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岩遺址
⑴ 丹東市古廟遺址分布
古廟的遺址,不太清楚,但是丹東地圖中帶廟的地址都在上圖中了,請採納,謝謝!
⑵ 塔潭村的文物古跡
唐代文物——曹岩寺遺址
唐曹岩寺遺址 是平和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龍海市塔潭村「釀酒桶」與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文峰鎮前埔村「兩縣三制」交界處的深山密林當中,距平和縣三坪寺約5公里。從前埔村的村部往東南方向出發上山,有條石磴道,共3600個台階。有興趣的遊客可以數一數,唐代著名文物曹岩寺遺址就在此山中。
曹岩寺始建於唐寶歷三年(827年),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歷史,是平和有史記載以來最古老的佛教寺廟,比三坪寺還早38年建造。據舊縣志載,寺廟的開山始祖是廣惠禪師。民間傳說,廣慧是廣濟(即三平祖師)的師兄,但此說於史無證,只好姑妄聽之。
相傳遠唐時期,三平一帶為畲族、土蓍人所居住。廣慧禪師雲游至此傳誦佛經,為教化先民,在一個地貌似蛇頭的山麓建造一座寺廟,取名為「曹岩寺」。
曹岩寺毀於清朝末年,廟貌巍峨,規模宏偉壯觀。該寺原有三進,面闊32米,三進基礎依次高3米,現遺址周圍還殘存有大量的圓石柱、石墩、石條等。其中,當年則悟大和尚沐浴的石槽完好無損,該石槽長1.76米,寬0.48米,高0.7米,並留有溢水槽。曹岩寺建築風格獨特之處是第三進殿堂的後牆為層夾牆,兩牆之間留有0.64米寬的通道。據傳說是明清時期,該寺主持和尚所修造的,現夾牆尚存有2.1米高的殘牆斷壁。遺址西南路口及東南山溝,鐫有6組石刻,楷字,字均盈尺,字跡清晰。從這些殘垣斷柱,我們可以想見昔日曹岩寺的繁華。1986年由漳州信士朱黎水先生在第三殿遺址上修建了一座寺廟。
曹岩寺遺址周圍主要有三座大山。第一座大山位於曹岩寺西南方向1.5公里處,叫:「獅子峰」,原名:「獅頭大山」 ,塔潭當地一律叫做:「釀酒桶」,是三平風景區內的主峰,海拔903.6米,山體裸露,巍峨挺拔,壁立千仞、氣勢磅礴,形似獅頭;山脈蜿蜓,形態似獅身、獅尾,遠眺如一頭巨獅,活靈活現,生機勃勃。登峰頂、居高臨下,有一覽眾山小之感,極目群峰,有「雄獅高聳天無邊,山登絕頂我為峰」的意境。第二座大山位於獅子峰北面、曹岩寺正南方向大約0.5公里處,叫:「曹岩峰」,海拔737.5米。曹岩峰挺拔奇秀,山之北側怪石簇擁,主要石景有忘歸石、出米石、壽字石、濟公帽石、「枷欏深處」、風動石、「石燭」等等。生長著原始次生林植被,鬱郁蔥蔥,山、水、石、洞相映生輝,石中藏洞、洞中流水、蔓藤纏石,樹根盤石,一步一景、一洞一天。唐代文人墨客用古拙的石刻把如此奇特的景觀贊嘆為「當世無雙」。第三座大山位於曹岩寺正北方向1.2公里處,叫:「筆架尖」,則是曹岩寺的靠山。當地有句俗語:「筆架尖渡下去就是曹岩寺,而釀酒桶渡下去則是三坪寺」,意思是在「筆架尖」往西南方向走下去,或者從前埔村的村部往東南方向出發上山,亦或者在「內西坑」往西北方向順著「侖仔頂」走上去,都可以到達曹岩寺,而從「釀酒桶」往西南方向走下去則是三坪寺。
