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節天坑遺址
1. 請問天坑地縫到底是重慶武隆縣還是奉節縣的。
兩個地方都有,不過武隆那個屬於世界自然遺產。張藝謀在武隆天坑拍過《黃金甲》
2. 重慶天坑地縫景點介紹
重慶奉節天坑地縫景區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奉節縣城南岸70多KM處,北內靠聞名世容界的長江三峽,與瞿塘峽緊密相連,與馳名中外的大寧河、小三峽隔江相望。
南依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與國家著名風景名勝區張家界相通,距209國道僅46KM,西達利川、萬州、318國道100來公里,東接巫山大廟龍坪古人類文化遺址。
(2)奉節天坑遺址擴展閱讀:
天井峽地縫地面有一條天然縫隙,當地稱天井峽地縫。地縫全長14公里,分上、下兩段。上段從興隆場大象山至遲谷槽,長約8公里,為隱伏於地下的暗縫。
由興隆鎮大象山天井峽能進入縫底,通行長度為3.5公里。縫深80--200米,底寬3--30米,縫兩壁陡峭如刀切,是典型的「一線天」峽谷景觀。縫底有落水洞,暴雨後有水流。下段由天坑至迷宮峽,是長約6公里的暗洞,1994年8月,由英國洞穴探險家探通。
3. 重慶市奉節縣天坑地縫周圍還有什麼景點嗎
重慶市奉節縣境內除了小寨天坑和天井峽地縫外,還有白帝城和瞿塘峽值得一游。
【白帝城】
奉節白帝城為首批國家4A級景區,位於長江三峽瞿塘峽口北岸,東依夔門,西傍八陣圖,三面環水,是觀「夔門天下雄」的最佳地點。城內白帝廟陳有「劉備託孤」大型泥雕,再現三國蜀漢皇帝劉備兵敗白帝,憂傷成疾,臨終前向丞相諸葛亮託孤情景。
【瞿塘峽】
瞿塘峽西起奉節縣白帝山,東迄巫山縣大溪鎮,長8公里,是三峽中最短的一個,峽以「雄」著稱。西端入口處,兩岸斷崖壁立,高數百丈,寬不及百米,形同門戶,名「夔門」,素有「夔門天下雄」之稱;左邊的名為赤甲山,右邊的名為白鹽山,不管天氣如何,總是迂出一層層或明或暗的銀輝。
長江辟此一門,浩盪東瀉,兩岸懸崖峭壁如同刀削斧砍,山高峽窄,仰視碧空,雲天一線,峽中水深流急,江面最窄處不足五十公尺,波濤洶涌,奔騰呼嘯,令人驚心動魄。瞿塘峽雖短,卻能「鎮全川之水,扼巴鄂咽喉」,古人形容瞿塘峽「案與天關接,舟從地窟行」,沿江可見古棧道遺址、風箱峽古代懸棺、分壁牆、鳳凰飲泉、倒吊和尚等奇觀,其中分壁牆上布滿了歷代碑刻,十分可觀。
【天坑地縫】
天坑、地縫風景名勝區距奉節縣城70多公里,距三峽黃金旅遊線50公里,位於西安至張家界旅遊專線中部,幅員面積約456平方公里,轄六個主要景區,因擁有氣勢恢宏的世界第一大小寨天坑、狹長幽深的世界第一長的天井峽地縫、世界級暗河龍橋河、旖旎秀麗的迷宮河等自然景觀而堪稱世界奇觀,是旅遊、度假、科考、探險的理想勝地。
1、小寨天坑景區規定,17:00以後需要離開坑底;
2、天坑景區全票50元/人; 半票25元/人(1.2m-1.4m兒童\大中小學生憑有效學生證\60-69歲老人憑身份證或老年證\記者憑記者證);
3、天坑景區觀光車(檢票口-天書台):單程1.8公里,往返20元/人;
4、快到地縫景區的時候要經過一座橋,在橋上有一個制高點可以俯瞰地縫,適合拍攝;
5、天坑地縫游覽時間約為一天,建議前一晚或游覽當晚住在附近農家。
4. 奉節有些什麼好玩的地方
到了奉節,10元人民幣背面的風景——夔門當然是必去的。
夔門和白帝城在同一個地方,所以這兩個景點可以打包游覽。不要告訴我你不知道白帝城,小學語文課本裡面「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裡面的白帝就是指的奉節白帝城,而且白帝城還是當年劉備託孤的地方。總體來說,有歷史和文化地方的景點,還是值得一游的。
接下來當然就要說到世界最大喀斯特漏斗,天下第一坑的小寨天坑。
攀登天坑步道絕對是很有意思也很鍛煉意志力的運動,而且在路上還可以觀賞天坑內的風景,不過提醒你去之前要鍛煉好身體,要不然真的會腿軟哦!
登完天坑可以一道去附近的天井峽地縫,是屬於同一個景區的,地縫那邊路況不是很好,建議穿舒適的運動鞋過去。
以上一般來說就是奉節非去不可的景點了,但是奉節值得遊玩的景點還有很多。比如距離天坑地縫不遠的旱夔門,景色絕對不亞於三峽夔門。還有更遠一些的興隆旅遊環線,很適合自駕游,茅草壩露營基地,高爐淌等都能看到很好的風光,而且那邊開發少,自然風光保持得很好。環線上的興隆鎮,這個季節特別涼爽,空氣也好,所以這時候去應該還比較舒服。
現在去的話,剛好是夏天,所以推薦你一個比較清涼的去除,九盤河漂流,就在往天坑地縫的路上,離縣城也不是很遠。
5. 奉節縣的風景名勝
奉節天坑地縫
奉節天坑地縫位於重慶奉節縣南部山區,主要景點有天井峽地縫、一線天、小寨天坑、旱夔門等。2014年4月,成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白帝城
白帝城位於重慶奉節縣瞿塘峽口的長江北岸,在東白帝山上,三峽著名游覽勝地。2006年,白帝城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瞿塘關遺址博物館
瞿塘關遺址博物館位於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城瞿塘峽風景名勝區,瞿塘峽口左側。瞿塘關始於戰國交侵時代,古時亦稱捍關、江關。唐宋時因在瞿塘峽口設攔江鐵索橫絕大江,故又稱鐵鎖關。瞿塘關兩山對峙,中貫大江,灧澦砥柱。為天下至險,兵家必爭之地。往日,這里烽煙狂瀾,「世亂戈如林」,而今「故關兵凈」,高峽平湖,三峽無恙。2003年重慶市文物局批准成立瞿塘關遺址博物館。
天鵝湖風景區
天鵝湖風景區位於重慶奉節縣城區北部,原名大埡河水庫。水庫於1969年底竣工,耗時11年。
長龍山風景名勝區
長龍山風景名勝區位於重慶奉節縣公平鎮,為道教聖地。1998年,奉節縣政府批准長龍山為縣級風景名勝區。
6. 重慶奉節縣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地處長江三峽西首的奉節,是長江流域的歷史文化名城,是三峽中一顆璀璨的明珠。這方古老的土地,遠至洪荒的歲月,人類的祖先就開始在這兒繁衍生息,人類的文明史剛剛揭開第一頁的時候,我們的先輩也在這塊土地上,創造並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
在西部大開發的號角聲中,在奉節縣提出以"旅遊富縣"戰略的日子裡,認真深入發掘奉節縣的歷史文化資源,繼承傳統文化,讓中華民族古老的文明之花,在新時代綻放出絢麗色彩,並充分讓它為一方人民造福,這不僅將對地方經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這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份。
一
奉節縣屬於亞熱帶地區,地處東經109°31 〃,北緯31°02,一年平均溫度在16,5℃左右,年平均降水量為1000-1200毫升,常年日照1639。1小時,四季分明,很適合各種生物的生存繁衍。
