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柔然遺址

柔然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2-01 10:18:07

Ⅰ 中國現存的古長城遺跡哪些地方有

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跡。東起鴨綠江,西達嘉峪關,途經遼寧、河北、天津、北京、內蒙古、山西、陝西、寧夏、甘肅9個省、市、自治區,隨著不同的地形、山勢和地貌而築,大都建在山嶺最高處,全長7300千米(14600華里)以上,號稱萬里長城。其中從鴨綠江到山海關段,由於工程比較簡單,毀壞較為嚴重。山海關到嘉峪關段,工程較為堅固,保存也較完整,兩端兩個關城東西遙遙對峙,長度為6700千米(13400華里)。
沿革 長城是由烽火台和列城等單體建築發展起來的。初建的是彼此相望的烽火台,或是連續不斷的防禦城堡,而後用城牆把它們聯系起來,便成了長城。春秋戰國時期,北方民族諸侯爭霸,相互兼並,出現了秦、楚、齊、燕、韓 、趙、魏等幾個大國。它們彼此之間為了防禦,利用原來的大河堤防或附近的山脈,逐段構築城牆和關塞並將其聯系起來,構成長城這一古代軍事防禦工程體系。但規模較小,互不連貫。約公元前7世紀,楚國最早修築長城。其後,從公元前6~前4世紀前後,齊、燕、趙、秦、魏、韓各國也相繼修築了互防長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並滅六國,建立起第一個多民族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封建國家,為防禦匈奴侵擾,大規模修築長城。以後,西漢、東漢、北魏、北齊、北周、隋、遼、金、明各代,均大規模修築或增築長城。明代是長城修築史上最後一個朝代,其修築規模之宏大,防禦組織之完備,所用建築材料之堅固,都大大超越以前各個朝代。

