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陵白氏宗祠遺址
❶ 常州的旅遊
截至年,常州擁有2個5A級景區、10個4A級景點、7個3A級景點、8個2A級景點。
截至2014年,常州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5處、常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70處、常州市文物保護控制單位20處、金壇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2處、溧陽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54處、金壇市文物保護控制單位468處。
(圖冊部分圖片來源: ) 常州景點5A景區環球恐龍城休閑旅遊區(中華恐龍園 、恐龍谷溫泉、恐龍城大劇場、迪諾水鎮)天目湖旅遊度假區 4A景點環球動漫嬉戲谷天寧寺 青楓公園 御水溫泉南山竹海紅梅公園 常州博物館 茅山風景名勝區 南大街商貿休閑旅遊區 中國春秋淹城旅遊區(淹城春秋樂園、淹城野生動物世界 ) 3A景點常州新區中心公園金壇奧金鱷魚園金壇故龍山公園宋劍湖生態旅遊區金壇華羅庚公園常州運河五號創意街區江蘇藝林園2A景點東坡公園 荊川公園張太雷紀念館武進鄒區中國燈具城武進橫山白龍觀溧陽市高靜園溧陽市鳳凰公園溧陽市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常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瞿秋白故居 張太雷故居春秋淹城遺址京杭大運河常州段三星村遺址近園中華曙猿化石地點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舊址闔閭城遺址金壇土墩墓群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圩墩遺址太平興國石經幢李公僕故居未園寺墩遺址戴王府遺址禮嘉王氏宗祠庄城橋唐荊川墓護王府遺址呂宮府甓橋淳化閣帖石刻田舍村隋墓常州戲樓群萬緣橋新坊橋惲南田墓盛宣懷故居中山紀念堂白龍廟合剌普華墓趙元任故居常州文廟大成殿五洞橋段玉裁墓管幹貞故居臨清會館本善橋史貽直墓金壇慰安所舊址惲鴻儀宅牛場村窯址群唐荊川宅觀蓮橋呂思勉故居戚機廠舊址前北岸明代楠木廳舍頭橋武進醫院病房大樓舊址清涼寺天寧寺秦堂山遺址大成三廠建築群神墩遺址恆源暢廠建築群萬緣橋常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筆塔傳臚第廣濟橋孫覿墓唐氏宗祠意園文亨橋骨成墩紅梅閣約園飛虹橋牟氏竹林公墓艤舟亭——蘇東坡洗硯池常州府學遺址庄氏濟美堂陳洽墓黃仲則故居逸仙中學舊址游擊府大殿域城巷古井孫慎行行書碑龍城書院遺址萬安橋晉陵白氏宗祠遺址庄存與故居崇法寺民元里民宅萬壽庵孫慎行、孫星衍故居西瀛門城牆鄒浩祠鎖橋趙翼故居萬綏東岳廟松筠小築(石刻)福泉古井洪亮吉故居費伯雄故居劉氏宗祠梅里張氏宗祠李伯元故居大林寺志王府奚巷橋庄蘊寬故居節孝牌坊中新橋三元橋屠寄故居、吳氏中丞第白塔蔣氏貞節坊盧庄徐氏宗祠湯貽汾故居港橋橫林趙氏宗祠南楊橋史良故居姬山遺址胥城遺址余巷馮氏宗祠劉國鈞故居大劉寺城灣山石室土墩墓群青龍橋潞城王氏宗祠浩然亭、落星亭張鵬雲烈士墓馮仲雲故居道台府(將軍樓)茶山1、2號土墩墓胡發堅烈士墓天主堂中市橋勝西古墓圩塘革命烈士墓百歲庄咸安橋雅