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發現遺址
Ⅰ 沈陽的新樂遺址是多少年前的
7200年前
新樂文化遺址位於沈陽市皇姑區黃河大街新開河北岸黃土高台之上,1977年首次發專掘。這是一處原始屬社會母系氏族公社繁榮時期的村落遺址,佔地面積17.8萬平方米,集居地約2.5萬平方米,房址密集,每隔3-5米就有一處,其中最大的房址面積約100平方米,座落在諸房址中心,其布局與半坡文化很相似,經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碳14測定,新樂遺址距今已有7200多年歷史。其出土文物相當豐富,石器有磨製精細的石斧、石鑿、磨盤、磨棒、刮削器等,陶器有之字紋深腹罐、高足缽、簸箕形器等。
新樂遺址是沈陽歷史文化寶庫中的一顆耀眼明珠,是沈陽市最早的人類活動遺跡,也是我市最早的村落址。新樂遺址的發現將沈陽地區有人類活動的歷史上溯到七千年前,同時也為東北地區史前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填補了遼河下游地區早期人類活動的空白。新樂遺址的原始先民,用辛勤的雙手創造的燦爛文化將永載史冊。
Ⅱ 沈陽馬官橋遺址具體位置在哪裡
馬官橋由馬倌兒建這只是個傳說
在福陵以西約五華里的地方,現在已經是繁榮的市區一角了,誰也不曾料到,這里曾經和逗市區地半點兒不沾邊,僅僅是盛京逗大御路地上的一座石橋。
當年,皇帝外出巡幸行走的道路必經逗大御路地,而皇帝在祭祀福陵之後一般要從馬官橋拐彎向北走另一條逗大御路地去昭陵。所以馬官橋至小東邊門這段御路,皇帝往往不走。這樣,馬官橋成了皇帝祭祀路線的分界點。
馬官橋當年看上去挺有規模
馬官橋現在不存在了,石碑和橋身早已被損毀。但據說其形制有點兒像著名的永安橋。它是一座三孔石橋,中間一大孔、兩端各有一小孔,正中的拱形涵洞上雕刻著一條頭南尾北的飛龍,遠望石橋好似被駕在一條飛龍之上。橋身兩邊有護欄、欄板、望柱等裝飾,雕刻細致,紋飾精美。橋的東西兩端各有兩尊守橋石獅,另在橋邊立著建橋功德碑,上面刻著建橋經過和捐資修橋的善人之名。
馬官橋這個地方有一條逗沿子河地(又名逗蟒牛河地逗馬官橋河地),此河發源於盛京城東北水田山,經輝山、滿堂、上水泉、後陵堡,從福陵身後繞個大彎兒,至馬官橋橫穿大御路後南流匯入渾河。由於沿子河有礙大御路的暢通,所以修建了這座馬官橋。
馬官橋和馬倌兒有啥關系
為什麼叫馬官橋呢看和馬倌兒有啥關系呢看真有一個傳說。
清朝時,盛京地界兒有一家姓劉的人家,這家有個行為怪異的兒子,名字不詳,暫且叫做逗小劉地。這小劉別的啥也不喜歡,看啥也不來勁兒,唯一的嗜好就是和馬相處。從小到大,他和馬在一起的時間比和他爹媽在一起的時間都多。他養的馬總是膘肥體健,遠近送其一個外號,叫逗劉馬倌兒地。
有一天,盛京副都統左寶貴要招一個放馬人,經過反復挑選,天性愛馬的小劉當選,從此做起了和那孫悟空鬧天宮前一樣的差事——馬倌兒。福陵附近的沿子河兩岸都是大片荒草甸子,是放牧的絕好天地,於是,劉馬倌兒天天將馬趕到這里牧放。
有一天,劉馬倌兒又來這里放馬,他和往常一樣,先讓馬吃河西岸的草,然後淌河到東岸吃草。正准備牽馬過去呢,誰知沿子河漲水,人馬都無法通過。劉馬倌兒郁悶了半天,怏怏回家了。到了家中,一眼瞥見院子里有很多廢舊木頭和一些斧子、榫頭之類的東西,劉馬倌兒立馬靈光一閃,我為啥不修一座橋呢看
第二天,他在放馬時把各種工具帶齊了,一邊放馬,一邊砍樹。等到所有木料都備齊後,劉馬倌兒就著手開始架橋。過了一段時間,橋真的架成了。從此,每逢小河漲水,劉馬倌兒就牽著馬從橋上過河,那叫一個悠哉。漸漸地,周圍的百姓也都從這座橋上來往,一年年過去,這木橋就吱吱嘎嘎了。
