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貸遺址
Ⅰ 911世貿中心遺址要重建什麼這么久了建好了沒有
根據最初的設計,到2013年,世貿中心坍塌後形成的「零地帶」上將矗立起由5座大廈組成的建築群。其中3幢大樓由開發商拉里?西爾弗斯坦承建。由於遭遇金融危機,開發商無法籌到建造新樓需要的資金。去年秋季,西爾弗斯坦要求港務局為其提供建造兩幢大樓的資金。數個月來,雙方已經就重簽合同問題進行了多次談判。據消息人士透露,港務局大約在一個星期前答應為已經在建的一幢樓提供8億美元,但另外兩幢大樓需要在市場回暖、需求上升後再開工建造。
沃德17日援引美林銀行(MerrillLynch)、美國國際集團(AIG)等大型金融機構搬出曼哈頓商業區的例子稱,不應該在2013年同一時間突然增加太多的寫字樓空間。他指出,讓空閑的寫字樓過多地涌現可能會進一步動搖市場。
據美國媒體報道,租用曼哈頓辦公室營運的商業機構以大型銀行為主,但經濟衰退加上信貸市場崩潰,這些金融機構紛紛收縮規模,租用的辦公室面積也隨之下降。
紐約世貿中心在9·11恐怖襲擊事件中被炸毀,重建工程於2006年在世貿中心原址動工,工程預算150億美元。重建工程方案包括自由塔、新世貿大樓以及與9·11事件有關的紀念碑等。由於保險金和設計及安全方面的爭議,世貿中心重建工作已經數次被拖延。
Ⅱ 外地戶口在武漢買房有什麼要求
一、外地戶口在武漢買房條件:
1、同意以所購住房為抵押擔保。
2、借款人年齡加借款期限男士不超過65歲、女士不超過60歲。 三、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在中國境內具有常住戶口或有效居留身份。
3、必須支付不低於所購住房全部價款一定比例以上的首期購房款。五、具有穩定的職業和經濟收入,信用良好,有償還貸款本息的能力。
4、已經簽署購買住房的合同或協議。外地人向銀行貸款買房的流程住房貸款申請流程一般如下:
(1)提供咨詢、受理申請、貸前調查;
(2)貸款審批;
(3)貸款發放;
(4)貸款回收;
(5)貸後管理。
二、辦理銀行按揭需要准備的條件:
1、有合法的居留身份;申請政策性個人住房貸款的,應有當地常住房口;
2、有穩定的職業和收入;
3、有按期償還貸款本息的能力;
4、有貸款行認可的資產進行抵押或質押,或(和)有符合規定條件的保證人為其擔保。
5、有購買住房的合同或協議;
6、提出借款申請時,在建設銀行有不低於購買住房所需資金30%的存款,申請政策性個人住房貸款的,應按規定在建設銀行交存住房公積金;
7、貸款行規定的其他條件。
辦理銀行按揭需要准備的材料:
1、貸款申請表;
2、認購協議書或買賣合同;
3、身份證明;
身份證明是指:外籍人士的護照、台灣人士的通行證和戶籍本、港澳的身份證、回鄉證,如在上海工作的,則需提供工作證。婚姻證明指購房人及配偶的所在國注冊證明,如在上海工作的,只需提供上海公司開具的婚姻證明。資信證明是指外籍人士所在國會計師事務所的家庭年度財務報告、股票交易單、政府稅單。如在上海工作的,只需提供上海所在公司的收入證明。
4、收入證明(包括稅單、銀行存款記錄及僱主確認書)。
(2)商貸遺址擴展閱讀
異地購房辦按揭購房手續中需要提供1年以上當地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如果不能提供1年以上當地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的非本地居民申請住房貸款的,貸款人按第二套(及以上)的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執行,即首付和貸款利率可能提高;貸款買房有很多種,有公積金貸款和商業貸款。
要是公積金貸款就在貸款前,你先知道自己的公積金帳戶上有多少錢,單位每月給你多少錢。只有知道自己的情況才能去貸款。要是商業貸款的話就要衡量資金承受能力。
各個銀行審批的手續和程序不盡相同,但大體都要求,貸款人提供:戶口所在地公安機關提供的戶籍證明、所在單位開據的工作職務證明、收入證明、本地暫住證明、當地固定的聯系地址、聯系方式。銀行會查看貸款人信用記錄等等。
Ⅲ 如何從文化遺址中認識閩台人緣的密切關系
第一節史前閩台關系 一、閩台地緣上的密切關系 1、 閩台地理距離與特徵 閩台在史前就存在著十分密切的關系。「福州雞鳴,基隆可聽」這句諺語,說明了台灣和福州與大陸有「不可分離,難舍同枕」的地理位置。台灣是我國第一大島,西隔台灣海峽和福建遙遙相對,相距寬度不到200千米,狹處只有130千米,離福州最近。台灣海峽,平均水深只有50米至100米。台灣和台灣海峽,本來就是和福建相連的華夏古陸的一部分。台灣是以大陸為根生成的一個島嶼,在地緣上與大陸是不可分的。在1.5萬年以前,東海海面比現在低130米左右,這在地質上說明兩岸原來是一個板塊,台灣、澎湖等島嶼就在祖國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與福建省相連接。台灣被稱為「浮福建」,表示台灣是福建省漂浮在海 上的部分。 2、 「東山陸橋」是閩台地緣關系的見證 在碧波萬頃的台灣海峽上,有一道淺灘發端於福建東山島,經澎湖列島,抵達台灣。這道淺灘平均水深不超過40米,最淺的地方只有10米。這道淺灘曾經在過去的冰川時期,因海退而變成陸地,成為連接閩台兩地的陸橋。大約在距今32000年,福建沿海的部分陸地是與台灣陸地相連的,但到了12000年前,由於氣候逐漸變暖,「東山陸橋」逐漸被海水覆蓋。在多次冰期,反復出現的海退與海浸現象時,「東山陸橋」曾經多次露出海面。「東山陸橋」的存在說明閩台有著不可分割的地緣關系。 二、閩台人緣密切關系的史實 1、左鎮人 1971年,台灣學者在台南縣左鎮鄉菜寮溪發現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化石,其年代距今約3萬至2萬年。「左鎮人」是已知台灣最早的住民,與北京周口店「山頂洞人」的時代大體相同,同屬晚期智人。「左鎮人」就是從大陸經由福建長途跋涉,移居台灣的。「左鎮人」的發現,把人類開發台灣的歷史至少提前了1萬多年。 2、長濱文化 1968—1971年,台灣學者在台東縣長濱鄉八仙洞5次發掘,發現了豐富的舊石器時代先陶文化,命名為「長濱文化」。長濱文化距今約1.5萬年,其石器都是打制四起。長濱文化的主人以洞穴為家,過狩獵、捕撈和採集生活。其石器類型和製作技術,同大陸南方發現的舊石器相似。由上可見,台灣在第四冰期同大陸相連的時候,已經是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活動的場所了。長濱文化的發現,使台灣與大陸原始文化的源流關系,至少可追溯到1.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 3、大坌坑文化 1964年,在台北縣八里鄉大坌坑發現了新石器時代遺址。大坌坑文化遺址集中分布在台到北部淡水河下游和西海岸一帶。出土的陶器多為褐色砂陶。有宅、罐、碗等,那時,人們的經濟生活以漁獵、採集為主。大坌坑文化距今約6400年,是台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其繩紋陶器,同比它早的江西萬年縣仙人洞遺址和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出土的相似。大坌坑文化實際上是大陸東南沿海古代文化的一部分,與閩南、粵東沿海同時代文化之間有密切的親緣關系。 4、圓山文化 較大坌坑文化晚一些的圓山文化,距今約4400—3100年,代表遺址是台北市北端圓山貝丘上層。主要分布在台北盆地,延伸到北部沿海一帶。石器多屬磨製石器。出土的有段石錛與福建、廣東等地出土的有段石錛都屬於同一類型,是我國東南地區新石器文化的重要特徵之一。出土的陶器以棕灰色細砂陶為主。這些遺物同大陸東南沿海出土的有許多相似之處,可能是從大陸傳播過來的。晚期已出現少許青銅器,如大坌坑上層的一件兩翼式青銅鏃,與商周時代的同類器近似。 5、鳳鼻頭文化 大坌坑文化結束以後,在台灣西海岸的中南部地區,與圓山文化同時,先後存在著三種類型的文化遺存,目前暫都歸屬鳳鼻頭文化。第一種是紅陶文化類型,以高雄縣林園鄉鳳鼻頭中層遺址為代表,距今約為4500—3500年。石器多為磨製。經濟生活以農業為主,兼營漁獵。墓葬有石棺墓,人骨上見有拔牙習俗。第二種是素麵和刻紋黑陶文化類型,主要遺址有高雄縣風鼻頭上層、台中縣營埔等,距今約3500—2000年。營埔出土陶片上發現有稻殼印痕。第三種是印紋和刻劃紋灰黑陶文化類型,已屬鐵器時代遺存。風鼻頭 文化繼承發展了大坌坑文化,更明顯地受到大陸文化的影響。其紅陶、黑陶文化,同位於福建閩江下游的閩侯曇石山文化遺址中層和上層的遺物十分相似,同屬於閩台地區以幾何印紋硬陶和彩陶共存為特徵的古 文化遺存。 第二節古代閩台關系 一、宋元以前的閩台關系 1、中國古代文獻中的台灣名稱 在中國古代文獻里,台灣被稱為「蓬萊」,「貸輿」、「員嶠」、「瀛洲」、「島夷」、「夷州」、「琉 求」等。 2、 春秋至秦漢時期的閩台民族源流與特徵 大陸東南沿海居住著「百越」土著民族,居住在福建境內的越人稱「閩越」,其最重要的文化標志是以蛇為圖騰和斷發紋身。閩越族是一個善於舟楫的民族,有不少閩越人跨越台灣海峽,遷徙到台灣島,成為台灣高山族的祖先。他們給福建、台灣等地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對閩台社會的發展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閩越族在不同時期,從不同地方漂流或遷徙入台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支是春秋至漢代時期從福建遷徙入台的閩越族,這一點從高山族自古以來一直保留著斷發紋身的習俗和蛇圖騰可以反映出來。至近現代,高山族的魯凱人、排灣人崇蛇習俗隨處可見,他們奉百步蛇為祖先,嚴禁傷害蛇類,並喜歡在宗廟、住屋、器皿、服飾上雕刻或刺上蛇紋圖案。 3、秦漢時期中原對閩台的控制和影響 漢代以前,由於福建偏處東南一隅,遠離漢文化的發祥地中原地區,加上境內交通閉塞,與中原文化的聯系並不密切。