曹岩寺遺址周圍的環境相當優美。曹岩峰北坡、曹岩寺正前方山坳,危石聳立,摩岩石刻處處可見,據初步計不下30處,最著名有「枷欏深處」、「西方勝境」、「遠公石」、「天下無雙」、「壽字石」、「古岩」和「廣長舌」等等,這些岩刻多數時代不明,觀其書法拙樸,古韻十足。其中,字跡盈尺的「枷欏深處」和「西方勝境」是對曹岩風光的描繪。當人們坐在刻有「枷欏深處」的岩石上,眺望寺廟,聆聽那猶如晨鍾暮鼓的松濤聲,一種遠離塵世、淡泊人生之感油然而生。巨大的「壽」字楷書石刻,則祝福著人們長命百歲,該石刻高3.7米,寬1.9米,筆劃寬度0.18米,堪稱石刻之最。一尊「四面佛塔」,位於遺址西南路口,精雕細琢,栩栩如生,有龍門石窟之風格,經考古專家鑒定,該石刻為曹岩寺僅存的唐代文物。曹岩寺北面的「侖仔底」有一副石棺材,裡面葬的不是祖師公本人,而是藏著一把古劍和一本價值連城的「無字天書」,這2個文物均已經被盜。在曹岩寺周圍的山坳里,還有許多形象逼真的奇石濟公帽。出米石,相傳,從前石縫里流出過白花花的大米。忘歸石,您在石頭上稍坐片刻,就會留連山中美景,樂而忘歸。
曹岩寺遺址東南約300米山坳之中,保存有大片天然的石洞群。此處峰戀迭嶂。古樹參天,奇石林立,岩洞成群,古有「四方勝境」之稱。石洞群有大小石洞二百餘個,苑如一座寶藏迷宮,洞洞相連,曲徑通幽。洞入口處高約5米,寬12米,洞口用花崗岩整石砌築成「山門」。進入「藏雲洞」,洞廳寬敞,約幾十平方米,可容納30餘人,蔚為奇觀,內有石桌石凳。「龍湫洞」水流清冽,泉水甘甜。此外,還有「風雲洞」、「一線天」、「螺絲道」等奇觀異景。洞里泉水淙淙,洞外藤蔓纏繞。峰巒疊嶂,古樹參天,奇石怪洞成群,山水洞石與寺廟石刻融為一體,景觀秀麗奇特,被譽為「當世無雙的西方勝境」。
曹岩寺遺址周圍的原始生態林面積達4平方公里,大部分屬於原始次生林(*)。茂密的常綠喬木、蔓生的藤本植物與山水石相映生輝,組成地帶性群落樹種,以白堊紀已經發展起來的殼斗科、樟科、山茶科和木蘭科等為主要成分。林內保存珍稀樹種:白堊紀殘留的裸子植物三類杉,其他珍稀樹種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金毛狗、刺桫欏(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樹,著名的活化石植物);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福建柏、穗花杉、紅椎、樟樹、半楓荷、油杉、柳杉、尖葉楠等。
備註:(*)原始次生林(secondary forest)是原始森林經過多次不合理採伐和嚴重破壞以後自然形成的森林。
唐代文物——南天門土地公廟
傳說當年義中禪師從漳州出發,沿程溪方向抵至塔潭庵田尾時,巧遇此處土地公。土地公得知義中禪師的悲慘遭遇後,願親自為義中禪師帶路效勞。義中禪師在土地公的陪同下,最終到達三平開基。祖師三平開基後,為感謝此土地公的恩情,就把此處土地公定為南天門土地公 ,把守南大門。後香客歸覲三平首站叩拜南天門土地公,意為可以保護廣大香客一路平安順利達到三平,沿途所經之路均由南天門土地公「管轄」。
備註:此情節於史無證。
唐代文物——淡田觀音佛祖
淡田岩建於唐828年(廣濟祖師開基三平寺之際),系原福、泉、漳、廈及海外善男信女前往三平進香必經路中的一座重要廟宇。民國丙戌年間,尼姑林開端(菜姑)集資重興。傳說,觀音佛祖原名慈航道人,她封神後雲游四海,普度眾生。一日,她在雲游途中經淡田,看見有位婦女躺在一處僻靜山間小道上臨盆難產,立馬下凡為村婦助產。產下胎兒後,村婦拜倒在地感謝,可慈航道人笑道:「不必感謝。」說完便駕雲離去。從此,人們把觀音當女佛叩拜,以求生命平安延續。