浦陸氏古墓群孟河東山烈士墓群安邦小學教學樓舊址樟村陸氏宗祠戈楫墓象墩遺址惲南田紀念館芙蓉奚氏宗祠周家湖青龍橋淹城駱駝墩唐荊川先生讀書處坊沈氏宗祠青司塘義井夏家大院中共太滆地委新四軍南楊橋地下交通站舊址徐氏宗祠周陳橋丁堰唐氏宅第大明廠民國建築群蔣氏宗祠隆興橋孟河馬氏宅第大成二廠競園、老廠房(民國建築)村前橋亭楊氏祭祀亭大陸飯店舊址澄西抗日民主政府舊址太平橋芳茂里方氏宗祠殷家旦殷氏宗祠大成一廠老廠房、求實園、劉國鈞辦公樓牧齋院李象橋李氏宗祠碧雲庵屠元博紀念碑丁家塘丁宅虎臣橋斜橋金啟生女士紀念塔吳稚暉故居張塘橋禮嘉雙橋杜宅王諍故居南河沿15號民宅百丈楠木廳蔡旭故居材罩屋舊址青城圖公所舊址芙蓉西柳塘村劉氏宗祠明清醫學祀典記、醫學碑記西夏墅西河沿35號民宅北洋橋周有光宅七農場排灌東站樟村50-2號民宅振聲高等小學堂舊址東坡書院舊址洪庄磚窯翠華橋崔橋朱家村朱氏宗祠橫林江村周氏宗祠巢渭芳故居濟善橋錢一本墓園長溝別墅崔橋舍頭村朱氏宗祠鎮龍橋渡江橋順來園茶店南河沿60-3號民宅孟城北街民宅毛家橋朱家埭3號民宅九龍禪寺大雄寶殿登雲橋永安橋寶善橋振聲高等小學堂舊址石佛新橋屠揆先宅西崦橋順庄諸氏宗祠興隆橋萬福橋胡錦昌宅殷墅橋碑亭乾隆御碑前垛橋萬緣橋後塘村青龍橋彩虹橋漕橋余巷薛氏宗祠常州市文物保護控制單位惲氏庭院建聖庵明式楠木廳東富春橋天井巷元井待渡亭武進縣城隍廟河上塘橋明代轎形石經幢陶冶亭新崗遺址上店橋惲家墩漢墓玉泉及玉泉亭淹城土墩墓群董墅楠木廳庄氏塾館寺橋王裒墓東青楠木廳參考資料
❷ 我以前有個戰友是江蘇常州武進楊橋的地址現在記不全了 我們是99年的兵 想問看楊橋村是不是還有什麼庄什村
全稱: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前黃鎮楊橋村(庄陳自然村?)
郵編: 213172
你可以去信聯系一下,一般信件都送到村,不會送到自然村。
這里有很多古跡,歡迎來玩,一定收獲不少。
文物保護單位名稱 地址
城灣山石室土墩墓群 武進區雪堰鎮
胥城遺址 武進區湖塘鎮
孫覿墓 武進區禮嘉鎮禹城村姜家頭
骨成墩 武進區洛陽鎮虞橋村章家頭
牟氏竹林公墓 武進區鄭陸鎮武城村牟家頭
陳洽墓 武進區湖塘鎮老壩村
域城巷古井 天寧寺西綠地內
橫林趙氏宗祠 武進區橫林鎮趙家塘
萬安橋 戚墅堰區東街
晉陵白氏宗祠遺址 天寧紅梅街道采菱村北端
萬壽庵 武進區鄭陸鎮北顧家頭村
鎖橋 鎖橋河
福泉古井 大村279號前
梅里張氏宗祠 武進區橫林鎮崔北村
游擊府大殿 常州市二十四中內
蔣氏貞節坊 常州市人民公園內
奚巷橋 武進區橫山橋鎮奚巷橋村
三元橋 武進區鄭陸鎮焦溪老街
盧庄徐氏宗祠 武進區湖塘鎮龍潭村盧西小組
中沙禮嘉橋王氏宗祠 武進區禮嘉鎮魚池村
南楊橋 武進區前黃鎮漕橋楊橋村
余巷馮氏宗祠 武進區橫林鎮余巷村
青龍橋 武進區鄭陸鎮焦溪老街
潞城王氏宗祠 潞城鎮大樹下村
道台府(將軍樓) 前後北岸歷史文化街區東首
中市橋 武進區鄭陸鎮焦溪老街
咸安橋 武進區鄭陸鎮焦溪老街
樟村陸氏宗祠 丁堰鎮常豐村委樟村
芙蓉奚氏宗祠 武進區橫山橋鎮芙蓉雙廟塘灣村
惲鴻儀故居 雪洞巷12號
臨清會館 青山路154號
劉氏宗祠 東下塘
沈氏宗祠 南河沿10號
徐氏宗祠 泰興里2號
蔣氏宗祠 浦前鎮老街189號
呂宮府 前北岸64號
村前橋、亭 武進區湟里鎮村前孟津河東側
太平橋 武進區前黃鎮楊橋村
鄒浩祠 西瀛里
庄氏濟美堂 西瀛里
志王府 西瀛里
牧齋院 武進區前黃鎮楊橋村老街38號
丁家塘丁宅 武進區前黃鎮楊橋村丁家塘11號、12號
吳稚暉故居 武進區雪堰鎮雪南街中段四房裡弄
王諍故居 武進區洛陽鎮戴溪天井橋浜頭村
