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子午古道遺址

子午古道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2-01 22:36:17

『壹』 宋代古棧道遺址在哪

古代的蜀道中,90%的主體在漢中境內。主要有:
子午道,又叫子午谷。北口在長安縣,叫子口;南口在洋縣,叫午口,全長 420公里。鴻門宴後,劉邦被項羽貶到巴蜀地帶做漢王,就是沿子午道返回漢中。途中他聽張良的主意,燒了走後的棧道,以防止項羽南侵,又可使項羽不疑心劉邦北上。子午道的沿途有東漢發明造紙的蔡倫墓地和西漢出使西域使者張騫的墓地。
褒斜道,南口在漢中以北的褒谷,北口在眉縣的斜谷,通稱褒斜谷全長470公里。棧道南端叫小石門,北端叫大石門,兩個石門通長16.3米、寬4.2米.南口高3.45米、北口高3.75米。當時開鑿山石不是用鐵器或火葯,而是原始的「火焚水激」法,據說是世界上最早的棧道。隧道內壁和石門南褒河兩岸崖上,留下漢魏以來歷代著名官員和文人雅士的提名和留詩,通稱「石門石刻」。1971年石門所在地因修水庫,有17萬方主要石刻移入漢中博物館保存。
金牛道,又叫蜀棧,金牛道是古代川陝的交通干線,北起陝南勉縣,南至四川巴中大劍關口。此道川北廣元到陝南寧強一段十分險峻。詩人李白贊嘆的「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就是指的這一段。
米倉道,北起陝南南鄭縣,南至四川巴中縣,因穿越米倉山而得名。米倉道全長250公里,繞山越嶺,攀行其間,如騰雲駕霧。
黨駱道,北從西安周至開始,翻越秦嶺,至漢中洋縣。
陳倉道,北起寶雞的陳倉,南到漢中勉縣。
連雲道,北從寶雞鳳縣,南到漢中的褒城。
祁山道,北從甘肅天水,南到漢中。
荔枝道,從漢中西鄉縣出發,翻巴山,到漢中鎮巴縣(定遠廳),再到四川萬源。

『貳』 陝西西鄉名勝古跡有那些(簡介:兩個!)

鍾樓 ·鼓樓 ·西安城牆 卧龍寺石刻畫像及鐵鍾 ·西安碑林 ·草堂寺 ·興慶宮專遺址 ·西安城隍廟屬 ·元斡爾垛遺址 ·鼎湖延壽宮遺址 ·半坡遺址 ·姜寨遺址 ·豐鎬遺址 ·秦漢櫟陽城遺址 ·秦始皇陵與兵馬俑坑 ·阿房宮遺址 ·漢長安城遺址 ·漢太液池遺址 ·杜陵 ·蔡文姬墓 ·華清宮遺址 ·建章宮前殿遺址 ·隋唐圜丘 ·大興善寺 ·大明宮遺址 ·隋唐長安城遺址 ·聖壽寺塔 ·仙游寺法王塔 ·隋唐灞橋遺址 ·西安事變舊址 ·西安八路軍辦事處舊址 ·楊虎城將軍烈士陵園 ·嘉午台 ·翠華山 ·驪山 ·終南山 ·太白山

『叄』 秦嶺山脈的起終點全長約多少

秦嶺山脈的起終點全長約1600多千米,為黃河支流渭河與長江支流嘉陵江、漢水的版分水嶺。

秦嶺大致可分為西、中、東三段。西段分為三支,北支為秦嶺,也稱南岐山或大散嶺;中支為鳳嶺,有黃土堆積,水土流失比較強烈;南支為紫柏山,在留壩的西北稱柴關嶺。

這些山嶺海拔均在1500米以上,而以紫柏山最高,海拔達2610米。秦權嶺西段分別成為清姜河與嘉陵江、嘉陵江左岸支流與沮水河干、支流以及褒河一些支流的分水嶺和發源地。



(3)子午古道遺址擴展閱讀

秦嶺山脈的氣候:

秦嶺山地對氣流運行有明顯阻滯作用。夏季使濕潤的海洋氣流不易深入西北,使北方氣候乾燥;冬季阻滯寒潮南侵,使漢中盆地、四川盆地少受冷空氣侵襲。因此秦嶺成為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

秦嶺以南河流不凍,植被以常綠闊葉林為主,土壤多酸性。秦嶺以北為著名黃土高原,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河流凍結,植物以落葉闊葉樹為主,土壤富鈣質。秦嶺山地、白龍江流域尚保存連片森林,並有珍貴動物和植物。

『肆』 子午峪的簡介

子午峪古稱子午谷,是長安城通往南方的交通要道,也是西安市長安區子午鎮境內的一條河谷,地處秦嶺終南山段北麓,即子午道。子午古道是歷史上著名的交通要道,古時的「子午峪」是長安通往巴蜀地(或漢中)的主要穿越秦嶺的交通要道。自長安向南,進子午峪,在碾子坪處越過秦嶺中線,到西鄉縣南邊的子午鎮,折向西經洋縣城關鎮到達漢中市,再向南穿過巴山,直抵四川綿陽涪城區。就是由這里離開長安,通往漢中的,現谷內至今仍存在著諸如棧道、摩崖石刻等古代遺存。

後來,這條古老的交通要道的秦嶺北部出峪的位置向西邊的峪口轉移,尤其隨著民國時期開辟的「西萬公路」將出口移向子午峪西鄰的「灃峪」,「子午峪」就被冷落了。隨之,「子午峪」內從漢、唐時期大批建造的廟宇道觀也遭到廢棄,現只遺留下座座殘垣遺址。古道雖廢棄,但遺留有許多古道遺跡。子午谷廢棄後,谷內道觀亦隨之減少,加之山洪洗劫,大部分只留遺址,唯玄都壇及金仙觀保存至上世紀60年代。子午古道,子午古道,北端稱「子」,南端稱「午」。子午,即陰陽也,全長約420公里。
子午道,又名荔枝道,因楊貴妃愛吃荔枝,唐玄宗便命人整修了從四川涪陵到長安的道路,快馬傳遞荔枝到長安。於是每年「飛騎馳進,七日七夜至京,人馬多斃於路,百姓苦之」……
據考證,唐代杜甫曾到此一游,並作詩描寫子午谷景色和朋友修道的情形:「故人昔隱東蒙峰,已佩含景蒼青龍。故人今居子午谷,獨向陰崖結茅屋。屋前太古玄都壇,青石漠漠長風寒。子規夜啼山竹裂,王母晝下雲旗翻。知君此計誠長往,芝草琅玗日應長。鐵鎖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蕭爽。」今日的書畫家也留下了許多題詞和感悟。唐代新羅人金可記曾留學長安為賓貢進士,後隱居子午谷修道,公元858年二月二十五日仙逝。他曾在子午谷中種植許多花果,因而有果峪之名。今日金仙觀的會期是二月二十五、七月二十六和每月初一、十五。
子午峪曾經是古代長安通往南方的交通要道,這條古道至今仍存在著諸如棧道、摩崖石刻、「二柏一石頭」等古代遺存,金仙觀所在山上就有漢代玄都壇和唐代金仙觀遺址。後來由於山洪洗劫和灃峪公路的修建等原因,古子午道衰廢,直至上世紀六十年代以後,古玄都壇和金仙觀已難見蹤跡。2004年,應當地村民的請求,由陝西省道教協會副秘書長、西安市道教協會副會長 、 長安政協常委、長安道教協會會長賈慧法道長和陝西省社會科學院道學研究中心主任樊光春兩位先生發起,得到長安政府有關部門和子午街道辦事處以及南豆角、七里坪兩村幹部群眾的大力支持,成立金仙觀籌建委員會,四方籌措資金。經過兩年建設,金仙觀主建築群已基本竣工,於2006年農歷7月26日完成首期工程,並對外開放,以滿足各界人士瞻禮的需求。
新的金仙觀建在兩谷之間且二水交會所包圍的一座山峰上下,東面遙對小五台,東南是子午大道,西北被環山擁抱,山頂是玄都壇遺址,海拔約千米,有石階和小道可攀,登高望遠,可見西安城郭及周圍的山景,空氣清新,使人心曠神怡。玄都壇是祭祀天神的祭壇,它和長安城北渭北塬上的天齊祠的連線處於長安城的中軸線上。