戰國長城 戰國時期的長城是諸侯國家互防長城,規模較小,互不連貫。①楚國長城。楚長城築於楚懷王三十年之前,當時稱作「方城」。據史料推測,其位置當從今河南泌陽北到葉縣,經內鄉東北而達湖北竹山縣境內。地處楚國都城的西北和東北面,用於防禦鄰國的進攻。②齊國長城。齊長城是利用堤防連接山脈陸續擴建而成的,在齊國南部,西起今山東平陰縣東北,至膠州市南的大朱山東入海,結構主要有土築和石砌兩種。③中山國長城。中山長城是為了防禦西南趙、晉的侵擾修築的。築於趙成侯六年(前369)。其位置在今河北、山西交界的地區。④魏國長城。魏長城有兩道:一是西北的防秦和防戎長城(河西長城),二是南長城(河南長城)。河西長城是魏惠王在位時,利用西部邊境上洛水的堤防擴大而修築的,南起今陝西華縣華山北麓的相元洞。達內蒙古的固陽。魏惠王晚年,修築了保護國都大梁的南長城,經今河南原陽縣境轉向東南,向西直達新密市。⑤韓國長城。韓長城先為鄭國所築,後韓滅鄭,繼續修築使用。⑥秦國長城。秦自商鞅變法以後,在七國中政治和軍事上占據優勢,但秦北方的游牧民族東胡和樓煩,經常南下騷擾 ,因而秦在其北部邊界修起長城作為防禦。其位置,自今甘肅岷縣(臨洮)起,沿六盤山北走,止於黃河邊。⑦燕國長城。燕為防止北方東胡、林胡、樓煩等小國的侵擾和防備南方齊國的報復,修築了北長城和易水長城兩道長城。公元前290年,燕國沿燕山山脈修築了北長城。約自今河北張家口東北,渡遼河到達古襄平(今遼陽)。這是戰國時最後出現的一條長城。易水長城是對易水的堤防進行擴建而築成的,用來防齊、趙,保衛燕國下都——易水城。大致自今河北易縣的西南,達於文安之南。⑧趙國長城。趙築有南、北兩道長城 。其中南長城又稱漳滏長城,在趙國南境。主要為御魏而建 。漳、滏兩水在今河北臨漳、磁縣境內,可見這段長城在漳水北岸,臨漳、磁縣一帶。
秦始皇萬里長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 ,一方面拆除各國原有的長城,鏟除了人為的障礙;另一方面為抵禦北方匈奴的侵犯,派大將蒙恬駐守北方邊境,並把秦、燕、趙長城連為一體,建成萬里長城。長城西起今甘肅岷縣,向東到陝西綏德黃河邊,與從河套高闕西來的趙國北長城連在一起,渡黃河到山西、河北北境,再利用燕國北長城,抵達遼東。長城的修建從始皇三十年(前217)開始,約到三十七年結束。
漢代長城 漢長城的修築,除軍事上的防禦之外,西部長城還起著開發西域屯田、保護通往中亞的交通大道絲綢之路的作用。①西漢長城。漢武帝時,北方匈奴經常發兵進犯。為抵禦匈奴首先修繕秦始皇時期的長城並沿河西走廊新築長城。元狩二年(前121),開始建築河西長城,通稱「邊牆」。前後約歷時20年。西漢河西長城東自今甘肅永登,西到新疆羅布泊。在「邊牆」沿線,建築亭障和烽燧。根據《居延漢簡》記載,有「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規定。②東漢長城。光武帝劉秀為防禦匈奴侵擾,保衛國都洛陽,於建武十四年(公元38年)在河西長城以南地區修築了四條長城:其一位於今山西離石縣至陝西咸陽東南之間;其二位於今陝西高陵縣東至山西安邑縣之間;其三位於今山西太原至河北井陘縣之間;其四位於今河北定州市南至臨漳縣之間。
南北朝長城 ①北魏長城。北魏為防禦北部的柔然和契丹南下擾掠,修築了長城。據《魏書·明元帝紀》記載:明元帝泰常八年(423)築長城於長川之南,起自赤城(今河北赤城縣),西至五原(今內蒙古五原縣),延袤1000千米以上。又在太平真君七年(446),築「畿上塞圍」。所謂塞圍,是比長城低薄些的土牆,用以補長城之不足。它東起今山西廣靈西面上谷,直達黃河東岸,環繞於首都大同,有保衛首都之意。②東魏長城。公元549年 ,東魏東遷於鄴後,也修築了一段長城。西起今山西靜樂縣,東至今山西原平 。③北齊長城。北齊為了鞏固北方邊防和防禦西部北周,先後幾次大築長城,其規模稍次於秦長城。北齊天保三年(552)在西北境修築長城,南起今山西離石縣西北黃櫨嶺,北至山西朔州西。天保六年,皇帝下詔,征發180萬人修築長城 ,自今北京居庸關南口,西至今山西大同。天保七年,又大規模修築長城,除天保三、六年所修築的兩處長城外,又向東新築長城,至今山海關海邊止。天保八年,於長城內築重城,自今山西偏關以東老營附近起,東經雁門關、平型關,到達山西下關附近。為防禦北周,公元563年,齊武成帝修築了今山西、河北交界處沿太行山走向的南北向長城,即今阜平之間的長城。天統元年(565),對天保八年所築內長城進行修葺,並增築新城,自下關附近起,東達居庸關與外長城相接合。齊前後修築長城達1500千米,約30千米設一戍,並在險要地方設置州鎮25所,用以駐兵防守。④北周長城。為防禦北方突厥、契丹犯邊,周靜帝於公元579年,對原北齊長城進行了一次大規模修築,西自雁門,東至碣石。
隋代長城 為了防禦突厥騷擾,隋王朝7次修築長城。主要是對原有長城進行修繕,新增修築不多。唐取代隋後,國威強盛,在北方大破突厥,邊界遠在長城以外,長城已失去了作用,無需修築或增築。宋朝雖統一了中原,但北部有遼、金的對峙,所轄范圍已在原來秦、漢、北朝長城的南面,長城南北許多地方均被遼、金兩國佔領。後宋王朝勢力又退到長江以南,更談不到修築長城。遼代對長城的修築,僅清寧四年(1058)在鴨子河與混同江之間修築了一段,規模不大。
金代長城 公元1115年金王朝建立後,為防禦西北邊陲的蒙古人進攻,修築了明昌舊城和明昌新城兩道長城。明昌舊城舊稱兀術長城或金源邊堡。據《黑龍江省志》記載,呼倫縣北,根河之南,有城東端起烏蘭哈達之北,沿海拉圖山脈,北折而西,至暖水河而盡。明昌新城在明昌舊城之南 ,又稱金內長城、金壕塹、邊堡等。西起今黃河河套陝西段 ,東達今黑龍江省松花江。元代,蒙古族統治整個中國,版圖地跨歐亞,長城對他們意義不大。但為了防止漢族和其他各族人民起兵反抗,檢查過往客商,也對原來長城的許多關隘險要處加以修繕,設兵把守。
明代長城 明滅元朝以後,為防止蒙古族再次南下,200多年中從未中斷對長城的修築。大多是沿著北齊、北魏所築的舊長城進行修築。今人看到的長城,絕大部分是明弘治時期所修。明長城自居庸關以西,分南北兩道,到山西偏關附近的老營相合,被稱為內、外長城或里、外長城。里長城從居庸關西南出,經今河北進入山西至老營。外長城自居庸關西北,進入山西,沿內蒙古、山西交界往南達於偏關、河曲。長城關隘、險口很多,其中居庸關、倒馬關、紫荊關靠近當時首都北京,稱為內三關;自此往西的雁門關、寧武關、偏頭關稱外三關。內外三關是保衛京師的重要關口,常派重兵把守。清朝滅明以後,由於政治、軍事的發展,改變了統治策略,採取「懷柔」政策,利用宗教信仰拉攏蒙、藏各族上層王公貴族,用思想統治代替了軍事防禦,不大修築長城 。縱觀長城的歷史,自春秋以來,除漢族各王朝的統治集團修築長城外,中國其他民族所建立的王朝,如北魏、北齊、北周、遼、金等朝代也都修過長城。就是蒙古民族統治的元朝也曾對一些長城的關隘、烽火台進行維修利用。長城是中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歷史豐碑。