材罩屋舊址 後北岸7號
馮仲雲故居 武進區橫林鎮余巷村薛家前16號
天主堂 武進區鄭陸鎮和平村陳家自然村
百歲庄 武進區前黃鎮楊橋村丁家塘10號
中新橋 東下塘西
松筠小築 常州大酒店內
武進醫院病房大樓舊址 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2號樓
安邦小學教學樓舊址 常州市教育局校管站辦公室
惲南田紀念館 武進區湖塘鎮馬杭南街
唐荊川先生讀書處 坊陶園村33號前
中共太滆地委新四軍南楊橋地下交通站舊址 武進區前黃鎮楊橋村
大明廠民國建築群 常戚路南秧街特2號
戚機廠民國建築群 戚機路
大成三廠民國建築群 采菱路78號
大成二廠競園、老廠房(民國建築) 延陵東路65號
恆源暢廠辦公樓、老廠房(民國建築) 三堡街141號第五毛紡廠內
澄西抗日民主政府舊址 武進區鄭陸鎮焦溪翟家村吳下橋河東25號
大成一廠老廠房、求實園、劉國鈞辦公樓 吊橋路
屠元博紀念碑 江蘇省常州中學內
金啟生女士紀念塔 常州市第一中學內
杜宅 勤工路147號
蔡旭故居 大觀路32號
民元里民宅 西瀛里
暫園遺址 新市街紅星新村內
洋行舊址 楊柳巷26號
民宅 玉佩弄5號
張宅 東下塘76號
民宅 勝利巷2號
華宅 青果巷211號、勝利巷9號
段宅 青果巷215號
姚宅 青果巷223號、勝利巷16號
何宅 青果巷237號、勝利巷18、19、20號
陳宅 青果巷225號、勝利巷17號
曾宅 青果巷195號
民宅(張宅) 青果巷191號
潘宅 青果巷22-7、22-8、22-9、22-10、22-11、22-12、22-13、22-14號
民宅 青果巷81號
民宅 青果巷44-2號
老禮和堂 青果巷133號
呂宅 雪洞巷14、16、18號
呂宅 正素巷3、5、7號
劉仙師廟 正素巷8、10、12號
民宅 鶴園弄22號
錢名山墓 青龍街道解放村委焦家村53號東
山海鎮石 蘭園內
古井 張家弄2號內
太平興國講寺重修之碑 紅梅公園文筆塔東
重修忠義祠記(清乾隆二十六年),重修常州府忠義祠碑記(清道光十八年) 人民公園內
進士坊殘件 青果巷68弄前
會元坊殘件 劉國鈞故居前
毛澤東塑像 建材二五三廠內
烈帝廟碼頭遺址及古纖道 中新橋西北
古井 勝利巷33號東
古井 勝利巷39號
古井 青果巷241號前
袈裟塔 紅梅公園內
❸ 中國百家姓宗祠有沒有白氏
《百家姓》中有白姓「印宿白懷 蒲台從鄂 索咸籍賴 卓藺屠蒙」。
白姓是中國的姓氏之一,源出有五:源自嬴姓、羋姓、出自以地名為氏、出自部落、出自改姓。白姓最早源自嬴姓。秦武公死後,公子白未能繼立,武公的同母弟德公將君位從公子白手中奪走。武公居住的故地在秦國都城雍(今陝西鳳翔)附近的平陽(今陝西歧山、噤縣一帶),德公把平陽封給了公子白。公子白死後,他的後人就以白為氏。
秦時,始皇一統天下,封白起之子白仲於山西太原,其子孫遂世居太原。魏晉南北朝之際,白仲之後形成太原郡望,進而或遷陝西韓城、渭南;或遷湖北襄陽;或遷河南洛陽,皆在當地發展旺盛。
❹ 楚國白公勝與秦國白起什麼關系
白起(?—前258),也叫公孫起,戰國時期秦國郿縣(今陝西郿縣東北)人,中國回歷史上偉大的軍事家、統答帥。
白起的先祖是秦武公的嗣子公子白。武公死後,公子白未能繼立,武公的同母弟德公將君位從公子白手中奪走。武公居住的故地在秦國都城雍(今陝西鳳翔)附近的平陽(今陝西歧山、郿縣一帶),德公把平陽封給了公子白。公子白死後,他的後人就以白為氏。白起的父親希望白起長大以後能夠像吳起一樣,成為一名優秀的軍人,就給他的兒子起名為起。
樓上幾個不懂別胡扯!!!楚國白公勝與秦國白起沒有任何關系!!!!