從200多萬年前的古生物化石可以知道,那時候這里森林茂密,水源充足,生活著熊貓、劍齒象等各種動物。近幾十年,考古學家在奉節縣的周邊地區發現了"巫山人"和"建始人"的化石,說明這一地區是人類最早的發源地之一。2001年,考古學家又在奉節縣的天坑地縫周邊地區發現距今10多萬年前"奉節人"的化石。這充分表明,這一地區古人類的活動始終未有中斷。石器時代,奉節縣境內,就有老官廟文化遺址、魚復浦遺址、觀武鎮遺址、千秋坊遺址、三塘遺址、擂鼓台遺址、關廟沱遺址、新浦遺址等30餘處。前些年,考古工作者在魚復浦的台地上發現大量石製品、燒石、燒土和動物化石。讓考古工作者十分興奮的是,在一些排列很整齊的紅燒土堆旁,發現一塊不同凡響的陶片。它從陶質、火候等各個方面都顯得很原始。中國歷史博物館原館長俞偉超先生看到很激動,認為它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稱它為"三峽第一陶"。從燒土堆周圍密集分布的魚骨、獸骨、小石器來看,當時的原始人以狩獵、捕魚為生,過著一種群居的生活,好象吃飯都是集體在一起。據推論,魚復浦遺址時代應處於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的時期,即北方所謂的"細石器時代",距今約一萬年左右。
有史以來,奉節縣的發展變化脈絡各種史冊記載得十分清晰。據《禹貢》記載,奉節縣地跨九州中的荊、梁二州,
到西周初年,這里是巴國的屬國夔子國的的領地,名魚邑。春秋戰國時期,瞿塘峽成了楚、秦、巴、蜀四國爭奪的要地。
周襄王十八年(公元前634年)楚滅夔子國,夔並為楚庸國的魚邑。周匡王二年,(公元前611年),庸叛楚,楚聯巴、秦共同滅亡庸國。庸國一分為三,魚邑重歸於巴國。到周慎靚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並吞巴國。周郝王元年(公元前314年),秦在原巴國地建巴郡,並在魚邑建魚復縣。它是中國歷史上最古老的縣城之一。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平定巴、蜀,沿用秦的建制。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全國設13個刺史部,魚復屬益州刺史部的巴郡,並設江關都尉。西漢末年,公孫述在四川稱帝,修築了白帝城。漢獻帝興平元年(公元194年)劉璋分巴郡為三郡,魚復屬固陵郡。
三國鼎立時,劉備在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將魚復縣改為永安縣。
西晉泰始二年(公元266年)分益州置梁州,永安屬梁州的巴東郡。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恢復魚復縣名。惠帝永興元年(公元304年)劃巴郡和東郡屬荊州。
南朝宋明帝泰始五年(公元469年),分荊州、益州五郡 ,置三巴校尉,治地白帝城。蕭梁普通五年(公元523年)分梁州置信州,治白帝城。以分魚復縣西南和朐忍東部,新增設了陽口縣。西魏廢帝三年(公元554年)改魚復為人復縣。北周明帝二年(公元558年),升信州為總管府;分巴東郡置永安郡,治人復縣;廢陽口縣,其東部地區歸還人復。天和元年(公元566年),在永安宮南建城,並遷州、郡、縣治為一地。宣政元年(公元576年),將治地遷回白帝城。
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拆永安郡,人復隸屬信州總管府。六年,置山南道行台尚書省,信州為其屬州。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將信州改置巴東郡,人復為其首縣。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廢巴東郡復置信州。二年(公元619年)改信州為夔州,並設總管府於白帝城。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改夔州總管府為夔州都督府。二十三年(公元649年),為旌表蜀國丞相諸葛亮奉劉備"託孤寄命,臨大節而不可奪"的忠君愛國品質,改人復為奉節縣,為州治。
唐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分山南道為山南東、西兩道。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廢州置雲安郡,隸屬山南東道,奉節為其屬縣。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改雲安郡為夔州。
五代時,州、縣建置無改變。到宋朝時,分四川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夔州路轄數十縣,治白帝城。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將路、州、縣治遷至梅溪邊的奉節縣城。
元中統三年(公元 1262年),全國建置行中書省,奉節屬陝西四川行中書省。
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設夔州路總管府於奉。十八年,分陝西四川行省置四川行省,奉節為其屬縣。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降夔州路為府。九年(公元1376年)又降為州。拆奉節縣入夔州,隸重慶府。十四年(公元1381年)又升夔州為府,復設奉節縣。
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把大寧縣(今巫溪)劃入奉節縣。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恢復大寧縣。嘉慶七年(公元1802年)在府上設道,夔州隸川東道。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奉節縣革命黨人殺死縣官,同年十月初六宣布獨立。
民國元年(1912年)廢除道制,奉節仍屬夔州府。民國二年,復道廢府、州、廳,奉節隸川東道。民國七年(1918)撤消道,奉節直隸四川省府。民國二十四年(1935),四川劃為18個行政督察區,奉節屬九行政督察區。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奉節縣屬萬縣地區行政公署。1993年屬萬縣市,後來直屬重慶直轄市。
二
從奉節縣的沿革變化,可清晰地鉤畫出她繁榮興衰的曲線。可以看出,從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起,她就開始以獨特的地理優勢在三峽的環境中脫穎而出,這兒設立了江關都尉。到了宋代,她西至重慶、貴州,南至湖北恩施、利川,東至湖北巴東一帶,疆域十分遼闊。由於奉節地處三峽西首,自然是三峽的重要關隘,歷代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從史籍中我們還可以找到許多發生在夔門的戰事。至今,高高矗立的炮台、鐵骨錚錚的鎖江鐵柱和那渾厚的古城牆,猶有當年的烽火硝煙。早在一千多年以前,被人譽為"巴 人魂"的巴蔓子將軍,就以"刎首高風傳日月"的事跡廣為流傳:巴國發生內亂,巴蔓子將軍請求楚國派兵支援,並以平亂後以三座城池以贈。結果平亂後,巴蔓子將軍十分為難,割城損害國家,不割城失信於人。於是巴蔓子拔劍自刎,"以頭授楚使"。巴將軍為什麼把三城看得比自己生命還重要?正是這三城地處重要的戰略地位。三城之中,據有的歷史學家考證,就有奉節在內。
三國時期,劉備攻打東吳失敗後,也是以三峽為屏障,退守白帝城。
值得讓人思索的是,劉備在奉節一住就是幾個月。他不僅不急於回成都,而是將這里的魚復縣改名為永安縣,追謚甘夫人為皇思夫人。
病重期間,把諸葛亮從成都召來,將家事、國事一並託付給他。這就是在史學上頗有影響的"白帝城託孤"。白帝城託孤的人文意義遠遠超過了事件本身。雖然有的學者對劉備的託孤舉動有所非議,但大多數人認為,劉備是真誠的,其"託孤"行為在封建世襲時代難能可貴。