秦代和漢初中央政府雖然先後在福建設立閩中郡和閩越國,但均實行「以閩治閩」的方略,漢文化在福建的影響甚微。西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武帝派兵滅亡閩越國,並仿照秦遷六國貴族於咸陽的策略,把閩越族的貴族、官吏、軍隊以及部分百姓強制遷往江淮一帶,以杜絕後患。從此閩越國作為一個政治實體不復存在。 漢代以後,中原漢文化開始向東南沿海擴展,三國時波及福建。當時孫吳據有江東,曾多次出兵福建,在福建增置建安郡,以及建安、南平、漢興、建平四縣,還在侯官設立典船校尉。除了駐扎軍隊、派遣官吏來治理福建外,許多罪犯也被謫徙到福建造船。還有一些士民避禍閩中。孫吳政權治理和開發福建,揭開 了漢文化大規模傳入福建的序幕。與此同時,孫權為「求取國家的利益,開疆拓土」,「覓取海外之發展,謀求貿易之利」,不顧臣下勸阻,派兵遠航,出外探險。公元230年,孫權派人「浮海求夷洲」(今台灣)帶回土著數千人。這是見於記載的最早到達祖國大陸的台灣移民,也閩台人口交流的第一次。東吳遠征之舉對台關繫上卻從此打破了海峽兩岸隔膜的障壁,是祖國大陸政權經營台灣的開始。 4、隋唐時期的中原對閩台的控制和影響隋朝時,台灣稱為「流求」,或同音異寫為「留仇」、「流虯」。隋煬帝時,福建航海家何蠻認為大陸邊海上應有陸地。於是公元607年隋煬帝「令羽騎尉朱寬入海,求訪異俗,何蠻言之,遂與蠻俱往,因到流求國,言不相通,掠一人而返。明年帝復令寬慰撫之,流求不從,寬取其布甲而還」。610年又派遣武賁 郎陳棱、朝請大夫張鎮周「發東陽兵萬餘人,自義安(今廣東潮安)泛海,擊流求國」,「流求人初見船艦,以為商旅,往往詣軍中貿易」。這些記載說明了台灣人此前與大陸商船曾有不少貿易,同時也說明了台灣人已有較多物質可供交換,已形成貿易習慣。陳棱從台灣擄回的數千人口,就近安置於福清縣福廬山 。這是有歷史記載的台灣人定居大陸(福建)沿海和第一次。陳棱被後世奉祀為台灣的「開山祖」。鄭成功在台灣還為他修「開山宮」以為紀念。 唐代,因襲隋代稱台灣為「流求」。
Ⅳ 四大米市的簡介
長沙(或沙市)、九江、蕪湖、無錫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米市。其共同點是具沿江交通便利、糧食生產豐富和商貿流通發達的優勢。都是在舊時農業商品經濟不發達過程產生的,對促進當時的糧食生產、流通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給當地的社會發展、農民生活和商業經貿有很大的提高。
中國歷史上曾因大米集中在某處交易,而形成了「四大米市」。又因四大米市均在江南,所以又被稱為「江南四大米市」,這四大米市有的如今依然煥發青春。 「米市」的形成要有兩大因素:一是地處出產大米的中心位置,有廣泛的大米來源,便於集中;二是運輸便利,水陸交通發達,古時候尤其著重於水路運輸。關於「四大米市」的認定,長期以來就有兩種說法,除了江西九江、安徽蕪湖、江蘇無錫三個地方沒有疑議外,有爭議的是湖南長沙和湖北沙市。湖南、湖北都是魚米之鄉,沙市、長沙的水陸交通在古時都很發達,同樣都是古時的繁華重鎮,當時商品貿易不相上下,都有可能是大米的重要集散地。
江蘇省南部、太湖北岸、滬寧之間的無錫市,大運河和錫澄運河在此交匯。800里太湖水系眾多、土壤肥沃,便利的交通自古以來就促成了這里農工商業的興隆,歷來是糧油集散中心。民國十一年(1922)自辟為商埠,如今這里的米市仍與中國各省、市、自治區有貿易往來。 無錫位於江蘇省南部,南臨太湖,西依惠山,北連太湖水網平原,扼滬寧鐵路、京杭運河與錫澄公路、錫澄運河之交。無錫建縣始於秦漢,沿用至今,歷史上曾是全國聞名的魚米之鄉,素有中國四大米市之首的響譽,又是中國民族資本家最早的發祥地之一。早在明、清漕運鼎盛時期,無錫已是太湖流域和兩浙漕糧集中地及江南著名糧食市場。乾隆年間,無錫糧食的吞吐量達到七八百萬石。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時,糧食堆棧容量為東南各省之冠,糧食加工業成為全國5大碾米中心。改革開放以來,無錫米市成交活躍,業務遍及全國各地。為了適應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和新一輪市場改革發展的需要,全面提升無錫米市的功能和品位,恢復使用無錫糧油中心批發市場國家級市場招牌。 無錫米市主要由南北兩個市場組成。南市場以無錫糧油中轉儲備倉庫為基地,擁有鐵路糧油專線、京杭大運河米碼頭的優勢,以稻穀、小麥、大豆、玉米等大宗原糧交易為主;而北市場以現有的無錫糧油市場為主體,以成品糧油現貨交易為主,滿足了錫城及周邊地區居民米袋子菜籃子需要。市郊三里橋是中國最大的糧油市場,1990年糧油成交量居四大米市之首。
無錫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名勝古跡眾多。內有北宋崇安寺,惠山下錫惠公園內有唐遺跡天下第二泉和明寄暢園,錫山上有龍光寺、龍光塔等。20世紀初,濱湖一帶又修建了蠡園、梅園和黿頭渚(又稱橫雲公園)等園林。無錫有泰伯奔吳以來的幾千年有文字記載的文明史,有中國四大畫家之首的倪雲林,有代表中國知識分子氣節的東林黨人,有寫出中國唯一列入世界十大名曲《二泉映月》的阿炳。至於徐悲鴻、錢鍾書、孫冶方等近現代中國知名人士大家都不會陌生。近代有民族工業巨子榮德生、榮宗敬兄弟,紅色資本家榮毅仁、榮智健,七十年代無錫是全國鄉鎮企業主要的發源地之一,直到現在無錫的經濟發展一直在全國同等規模的城市中名列前茅。 長沙地處湘中偏東,湘江下流,湖南東部。自秦漢以來就是湖湘地區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教育中心,歷史輝煌、文化燦爛、名賢薈萃。長沙陸有玉璞,水有珠胎,嶽麓為屏,湘江為帶,水陸洲浮碧江心,瀏陽河曲繞郊外,湖泊星布,崗巒交替,城廓錯落其間,唐代就已形成山水城市的風格。長沙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有3000多年之久,長沙古城的形成與建設也有許多特色。長沙城本身就是一個歷史大遺存,古今城址重合,古今城市中心重合,而且從戰國一直延續至今的都市在中國屈指可數。漢代定王台、賈誼故居,唐五代的園林、寺廟,宋代的書院,明代的王府、城閣等古建築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風格。長沙雖經文夕大火劫難,但獨具一格的古建築、古園林、古寺廟、古城址、古街道、古驛道、古河道至今仍歷歷可見。長沙米市在長沙商貿史中佔有重要位置,其雛形可追溯到北宋晚期,當時的潭州已能製造載米萬解的大船,往來湘江,運送大米。到清雍正初年,湘江上運米之船千艘雲集,直銷漢口,再抵江浙,盛極一時。長沙附近的易俗河已成為百穀總集之區,糧倉相比,米袋塞途,年貿易額達200餘萬擔。1726年(雍正四年),清政府由藩司發帖,開設各類牙行,提供交易場所,米市正式形成。長沙集鎮共開設牙行35戶,其中糧行就佔了24戶。長沙糧行的興旺,吸引了長沙附近的小米市向省城匯集。同時出現了把稻穀加工成大米出售的人工碾坊、牛碾坊,乃至機器碾坊。到光緒年間,長沙的碓坊發展到500家,大都分布在碧湘街至草潮門沿江一帶,尤以潮宗街最多,故有米街之稱。清末民初長沙糧食行業開始分化為以加工為主的碾米業、以儲糧為主的糧棧、以代客買賣為主的糧行和純零售的米店4個自然行業。1908年曾國藩之女婿聶緝規在長沙開設的協豐糧棧小有名氣。長沙米市的興旺,除了長沙特殊的地理、經濟地位外,更主要是建立在湖南全省糧食生產相對發達的基礎上的,那時糧食總產量在全國居全國第三位,僅次於廣東和四川。長沙文夕大火後,米市衰落。抗日戰爭勝利後,逐漸恢復,到1947年長沙糧食行業共有企業700多家。
長沙氣候春溫多變,夏秋多晴,嚴寒期短,暑熱區長。長沙名勝古跡和革命紀念地甚多,主要有馬王堆漢墓、嶽麓書院、麓山寺、清水塘、船山學社、第一師范等,風景區有桔子洲、愛晚亭等。長沙商業自古繁榮,手工業發達,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長沙正式開為商埠。民國時期,長沙米市和金、錢、綢、紙大行業享譽全國,長沙城出現了許多同行當商業街和名老字型大小,素有魚米之鄉、花炮之鄉、湘綉之鄉、陶器之鄉等許多美稱。 九江,簡稱 「潯」,為江西省地級市,古稱潯陽、柴桑、江州,是一座有著2200多年歷史的江南文化名城。
九江位於江西省北部,贛、鄂、皖、湘四省交界處;長江、京九鐵路兩大經濟開發帶交叉點,介於東經113°57'~116°53'、北緯28°47'~30°06'之間;全境東西長270公里,南北寬140公里,總面積18823平方公里,占江西省總面積的11.3%。
九江是長江中游區域中心港口城市,是中國首批5個沿江對外開放城市之一,也是東部沿海開發向中西部推進的過渡地帶,號稱「三江之口、七省通衢」與「天下眉目之地」,有「江西北大門」之稱。
九江是江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昌九一體化雙核城市之一、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城市之一,九江被定位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新引擎、中部地區先進製造業基地、長江中游航運樞紐和國際化門戶、江西省區域合作創新示範區。根據2014年江西省新型城鎮化規劃,九江都市區是江西省重點培育和發展的三大都市區之一。[1]
九江歷史上是「四大米市」和「三大茶市」之一,並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園林綠化城市、全國無障礙建設先進城市、中國十大魅力城市、中國十大宜居城市、中國典型山水城市、「中國最佳休閑旅遊城市」 等榮譽稱號。
九江山清水秀,風景怡人,有「九派潯陽郡,分明似畫圖」之美稱。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有三分之二的水域面積在九江,世界文化景觀遺產廬山、佛教凈土宗發源地東林寺、江西」千島湖「廬山西海、中部「九寨溝」龍源峽皆位其境內。