備註:此情節於史無證。
唐代文物——分路亭伽藍爺
此亭一路往程溪鎮區,一路來自林下,在此合而為一前往塔潭至三平,故而得名。亭中供奉伽藍爺,當地人稱之為財神爺。相傳伽藍爺生前是一名家財萬貫的員外,生性樂善好施,將畢生財產全部捐贈一空。有一次,一名和尚向他化緣,可此時家中已無值錢東西。這時,他發現自己手上還有一塊玉鐲,年少時戴上無法脫出,就拿刀將自己手腕砍斷,把玉鐲獻給和尚。為了紀念其功德,後人在寺廟中殿供奉伽藍爺。因為「只要向他求財就一定會給」,所以本地人稱之為財神爺。現在做生意的老闆還常有人來此頂禮膜拜這尊財神爺,以祈求自己生意興隆、財源廣進。
備註:此情節於史無證。
唐代文物——疊石廟三王公
入「唐人街」般塔潭村村口不遠處,有一座古廟,廟中所奉之三王:大王柳信,精於醫道,常採制草葯,為鄉民治病;二王葉誠,武藝高強,通曉地理,常幫山民尋泉打井;三王英勇,常入山射豺狼、殺虎豹,保護人禽安全。據塔潭村老人介紹,疊石廟所在之處原有一小村落,村落對面有一虎穴,老虎常出沒傷人。祖師到此後,點化三塊石塊疊成三王公像,便破虎穴、求得平安,故名疊石廟。現三王公像是後人雕刻而成的。
備註:此情節於史無證。
唐代文物——侍者公廟(原名侍者亭)
侍者公嶺,原隸屬龍海市塔潭村,嶺上的侍者公廟(原名侍者亭),坐落於程溪鎮東馬村三關堂自然村境內,是進香通往三平寺的必經之路,約建於唐咸通年間(公元860-873年),是義中僧所建。相傳,當時唐武宗反佛,漳州三坪真院被燒,義中避居於龍溪縣西北清寧里的九層岩山(今屬平和縣轄)。當時塔潭村有「虎將公」「毛氏洞」二怪,經常作亂,義中逐個將其收服,並要兩怪當侍衛。「毛氏」比較刁鑽,向義中僧提出條件說:「師父要我當侍衛者可以,但要求第一炷香火必須讓我先享用。」義中僧為了除暴安良,答應了這個條件。故於今三坪院南面山嶺上建了侍者廟,以供毛侍者享用第一炷香火。此廟經香客歷年來捐資修繕,至今仍完好無損。
備註:此情節於史無證。
明代文物——積慶樓
龍海市塔潭村積慶樓 ,乃歐陽氏宗祠,又名:「木耳樓仔」,約建於明朝洪武年間,既全漳州市第一座大型歐陽氏宗祠,也是塔(潭)境內有史以來的第一座宗祠,還是塔(潭)境內迄今為止最大的一座宗祠。民間流傳這樣一種說法:該宗祠即將申請晉級升格為塔潭村首批涉台文物保護單位單位之一。在「積慶樓」的樓尾,供奉著諸位功垂塔潭的列祖列宗的「神旨牌」。「積慶樓」的大門有一特製對聯曰: 「渤海金鏞增國器,歐山玉筆破天荒」 ,樓尾另題有一楹聯曰: 「東君聚宿高斗柄,西伯積旋元經廷」 ,次聯為: 「文筆破天荒,名震貞元龍虎榜;武功寧海宇,爵開嘉靖萬戶侯」 ,季聯為: 「渤海家馨沿燕翼,歐山甲第起蟬聯」。
清代文物——歐陽與偕墓
清代歐陽與偕墓發現地 ,位於福建省龍海市塔潭村西北方向約1.5公里處,墓的正前方立有一石刻墓碑,碑文如下:「皇清,旹(1):已巳梅月吉旦,顯:1、考與偕歐陽公;2、妣柔惠陳氏孺人,佳城,男:濫諓、某擺,因立」,共計32個字。該墓碑文體飄逸俊秀,石刻工藝高超,風格獨特不凡,實時地向世人透漏著這樣一個歷史文化信息:這座墓葬100%不是一般平民的墓葬,社會地位顯赫的墓葬主人歐陽與偕先生與其夫人陳柔惠小姐系合葬在一起,可以肯定他們曾經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龍海市塔潭村原隸屬漳州市南靖縣,與該墓葬有關的史料檔案,可能只有南靖方面才有。
