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集賢文物遺址

集賢文物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2-01 17:51:51

❶ 樓觀台的名勝古跡

一、台、寺、觀、院、塔
說經台(即老子祠),為樓觀台中心建築群,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建於海拔580米高崗上,相傳老子曾於此講經。始建於唐武德二年(619),蒙古太宗八年(1236)重修擴建。「說經台萬峰環擁,三面屏開,大川橫展,周秦遺墟,漢唐故址,皆歷歷在指顧中,號地肺(即終南山)第一福地」(《元重修說經台記碑》)。明清有修葺,面積9432.5平方米。坐北向南,中軸線上自南而北有:山門、老山門、靈官殿、啟玄殿、斗姥殿、救苦殿、後山門,中軸線兩側有配殿、廂房、碑廳,俱系明、清風格。中心殿堂啟玄殿,面闊3間,進深3間,歇山頂,青布瓦,抬梁式結構,檐下施旋子彩繪。另有唐以降諸代碑石42通,石獅2對,鐵鍾磬、鐵獅、鐵爐等。
大秦寺,在樓觀台西約1.5公里的塔峪村南秦嶺北麓,建於唐永徽元年(650),始稱景教寺(基督教)。唐天寶四年(745)改稱大秦寺。唐寶應元年(762),郭子儀副使基督教徒伊斯重建大秦寺,成為全國4大景教寺之一,教士信徒開大會慶祝50天。唐建中二年(781)建大秦寺塔,今存。塔身正8角形,8層,高約35米,塔基周長44米,塔頂完好,塔底層有塔心室,塔身已向西北方向傾斜。1957年5月31日陝西省公布大秦寺為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曾出土震驚中外的《大秦景教中國流行碑》,敘述景教在唐朝150餘年的歷史。(一說出土於長安)。
大秦寺有正殿3間,已改為佛寺。蘇軾《大秦寺》詩雲:「晃盪平川盡,坡陀翠麓橫。忽逢孤塔迥,獨向亂山明。信足幽尋遠,臨風卻立驚。原田浩如海,滾滾盡東來」。
延生觀,即玉真公主出宮入道處。在樓觀台西約3.5公里就峪口,曾稱玉真祠、升天台。明嘉靖元年(1522)《重修古樓觀下院延生觀記》碑雲:唐睿宗女玉華公主修道於樓觀之北,道成飛升……明景雲間敕額名曰延生觀。李白《玉真仙人祠》雲:「玉真之仙人,時往太華峰,清晨鳴天鼓。飈欻騰雙龍,弄電不輟手,行雲本無蹤,幾時入少室,王母應相逢」。
化女泉道院,在說經台西南約!.5公里的前東明村南。院內有化女泉兩眼,傳說老子植杖化為女子,以驗弟子徐甲之心,及拔杖,水湧出,名化女泉。泉水清洌,清甜爽口。
衣缽塔,位於說經台山門外山腳,為平面六角形三層樓閣式實心磚塔。建於清道光四年(1824),高10米,邊長0.95米。每層塔角有磚雕斗拱,檐下有磚雕花草圖案,攢尖頂。底層南側正中嵌石刻銘記兩方,楷書。記道士朱教先等為其師劉合侖建造祝壽塔緣故、經過等。1990年修葺。
二、洞、池、爐、石、樹
迎陽洞,在說經台東約6公里鄉赤峪口內東山腰。為唐末道教祖師之一漢鍾離修道處,系天然石洞。有人工修鑿痕跡,高3米、寬2.5米、深4.2米。洞口頂部鑿刻楷書匾額「迎陽洞」,上款不詳。洞口原有磚木建門樓,已毀。
呂祖洞,位於煉丹峰左側山谷的聞仙溝口,傳為呂洞賓修煉的地方。洞前有亭,亭左有七星樓。清康熙年間知縣馬芝重修。說經台老君殿東牆存《二仙圖》,線刻漢鍾離與呂洞賓圖像。明萬曆年間,刻《說經台呂公洞題詠》碣2塊,1鑲於道觀莊房牆壁(今四聖殿階前),1鑲於說經台老君殿西牆。
吾老洞,位於樓觀台西2.5公里西樓觀山顛。明代萬曆四年(1576)重修。《重修吾老洞殿宇記》碑豎於吾老洞院內;康熙二十年(1681),知縣章泰重修。吾老洞寬1.5米,高2米,深6米。有1略呈圓形的大廳,可容20餘人,然後直下3米,徑1.5米。前行,洞身拐向西南,徑1.65米,冷風襲人。清乾隆年間周至知縣鄒儒《吾老洞》詩雲:「吾老古洞名,有墓稱老子……遙遙幾千年,竟作先賢累,難怪洞中風,晝夜號不止。」
仰天池,在今樓觀台主峰東南7.5公里的顯靈山巔,海拔1350米,有小道盤旋而上,池面積約2畝,深2米。池旁八卦樓建於清康熙元年(1662),亦稱棲真亭,8角2層圓頂。底層中安放老君石像1尊,明萬曆十四年(1586)造,高1.4米,彩繪,神態祥和,工藝精美。據民國《樓觀台志》載:仰天池,建於明天啟七年(1627),其域南至十老嶺,北至元始嶺,東至短剎溝,西至清水溝。相傳為老君煉丹醮火之用。清趙吁俊《仰天池》詩曰:「種竹連朝暮雨天,雨晴人在畫圖邊。朱樓翠閣山山寺,綠樹清泉處處田。徑僻遙聞幽馨發,林深時見老僧還。平生最愜瞿雲里,到此渾忘濁世緣。」
卧牛池,清康熙《周至縣志》載:卧牛池在宗聖宮西南百步。老子入關駕車之牛,徐甲牧之,卧於此地。
上善池,在說經台前西涼亭南側,始建於元,亭為8角形,八卦懸頂。池用石砌,8角形,徑2.75米,深2.22米,內壁石龍吐水,終年不涸。世傳老君煉丹葯溶於其中。元至元二十年(1283)曾以此水化解時疫。元翰林院學士趙孟頫書「上善池」3字銘石,豎池北亭內,今存。
老君煉丹爐、曬丹石、丹井,位於說經台南煉丹峰頂,海拔950米,距說經台1公里余。相傳有爐兩座,上日金爐,下曰銀爐,皆為老君煉丹的八卦爐。今峰顛之爐,是明代所建,磚砌爐灶形建築。坐北向南,南面辟磚拱卷門,磚砌穹窿頂。爐內原有老君石像,已佚。清乾隆《周至縣志》載:在縣東南三十里有曬丹石,又有丹井,老子煉丹於此取水。民國《續仙境志》錄舊志雲:丹井在說經台下,其旁有曬丹石,上有煉丹爐,皆仙跡也,今尚存。響石(碾葯石),原置說經台老君殿後院中央。世傳為老子煉丹碾壓之石。8角形,取八卦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剋相生之意,以木擊之,鏘然響亮,清越韻長。今存老子祠後。
古銀杏樹,在宗聖宮遺址北。為雄性,高16.2米,胸圍323厘米。日本有此樹的記載。1978年失火,僅殘留半邊燒空的樹身和幾股枝杈,依然蔥籠挺立。
系牛柏,在樓觀台北1公里處,傳為老子系牛之柏。清康熙《周至縣志》載:系牛柏在宗聖宮山門內偏東,元至元元年(1335)三月,皇子安西王特遣提舉段德,斷石為牛安置其下,以顯當時之跡。元元貞元年(1295)夏立《古樓觀系牛柏記》碑於宗聖宮山門內東側。今柏高15米,胸徑1.3米,古貌蒼蒼,枝葉繁茂。《陝西森林》中的陝西古木,樓觀台有:
三鷹柏,樹已枯,老枝虯結曲伸,極象3隻雄鷹踞於枝頭,相互顧盼。
雌銀杏樹,在說經台前院,高27米,胸徑1.23米,樹齡680年。
青檀,說經台前有2株,高12米,胸徑0.3米,樹齡五六百年。
黃連木,在道觀西,高25.5米,胸徑1.04米,樹齡500餘年。
皂角樹,在說經台院內,高27.8米,胸徑1.03米,樹齡約四五百年。
大櫸樹,樓觀有數株。說經台前的1株,高31.8米,胸徑1.72米,樹齡500餘年。
榔榆,說經台前有10餘株,最大的1株高20米,胸徑1.72米,樹齡500餘年。
1987年森林公園新建迎旭亭,懷蘇亭,聚仙亭,松濤亭,觀魚池,遇仙鐵索橋等。 宗聖宮遺址,在說經台北1公里今樓觀鎮西行村。元中統四年(1263)《重建宗聖宮記碑》載:原系春秋函谷關令尹喜故宅,後因老子於此講學而聞名,南北朝時創建道觀。唐武德二年(619)和元太宗八年(1236)相繼擴建。佔地18150平方米,坐北向南,自南向北沿中軸線依次排列有山門、宗聖宮、玄門、列祖殿、紫雲衍慶樓、三清殿、文始殿、四子堂又名四聖殿等。「初入山門氣象幽,春風先到紫雲樓,雪消碧瓦六花盡,煙繞丹楹五色浮」(宋章子厚詩句)。「瑤花琪樹間霓旌,十二珠樓接五城」(元薩都刺詩句)。現均已毀。三清殿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內可見琉璃建築構件,覆盆狀石柱,蓮花、龍紋瓦當,以及條磚、板瓦等。另存宋、元、明、清諸代碑石15通,石牛1對,石獅2對。
會靈觀遺址,在說經台東南200米聞仙溝東岸,創建於唐開元二十九年(741),元至順二年(1331)毀於水災。面積約350平方米。存殿堂基座,平面呈長方形,約50平方米。另有元大德四年(1300)立《重建會靈觀記碑》及蓮花紋、龍紋瓦當。會靈觀塔60年代尚殘存3層。為正方形閣樓式磚塔,公布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化大革命」中被拆毀,存塔基,40平方米。另有條磚及塔基壓闌條石3件。
呂祖洞道觀遺址,在說經台東南百餘米。傳說道教八仙之一呂洞賓曾於此修道。唐僖宗乾符年間鑿3孔土崖洞。明萬曆年間加建道院,佔地290平方米,原有石牌坊、七星閣、八卦亭及圍牆。存明《重修呂祖洞碑》,石牌坊構件及條磚小板瓦。
玉華觀遺址,在說經台東北近百米,是唐景雲中玉真公主修道的別館。開元十八年(730),李白為仕途之事,來此拜會玉真公主,作《玉真公主別館苦雨贈慰張卿》2首:「秋坐金帳館,繁陰晝不開。空煙迷雨色,蕭颯望中來…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吟詠思管樂,此人已成灰,獨酌聊自勉,誰貴經綸才,彈劍謝公子,無魚良可哀。」元至無二十三年(1286)擴建,清同治初毀於兵燹。面積1000平方禾。中間可見正殿殿基,平面呈長方形,100平方米,磚石砌,高0.50米。另有條磚、板瓦、花草紋瓦當及長芳形石條等。
原始玉清宮遺址,在樓觀台東5公里外今集賢殿鎮村南300米。建在原始台商阜上,建於元大德二年(1298),1966年被拆除。佔地4500平方米,中部可見磚石砌正殿殿基,平面呈長方形、面積約150平方米。存有元大德二年《原始玉清宮記》碑,另有仰蓮、石柱礎、透花脊飾及條磚、筒瓦等。
遇仙橋遺址,在樓觀台西約3公里西樓觀西,就峪河上。據《周全縣志》載,建於元代,傳有神仙於此相遇。原系半圓拱單孔石橋,東西向,長11米,寬3米,60年代被洪水沖毀。今存東西橋墩,系天然岩石稍加雕鑿而成,高約2.2米,寬2.5米。
老子墓,在樓觀台西約3公里西樓觀西300米。老子即李耳、字聃,生卒不詳,吞秋晚期(前500年左右)陳國苦縣(今河南鹿邑縣)人,曾任東周柱下史。道家學派創始人,著有《道德》五千言。道教尊為經典。《水經注》載:就水出南山,北逕大陵四,世謂老子陵。墓在就峪口就峪河西岸,依山為陵,陵山海拔730米,頂有天然石洞,高2.18米,寬1.40米,深不可測。據明《重建吾老洞殿宇記》碑載,洞內有石函,葬老子頭蓋骨。原有吾老洞道觀,已毀。存有《重建吾老洞殿字記》碑及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陝西巡撫畢沅立老子墓碑2通。
尹喜墓,在樓觀鎮西行村南200米,相傳尹喜為春秋時潼關令尹,春秋時天文學家。生卒不詳。墓地面積180平方米,有清道光年間立墓碑1通,青石質,殘泐較重,另有石羊1對,已湮沒於地下。1968年平整土地時被毀。墓碑現存宗聖宮三清殿西南,圓首,無碑額碑座,碑面雕有丁字紋圖案邊,中央隸書「周大夫尹喜墓」6大字。 尹喜祠,清康熙《周至縣志》記:在縣東南30里三清殿北,文始殿即其故址。明《終南仙境志》雲:漢武帝立宮於觀北,曰:文始祠。唐初始建文始殿,金末毀廢。元大德間重建,大德七年(1303)落成,於殿前立《古樓觀重建文始殿記》碑,碑額雕文始真人坐像,碑陰書文始之殿4字。文始先生即尹喜。後毀於清。
南溪亭,樓觀東南。宋嘉祐七年(1062)二月,蘇軾奉詔減決囚犯到周至。蘇軾說:「既畢事,因朝謁太平宮,而宿於南溪堂,遂並南山而西,至樓觀、大秦寺、延生觀、仙游潭,十九日乃歸,作詩五百言。」有「投稿披綠荇,濯足亂清溝,晚宿南溪上,森如水國秋」之句。南溪亭即蘇軾醉游濯足處,今廢。
五郡城,《陝西通志》雲,五郡城在周至東30里,與古樓觀相近。《長安志》言其城周三里。《名勝志》沿舊說,雲兄弟5人並居,此後為道觀。東坡《五郡城》詩曰:「古觀正依林麓斷,居民來就水泉甘。亂溪赴渭爭趨北,飛鳥迎山不復南。羽客衣冠朝上象,野人香火祝春蠶。……」蘇自注,「觀有明皇碑,言夢老子告以享國長久之意。」一言五郡即五郡庄。民國22年(1933)著名歷史學家向達考察,今塔峪村即五郡城遺址。
樓觀另有企秀軒,今遺址不詳,有元張立道《企秀軒》詩等。
再生柏,清康熙《周至縣志》載:「再生柏在說經台老子廟前。有二,一曰針,二曰灸,世傳老子駐軍說經於此,見二柏枯,即針灸之,復生,人以為靈異。其後灸柏毀於寇,今唯針柏存焉」。乾隆《周至縣志》載:「針柏毀於兵火」。
洪妙庵,元初,樓觀主持李志柔修復道觀有功,詔封同塵洪妙真人,賜金冠錦服,洪妙庵為其祠廟。始建於元初。至順二年(1331)山洪暴發,沖毀洪妙庵。明弘治十八年(1505)復建,正德十年(1515)竣工。有《重修洪妙庵記》碑。今碑及庵址無存,樓觀文管所存明碑拓片1張。據考,洪妙庵遺址在說經台東300米的山麓。