九江東枕鄱陽湖,北瀕長江,西連幕阜山脈,南屏廬山,是江西的北大門,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老而美麗的城市。
夏商時期,九江屬荊、楊二洲之城,春秋時期屬吳之東境,楚之西境,素有吳頭楚尾之稱。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設九江為36郡之一,有江到潯陽九派分之說,故名九江,又稱江州。自秦朝始,曾使用過九江、柴桑、江洲、潯陽、汝南、湓域、德化共七個名稱。明朝以後至今沿用九江地名。古書說九江據三江之口、當四達之衢,七省通連、商賈集至,亦是我國近代四大米市和三大茶市之一,是長江黃金水道十大港口之一,雄蟠贛北,瀕江扼湖,山水得天獨厚。
九江商品米的來源,一是本地米。九江及附近縣為長江、鄱陽湖、修河形成的沖積平原和幕阜山脈的丘陵谷地,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歷史上就是魚米之鄉,此為九江米市的主要來源。二是外省客米。主要是與九江市毗連的安徽、湖北兩省沿江等地的稻米。這條傳統的流通渠道一直延續至今。九江米市的去向,上至漢口,下至上海、浙江的紹興、金華,其中以上海、漢口銷量最大。省會南昌是全省米穀一級集散中心,徑由九江分運滬漢各處。故南昌為九江米市的主要供應地和稻加工基地。九江為出口咽候。省外商人到江西購米,多至九江洽談業務,並在九江海關辦理大米出境手續,直至裝運出境。九江米市在贛北的轉運點有湖口、塗家埠、吳城。這三個城鎮都是靠江臨湖,水運十分方便。九江所以成為米市,湖口起了很大的作用。塗家埠位於修水與南潯鐵路交匯處,是贛北的重點糧區,每年進出糧食數以萬斤。糧谷流向,一部分走南潯路徑九江出口;一部份走修水至吳城,徑湖口出口,遠銷武漢、上海、南京等地。
九江米市鼎盛時期糧行米店約有130家,可分為三個幫派:一是廣東幫,二是南昌幫、三是本地派。建國後,隨著國家經濟建設的發展和流通體制的變革,九江米市經過三次重大演變過程:一、米市初興。從解放初期到1953年,政府對糧食實行的是在國營商業領導下的糧食自由貿易政策。二、米市封閉時期。從1953年末至1983年,我國開始了有計劃的經濟建設,但在糧食上實行了30多年一貫制的統購統銷政策一直沒有變。三、米市復興時期。於1984年末到1985年初,恢復了九江米市,其市場組織結構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由原來的獨家壟斷,一條河放水轉變為各種經濟、多種渠道、多種形式彼此並存的局面。九江屬中亞熱帶向亞熱帶過渡區,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歷史的江南名城;是贛北政治、經濟、文化、旅遊、交通中心,具有特別重要的戰略地位。130多年前,這里就是對外通商口岸,1992年被國務院批准為長江沿岸開放城市。九江旅遊景點分為六區、二點、一線,共計三百餘處,其品位之高雅,內涵之豐富,門類之全,密度之綢,實屬國內唯一,世界稀有。六大景區:廬山牯嶺景區、廬山山南景區,廬山山西景區,永修縣景區、潯陽景區、共青城景區;二點:湖口縣的石鍾山和彭澤縣的龍宮洞;一線:長江、鄱陽湖水上游。九江是東部沿海開發向中西部推進的過渡地帶,處於極為重要的位置。從江西省的發展看,九江是唯一通江達海的外貿港口城市,是聯結全省與長江開發帶和沿海開放帶的北大門。 蕪湖位於安徽東南部,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19度21分、北緯31度20分,全市面積5988平方公里,人口384萬,其中市區人口128萬。蕪湖歷史悠久,春秋時代為吳國的鳩鶿邑,作為縣名始於公元前109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歷史上蕪湖的農業、手工業、商業頗為發達。南唐時即樓台森列,煙火萬家。南宋以後,特別是到了元朝,蕪湖已是一個相當繁榮的市鎮,從明代開始,逐漸成為長江下游地區的重要商埠。漿染等手工業已聞名遐邇,明代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中就有織造尚淞江(上海),漿染尚蕪湖之說,形成號稱蕪湖巨店的大型漿染工場。近年,蕪湖境內人字洞發現的遠古人類製作的石器、骨器和品種多樣的哺乳動物化石,時間斷代約在距今200萬至250萬年之間,把人類在亞洲活動的歷史上溯了四五十萬年。境內大工山古銅礦遺址是春秋和漢唐時期中國最大的銅生產基地,96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876年,中英簽訂的煙台條約將蕪湖與浙江的溫州等四個城市辟為通商口岸,這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在給蕪湖民族經濟帶來巨大沖擊並造成畸形發展的同時,也從此打開了蕪湖對外開放的大門。1918年蕪湖海關進出口貨值就達當年全國對外貿易的3.5%,成為長江通商巨埠之一。以蕪湖和上海為起訖點的蕪申運河,更把蕪湖和蘇、錫、寧、杭的經濟、文化緊密地連在一起。蕪湖開放通商口岸後,大批外國洋行、公司進入蕪湖的同時,先進科學技術的傳播,也刺激了蕪湖近代工業的發展。安徽省最早的一批民族工業在蕪湖建立。1883年蕪湖架設了有線電報線路,為全省第一個使用電報的城市;1897年投產的益新(機磨)米面公司,規模居當時全國同類工廠首位;30年代還曾開通民航,飛上海和武漢兩市。步入20世紀後,蕪湖工商業發展到百餘種,
五、六千家,成為安徽現代工業的發祥地,長江流域經濟中心之一。由於位置優越、商業鼎盛,歷史上曾被譽為皖之中堅、長江巨埠。 蕪湖素有全國四大米市之首的美譽,而米市的啟動點和發祥地是今日的弋江區。弋江區因為地處青弋江注入長江的南岸,俗稱河南。沿岸人煙密集,集市貿易相當繁榮,管轄皖南地區的徽寧池太廣道也設在這里。1948年蕪湖《江廣米行重建會所紀念碑》:遜清光緒八年,李文忠公(李鴻章謚號文忠)請准將糧食市場,由鎮江七浩口移到此地。李鴻章扶植米市是事實,但具體操作者是張樵野(張蔭桓),同治年間他就結識了廣東督糧道李瀚章(鴻章之兄)。光緒八年(1882),李瀚章任湖廣總督,李鴻章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張蔭桓任蕪湖關道。李瀚章慫恿張蔭桓出面,打著繁榮蕪湖商埠的旗號,向李鴻章獻策,依靠朝廷的力量,令鎮江米市遷至蕪湖。李鴻章主張讓米商自遷才是上策。商量結果,定下具體優惠措施,使米商有利可圖,自會見利爭遷。張蔭桓親自到鎮江,利用同鄉情誼大拉關系,對廣潮米幫許諾:由蕪湖關道發給專營米業執照,在蕪有代辦專利;米糧打包費用由賣方支付;外輪水腳銀不另加價,即由蕪運來至滬仍按照鎮江運滬力資計算。果然引動廣潮米幫紛然至蕪投資開設米號。接踵而來的是寧、煙幫共20多家。四大米幫是支柱,促使堆則如山,銷則如江的米市興起。
李鴻章之子李經方立即抓住這大好機遇,在沿河路開設源德裕礱坊;在河南富民橋(今中山橋)建恆豐糧倉,可堆存二、三萬擔租稻。李瀚章之子李仲浩開有鼎玉典當鋪,寶善長錢庄,在上海、漢口、廣州設立分支機構,幾乎包攬了米商借貸、匯兌申票、粵票的業務。李仲浩又是蕪湖招商局總辦。大宗米糧經其輪運出口,而且壟斷了漕運。在八百里皖江地區,尤其是江北一帶,李氏家族擁有數以萬畝計的莊田,租稻轉化為商品糧,水到渠成。總之,米市給李氏家族帶來商機和巨額利潤,也拉動了相關行業的勃興。場面盛大的米市是沿著長河兩岸鋪展開的,城南米市尤其繁榮,縣志雲:自南關至浮橋皆米行,謂之南市。從富民橋南口東至蕪關監督署,糧食倉庫林立,還有道台衙庫房,形成一條街,庫子街之名由此而來。 地址在來遠鋪南街,前至官街,後至陽明書院地。在江口北岸橫街也有個米業公所,是以客籍四大米幫為主幹的米商組織。張蔭桓坐鎮河南關道署,採取有效的公關措施,制訂並落實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啟動了蕪湖米市,有益於地方經濟的發展,其功不可沒。
現代蕪湖大米市場於一九九四年一月十日由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總經理負責制。蕪湖大米市場位於蕪湖市九華北路金灣米市大廈內。西鄰蕪湖長江大橋、東鄰蕪湖機場、區內有5000噸糧食專用碼頭,交通便利,佔地2.1公頃,建築面積1.6平方米,年服務成交糧食500萬噸。
蕪湖地處長江下游,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山環水繞、襟江帶河的大自然環境,風光宜人,人文景觀,星羅棋布。早在南朝梁,梁元帝(蕭繹)即寫下了《泛蕪湖》詩,歌詠蕪湖山水。唐代詩人李白、溫庭筠、杜牧等,宋代文學家梅堯臣、王安石、沈括等,都有詠蕪湖的傳世之作。宋、元時傳統蕪湖八景已經形成。近年,蕪湖人繼往開來,又創建了新蕪湖十景。 新世紀初始,蕪湖經濟建設已駛入快車道,諸如汽車及汽車零部件、新型建材、電子電器等均呈興旺發達的趨勢。以境內青弋江為界,北片有經濟技術開發區,眾多知名大企業雲集於此。南片有蕪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文教、科技為重點項目建設已全方位推進。在南、北兩大片之間,以鳩茲廣場、中山路步行街為軸心輻射的商業區,店鋪林立,商機無限。蕪湖人的思想觀念與時俱進,一座外向型多功能現代化的城市,必將在中國的長江之濱閃亮登 20世紀80年代,蕪湖米市重新開埠。當時英國媒體也進行了相應的報道。英國曾經要挾晚清政府將蕪湖部分地區劃為其殖民地,現今蕪湖范羅山頂仍然非常完好地保留著當時英國駐蕪湖領事館。英國人也曾經統治著近代安徽第一處對外貿易海關-蕪湖海關,現今蕪湖濱江工程已將位於原蕪湖8號碼頭的近代蕪湖海關大樓重新修葺一新,並將建立殖民地博物館,以警後世。
Ⅳ 美國的歷史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現在都有哪些歷史遺跡可以參觀
美國人民是個勇敢而愛好自由的民族. 他們原本來自世界各地, 是許多不同的文化、種族和宗教, 經過長時期的共存結合而形成的, 漸漸他們以身為美國人而自豪.