『伍』 甘肅慶陽境內的子午嶺

子午嶺是橋山山脈的一條支脈,它介於涇河與洛河兩大水系之間,史志記載,她西挽寧慶、東接延安、南連耀州,北抵鹽邊,綿延400多公里。橫跨慶陽市的正寧、寧縣、合水、華池四縣的24個鄉鎮,主脊長達250多公里,面積4900多平方公里。
華夏始祖軒轅黃帝最早就在這一帶活動,"遷徙往來,拔山通道",披荊斬棘,開辟荒蠻。他的陵墓就坐落在子午嶺東翼的橋山之上,因而子午嶺又被稱為"聖人條"。
著名的秦直道沿子午嶺主脊迤邐而行,將千里關山變通途。經過兩千多年的風雨侵蝕,秦直道依然清晰可辨,有些路段照舊可以通車。
子午嶺不僅有優美的高原林海風光,而且還有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遺存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
子午嶺生長著松樹、柏樹、樺樹等200多種用材和經 濟林木;棲息著豹、狍鹿、靈貓、黑鸛等150多種野生動物。
子午嶺森林不僅是一塊經濟林,而且還是一塊重要的生態林,被譽為隴東大地的"綠色屏障"、黃土高原的"天然水庫"。
編輯本段高原林海
子午嶺,橫亘在黃土高原上,山勢巍峨壯觀,風光秀麗宜人,歷史遺跡甚多,蘊有豐富的文化景觀,堪稱隴上一天然公園。
子午嶺在慶陽市境內,橫跨正寧、寧縣、合水、華池四縣,南北長207公里,林木覆蓋總面積497平方公里,約佔全市總面積的19%。生長在群峰眾壑上的蒼松翠柏四季長青,白楊、紅杏枝繁葉茂,染綠了慶陽市近五分之一的大地,是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的「綠色水庫」。民國初年,李繼唐先生的一首律詩,描繪了子午嶺的雄偉氣勢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蘊:
遙望橋山映太虛,混古重染一帶綠。
秦皇驅車由斯過,帝子乘龍從此歸。
古今多少回首事,歷史幾遭留青冊?
塵寰瞬息滄桑變,唯君亦然正南北。
根據地質資料考證,子午嶺形成於第三紀晚期,隨著青藏高原的繼續隆起,六盤山兩側地區均有抬升,子午嶺就是隨著這種大面積抬升的地質變化而形成了山脈。
到了第四紀初期,子午嶺繼續抬升。這時,全球氣候變冷,內陸性的季風氣候給子午嶺又鋪上了厚厚的黃土。到了全新世,氣溫回升,冰川消退,雨量增加,使得子午嶺的氣候變得濕潤,非常適宜喬木和灌木的生長,各種植物群落便混交雜生,形成了廣袤無垠的林海。
這片高原林海,不論從自然物態的角度去審視,還是從自然風光方面去觀賞,它都是慶陽市的唯一的、最鮮明的標識。古往今來,慶陽的人類歷史都與之息息相關,密不可分。千里通途秦直道、昭君出塞打扮梁、摩崖造像蓮花寺、古塞烽煙二將城、碧落霞天塔兒灣、密林碧波鳳川湖、歷史名鎮東華池等人文蹤跡,至今在子午嶺上隨處可見,處處都是旅遊、休閑的好去處。
編輯本段千里通途秦直道
在子午嶺那蜿蜒的山脊上,至今還可以依稀看到有一條沿主峰走向的車馬大道遺跡,一些路段,還被今人所沿用。正寧縣境的鵰翎關段有明顯的大道遺跡隱沒在林海之中,大道兩側還有不少秦磚漢瓦殘片堆積物,這些與史書記載的秦直道的走向十分吻合。李繼唐詩文中「秦皇驅車由斯過」,就是指千古一帝秦始皇曾沿著這條直道出巡過。
戰國時期的秦國崛起於西北,凡傳六世,至嬴政,始統一中國。秦始皇,雄才大略,威鎮四海。在位37年,稱帝12年時間,以疾風掃殘雲之勢,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群雄割據的分裂局面,統一了全中國,創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封建王朝。
秦王朝建立之初,強大的匈奴人經常侵擾秦國的北疆河套一帶,於是,秦始皇決定讓蒙恬率大軍修長城、築直道以拒匈奴的入侵。這條以秦都咸陽為起點,直達九原(今內蒙境內)的秦直道,在慶陽境內就是沿子午嶺山脊為走向的,據實地考察,其遺跡尚存,市境內長達291公里。
秦直道的開通,是一項歷史性的浩大工程,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條山區「高速公路」,對鞏固秦王朝北疆有其戰略意義。秦王朝可以通過這條大道將軍用輜重源源不斷地運往邊防,同時,也加強了塞外和中原地區的商貿往來和民族融合進程。