❷ 唐朝集賢殿資料

開元十三年,麗正書院更名叫集賢殿書院

書院是我國古代特有的一種教育形式。它起源於唐代,發達於宋代,至清代達到頂峰,1901年後改制為學堂。書院一般為私人創立,與官學相對應,選址在風光秀麗的名山、清溪、竹林等幽邃佳境,刻意追求「情景交融」的效果,在遠離塵埃「無市井之喧」的地方建立校舍。而後,廣收門徒,講學著書,切磋學術,為國家培育棟梁之材。

中國古代的書院遍及全國各地,數量達7000餘所。據統計目前至少有400餘所書院以學校、圖書館、博物館等形式留存下來,成為各地的文化教育場所及重要的文化景觀,服務於今人,造福於社會。

書院教育歷時1000多年,是我國教育發展史上的一顆燦爛的明珠。可以說,書院是我國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結合得最為完美的地方。走進任何一所書院都能感受到那無法言說的莊重和人文氛圍。那些「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風致趣聞,給人一種舒適、爽朗的感覺。置身其中,拂去歷史的塵埃,古老的書院就會浮現在我們面前。

《中華文物》專版自本期起,特辟「古代書院尋蹤」專欄,介紹中國古代書院,敬請讀者垂注。

說起「書院」名稱的由來,要追溯到唐朝。它是中國士人圍繞著書,開展包括藏書、讀書、講學、著書、刻書、祭祀活動的教育機構。

唐開元年間,國家富庶,經濟和文化空前昌盛,史稱「開元盛世」。開元五年(717年),唐玄宗任命學士馬懷素為修書使,專門負責國家圖書,並且組織了一批文士在乾元殿整理編輯國家藏書,又借來民間流傳的異本,派人抄錄,使圖書更加豐富。還委派了官員負責管理,設立了乾元院。轉年,乾元院改名麗正修書院。後來,在京都長安的光順門外、東都洛陽的明福門外,也設立了麗正書院。

開元十三年,唐玄宗召集張說和學士們設宴飲酒,唐玄宗非常高興。當眾宣布:「朕和眾賢士在這里飲酒歡樂,就叫集賢吧。」於是麗正書院更名叫集賢殿書院。任命張說擔任集賢院學士,管理書院事務。收藏的圖書多達53915卷,唐朝學者自己著作的書,即有28469卷,真可以說浩如煙海,盛況空前。所有的書籍都抄寫正、副兩份,分別在長安、洛陽的集賢書院兩處收藏。集賢殿書院除負責收存圖書外,還向朝廷推薦賢才,並提出政策方面、文化方面的建議。

書院,畢竟是皇家用來收集貯藏書籍的寶庫,是推廣和應用知識的地方,是經常同皇帝打交道的無比榮耀的機構,所以是讀書人非常羨慕的所在。於是,一些私人也把自己的書齋書室誇耀為書院。開元年間曾經擔任過集賢院學士的徐安負,退休後回到原籍浙江龍游,修建了自己收藏圖書、讀書治學的地方,便取名為九峰書院。

就這樣官方的文化機構,逐漸演變成了私人讀書治學處所的名稱。直至唐朝滅亡的一個半世紀的時期中,湮沒無聞的不計,有記載可查的,先後建立的大約有30多所書院。

為什麼讀書人對「書院」情有獨鍾呢?原來從漢朝起,私人講學授徒的地方一直稱為「精舍」,或者叫「精廬」。自從東漢時佛教傳入了中國,到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起來,佛教的經師們借用名稱,把傳經授徒的地方也叫做精舍、精廬。這一混起來,弄得僧俗不分,釋儒難辨,不知道精舍、精廬是哪一家的。這種現象令自視為正統的儒學先生們頭疼不已,不情願同僧侶們共用這一名稱。感到用書院來命名治學讀書、講學授徒,比較恰當,於是,最終用書院的稱謂,完全取代了先前的精舍、精廬的稱呼。