❺ 白太官傳說有哪些
白太官傳說在常州及其周邊部分地區婦孺皆知,影響深廣,並有多種版本流傳和記載,其內容之豐富,數量之多在常州諸多人物傳說故事中首屈一指。
據民國5年(1916年)續修的常州《晉陵白氏宗譜》記載,白太官「公諱德祖,字雲來,太官其號也」。江蘇常州府武進人,生於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卒於乾隆十三年(1748年),系明刑部尚書白昂族裔。白太官幼年輟學,少年時習練拳勇,青年時身懷武功絕技,行俠仗義,扶貧濟困,興辦義學,名揚江湖。白太官曾應征江淮「三十二奇士」,跟隨名將年羹堯出征西域,屢建奇功,然中年時則隱居江南。白太官與當時的女俠呂四娘、大俠甘鳳池等齊名,被近代史學家稱為清代八大俠之一。據考,白太官的傳說故事始於清乾隆年間,流傳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有關白太官的傳說故事,在古代、近代一些史料、雜記、演義中,都有記載和表述,如無名少林僧的《白太官演義》、清孫靜安的《棲霞閣野乘》及小說《清稗類鈔》、《虎將年羹堯》及當代著名評書藝術家單田芳的《童林傳》。 常州版白太官傳說的主要內容,歸納起來,大體可分為三個方面:其一,表現白太官身懷絕技,智勇雙全,同情弱勢百姓,嫉惡如仇,好管人間不平事。這部分的內容在傳說故事中佔了很多篇幅。如《白太官怒殺惡僧》等,無論是與為害一方的惡僧較量,還是與魚肉百姓的地痞流氓智斗,白太官都凸現出一種大無畏的豪氣凜凜的俠士氣概和形象。其二,稱道白太官不趨權貴,淡泊名利,始終保持不變的民族氣節。白太官武藝高超,樂為百姓做事,從不肯為個人的功名利祿而去充當朝廷的差役。傳說中白太官過京城回鄉時,制服烈馬,救過乾隆皇帝。為此,乾隆極感激白太官,讓京城九門提督負責接待白太官。而九門提督初時瞧不上白太官。但經數次比試,終為白太官武藝和人格所折服。於是極力挽留,說服白太官在京城謀職。而太官則無意入仕,最終,太官不告而辭,離開了京城是非之地。其三,白太官為人豪爽,興辦義學,廣交友。尊師好學,知恩圖報,重情義,守信諾,心胸廣博而坦盪。白太官這一錚錚的男子漢形象和精神在《白太官親事》、《廊坊遇妻》等多篇傳說故事中得到了生動的體現。
白太官二十二世孫白玉坤講述白太官傳說故事
白太官的一生充滿濃重的傳奇色彩,白太官成了正直、豪爽、俠義、英勇的代名詞。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聽、講白太官傳說故事,成了常州百姓一種主要的文化娛樂形式。白太官傳說寓含的豐厚而深刻的人生哲理、為人之道,對凈化人們的心靈,升華精神境界起到了生動而形象的教化作用。但當前傳承人已不足10位,且大多年邁體弱。好在近年來,對我市白太官傳說的保護工作已全面展開,一批年輕傳人通過悉心傳承正脫穎而出。
❻ 白氏家族具體情況歷史分布等!~~~越詳細越好!