當我們今天漫步在子午嶺山巔的秦直道上,太息這寬闊平坦的古道雄姿,彷彿能聽到林濤的交響與當年那千軍萬馬在直道上馳騁的共鳴。
編輯本段昭君出塞打扮梁
昭君出塞的故事流傳了千多年,可以說人人皆知,但提到打扮梁,知道的人並不多。
打扮梁是子午嶺上的小地名,在今華池縣喬河鄉境內,是秦直道上一個古驛站。相傳漢代昭君王嬙出塞遠嫁匈奴單於呼韓邪時,走的就是秦直道。在途中經打扮梁這個地方時,曾有小駐。當時這里是西漢和匈奴實際控制的邊界線,王昭君越過此地,便意味著離開了故土。因此,王昭君在此曾梳洗打扮,面南拜別故土父老。於是,便留下了「打扮梁」這個富有紀念意義的歷史地名。現在這里除了一個城障遺址的殘垣斷壁和一座烽台外,再也看不到當年驛站的任何遺跡,但昭君梳洗打扮這歷史的一幕卻永遠定格在了這里。
今天登上打扮梁,探尋歷史的足跡,我們心頭會頓然湧起一股思古之幽情:
坐在馬背上的王昭君,在穿越莽莽林海時,對親人是怎樣的眷戀?離別故土又是怎樣的憂傷?「閨閣堪垂世,明妃冠漢宮;一身歸朔漠,數代靖兵戎」。昭君遠嫁,換來了國家的安寧與民族的和睦。這,也許就是慶陽人常常念叨打扮梁的真正原因。
編輯本段摩崖造像蓮花寺
美麗的子午嶺,山上厚厚的黃土為密林覆蓋,山下溪水清流拍打著兩岸紅色的砂岩崖。這些紅砂岩崖面成為釋家開鑿石窟、雕造佛像的天然資源。從北魏太和年間開始,歷經唐、宋、金以至明、清,在子午嶺山腳下開鑿的大小石窟多達20餘處。可以說子午嶺是佛教的樂土。
坐落在子午嶺中部的蓮花寺石窟是現存較為完好的一座唐、宋時期的摩崖造像石窟,是甘肅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里屬合水縣太白鎮葫蘆河村,地處葫蘆河右岸。石窟開鑿在平定川河與葫蘆河交匯處的小山峁上。這個小山峁之上是喬灌叢生的密林,山峁之下石崖險峻。蓮花寺摩崖造像就開鑿在這個凹凸不平的崖面上,造像或大或小,或疏或密,因崖面自然形態而就,靈活多變,人工雕鑿與自然崖面巧妙結合,天衣無縫,頗有鬼斧神功之奇妙,實為佛教文化中的藝術珍品。
蓮花寺石窟摩崖造像面積約有120平方米,分別開鑿於唐、宋兩個時期。石窟題記有「唐天寶十載」的記年,即為唐玄宗李隆基天寶十年(751年)。還有一題記為「宋紹聖二年」,即北宋哲宗趙煦紹聖二年(1095年)。
蓮花寺石窟摩崖造像,採用連環畫表現形式,雕造了佛本生故事,藝術價值高,觀賞性強,是子午嶺石窟藝術中的一朵奇葩。
編輯本段古寨烽煙二將城
子午嶺在大一統盛世中享受到歷史的厚愛,也在群雄割據的戰亂中遭受著兵燹的蹂躪。從南北朝到北宋、西夏、遼、金諸代,子午嶺地區的上空籠罩著戰爭的密雲,尤其是北宋、西夏、遼、金時期,你爭我奪,邊聲四起,城寨林立,山嶺遍體瘡痍。
子午嶺上的二將城遺址,位於今華池縣山莊鄉境內。這座古城垣依山就勢,雄踞山巔。它是眾多的城寨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古城。從此城遺址調查發現的「大順城關」字樣證實,這就是北宋時期慶州知州范仲淹為了抵抗西夏而修築的大順城。
元昊建都興慶(今銀川市),形成了以黨項羌為主的地方政權,史稱西夏。西夏控制著今寧夏、甘肅、陝北和河套一帶的廣大地區,兵強馬壯,經常入侵北宋的北疆,而首當其沖的地區則是子午嶺一帶。在長期的拉鋸戰中,作為北宋邊關重地大順城,確實起了屏障作用。
古寨烽煙與「四面邊聲」都隨歷史的長風而去,但二將城宏闊依舊,安然地靜卧在子午嶺的深處。
編輯本段碧落霞天塔兒灣
子午嶺東麓有條小河,叫苗村河。這條小河長年清澈見底,水繞青山過,倒影水中流。這里曾有一處寺院,院內有一座金代石造像塔。塔高20餘米,纖細瘦峻,獨具一格,使這里成為一處融人文古跡與自然風光為一體的名勝之地。在小河右岸石崖上有「碧落霞天」四個石刻大字,在落日余輝的映照下,閃閃發光。
這四個大字是明代著名書法家、曾任寧夏巡撫都御史陳棐題寫的。陳棐是明代嘉靖年間的進士,精於書法。他在寧夏巡撫任上途經子午嶺,為苗村一帶美麗的自然風光所陶醉。山上林木蔥籠,深谷流水潺潺,霞光燦爛,嵐霧升騰,碧水青山,交相映輝,於是他欣然命筆題寫了「碧落霞天」四字,交石工刻於岩面。苗村一帶,自古以來,是子午嶺中部地帶的自然名勝之地,曾有不少文人雅士於此小駐賞景游覽。清末隴東名士李良棟先生,曾在此游覽,寫下了一首律詩:

千頃碧綠落霞天,古寺佛塔入雲端。
清流撫岸危崖動,綠濤隨風崇嶺旋。
露潤山色翡翠珠,嵐浸晨曦瑪瑙環。
休嘆蓬萊莫可去,子午山林亦成仙。

近年來,一些有識之士倡言開發苗村河一帶為旅遊休閑度假之地,合水縣已在苗村河源頭處的澗水坡嶺上興建了避暑山莊,粉牆金瓦掩映在碧綠濃蔭之中,來此游覽,遠離城市喧囂,清新的氣息使人陶醉。
編輯本段林漁碧波鳳川湖
子午嶺北端的小鳳川有座小湖,這里是一道狹窄的深谷,加之兩岸林密,故而湖水呈帶狀,水面長約5公里,寬不足百米,故有林海長湖之稱。
長湖是個「袖珍」湖,並無「御遠山,吞長江」之勢,但幽深、恬靜則是長湖最大的特色。這里遠離城市,也沒有農民居住,既聽不到城市的喧囂,也無鄉村的雞鳴犬吠。湖水靜靜地躺在重巒翠峰之中,猶如一個嬰兒熟睡在母親的懷抱里。偶爾一陣林間輕風,吹得湖面微波粼粼,如嬰兒夢中的笑靨。
鳳川長湖,水面碧波盪漾,登高望去,像猶如一條藍色的飄帶沉落山澗。湖兩岸的深黛峰影倒映湖中,湖光山色融為一體。泛舟湖面,會看到湖中的金色鯉魚驚慌地四散游去,又好奇地向船兒聚來,似乎與遊人嬉戲。完全處於原生狀態的長湖,是一個深閨待嫁的淑女,有待觀光君子來逑。
2006年4月5日,子午嶺經國務院批准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陸』 中國歷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古道

