲市峰峰礦區。屬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響堂山石窟最初開鑿於北齊時代(公元500—577年),隋、唐、宋、元、明各代均有增鑿。

尚有石窟16座,4000多尊雕像,石窟均營鑿在山清水秀、環境優美的鼓山最優質的石岩中。石窟幽深,人們在山洞裡擊掌甩袖,都能發出宏亮的回聲,故名「響堂」。

它是河北省現已發現的最大的石窟,也是國務院第一批公布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國家AAAA級景區,四星級森林公園。2012年11月份,響堂山風景名勝區晉升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3、磁山遺址

磁山遺址又稱磁山文化遺址,位於河北省南部武安市磁山村東約1公里處的南洺河北岸台地上,東北依鼓山,距武安城17公里,是中國最初發現的一種新的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距今約10300年,突破了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考古的年代,因其具有典型的代表意義。

磁山遺址出土的家雞骨骸是已知中國發現的最早的家雞骨骸,比原來認為的世界最早飼養家雞的印度,要早3300多年。考古學上定名為「磁山文化」,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鄴城遺址

鄴城遺址位於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上的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都城遺址,由南北二城構成。鄴北城是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封魏王後營建的國都,曹丕代漢移都洛陽後,以此為北都。

5、媧皇宮及石刻

媧皇宮位於河北邯鄲涉縣,是中國最大、最早的奉祀上古天神女媧氏的古代建築,是北齊文宣帝高洋往返鄴城至晉陽所建的又一離宮,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AAAAA級景區。