白(Bái)姓源出有六:
1、出自羋姓,顓頊帝的裔孫白公勝之後,以封邑名為氏。據《元和姓纂》、《尚龍錄》等資料所載,顓頊帝的後裔陸終娶鬼方氏為妻,生下六個兒子,其中第六個兒子叫季連,賜姓羋。季連的後裔熊繹在荊山一帶建諸侯國,定都丹陽。公元740年,荊君熊通自封為武王。他的兒子於公元689年遷都郢,改國號楚。楚平王時,太子建因做晉軍襲鄭國的內應而被殺,太子建的兒子熊勝便逃到吳,投奔伍子胥。楚平工的孫子惠王即位後,楚令子西把熊勝招回國,任巢大夫,封在白邑(今河南省息縣包信東南),稱為白公勝。可晉國伐鄭,子西出兵救鄭,白公勝因子西言而無信,發動政變,殺死子西,囚禁惠王,並著手改革朝政以爭取民心,但以失敗告終。他自殺後,其子孫便以祖輩封邑名為氏,稱白氏,是為河南白姓;也有以「白公」、「白侯」為氏的。
2、出自姬姓。周太王5世孫虞仲的後人百里奚,生子孟明視。他有二子,一曰西乞術,一曰白乙丙。據《元和姓纂》、《唐書·宰相世系表》等資料所載,春秋時白乙丙官拜秦國大夫,其後人以名諱字為氏,就是秦國的白氏,是為陝西白姓。
3、據《姓氏尋源》及《元命苞》所載,遠古時期,我國北部的姜姓部落首領炎帝有一個大臣叫白阜,精通水脈,為疏通水道做出了貢獻。其子孫便以「白」為姓,稱白氏。
4、以地名為氏。據《姓氏考略》所載,唐置白州(今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一帶),國人以地為氏,稱為白姓。
5、皇帝賜姓。如元時西域紇城人察罕,明時元人北斗努、阿都拉、伯嘉律等人被賜姓白;又元代回回世家伯篤那丁,「其子察汗,賜姓白氏」。
6、他族改姓或又改他姓:
① 如回族白姓,由易卜拉欣之後裔,分別取其祖輩名字中的每一個字立姓而來。因易卜拉欣,亦譯伊白來金或伊白拉金,故後裔多以伊、白、拉、金冠姓。
② 據《台北縣氏族略》所載,唐代突厥人白元光系改姓而來。
③ 猶太人留居河南開封之後裔中有白姓。
④ 裕固族斯娜氏、阿克達塔爾氏、巴依亞提氏,鄂倫春白依爾氏,土族白彥氏,漢姓為白。
⑤ 台灣土著、佤、東鄉、苗等族均有白姓。
得姓始祖:白乙丙。名丙,字白乙,孟明視子,一說為蹇叔子,春秋時秦國著名將領,前六二七年,在孟明視率領下,白乙丙與兄西乞術將兵襲鄭,滅滑,歸途過崤山,遭晉軍伏擊,被殲,三將均被俘。後釋放回國,白乙丙等知恥而 後勇,三年後,又將兵伐晉,渡河焚船,大敗晉人。白乙丙後積攻升為大夫,其後人以此為榮,遂有以其名諱為氏者,稱白姓,並尊白乙丙為白姓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白姓最早發源於陝西、河南一帶。戰國時期,河南白姓(白公勝一支)遷入陝西等地。據載,白公勝之子首先徙居秦國,在今陝西發展繁衍。秦時,始皇一統天下,封白起之子白仲於山西太原,其子孫遂世居太原。魏晉南北朝之際,白仲之後形成太原郡望,進而或遷陝西韓城、渭南;或遷湖北襄陽;或遷河南洛陽,皆在當地發展旺盛。隋代以後,白姓有更多新鮮血液注入(如「尋根溯源」所注),使得白姓家族更趨繁茂龐大。唐時白仲後裔白溫,遷華州下邽(今陝西省渭南東北);白鍠居鄭州(今屬河南省);白鍠之孫為唐朝大詩人白居易,晚年居洛陽(今屬河南省)香山,為白姓遷洛始祖,其後代分衍河南各地,蔚為壯觀。五代時,白姓遷於古時南陽,後繁衍旺盛,形成當地望族,且以「南陽」為郡望堂號。宋元時期,有白姓族人為避金人及蒙古軍隊南下,紛紛徙遷南方。但總體看來,白姓仍以北方為主居地。明朝,白姓作為山西大槐樹移民姓氏之一,分遷於山東、河北、河南、陝西、北京、天津等地。從清初開始,閩、粵白姓有陸續入居台灣,進而移於海外者。今日白姓以四川、山西、陝西、河南等省為多,這四省白姓人口約佔全國漢族白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五。白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七十三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二九。
■歷史名人
白丹:字圭,河南洛陽人,戰國時水利家、經濟思想家。其主張減輕稅斂、「樂觀時變」、「人棄我取,人取我與」。
白起:陝西眉縣人,戰國時秦國大將,被封武安君。善用兵,屢戰屢勝,長平一役,坑殺趙軍四十多萬,後遭妒自殺。
白建:南北朝時北齊人,歷官進侍中、中書令等,並賜田韓城。
白鍠:白居易之祖父。自幼好學,善於文章,尤工五言詩,有集十卷,十七歲明經及第,官
至河南府鞏縣令。
白樸:元代著名的戲曲家。所作雜劇今知有16種,現存《牆頭馬上》、《梧桐雨》、《東牆記》3種,都是描寫愛情的作品,其中前2種最有名。
白英:明代傑出的水利專家,曾為當時禮部尚書疏通河道出謀獻策,特別為大運河暢通做出了貢獻。
