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地區遺址
『壹』 許昌有哪些古建築
1,曹丞相府
曹丞相府景區位於許昌市老城中心的繁華地帶,是 國內目前第一個全方位展示曹魏文化的主題景區,也 是許昌市重點旅遊項目。
2,漢魏故城
位於許昌縣張潘鎮古城村,距許昌市18公里。據民國廿二年《許昌縣志》記載:「許昌古城(即漢魏故城)在城東30里,圍九里一百二十九步。相傳曹操所築,今存遺址。」至今城垣輪廓依稀可辨,夯地土層清晰可見,漢磚瓦塊俯拾皆是。
3,受禪台
位於許昌市西南17公里的繁城鎮。公元220年,漢獻帝在文武百官的請求下,宣告願意讓位。曹丕在此接受獻帝禪讓,代漢立魏,改年號為黃初,稱魏文帝,自此開始了我國魏、蜀、吳三國時代。
4,春秋樓
春秋樓古建築群,始建於元代至元年間,後經多次修葺。1995年許昌市人民政府斥資1500萬元對春秋樓文物景區進行大規模修建,還新辟了春秋樓廣場。春秋樓現屬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5,毓秀台
毓秀台在漢魏故城西南隅,建於建安三年(198年),是曹操為漢獻帝祭天所築,高約15米,面積為4000平方米,有台階99級,是用青磚鋪就的祭祀廣場。
6,射鹿台
射鹿台位於城東北許昌縣許田村西。相傳為漢獻帝與曹操、劉備等狩獵射鹿處。現台高約10米,面積約4000平方米。
7,張公祠
張公祠亦稱張公廟,位於許昌縣張潘古城西北部,距許昌市18公里。相傳,當年劉備、關羽和張飛兄弟三人來許拜見獻帝時,張飛在此居住,後人稱張公祠或張公寨。
此外還有
曹操割發代首處、張遼城、永始台、愍帝陵、伏皇後墓、董貴人墓、張、潘二妃墓、八龍冢、王允墓、馬騰墓、曹彰墓、郗慮墓、徐晃墓、夏侯淵墓、夏侯惇墓、毛玠墓、賈詡墓、徐庶之母墓、司馬城等眾多三國遺跡散布在許昌各縣(市)的土地上。
『貳』 請問許昌有什麼關於三國的歷史遺址呢
許昌起源】許昌之名始於三國魏黃初二年(221年),而考其沿革,則更為悠久。相傳,「許」源於堯時,因許由牧耕此地而得名。夏王朝建立後許地是夏王朝活動的中心區域,夏啟建都於夏邑,「大饗諸侯於鈞台」(鈞台在今禹州市三峰山東麓)。【殷商時期】殷商時期許地分布的諸侯國和部落有歷(今禹州市境內),有熊氏(今長葛市境內),昆吾(今許昌縣境內),康(今禹州市境內)。春秋戰國時期許地先後為鄭、楚所據。分屬韓、魏、楚。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置潁川郡,治陽翟(音狄,今禹州市)。潁川郡轄12縣,許縣(今許昌縣)、陽翟縣(今禹州市)、長社縣(今長葛市)、鄢陵縣、襄城縣屬之。西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析許縣,置潁陰縣(治今魏都區)。許縣、潁陰縣、陽翟縣、長社縣(治今長葛市老城)、鄢陵縣(治今鄢陵縣彭店鄉古城村)、襄城縣均屬潁川郡。【三國時期及以後】三國時期,魏稱潁川郡,屬豫州,許昌縣、潁陰縣、鄢陵縣、長社縣等皆屬潁川郡。許昌為魏五都之一。魏黃初二年(221年),文帝曹丕以「漢亡於許,魏基昌於許」,改許縣為許昌縣。到了元代許仍為州,長社、長葛、襄城縣屬之。鄢陵屬開封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廢長社縣,並入許州,領4縣,長葛、襄城屬之。許州、鈞州均隸開封府。萬曆三年(1575年)鈞州改為禹州。明末李自成起義軍將禹州改為均平府。清初,許州、禹州屬河南省。雍正二年(1724年)許州升為直隸州,長葛屬之。鄢陵屬開封府。雍正十三年(1735)許州升為許州府,臨潁、郾城、襄城、長葛、密縣(今新密市)、新鄭屬之。許州府、開封府均隸河南省。【中華民國時期】中華民國成立後,許州改為許昌縣,改禹州為禹縣,與長葛縣均屬河南省豫東道。鄢陵縣直屬河南省。 1926年,廢道為區,許昌為河南省第二行政區,治許昌(今魏都區)。長葛、禹縣屬河南省第一行政區,治鄭縣(今鄭州市)。