媧皇宮始建於北齊,是神話傳說中女媧氏 「 煉石補天,摶土造人 」 的地方,初開三石室,雕數尊神像。後經歷代修葺、續建組成。

媧皇宮依山就勢,巧借天然,人稱之為「天造地設之境」。這里不僅建築宏偉獨特,而且還較為完好地保存了國內罕見的摩崖刻經,是一處不可多得的自然和人文景觀

北齊石窟 3 個,北齊摩崖刻經 6 部,集古建、石窟、石刻、石造像於一體,是中國最大的奉祀中華始祖女媧的古代建築群,自古就有 「 蓬壺仙境 」 之美譽。

㈥ 邯鄲有啥名勝古跡

趙邯鄲故城* 在邯鄲市。 叢台 在邯鄲市內。 學步橋 在邯鄲市內,南北橫跨沁河之上。 回車巷 又稱藺相如回車巷,在叢台區。 左權墓 在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內。 響堂寺石窟 在邯鄲市峰峰礦區。 響堂寺 北響堂寺石窟 在邯鄲市峰峰礦區鼓山之腰和村東。 南響堂寺石窟 黑龍洞 在邯鄲市峰峰礦區神麇山北麓的滏陽河邊。 武安市 舍利塔 在武安市東門里。 磁山遺址* 在武安市磁山鎮東南約1公里的名河北岸台地上。 定晉岩禪果寺 在武安市活水鄉寺溝村東。 明修城隍廟 在武安市內。 東魏石刻北叢井造像碑 在武安市西27.7公里陽邑鎮。 戰國古城遺址 在武安市固鎮村及邑城鎮。 漢代冶鐵遺址 在武安市固鎮村。 店子古城遺址 在武安市東宋二庄鄉。 萬年古文化遺址 在武安市南庄晏鄉。 北安庄古塔 在武安市東南北安庄鄉。 東大河古文化遺址 在武安市東南北安庄鄉。 石塔 在武安市西北活水鄉。 三世佛像 在武安市西北活水鄉。 法華洞石窟 在武安市西石洞鄉。 南崗古塔 在武安市南崔爐鄉。 天青寺大殿 在武安市南崔爐鄉。 牛窪堡遺址 在武安市崔爐鄉。 邯鄲縣 黃梁夢呂仙祠 在邯鄲縣黃粱夢村,南距邯鄲市區10公里。 趙王陵 在邯鄲縣西北的三陵鄉和永年縣溫窯村一帶。 聖井崗廟宇 在邯鄲縣內。 趙惠文王、趙孝成王、趙悼襄王墓遺址 在邯鄲縣北三陵鄉。 永年縣 弘濟橋 在永年縣城東2.5公里東橋村西,東西橫跨滏陽河上。 朱山石刻 在永年縣合會鎮吳庄村北約1公里朱山頂上。 廣府城 在永年縣東南廣府鎮。 文廟大成殿遺址 在永年縣東南廣府鎮。 滏陽河西八閘 在永年縣東南西沿村。 元政治家、法學家價榮祖墓 在永年縣南周村。 豬山石刻 在永年縣西石北口村。 仰韶文化遺址 在永年縣西石北口村和西陽城村。 古驛站、冉子祠、觀音閣 在永年縣城關西。 曲周縣 郭企之紀念亭 在曲周縣城。 館陶縣 卜子祠 在館陶縣西南河寨鄉,原為子夏講學遺址。 魏縣 清學者崔東壁墓 在魏縣城內。 舊魏縣古遺址 在魏縣城。 三世二品石坊 在魏縣城。 唐鄭國公張公謹墓 在魏縣東邊馬鄉。 明太祖葛麗妃墓 在魏縣東邊馬鄉。 成安縣 元佛寺二祖塔 在成安縣西北商城鎮。 鳳凰台 在成安縣北道東堡鄉。 毛澤東視察紀念室 在成安縣北部道東堡鄉。 趙長城 在成安縣西北商城鎮。 「漢大儒大小戴故里」碑及冢 在成安縣東北北鄉義鄉。 大名縣 狄仁傑祠堂碑 在大名縣城東2.5公里的孔庄村北。 御制大觀五禮之記碑 現藏大名縣石刻博物館。 朱熹寫經碑 在大名縣石刻博物館內。 古城牆和四門 在大名縣城內。 天主教堂舊址 在大名縣城內。 涉縣 媧皇宮 在涉縣城西北14.5公里鳳凰山上。 林旺石窟 在涉縣固新鎮林旺村清漳河北岸。 響堂鋪伏擊戰紀念碑 在涉縣響堂鋪村東南。 八路軍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 在涉縣城西北4.5公里赤岸村。 清泉寺和固新拜古槐 在涉縣西南固新鎮。 清涼寺 在涉縣北青塔鄉。 蓮花寺 在涉縣東南關防鄉。 雞澤縣 會盟台 在雞澤縣東北吳官營鄉。 毛藻墓 在雞澤縣城隍鄉。 竇建德城遺址 在雞澤縣西南雙塔鎮。 邱縣 邱縣古城垣遺址 在邱縣西南丘城鎮。 清真寺和漢墓 在邱縣西南丘城鎮。 明工部郎中邢倫墓 在邱縣北古城營鄉。 曲周古城垣遺址 在邱縣北古城營鄉。 廣平縣 民族英雄紀念碑 在廣平縣東北西張孟村北。 雙廟 在廣平縣西南雙廟鄉。 肥鄉縣 平原君趙勝墓 在肥鄉縣南元固鄉。 李沆故里 在肥鄉縣西大寺上鄉北相公庄。 清古墓群 在肥鄉縣東北北高鄉。 漢代古墓群 在肥鄉縣西南大西韓鄉。 宋宰相李沆墓 在肥縣城永安街西段。 臨漳縣 鄴城遺址* 在臨漳縣城西南約25公里。 銅雀台 在臨漳縣三台村。 魏元帝曹奐墓 在臨漳縣西南倪辛庄鄉。 磁縣 北朝墓群* 在磁縣東南部漳河北岸。 北朝墓群出土陶俑之一,高約30厘米。 蘭陵王碑 在磁縣劉庄村東、北齊蘭陵王高肅墓前。 商代遺址 在磁縣東時村營鄉。 宋磁州古窯址 在磁縣西觀台鎮。 宋 磁州窯燒制—白釉黑花牡丹紋瓶 戰國講武城遺址 在磁縣東講武城鄉。 高歡墓 在磁縣城南關。 城隍廟大殿 在磁縣磁州鎮。 東魏、北齊古墓 在磁縣東北來村鄉。 北朝青瓷窯址 在磁縣北部北賈璧鄉。 磁州古瓷窯址 在磁縣西都黨鄉。