在"託孤"事件中,諸葛亮的更讓世人敬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形象成為萬代楷模。奉節縣名的來歷也與"託孤"有關。後來,奉節的兩道古城門被命名為"依斗門"和"開濟門",使奉節縣的城市文化意蘊更為深遂和具有靚麗的色彩。諸葛亮在奉節留下的八陣圖遺址也是閃爍中國古代軍事藝術的一處重要遺存。
八陣圖雖然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被運用,但諸葛亮讓它與古老的《易經》相結合,閃爍出神秘的光彩。目前,全國的八陣圖遺址的地方屈指可數,而奉節縣的八陣圖不僅最有名氣,而且最顯得真實可靠和富有傳奇色彩。《三國演義》上繪聲繪色地描述了白帝城下魚復浦的八陣圖困住了東吳大將陸遜的故事。小說的描寫固然充滿了神秘色彩,但讓魚復浦從此聲名遠播。實際上,遠在小說之前,魚復浦就已有一定的知名度。最早記載八陣圖遺址的是東晉大司馬桓溫,他率兵伐蜀,從白帝城下經過時,寫了《八陣圖》一詩:
訪古識其真,尋源愛往跡。
悉君遺事節,聊下南山石。
在許多詠嘆八陣圖的詩詞中,唐代大詩人杜甫寫的《八陣圖》最為有名: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為什麼"江流石不轉"?是奉節的三國文化之謎。歷來學者看法不一。有的認為"不轉石"是先人祭祠的"大石",有的認為是過去遺留的"鹽灶"。近些年來,一些學者已經對八陣圖作了深入的研究,八陣圖之謎正在被人破譯。
三國時期留在奉節的最大懸案是劉備死後葬於何處。
劉備死後是否葬於奉節?近些年一直是四川、重慶市以及許多三國文化愛好者關注的話題。1999年在奉節召開的三國文化研討會上,"成都說"和"奉節說"的兩派學者濟濟一堂。雖然經過一番激烈的論爭,但雙方仍各執一詞,誰也不能用確鑿的科學根據來說服對方。但是,雙方卻達成一種共識:無論劉備是否葬於奉節,都應該在三峽工程蓄水以前對一切可疑地帶進行認真地勘測和發掘,不能為子孫後代留下永久的遺憾。
到宋朝時期,隨著江河航運的發展,長江作為連接西南地區和東部地區的交通干線,奉節的戰略地位愈來愈顯得重要。宋太祖派大將曹彬伐蜀時,首先就指點他如何重視三峽地區,怎樣攻佔夔門的鐵鎖關。宋朝的地方政區分為路、府(州、軍、監)、縣三級,夔州作為西南地區四大路之一,所轄范圍達成數十個州、府、縣。奉節自然成了進入西南地區的東大門,四川盆地東部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從元、明、清以來,奉節一直是作為一座軍事要塞受到軍事家、政治家的重視。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明太祖命湯和、廖永忠伐蜀。廖永忠進軍瞿塘關時,蜀人在瞿塘峽口設鐵索橋橫據關口,船無法進峽。廖永忠悄悄派數百人帶著干糧飲水,翻山越嶺,偷渡過關。第二天天剛亮,水陸兩支人馬上下夾攻,方才攻下鐵索關,進入夔州。
明淳化四年(公元993年),四川爆發了王小波、李順領導的農民起義。第二年,在成都的義軍失利後,起義軍將領張余率部東下,"攻陷嘉、戌、瀘、渝、涪、忠、萬、開八州",直撲夔州。清軍大量在夔州集結。結果雙方一場血戰,義軍二萬多人陣亡,屍骸"塞川而下,水為之赤"。王小波、李順扛起的農民起義戰旗飄落在夔州的黃昏中。
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進軍四川,也是先攻下夔州,然後勢如破竹,進軍成、渝兩地。傳說,這位叱吒風雲的人物,在攻佔夔州後,還親自寫下一幅描述夔州古城牆的對聯:"寶塔千層,直豎金鞭打紅日;城牆萬仞,渾身獠牙啃青天"。
明末清初,李自成、張獻忠的余部袁韜、武大定、劉體純、李來亨、袁宗第等在奉節一帶活動,後來一直發展成歷史上著名的"夔東十三家",將抗清斗爭延續了數十年。清朝著名將領、曾國藩手下的"霆軍"首領鮑超出生奉節,在參加對捻軍和太平天國的鎮壓中,戰功顯赫,被清王朝封為湖南提督、一等子爵。後來又告老回鄉在奉節縣城定居,並大興土木,建了兩座公館,把奉節的園林建設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三
如果說奉節歷史上的戰略地位在冷兵器時代曾達到相當重要的位置,那麼,其傳統文化從唐宋以來也達到了輝煌的境地,並且成了華夏文化史上相當重要的篇章。
奉節的傳統文化是長江三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三峽地區以其獨特的自然風貌和人文精神著稱於世,其文化也具有鮮明的地域特點。人們可以從不同角度去分析三峽文化特色和內涵。她作為一種"始源性化",可以獨立展示人類社會由野蠻到文明的系列演進軌跡;作為一種"地域民族性文化",她具有巴楚文化交融的復合特色;作為一種"經典文化",她有豐富的高品位的文學藝術傳世。無論是從文化的最表層民風俗,還是從文化的最高層次道德觀念、價值取向方面,我們都能領略到三峽人與奇峰峻嶺、峽谷深澗、奔騰大江的和諧。三峽人對大山大水的審美觀念與藝術創造以及對理想生活的憧憬與追求。
奉節的傳統文化雖然同三峽傳統文化一樣,歷史文化的悠久與文化積淀的豐厚性並存,文化內容的豐富和內涵的深邃、文化發展的多元和文化風格的和諧性同在。但在三峽文化圈內她仍有自己鮮明的個性。特別是經典文化方面,豐富多彩高品味的詩歌作品在其眾多的文化特色中出類拔萃。
中國是詩的國度。詩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種主要文化形態,也是三峽文化中閃光的部份。地處三峽之首的奉節可以說是三峽詩歌中最精彩的華章。
三峽有許多古老的歌謠:"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巴東三峽猿鳴悲,夜鳴三聲淚沾衣"。最早見於《樂府詩集》古老的"灧澦歌",通過瞿塘峽口灧澦堆大小來告誡船工,在不同的水位下瞿塘峽行船的安全與艱險情況。
從唐代陳子昂到奉節後,一些著名的詩人更是絡繹不絕而來。被人稱為"詩仙"的李白,三次經過奉節,每次感覺不一樣。特別是當他流放夜郎,在奉節聽到特赦的消息,不禁欣喜若狂,乘舟東下,寫下了"朝辭白帝彩雲間"的千古絕唱;"詩聖"杜甫在奉節寓居一年多,寫下"夔州詩"481首,約占今存杜詩的三分之一;被白居易稱為"詩豪"的劉禹錫在夔州任職期間,採集民歌《竹枝詞》,把三峽的這株奇葩搬上了中國文壇;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在奉節游歷,記敘下對三峽的真切感受;著名的愛國主義詩人陸游在奉節為官三年,受到杜甫"夔州詩"影響,詩風發生變化,完成了從浪漫主義向現實主義轉變的歷程;宋代狀元、元曲傳奇《荊釵記》中的主人公王十朋,在奉節為官三年,寫下許多描述夔州山川的詩歌,並有《梅溪集》詩集存世;蘇軾、蘇轍、蘇洵三父子一到奉節,各握如椽大筆,或記敘瞻仰古跡,或描述奇山異水,或謳歌民風民俗,各留下傳世名篇;自稱"石湖居士"的范成大夜泊瞿塘峽前,用一支生花妙筆,描繪出夔門秋月無限美妙和詩情畫意。另外,陳子昂、高適、張說、司空曙、張祜、楊炯、桓溫、薛濤、鄭谷、戴良、宋濂、李益、楊慎、釋齊已、沈慶、張問陶、傅作楫、李調元等眾多的詩人也都先後來到奉節,寫下了浩如繁星的詩章……
為什麼詩人到這兒會詩興大發而俯仰吟哦?這與這兒的地理形勝,歷史文化、民風民俗有很大的關系。