鄢陵直屬河南省。1932年,許昌為河南省第五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駐許昌,轄許昌、鄢陵、襄城等9縣。長葛、禹縣屬河南省第一行政區。1944年5月,長葛、許昌、鄢陵、禹縣先後被日本侵略軍佔領。同年10月,八路軍進入豫西,開辟了禹密新(今禹州市、新密市、新鄭市三地交界處)、禹郟(今禹州市、郟縣交界處)抗日根據地,建立了禹密新辦事處和禹郟縣抗日民主政府。 1945年5月,八路軍冀魯豫部隊在鄢陵、扶溝交界處開辟了水西抗日根據地,建立鄢扶縣抗日民主政府。同年8月日本投降,許昌復為國民政府河南省第五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駐許昌(今魏都區),轄許縣、鄢陵、襄城等9縣。長葛、禹縣仍屬河南省第一行政區。【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2月,豫西行署二專區與五專區合並,成立許昌專區(專員公署駐許昌市今魏都區),轄許昌市(今魏都區)、許昌縣、長葛、鄢陵、臨潁、漯河市、郾城縣、舞陽、葉縣、襄城、禹縣、郟縣、寶豐、魯山、臨汝15個縣市。1960年,撤銷許昌縣,並入許昌市(今魏都區)1964年3月,平頂山市改稱平頂山特區,從許昌專區劃出。1965年5月,扶溝、西華、商水3縣劃入周口專區。1979年,舞鋼區從平頂山市劃入許昌地區。1982年11月復劃入平頂山市。1983年10月,許昌地區所屬的魯山、寶豐、葉縣劃入平頂山市。1986年2月,許昌地區撤銷,許昌市升為省轄市,轄魏都區、許昌縣、長葛縣、鄢陵縣、禹縣。襄城、郟縣劃歸平頂山市。舞陽、臨潁、郾城劃歸漯河市。1988年6月25日,禹縣改為禹州市。1993年12月14日,長葛縣改為長葛市。1997年8月25日,襄城縣從平頂山市劃入許昌市。1986年1月18日,國務院批准,許昌市升為地級市,原許昌地區所屬的禹縣、長葛、許昌、鄢陵4縣劃歸許昌市管轄。2000年,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許昌市總人口4124086人; 魏都區 373387 許昌縣 737384 鄢陵縣 564477 襄城縣 679863 禹州市 1122669 長葛市 646306 http://ke..com/view/3046.htm
『叄』 河南省許昌市有哪些三國遺跡
1、曹丞相府
曹丞相府景區位於許昌市老城中心的繁華地帶,是國內目前第一個全方位展示東漢末年曹魏文化的主題景區,也是許昌市重點旅遊項目。
2、漢魏故城
位於許昌縣張潘鎮古城村,距許昌市18公里。
3、受禪台
位於許昌市西南17公里的臨潁縣繁城鎮。220年,漢獻帝在文武百官的請求下,宣告願意讓位。曹丕在此接受獻帝禪讓,自此開始了我國魏、蜀、吳三國時代。現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
4、春秋樓
春秋樓古建築群,始建於元代至元年間,後經多次修葺。1995年許昌市人民政府斥資1500萬元對春秋樓文物景區進行大規模修建,還新辟了春秋樓廣場。春秋樓現屬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5、灞陵橋
原名八里橋。明嘉靖《許州志》記載:「八里橋在(許州)西八里,相傳為曹操送關羽之所。」關羽被擒到許昌後,曹操「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意欲留之。但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曹軍部將欲追之,曹操斷然制止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橋旁有明末將領左良玉題寫的「漢關帝挑袍處」石碑。為推崇關羽忠義仁勇,清康熙28年(1689年)在橋西建關帝廟,設像以祀。上世紀80年代以來,許昌市人民政府多次撥款對灞陵橋、關帝廟景區進行修葺,如今灞陵橋關帝廟已是雕梁畫棟,蔚為壯觀,此廟現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毓秀台