「書院」之稱雖然出現了,但並不普遍,也還不是教育性質的場所,只能說書院尚處於萌芽階段。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書院除了文人學士自己在這里讀書治學以外,還附帶著教授子弟,或收徒講學。有了學生,於是兼有了教學職能。如江西永豐的皇寮書院,本來是吉州通判劉慶霖來到永豐定居之後「建以講學」的。陳袞建立的江西備安東佳書院,收集書籍上千卷,供來學者閱讀,子弟到了弱冠年齡,都來這里就學。這時候書院已經具備了雛形。

五代十國時期,政權林立,連年戰亂,官方辦的官學受到嚴重破壞,但是,卻為民間私人興辦書院提供了機緣。人們要讀書求學,沒有官學可入,可以進入書院學習,這就為書院發展創造了條件。像河南的太乙書院、江西的梧桐書院、匡山書院、廣東的天衢書院,出現的書院數量雖然還不是很多,規模也不算大,但是已逐漸完成了向私立教育機構的轉型,而且孕育著蓬勃生機,日益顯示出書院在文化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從這時開始,書院在社會不斷展示其魅力,吸引名師講學,吸引眾多的弟子入書院攻讀。

❸ 集賢縣的風景名勝

七星峰
七星峰抗聯遺址位於集賢縣西南三十五公里處,屬完達山脈那丹哈達嶺西北方向的支嶺,主峰海拔852.7米,總面積165平方公里。景區核心區距離縣城福利鎮22公里,它林深樹茂、山高路險,是易守難攻的戰略要地。 大菩提寺
大菩提寺景區地貌地質有石場山,水體類有葦塘水庫,人文景觀有龍山大菩提寺和萬佛塔,可謂「梵音嘹亮,凈土空靈」之地。 太平度假村
太平度假村距太平林場6公里處的太平度假村,是集賢縣陽霖集團投資興建的大型度假休閑娛樂場所。 筆架山水庫
筆架山水庫距集賢縣城福利鎮西行10公里處,就是筆架山水庫。筆架山水庫水域廣闊,群山環繞,以山靈水秀、景色萬千而吸引遊人,成為集賢縣旅遊風景區之一。 三八水庫
三八水庫座落在集賢鎮正南方1華里處,集雨面積25平方公里,來水面積范圍內均為坡耕地,又有昇平煤礦疏干排水進入三八水庫,每年約排入水庫的煤礦地下水有270萬立方米。總庫容22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140萬立方米,屬於小型平原水庫。水庫最大面積1.44平方公里。 滾兔嶺城遺址
滾兔嶺城遺址是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三江平原漢-南北朝時大聚落群址中最典型的遺址之一,屬早期鐵器時代文化遺存,這一遺址被命名為「滾兔嶺文化」,其陶器的角狀把手是該文化最突出特點,奠定了它在三江平原乃至黑龍江流域在考古學文化上的代表地位。

❹ 福利屯旅遊

集賢縣七星峰旅遊景區位於完達山脈北麓,行政隸屬於集賢縣。主峰七星峰海拔852.7米,因有七座形態各異的石砬子得名,其山體巍峨,怪石嶙峋,崢嶸峭拔。景區西起老坪崗,東至安邦村,北至192.7高地北坡,南至與樺南縣縣界。地理坐標為東經130°51′00″-131°05′00″,北緯
46°34′30″-46°44′30″,總面積165平方公里。景區核心區距縣城福利鎮22公里。

——自然旅遊資源豐富

森林資源。位於完達山脈集賢縣境內的七星峰省級森林公園以其6513h㎡的經營面積,高達80%的森林覆蓋率,為開展生態旅遊提供了最佳場所。該公園以天然次生林為主,國家保護植物有紅松、黃菠羅、水曲柳、胡桃楸、人參等。公園內森林層次復雜,植被上下連接為豐富景觀提供了條件。「四季景觀各不相同」是東北林區的典型特徵。春季,山花爛漫、奼紫嫣紅,空氣中彌漫著泥土和花的芳香,是春遊的最好場所;秋季,層林盡染,是色彩的世界,構成一幅多姿多彩的秋景圖;冬季,是純潔的白色世界,銀裝素裹,冰砌玉雕,蒼松屹立,粗獷豪放的林海雪原是其典型特徵。長時期的降雪以及良好的地形地勢,為開展滑雪旅遊奠定了基礎。茂密的森林資源為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場所,林區內棲息著大量的野生動物,如狍子、野兔、野雞等。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既有觀賞價值,又有經濟價值和科研價值,同時為靜態的森林景觀增加了動態美的豐富內涵,為旅遊活動憑添了一份樂趣。

地質資源。七星峰景區中有七座形態各異的石砬子(虎頭峰、利劍峰、聚仙峰、寶印峰、駱駝峰、仙女峰、狼牙峰)矗立於群山之中,山體巍峨,怪石磷峋,崢嶸峭拔。登上七星峰,連綿起伏的山峰與一望無際的茫茫林海盡收眼底,雙鴨山礦區、佳木斯市區均在視野的范圍之內,是其借景的最好內容。遠眺三江平原,那一片煙霧籠罩中的土地,在晴朗的天氣還能看見緩緩流淌的松花江,令人心生無限豪氣。登峰看日出成為該地區的最佳勝景,站在峰頂,靜待日出,在萬道雪光之中,一輪紅日,從雲海中冉冉升起,萬道金光,把這青山綠樹抹了一層金黃,頃刻之變化,美不勝收,迎接不暇。豐富的山體資源是鍛煉體魄,開展登山運動的良好場所。

水體資源。哈達墨河河水終年不斷,水隨山轉,流淌撞擊著渾圓的山間石體,那時而寬闊、時而狹窄的水面,時而急馳、時而舒緩的清澈的泉水,給這片古老廣茂的大森林帶來了勃勃生機,最後匯入松花江。遊客在水面較寬的淺水區(倒石塘景區),可以坐在卧牛石上,挽起褲角,享受那份獨有的寧靜與淡泊。景區內煙囪砬子北側有二十一個相連的池塘,因形狀酷似東北虎留下的印跡,故名虎跑池。在現有的垂釣游樂項目的基礎上,可開發漂流等旅遊項目。景區內礦泉水資源豐富,極富商品開發價值。