Ⅱ 喀納斯風景區的歷史沿革

喀納斯景區位於阿爾泰山之陽,這一地域古來為北方諸多民族游牧之地,額爾齊斯河北岸細石器遺址的發現說明,這里早在八九千年以前就有從事狩獵、漁獵的人類活動,歷史上先後或同時有塞人、呼揭、匈奴、柔然、突厥、蒙古等草原民族部落在此生活。在歷史的演變過程中,這一地域曾先後隸屬部族地方政權突厥汗國。鐵勒汗國、蒙古汗國、准噶爾汗國轄理。
清代乾隆二十年(1755年),平定準噶爾部,這一地域歸烏里雅蘇台定邊左將軍管轄。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清廷將居住在阿爾泰山之陽的阿爾泰烏梁海人編為7旗,分為左右兩翼,設翼長總管,分別授印信。此地隸屬阿爾泰烏梁海左翼左旗扎薩克,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此地隸屬科布多辦事大臣管轄。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科布多、阿爾泰分治,此地隸屬阿爾泰辦事大臣,此時,阿爾泰辦事大臣所轄區域直屬清廷理藩院。
民國元年(1912年),沿襲清末舊制,阿爾泰地方仍直屬中央政權管轄。民國八年(1919年),阿爾泰地方劃歸新疆省,設阿山道。是年設布爾津縣,喀納斯地域隸屬新疆省阿山道布爾津縣。
新中國成立後,1980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設立喀納斯自然保護區。
1986年,經國務院批准,確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隸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林業廳管理,設管理處。
2000年成立「喀納斯環境與旅遊管理委員會」與「喀納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機構隸屬布爾津縣。
2003年喀納斯管理機構上劃阿勒泰地區,改「喀納斯環境與旅遊管理委員會」為「喀納斯環境與旅遊管理局」,對該地域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實行統一管理。
2006年7月,阿勒泰地委、行署決定成立了中共喀納斯景區委員會和喀納斯景區管理委員會,明確了喀納斯景區10030平方公里的大旅遊管轄區域,並將布爾津縣的禾木哈納斯蒙古民族鄉、哈巴河縣的鐵熱克提鄉劃歸景區管委會統一管轄。

Ⅲ 介紹長城旅遊景點

1、山海關

山海關,又稱榆關、渝關、臨閭關,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千米處,是明長城的東北關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認為是明長城東端起點,素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台、西有嘉峪關)與「天下第一關」、「邊郡之咽喉,京師之保障」之稱,與萬里之外的嘉峪關遙相呼應,聞名天下。

2、鎮北台

鎮北台,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榆林市城北4公里之紅山頂上。鎮北台是明代長城遺址中最為宏大、氣勢最為磅礴的建築物之一,素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台、西有嘉峪關)」和「萬里長城第一台」 之稱。

有詩雲「萬里長城的一塊堅硬脊椎骨鎮北台、永在」、「上台下台演王朝 進戲出戲扮將士」。鎮北台據險臨下,控南北之咽喉,如巨鎖扼邊關要隘,為古長城沿線現存最大的要塞之一,是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

3、嘉峪關長城

嘉峪關長城在嘉峪關市西南隅, 因建於嘉峪山麓而得名,是明朝萬里長城西端的終點, 建於1372年。關城平面呈梯形, 面積33500餘平方米, 城牆總長733米, 高11.7米。

城樓東、西對稱, 面闊三間, 周圍有廊, 三層歇山頂高17米, 氣勢雄偉。關城四隅有角樓, 高兩層, 形如碉堡。登關樓遠望, 塞外風光盡收眼底。

4、青山關

青山關位於遷西縣北部,距縣城40公里,坐落在燕山支脈,大青山腹地,萬里長城從此蜿蜒而過,加之古城堡建在山腳平台上,故名青山關。1956年,青山關及沿線古長城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5、雁門關

雁門關,位於中國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里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