17世紀以前, 北美廣大原野僅有印第安人和愛斯基摩人居住, 但經過百餘年的移民, 這里已成為歐洲國家人民的新家園, 而其中最主要為英國人所建立的13州殖民地, 這13州殖民地宣布脫離英國而獨立. 幾經協商與改革, 聯邦體制的美國, 於法國大革命前夕, 正式登上世界舞台. 早期的美國很歡迎外來的移民, 這些移民使她迅速地成長. 美國人口, 在1776 年只有300萬人, 而現在則超過2億. 在人口迅速增加的過程中, 新的生存空間, 也跟著不斷開拓, 而方向則由東向西, 拓疆的先驅們不但從事農耕畜牧, 也尋找礦產及其它資源. 到了20世紀,美國不但已成為世界強國, 並且也是科學、技術、醫葯及軍事力量的先進國家.
殖民時期以前(1607以前)
在兩萬多年前, 有一批來自亞洲的流浪者, 經由北美到中南美洲, 這些人就是印第安人的祖先. 當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時, 居住在美洲的印第安人, 約有2,000萬, 其中有大約100萬人住在現在的加拿大和美國中北部, 其餘絕大部分住在現在的墨西哥和美國南部. 大約1萬年前, 又有另一批亞洲人, 移居到北美北部, 這是後來的愛斯基摩人. 而最早到美洲的白種人大概是維京人, 他們是一群喜好冒險的捕漁人, 有人認為他們在1,000年前,曾到過北美東海岸. 殖民時期(1607~1753) 1607年, 一個約一百人的殖民團體, 在乞沙比克海灘建立了詹姆士鎮, 這是英國在北美所建的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 在以後150年中, 陸續涌來了許多的殖民者, 定居於沿岸地區, 其中大部分來自英國, 也有一部分來自法國、德國、荷蘭、愛爾蘭和其他國家. 18世紀中葉, 13個英國殖民地逐漸形成, 他們在英國的最高主權下有各自的政府和議會. 這13個殖民區因氣候和地理環境的差異, 造成了各地經濟形態、政治制度與觀念上的差別.
獨立運動(1754~1783)
18世紀中葉, 英國在美洲的殖民地與英國之間, 已有了裂痕. 殖民地的擴張, 使他們產生某種自覺, 自覺到英國的迫害, 而萌生獨立的念頭. 1774年, 來自12州的代表, 聚集在費城, 召開所謂第一次大陸會議, 希望能尋出一條合理的途徑, 與英國和平解決問題, 然而英王卻堅持殖民地必須無條件臣服於英王, 並接受處分. 1775年, 在麻州點燃戰火, 5月, 召開第二次大陸會議, 堅定了戰爭與獨立的決心, 並發表有名的獨立宣言, 提出充分的理由來打這場仗, 這也是最後致勝的要素. 1781年, 美軍贏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1783年, 美英簽定巴黎條約, 結束了獨立戰爭.
組成新政府(1784~1819)
革命的成功, 使美國人民有了以立法形式表達他們政治觀念的機會. 1787年, 在費城舉行聯邦會議, 會中華盛頓被推為主席, 他們採取一項原則, 即中央的權力是一般性的, 但必須有審慎的規定和說明, 同時, 他們也接受一項事實, 那就是全國性政府必須有稅收、鑄造貨幣、調整商業、宣戰及締結條約的權力. 此外, 為了防止中央權力過大, 而採取孟德斯鳩的均權政治學說, 即政府中設置三個平等合作與制衡的部門, 即立法、行 政、司法三種權力相互調和, 制衡而不使任何一權占控制地位.
向西擴張(1820~1849)
19世紀初期, 數以千計的人, 越過阿帕拉契山, 向西移動, 有些開拓者, 移居到美國的邊界, 甚至深入屬於墨西哥的領地、以及介於阿拉斯加與加利福尼亞的俄勒岡. 開拓者勇敢、勤奮地向西尋求更好的生活.
南北沖突(1850~1869)
引起內戰的原因, 不單是經濟上、政治上、軍事上的問題, 還包括了思想上的沖突. 內戰暴露了美國的弱點. 對這個國家的存在, 作了一番考驗. 經過了這次考驗, 美國才步向一個中央集權化之現代國家的坦途. 南北之間, 為奴隸問題而起爭執, 南方在全國政治上的主要方針, 就在保護和擴大"棉花與奴隸"制度所代表的利益;而北部各州, 主要是製造業、商業和 金融的中心, 這些生產無需依賴奴隸, 這種經濟上和政治上的沖突都是由來已久的. 1860年代初期, 11個南方的州脫離聯邦, 另組政府, 北方則表示, 為了統一將不惜付出任何代價. 1861年, 內戰爆發了, 這場美國人面對面的流血戰, 打了四年, 南方遭到嚴重的破壞, 而且留下深深的傷痕. 1865年, 北方戰勝了, 這項勝利不但顯示美國回復統一, 而且, 從此全國各地不再施行奴隸制度.
工業化與改革(1870~1916)
19世紀初期, 美國開始工業化, 而內戰之後, 則步入成熟階段. 在從內戰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不到50年時間內, 她從一個農村化的共和國變成了城市化的國家. 機器代替了手工,產品大量增加. 全國性的鐵道網, 增進了貨品流通. 應大眾的需要, 許多新發明應市了. 銀行業提供貸款, 促成工商業經營的擴大. 故從1890到1917年的近30年間被稱為所謂"進步時期", 1914 年, 世界大戰爆發, 1917年,美國終於被捲入大戰漩渦中, 並且在世界上嘗試扮演新的角色.
世界的新地位(1917~1929)
在戰後的10年間, 美國的社會與文化可說是個無生氣、無感情, 屬於商人階級的10年. 據1929年統計, 居城 與居鄉的比率是56%∶44%, 這時舉凡現代生活的特色, 諸如汽車、電話、收音機、洗衣機, 已成為生活的必需品. 戰後經濟呈現極度的繁榮, 原因有二, 一為政府不再干涉私營企業且有立法保護之, 二為新技術的帶 動. 雖然經濟成長很快, 但是基礎不穩.
不景氣時代和第二次世界大戰(1930~1959)
經濟大恐慌, 影響的不只是美國, 世界各國都受到它的打擊, 經濟大恐慌, 使上百萬的工人失業, 大批的農人被迫放棄耕地, 工廠商店關門, 銀行倒閉…… 一片蕭條. 1932年, 羅斯福當選總統, 他主張政府應拿出行動來結束經濟大恐慌, 新政府雖然解決了許多的困難, 但美國的經濟還是要到二次大戰, 才蘇醒起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美蘇兩國, 關系日趨惡化, 分別在軍事、政治、經濟、宣傳各方面, 加緊准備, 一如戰時, 這種狀態, 被稱為"冷戰".
1960年以來
美國歷史自1960以來, 許多方面仍是戰後發展的延續. 經濟方面, 除了周期性的不景氣, 則仍不斷膨脹;從 城市移居到郊區的人口, 繼續增加, 1970年, 居郊人口超過了居城人口. 1960年初期, 黑人問題成為美國內部最主要的問題.
1960年代中期, 許多美國人開始不滿政府的對外政策. 此外, 由於工業的發展, 人口的集中, 60年代後期, 生態環境的污染廣受注意. 70年代初期, 由於能源危機而導致的經濟蕭條, 是大恐慌以來, 最嚴重的一次.
70年代中期, 經濟一度復甦, 但到70年代未期, 又出現通貨膨脹. 1976年, 美國建國200周年, 全國舉行各項慶祝活動. 1981年4月12日, 美國成功地發射"哥倫比亞號"太空梭, 將人類又帶入另一個太空新紀元. 1985年, 里根連任總統, 在日新月異的人類發展史中,美國將展開新的一頁.
美國11個瀕臨毀滅的歷史遺跡:
1、華盛頓特區 大都會 AME 教堂(Metropolitan A.M.E. Church)
這座維多利亞時期哥特式的紅磚建築是在1886年完成的,這里在1895年的時候舉辦過Frederick Douglass的葬禮,一個世紀後,又舉辦過Rosa Parks的葬禮。現在這里長期受到水浸的侵蝕,這部分是因為附近的建築工程所致。教堂的會眾不得不發起了一項全國范圍的資金籌集運動,用以搶救,重建教堂。
2、美國州立公園和國有歷史遺跡
美國國家史跡信託估計,由於預算削減,400多個州立公園和其它遺址將會關閉,比如上圖的蒙大拿德奧蒙州立公園(Montana de Oro State Park)。有被關閉危險的遺址有,革命戰爭堡壘(Revolutionary War forts),內戰戰場(Civil War battlefields),還有每年接待7.25億遊客的國家遺產和本土美國歷史遺跡。
3、內布拉斯加州 林肯 工業藝術大樓(Instrial Arts Building, Lincoln, Neb.)