冰雪資源。景區在大陸性季風的影響下,冬季寒冷而漫長,無霜期平均1
00天左右,白雪覆蓋大地,年平均積雪曰數為1l6天,將近4個月。十月中旬為初雪期,終雪期為4月中旬,平均積雪深度為30cm,最大積雪深度為46cm。煙囪砬子坡度較緩,又為滑雪旅遊提供了優良的地形條件。

天相景觀。景區地處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濕潤,四季變化明顯,氣象萬千。夏季,山巒疊翠,谷深山幽,雲霧蒸騰起浮,使山景時隱時現,宛如輕紗浮面;中午,天高雲淡;黃昏時分,落霞萬道,瑰麗絕倫,雨過天晴之時,雲浪翻滾,山尖峰頂,忽隱忽現,變化莫測;雨天細雨霏霏,雲舒霧卷,雲山難辨,雨打池面,萬珠飛濺,迷霧蒼茫,更有一番韻味。皓月當空,皎潔的月光,撒在青山綠水之上,形成「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月光、山體、流水、岩石、青松,共同譜寫這首美妙婉轉的抒情詩。

——人文旅遊資源厚重

抗聯文化。七星峰抗聯密營遺址是集賢縣一處重要的近代抗日戰爭時期革命遺址。抗日戰爭時期,東北抗日聯軍11個軍中的三軍、四軍、五軍、六軍、八軍、十一軍相繼開進集賢縣,轉戰七星峰,露營冰天雪地,與日本侵略者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抗日名將、抗聯第三路軍總指揮李兆麟、抗聯四軍軍長李延祿、五軍軍長周保中、六軍軍長夏雲傑、戴洪斌、十一軍軍長祁致中等都在集賢領導、指揮過反滿抗日。抗聯四軍一師師長張相武、二師師長李天柱、王毓峰,六軍一師政治部主任徐光海,八軍一師政治部主任金根,六軍四團團長林永祥,四軍一師一團長林國興、獨立師(後改編為十一軍)政治部主任崔振環等革命先驅為驅逐日寇,血灑黑土地,靈育安邦水。密營遺址佔地面積14.6平方公里,包括兵工廠、被服廠、軍政幹部學校、營房等大片區域。其中:小白砬子彈葯車間、老黑山後方醫院、東大翁密營、見頂山軍政幹校、老平崗被服廠、雙龍河畔被服廠、大豬溝被服廠、七星砬子老道溝被服廠、抗聯生活用井、煙囪砬子炮手營、大轄溝人質房等最有名氣。七星峰是東北抗聯的密營地和最大的後勤基地。七星峰抗日聯軍根據地遺址,為我國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抗聯遺址,成為新中國成立後全省著名的革命老區紀念地。1999年被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每年都有全國四面八方的遊客前來憑吊和瞻仰。抗聯老將軍陳雷及抗聯老戰士、原省政協副主席李敏等多次專程前來憑吊革命烈士。李敏同志曾當場賦詩:「八十勇士登岩峰,奮戰山關日夜行;擊退倭寇三千眾,壯士鮮血染七星;忠骨林立沖霄漢,灑淚青巒祭英靈」。

古城文化。古城位於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集賢縣筆架山農場十二大隊果樹三隊東南600米處山上。城址西南為陡峻崗坡,東北是相對舒緩的雜樹林帶。城址平面呈不規則形,周長530米,面積17400平方米。城址內南側邊緣分布有小城1座,平面呈橢圓形,面積330平方米,土石混築,城頂基寬1-3米,殘高0.5-1米,外返土,小城外西坡、北坡分布有地表坑40個,地表坑呈圓形,徑約5-7米,深0.3-0.5米。城址地表為林木覆蓋,通過對城址內的遺跡現象進行分析,初步斷定該城址的年代為漢至南北朝時期,該城址對於研究三江平原地區漢魏時期的社會狀況、民族分布、生活習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宗教文化。大菩提寺創建於1993年,系專修葯師法門的道場。大菩提寺坐落在完達山麓安邦河畔,位於七星峰景區東部。寺院佔地30000平方米,四周群山環繞,綠野青蔥,鳥語花香,景色宜人。寺院內現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玉佛殿、觀音殿、地藏殿、東方三聖殿、西方三聖殿、藏經樓、齋堂、僧寮、佛學院等等。新建設的萬佛葯師琉璃塔,矗立在距寺院500米處的一座高山頂上,塔身高49米,為七層六角寶塔,層層飛檐斗拱,建築結構為鋼筋混凝土澆灌而成,十分堅固。大菩提寺是省級先進寺院,十年來,大菩提寺佛事活動頻繁,活動隆重而庄嚴,數以萬計的善男信女聚集於此,虔誠焚香,禮拜菩薩。

古典文化。七星峰又名「七女峰」,優美動聽的「七仙女」神話傳說更為景區憑添了一絲神秘的色彩,猶如女郎的面紗一般等著遊客來揭開。有關七星峰的來歷、車前草等諸多傳說感人至深。

——地域區位優勢突出

七星峰旅遊景區位於集賢縣內,雖遠離省會哈爾濱市,但距黑龍江省的佳木斯市和雙鴨山市卻近在咫尺。該景區所毗鄰的勃利、富錦、友誼、寶清、緩濱、樺川、樺南等縣市,能為該景區提供穩定而充足的客源,將成為該地區人們外出旅遊的首選地。遠離喧鬧的城市,嚮往新鮮的空氣與周末休閑旅遊是該地區人們旅遊的主要動機。集賢縣陸路同三高速和依饒、雙樺等高等級公路貫通全境,鐵路客貨運輸通達全國各地,空運距可起降大型客機的佳木斯機場40km,水運毗鄰佳木斯、同江、富錦、饒河等對俄口岸。七星峰景區最近距離距集賢縣縣城福利屯僅3km。整個景區集保護、研究、科考、信仰、環境、生態、人文為一體,集賢的福利屯又是中俄貿易集散地;農產品集散地;物流集散地,是三江地區經濟、貿易、農業、交通、軍事的要地,人流的集中構成了旅遊最具優勢的條件。