又有一天,總兵官左寶貴到福陵去祭拜。左大人帶著百餘人馬、還拉著許多祭物,當他們一行來到沿子河邊,看到了這座木板橋。當官兵過橋時,左大人見橋窄人多過河危險,便隨口說了句:逗應當在這修座石橋。 地當時劉馬倌兒就在左大人左右,聽見這話,這位實心眼兒的小夥子又記在心上。他把自己掙的工錢全部用來買石料,又自個兒掏腰包僱傭了很多工人,開始改造木橋的計劃。沒過多久,一座嶄新的三孔石橋橫在沿子河上。因為建橋者主要是劉馬倌兒,所以將此橋命名為逗馬官橋。 地
據考證橋是在福陵修建後不久建成
劉馬倌兒建橋只是一段逗美麗傳說地,關於馬官橋歷史,研究者李鳳民認為此橋當在福陵修建後不久建成,如,康熙年間成書的《盛京通志》、《遼載前紀》等史料均見此橋之名。乾隆時期又因其年久失修和被洪水沖壞等原因,盛京將軍向工部報修,工部請旨,經皇帝乾隆欽准重修。如《大清高宗實錄》乾隆五十九年(1794)三月有如下記載:
逗工部議復:盛京將軍宗室琳寧疏稱:恭查,福陵以西三里(從前陵堡算起)原設馬官石橋,上年河水積漲全行沖陷。此橋系恭送祭品等物經由之處,請動項修理,應如所題。從之。 地
那麼,左寶貴是清代末年的著名將領,也就是說,傳說中的逗劉馬倌兒地也是清末年間的人,和李鳳民的考證顯然不合。那麼,這傳說大約也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罷了。左寶貴應當只是重修了此橋。
康熙、乾隆、嘉慶、道光四帝東巡祭祀福陵均經行此橋,並在橋之北側設立臨時駐蹕大營,史稱逗馬官橋大營地。嘉慶二十三年(1818)仁宗皇帝行經至此遇雨,即興賦詩一首名曰《雨中策馬至馬官橋即景作》:
山雨潤平野,滂沱暗遠陂。眾峰增秀黛,晚稼沐繁滋。策駘踏泥陌,沿村度水湄。習勞率二子,考訓永縈思。
Ⅲ 沈陽興隆大家庭門前挖出了古墓
1993年,在瀋河區原宮後里修建「東亞廣場(興隆大家庭)」時,意外發現內了一道古城容牆遺址。經過省、市考古工作者們搶救性考古發掘清理,發現該古城牆為東西走向,採用黃土先後3次夯築。
經過考古發掘發現,這道古城牆遺址斷斷續續存長約173米,而最西端還可看出牆體向南拐彎的跡象,可以證明此處即為城牆的西北角。此外,在牆體北側,還發現了護城河的遺跡,從而證明,這道古城牆遺址,應為城址北牆的西段。從該牆體西北角向東約120米,還發現了大量經過火燒的草拌泥以及瓦片等。考古人員分析,這些遺跡可能是城門樓被火燒後,倒塌而形成的。據此判斷,此間可能是城址北門所在地。由於城門應該居於城牆正中位置,所以,該城址北牆的總長度,應該為240米左右。
根據考古發現,以及文獻資料記載,經史學家考定,沈陽古城址,即為漢代遼東郡十八縣之一的「候城縣」,其始建年代,為燕昭王十二年(公元前300年)以後,距今達2300餘年。
1996年,位於沈陽故宮西側的「大舞台」劇場施工時,在地下4米左右深的遼代文化層中,考古工作者們發現了一處遼代糧倉,其碳化穀物面積達150平方米,厚度20厘米至40厘米。
Ⅳ 遼寧省目前發現的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主要有哪些
遼寧省目前發現的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主要有:阜新查海遺址,凌源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
Ⅳ 七千年前的沈陽是個村落