㈦ 魏縣的歷史文化

新築之戰:戰場在舊魏縣南20里,周定王九年(公元前589年),衛穆公命孫良夫等四將伐齊,在新築(古城,在今舊魏縣南20里處)與齊軍相遇,衛軍大敗,大夫仲孫於奚(魏縣人)引軍相救,殺退齊軍。衛穆公今其功高,決定賞以城池,仲孫於溪堅持不受,請求禮樂、馬纓以朝。孔子聽此事,嘆曰:「惜也,不如多餐之邑。」
破釜沉舟:在今境洹水南岸一帶為破釜之地。據《縣志》記載,公元前207年,項羽破釜北上,敗秦大將章邯於巨鹿,消滅了秦軍部隊,創下了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大戰白龍潭:戰場在泊村西,舊魏縣城北,寺上村南,多種《魏縣志》有載。唐乾寧三年(896年)4月,李克用發兵進攻洹水羅弘信。殺梁軍萬餘人。10月,與梁軍戰於白龍潭,梁兵大敗,朱全忠復派葛從周救援,自率大軍屯於洹水路(今舊魏縣),李克用方退兵。
御駕親征:宋咸平二年(999年),遼主耶律隆緒大舉南犯。宋真宗御駕親征,行至大徐村(今回隆鎮),遼兵已大掠而去,宋真宗從此返回,村名遂改為回龍,後演變為回隆。
紅槍會戰奉軍:1927年4月,紅槍會以為老師報仇,反苛捐雜稅為口號,集合大名、肥鄉、廣平、成安、臨漳等縣會徒包圍魏縣城,與奉軍大戰於東關。奉軍軍長張心源率部馳援,被紅槍會殺死在東關外,奉軍騎兵團被殲。6月21日,奉軍進行報復,在德政村槍殺了120多名紅槍會員和群眾及省參議員史老明等。
五·二六反「掃盪」:1943年5月26日,日軍糾集邯鄲、安陽、大名等21個縣的近萬名日偽軍,對八路軍冀南根據地中心魏縣、漳河縣發動了鐵壁合圍大「掃盪」,企圖消滅八路軍根據地抗日主力部隊和黨政機關。八路軍反「掃盪」部隊主力是八路軍一二九師七旅二十團,冀南軍分區司令部,分區基本團,路南支隊,魏縣、漳河縣大隊等,總兵力4000餘人。這次反「掃盪」中,共斃、傷日偽軍近千人,八路軍十幾名團職領導幹部和數百名抗日戰士壯烈犧牲。 冀南牛介:產於魏縣。其體長大於體高,為役用牛的良好體型,產肉性能亦高,牛皮可製革,用於加工皮鞋、皮箱等。
鴨梨:是魏縣土特產。魏縣鴨梨種植始於三國魏文帝年間,北宋已有面積栽培。

南關餄餎:據考隋代已開始出現在攤點上,是魏縣一道名食。傳說隋末農民起義軍領袖李密曾吃過魏縣恰恪,對此贊不絕口。民國35年(1946),國際救濟總會三人小組來魏縣,縣長白佩珩曾用鉿鉻宴請客人。
岳庄瓦盆:產生於清嘉慶年問。除在魏縣廣銷之外,在大名、成安、廣平、臨漳等縣也有大量銷售。
賢孝門雞毛扇:產生於明末,祖傳手藝。此產品不僅在魏縣縣享有盛名,還遠銷河南、山東、山西、北京、天津、內蒙及東北三省。
草帽辮:用草帽辮精製的草帽、提籃和其它裝飾品,不僅國人,外國人也喜歡。
西照河村大豆醬:祖傳手藝。為城鄉人民蒸包子、熬菜,炒食的主要佐料之一。
回隆鎮燒酒:又叫「隆酒」。據說在清代曾做過宮內御酒。
康疃白蘿卜:皮薄,肉嫩,味道甜辣,個頭大,素有「銀娃娃」之稱。它既能炒 熟菜,又能腌鹹菜,還是包水餃、蒸大包的好材料。白蘿卜在秋收之後,能儲存到下年四、五月間,仍鮮嫩不變質。
郭家堂村大蔥:也叫「雞腿蔥」,脖子粗,嫩肥長,是農民的普通調味品,不論炒菜、拌冷盤、包水餃、蒸大包都離不開大蔥。
仕望集油條:炸得透落,鹽、鹼、礬適量,內筋外焦,為當地人看望親朋的常用禮物。
院堡集白面燒餅:圓形,外粘芝麻,刀切花邊,個頭大,層多,油、鹽、花椒 粉佐料齊全,吃著焦、酥、脆。
大白桃:它是製作果脯和糖水罐頭的好原料,遠銷北京,天津和全國各地。
傅夾河手工掛面:傳統手藝。掛面的原料是小麥麵粉和一定數量的碎鹽。
魏縣瓜簍:個大皮薄,葯效好,稱為「糖瓜簍」,屬特產之一。