白朗:河南省寶豐人,清代寶豐農民起義領袖,反清反袁,打擊殘害中國人民的傳教士。後在虎狼爬嶺戰斗中受傷犧牲。
白瑜娑:寧夏靈武人,隋末農奴起義首領。其出身奴隸,一呼四方皆應,聚眾數萬人,給隋政權以沉重打擊。
白居易:唐代傑出的詩人,貞元進士,歷任秘書省校書郎、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在文學上他積極倡導現實主義和樸素文風。所著《與元九書》詩論,為我國文學批評史上的重要文獻。詩文朴實無華,廣為流傳。
白行簡:白居易弟,當時有名文學家。他長於辭賦,但未有流傳下來,現存傳奇小說《李娃傳》是他的代表作。《三夢記》近於雜錄。
白敏中:下邽人,白居易從弟,唐代大臣。進士出身,歷仕武宗,懿宗二朝,兩度為相,政績卓著。
白玉蟾:閩清(今屬福建省)人,宋代名士,詔封紫清真人。博覽群書,善書,工畫,著有《海瓊集》等。
白景亮:元朝南陽人,知明法律,善於書算,官至衢州路總管。
白毓昆:江蘇省通州(今南通)人,早年創刊《地學雜志》。武昌起義爆發後,宣傳革命,策動灤州新軍起義,參與組織「北方革命協會」。後任北方革命軍政府參謀長,因兵敗被捕犧牲。
白崇禧:廣西桂林人,國民黨桂系首腦。北伐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均擔任國民黨軍隊重要職務。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勝利地渡過長江,白崇禧所統率的軍隊主力在鄂、湘、桂地區被殲滅。同年底,從南寧逃往台灣省,任蔣介石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1966年12月2日病死於台北。
■郡望堂號
1、郡望
太原郡:戰國秦莊襄王四年置郡。秦時相當於今山西五台山和管涔以南、霍山以北地區。
南陽郡:戰國秦昭王35年始置郡。漢時相當今河南熊耳山以南葉縣、內鄉間和湖北大洪山以北應山、隕縣間地。
2、堂號
治生堂:源自戰國時白圭樂觀時變。他曾經說:「人棄我取,人取我予,吾治生猶伊、呂之治國,孫吳之用兵。」所有天下論治生的,推白圭做祖師。
香山堂:出自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別號「香山居士」。
此外,白姓的主要堂號還有:「南陽堂」等。
五、宗族特徵
1、「白」有純潔之義,亦象徵品德之高潔,白姓族人莫不以此嚴於律己,以家規家訓克己昌明,世代流芳。
2、白姓名人古以有之,文壇多俊秀,「居易倡文合時事,長慶集中載功德」為其寫照。
3、白姓雖歷經遷徙,但仍為一典型北方姓氏。
4、白姓字行輩份亦文采飛揚,字字珠璣。如白方堅所撰《白氏家譜》中河北滄州白姓一支字行為:「玉壽克顯,雲亭松平,品宏茂令。」
■【白姓宗祠通用對聯】
〖白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棲真筆洞;
結社香山。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名士白玉蟾,閩清人,家瓊州,字如晦;號海瓊子,後隱於武夷山。初至雷州,繼為白氏子。博洽群書,善書,工畫。詔封紫清真人。有《海瓊集》等。下聯典指晚唐詩人白居易,字樂天,祖籍太原,曾祖時,遷居下邽(今陝西省渭南北)。貞元進士。曾任翰林學士、左拾遺、贊善大夫等職。後以得罪權貴,以「越職言事」罪,貶為江州司馬。穆宗時,召回長安,目擊宦官擅政,朋黨傾扎,政治混亂,自請外出,歷任杭州、蘇州刺史。後官太子少傅,以刑部尚書致仕。與香山僧如滿結香火社,自稱香山居士。初與元禛酬詠,號元白;又與劉禹錫齊名,號齊白。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六貼三十卷。
珍珠贈嫁;
紫石刊書。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貧士白厚,有才學,娶富家劉純材的女兒為妻,送黑色耳飾十件作聘禮,劉純材則以珍珠一升、紫鴨千隻回贈,並使家僮滿路撒燭花。下聯典指唐代詩人白居易白女兒白金鑾,自幼聰敏,十歲時書寫《北山移文》(南朝齊文學家孔稚圭作),白居易為她買來終南山紫石刊刻。
棲真筆洞;
結社香山。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南宋道士白玉蟾,原名葛長庚,繼為白氏子,字如晦,號海瓊子,福建閩清人。十二歲試童子科,諳熟九經,能詩善賦,且長於書法、繪畫。因出於俠義而殺人,逃亡至武夷山,隱居筆洞,改裝道士,又游於華南各地。嘉定年間曾應召到朝中,受命駐太乙宮,詔封「紫清真人」,是道教南宗教旨的實際創立者。著有《玉隆集》、《上清集》等。下聯典指唐代詩人白居易,字樂天,貞元年間進士,歷官校書郎、左拾遺、江州司馬、杭州刺史、蘇州刺史、刑部尚書。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其詩語言通俗,有《白氏長慶集》。晚年在洛陽香山築樓結社,自號香山居士。