一個多世紀以來,這個有著自然天窗,錯綜的屋頂結構,和一個四層樓高的噴泉內飾的,梯形展覽會大樓,展現了內布拉斯加州林肯最好的一面。如果開發者不盡快找出一個計劃,拯救並重修這個建築,那麼這里將會被毀壞。
4、肯塔基州哈爾倫郡 黑山(Black Mountain, Harlan County, Ky.)
歷史性的礦業小城Benham(上圖)和Lynch通過發展小商品經濟創造了財富,也創造了歷史遺跡景點,但是,現在這些小鎮現在面臨著威脅,附近黑山地區的采礦活動將會破壞該地區的自然風光,也會阻礙當地發展旅遊業的進程。
5、新澤西州 帕特森 英克利菲體育場(Hinchliffe Stadium)
作為黑人聯盟棒球隊的最後倖存的球場公園之一,英克利菲體育場的這個有1萬個座位,灌澆混凝土的藝術裝飾結構現在已經關閉,而且受到了嚴重的損壞。
6、加利福尼亞州 帕羅奧圖市 胡安娜?布利歐奈故居(Juana Briones House)
這座房屋建於1844年,建造者是舊金山的一個西裔居民。這是帕洛奧圖市(Palo Alto)最古老的建築,位於矽谷的中心。建築者是胡安娜?布利歐奈,一位大牧場主,傳統醫治者和企業家。這座房屋展示了加利福尼亞的富有西班牙人和墨西哥人的歷史。現在這個房屋被遺棄,破壞,很可能被拆毀。
7、康涅狄格州 費爾菲爾德縣 梅里特林蔭大道(Merritt Parkway)
梅里特林蔭大道建成已有70多年了,一直以多樣化的裝飾橋,以及青蔥繁郁的自然景觀著稱,是美國最漂亮的道路之一。公路上的交通流量日漸增多,但是資金缺乏的康州交通部並沒有執行理性的維護修理工作。而交通部的重新排列,取代橋梁和重新設計交叉路口的行為已經對這里的獨有特色造成了威脅。
8、關島 Yigo Pagat
這里是查莫羅人之鄉,關島一直在努力保存其歷經數千年的文化遺址。這個遺址曾經是查莫羅人小村落。和島上其他地方一樣,因為美國軍隊宣布要在島上搞建設,這里也受到了威脅。
9、密歇根州 索戈塔克 索戈塔克沙丘(Saugatuck Dunes)
這里有非常壯觀,極少開發的沙丘,水域,森林和濕地的景觀,索戈塔克沙丘沿海地區在密歇根湖畔蜿蜒,共佔地2500英畝。這里有數個瀕臨滅絕的物種,還有大量的具有考古學家之的重要歷史遺址。這里和周圍社區現在受到了威脅,因為有提議要在這里建設一個400英畝的居民區,其中包括一個碼頭散步區,一個旅館,飯店和大商場。
10、密西西比州 莫里迪恩 三步大廈(Threefoot Building)
80多年來,這個16層的藝術裝飾的,花崗岩覆蓋的摩天大樓都是密西西比州莫里迪恩市中心的地標建築。雖然一位開發者說有興趣復原這座受到損壞的大廈,莫里迪恩的這座大廈還是有被拆毀的危險。
11、弗吉尼亞州桔郡和史波特斯凡尼亞郡,荒野戰場(Wilderness Battlefield)
上圖埃爾伍德庄園(Ellwood Manor)附近連綿起伏的景觀地帶,曾經見證了內戰中最為重要,最為血腥的交戰:荒野之戰。這場戰役中傳奇將軍Robert E. Lee 和Ulysses S. Grant面對面地交戰。現在沃爾瑪計劃要在這里建立佔地24萬平方英尺的商店,使得這里的歷史遺跡受到了威脅。4月30日,當地法庭宣判,一樁阻礙這個發展計劃的訴訟可能取得進展。
Ⅵ 我是一單身女,月薪2000,想在河東買個小戶型,有沒有首付不超5萬,月供不超1000的房子,怎麼貸款謝謝
]一.樹種
中文名:樟樹 別名:木樟、烏樟、芳樟、番樟、香蕊、樟木子、香樟 拼音:zhāng shù 學名: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 類別: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樟目 樟科 樟屬 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香樟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代表樹種,分布區域在北緯10—30°之間,但主要產地是中國台灣、福建、江西、廣東、廣西、湖南、湖北、雲南、浙江等省(區),尤以台灣為多。
[編輯本段]樟樹的形態特徵
三十年的大香樟樟樹是屬於樟科的常綠性喬木。高可達50米,樹齡成百上千年,可稱為參天古木,為優秀的園林綠化林木。樹皮幼時綠色,平滑;老時漸變為黃褐色或灰褐色縱裂。冬芽卵圓形。葉薄革質,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長5—10厘米,寬3.5—5.5厘米,頂端短尖或近尾尖,基部圓形,離基3出脈,近葉基的第一對或第二對側脈長而顯著,背面微被白粉,脈腋有腺點。花黃綠色,春天開,圓錐花序腋出,又小又多。球形的小果實成熟後為黑紫色,直徑約零點五公分;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灰褐色的樹皮有細致的深溝縱裂紋。樟樹全株具有樟腦般的清香,可驅蟲,而且永遠不會消失。葉互生,紙質或薄革質,樹干有明顯的縱向龜裂,極容易辨認。據說因為樟樹木材上有許多紋路,像是大有文章的意思。所以就在「章」字旁加一個木字做為樹名。 樟樹是常綠喬木,它的常綠不是不落葉,而是春天新葉長成後,去年的老葉才開始脫落,所以一年四季都呈現綠意盎然的景象...樟樹的小花非常獨特,外圍不易分辨出花萼或花瓣的花有6片,中心部位有9枚雄蕊,每3枚排成1輪。 【常發病】 病蟲害防治 一、白粉病:此病多發生在圃地幼苗上。在氣溫高、濕度大,苗木過密。通氣不良的條件下最易發生。嫩葉背面主脈附近出現灰褐色斑點,以後蔓延整個葉背,並出現一層白粉,嚴重的嫩枝和幹上也有白粉。 防治方法: 1、苗圃要經常注意環境衛生,適當疏苗;或發現少數病株時應立即拔除或燒毀。 2、發生時用波美0.3—0.5度的石硫合劑,每10噴射一次,連續三、四次。 二、黑斑病 樟樹種子發芽出苗後長出1—4片葉時,容易發生此病。從苗尖向根部變成黑褐色而死亡。 防治方法 播種時做好種子、土壤及覆蓋物等消毒工作。在發病時,先拔除燒毀病苗,並用0.5%的高錳酸鉀或福爾馬林噴射二、三次,即可防止蔓延。 三、樟葉蜂 一年中發生代數多,為害期長,1年生苗受害嚴重死導致枯死,造林後樹木樹冠上部嫩葉常被吃光,嚴重時影響樹木生長。 防治方法:可用0.5公斤鬧羊花或雷公藤粉加清水75—100公斤製成葯液噴射苗木,或用90%敵百蟲或50%馬拉松乳劑各2000倍液噴殺。 四、樟梢卷葉蛾 一年發生數代,幼蟲蛀食枝梢,影響樟樹高生長,致使干形彎曲。 防治方法: 1、3月樟樹新梢抽出後,第一代幼蟲孵化時用90%敵百蟲、50%二溴磷乳劑、50%馬拉松乳劑10000倍液進行噴射,每隔5天一次,連續二、三次,能殺死幼蟲。如果幼蟲已蛀入新梢,也可噴灑40%樂果乳劑200—300倍液。 2、苗圃或小面積林地,可在冬季收集枯枝落葉燒毀,以消滅越冬蛹。 五、樟果螟 一般為害樟樹幼苗和20年生以下幼樹。一年發生二代。第一代幼蟲在5月底到7月中旬為害。第二代幼蟲在8—9月為害,幼蟲成群集結於新梢上取食葉芽,並吐絲把殘葉捲成球狀,包紮頂芽,以至新梢枯死,甚至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 1、幼蟲剛開始活動尚未結成網巢時,用90%敵百蟲4000—50000倍液進行噴射,即可殺死。 2、如果幼蟲已結成網巢,最好將其栽掉燒毀。 六、樟天牛 1、成蟲產卵期(五月上旬至六月上旬)用鉛絲刷刷產卵疤痕,刺卵或初孵幼蟲。 2、用人工剪除被害枝,後由排泄孔注入敵敵畏等葯劑,將其中幼蟲殺死。 七、蚜蟲 蚜蟲多發生在春季,以危害嫩葉、嫩稍為主,吸吮汁液,以致葉片背面不規則的皺縮、捲曲、變色、脫落,甚至全株枯萎以致死亡。同時,蚜蟲分泌大量密露,沾污枝葉,誘發煙煤病。發現大量蚜蟲時,應及時噴葯防治,具體措施如下: ①用1:15的比例配製煙葉水泡製4小時後噴灑,或用1:6-8的比例配製辣椒水(煮半小時左右)噴灑,或用1:20-30的比例配製洗衣粉水噴灑,或用1:20:400的比例配製洗衣粉、尿素、水混合溶液噴灑,連噴2—3次, 均能取得防治很好的效果。 ②春季蚜蟲孵化初期(4、5月份),是防治蚜蟲的最佳時期。此時,用40%氧化樂果乳劑1000倍液,或50%馬拉松乳劑1000倍液,或50%殺螟松乳劑1000倍液,或50%敵敵畏乳劑1000倍液,或50%辛流磷乳劑1000倍液,或50%久效磷乳劑2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濟3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劑3000倍液,或2.5%滅掃利乳劑3000倍液等,噴灑樹冠1-2次。 ③對桃粉蚜一類本身披有蠟粉的蚜蟲,施用任何葯劑時,均應加入0.3%肥皂水或洗衣粉,增加粘附力,提高防治效果。