——開發規劃理念超前

作為紅色抗聯根據地的集賢縣,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文化導向、品牌制勝,加大內聯、國際拓展,後發崛起、跨越發展」,最大限度發揮七星峰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以紅色抗聯文化為主線,整合規劃區域內挹婁文化、地質森林自然文化及人文文化,挖掘景區文化底蘊,豐富景點內涵,綜合運用科技媒介手段、藝術創作手段、文化象徵手段、信息傳達手段,突出前瞻性、和諧性、國際性、藝術性、可行性、參與性、觀賞性、趣味性,開發和改造建設抗聯影視基地、抗聯瀑景區、英雄廣場、野外博物館、正門綜合管理服務區、望峰閣娛樂休閑區、筆架山水上游樂區、古城遺址、煙囪砬子娛樂休閑區、大菩提寺人文景區等10大主題景區。工程分五期進行,通過3-10年的工程建設,努力把七星峰打造成為功能完備、管理規范的中國東北抗聯革命教育基地、抗聯影視拍攝基地和集餐飲、娛樂為一體的休閑度假勝地。

——抗聯影視基地:七星峰抗聯密營遺址是集賢縣重要的近代抗日戰爭時期革命遺址,密營遺址佔地面積14.6平方公里,包括兵工廠、被服廠、軍政幹部學校、營房等大片區域。七星峰是東北抗聯的密營地和最大的後勤基地。七星峰抗日聯軍根據地遺址,為我國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抗聯遺址,成為新中國成立後全省著名的革命老區紀念地。今年,集賢縣堅持真實與藝術相結合、遺址復原與游覽影視相結合,將抗聯十一軍軍部、軍政幹校、兵工廠、被服廠、後方醫院濃縮到一個區域范圍內,採用硅膠像的方式,展現李兆麟與祁致中談話、幹校學院課間娛樂、軍械加工、被服生產及醫院手術室、病房等場景,真實再現當年抗聯的生活原貌。

——抗聯瀑景區:利用水的落差修建3米高的抗聯瀑布,在瀑布岸上建一處觀瀑長廊,內設休閑小吃的設施,供遊客歇腳、拍照,在瀑布下游建一處浴瀑池,池中建一處景觀涼亭,用曲廊和台階連接,供遊客戲瀑。

——英雄廣場:將原地質廣場改造為英雄廣場,地面七顆五星形狀鋪裝。原地質碑改造為抗聯英雄紀念碑。

——野外博物館:主要按照七星峰地質、森林、動植物的自然存在,用生態標牌、景箱、模擬電動動物復原景觀、圖板、音響等靈活多變的方式,依山就勢,開發鹿飲泉、袍子林、卧虎石等場景,配合聲音效果,讓遊客真實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把七星峰野外博物館打造成自然科普知識型、旅遊觀光休閑型的中國第一個野外自然森林博物館。

——正門綜合管理服務區:正門區分為行政辦公區和中心服務區。正門行政辦公區建築一處含票務、導游服務中心的景區管理處辦公樓。建一處抗聯文化演繹場,內置演示廳和展示廳。抗聯演示廳的造型為山體岩石,演示廳內部為半景畫形式演示場,將投影、繪畫、動態地麵塑型有機結合在一起,演示七星峰的形成、七星峰的神話傳說、日軍侵入集賢、集賢兒女奮起抗日、日軍垮台及今天的七星峰美好景色。展示廳四周牆壁採用山體造型,廳內展示抗聯時期實物和圖片,並建設一處抗聯密營硅膠人物場景。中心服務區設置酒店、商務、會議中心等群體建築。

——望峰閣娛樂休閑區:選擇遠距離觀望七星峰的最佳地帶,修建一處望峰亭,遊客可以登高望遠,遠眺七星峰美景。在望峰亭西側修建一處情人谷,藉助大自然的美景,增添廊橋、人工湖、座椅等設施,供遊人嬉戲、休閑。

——筆架山水上游樂區:以水面最大達4平方公里的筆架山水庫為代表,野禽盤繞、魚蝦雀躍,可游於碧波之上、品山村之野味。重點把大壩東側現有酒店進行照面處理,南岸建設高標準的酒店、飯庄及室外浴場、垂釣中心,北岸建設獨具特色的集遊艇、賽舟為一體的水上游樂園。

——古城遺址:將果樹園東南,水庫北岸山上的一處漢魏時期的古城遺址按照歷史的記載復原。讓遊客結合生態游,一睹七星峰古代文明的風采,弘揚集賢縣古代歷史文明。

——煙囪砬子娛樂休閑區:以煙筒砬子(夫妻砬子)、煙雨池地質遺跡景觀為代表。煙筒砬子北側有21個相連的池塘,周邊草木豐裕,是夏天休閑垂釣,冬天開展冰雪運動的好去處。在轉山橋附近建設一處野外拓展訓練營。在煙囪砬子附近分別建一處滑雪場、林間漂流、狩獵場,豐富景區內涵。

——大菩提寺人文景區:大菩提寺景區地貌地質有石場山,水體類有葦塘水庫,人文景觀有龍山大菩提寺和萬佛塔,可謂「梵音嘹亮,凈土空靈」之地。主要對大菩提寺廣場進行鋪裝改造,修建一處荷花池,寺內建築進行整體照面處理,增添旅遊服務設施,提高寺廟的文化底蘊。

❺ 請告訴我歷屆成都市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成都市文物保護單位

大邑劉氏庄園博物館景點介紹
[景區簡介]
該館原名大邑地主庄園陳列館,位於成都市西南52公里處大邑縣安仁鎮。該地有南北相望的兩大建築群,佔地約7萬余平方米,建築面積達2萬余平方米,建築時期為清末至民國,這是中外聞名的,我國現存完整且規模浩大的劉文彩地主庄園 —— 「老公館」和「新公館」。