沈陽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人類居住,沈陽的歷史源頭在哪裡?對於沈陽來說,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多年來,考古工作者一直在不斷地探尋。直到20世紀70年代,誰也沒有想到,一個水稻技術員將考古工作者帶進了七千年前的村落,找到了沈陽歷史的源頭。
沈陽新樂遺址博物館
發現新樂遺址那是1972 年冬季的一天,沈陽市東陵公社水稻技術員孟方平受公社委派,到沈陽故宮博物館購買處理的鍋爐。偶然在故宮收發室聽到考古部的同志向前來送交文物的人講解文物知識,受到啟發,聯想到不久前在北陵公社院內挖溝時挖出的陶片等,會不會是文物呢?遂於第二天將自己撿到的部分陶片等送到故宮,經考古部同志鑒定,都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遺物。同時囑托老孟,如果再發現這類文物,一定要及時報告。孟方平十分高興。過了一天,北陵公社在挖暖氣溝時,又發現了一件環形石錘和一件石杵,以及紅燒土、陶片等。考古部的同志接到老孟的報告後,立即趕到現場勘察,又撿出兩片拇指甲大小的帶「之」字紋的陶片,並告訴老孟,這種陶片可能比那兩件石器的年代要早。從此,老孟對考古有了更濃厚的興趣。從1972年冬到1973年春,他利用業余時間和到基層指導工作之便,對全公社及鄰近地區進行了普查,發現多處古文化遺址,並帶著採集的標本到市文物管理辦公室匯報。1973年春,市文管辦組成考察隊,對老孟發現的幾個遺址點進行了認真的復查。當復查到新樂電工廠宿舍院內時,在十八間房西山牆外一處被拆除的倉庫地基斷面上,看到了原始的文化層。老孟介紹說,在該處最深的土層里,還曾發現像煤一樣的東西(發掘後知道是煤精製品)。大家經過全面分析,認為這里可能是一處史前文化遺址,堆積較厚,具有發掘價值。為了進一步查明新樂遺址的時代及其文化內涵,沈陽市文管辦於1973年10月15日至10月31日,對十八間房西側進行了第一次試掘。這次試掘,只開了兩條探溝和九個探方,但卻取得了重要收獲。
首次確認遺址有兩層文化堆積,上層出土遺物主要以鼎、鬲等三足陶器為主,屬於青銅時代文化;下層發現了房址、火,出土了以壓印「之」字紋深腹罐為主要器型的陶器,以及細石器、打制石器、磨製石器、煤精製品等遺物,屬於新石器時代文化。
新樂遺址房址復原
新樂遺址的重要發現從1973年第一次試掘以後到1993年,考古工作者對新樂遺址又進行了四次發掘,共發現下層房址四十餘座,其中三座大型房址面積均在100平方米左右,呈「品」字形排列,周圍分布著中小型房址,房址之間相距不足3米。中型房址僅有五座,面積39平方米~72平方米;剩下均為小型房址,面積8平方米~35平方米。房址皆為半地穴式,平面呈圓角方形或長方形,每座房址的中部有火,有的房屋邊緣也有火。部分房址發現柱洞,有的柱洞多至三層,柱洞內大多墊有陶片或碎石塊。門道位於東壁或南壁,為斜坡式,但有的房址未發現門道。在目前發現的四十餘座房址中,以2號房址最為重要。它位於整個遺址接近中心的部位,東西長11.1米,南北寬8.6米,面積達95.5平方米。房內的居住面經火烘烤過,中心部位有火。房址內發現三十四根被火燒過的炭化木柱,最粗的直徑0.2米,最細的直徑0.1米,保存最長的一段木柱殘長近2米。較粗的木柱多數倒向中間,略細的木柱多數與四壁平行。房址內共發現柱洞五十六個,分三周排列,這些發現都為進一步探求房屋建築方法提供了線索。
新樂遺址出土的陶深腹筒形罐和簸箕形斜口器