樟樹效用
本種為亞熱帶地區(西南地區)重要的材用和特種經濟樹種,根、木材、枝、葉均可提取樟腦、樟腦油,油的主要成分為樟腦、松油二環烴、樟腦烯、檸檬烴、丁香油酚等。樟腦供醫葯、塑料、炸葯、防腐、殺蟲等用,樟油可作農葯、選礦、制肥皂、假漆及香精等原料;木材質優,抗蟲害、耐水濕,供建築、造船、傢具、箱櫃、板料、雕刻等作用;枝葉濃密,樹形美觀可作綠化行道樹及防風林。樟樹的木材耐腐、防蟲、緻密、有香氣。是傢俱、雕刻的良材;除了用來提煉樟腦,或栽培為行道樹及園景樹之外,樟腦還有強心解熱、殺蟲之效,夏天如果到戶外活動時可以試試看:摘取樟樹的葉片,揉碎後塗抹在手腳表面上,有防蚊的功效。科學研究證明,樟樹所散發出的松油二環烴、樟腦烯、檸檬烴、丁香油酚等化學物質,有凈化有毒空氣的能力,有抗癌功效,過濾出清新干凈的空氣,沁人心脾。長期生活在有樟樹的環境中會避免患上很多疑難病症。因此,樟樹成為南方許多城市和地區園林綠化的首選良木,深受園林綠化行業的青睞。
樟樹習性
樟樹喜光,稍耐蔭;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性不強,對土壤要求不嚴,較耐水濕,但當移植時要注意保持土壤濕度,水澇容易導致爛根缺氧而死,但不耐乾旱、瘠薄和鹽鹼土。主根發達,深根性,能抗風。萌芽力強,耐修剪。生長速度中等,樹形巨大如傘,能遮陰避涼。存活期長,可以生長為成百上千年的參天古木,有很強的吸煙滯塵、涵養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環境的能力。此外抗海潮風及耐煙塵和抗有毒氣體能力,並能吸收多種有毒氣體,較能適應城市環境。 香樟適應海拔高度:1800m以下 絕對最低溫: -10.00°C 光照反應: 喜光 水分反應:喜濕 對特殊土壤條件的適應能力:不耐瘠薄 耐鹽鹼 忍受大氣污染種類:多 地形條件:丘陵、 平原 土壤類型:砂壤土 樹種分布區:浙江 、福建 、江西 、台灣 、湖北 、湖南 、廣東 、雲南 花期:第一次4月~ 5月,初夏開花,黃綠色,圓錐花序 果期:第一次8月~ 11月 樹高:可達3000.00cm 樹高年生長量:100cm 胸徑年生長量:2.40cm 繁殖方法:兩性繁殖
[編輯本段]樟樹的應用
【來源】為樟科植物黃樟的果實,植物形態詳香樟條。 【採集】秋季采,陰干。 【性味】微辛,溫。 【功用主治-香樟果的功效】解表退熱。 治高熱感冒,麻疹,百日咳,痢疾。 【選方】①治高熱感冒,麻疹:香樟果一至二枚。 研末,開水送服。 ②治百日咳,痢疾:香樟果二錢,桉葉二錢,水煎服。
香樟樹根的功效
【異名】香通,走馬胎,樟腦樹根、土沉香、山沉香。 【來源】為樟科植物樟的樹根。 【採集】2~4月間採挖。 洗凈,切片硒干。 【葯材】為橫切或斜切的圓片,直徑4~10厘米,厚2~5毫米。 質硬,有樟腦氣味。以片大、均勻、色黃白、氣味濃香者為佳。 產江西、四川、貴州、廣東、湖南等地。 【性味】《分類草葯性》:辛,無毒。 【功用主治-香樟根的功效】理氣活血,除風濕。 治上吐下瀉,心腹脹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疥癬瘙癢。 ①《分類草葯性》:治一切氣痛,理痹,順氣,並霍亂嘔吐。 ②《貴州民間方葯集》:治風濕疼痛,跌打損傷。 ③《貴陽民間葯草》:理氣,行血,健胃。治胃病,筋骨疼痛,狐臭,腳汗。 ④《四川中葯志》:避邪惡,除風濕。治霍亂腹脹,宿食不化,手足風濕痹痛及疥癬瘙癢。 ⑤《湖南葯物志》:發表,散寒,行氣,活血,消腫,止痛。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4~6錢;或浸酒。外用:煎水洗。 【選方】①治氣脹、氣痛:香樟根末五錢。 熬甜酒吃。 ②治風濕,跌打損傷,筋骨疼痛:香樟根五錢,鐵筷子五錢,白龍須五錢,岩川芎五錢(生者各一兩)。泡酒吃,早晚一次,每次服酒五錢。 ③治風濕疼痛:香樟根煎水外洗。 ④治歪嘴風:鮮香樟根二兩,楓香樹根皮五錢。混合搗爛,外包(歪左包右,歪右包左)。 ⑤治狐臭:香樟根為細末,加入生米飯混合成團,搓揉腋下。 ⑥治腳汗:鮮香樟根皮,搗爛,包腳底過夜。 ⑦治蟲牙痛:樟根白皮加食鹽少許,搗爛敷痛處。
【病蟲害防治】
1、樟梢卷葉蛾。一年發生數代,糼蟲蛀食嫩梢,被害苗枯死。香樟花 防治方法:可用40%樂果200-300倍液噴殺糼蟲,當糼蟲大量化蛹期間結合撫育進行林地除草培土,殺死蟲蛹。 2、樟葉蜂。浙江省一年發生1代或2代。5月上旬和6月上旬分別為第一代和第二代幼蟲期。 幼蟲危害嫩葉的防治方法:用90%晶體敵百蟲或50%馬拉松乳劑各2000倍液噴殺,也可用0.5公斤鬧羊花或雷公藤粉末加水75-100公斤製成葯液噴殺。 3、樟巢螟。幼蟲辟集於新梢上取食葉芽,並吐絲把葉捲成球狀,包住頂芽,造成新梢枯死甚至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此幼蟲一年發生2代,第一代幼蟲在5月底到7月中旬為害,第二代幼蟲尚未結成網巢時,用90%晶體敵百蟲4000-5000倍液噴殺,如幼蟲已結成網巢,可人工摘除燒掉。 4、白粉病。開始幼苗嫩葉背面主脈附近出現灰褐色斑點,以後蔓延至整個葉背,並出現一層白粉。 防治方法:注意苗圃衛生,適當疏苗,發現病株應立即拔除燒掉,病症明顯時,用波美0.3-0.5度的石硫合劑,每10天噴一次,連續噴射3-4次。
[編輯本段]二.城市名
公園概述
樟樹市地處江西省中部,贛江中游,鄱陽湖平原南緣,地理坐標:東經115°06′33〃—115°42′23〃,北緯27°49′07〃—28°09′15〃。 市人民政府駐葯都南大道。郵編:331200。行政區劃代碼:360982。區號:0795。2003年底,總人口53.6萬人。 在歷史上,它曾是我國中原與嶺南舟車孔道,是1988年10月26日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的新興城市。樟樹市歷史上曾名清江縣,是江西四大古鎮之一。它以其特有的葯材生產、加工、炮製和經營聞名遐邇,素享「葯不到樟樹不齊,葯不到樟樹不靈」之美譽,是我國著名的「南國葯都」。樟樹市名稱的來歷緣於遠古「聶友射鹿「的傳奇故事,故此又有「鹿江「之說。它與「瓷都「景德鎮等並列為江西省四大名鎮,明代為全國三十三大工商重鎮之一。
地理交通
市域東鄰豐城市,南接新干縣,西連新余市渝水區,北靠高安市,距省會南昌89公里。市境東西長約58千米,南北寬約31千米,贛江將市境分為河東、河西兩部分,面積1290.99平方千米(城市面積32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18平方千米),耕地62.7萬畝(其中水田51.5萬畝,旱地11.2萬畝),可養水面6.6萬畝,林地34萬畝。贛江、袁水匯流於此,樟樹港為贛江上第二大港。浙贛鐵路、京九鐵路和昌樟高速、贛粵高速、105國道及在建的上海至昆明高速都通過該市,水陸交通便捷。
歷史沿革
自西周至春秋戰國,先後屬吳、越、楚。秦漢至隋唐,先後分屬新淦、建成、漢平、宜春、新余、始平等縣。五代南唐升元二年(938年)8月,析高安、新淦部分地區置清江縣,治所瀟灘鎮(宋改臨江鎮),宋設臨江軍,元改臨江路,明為臨江府,一直沿襲至清末民初。民國時期撤府設道,清江屬廬陵道,不久直屬於省,先後屬江西省第一、二行政督察區。1930年在臨江建立清江縣蘇維埃政權。 1949年6月在樟樹鎮建立清江縣人民政府,同年7月遷臨江鎮,翌年3月遷回樟樹鎮,屬南昌分區專員公署,1959年改屬宜春專員公署。1987年12月清江縣實行省計劃單列。1988年10月1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清江縣,設立樟樹市,12月正式掛牌。