奉節縣的地理位置正處於四川盆地的東部邊緣、長江三峽西首、雄奇壯麗的瞿塘峽畔。瞿塘峽全長8公里,她既有"西控巴渝收萬壑,東連荊楚壓群山"的雄偉巍峨,又有"高江急峽雷霆斗,古木蒼藤日月昏"的險峻磅礴。峽內"兩壁對峙,上入宵漢,其平如削成。仰視天如疋練然"。盛夏時,"怒流觸石為漩渦","水花作雨飛鬢毛"。秋冬時,"峽中平如油盎"。蔥蘢青翠的白帝宛若一顆晶瑩的明珠座落在嵯峨的夔門前,奇石灧澦堆儼然威武的將士,中流砥柱,掀起滿江波瀾。大山大水在這兒排列組合成一幅氣勢磅礴的畫圖,自然能激起詩人的一腔詩情。
由於奉節歷史上發生過許多重要的歷史事件,特別是蜀漢政權劉備、諸葛亮在這方土地上演出了"託孤"的名劇,而且這塊土地上又有眾多的三國文化遺址。凡到此的詩人們都免不了要尋幽訪古、憑吊先賢,抒發一番感慨。
奉節也是巴楚文化交匯地區。奉節屬於重慶,是巴蜀文化范疇,歷史上曾屬楚國管轄,而且從清代以來的大量移民都是來自湖北等地,因此"其人半楚"。但是,這里畢竟是巴蜀的土地,而且也是魚復巴人的發源地之一,因此,其風俗民情具有濃郁的三峽土家特色。這也能激發詩人的創作靈感,為詩人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創作素材。
詩史長、詩品高、詩人顯,奉節成了三峽眾多詩點中最輝煌的一處。因此,奉節被人稱為"詩城"。
近代以來,被人們曾稱為"詩城"的全國有幾處,但另一些地方無論從哪一方面都不能與奉節詩歌的顯著地位相提並論。從奉節縣城到瞿塘峽大約方園10平方公里范圍內,歷史上有數十位著名的詩人在此俯仰吟哦。有的學者驚嘆,舉目之下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被詩人詠嘆,在這兒發生的一些歷史事件,幾乎全被詩人記敘謳歌。無數學者認為,詩城的桂冠非奉節莫屬。
四
奉節傳統文化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三國文化。
三國時期,奉節是蜀漢的軍事重鎮,劉備永安宮託孤,上演了一出讓人盪氣廻腸的歷史名劇。蜀漢君臣在奉節縣的時間不久,但圍繞白帝城這方土地,卻涌現了不少文藝作品。詩、詞、歌、賦、小說、散文、曲藝、繪畫、書法,好多種戲曲都有《白帝城》、《八陣圖》的劇本。特別是《三國演義》問世以後,小說中對魚復浦八陣圖的渲染,讓白帝城和魚復浦聲名大震。在奉節縣一帶,有豐富的民間傳說。除有廣泛流傳的水、旱八陣圖傳奇故事外,還有關索與鮑三娘的故事、劉備賣草鞋的故事、諸葛亮與陸遜小時相遇的、諸葛亮招親等故事。
在夔州的土地上,還有眾多與三國有關的歷史遺跡。如諸葛亮慰勞三軍將士的撫軍橋、趙雲屯兵的卧龍崗、劉備甘夫人墓、劉備託孤的永安宮、關雲長的曬甲岩、張飛的擂鼓台、關索和鮑三娘的鮑家莊遺址、諸葛亮岳父黃承彥墓、昭烈祠、關帝廟、張爺廟、武侯祠、明良殿、託孤堂。有的遺址具有特別重要的人文意義,如水、旱八陣圖遺址和劉備墓的問題。
近些年來,在奉節縣召開了數次有關三國文化的學術研討會。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提供了大量歷史事實和有關奉節的三國文化研究成果,讓奉節古城染上濃郁的三國史學、文學、民俗學斑駁的色彩。
奉節的三國文化特色,在重慶直轄市是獨樹一幟,在三峽庫區也是出類拔萃,加大研究力度和拓展研究內容,奉節縣就有可能成為全國若干個三國文化研究的重點區域之一。這對奉節縣成為三國旅遊線上的一個重要景點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詩城文化與三國文化豐富了奉節縣歷史文化內涵,這兩種文化都是奉節縣豐富的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份,是極其珍貴的文化遺產。
從另外一些角度,也完全可以總結出奉節歷史文化方面的某些特色來。例如從民俗方面、地理環境方面、巴文化方面等等,都有一定的研究空間。但總的來講,詩城文化、三國文化在奉節的傳統文化中佔有的地位最為鮮明和最為顯著。
從目前的研究情況來看,奉節縣對詩城文化和三國文化在研究范圍和深度上還不盡如人意。這主要是因為奉節遠離大都市,缺乏專門的研究機構和研究人材:好些年來這里一直是貧困山區縣,大多數人的注意力都放在解決溫飽問題上,對文化的研究投入有限。近些年雖有一定進展,但在某些方面還浮在面上,屬於較淺的層次。一座城市有一定的文化底蘊,為城市的發展會墊定雄厚的發展基礎,但要真正能體現這一文化底蘊,需要這座城市上上下下全社會的努力才行。雖然《詩城奉節》一書已發行多年,奉節開展以"詩城"為主題的文化活動千百次,但奉節縣的"詩城"氛圍仍不濃厚。讓筆者感到吃驚的是,在奉節縣一次部、局長會上,一位綜合部門的負責人竟然對奉節縣是"詩城"一無所知。一位記者在奉節縣采訪以後,也覺得歷史文化的表現上有許多欠缺和遺憾。
我們應該認識到,詩城文化和三國文化的研究有著極大的潛力和開拓空間。
有的學者認為,三峽詩與邊塞詩一樣,在詩壇上應享有重要的地位。僅就杜甫的夔州詩一項就夠讓很多學者探討研究。台灣學者簡錦松的"杜甫夔州詩現地研究"在海內外引起強烈反響,就是最有力的佐證。可以當之無愧的說,夔州詩是三峽詩的代表。特別是李白、劉禹錫、三蘇、白居易等人的詩作,在中國詩史上都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奉節城以詩城命名,有著極其重要的人文意義。
在奉節,筆者曾聽人講,以詩城命名會顯得偏狹而影響奉節的知名度。實際上,詩是一種文學形式,詩城不只是這種文學形式的代表。"詩言志、歌永言"。中國是詩的國度,夔州詩包含的內容是個大千世界。奉節縣古城門名"依斗門",別認為它是隨便擷取杜甫的詩句而命名。其深刻含義是杜甫關心國家興衰愛國思想生動形象的體現,這正好與唐人為紀念諸葛亮"託孤寄命,臨大節而不可奪"改人復為奉節的史實相輝映,成為歷史文化名城奉節最根本的人格力量。
從某種意義上說,三國文化中有關三國詩及詠嘆三國遺跡的詩都可以包括在詩城文化之內。奉節作為詩城,在全國可以獨占鰲頭。這無疑會大大提高這邊遠小城的知名度,會成為旅遊產業重要的獨特的一種資源。
如果我們再加大詩城文化和三國文化的研究力度和擴大研究領域,以包容、研究天下詩為已任,以《三國演義》博大精深的境界為基礎,那麼,奉節這座小縣城就將自己放上了一個較高的平台,其文化意義就將走出國門,在世界文化史上都佔一席之地。那時,我們完全可以把三峽這座小城作為詩學、三國文化的研究、博覽中心,為旅遊經濟埋下極其深厚的根基和拓展出廣闊的空 間。
7. 奉節天坑地縫的區位簡介
世界奇觀天坑抄地縫風景名襲勝區位於長江三峽西部奉節縣南部山區。 北靠三峽風景區的瞿塘峽, 南接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東連巫山龍骨坡古人類文化遺址。東西長37.5公里, 南北寬19.5公里,幅員面積340平方公里,轄天坑地縫、龍橋河、迷宮河、九盤河、茅草壩五大風景片區。最低海拔236.4米,最高海拔2084.2米。地縫中已開發的天井峽大橋至回頭石段約5千米,有棧道自羅家坪下到地縫, 形成環線。其間景點星羅棋布, 溶洞豎井多而怪異, 縈繞著無數的傳說故事。兩岸夾道的岩石千姿百態,岩壁上, 叢林遮天蔽日, 森然欲合。天坑地縫,是一幅絢麗多彩的丹青長卷,石林、溶洞、窪地、豎井……包容萬象, 應有盡有。
天坑位於奉節縣荊竹鄉小寨村, 口部最大直徑626米,最小直徑537米,坑底最大直徑522米, 垂直高度666.2米,總容積11934.8萬立方米,是世界上深度和容積最大的岩溶漏斗。天坑口四面絕壁,如斧劈刀削, 宏偉壯觀。坑中有無數幽深莫測的洞穴和一條洶涌澎湃的暗河。中西探險家曾多次深入天坑探險, 探明天坑中暗河經出水洞流向迷宮河, 推測天坑中暗河來自神秘的大地縫。
8. 誰告訴我天坑的秘密和所在
天坑(tiankeng).
