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壽山游記
❶ 按游覽順序描寫游山海關萬壽山的作文
山海關游記
寒假裡的一天,我和爸爸一起去山海關遊玩。
我們一下火車,便奔向號稱「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城門樓走去。
「天下第一關」果然名不虛傳,城牆高聳巍峨,我和爸爸沿著跑道走了四五分鍾才登上城門樓。我在城門樓上的展廳內,看到古代勞動人民使用簡陋的工具,居然能建成雄偉的萬里長城。可見古代的勞動人民是多麼富有智慧呀!
我站在城門樓上極目遠眺,這座帶著濃郁的燕、趙文化的古城保存得依然完好。導游說:「為了保存這座古城的風貌,居民沒有在城內增建高大建築物,即使修建房屋也是採用青磚綠瓦起脊建築,可謂古色古香。」
城門樓上給我印象最深的建築是「窗戶上帶孔」的那個建築——箭樓。箭樓除了門那面都有一排排「窗戶」。說是窗戶,可沒有玻璃,全是木質結構!而且「木頭窗戶」上還都有一個個孔。這「窗戶」是干什麼用的呢?導游阿姨彷彿明白我的心思,對我說「這個建築叫鎮東樓,俗稱箭樓。」並指著上面的一個個小孔說:「小孔可以向外射箭。即能有利的保護自己,又能居高臨下地射傷敵人。」
來到山海關遊玩的人,觀海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在那碧波萬頃的海面上,時不時地捲起一層層波浪,拍打著岸邊的礁石。海風吹在我的臉上,不免有一絲涼意。
對於山海關這座依山傍水的古城,山尤為主要。往北看,是重重疊疊的燕山山脈。萬里長城彷彿一條巨龍,盤踞那逶迤陡峭的山脈之上。
啊,山海關,這號稱天下第一關的雄關!山、海、關三景連成了一幅奇妙而秀美的「工筆畫」!
❷ 游記怎麼寫
游記是以寫景為主的記敘文。它通過描寫記敘旅遊過程中的見聞,如山川景物,名勝古跡、風土人情等,表達作者的真實情感。這里向同學介紹游記的幾種寫法:
一、定點換景法。這種方法就是說,作者的觀察點固定不變,隨著觀察視線的移動,把觀察到的景物按一定的順序依次進行描寫。這種方法可以使讀者明確把握作者觀察景物的位置和方向,便於讀者從作者的觀察點出發,逐一再現景物,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如《觀潮》一文,作者固定不變的觀察點是「海塘大堤上」。觀察到的錢塘大潮這一景觀是:先「看不出有什麼變化」;接著是遠遠地看到「東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一條白線」,不一會兒,白線「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浪潮再近些,看到的是「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開進,浩浩盪盪」;最後,浪潮奔騰西去,「餘波還漫天卷地地涌來」。這些描寫,正是作者在固定的觀察點上,按由遠及近的順序描寫了錢塘大潮這一「天下奇觀」。
運用「定點換景法」,要注意選擇好觀察點,在具體描寫時,不要隨意改變觀察點。
二、定景換點法。這種方法是說,不改換所要觀察的景物,而是變換觀察點,從不同角度去觀察描繪景物。這是因為只從一個角度去觀察,不可能看到事物的全貌和特徵。大詩人蘇東坡《題西林壁》中的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如自讀課本《梅雨潭》一文,作者就是採用「定景換點法」,先以「山邊」為觀察點,描寫梅雨潭瀑布發出的響聲和瀑布的遠景;接著又以「亭邊」為觀察點,簡要寫了瀑、潭、亭的位置及亭邊的景物;然後又詳細而形象地寫出了在瀑布前所看到的瀑布壯觀,美麗的景色。
運用「定景換點法」觀察一處景物,可以選擇不同觀察點,如遠眺,近觀,仰視,鳥瞰,立足點變了,觀察的角度也就多了。在描寫時,要注意交代清楚觀察點,以便於讀者把握文章對景物描寫的角度。否則,寫出來的文章會讓人覺得順序混亂,不知所雲。
三、移步換景法。這種方法就是說,觀察點不固定,所觀察描繪的景物也不固定,是在移動觀察點的同時,把所見到的不同景物的特徵依次描繪。這種方法,可以逐一描繪出景物的各個局部,從而更好地展示景物的全貌。同時,這種寫法的文章是以明顯的瀏覽順序為順序,因而文章層次清晰,條理清楚。如《頤和園》一文,作者採用「移步換景法」,按游覽的順序,依次寫出了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十七孔橋的美麗景色,展現了頤和園景色的全貌及特徵。
運用「移步換景法」時,要注意的是必須以瀏覽順序為線索,把觀察點的變交代清楚。另外,對各種不同景物的描繪要抓住特點,主次分明,詳略得當,避免寫「流水帳」。
❸ 要一篇游記要按著顧和園那篇課文的寫法不要網上的
頤和園在北京西北的海淀區。它是我國現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皇家園林,是古代帝王的行宮和花園。
頤和園依山傍水,有萬壽山和昆明湖,山光水色,交相輝映,入春後,鮮花盛開,綠樹成蔭,景色誘人。
在頤和園的昆明湖上有一座十七孔橋。湖畔有佛香閣、石舫。
佛香閣建在萬壽山上,是全園的中心,登上佛香閣,不僅可以包覽昆明湖上的風光,而且周圍數十里的景色也盡收眼底。
昆明湖北岸建有長廊,長廊東起邀月門,西到石丈亭,功273間,全長728米。整個長廊依山面水,隨山勢而起伏,循湖岸而曲折,向根綵帶把萬壽山南麓的建築群貫穿起來,並在湖光山色間嚴謹而自然地起了承接作用。這條綵帶般的長廊,把萬壽山前分散的景點建築連綴在了一起,形成了一條風雨無阻的觀景線。
長廊的每根枋樑上都有精美的繪畫,有西湖風景、山水人物、草木花鳥等。這些精美的繪畫描述了許多人們熟悉的故事,有《西遊記》、《水滸》、《西廂記》、《紅樓夢》、《三國演義》……,彩繪中的人物栩栩如生,花草樹木惟妙惟肖,蝴蝶在花草中翩翩起舞,小鳥在樹林中歡快地歌唱。
知春亭雖不大,卻是觀景的好地方。德和園是慈喜聽戲的地方。
頤和園里還有許多迷人的景色,吸引著國內外的遊客,令人們留連忘返。
頤和園簡介:頤和園是清代的皇家花園和行宮,前身清漪園,頤和園是三山五園中最後興建的一座園林,始建於1750年,1764年建成,面積290公頃(4400畝),水面約佔四分之三。乾隆繼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帶,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園林,從海淀到香山這四座園林自成體系,相互間缺乏有機的聯系,中間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曠地帶,乾隆決定在瓮山一帶動用巨額銀兩興建清漪園,以此為中心把兩邊的四個園子連成一體,形成了從現清華園到香山長達二十公里的皇家園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