該公館建於1958年10月,1966年11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9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中國近現代社會的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築之一。該館建立四十多年來,積累了豐富的藏品,內涵豐富。現有文物,藏品2萬余件,規模寵大,保存完好的庄園建築群,及庄園遺存的大量實物和文獻資料,加上獨具特色的庄園陳列,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為認識和研究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經濟、文化建築及中國四川軍閥史、民俗學的重要場所和實物現場,是舊中國農村的一個縮影,是中國社會發展史的一個斷面。
更多劉氏庄園介紹請登錄刨瓜查看:http://paogua.com/thread-3537-1-6.html
作為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成都市級以上的文物保護單位就有216處之多,其中杜甫草堂、武侯祠、望江樓、蜀王陵、永陵、金沙古蜀文化遺址等更是中外聞名。
●望江樓
望江樓公園是為紀念唐代女詩人薛濤而建,薛濤一生愛竹,常以竹子的「蒼蒼勁節奇,虛心能自持」的美德來激勵自己。後人在園內遍植竹子以表示對薛濤的敬意。
園內建築以崇麗閣最為壯麗雄偉。該樓建於清光緒十五年,高30多米,共4層,朱柱碧瓦,寶頂鎏金。因樓身位於錦江邊,故名「望江樓」,現已成為成都市的標志物。
●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是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杜甫先後在此居住3年多,創作詩篇240多首,很多詩都是以草堂為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是為後人推崇的千古絕唱。
草堂建築樸素典雅,楠木參天,帶有濃郁的文化氣息,是成都遊客最集中的觀光勝地之一。
●武侯祠
武侯祠是紀念蜀漢丞相諸葛亮的祠堂,始建於蜀漢末年,明朝初年重建時將武侯祠搬進了祭祀劉備的「漢昭烈廟」內,成為君臣合祀的祠廟。
由三絕碑、劉備殿、武侯祠、劉備墓、三國文化博物館等景點組成,全面展示了三國蜀漢文化。
●都江堰
都江堰水利工程建於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惟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都江堰附近文物古跡眾多,主要有伏龍觀、二王廟、安瀾索橋、玉壘關、離堆公園玉壘山公園和靈岩寺等。
都江堰—青城山一線是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由都江堰水利工程和青城山組成。
●青城山
青城山是道教發祥地,處處藏幽納翠,四季風光各不相同。公元143年「天師」張陵來此結茅傳道,著道書24篇。至今仍完好地保存有數十座宮殿和大量的文物古跡。
提示:成都西門車站有到都江堰的旅遊車,旅行社也有1、2日旅遊線推出。
風情成都
到過成都的人都會感嘆於成都人悠閑,成都人只要消消停停悠悠閑閑過日子就行了,所以時世變遷仍然改不了成都悠閑安逸的氣質。
●茶館文化
成都現在的茶樓、茶館有3000多家,從裝修豪華的高檔茶樓到路邊的小茶館應有盡有,消費從上百元到幾元不等,生意都很不錯,這在全國可是絕無僅有的。
●農家樂 http://www.enjoycd.com/
成都人好玩,前些年炒得紅紅火火的農家樂就是從成都開始的。農家樂一般離市區不遠,飯菜是典型的農家風味,蔬菜、水果都是地里現摘的。臨走還可以買些自己摘的水果,一天下來,一個人的全部消費也不過幾十元。
●成都熊貓基地
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是以造園手法模擬大熊貓野外生態環境,現佔地560畝,綠化覆蓋率達96%,營建
了適宜大熊貓及多種珍稀野生動物生息繁衍的生態環境。這里常年圈養著20餘只大熊貓以及小熊貓、黑頸鶴、白鶴等珍稀動物。
●成都動物園
成都動物園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北郊,與川西名寺昭覺寺隅牆相望,距城區4公里。園內綠樹成蔭、湖光瀲灧、鳥語花香、風景誘人。30餘組各種造型新穎別致的動物館舍散落於17.342公頃的綠樹、翠竹、花叢之中。當您漫步於其中,定會感受到自然、動物、人類的和諧氛圍。如果時機合適,您還可以體驗到飼喂野生動物的樂趣,您還可以抱著小獅子和小老虎合影。
始建於1953年,在1976年遷到現址的成都動物園。經過近50年的建設與發展,已成為常年展出各種獸類、兩棲爬行、鳥類以及觀賞金魚等國家保護的珍稀瀕危野生動物300餘種、3000餘只(頭)的專類公園。年接待遊人150萬人次,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動物園,位列北京、上海、廣州等十大動物園之第4位。
●成都植物園
成都植物園位於北郊天回鎮,距城區10公里,佔地774畝,綠地率94%。前身系成都市林場。園內綠樹成蔭,花繁葉茂,環境幽雅,景色宜人,是四川省第一所人工植物園。
該園共設8個專類植物區和10多個植物專類園,另有香樟林、千丈林和松林。園內草木繁茂,植物種類眾多。現有木本栽培植物1000餘種,園藝栽培品種800多個,其中銀杉等國家一、二、三級保護植物67種。
1987年成都市植物園與成都市園林科研所合署辦公,使成都植物園成為一座具有風景園林外貌,融科研、科普、旅遊服務於一體的多功能植物園。1990年被市政府評為蓉城新八景之一,命名為「綠海藏珍」。
成都位於中國西南,地處成都平原腹心地帶,總面積1.239萬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區面積為283.86平方公里。成都生物資源豐富,珍稀植物有銀杏、珙桐等。珍稀動物有大熊貓、小熊貓、金絲猴等。中葯材有860多種,川芎、川鬱金、烏梅、黃蓮等蜚聲中外。成都市旅遊資源豐富,名勝古跡中外馳名。全市現有人文景觀172處,其中尤以武侯祠、杜甫草堂、王建墓、都江堰、二王廟、青城山最具特色。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19處。有世界唯一的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地處由劍門蜀道、九寨溝、峨嵋山、長江三峽等地組成的四川旅遊環和全國旅遊環的聯絡點上,還是內地前往西藏的主要通道,旅遊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成都市擁有四通八達的現代化、立體交通網路。全市道路總長度約5500公里,2003年完成新改擴道路長度110公里。郊區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到114公里。成都有6條呈放射狀通往全國各地的高速公路,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85.4公里。2002年全市有機動車176.5萬輛,成都交通地圖其中私人小轎車已達45.8萬輛。全市有發達城市公共交通體系,火車站公交智能線路776條,年客運量47億人次。成都是全國最大的鐵路樞紐之一,成都旅遊地圖與全國大多數大中城市之間均開通有直達列車,經過幾次提速,加之採取夕發朝至、電腦聯網售票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鐵路吸引了大批客流,2003年旅客運輸量31237.4萬人次。成都是全國航空線的交匯中心,在線查詢2003年民用航空運送1245.5萬人,成都電子地圖首都機場已開通200條國際國內航線,通往世界主要國家及地區和國內大部分城市。首都國際機場新航站樓啟用後,已進入亞洲最繁忙機場的行列。

