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豳邑遺址

豳邑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1-31 12:05:36

⑴ 豳是什麼意思

豳 拼音: bīn, 筆劃: 17
部首: 豕 五筆輸入法: eemk

基本解釋:
--------------------------------------------------------------------------------

bīn
古地名,在今中國陝西省專旬邑縣西南。

筆畫數:17;屬
部首:豕;
筆順編號:13533342135333452

詳細解釋:
--------------------------------------------------------------------------------

Bīn
【名】
同「邠」。古都邑名〖Bincity〗。在今陝西郴縣。如:豳州(州名。西魏時設置,隋廢,唐仍為州,開元間改稱邠州。即現陝西省邠縣);豳風(詩經十五國風之一。共有詩七篇,其中多描寫農家生活,辛勤力作的情景,是我國最早的田園詩)

--------------------------------------------------------------------------------

⑵ 咸陽的歷史和傳說

咸陽,是中國首個封建王朝「秦帝國」的都城,咸陽身處華夏歷史文化長河的發端,是秦漢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咸陽的的歷史和傳說詳細如下:

1.咸陽名稱的由來故事。

關於咸陽名稱的由來,一種說法是:古代有:水之北為「陽」,山之南為「陽」,咸陽位於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陽,故稱咸陽。「咸」字意為「皆」、「都是」等。

另外,有人根據《史記》和秦都咸陽出上的陶文,以為商鞅在此置 「咸亨」、「陽里」,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將兩名合一,即為咸陽。

2.咸陽的建制歷史:

咸陽市政區建置始於夏代,前21世紀,市境西部為有邰氏封地,東南部為有扈氏管轄地,北部為畎夷等原始氏族部落,屬禹貢九州之雍州。殷商時期,發展到邰、豳、程、犬方等方國,市區在市境東南部。西周時為畢國,後改岐周,為豐、鎬二京近郊。

東周時封於秦,春秋時稱渭陽,至戰國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秦國都城經九次遷徙後,定都咸陽。

3.咸陽定都歷史: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設郡縣,在咸陽周邊京畿要地置內史,統轄關中各縣。秦末項羽入關,廢郡縣,恢復分封制,將秦內史和上郡一部分劃為雍、翟、塞3國,是為"三秦"的由來。

漢高祖初年,劉邦恢復被項羽焚毀的咸陽,取名新城。武帝年間,因咸陽臨近渭水始更名渭城。

4.咸陽的現代史:

1984年,撤銷咸陽地區,咸陽市改為省轄市,高陵、周至、戶縣劃歸西安市,原寶雞地區的武功縣、楊陵區劃歸咸陽市,原縣級咸陽市改為秦都區,咸陽市轄秦都、楊陵2區及武功、興平、涇陽、三原、禮泉、乾縣、永壽、彬縣、長武、旬邑、淳化11縣。

5.咸陽古跡歷史:

乾陵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盛唐文化的代表性旅遊區,位於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中國唐王朝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的合葬陵,仿唐長安城格局構築,分為宮城、皇城和外城三個部分。

⑶ 過去有個古豳國,怎麼沒在中國歷史上出現過,現存多少這個國的信息

豳風文化

常有朋友問起:咱們城內的「姜嫄街」「公劉街」、、、、、、這些街道的命名有什麼歷史文化淵源?在末查閱資料前,我對其也不甚了解,對於朋友的問題常常含糊其詞。有人說:「不了解中國歷史的人,只能算是半個中國人。」而我作為這方熱土上的子民,不認識自己所處地理位置的歷史,真是有點汗顏。於是搜集整理出點滴以便應急之用。說起這些具有紀念意義名稱的由來,不得不去追溯豳源。