行政區劃
2004年轄5個街道、10個鎮、4個鄉。 淦陽街道 轄:共和東路社區、葯都社區、葯王街社區、封溪社區、樓門前社區、南橋社區、郭里村、曲水村。 鹿江街道 轄:市背社區、東門社區、鹿東社區、邊街社區、站前社區、堎上社區、西堡村、大路口村。 吳家巷街道 轄:沙田新村社區、中山公園社區、洲上街社區、壋下亭社區、龍溪村、吳家巷村、譽洲村。 大橋街道 轄:大橋社區、東村社區、南上社區、梘頭社區、灣里社區、土塘村、古城村、下汽村、張家村、松湖村、溪園村、湖坪村、龍灣村。 城北街道 轄:張家山居委會、門樓里居委會、龍王廟居委會、金岸居委會、薛溪居委會、蓼洲居委會、袁贛居委會、荷湖居委會、洲上村、回龍村、蛟湖村、杏塘村、沙埂村、朱山村、麻埠村、徐家堎村、光明村、中坊村、郭坊村、楊林村、棖湖村、馬堎村、槎市村、桑林村、禮洲村、朱坊村、喻張村。 臨江鎮 轄:西大街居委會、民主街居委會、府前街居委會、臨江居委會、雙洲村、渚塘村、姜璜村、蘆陽村、武塘村、尹家村、寒山村、楓林觀村、廟前村、徹埠村、王家圳村、仰山村、蘆塘村、前祝村、紐塘村。 永泰鎮 轄:永泰街居委會、車埠村、大觀村、洋塘村、石崗村、孔埠村、灌上村、大塘村。 黃土崗鎮 轄:墨庄居委會、黃崗居委會、天井村、荻斜村、謝家村、沃塘村、湖頭村、上蔣村、柘湖村、黃家村、下蔣村、裴家村、方家村、橫坑村、廖家村、管付村、管王村、窯下村、湖下村、黃銅村、山裡村、丁皮村。 經樓鎮 轄:經樓街居委會、後窯村、前窯村、楊彭村、經樓村、沿園村、水溪村、皎湖村、灣頭村、神嶺村、中林村、橫崗村、大路村、小洋村、老店村、兩江村。 昌付鎮 轄:雙金園藝場、城頭街居委會、安崗村、城頭村、孟塘村、太平村、港口村、馬青村、洛湖村、安陽村、藍房村、新江村、袁江村、忠心村、港東村、塘邊村、長蘭村、鄒崗村、昌付村。 店下鎮 轄:店下居委會、烏溪村、大汗村、蘆嶺村、松灣村、花園村、沅江村、官塘村、淦上村、洞塘村、楓樹村、石陂村。 閣山鎮 轄:東站居委會、黃家巷村、渡橋村、孫家村、上陽村、韶塘村、薌溪村、關坊村。 劉公廟鎮 轄:大公居委會、滁山村、塘祖村、鎮蕭塘村、北坑村、五洲村、梘橋村、東港村、雌溪村、橫塘村、庚塘村、湖丘村、楊家村、南保村。 觀上鎮 轄:觀上居委會、攬上村、鄧坊村、郭峰村、北堡村、巷裡村、定安村、上埠村、下聶村、夫田村、陳家村、橫里村、曹溪村。 義成鎮 轄:義成居委會、劉家村、獅山村、烏塘村、泉港村、黎圩村、肖家村、清泉村、羅港村、太和村、前坑村、廣德村、那巷村、淖港村。 中洲鄉 轄:中洲居委會、荷陂村、嚴家村、新屋村、來陂村、車塘村、石橋村、西塘村、萬塘村、石頭村、江平村、甘竹村。 洲上鄉 轄:大洲居委會、嚴埠村、袁家村、蔣家村、中團村、牌樓村、天符村、小洲村、店前村、銅江村、灌溪村、湖西村、逢中村、村樓村、雙塘村、洲山村、溪西村、榆樹村、田段村、灘下村、雄楊村、市園藝場。 洋湖鄉 轄:橫梁居委會、雙溪村、荷園村、洋湖村、小溪村、古亭村、福城村、晏梁村、東閣村、武林村、敖洲村。 吳城鄉 轄:山前居委會、山中村、東塘村、雙港村、蓮塘村、秧田村、塘下村、吳城村、堆上村、路口村、湛溪村、白路村、麾塘村、沽塘村、舉塘村、上京村;市試驗林場。
葯都樟樹
樟樹的葯業源遠流長,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葯村集散地,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自古以來就有「葯不到樟樹不齊,葯不過樟樹不靈」之譽。鎮郊的閣皂山是一個天然葯場,綿延200餘里,草木豐茂,盛產各種葯材,其中動、植物葯材和礦物葯材達百餘種。早在東漢建安時期,道家張道陵、葛仙翁等即修煉於此。他們一面迷信說教驅邪,一面采葯煉丹治病、傳授炮製之法。後來葛氏之孫葛洪,總結行醫經驗,著成《時後備急方》,流傳於世。唐宋時期,樟樹葯業日益發達,采葯賣葯者日增,葯鋪、葯材行、分庄逐步興起,並向外省擴張。明朝初年,這里建起一座三皇宮(即葯王廟),每逢農歷4月28日唐代名醫孫思邈生日,就在廟側設立交易場所,全國各路葯商,多雲集於此,進行貿易。明末清初,樟樹中葯鋪已發展到200多家,同時,外省葯商也來此設立葯行,甚至還建有同鄉會組織。這樣漸漸變成了葯材集散中心。至今境內仍有不少保存完好的煉丹井、洗葯池、古寺、葯廟等勝跡。樟樹人採集、炮製中葯材世代相傳,掌握了許多秘傳妙法,無論是炒、浸、泡、炙,還是烘、曬、切、藏,均有獨到之處。優秀葯工切的葯片,「薄如紙,吹得起,斷面齊,造型美」,色、香、形、味、效俱佳。樟樹的葯師、葯工、葯商走遍全國葯材產地,採集、選購品質上乘的葯材原料運回加工,使得樟樹的葯材品種齊全,質地精良。樟樹因此成為全國中葯材生產、加工、炮製和經營中心。 「葯都」的形成,除因其地理條件優越、水路交通發達之外,與其盛產葯材,精於葯材的種植、炮製、經銷和保管,更是密不可分的。閣皂山有天然葯材200多種,中外聞名的江枳殼、面枳實,就是當地特產之一。樟樹本地,對葯材質量的要求非常嚴格,葯材必須純凈,飲片加工務其精細。如今歷朝的「葯王廟會」已發展成一年一度的全國葯材交流大會。每年請柬一經發出,香港、新加坡以及全國各省、自治區、市的葯界同仁蜂擁而來。屆時的樟樹,就成為葯的世界、葯的海洋。在葯都東門外的寬闊坪場上,一片專門用以進行交易活動的富麗堂皇的建築群拔地而起,總佔地面積15000多平方米,可容納萬餘人同時進行交易活動。
名勝古跡
悠久的歷史為樟樹市留下很多名勝古跡,境內已發現的古遺址就有122處之多,居江西省的首位,其中包括距今4500年前的築衛城。樊城等新石器時代遺址和吳城商代遺址。古遺址中出土的一批石器、陶器、瓷器、青銅器、書畫、金石等珍品被譽為「國之瑰寶」。還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於南唐的太平觀碑和建於宋朝的閣皂山鳴水橋等。閣皂山距市區20公里,是全國道教三大名山之一,唐高宗曾賜號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朱熹、文天祥等我國古代名人都在此留下過名言佳句。 道教聖地--閣皂山 閣皂山位於樟樹市東南20公里處的贛江東岸,綿直200餘里,因其「形如閣,色如皂」而得名。相傳道學家葛玄曾在此修真悟道、後雲游四海,最終仍回到閣皂山、並在駱駝峰之側修建卧雲庵,築壇立灶,煉丹8載,終成「九轉金丹」。他服丹「飛升」後,被道教尊為「太極仙翁」。葛玄的「仙跡」使得閣皂山成為一名勝,道學家雲集於此。北宋楊申《閣皂山景德觀記》雲:學道之士五百人,為屋一千五百間、可見當時之盛況。 閣皂山峰巒越百,仙道遺跡比比皆是。駱駝峰為葛玄得道藏丹處。太極峰為玉女理鬃處,西坑桂壁峰為張道陵修煉之地、有張天師壇。劍劈石、雙鯉門、風門、一天門、丹井等處、無不俊美奇特,加上那美麗的神話傳說,更顯得神奇無比。凌雲峰峽口的懸崖上,飛跨著一座石拱橋名曰鳴水橋。它建於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歷經了800多年的風雨、橋拱至今完好無損。 吳城商代遺址 位於樟樹市西南44公里的山前吳城村、肖江上游的丘陵坡地上。它是在江南首次發現的較大規模的商代文化遺址。考古界稱之為「吳城文化」。遺址中心在吳城村土城內。1973年修水庫時,被民工發現。後經6次發掘,面積達61.3萬平方米,清理出房基2座,灰坑和窯地55個,墓葬16座。陶窯2座,出土較完整的石器、銅器、玉器、牙雕等900餘件。這些遺跡、遺物的發現,為探討江西地區商周青銅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樟樹市博物館陳列有部分實物和資料,供遊人參觀。與吳城遺址相伴相隨的是樟樹市境內最大的水庫--吳城水庫,水庫面積將近10平方公里,為樟樹市一大旅遊勝地!