毓秀台在漢魏故城西南隅,建於建安三年(198年),是曹操為漢獻帝祭天所築,高約15米,面積為4000平方米,有台階99級,是用青磚鋪就的祭祀廣場。每年秋分時節,漢獻帝都要率文武百官前來祭天,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昔日的毓秀台掩映在林蔭之中,綠意擁簇,高接雲天。台下布列著數十座豪華的宮殿式古建築。是漢獻帝祭祀前暫時休息的地方。毓秀台比同為皇家祭天場所的北京天壇早建千餘年。
7、射鹿台
射鹿台位於城東北許昌縣許田村西。相傳為漢獻帝與曹操、劉備等狩獵射鹿處。現台高約10米,面積約4000平方米。由於射鹿台四周田野多為鹽鹼地,茫茫蒼蒼,似瑞雪初降之狀,故被後世稱為「許田積雪」,為許昌十景之一。
『肆』 請問河南許昌地名的歷史和來由
許昌歷史悠久,早在1、5萬年之前,人們的祖先就棲居於此。傳說唐堯時,許的始祖許由,德高望眾,善治理,孚眾望,堯以天下讓由,許由堅辭不受,隱居箕山。為避堯糾纏,率部落沿潁河東南而下,躬耕於「許田」,這里就稱為許。許昌是原始社會末期夏王朝活動的中心區域。禹受封夏伯於夏邑,夏禹之子啟,即位於夏邑,大享諸侯於鈞台。「少康中興」都康城。夏帝廑四年,昆吾氏分支遷於許,商周封國有櫟、鄢、許、西不羹等國。春秋分屬許、鄭、楚;戰國分隸韓、魏、楚。秦置潁川郡於陽翟,治今禹州市朱閣鄉八里營。漢遷郡治今禹州市區、屬豫州。新改稱左隊郡。東漢仍復潁川郡,建安元年(196年),漢獻帝遷都於許。三國魏以「魏基昌於許」改許縣為許昌縣,。並遷郡治於許昌縣。晉析潁川郡置襄城郡。南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遷郡治於長社。在今長葛市老城鎮西轆轤灣,東魏天平初年(534年)在長社置潁州;武定四年(546年)廣州移治襄城,襄城郡屬之;武定七年(549年)遷潁州、潁川郡治於潁陰,今魏都區改稱鄭州。北周改稱許州,改廣州稱汝州。隋仍復潁川郡、省襄城郡為縣歸之;唐武德元年(618年)在襄城置汝州;四年(621年)仍復許州;天寶元年復稱潁川郡;乾元元年(758年)仍謂許州。宋元豐三年(1080年)升為潁昌府。金復許州,並在陽翟設鈞州。明萬曆三年(1575年)因避皇帝朱翊鈞諱,取禹受封意改稱禹州。清雍正十二(1734年)升為許州府,禹州歸之。乾隆六年(1741年)仍分設許、禹二州。1912年廢州為縣。1926年河南省第二行政區治許昌,1932年改為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9年改稱許昌專區。1970年改為許昌地區。1986年許昌地區撤銷,升許昌市為地級市。2002年10月許昌市政府遷健康路東段北側。
許昌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古遺地有靈井舊石器晚期遺址,石固新時期早期遺址,許昌故城遺址,鈞窯遺址、扒村瓷窯遺址等。古墓葬有劉知遠墓、周定王墓,愍帝陵、八龍冢等。古建築有文峰塔、乾明寺塔、興國寺塔、天寶宮、義勇武安王大殿、春秋樓、乾明寺等。碑碣有尹宙碑、禪靜寺造像碑等。另有灞陵橋景區、紫雲山風景名勝區等。
『伍』 許昌的三國文化遺址
灞陵橋抄 春秋樓 董妃墓
漢荀氏八龍冢襲 王允墓
漢愍帝陵 毓秀台 漢魏許都故城 漢張公祠 華佗墓 伏皇後墓
伏完墓 徐晃墓 毓秀台 馬騰墓
郄慮墓 射鹿台 魏文帝廟 夏侯淵墓 歇馬殿 徐母墓
陳寔故里 陳寔墓 張遼墓 鍾會墓 鍾繇墓
曹操議事台 曹彰墓 曹操練兵台
受禪台 獻帝廟 張遼城遺址 賈詡墓
『陸』 許昌有什麼關於三國的歷史遺址呢
三國時期在許昌留下的遺址有:射鹿台.護城河.十八里藏兵洞,春秋樓,霸陵橋,關帝廟
,禹州植物園
,霸陵公園
.