彬,三代稱豳,(直至唐開元十三年前)。開元十三年因其與「幽」字形相近,詔改命為「邠」,1964年改為「彬」。豳字是漢字中較早的字。在三代,在西部各地還未定名以前,它就存在了。在中國古籍中,最早說到豳的是商湯。有人曾從涇水北岸收集到一塊原始陶片,那是屬於半坡文化的彩陶片,上面刻著豳字形狀,說明豳地的起源和豳字的古老。(2005年考古工作者在距此陶片出土不遠處的,炭店鄉水北村挖掘出一處仰韶文化房址。這是迄今為止在陝西發現的面積最大的仰韶文化房址,其規模也為國內罕見。有專家評定:水北遺址是涇水中游地區第一處大規模發掘的史前時期大型聚落遺址,其延續時間長,遺跡分布密集,房屋形制特殊且規模龐大,出土器物種類繁多等,較為罕見。它對於研究關中地區、涇水流域乃至中國北方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面貌、文化譜系、聚落形態演變規律等各層面的學術問題將有較大的推進作用)。據黃金來老師在」華夏文明的源頭「一文中介紹,「豳處涇汃流域,是古顓頊之墟,帝嚳駐蹕之邑(時當華夏民族始融一體的重大時期)。是堯舜的農官,後稷棄降生地(正處我國農耕文化發祥之期)。是公劉因避夏桀暴亂入遷,至古公亶父居岐,周先祖十一代立國之所,與商政權並存長達五百餘年之久)。是周王朝的建立和中華文化藝術、思想、道德的發展孕育之地。我們常說的華夏族即中華民族,就是「東、南、西、北、中,夷、蠻、戎、狄、夏」的繁衍聯盟,融合發展起來的。真正的華夏民族統一,是在軒轅黃帝、炎帝神農和「九黎」蚩尤的大聯盟之後的顓頊、帝嚳時代的豳地」

顓頊(號高陽氏)是黃帝之孫。顓頊之孫帝嚳高辛氏有四個妻子,她們分別是姜嫄、簡狄、常儀、慶都。姜嫄生後稷,是周人的始祖;簡狄生契,是商人的始祖;常儀生摯,慶都生堯。帝摯和堯先後繼承了帝嚳的王位。顓頊之母鄒屠氏是蚩尤族女。初都帝邱(河南濮陽),後遷於豳。帝嚳高辛氏,是黃帝的曾孫,生於窮桑(山東曲阜),居都西亳(河南偃師)遷豳或者蹕豳地。其原妃姜嫄,有邰(今陝西武功)國君之女,一說生後稷於邰,一說生於豳。後稷十餘世孫公劉在夏桀當政時,因為受不了暴政的迫害--------夏桀廢農桑,撤掉公劉的農師職任(這個職任從後稷開始都由他的子孫但任)--------率族人來到了豳地。從《詩 公劉》篇中可以看出,公劉來豳,是一次威武雄壯的大進軍。有《詩經》原文載:篤公劉/匪居匪康/乃埸乃疆/乃裹餱糧/於橐於橐/思輯用光/弓矢斯張/干戈戚揚/爰方啟行!公劉不愧是號稱姬族後稷之後的第二位偉大奠基人,在遭受迫害、失掉職任、無家可歸時毅然打起精神「弓矢斯張、干戈戚揚」地進軍豳地,開拓創業,這就是豳文化的底蘊。中國首部史詩《詩經》15國風中其所以有豳國豳風之名,從而把豳文化納入文質彬彬(原字為豳豳)的軌道推上大雅之堂,就是從這里發端的。《詩經》其中不光《豳風》7篇27章203句記敘了豳地物產風光,歷史演變過程,而且在《大雅》章中同樣以抒情的手法描述了後稷、公劉、古公亶父乃至他們的子孫季歷、文王繼承前輩事業,建立周朝800年王業的過程。

公劉在豳,大片新開發的土地給了他發揮聰明才智和專長的機會,使豳地很快成為中國農業的先進地區。他不但開發農業,還「涉渭為亂,取礪取鍛」進行冶鐵,這又是個了不起的創舉。在此基礎上他「度其夕陽,豳居允荒」,「乃覯於京」,「於豳斯館」,建立了京城-----豳邑。於是豳豆、豳草、豳鐵等專有名詞出現。這些從此發源的名詞,後來隨著豳地的落後,被人們淡忘了。〈辭海〉〈辭源〉上雖有,但將「豳」字改為其他的同音字!公劉在世稱豳邑,他的兒子慶節立豳國,是因為得到了商湯對其父的贊揚肯定,封其為公。姬族在豳國繁衍生息,農耕事業不斷發展,大致三百年後古公亶父繼位豳公。(亶父約為公劉九世孫)