備註: (1) 「旹」:「時」的繁體字。
民國文物——彭水祖師
彭水祖師庵原名曹岩寺,為唐代曹岩寺第二個分廟。彭水庵地處塔潭村的彭水地段而得名,修葺擴建於1953年,裡面有曹岩廣惠禪師塑像供人朝拜。當地老人說,廣惠(廣濟同門師兄)曾進山拜訪義中禪師,途經彭水,發現此處常有「水鬼」作怪,洪水泛濫成災,百姓苦不堪言。廣惠與「水鬼」鬥智斗勇,終將「水鬼」制服。後人為紀念廣惠禪師的恩德在此建廟塑像朝拜。
備註:此情節於史無證。
⑶ 陽春春城鎮獨石仔文化遺址在哪裡
在粵西陽江的陽春春城鎮東北方向30千米處,有一座石山,因此山屹立於諸山的環抱之中,故名為「獨石仔」。
在獨石仔的東麓,有一個裂隙溶蝕形成的高15米,寬2米至8米,深40米的山洞。這里就是「獨石仔古人類洞穴遺址」。
獨石仔遺址與廣東省封開黃岩洞遺址、英德青塘朱屋岩遺址、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白蓮洞遺址、桂林甑皮岩遺址、臨桂廟岩遺址等同屬珠江洞穴型文化遺存,其共同的特點是遺物中以打制石器與刃部磨製石器共存,而且以打制石器為主體。
⑷ 金城江區的文物古跡
金城江區文物古跡較多,但大多不為人知。 古跡名稱建之年代地點九圩西龍寺遺址宋九圩鎮可均岩廟宇遺址宋六圩鎮岜烈村拉敢岩遺址宋、元河池鎮拉敢屯拉敢羅漢岩摩崖造像宋、元河池鎮拉敢屯 花洞觀音遺址宋、元河池鎮花洞屯河池州城遺址明河池鎮衛生院岜臘岩棺葬明拔貢鎮大莫村岜臘屯岜哉古山寨遺址明、清九圩鎮江潭村古馬山古寨遺址明、清長老鄉古馬屯高功岩棺葬明、清六甲鎮高功村拉堆山岩棺葬明、清六圩鎮板坡屯果寨山岩棺葬明、清六圩鎮板坡屯馬鞍山岩棺葬明、清東江鎮板旺村龍甲岩棺葬清乾隆三旺村龍甲屯坡維水井清乾隆六甲鎮坡維村平頭山古寨遺址清乾隆白土鄉貢維古屋遺址清乾隆拔貢鎮貢維村肯塘石拱橋清嘉慶四年九圩鎮肯塘村大村石拱橋清嘉慶九圩鎮大村刁江石拱橋清嘉慶九圩鎮老街肯研石拱橋清嘉慶六圩鎮肯研村保平1號石拱橋清嘉慶保平鄉保平3號石拱橋清嘉慶保平鄉 下吉石拱橋清道光三年河池鎮下吉屯下江石拱橋清道光六甲鎮旦洞村六姓石拱橋清道光三旺村平洞屯中樂石拱橋清同治三旺村中樂屯拉岜石拱橋清同治三旺村拉岜屯九壩石拱橋清同治三旺村九壩屯獨山石拱橋清光緒十年拔貢鎮獨山屯足直石拱橋清光緒十年六圩鎮足直屯凳椅關隘清光緒白土鄉凳椅屯下岳石拱橋清光緒三旺村下岳屯龍作石拱橋清光緒三旺村龍作屯拉運石拱橋*清光緒三旺村拉運屯南排石拱橋*清光緒三旺村南排屯拉平石拱橋清光緒三旺村岜義屯下奮岩棺葬清五圩鎮下奮屯都臘關隘清六圩鎮凌霄村塘甫關隘清拔貢鎮塘甫村香洞關隘清拔貢鎮北朝村下於關隘清六圩鎮板壩村南橋石拱橋清城區老街營盤坡古寨遺址清保平鄉那麥屯金幫石拱橋清九圩鎮牙洞村河池官橋清河池鎮下洛石拱橋清保平鄉下洛村嶺腳石拱橋清下考村陸翁屯 (註:有*者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⑸ 世界七大遺址是那幾個
一、金字塔 是古代埃及國王為自己修建的陵墓。埃及的吉札金字塔被譽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在埃及的大小金字塔,絕大多數都建築於埃及第三到第六王朝。這些有4000多年歷史的金字塔主要分布在首都開羅及尼羅河上游西岸吉薩等地。吉札金字塔左邊屬於卡夫拉王,右邊屬於庫夫王,附近連著一座獅身人面像.主要建材為石灰岩,部分為花崗岩。