在中華文明幾千年的歷史煙塵中,曾經存在這樣一些古道,它們夾在古代荒蠻的山水之間,充滿未知的危險和詩意。這些道路承載的,不只是馬背上的貨物而已,還有路的這端與那端的文明。1、絲綢之路絲綢之路的名稱,是由德國地質學家李希霍芬於1877年提出的。傳統的絲綢之路,是指從中國著名古都長安(今天的西安)等地出發,經中亞、西亞,一直到達歐洲或非洲,長度近8000千米,穿越幾十個國家,歷史持續2000多年的一條古代商貿之路。我們現在講的絲綢之路,包括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兩部分。絲綢之路上有夏特古道、烏孫古道、車師古道、樓蘭古道、蕭關古道等重要路段。

2、茶馬古道茶馬古道是指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馬古道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域稱謂,是一條世界上自然風光最壯觀,文化最為神秘的旅遊絕品線路,它蘊藏開發不盡的文化遺產。

3、夏特古道(也叫夏塔古道)夏特,清代稱沙圖阿滿台,位於昭蘇西南部的汗騰格里山下,是伊犁至阿克蘇的交通驛站。夏特古道北起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昭蘇縣的夏特牧場,南至阿克蘇地區溫宿縣的破城子,它溝通天山南北,全長120公里,乃是伊犁通南疆的捷徑,是絲綢之路上最為險峻的一條著名古隘道。由於古道地質條件復雜,眾多的高山埡口、激流、冰川使得修通貫穿古道的公路成為一代人的夢想。

4、秦嶺古道秦嶺西起甘肅南部,經陝西南部到河南西部,主體位於陝西省南部與四川省北部交界處,呈東西走向,長約1500千米,為中國南北方的重要地理分界。商周以前,就有了從長安穿越秦嶺通達陝南、四川的驛道,主要的有:子午道、褒斜道、儻駱道、陳倉道等。著名的劍門蜀道和陰平古道就指向這一地帶,這些古道在古代政治、軍事、經濟諸方面發揮過重要作用。

5、太白古道太白山古道風景區地處秦嶺山脈主峰太白山北麓,其入山口位於太白縣鸚鴿鎮柴胡山村。李白、杜甫、韓愈、蘇軾、於右任等歷代名人曾多次由此古道登臨太白山,其足跡遍及太白山的山山嶺嶺,留下了大量贊美太白山景色的絕妙詩篇。從太白山古道登山口進入,沿途每隔十里一座廟宇,現在自下至上分別還留有下白雲、上白雲、大殿、駱駝樹、斗母宮、平安寺、明星寺、放羊寺、小文公、大文公等廟宇或遺址。這條古道,步移景換,植被分帶鮮明,第四季冰川遺跡比比皆是,松林、石海、石河、冰斗湖等景觀令人嘆為觀止,「古風古路仍依舊,今景今韻邀君登」。

6、劍門蜀道四川有「四絕」——九寨之奇、峨眉之秀、青城之幽、劍門之險。前三者已成旅遊勝地,惟獨劍門雄關,卻像被人遺忘的角落。但是,它一直是日本以及東南亞遊客的心儀之地,也曾是鳳凰衛視「千禧之旅」尋訪文明之旅的一個驛站。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大劍山(劍門山)中段,依崖砌石為門,故名劍門關,並在大小劍山之間架築飛梁閣道,劍閣也因此得名。劍門關峭壁如城牆,獨路如門,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成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古蜀道的咽喉。前些年在古劍門關的遺址上重新修建了一座城關,成為它身後千年古道的一個嶄新標志。