古公亶父繼位不久,安寧平靜的田園生活被打破,豳國面臨首次危機。危機來自涇河西北的戎狄,這些以游牧為業的邊族,早就覬覦豳國這塊樂土。當時商朝已到後期,武乙當政,史稱武乙帝。他是個無道之君,邊民內侵,勢在必然。戎狄侵廹豳國,第一次來,要財寶,古公亶父給之,接著又來,要地與民,豳國人發憤怒,要求以戰斗保護自己千辛萬苦、世代開發的土地。但是古公不答應,他說:有民立君,君主就要為人民謀利益。人民跟我,與跟他們何異?今日若相互戰斗,殘殺百姓,傷人父子,交惡何時了?於是他率族人過涇河翻越嶺梁(今永壽梁一帶)在岐山周原定居下來。古公避狄遷岐的言行深深感動了豳民,他們相互議論說:仁人也,不可舍之。於是「豳人舉國扶老攜弱,盡復歸古公於岐下」。古公由此得到了千古仁人的好名聲。古公亶父(其子為季歷、文王、武王)到岐山後改號為周,歸附者甚至有少數民族者,實力大增,為子孫建立800年王業奠定了基礎。可見仁人的影響力。召喚力之大,這種容讓精神又成為豳文化的內涵。

如果說公劉以實誠忠厚、艱苦創業造就的農業財富構成了豳文化的物質基礎的話,那麼古公的仁人名聲便是豳文化的精神支柱。因此已逝曹劍老先生將豳文化的概念歸納如下:
豳文化就是三代以來,以西極豳地為中心,以周人先祖公劉開創的農業文明為經濟基礎,包含了公劉、古公、文王世代磨練形成的老實忠厚、艱苦奮斗、寬容仁讓優秀品質,以《詩 豳風》為源頭,融儒、墨、道三家傳統及佛家外教為一體,隨社會的發展進步又加入先進成果的人文載體。豳風文化的最大特色就是包容性-----包容一切外來的先進文化財富。

⑷ 《詩.豳風.七月》 中的豳是什麼意思

豳自 Bīn
〈名〉
同「邠」。古都邑名 [Bin city]。在今陝西郴縣。如:豳州(州名。西魏時設置,隋廢,唐仍為州,開元間改稱邠州。即現陝西省邠縣);豳風(詩經十五國風之一。共有詩七篇,其中多描寫農家生活,辛勤力作的情景,是我國最早的田園詩)