新樂下層房址中出土了大量遺物,總數在三千件以上,僅2號房址就出土各類遺物五百四十多件。遺物的種類主要有石器、陶器、玉器、骨器、煤精製品、炭化木雕製品、炭化穀物、炭化果殼、赤鐵礦石及石墨等。石器有磨製、打制和細石器三類,其中細石器數量最多,約占石器總量的百分之四十,打制石器的數量僅次於細石器,磨製石器數量最少。打制石器中敲砸器、刮削器佔多數,其次有網墜、鏟等;磨製石器中鏃的數量最多,另外有磨盤、磨棒、研磨器、刀、錛等;細石器中石葉、鏃、尖狀器占絕大多數,此外還有刮削器、石核等。
與石器相比,骨器出土數量較少,主要形制有錐、笄和鏃。新樂下層發現的獸骨也很少,推測可能與這里的土質多酸性,骨質類不易保存有關。只出土了豬、羊、鹿等幾種動物的骨骼,豬牙還保存肉食類動物牙齒的形態,屬於野豬還是家豬還難以確定。
新樂遺址出土的細石器
陶器以夾砂紅褐陶為主,數量約占陶器的百分之九十,有少量夾滑石黑陶、泥質紅陶和泥質灰褐陶,個別小陶器上有紅陶衣。陶器皆為泥片貼築法和泥條盤築法手制,火候較低,胎質較疏鬆。器型以平底深腹筒形罐為主,約佔全部陶器的百分之九十左右。另外還有少量簸箕形斜口器、高足缽、碗等。陶器多飾壓印紋,以壓印「之」字紋、旋紋為主,其次有壓印蓖點紋、錐刺紋,素麵者極少。深腹罐口沿下一般都有一周凹帶,內飾壓印斜線紋、三角紋等;器身滿飾壓印「之」字紋,多為豎壓橫排,也有少數橫壓豎排「之」字紋與豎壓橫排「之」字紋同飾於一器者。有部分深腹罐通身裝飾壓印弦紋。斜口器的「之」字紋則施於斜口之下和口沿邊緣,外鼓的背部一般不施紋飾。
新樂遺址出土的煤精製品
新樂遺址還出土了數量可觀的煤精製品,製作精細,打磨光滑。
器形主要有圓泡形、耳璫形、球形等三大類,此外還有圓錐形、橢圓形、圓餅形、帽盔形等幾種。這些煤精製品都無穿眼和孔鼻,無法佩戴,所以排除裝飾品的可能性。有的研究者認為大部分煤精製品都是配套出土的,基本組合是耳璫形器、球形器和帽盔形器各一件為一個組合,極有可能是與占卜等巫術活動有關的用具。
新樂遺址還發現玉斧和玉鑿式雕刻器,刃部甚為鋒利,有的刃部還遺留有使用的痕跡。此外,還發現了用作裝飾品的黑色玉珠和白色石珠。
新樂遺址出土的木雕藝術品
在2 號大型房址內,還出土了炭化穀物、炭化果核、榛子殼等;還有用果核製成的串珠之類的裝飾品。炭化穀物經遼寧農業科學院育種研究所鑒定,近似東北大黃米。
特別令考古工作者興奮不已的是,在2號房址的東北角,發現了一件木雕藝術品。出土時已折為三段,可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為扁平體,下部為圓柱體直柄,通長40厘米,上部寬4.5厘米,下部直徑1厘米~1.5厘米。殘損較嚴重,上部雙面雕刻,紋飾相同,略作圖案化,大致可看出頭、嘴、身、尾四部分。頭作渦旋狀,嘴呈三角形大尖嘴,其中心似睛;身部刻有整齊的菱格形紋飾,部分鏤空。下部的圓柱體修飾光滑,尾端稍有彎曲。雕工精緻,線條流暢。發掘者認為,這件木雕為鳥形,並推測為權杖,雕刻的為圖騰徽識。近來也有學者認為,這件木雕可能是作為禮器使用的龍紋發笄。
經對房址出土的木炭的C14測定,新樂遺址下層文化的年代約為六千八百至七千二百年。由此可以確定,新樂遺址是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是目前沈陽發現的時代最早的人類生活遺跡。
走進原始人的村落考古工作者通過考古發掘,揭開了蒙在新樂遺址上的神秘面紗,使我們得以了解七千年前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
下面,就讓我們根據考古工作者的引領,走進這個原始村落,看看那時候的沈陽人是怎樣生活的吧。