在2001年之前,提及天坑這個詞彙,通常特指重慶奉節縣的小寨天坑。2005年後,「天坑」這個由中國人定義的術語在國際喀斯特學術界獲得了一致的認可,並開始使用「tiankeng」,通行國際。
天坑就是具有巨大的容積,陡峭而圈閉的岩壁,深陷的井狀或者桶狀輪廓等非凡的空間與形態特徵,發育在厚度特別大地下水位特別深的可溶性岩層中,從地下通往地面,平均寬度與深度均大於100米,底部與地下河相連接(或者有證據證明地下河道以遷移)的特大型喀斯特負地形。
天坑的成因大多分兩種,大多是塌陷型(廣西樂業天坑群等),罕見的是沖蝕型(重慶武隆後坪沖蝕天坑群等)
天坑的形成至少要同時具備六個條件:
一是石灰岩層要厚。只有足夠厚的岩層才能給天坑的形成提供足夠的空間。
二是地下河的水位要很深。
三是包氣帶(含氣體的岩層)的厚度要大。
四是降雨量要大,這樣地下河的流量和動力才足夠大,足以將塌落下來的石頭沖走。
五是岩層要平。從天坑四周的絕壁看就會發現,岩層與地面是平行的,就像一層層的石板堆在四周一樣,只有這樣的岩層才能垮塌。
六是地殼要突起。地殼的運動就會給岩層的垮塌提供動力。
直至今日,已經被確認的天坑達78個,其中2/3分布在中國,當然關於天坑的考察、認定和爭論尚未停止。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在世界分布很廣,約佔地球總面積的10%,中國喀斯特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3%,主要分布於南方的貴州、廣西、重慶、四川、雲南等省區,是世界上最大最集中連片的喀斯特區,但喀斯特這個術語誕生於斯洛維尼亞。
據新華社南寧4月11日電中外專家多次組織聯合探險考察,樂業天坑群的謎團正逐漸被破解。正在廣西樂業縣進行第5次大規模科考的專家稱,分布在中國西南雲貴高原東坡的樂業天坑群是世界最大的天坑群,目前已發現的近20座天坑幾乎囊括了各種類型的天坑,是一座「天坑博物館」和「世界岩溶聖地」。
專家們在天坑群中最大的一個天坑裡獲得了許多令人震驚的發現。
通過GPS地球衛星測量儀測出,被稱為大石圍的這座最大的天坑深度為613米,坑口長為東西走向600米,寬為南北走向420米,容積約為0.8億立方米。其坑底原始森林的面積達十幾萬平方米,位居世界第一位。垂直高度和容積僅次於中國重慶市的小寨天坑,位居世界第二位。
1998年國土資源部在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地區樂業縣進行土地資源調查時,發現一種世界罕見的地質奇觀 — 喀斯特漏斗群,又稱樂業天坑群。該地區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即岩溶地貌)。降水量大,為地下洞穴的發育提供了良好條件。
樂業天坑群位於中國廣西樂業縣,佔地約20平方公里。初步已發現有大石圍、白洞、風岩洞、穿洞等20多個天坑。「天坑」四周皆被刀削似的懸崖絕壁所圍,形成一個巨大的豎井,底部是人類從未涉足過的幾十萬平方米的原始森林,並有地下河相通。森林中有大量珍貴的動植物品種。其地下原始森林面積為世界第一,深度位居世界第二,容積居世界第三,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
樂業天坑群中最大的大石圍天坑,垂直深度613米,南北走向寬420米,東西走向600米。大石圍天坑(又名樂業地下龍宮天龍口)位於中國廣西樂業縣同樂鎮刷把村百岩腳屯。
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這些天坑是如何形成的?專家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地下暗河長期腐蝕造成巨大地下空洞後引起地表大面積坍塌所致。
迄今為止全球已經在俄羅斯、澳大利亞、巴布亞紐幾內亞發現類似的天坑。近年來重慶南川地區也發現了3個深約300米的天坑。而樂業天坑之多之深卻是科學待解之謎。
樂業天坑四周被刀削似的絕壁所圍,形成一個巨大的豎井。天坑的底部則是一片人類從沒有涉足過的極為罕見的原始森林,面積達幾十平方公里,森林裡有溶洞群、地下河流相通,專家們認為,這里極有可能會發現一些已經被認為是絕跡的動物,如洞螈、盲魚等。它們是兩種生活在地下河流中的遠古動物,視力退化。目前只在斯洛維尼亞曾有發現。人們是否在這里也能有所發現呢?
有人形容樂業天坑是遠古植物的天堂和動物的王國。在1999年一次考察中,已經有人拍到了藍色的石頭、方形的竹子以及許多叫不出名字的植物。專家認為,此次考察,有可能發現遠古時代的植物,如桫欏等。他們甚至希望能發現一些不為人知的動植物品種。此外,樂業天坑內極有可能生存著水生無脊椎動物及常見的魚蟲和鼠類等嚙齒類動物。
科學家們在過去的考察中發現,在樂業天坑群周邊地區有大量的生物化石。據了解,這些生物化石是二疊時期海洋動物化石。同時,在天坑周邊地區還存在著一個大型的舊石器時期人類生存的遺跡。這一發現已經被列入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專家們指出,這一遺址與北京周口店人類遺址的價值不相上下。此行,專家們將進一步對這些遺跡的價值作出評判,並揭示當時人類的生存狀態。
植物學家在大石圍底部發現,原始森林內的植物種類多達上千種,大部分迥異於天坑外的植物,其中已查明的有被稱為恐龍時代活化石、中國一級保護植物的桫欏,廣西師范大學博士、植物分類學專家薛躍規還發現了一種從未見過的、羽脈排列十分奇異的蕨類,他推測這可能是一種可以媲美桫欏的珍貴植物。此外,原始森林裡還有冷杉、血淚藤樹等珍貴植物,還有許多中葯材和高大的喬木,其中最大的一棵酸棗樹樹干需3人合抱。
大石圍的底部連著兩條地下暗河。專家在地下河裡發現了盲魚和一些蝦、蟹等,從拍攝到的照片看,暗河中的盲魚形似鯰魚。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春元認為,因暗河裡無光,魚的眼睛逐漸退化而成為盲魚的。河岸有金黃的沙灘,還有形態各異、花紋美麗的鵝卵石。暗河的水溫十分奇特,將手探入水中,兩條河的河水一冷一熱,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專家目前還無法確認。日前,中英聯合探險隊終於走完了暗河的全程,發現暗河一直向東北流到位於樂業境內的百朗大峽谷的洞口成為地面河,然後匯入紅水河。
坑內還發現了被當地人稱為「飛虎」的動物和一些鳥類,「飛虎」形似蝙蝠,個頭與貓差不多,前後肢有薄膜相連,展開後可以滑翔。張春元教授認為,「飛虎」即為生活在岩洞里的鼯鼠。
天坑是一種分布在喀斯特地區的特殊的地質景觀,因地下溶洞的頂部多次坍塌裸露出地面而成。一般的天坑都是單獨的一座,而樂業天坑卻成群出現,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副研究員蔡五田和黃保健推斷,這與樂業縣特殊的地質構造有關。
對於樂業天坑群的形成時間,兩位專家推測,它們大約形成於300—400萬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紀。從調查的情況看,樂業天坑群在形成過程中遭遇了劇烈的地殼抬升運動。
隨著這些謎團逐漸被解開,一些新的謎團又接二連三地衍生出來:大石圍附近的白洞天坑與冒氣洞相連,一邊洞口冒氣,一邊洞口吸氣,這種奇異的呼吸景觀專家一時無法解說;除已發現的天坑外,樂業縣境內是否還存在不為人知的天坑?在這片神奇的崇山峻嶺下面,是否還有正在繼續坍塌的溶洞在某一天突破崩陷,成為新的天坑呢?這些問題有待專家進一步研究。
9. 重慶天坑在哪