精治於術;
封武安君。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戰國時周人白圭,善於經商,提出貿易致富的理論,善觀時變,主張用「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的辦法經商,認為經商和治國、用兵一樣,必須掌握時機,運用智謀,人稱他為「治生(謀生計)之祖」。下聯典指戰國時秦國名將白起,昭王時,從左庶長官至大良造,屢戰獲勝,奪取韓、魏、趙、楚很多土地,因功封武安君。
清衫司馬;
紫清道人。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其《琵琶行》詩中有「江州司馬青衫濕」之句。下聯典指宋·白玉蟾有道術,詔封為「紫清真人」。
詩書繼世;
忠厚傳家。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白氏宗祠「香山堂」堂聯。
〖白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士名標甲鼎;
完好飲瓊林。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明代太子少保白鉞,字秉德,成化進士,歷官禮部尚書。習典故,以詞翰稱。
南陽開裔葉;
東洛衍支流。
——佚名撰福建省廈門市三十六崎巷白氏宗祠聯
〖白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執法不避權貴;
出奇善用兵機。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白姓名人白一清事典。下聯典指戰國時秦國大將白起,郿(今陝西省眉縣)人。昭襄王時,屢立戰功,由左庶長連升左更、國尉、大良造,為一時名將。
〖白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詩歌傑作香山士;
辭賦偉奇濾水風。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詩人白居易。下聯典指唐代文學家白行簡,字知退,白居易的弟弟。元和初年進士,任校書郎,後隨白居易在江州、忠州多年,歷官左拾遺、司門員外郎、主客郎中等。善辭賦、傳奇,有傳奇小說《李娃傳》、辭賦《濾水羅賦》等。
樊素小蠻桃李侍;
黃金白璧堅貞姬。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白居易有二妾,名樊素、小蠻,白詩有「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之句。下聯典指春秋楚太子建之子白公勝死,其妾不嫁,吳王聞其賢美,以黃金白璧禮聘,妾辭不受,人稱「貞姬」。
立身有則惟勤勉;
處世無能但率真。
——白啟寰撰白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當代楹聯家白啟寰自題聯。
但是人家有遺愛;
曾將詩句結風流。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江西省九江白公祠聯。祠在江西九江市,祀唐代詩人白居易,他曾在江州任司馬。
兩州刺史千秋業;
萬首歌行八斗才。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白居易墓聯。「八斗才」,比喻才華出眾。
六根清靜林泉好;
七情無牽果木新。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白居萍家廳聯,見《中國對聯大辭典》。
〖白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素口蠻腰,常為侍史;
黃金白璧,難聘貞姬。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白居易二妾事典。下聯典指春秋楚·白公勝妾事典。
南陽受姓以還,百代簪纓垂燕翼;
皖水發祥而後,九天雨露滿龍山。
——佚名撰白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安徽省安慶市白家灣白氏宗祠聯。上聯典指白氏郡望。下聯典指本支白氏居於「皖水」、「龍山」(白家灣在大龍山東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