新樂遺址位於沈陽新開河北岸的台地上。遺址分布面積約18.7萬平方米,遺址中心區域2.25萬平方米。考古工作者在南北長600米,東西寬50米~80米的中心區域內共發現房址四十餘座,如果再加上沒有發掘或被破壞的房址,推測這個村落有房屋至少在五十座以上;如果以每座房屋住四口人計算,人口超過二百人;這在原始社會應是比較大的村落了。當時的房屋比較簡陋,都是半地穴式。就是先在地面上下挖半米左右作為房屋的地面,再在地面周圍挖出柱礎,然後以樹木搭起屋架,牆壁抹以草拌泥,房蓋上鋪茅草。為了防潮,有的房屋的牆壁和地面,還用火加以烘烤。當時的社會尚處於母系氏族社會,過著相對穩定的定居生活。中小型房屋為各家庭居住,大型房屋可能是氏族成員集會和公共活動或勞動的場所。
新樂遺址生活想像復原場景
七千年前,沈陽的氣候比今天的平均溫度高三至五度,比較濕潤。新樂人生活的台地及其附近,植被比較茂盛,主要由落葉和闊葉樹木及各種草本植物組成,缺乏針葉樹種;山坡上生長著以柞櫟、核桃楸、胡桃、栗子為主的闊葉林,山坡下及河邊則生長著山杏、山裡紅、榛子等灌木叢,河流兩岸的平川上生長著茂密的榆樹和柳樹林。
當時,台地南面的新開河比現在大得多,河床低於現今地表約5米,寬約幾百米。新樂人的經濟生活可能主要以漁獵為主,採集仍佔一定的比例;大量的石磨盤、石磨棒和炭化穀物的發現,說明已經出現了原始農業, 種植「黍」一類的穀物。勞動可能已有一定的分工。生產工具主要是石器。
新樂人已經掌握了制陶工藝,他們用泥片盤築法和泥條盤築法生產陶器,在陶坯未乾時,用弧形骨片一類的工具在還未乾的陶坯上壓印出成排的「之」字紋,然後再烘燒。這種壓印紋,有人推測可能來自植物編制物的模仿。新樂文化的陶質都比較疏鬆,火候不高,表明制陶業還不夠發達。他們生產的陶器已經比較規范,但器類簡單。主要器型是深腹直筒罐,既是炊具,又是貯藏器;食器很少,只見高足缽和小碗,反映新樂人的物質生活比較簡單。還有一種斜口簸箕形陶器,出土在一個「邊灶」旁,考古學家認為是保存火種使用的。與此相類似的器物,還發現於遼西的紅山文化、赤峰富河文化和小河沿文化,在吉林左家山遺址中也有出土。上述文化的年代都晚於新樂文化,說明它們的斜口器可能來源於新樂文化,由此可見新樂文化的廣泛影響。
新樂人雖然生活比較原始,但已經有了愛美的觀念。他們用玉、石、果核做成串珠,作為項飾。遺址內發現的赤鐵礦和石墨碎塊都有使用痕跡,顯然是用來作美化裝飾的。在2 號房址發現的木雕藝術品,雕工精美,線條流暢,代表了七千年前的藝術水準。如果認定所雕為鳥的話,或可證明,新樂文化是信奉鳥圖騰的氏族。另外,他們還用各種煤精製品來占卜,預測吉凶。
據考察,新樂的煤精製品的原料采自盛產煤炭的撫順地區,玉器的材料可能來自岫岩。這說明新樂人已經有了一定的活動范圍;這些材料也可能是與鄰近的部落交易所得。
新樂遺址出土的石磨盤與石磨棒
保護新樂遺址新樂遺址的發現, 為沈陽的歷史找到了源頭,將沈陽地區有人類活動的歷史提前到七千年前。與此同時,它的考古價值和學術意義也引起了國內外學術界的高度重視。為了進一步確定新樂遺址的歷史價值和學術地位,遼寧考古、博物館學會、沈陽市文管辦於1982年7 月5 日~8 日,在沈陽聯合召開了「新樂遺址學術討論會」。與會專家、學者高度評價了新樂遺址發現的意義,認為是東北考古學的一次重大突破。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新樂遺址下層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能明確地與周圍諸文化區別開來,並有一定的分布區域,已完全形成了一種新的文化類型。將其定名為「新樂文化」,完全符合考古學文化的命名原則。
參加會議的代表對新樂遺址的保護也給予了極大的關注,並呼籲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都要關心新樂遺址的保護工作,充分利用好這處重要遺址。