在2001年之前,提及天坑這個詞彙,通常特指重慶奉節縣的小寨天坑。2005年後,「天坑」這個由中國人定義的術語在國際喀斯特學術界獲得了一致的認可,並開始使用「tiankeng」,通行國際。
天坑就是具有巨大的容積,陡峭而圈閉的岩壁,深陷的井狀或者桶狀輪廓等非凡的空間與形態特徵,發育在厚度特別大地下水位特別深的可溶性岩層中,從地下通往地面,平均寬度與深度均大於100米,底部與地下河相連接(或者有證據證明地下河道以遷移)的特大型喀斯特負地形。
天坑的成因大多分兩種,大多是塌陷型(廣西樂業天坑群等),罕見的是沖蝕型(重慶武隆後坪沖蝕天坑群等)
天坑的形成至少要同時具備六個條件:
一是石灰岩層要厚。只有足夠厚的岩層才能給天坑的形成提供足夠的空間。
二是地下河的水位要很深。
三是包氣帶(含氣體的岩層)的厚度要大。
四是降雨量要大,這樣地下河的流量和動力才足夠大,足以將塌落下來的石頭沖走。
五是岩層要平。從天坑四周的絕壁看就會發現,岩層與地面是平行的,就像一層層的石板堆在四周一樣,只有這樣的岩層才能垮塌。
六是地殼要突起。地殼的運動就會給岩層的垮塌提供動力。
直至今日,已經被確認的天坑達78個,其中2/3分布在中國,當然關於天坑的考察、認定和爭論尚未停止。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在世界分布很廣,約佔地球總面積的10%,中國喀斯特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3%,主要分布於南方的貴州、廣西、重慶、四川、雲南等省區,是世界上最大最集中連片的喀斯特區,但喀斯特這個術語誕生於斯洛維尼亞。
據新華社南寧4月11日電中外專家多次組織聯合探險考察,樂業天坑群的謎團正逐漸被破解。正在廣西樂業縣進行第5次大規模科考的專家稱,分布在中國西南雲貴高原東坡的樂業天坑群是世界最大的天坑群,目前已發現的近20座天坑幾乎囊括了各種類型的天坑,是一座「天坑博物館」和「世界岩溶聖地」。
專家們在天坑群中最大的一個天坑裡獲得了許多令人震驚的發現。
通過GPS地球衛星測量儀測出,被稱為大石圍的這座最大的天坑深度為613米,坑口長為東西走向600米,寬為南北走向420米,容積約為0.8億立方米。其坑底原始森林的面積達十幾萬平方米,位居世界第一位。垂直高度和容積僅次於中國重慶市的小寨天坑,位居世界第二位。
1998年國土資源部在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地區樂業縣進行土地資源調查時,發現一種世界罕見的地質奇觀 — 喀斯特漏斗群,又稱樂業天坑群。該地區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即岩溶地貌)。降水量大,為地下洞穴的發育提供了良好條件。
樂業天坑群位於中國廣西樂業縣,佔地約20平方公里。初步已發現有大石圍、白洞、風岩洞、穿洞等20多個天坑。「天坑」四周皆被刀削似的懸崖絕壁所圍,形成一個巨大的豎井,底部是人類從未涉足過的幾十萬平方米的原始森林,並有地下河相通。森林中有大量珍貴的動植物品種。其地下原始森林面積為世界第一,深度位居世界第二,容積居世界第三,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
樂業天坑群中最大的大石圍天坑,垂直深度613米,南北走向寬420米,東西走向600米。大石圍天坑(又名樂業地下龍宮天龍口)位於中國廣西樂業縣同樂鎮刷把村百岩腳屯。
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這些天坑是如何形成的?專家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地下暗河長期腐蝕造成巨大地下空洞後引起地表大面積坍塌所致。
迄今為止全球已經在俄羅斯、澳大利亞、巴布亞紐幾內亞發現類似的天坑。近年來重慶南川地區也發現了3個深約300米的天坑。而樂業天坑之多之深卻是科學待解之謎。
樂業天坑四周被刀削似的絕壁所圍,形成一個巨大的豎井。天坑的底部則是一片人類從沒有涉足過的極為罕見的原始森林,面積達幾十平方公里,森林裡有溶洞群、地下河流相通,專家們認為,這里極有可能會發現一些已經被認為是絕跡的動物,如洞螈、盲魚等。它們是兩種生活在地下河流中的遠古動物,視力退化。目前只在斯洛維尼亞曾有發現。人們是否在這里也能有所發現呢?
有人形容樂業天坑是遠古植物的天堂和動物的王國。在1999年一次考察中,已經有人拍到了藍色的石頭、方形的竹子以及許多叫不出名字的植物。專家認為,此次考察,有可能發現遠古時代的植物,如桫欏等。他們甚至希望能發現一些不為人知的動植物品種。此外,樂業天坑內極有可能生存著水生無脊椎動物及常見的魚蟲和鼠類等嚙齒類動物。
科學家們在過去的考察中發現,在樂業天坑群周邊地區有大量的生物化石。據了解,這些生物化石是二疊時期海洋動物化石。同時,在天坑周邊地區還存在著一個大型的舊石器時期人類生存的遺跡。這一發現已經被列入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專家們指出,這一遺址與北京周口店人類遺址的價值不相上下。此行,專家們將進一步對這些遺跡的價值作出評判,並揭示當時人類的生存狀態。
植物學家在大石圍底部發現,原始森林內的植物種類多達上千種,大部分迥異於天坑外的植物,其中已查明的有被稱為恐龍時代活化石、中國一級保護植物的桫欏,廣西師范大學博士、植物分類學專家薛躍規還發現了一種從未見過的、羽脈排列十分奇異的蕨類,他推測這可能是一種可以媲美桫欏的珍貴植物。此外,原始森林裡還有冷杉、血淚藤樹等珍貴植物,還有許多中葯材和高大的喬木,其中最大的一棵酸棗樹樹干需3人合抱。
大石圍的底部連著兩條地下暗河。專家在地下河裡發現了盲魚和一些蝦、蟹等,從拍攝到的照片看,暗河中的盲魚形似鯰魚。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春元認為,因暗河裡無光,魚的眼睛逐漸退化而成為盲魚的。河岸有金黃的沙灘,還有形態各異、花紋美麗的鵝卵石。暗河的水溫十分奇特,將手探入水中,兩條河的河水一冷一熱,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專家目前還無法確認。日前,中英聯合探險隊終於走完了暗河的全程,發現暗河一直向東北流到位於樂業境內的百朗大峽谷的洞口成為地面河,然後匯入紅水河。
坑內還發現了被當地人稱為「飛虎」的動物和一些鳥類,「飛虎」形似蝙蝠,個頭與貓差不多,前後肢有薄膜相連,展開後可以滑翔。張春元教授認為,「飛虎」即為生活在岩洞里的鼯鼠。
天坑是一種分布在喀斯特地區的特殊的地質景觀,因地下溶洞的頂部多次坍塌裸露出地面而成。一般的天坑都是單獨的一座,而樂業天坑卻成群出現,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副研究員蔡五田和黃保健推斷,這與樂業縣特殊的地質構造有關。
對於樂業天坑群的形成時間,兩位專家推測,它們大約形成於300—400萬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紀。從調查的情況看,樂業天坑群在形成過程中遭遇了劇烈的地殼抬升運動。
隨著這些謎團逐漸被解開,一些新的謎團又接二連三地衍生出來:大石圍附近的白洞天坑與冒氣洞相連,一邊洞口冒氣,一邊洞口吸氣,這種奇異的呼吸景觀專家一時無法解說;除已發現的天坑外,樂業縣境內是否還存在不為人知的天坑?在這片神奇的崇山峻嶺下面,是否還有正在繼續坍塌的溶洞在某一天突破崩陷,成為新的天坑呢?這些問題有待專家進一步研究。
10. 天坑的詳細資料 急!!!!!!!!!!!!!!!!!!!!!!!!!!