㈧ 河北有什麼名勝古跡

1、保定大慈閣

大慈閣始建於金朝(公元1227年)。大慈閣以「市閣凌霄」之美譽名列「上谷八景」之首,成為古城保定的象徵,故有「不到大慈閣,何曾到保定」之說。大慈閣自古為佛教聖地,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慈閣是一組寺廟建築群體,因其主體建築稱大慈閣而得名。

2、保定清西陵

清西陵(Western Royal Tombs of the Qing Dynasty),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易縣城西15公里處的永寧山下,離北京120多公里。清西陵是清代自雍正時起四位皇帝的陵寢之地,始建於雍正八年(1730年)。

清西陵共有14座陵墓,包括雍正的泰陵、嘉慶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緒的崇陵,還有3座後陵。此外,還有懷王陵、公主陵、阿哥陵、王爺陵等共14座。

其建築形式體現著封建的典章制度,帝陵和後陵均用黃色琉璃瓦蓋頂;妃嬪、公主、王爺園寢則以綠琉璃瓦或灰布瓦蓋頂。清西陵面積達800餘平方公里。陵區內千餘間宮殿建築和百餘座古建築、古雕刻。

3、秦皇島山海關

山海關,又稱榆關、渝關、臨閭關,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千米處,是明長城的東北關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認為是明長城東端起點,素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台、西有嘉峪關)與「天下第一關」、「邊郡之咽喉,京師之保障」之稱,與萬里之外的嘉峪關遙相呼應,聞名天下。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築城建關設衛,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關。山海關城周長約4千米,與長城相連,以城為關,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門,多種防禦建築。包括「天下第一關」箭樓、靖邊樓、牧營樓、臨閭樓、瓮城以及1350延長米的明代平原長城等景觀。

4、萬里長城

長城(Great 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生在首都鎬京(今陝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於此。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築進入第一個高潮,但此時修築的長度都比較短。

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明朝是最後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築。

5、承德避暑山莊

承德避暑山莊又名「承德離宮」或「熱河行宮」,位於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避暑山莊始建於1703年,歷經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時89年建成。

避暑山莊以樸素淡雅的山村野趣為格調,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風光,成為中國現存佔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宮苑。避暑山莊分宮殿區、湖泊區、平原區、山巒區四大部分,整個山莊東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國自然地貌的縮影,是中國園林史上一個輝煌的里程碑,是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傑作。

㈨ 河北邯鄲魏縣白楊庄有什麼風景

一、河北邯鄲魏縣白楊庄沒有風景名勝。


二、魏縣風景名勝有:


1、古驛道


公元前7000年前魏域已有了人行路。大禹治水,陸行乘車,由回隆入魏域,形成了境內貫穿南北的車馬大道。商朝七遷其都,河亶甲時遷於相(今內黃縣),境內形成了殷都至曲周太平倉、沙丘行宮之間的官路,這條古道南起殷都(今內黃縣),自宋村入魏境,經今泊口、馬頭、雙井、德政、羅庄等16個村出境,長約70里,俗名「殷路」。早在商代中國即有郵驛制度,每隔30里,按規模大小設「郵、亭、驛、傳」四等驛站,魏縣設有蔣村、雙井、西寺堡、棘針寨鄉前屯村、方里集、北皋、羅庄、集村等10個驛站,為「晉齊燕趙吳楚通衢」。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