『柒』 秦直道遺址的歷史故事

秦直道的故事
這是中國第一位皇帝留下的路。2000多年過去了,當年30多米寬的大道只剩下依稀可辨的小路,昔日的輝煌掩映在荒草叢下。幸運的是,還有一群執著的人關注著這條與長城相呼應的700多公里長的「直道」。在他們的努力下,沉睡了幾千年的古道正在醒來。
荒草下的奇跡
「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八荒之心」的秦王嬴政為我們留下了這一世界奇跡。有人說,秦直道是矛,長城是盾,兵馬俑是兵,靈渠是運輸給養的血脈,秦馳道是帝國統一的勛章,阿房宮是士兵守衛的宮殿,它們六者是血肉相連密不可分的整體,形成了一個強大王朝的象徵。即便是今天,縱然秦直道經歷了兩千多年的風雨侵襲,我們仍能感受到它的氣勢磅礴。
據《史記》等文獻記載,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快速反擊和抵禦北方匈奴族的侵擾,於公元前212年至210年,命大將蒙恬率師督軍,役使30萬軍工,一面鎮守邊關,一面修築軍事要道。僅僅兩年半的時間,一個可與長城、兵馬俑相媲美的世界奇跡就誕生了。
秦直道作為人類築路史上最為神奇的文明古道,歷史上對其的記載和研究卻寥寥。最早的記錄見於《史記》,司馬遷在《秦始皇本紀》里說:「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除道,道九原,抵雲陽,塹山堙谷,直通之。」在《蒙恬列傳》中則說:「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塹山堙谷,千八百里,道未就。」此外,便很難找出更為詳細的記載。1975年,歷史地理學家史念海教授寫有《秦始皇直道遺跡的探索》一文,為秦直道研究開拓了新領域。1987年,陝西省地方誌編委會辦公室組織省、地、縣三級史志工作者,經歷2個地市、6個縣,行程1300多公里對秦直道遺跡進行了全面考察。
沉睡中醒來
秦直道縱穿陝北黃土高原,沿海拔1600多米的子午嶺東側北上,然後向東北延伸,通往內蒙古包頭市。其道歷經2000年風雨,大部分路面仍保存完好。在鄂爾多斯秦直道遺址上,有一塊刻著「天下第一路」字樣的巨石。鄂爾多斯市東勝區文化局局長張光耀說,「我翻閱了很多資料,眾多研究秦直道的歷史學家,都不約而同地同意這個觀點:『秦直道』在中國古代史上是無與倫比的,可以說是『最早的高速公路』。這條路不管是寬度、長度還是直度,都是古代其他道路遺址所不能比擬的。另外,其主幹道可同時並排行駛12輛大卡車。它最寬處的路面,可作現代中型飛機的起降跑道。」
在鄂爾多斯,張光耀很出名。至今這里還流傳著「一講秦直道,想起張光耀」的說法。作為東勝區文化局局長,在張光耀2000年走馬上任的第一天,前任局長就對他說了這樣一句話:據專家的考證,東勝境內城梁段遺址是秦直道全程保存最為完好的一處。從此,張光耀的名字就和「秦直道」這三個字綁在了一起。
秦直道在東勝境內有30多公里,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未,東勝區就已啟動對秦直道的保護工作。保護之初就將東勝境內城梁段秦直道遺址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東勝區政府重新劃定了保護區范圍,設立了專門的保護機構。進入2005年,東勝區對秦直道保護、開發、利用的步伐明顯加快:興建我國第一個以秦直道文化為內涵的歷史博物館——秦直道博物館,出版了論文集《秦直道探索與研究》,拍攝了大型電視連續劇《秦直道》,編制了《秦直道遺址(東勝區段)文物保護規劃》和《秦直道文化產業基地規劃》,啟動了秦直道文化產業基地建設工作。
2006年5月25日,秦直道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被確定為中國100處大遺址項目其中之一,和長城放在一起列為「十一五」的重點文物保護項目。這對於研究秦直道,關注秦直道的張光耀們實在是一個好消息。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