天坑
2001年之前,天坑只是對重慶奉節縣小寨天坑[1]這種景觀的特稱,類似的地貌在各地有不同的名稱,如「龍缸」、「石院」、「石圍」、「岩灣」等。2001年,天坑作為一個專門的喀斯特術語被專家提出。2005年,國際喀斯特天坑考察組在重慶、廣西一帶大規模考察後,「天坑」這個術語在國際喀斯特學術界獲得了一致的認可,並開始用漢語拼音「tiankeng」通行國際。這是繼峰林(fenglin)和峰叢(fengcong)之後,第三個由中國人定義並用漢語和拼音命名的喀斯特地貌術語。
編輯本段現象成因
天坑的成因大多分兩種,大多是塌陷型(廣西樂業天坑群等),罕見的是沖蝕型(重慶武隆後坪沖蝕 天坑群等) 天坑的形成至少要同時具備六個條件: 一是石灰岩層要厚。只有足夠厚的岩層才能給天坑的形成提供足夠的空間。 二是地下河的水位要很深。 三是包氣帶(含氣體的岩層)的厚度要大。 四是降雨量要大,這樣下河的流量和動力才足夠大,足以將塌落下來的石頭沖走。 五是岩層要平。從天坑四周的絕壁看就會發現,岩層與地面是平行的,就像一層層的石板堆在四周一樣,只有這樣的岩層才能垮塌。 六是地殼要突起。地殼的運動就會給岩層的垮塌提供動力。 直至2010年,已經被確認的天坑達78個,其中2/3分布在中國,當然關於天坑的考察、認定和爭論尚未停止。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在世界分布很廣,約佔地球總面積的10%,中國喀斯特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3.5%,主要分布於南方的貴州、廣西、重慶、四川、雲南,湖北等省區,是世界上最大最集中連片的喀斯特區,但喀斯特這個術語誕生於斯洛維尼亞。 另外,美國正在研製的Haarp氣象武器也可以造成此類現象。 Haarp是高頻主動極光研究項目的簡稱,是旨在研究太空電離層、發展新型武器和技術的一個研究計劃。HAARP擁有目前世界上功率最強大的、既非商業也非民用的短波無線電發射器,稱為電離層加熱器(Ionosphere Heater, IH)。 HAARP對於地球物理場的改變,會影響到大氣層(包括對流層、平流層、電離層)的密度、結構和對流,在非常時期就會作為戰爭的武器。 簡介HAARP是旨在研究太空電離層、發展新型武器和技術的一個研究計劃。它是由美國參議院 批準的,投資3000萬美元,2008年又追加了2.5億美元。由美國空軍和海軍在阿拉斯加州聯合建造和共同管理,可以發射 1700兆瓦能量。美國行政當局一再申明,HAARP完全是一個研究電離層和空間天氣的科學計劃。但是,美國科學家和媒體根據HAARP計劃開展的實驗內 容及其具備的能力,一致認為,這是一個龐大的軍事工程計劃。一時在美國乃至世界引起嘩然,成了地球物理學家、軍事學家和政治家們議論與關注的焦點。 HAARP擁有目前世界上功率最強大的、既非商業也非民用的短波無線電發射器,稱為電離層加熱器(Ionosphere Heater, IH)。同時HAARP有一整套裝置,佔地23.5公頃,由180個稱為電離層研究設備(Ionosphere Research Instrument, IRI)的高頻發射天線等儀器組成。HAARP共有360個發電機,可以發出360萬瓦功率的強大信號,將這些信號放大1000倍後輸給天線,至於輸給較 高或較低頻率的天線,取決於發射的任務。然後採用相控陣的方法將信號以微波的形式,聚束發射到電離層中的指定部位。就像微波爐加熱食物一樣,其信號以微波的形式把該部位的電離層加熱。HAARP功率之強大,確是絕無僅有的,其IRI的功率就相當於目前世界上最大商用電台功率的72000倍。 從地表往上可將大氣層劃分為對流層、平流層和電離層。而大氣層以上,還有磁層和等離子層。對人類的作用和影響最大、最直接的是對流層,它的存在和變化直接 影響地面的氣候和所有生物的生存。其實電離層對環境和人類的影響,不亞於對流層。從太陽和宇宙深處輻射到地球來的各種射線,絕大部分都被電離層(包括電離 層中的臭氧層)及平流層反射和吸收,否則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將不復存在。地球的圈層作為一個整體,電離層的變化,也必然會影響到對流層和平流層。實際上若沒 有電離層的話,地球上遠距離的無線電通訊也是不可能實現的。 人們常說的天氣是指對流層而言,而電離層的天氣則稱為空間天氣。空間天氣是指從太陽和宇宙深處傳向地球的各種離子的密度、結構和變化情況。顯然, HAARP對於地球物理場的改變,必然會影響到大氣層(包括對流層、平流層、電離層)的密度、結構和對流,在非常時期也許就會作為戰爭的武器。
編輯本段分級原則
目前在世界上發現確認的天坑約80個,其中有超過50個在中國。中國的天坑分布在南方喀斯特地區,絕大多數位於黔南、桂西、渝東的峰叢地貌區域。 按天坑分級原則,深度和寬度均超過500米的為超級天坑,全世界僅有三例,全在中國(重慶小寨天坑、廣西樂業大石圍天坑);深度和寬度在300米到500米之間的為大型天坑,全世界有16例,中國有9例;深度和寬度在100米到300米之間的為標准天坑。
編輯本段世界著名天坑
瓜地馬拉天坑 瓜地馬拉天坑
2010年6月1日,媒體報道受到熱帶風暴的影響,瓜地馬拉城的街道出現了一個巨大駭人的深坑。這個大坑位於瓜地馬拉城內的北部地區,已經有超過了一個十字路口的區域被這個大坑侵吞。[2] 小寨天坑 重慶小寨天坑
位於距奉節縣城91千米的荊竹鄉小寨村。"天坑"在地理學上叫"岩溶漏斗地貌"。小寨天坑坑口地面標高1331米,深666.2米,坑口直徑622米,坑底直徑522米。坑壁四周陡峭,在東北方向峭壁上有小道通到坑底。坑壁有兩級台地:位於300米深處的一級台地,寬2-10米,台地有兩間房屋,曾有人隱居;另一級台地位於400米深處,呈斜坡狀,坡地上草木叢生,野花爛漫,坑壁有幾個懸泉飛瀉坑底。坑底下邊有地下河,小寨天坑是地下河的一個"天窗"。小寨天坑與天井峽地縫屬同一岩溶系統,天坑底部的地下河水由天井峽地縫補給,自迷宮峽排泄;從天坑至迷宮峽出口地下河道長約4千米。小寨天坑當稱"天下第一坑",屬當今世界洞穴奇觀之一。 達瓦札天然氣燃燒坑 1971年,地質工作者發現在中亞土庫曼一處蘊藏著巨大的地下天然氣體,這個大洞就是為了利用該地下天然氣,但是在一次鑽探操作塌陷後留下這個巨大的坑洞,為防止有毒氣體泄露,鑽探隊員點燃了此處,並且一直晝夜燃燒至今。 蒙蒂塞洛水壩 蒙蒂塞洛水壩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納帕縣,因其巨大的環形泄洪道成為美國最著名的堤壩,每秒可以泄洪48400立方英尺的水量。據說,如果你懷著某種目的打算從那跳下去的話,你那潮濕而苗條的身體會在瞬間從水壩底部噴射出來。 賓漢銅礦 是一個露天開采斑岩銅提取沉澱物的礦場,位於美國猶他州鹽湖城的奧克爾山這個礦井1906年開始投入生產,在開采過程中挖出了一個超過 0.75英里深、2.5英里寬、面積超過1900英畝的大坑。根據肯尼科特銅業公司資料表明,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人為挖掘坑。 貝里斯藍洞 這個完美的大藍洞位於宏都拉斯貝里斯海岸附近,是一個水下陷洞,洞寬為1000英尺(約305米),洞深400英尺(約123米),形成於冰河時期的石灰岩深洞,是傳說中的地理學奇景,冰河時期是它個乾涸的大洞,冰川融化,海平面的升高讓它變成了現在的樣子. 米爾礦井 又可以被稱作米爾內礦井,是一個位於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地區米爾內的露天開采鑽石的礦井。這個礦井有525米深,直徑為1200米,它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挖掘井,排在賓漢銅礦之後。對於直升飛機來說,礦井上空已經封鎖,因為曾經發生過飛機被向下的氣流吸入礦井的事件。 加拿大迪亞維克礦井 迪亞維克礦井位於加拿大西北處,自2003年開礦以來鑽石年產量達800萬克拉。 俄羅斯烏達奇納亞鑽石礦井 烏達奇納亞(Udachnaya)礦坑是一座位於俄羅斯境內的鑽石礦。該礦坑於1995年被發現,礦坑深為500米。 這個名為「大坑」的礦井位於南非北開普省的省會城市金伯利。現今,這個「大坑」從表面上看差不多有1500英尺寬,超過42英畝。 在1914年,這個「大坑」停止了地面開采,當時約有785英尺深。