『柒』 許昌人的發現遺址
「許昌人」古人類頭蓋骨化石是在許昌市一個叫靈井的舊石器時代遺址發現的。1965年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周國興在位於河南省許昌市西北約15公里的靈井鎮西側一個村民挖井挖出的堆積物中,採集到一批動物化石和打制石器,認為屬「中石器時代」,引起史前考古界的重視。1992年,靈井遺址被公布為許昌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這處史前遺址進行考古發掘。2005年12月的考古發掘中,本來是准備在12月15日結束,但一直不斷出「東西」,就延長了一天。第二天欲罷不能,又將工期推到了17日,就在這一天,突然發現了頭蓋骨化石。2005年6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局組織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式對該遺址進行考古發掘。至今,共發掘遺址面積260平方米,出土舊石器時代石器、骨器和動物化石共計3萬余件。
專家稱,「許昌人」的身份可能有幾種推測,一是從北京猿人一直延續下來的中國人種中的一環,二是從非洲來到亞洲的非洲人,也有可能是兩個人種進行雜交後的「新人類」。我國專家經過多學科研究傾向於第一種說法,不僅是因為頭蓋骨信息含量的一致性,遺址中出土的大量石器、骨器都是本土文化面貌,少見外來因素影響。當然,研究剛剛開始,「許昌人」的真實面目會逐步浮出水面。
『捌』 許昌有哪些名勝古跡
華佗墓,坐落在許昌市北10公里蘇橋鄉小清河畔。墓高5米,周圍30餘米,冢上新砌的花牆,環墓一周,呈六角形。冢前樹一碑樓,碑上鐫刻著正楷書寫的「神醫華公之墓」,還有華佗的生平事跡和後人敬仰之詞。碑樓經過新近復修,高約2米,樓頂結構為北方農村門樓式樣,花脊翹拱幾只瓦制魚獸仁立於上,古色古香。墓周有幾株松柏在風中搖曳,更增添了墓地的肅穆。華佗系安徽省亳縣人,東漢末年傑出的醫生,世稱「神醫」。他精通方葯,尤擅外科、內科、婦科、兒科、針灸科。為人醫病,處方不過數種,針灸不過數處,即可病除,在醫學上有很高的成就。他用「麻沸散」對病人進行全身麻醉,做腹腔內切除手術。《三國演義》上描寫關雲長能夠在華佗為他割皮肉、用刀刮骨的情況下,仍飲酒食肉,談笑奕棋,毫無痛苦之色。藝術地再現了華佗麻醉技術之高超。這種麻醉術比西方國家早1400多年,是世界醫學史上的一項偉大的創舉。他還根據戶樞不朽的道理,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的動作,創造了名為「五禽戲」的體育鍛煉方法,以增強體質,抵禦疾病,為祖國醫學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華佗是很有骨氣的醫生,他一生不慕高官厚祿,在民間行醫,關心人民疾苦,無論走到哪裡,碰到病人,總是熱心地為其治療,曹操迎獻帝建都許昌後,患劇烈的頭疼病,慕名將華佗召到身邊,很快地治好了他的病。曹操將華佗封為侍醫,因而常在太祖左右。華佗思念親人,告別還鄉,見妻、子皆病而未歸。曹操曾多次催促他回朝,他未從命。曹操大怒,將他抓回許昌殺害。華佗臨終時囑咐獄卒,將他的屍體葬在清水河畔,以示清白。華佗長期生活在民間,為人民治病祛疾,解除痛苦,深受人民的愛戴。有關他的傳說故事,充滿著傳奇色彩。相傳曹操將華佗入獄後,有一獄卒同情,幫他逃出監牢。曹操發覺後立即派兵追殺。一直追到許昌城北石樑河邊,發現華佗鑽入蘆葦叢中,曹兵將蘆葦重重圍困。正在這時,恰有一牧童趕羊群經過,牧童忙脫下皮襖,讓華佗翻穿上混入羊群。曹兵搜不到華佗,便在羊群中亂砍亂殺,華佗遂被砍傷。曹兵走後,華佗醒來,看到慘景,他掙扎著站起來,在死羊中接頭對尾,施展神醫法術。羊兒被救活了,牧童高興地趕羊群離開蘆葦時,華佗因流血過多,帶著欣慰的笑,躺在石樑河邊長眠了。人們因敬佩華佗的人品和醫術,每逢清明時節,前來添土修墓的人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