埃及共發現金字塔八十座,其中最壯觀的一座金字塔是在公元前2600年左右建成的吉札金字塔,全部都是由人工建成。古代埃及人如何把坎石塊雕薹刻及砌成陵墓,陵墓內部的信道和陵室的布局宛如迷宮
二、宙斯是希臘眾神之神,為表崇拜而興建的宙斯神像是當時世上最大的室內雕像,宙斯神像所在的宙斯神殿則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發源地,部份奧運項目就曾經在此舉行。遺址位於希臘西岸奧林比亞(Olympia)的古城中。
宙斯神殿 建於公元前470年,於公元前456年完工,由建築師Libon設計,宙斯神像則由雕刻家Pheidias負責。神殿是以表面鋪上灰泥的石灰岩建成,殿頂則使用大理石興建而成,神殿共由三十四條約高17米的科林斯式(Corinthian)支柱支撐著,神殿的面積達41.1米乘107.75米
三、法洛斯燈塔興 其餘六個奇觀絕對是與別不同,因為它並不帶有任何宗教色彩,純粹為人民實際生活而建,法洛斯燈塔的燈光在晚上照耀著整個亞歷山卓港,保護著海上的船隻,另外,它亦是當時世上最高的建築物。
位置:在埃及(Egypt)的亞歷山卓港(Alexandria)附近的法洛斯島(island ofPharos)上。
在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 )死後不久,他的手下之一Ptolemy Soter 便稱霸埃及,並建都於亞歷山卓,有鑒於亞歷山卓港附近的海道十分危險,Ptolemy Soter便下令由建築師Sostratus及亞歷山卓圖書館(Alexandria Library/Mouseion)合作興建法洛斯燈塔,燈塔於公元前290年竣工。
四、與羅得斯島巨像一樣,考古學家至今都未能找到空中花園的遺跡,事實上,不少在自己著作中提到空中花園的古人也只是從別人口中聽回來,並沒有真的看過,到底空中花園是否純粹傳說呢?
空中花園位於Euphrates河東面,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以南50里外左右,四大文明古國之
一巴比倫中。巴比倫的空中花園當然從來都不是吊於空中,這個名字的由來純粹是因為人們把原本除有「吊」之外,還有「突出」之意的希臘文「kremastos」及拉丁文「pensilis」錯誤翻譯所致。
一般相信空中花園是由Nebuchadnezzar王(公元前604 - 公元前562)為了安慰患上思鄉
病的王妃安美依迪絲(Amyitis),仿照王妃在山上的故鄉而興建了空中花園。
五、阿提密斯是希臘的狩獵女神,阿拉伯人稱她Lat,埃及人稱她依西斯(Isis),而羅馬人則稱她為黛安娜(Diana),在古代的希臘阿提密絲女神深受敬仰,因此興建了七大奇觀之一阿提密絲神殿。
提密斯神殿遺址估計位於古城愛菲索斯(Ephesus)中,約在土耳其的Izmir (Smyrna)南面50公里。
六、羅得斯島巨像是十大奇觀中最神秘的一個,因為它只在短短五十六年間便倒下了,考古學家甚至連它的確實位置及外觀都未能確定。
羅得斯島巨像位於希臘羅得斯島(island of Rhodes)通往地中海(Mediterranean Sea) 的港口。在公元前305年羅得斯島聯邦和馬爾他(Malta)的安帝哥尼斯(Antigonids)
發生了一場戰爭,戰勝的羅得斯島聯邦得到大批戰利品,為了記念這場勝仗,他們便變賣戰利品來建造羅得斯島巨像..