編輯本段世界上最大的天坑群
1998年國土資源部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地區樂業縣進行土地資源調查時,發現一種世界罕見的地質奇觀 — 喀斯特漏斗群,又稱樂業天坑群。該地區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即岩溶地貌)。降水量大,為地下洞穴的發育提供了良好條件。 樂業天坑群位於中國廣西樂業縣,佔地約20平方公里。初步已發現有大石圩、白洞、風岩洞、穿洞等20多個天坑。「天坑」四周皆被刀削似的懸崖絕壁所圍,形成一個巨大的豎井,底部是人類從未涉足過的幾十萬平方米的原始森林,並有地下河相通。森林中有大量珍貴的動植物品種。其地下原始森林面積為世界第一,深度位居世界第二,容積居世界第三,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 天坑
樂業天坑群中最大的大石圍天坑,垂直深度613米,南北走向寬420米,東西走向600米。大石圍天坑(又名樂業地下龍宮天龍口)位於中國廣西樂業縣同樂鎮刷把村百岩腳屯。 1999年2月至10月,有關方面再次組織了水文地質專家對當地進行了全面的考察。結果確定,分布在中國西南雲貴高原東坡的樂業天坑群是世界最大的天坑群,目前已發現的近20座天坑幾乎囊括了各種類型的天坑,是一座「天坑博物館」和「世界岩溶聖地」。 專家們在天坑群中最大的一個天坑裡獲得了許多令人震驚的發現。 通過GPS地球衛星測量儀測出,被稱為大石圍的這座最大的天坑深度為613米,坑口長為東西走向600米,寬為南北走向420米,容積約為0.8億立方米。其坑底原始森林的面積達十幾萬平方米,位居世界第一位。垂直高度和容積僅次於中國重慶市的小寨天坑,位居世界第二位。 1998年國土資源部在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地區樂業縣進行土地資源調查時,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這些天坑是如何形成的?專家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地下暗河長期腐蝕造成巨大地下空洞後引起地表大面積坍塌所致。 迄今為止全球已經在俄羅斯、澳大利亞、巴布亞紐幾內亞發現類似的天坑。近年來重慶南川地區也發現了3個深約300米的天坑。而樂業天坑之多之深卻是科學待解之謎。 天坑
樂業天坑四周被刀削似的絕壁所圍,形成一個巨大的豎井。天坑的底部則是一片人類從沒有涉足過的極為罕見的原始森林,面積達幾十平方公里,森林裡有溶洞群、地下河流相通,專家們認為,這里極有可能會發現一些已經被認為是絕跡的動物,如洞螈、盲魚等。它們是兩種生活在地下河流中的遠古動物,視力退化。目前只在斯洛維尼亞曾有發現。人們是否在這里也能有所發現呢? 有人形容樂業天坑是遠古植物的天堂和動物的王國。在1999年一次考察中,已經有人拍到了藍色的石頭、方形的竹子以及許多叫不出名字的植物。專家認為,此次考察,有可能發現遠古時代的植物,如桫欏等。他們甚至希望能發現一些不為人知的動植物品種。此外,樂業天坑內極有可能生存著水生無脊椎動物及常見的魚蟲和鼠類等嚙齒類動物。 科學家們在過去的考察中發現,在樂業天坑群周邊地區有大量的生物化石。據了解,這些生物化石是二疊時期海洋動物化石。同時,在天坑周邊地區還存在著一個大型的舊石器時期人類生存的遺跡。這一發現已經被列入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專家們指出,這一遺址與北京周口店人類遺址的價值不相上下。此行,專家們將進一步對這些遺跡的價值作出評判,並揭示當時人類的生存狀態。 植物學家在大石圍底部發現,原始森林內的植物種類多達上千種,大部分迥異於天坑外的植物,其中已查明的有被稱為恐龍時代活化石、中國一級保護植物的桫欏,廣西師范大學博士、植物分類學專家薛躍規還發現了一種從未見過的、羽脈排列十分奇異的蕨類,他推測這可能是一種可以媲美桫欏的珍貴植物。此外,原始森林裡還有冷杉、血淚藤樹等珍貴植物,還有許多中葯材和高大的喬木,其中最大的一棵酸棗樹樹干需3人合抱。 大石圍的底部連著兩條地下暗河。專家在地下河裡發現了盲魚和一些蝦、蟹等,從拍攝到的照片看,暗河中的盲魚形似鯰魚。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春元認為,因暗河裡無光,魚的眼睛逐漸退化而成為盲魚的。河岸有金黃的沙灘,還有形態各異、花紋美麗的鵝卵石。暗河的水溫十分奇特,將手探入水中,兩條河的河水一冷一熱,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專家目前還無法確認。日前,中英聯合探險隊終於走完了暗河的全程,發現暗河一直向東北流到位於樂業境內的百朗大峽谷的洞口成為地面河,然後匯入紅水河。 坑內還發現了被當地人稱為「飛虎」的動物和一些鳥類,「飛虎」形似蝙蝠,個頭與貓差不多,前後肢有薄膜相連,展開後可以滑翔。張春元教授認為,「飛虎」即為生活在岩洞里的鼯鼠。 天坑是一種分布在喀斯特地區的特殊的地質景觀,因地下溶洞的頂部多次坍塌裸露出地面而成。一般的天坑都是單獨的一座,而樂業天坑卻成群出現,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副研究員蔡五田和黃保健推斷,這與樂業縣特殊的地質構造有關。 對於樂業天坑群的形成時間,兩位專家推測,它們大約形成於300—400萬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紀。從調查的情況看,樂業天坑群在形成過程中遭遇了劇烈的地殼抬升運動。 隨著這些謎團逐漸被解開,一些新的謎團又接二連三地衍生出來:大石圍附近的白洞天坑與冒氣洞相連,一邊洞口冒氣,一邊洞口吸氣,這種奇異的呼吸景觀專家一時無法解說;除已發現的天坑外,樂業縣境內是否還存在不為人知的天坑?在這片神奇的崇山峻嶺下面,是否還有正在繼續坍塌的溶洞在某一天突破崩陷,成為新的天坑呢?這些問題有待專家進一步研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