❻ 周至縣集賢鎮的豐富的古代遺存——集賢古遺址

紅孩洞:位於鎮南3公里大麴溝口,屬滴水型溶洞,這里廟宇依山勢建造,主要供奉的是紅孩兒,據說紅孩兒是西游記中牛魔王第三子。此洞深不可測,傳說通往四川峨眉山。此處松柏茂密,山勢略高,是避暑納涼的絕好去處。
金鳳山:位於金鳳村南一華里,山勢獨特突出,是主峰南山的連體山原,形狀為鳳凰卧哺勢,山上林木茂盛,小溪流水潺潺,自然風景宜人,過去是有名的園林道觀,可惜植被美景於「文革」中毀於一旦,而今正被有識之士看好,准備重現當年美景。
八卦爐:在殿鎮村南約十華里的一座突出的高山之峰上,方圓40多里地方均可看見,傳說是太上老君煉丹的火爐,爐子高大堅實,用石料和磚砌成,八卦爐歷經兩千多年風吹日曬雨淋至今仍屹立在山峰之巔。爐分四面八方,按八卦算數定位。此地山高勢險,多數人難以登攀,但也是人們心向神往的名勝景點,確實有開發價值。
仰天池:此池在八卦爐的近南邊,高山之上,有一汪池水,清澈見底,蘆葦遍及四周,池中有蘆葦自結成草船一艘。傳說此地是老君煉丹取水之池,高山有池,池中有水,水池仰天,天景奇觀,故稱仰天池。
原始台:在殿鎮村南約三華里,這里山大溝深,有一山樑突出所有山峰,梁頂之上有五畝之大的空地,這里殘垣斷壁,基石、柱石遍地,有殘碑數塊,自古以來,就叫原始台,傳說是原始天尊修煉的住所。山勢綿綿,橡林茂密,是天然的原始森林,此地此景極有開發利用價值。
財神故里廟:明、清兩朝數修的《周至縣志》記述:「財神趙公明,趙大村人。村中有趙公明廟,趙公元帥墓。」該村位於集賢鎮西3公里處。
《辭海》載「財神趙公明,秦時得道於終南山,道教尊為正一玄壇元帥。亦稱趙公元帥、趙玄壇。秦時避亂,隱居終南山,其像黑面濃須,頭戴鐵冠,手執鐵鞭,馴黑虎為坐騎,又稱黑虎玄壇。傳說能驅雷役電,除瘟禳災,且主持公道,求財如意」。《中國大網路全書·宗教》載「俗祀財神為趙公明,亦稱趙公元帥,精修行道,能驅雷役電,除瘟剪瘧,買賣求財,使之宜和。神像為文武參半服。俗世三月十五日為神誕,祀之令人致富、發財。奠日為每年的六月六日,雙節和正月,善男信女人流如潮」。
財神文物遺址有明萬曆九年(1518)八月十五日(距今420餘年),所立《重修趙公元帥廟碑》一通,碑載說經台在北焉,尚日有立壇神廟,財神生於斯也……趙公明由秦至今……號為黑虎玄壇,上有嘉其功……財神舊廟三間磚木結構,梁架式,石山牆。仰頭依稀可見脊檁正中楷書「大清光緒戊子年吉日」(即1888年)重修字樣,院中的碑座、旗桿墩、廟宇山牆厚0.92米,長10.6米,廟檐口高3.4米,台階高0.4米,廟貌巍峨壯觀。
趙大村東有趙公明墓,封土堆十分高大,前有一亭,亭前有碑,毀於上世紀70年代,後由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先生重書而成。根據「文革」中平墳造田出土的大量開元通寶銅錢等遺跡,可以推定趙公明的墓在開元年間重新修建過,亦有大量的唐代磚石可以印證趙公明廟淵源甚遠。
赤峪名谷:赤谷即赤峪,集賢鎮轄區。杜甫曾數臨赤峪,每游皆有題詠佳作,其《赤谷西崦人家》「躋險不自喧,出郊已清白。溪回日氣暖,徑轉山田熟。鳥雀依第茨,潘籬帶松菊。如行武陵暮,欲問桃花宿」一詩較為著名。
赤峪的新庵山廟重修於明萬曆年間和清乾隆十三年(1748),當年這里幾十廟宇甚是壯觀,鞏二洞、佛祖廟、迎陽洞緊緊相連,可惜的是毀於上世紀50年代。赤峪有一奇,傳為「獨獨檀木林,一架柏樹山;七石一間廟,三石一鼎鍋」。讓人叫奇不已。還有二郎廟、太白廟、老爺廟、老君廟、菩薩廟等,人文景點數量之多,奇觀之妙在終南山各峪中首屈一指。
赤峪的迎陽洞、黃紀溝、短刀溝三處瀑布各具特色,有的自斷崖飛落,高達二三十丈;有的分階而下,接連數里;有的平緩細勻,如竹簾掩澗。遠遠望去,瀑布如煙如霧,垂空倒峽,飛噴迢遙,搖嵐曳石,蔚為壯觀。
赤峪的迎陽洞有兩個「眼」,每「眼」內可容20餘人,洞口上方楷書「迎陽洞」三字為咸豐三年刻制,每字一尺見方。清乾隆十四年(1749)《周至縣志》載,該洞是道教八仙中漢鍾離的成仙修煉之處。誰到此地,即染仙氣。難怪大詩人杜甫再游赤峪時又作《赤谷》詩:「天寒霜雪繁,遊子有所之。先祖歲月暮,重來未有期。晨發赤谷亭,險艱方自茲。亂石無改轍,我車已載脂……」真可謂:金鳳山仰天池原始台風景宜人,赤峪谷八卦爐財神廟傳說神奇。
現在,集賢鎮把集賢古樂、財神故里開發和陝西省秦嶺植物園作為發展生態旅遊產業的重點項目,受到海內外許多投資商的青睞。

❼ 國子監有什麼文物

孔廟崇聖祠

大成禮樂展演

國子監是元明清三代國家設立的最高學府和教育行政管內理機構,又稱「太學」容「國學」。它始建於元代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明代永樂,正統年間曾大規模修葺和擴建,清乾隆四十八年又增建「辟雍」一組皇家建築,形成現在的規制。國子監整體建築坐北朝南,為三進院落,佔地面積二萬七千多平方米。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集賢門(大門)、太學門(二門)、琉璃牌坊、辟雍殿、彝倫堂、敬一亭。古代在國子監讀書的學生稱為「監生」。國子監不僅接納全國各族學生,還接待外國留學生,為培養國內各民族人才,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積極的作用。國子監主體建築經歷700多年依然保存完好,是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最高學府校址,國子監以其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建築風貌,深厚的文化內涵而聞名於世

❽ 集賢院事領諸路道教事張公多少碑銘

全稱:《大元敕賜開府儀同三司上卿輔成贊化保運玄教大宗師志道玄教沖玄仁靖大真人知集賢院事領諸道教事張公碑並序》現存北京,是極其珍貴的道教文物。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