七、毛索洛斯墓廟位於哈利卡納素斯,在土耳其的西南方,底部建築為長方形,面積是40米(120呎)乘30米(100呎),高45米(140呎),其中墩座牆高20米,柱高12米,金字塔高7米,最頂部的馬車雕像高6米建築物被墩座牆圍住,旁邊以石像作裝飾.頂部的雕像是四隻馬拉著一架古代雙輛戰車.此墓廟著名之處除了它的建築外,還有那些雕塑.毛索洛斯墓廟的雕塑由四名著名的雕刻家Bryaxis, Leochares, Scopas,和 Timotheus製造,每人負責墓廟的其中一邊
在15世紀初哈利卡納素斯被侵佔,新的統治者為了建一座巨大的城堡,因此在1494年將毛索洛斯墓廟的一些石頭用作建築材料.時至今日,有不少的雕塑仍然倖存,並存放在英國倫敦的博物館內.自從19世紀開始,毛索洛斯墓廟一直有進行考古學的挖掘,這一些挖掘提供不少有關毛索洛斯墓廟的資料,令我們對毛索洛斯墓廟的形狀和外觀有更多的認識.
⑹ 甑皮岩文化遺址的墓地有哪些發現
甑皮岩遺址是新石器時代桂林先民的一處居址和墓地,在這里,人們一共發現了29座人類墓葬,有人類骨骼30具。據對洞穴內發現的30具古人類遺體測定,這些古人的死亡年齡一般在四五十歲之間,個別甚至超過60歲。其中確定6例為成年男性,5例為成年女性,3例為幼童,其中中年或老年10例,壯年1例。至少有4例頭骨可看出比較明顯的人工傷痕。墓葬中有一處石器加工點及火塘、灰坑等生活遺跡,還有打制和磨製石器、穿孔石器、骨器、角器、蚌器等數百件。蚌殼的年代為距今11000年上下,說明這是一處位於嶺南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年代竟然超過萬年。另外墓葬中還有捏制和泥片貼築的夾砂和泥質陶器殘片上萬件,以及人類食後遺棄的哺乳類、鳥類、魚類、龜鱉類、腹足類和瓣鰓類動物骨骼113種。獸骨分別為虎、棕熊、爪哇豺、水獺、麝、獐、黃牛、羊以及犀牛等。
⑺ 安徽黃山發現唐朝古寺廟遺址是真的嗎
近日,在黃山市徽州區岩寺鎮東南小岩自然村的一處山坳中,發現一處被當地俗稱「古岩院」的大型古寺廟遺址。
據初步考證,該寺廟建於唐朝初年,是古徽州地區較早的佛教寺廟之一。
黃山市文物管理部門表示,該遺址文化遺存富集,將為進一步研究這一時期人們的宗教信仰和生活形態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⑻ 關於寧夏的一些古跡遺址
1、蕭關,為古代西北邊地著名關隘。秦漢帝王出巡,漢唐文人出塞,都與蕭關有緣。蕭關方位在何處,向有爭議,但在寧夏固原縣東南這一大略方位是沒有爭議的。
秦漢蕭關,應該是指三關口至瓦亭峽這一險要的地帶,這里雖非絕壁,卻險峻雄奇。處在這一防禦地帶上的瓦亭,地處六盤山東麓邊緣,實質上是蕭關的重要屏障。這里不但雄峰環拱,深谷險阻,易守難攻,有獨特的地理優勢,而且有涇水南出彈箏峽三關口,是蕭關由南向北天然形成的一個防禦體系。而今,這里四季涇水涌動,潺潺生輝。春來野桃花遍野滿山,夏秋山色滴翠,黛墨遠映,伴以高架橋涵,火車出入,天塹通途,也是遊人觀覽的去處。
最佳時間: 全年
交通指南: 鐵路交通:包蘭鐵路穿越寧夏境內,與全國各大鐵路干線相通直達沿海各口岸,寶中電氣化鐵路南北貫穿固原境風165公里,連通了京包,隴海兩大幹線,貨物可經歐亞大陸橋的隴海-蘭新線抵達中亞和歐洲。 公路交通:固原地區境內公路四通八達,西安-蘭州,蘭州-宜川,平涼-銀川國道公路 縱橫穿越固原。
秦、漢王朝與雄踞蒙古草原的匈奴長期對峙,時有戰爭。秦惠文王時,拔義渠二十五城;秦昭王時,攻滅義渠,"於是秦有隴西、北地、上郡,築長城以拒胡"。這就是固原城北戰國秦長城。
2、秦長城