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考察新樂遺址出土文物
根據專家學者的科學論證和呼籲,沈陽市人民政府於1982年7月21日公布新樂遺址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劃定了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1984年5月組建新樂遺址文物管理所,1984年7月新樂遺址博物館南部展廳對外開放。1986年新樂遺址文管所更名為「沈陽新樂遺址博物館」。2001年6月,國務院將新樂遺址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今,新樂遺址博物館已成為展示沈陽悠久歷史、對市民進行歷史教育的重要場所。
Ⅵ 沈陽的新樂遺址哪年發現的
1977
Ⅶ 沈陽的歷史遺跡
沈陽市是全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旅遊資源豐富多彩。名勝古跡有福陵、昭陵、新樂遺址博物館、鄭家窪子青銅短劍大墓、葉茂台遼墓、永安石橋等。沈陽故宮是除北京故宮外我國僅存的一座皇宮建築群,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營造和使用的宮殿。福陵和昭陵是聞名遐邇的「關外三陵」中的兩個,是具有中國古代建築特色和濃郁民族風格的帝王陵寢,福陵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和孝慈高皇後的陵墓;昭陵是清太宗皇太極和孝瑞文皇後的陵墓,而且是清入關前留下的三個陵寢中規模最大的一個。新樂遺址是我國北方新石器時代較早的一處母系氏族公社聚居部落遺址,距今已有7200多年。鄭家窪子青銅短劍大墓位於沈陽市於洪區,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古墓群。葉茂台遼墓群位於法庫縣,是遼悉相蕭義及其家族的墓群。永安橋位於於洪區,是沈陽市境內保存較為完整的清初石築拱橋。
Ⅷ 沈陽市有幾處遺址類博物館
我首先進行自我介紹,我以前在工廠當工人,我在1990年左右就喜歡游覽各地古建築、古遺址、博物館、公園、陳列館等等,尤其喜歡文物建築和博物館,閑暇之餘拿起照相機前往博物館、公園、陳列館、紀念館、游樂場、文物建築前拍照、合影、觀賞、游覽等等。所以我了解一些沈陽的很多博物館,沈陽市遺址類的博物館不算多,但是有很多遺址很著名。
沈陽市部分遺址類的博物館和遺址(有些有遺址但是沒有博物館);沈陽新樂遺址博物館(新石器時代)、沈陽鄭家窪子青銅短劍墓博物館(青銅時代)、沈陽馬耳山南山風景區(漢代)、沈陽棋盤山石檯子山城遺址、棋盤山古棋盤遺址、沈陽沈北新區沈陽國家森林公園雙泉寺遺址、沈陽上伯官古城遺址、沈陽汗王宮遺址陳列館、沈陽豫親王府遺址陳列館、沈陽中街鍾樓遺址、沈陽中街鼓樓遺址、沈陽天齊廟遺址、沈陽三皇廟遺址、沈陽後山遺址、沈陽盛京城西北角樓遺址、盛京城德勝門瓮城遺址、七星山遼塔遺址、棋盤山向陽寺遺址等等等等。太多了,寫不完。
以上所列遺址除棋盤山、新樂遺址博物館、沈陽國家森林公園雙泉寺遺址外均免費參觀,因為前三個地方棋盤山、沈陽國家森林公園是風景區所以要門票費用,新樂遺址博物館也需要門票費用,別的都不要門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