⑸ 豳豳橴駦是什麼意識

豳 拼音:bīn
部首:豕,部外筆畫:10,總筆畫:17
五筆86:EEMK 五筆98:MGEE 倉頡:UMOO
筆順編號:13533342135333452 四角號碼:22770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8C73
◎ 豳 Bīn
〈名〉
同「邠」。古都邑名 [Bin city]。在今陝西郴縣。如:豳州(州名。西魏時設置,隋廢,唐仍為州,開元間改稱邠州。即現陝西省邠縣);豳風(詩經十五國風之一。共有詩七篇,其中多描寫農家生活,辛勤力作的情景,是我國最早的田園詩)
橴駦即為紫藤
紫藤
【中文名】紫藤 【科名】豆科 Leguminosae 【學 名】Wisteria sinensis (Sims)Sweet 【英文名】Purplevine, 【別名】朱藤、招藤、招豆藤、藤蘿 【科屬】豆科,紫藤屬 【紫藤花語】醉人的戀情,依依的思念。Wistevia Sinensis Sweet
相關傳說
紫藤花有個古老而美麗的傳說:有一個美麗的女孩想要一段情緣,於是她每天祈求天上的紅衣月老能成全。終於紅衣月老被女孩的虔誠感動了,在她的夢中對她說:「在春天到來的時候,在後山的小樹林里,她會遇到一個白衣男子,那就是她想要的的情緣。」等到春暖花開的日子,痴心的女孩如約獨自來到了後山小樹林。等待她美麗的情緣--白衣男子的到來。可一直等到天快黑了,哪個白衣男子還是沒有出現,女孩在緊張失望之時,反而被草叢里的蛇咬傷了腳踝。女孩不能走路了,家也難回了,心裡害怕極了。在女孩感到絕望無助的時刻,白衣男子出現了,女孩驚喜地呼喊著救命,白衣男子上前用嘴幫她吸出了腳踝上被蛇咬過的毒血,女孩從此便深深地愛上了他。可是白衣男子家境貧寒,他們的婚事遭到了女方父母的反對。最終二個相愛的人雙雙跳崖徇情。在他們徇情的懸崖邊上長出了一棵樹,那樹上居然纏著一棵藤,並開出朵朵花墜,紫中帶藍,燦若雲霞。後人稱那藤上開出的花為紫藤花,紫藤花需纏樹而生,獨自不能存活,便有人說那女孩就是紫藤的化身,樹就是白衣男子的化身,紫藤為情而生,無愛而亡。

⑹ 彬縣最早的歷史遺址在哪裡

彬縣舊名豳(同邠,抄Bīn音賓)縣,位於陝甘兩省交界處,咸陽市西北部。商(約前16世紀~前11世紀),為豳國地域范圍。2006年西北大學考古系專家們發掘到一處古豳國遺址,位於西安西北部的淳化縣棗樹溝腦自然村為中心,棗樹溝腦遺址總面積300萬平方米。

⑺ 隋唐時期古雍州華原是今天的哪裡

在今天的陝西耀縣。
隋開皇三年(583),撤通川郡,泥陽改屬宜州。六年(回586),改答泥陽為華原縣。大業二年(606),撤宜州,並撤土門縣(今富平境)入華原,改屬京兆郡。義寧元年(617)置宜君郡,治華原,並恢復土門縣。
唐武德元年(618),又改宜君郡為宜州,治華原。貞觀十七年(643)撤宜州,華原改隸雍州。垂拱二年(686),為避武則天祖諱改華原為永安縣。天授元年(690),復置宜州於永安。神龍元年(705),恢復華原縣。天祐元年(904),鳳翔節度使李茂貞於縣置茂州,旋改耀州,建義勝軍節度,轄華原一縣。耀州之名,即始於此。

⑻ 豳籥怎麼讀

豳,讀作bīn,本意指豳山,又用作古都邑名,也作「邠」。周後稷的曾孫公劉遷居於此,相傳周代祖先即在此立國。

⑼ 豳國建立的時間以及其都城,如何考證出來的,資料出處,謝謝

【說文】周太王國,在右扶風美陽。本作邠,從邑分聲。亦作豳,美陽亭卽豳回也。民俗以夜市,有豳山答。【詩·大雅】篤公劉,於豳斯館。【詩譜】豳者,後稷曾孫公劉自邰出徙戎狄之地,今屬扶風栒邑,在雍州岐山,北至太王避狄人處。岐陽,今鳳翔府扶風縣岐陽鎮,乃太王之都,文王治岐之地,漢為美陽縣。而公劉所居,乃今邠州,屬陝西京兆府路,北魏置南豳州,西魏去南字為豳州,唐明皇以字類幽,開元中攺為邠。

⑽ 周朝的歧邑是現在的哪裡

周自公劉居於豳(今陝西旬邑西)﹐傳九世到公亶父。因受戎﹑狄逼迫﹐公亶父率眾版越過漆水﹑沮水和權梁山﹐到達岐山(今陝西岐山東北)以南的周原(今陝西岐山﹑扶風間)﹐興建居室﹑城郭﹐是為岐邑。直到文王攻滅崇國﹐在該地建成新都豐(今陝西長安西北)﹐才從岐邑遷離。
也就是在陝西岐山和扶風之間的平原上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