這條長城宛如一條巨龍,起自甘肅省臨洮縣的洮河谷地,途經渭源、隴西、通渭、靜寧縣,順葫蘆河東岸經北峽口從閆廟進入寧夏西吉縣,經黃家岔、玉橋、張結子、好水川口,單民、興隆鎮、謝家東坡、王家灣、韓家堡至將台,在將台以90度的角度轉折向東,順馬蓮河河谷至馬蓮水廟出西吉而進入固原縣的張易鄉,至黃堡東,轉折為東北方向,進入紅庄鄉政府。長城過紅庄後進入滴滴溝,出滴滴溝山口後至孫家莊、白家灣,在這里又轉折向東,經過吳庄、閆家莊,至明庄西北,便分為兩道,形成"內城"和"外城"之分。
內城從明庄過公路,便爬上固原城西北5公里的一道順向小丘陵上,經郭庄、十里鋪過清水河後至沙窩。外城更向西北形成一個不規則的弓背狀,經喬窪過清水河,過河後再折向東南至沙窩與內城合二為一。內城與外城遺跡形成極為鮮明的對比。內城城墩城牆高大、寬厚、完整,城線筆直如劃,氣勢雄偉巍峨。全線約8公里長的內城遺跡保存較完好,除現代公路及少數後期沖溝穿破外,全線基本上不曾中斷,每200至230米便有一個城墩。外城已殘毀不堪,大部分夷為平地,殘留的城墩多為2至3米高,大部分看不到城牆。
長城過沙窩後爬上程兒山,經陽窪以南、中庄喬家溝,上黃水廟、王家崾峴、黃家莊而出固原縣進入彭陽縣川口鄉的黃灣以北、彭陽鄉的姜窪、豐台、陽窪、崾峴前窪、陡坡子、李岔、城陽鄉的瑤灣、白岔、喬渠、長城白馬廟、祁家莊、張溝圈、小庄、施坪,從劉家堡子出彭陽縣,又進入甘肅省鎮原縣的孟家塬。在祁家莊和小庄之間的轉彎處,有一節多出長城主線1公里而伸向正南張溝圈村的長城。說明在長城施工之前,曾經有過系統而精心的地理位置勘察,施工中有統一的技術規范要求。但施工時由於政區的分工,兩個政區之間並末完全同步施工所致,因此,長城在此處又向東北成90度的轉向。長城在固原地區境內經過西吉、固原、彭陽3縣,全長約174公里。
3、 唐制勝關
唐制勝關(安化縣城)遺址位於縣城西2公里,永豐村南側。涇源縣地處六盤山腹地,素有「秦風咽喉,關隴要地」之稱,歷來為兵家重地。地處六盤山東麓的瓦亭蕭關,千百年來更是刀光劍影,烽火狼煙,留下了許多歷史紀實和遺跡。 唐朝為防禦吐蕃攻襲在原州先後設置「原州七關」:木峽關、石峽關、石門關、六盤關、制勝關、木崝關,驛藏關。七關中涇源境內就有六盤關、制勝關、木崝關、驛藏關四關。唐朝軍隊和吐蕃在爭奪這些重要關隘時不斷發生戰爭,互有勝負,爭奪異常激烈。制勝關(舊稱大震門),為原州七關之一,控制隴西一帶,管領沿坡小寨25處。宋乾德二年(964年)廢關,改置安化縣城。遺址呈方形,邊長500米,面積25萬平方米,開東西二門,東門有瓮城長49米、寬38米。城址現已開墾為農田,田間常露有漢代繩紋瓦片。近年出土有唐宋元代陶器、瓷器及「開元通寶」等銅幣。
編輯本段交通
唐制勝關交通 在涇源縣城西1.9公里處,香水河北岸,可在當地包車或自駕車前往。
4、 古城
古城位於寧夏朝那縣城西16公里處的古城鎮人民政府駐地,朝那城因其年代久遠,故名古城,為秦漢朝那縣治所。朝那城址居古城川正中,茹河北岸,這里三面環山,峰巒疊嶂,為通往古長安的要沖。 朝那古城地勢平坦,其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682米、南北寬480米,佔地面積32.7萬平方米。朝那城牆殘高1-13米不等,基寬14米,夯土層14~20米。朝那城依東西南北開四門,今彭固公路穿東西城門而過。沿朝那城牆外四周辟有深3米、寬20米的護城壕塹,至今猶存。
5、西安州古城,位於海原縣西南20公里處,背靠天都山,前臨銷黃川,古城大體完好,應該是固原境內保存較完好、較大的古城址之一。城址為長方形,邊長近千米,每邊有19個等距離的馬面,每50米一個。馬面,是宋代築城的標志。
6、固原城,地外寧夏南部山區,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固原境內城的緣起已有兩千多年了,最早應是烏氏城,而得以沿襲且發展起來的城就是現在的固原古城,並留下了大量的歷史遺跡,如鍾鼓樓、禹王廟鐵塔、文瀾閣等。
內城:周圍九里三分,高三丈五尺,垛口一千零四十六座,炮台二十八座。
7、
⑼ 古河鎮的文化遺址
古河岩景區內有東漢岩墓群——七個洞,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長寧回縣歷史發源地,答岩壁上有石雕189幅,29個種類,神秘、古樸。幸福大橋旁的飛泉寺廟,始建漢代。現存建築系明末清初年間修建,風格典雅考究。地處險峻的來龍山下,四周長滿蒼翠的楨楠樹,碧綠的綿溪河蜿蜒而過,是科考、控險、休閑的好去處。
⑽ 藏區四大古遺址
象雄王國遺址
遺址距今約1600多年。象雄王國曾經在青藏高原顯赫一時,本教就形成於此時。公元8世紀象雄被吐蕃王朝所滅。如今與著名的達果雪山、當惹雍錯並存的象雄遺址存有無數斷壁殘垣,供人憑吊和觀光。古老的象雄產生過極高的文明,它不僅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象雄文,而且還是西藏最古老的佛教「雍仲本教」的發源地,對後來的吐蕃以至整個西藏文化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然而其神秘的消亡留下了許多千古之迷。難怪今天有許多人煞費苦心仍找不到有關象雄文化遺址的蛛絲馬跡,這也許正如一位作家所說「象雄是游牧民族。它不屬於土地的文明」。
象雄的都城據本教傳說是在被稱為瓊隆銀城的地方,瓊隆在今阿里扎達境內。扎達土林中確實有不少早期的人類洞窟遺址和岩畫。在那曲尼瑪縣文部鄉辦事處不遠的窮宗有大片遺址,也被稱為象雄都城之所在。窮宗附近的當惹雍錯是本教徒最看重的神湖,湖邊今存一建於懸崖山洞中的寺廟——玉本寺,相傳為本教最古老的寺廟,香火尤盛。
西藏古格王國遺址
古格王國遺址位於阿里地區扎達縣托林鎮扎布讓村西南約1公里處,是古格王國遺留下的規模最大的一處建築群遺址,同時也是是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約始建於公元10世紀前後,是吐蕃王朝第九代贊普朗達瑪的重孫吉德尼瑪袞在吐蕃王朝崩潰後,率領親隨逃往阿里建立起來的。
卡若遺址
卡若遺址位於西藏昌都地區昌都縣以南約12公里處的卡若鎮卡若村,屬於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距今約有4000至5000年的歷史,是西藏自治區歷史上首次科學發掘的古文化遺址,是考古界公認的西藏三大原始文化遺址之一(另兩項為拉薩曲貢文化遺址、藏北細石文化遺址)。該遺址面積約3.8萬平方米,出土文物多達3萬余件,包括石器、玉器、骨器和陶器等。
曲貢文化遺址
1984年10月,西藏考古學家在拉薩北郊娘熱山溝曲貢村的考古發掘,發現了一處4000年以前的拉薩先民村居遺址,把拉薩的文明史推到4000年之前。曲貢文化遺址分布在曲貢村和軍區總醫院北面的山坡下端,坡上是裸露的山崖,坡下是拉薩河谷地。這個古老的村莊東西約150米,南北約30米,總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是迄今在西藏發現的海拔最高、年代最早、面積較大、文化層堆積較厚、文化內涵極其豐富的多種文化並存的遺址之一。被譽為拉薩的「半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