特產
樟樹自古就有「酒鄉」之譽,因「清、香、醇、補」四大特色而得名的「四特」酒就是樟樹特產之一,源於宋代有名的土酒。周恩來總理曾贈它「清香醇純、回味無窮」八個字,於1988年7月獲首屆北京國際博覽會金獎。 樟樹悠久的種植柑桔的歷史,被定為全省柑桔生產重點市,全國85個柑桔生產基地之一。樟樹紅桔以色艷、味甜、皮薄、核少而聞名全省,行銷海內外。 風土人情 樟樹市位於江西省中部,鄱陽湖平原的南緣,市域跨贛江中游兩岸。境內有浙贛鐵路、京九鐵路、贛粵高速、滬麗高速公路,105國道及贛江水道,是交通便利地區。地貌主要有三種類型:河谷堆積平原地形、構造剝蝕低丘崗阜地形、構造侵蝕低山丘陵地形,其中平原面積較大,有871.9平方千米,佔全市67%以上,適宜種植糧、棉、油等各類農作物,土、肥、水、熱等生產條件優越,峰嶺為數不多且不高,主要有玉華山、閣皂山等,山區植物多以松、杉、竹等為主,也生活有各種野生動物。地下礦床儲量豐富,有鹽、煤炭、鐵等,以岩鹽儲量為最,有100億噸以上,質優且易開采。 樟樹市以「葯、酒、鹽」聞名於世,葯業源遠流長。著名道教創始人葛玄於東漢建安七年在閣皂山結廬修道、采葯煉丹、行醫濟世,開啟了樟樹醫葯之源,後經歷代醫葯家不斷努力,樟樹贏得「葯都」稱號,有「葯不到樟樹不齊,葯不過樟樹不靈」的美譽,樟樹鎮也成為江南最大的「葯碼頭」,樟樹「葯幫」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其中樟樹產的枳殼、陳皮、枳實、黃梔子、蘇葉等均是各地葯家競相採用的地道中葯材,枳殼更是歷朝歷代皇家貢品。 樟樹葯文化源遠流長,酒文化也毫不遜色。「名酒來清江,嫩色如新鵝」。樟樹先民釀制的酒在南宋就享有聲譽。四特酒更是以「清、香、醇、純,回味無窮」聞名遐邇。四特酒幾十個品種的產品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需求,深受歡迎,暢銷不衰。 鹽化工是新興產業,隨著我市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鹽化產業鏈逐步做大,已成為支柱產業和我市的特色品牌。 樟樹人文歷史厚重。從南唐升元二年建縣至清同治九年,共出進士293人,舉人403人,平均每二年一人中舉人,每三年一人中進士。一家六代出十八名進士,五子登科先後進士及弟,兄弟同榜雙進士被傳為佳話。名臣武將、名流學者人才輩出,燦若群星。市內築衛城遺址、吳城遺址、樊城堆遺址,記載了樟樹先人們豐富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信息;黃土崗墨庄,反映了樟樹人民詩書傳家、文章治國的一腔豪情;閣皂靈山,孕育了樟樹葯業淵遠悠久,勃勃生機;歷代葯家名醫,更映襯了樟樹是個多士之幫,人文薈萃之地。 如今,樟樹人民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認真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奮勇兩爭,打造三都,一定會把樟樹建設得更加美好。 樟樹市各鄉(鎮)、街道郵政編碼 地名 郵政編碼 樟樹市
Ⅶ 中國四大糧倉分別叫什麼
徐州 廣運倉 屬於 明代四大漕運糧倉 之一
明代四大漕運糧倉
分別是 淮安的豐濟、徐州的廣運倉、德州的德州倉、臨清的臨清倉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時,定都南京,並派兵北征,攻佔大都,改名北平府,永樂元年(1403年)正月,升北平為北 京,永樂十九年(1421年)遷都北京。此後東南區的糧食由運河輸入京師供官、軍食用。由於淮安、徐州、德州、臨清水路暢達,故漕糧先集中於這四個地方,然後漕運北 京。淮安、徐州、德州、臨清作為明朝徵收貢糧設於運河沿途的四個轉運站,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被後人譽為「明代四大漕運糧倉」。
1.淮安:得名於南宋,寄託著淮地安定的希望。自邗溝開鑿和拓寬後,淮安是運河入淮的重要口岸,歷代漕運必經的咽喉要地。明主管漕運總督就專駐在這里。
2.徐州:大運河的重要口岸,從河南向東流的汴水和從東向南流的泗水交匯於此。自前5世紀至16世紀,這里是江淮通向中原的必經之地。明時,經徐州駛往京城北 京的漕船每年1.2萬多艘,漕糧達400萬擔。
3.德州:湖泊眾多,有「湖城」之稱,明代德州是「水陸四達」的交通要沖,也是大運河上的重要口岸。
4.臨清:位於山東運河和南運河匯合處,為「南北交匯咽喉之地」,皇家規定,江蘇、安徽等地民運糧220萬擔集中於臨清倉,再由官軍接運到北 京。
Ⅷ 呂氏家譜
山東省,呂氏家譜排列順序全部在這里.
呂氏共五大分支,屬二支(有記載,始祖、尚、望、賓),解放前直漢代常年戰爭,各族、各派紛爭,各有出錄(路數),都帶有個性,有些窮的沒文化的大多亂用,大多數輩收費,有的也不續了,所以各有各得說法,不利於和諧社會,所以推出譜表,供國內外後代使用,按道教一分三,萬物眾生,一字一輩,一字同音分三字,為同輩共用,(參與:1960年進入山東省委特別領導小組的呂建存、呂洪彪山東人大副主任,呂傳海檢察院檢查長,呂成茂濟南市經委主任/援朝老幹部、呂成功航天博士、呂成賓政府會議,寶亭公安警署、呂宗鵬校主任、呂明泉經營部經理。呂明才經理、呂成潤機場衛士、呂成東學士、呂本(明)旺北園管區書記)
經、永、思、庭、建(清代用輩分較亂)、傳、明、承(成)、宗、常、德、源、守、幸、廣、志、恆、祥、嘉、光、繼、世、旗、盛、安、忠、立、漢、國、存、春、澤、書、正、遠、太、吉、真、仁、處、金、童、宇、始、尊、蒙、公、著、向、卿、唐、時、慎、靜、肅、坤、畫、相、勉、恩、英、聖、濟、忱、佩、中、本、紀、彥、布、魯、晨、溫、釋、君、浩、達、俊、天、洞、士、博、才、來、運、瑞、雪、潤、冬、夏、楷、棟、行、長、慶、厚、理、傑、修、功、民、躍、兆、秉、富、懷、桂、紫、開、悟、啟、學、翰、文、亭、慧、統、華、珏、志、良、留、帥、泰、宮、龍、卧、寶、弘、堂、田、豐、昂、奧、寧
有關輩分差異與歷史、性格、觀點、文化與貴低,國內外通用
樓主: 明字輩後面是啟,但是承和啟是同一輩份的. 沒什麼區別,之前是啟,後人改為:承 .
Ⅸ 去北歐進行商業考察 有什麼好的路線
一、考察概況\
進入新世紀以來,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跨國公司全球戰略進一步加強,與此同時,跨國公司的治理和管理體制有了新的調整,跨國公司全球經營的理念,特別是包括股東責任、社會責任和未來責任(可持續發展)在內的企業責任理念有了引人矚目的新發展。跨國公司戰略、結構和理念的新發展值得我國大型企業的高度關注。
隨著我國民營經濟迅猛發展,已涌現了一批實力較強、走出國門發展的外向型企業,了解借鑒西方跨國公司的全球戰略思路、現代公司責任理念以及在跨國經營管理方面的做法和經驗很有必要,有利於促進我國民營企業更快更好地走出去,發展成為有中國特色、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
商務部研究院跨國公司研究中心協助有關部門,已連續三年組織國內企業(主要為國有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先後考察了日本、歐洲和美國一批大型跨國公司,取得了良好的考察成果和組團經驗。
全國工商聯在商務部跨國公司研究中心的協助下,邀請部分省、市
工商聯分管經濟工作的副會長和部分大型民營企業的董事長、CEO、總裁、副總裁等高級經營管理人員,組成考察團赴北歐對跨國公司進行考察。邀請函發出,得到熱烈響應。考察團共有23人(名單見附件一),由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張龍之擔任團長、中央統戰部經濟局副局長戚建美擔任副團長,全國工商聯經濟部副部長侯志銳擔任秘書長、商務部研究院跨國公司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王倩擔任副秘書長。考察團分成三個小組開展活動,小組長由北京、天津和湖北工商聯副會長擔任,保證了各項工作高效、有序進行。
考察團在瑞典,聽取了愛立信(ERICSSON)公司、利樂(TETRY)公司、沃爾沃(VOLVO)公司的高管人員、哥德堡商業區有限公司(BRG)的高級國際顧問和瑞典外交部屬下的瑞典全球責任合作組織(SWEDISH PARTNERSHIP FOR GLOBAL RESPONSIBILITY)的大使級官員對瑞典王國、所在城市和本公司(機構)的經濟發展概況、公司經營戰略、企業責任等方面情況的詳細介紹,並參觀了有關公司的生產情況。愛立信公司成立至今已有129年歷史,是全球領先的提供點對點的全面通信解決方案的供應商,業務遍布140多個國家(地區),年銷售額達151.8億美元。1894年,2000部愛立信電話機遠涉重洋來到上海,1906年,清朝政府禮部尚書戴鴻慈等官員曾訪問過瑞典愛立信公司。1985年,愛立信在北京設立辦事處,1994年,成立了愛立信中國公司,1997年,在北京成立了愛立信中國學院,目前,該公司在中國已建立了24家辦事處和10家合資企業。愛立信公司始終認為信息交流是人類的基本需要,堅持「市場調研—技術研發—支持市場」的經營理念,他們認為企業社會責任的重點是:環保和節能。利樂公司是世界500強之一,主要生產銷售包裝材料、飲料加工設備和灌裝設備,目前業務遍布世界165個國家和地區,掌控全球75%的軟包裝市場份額。該公司開拓中國市場的第一台液體飲料灌裝機1979年在廣州投入使用,現在已擁有無菌紙包裝95%中國市場佔有率,中國成為利樂公司在全球包裝材料與加工設備銷售的最大市場。沃爾沃公司是世界20大汽車公司之一,創立於1924年,在汽車安全系統方面榮登全球排行榜首。該公司的卡爾瑪廠創造了卡爾瑪生產模式,關愛員工,把工人從機械往復式勞動中解放出來,在世界產業界頗受稱贊,被譽為生產方式的一項重大變革。哥德堡商業地區有限公司與中國的經貿關系已有20年,該公司董事長由哥德堡市市長兼任,也擔任過商會(SKF)主席,差不多每年都要到中國去。該公司辦公所在建築即是300年前瑞典東印度公司(與引起鴉片戰爭的英國東印度公司沒有「親緣」關系)遺址,東印度公司當時與中國的貿易收益就超過了當時的瑞典國家預算。該公司的業務職能有些象我們一個開發區的管委會,但是管理和服務的范圍要大得多,輻射整個哥德堡地區。哥德堡市是瑞典第二大城市,哥德堡港是北歐地區最大港口,哥德堡地區已成為北歐三國最大的工業區,在300公里半徑范圍內集中了瑞典、丹麥和挪威三國50%的工業,僅外國所屬公司即超過1500家,該地區還擁有四個大的科技園區。瑞典全球責任合作組織歸屬瑞典外交部的國際貿易司,也說明了瑞典政府非常重視企業社會責任問題,把研究討論這個問題的一個組織納入政府部門,相當於我們政府部門屬下的一個「事業單位」。但是其國際貿易司不設在商務部內而設在外交部內,是否說明瑞典政府部門更加適應市場化,還是值得思考的。在瑞典考察期間,我國駐瑞典大使館官員會見並宴請了張龍之團長、戚建美副團長和部分團員,表示歡迎國內企業家來瑞典進行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使館人員願意提供幫助和服務。
考察團在芬蘭,與芬蘭中央商會(THE CENTRAL CHAMBER OF COMMERCE OF FINLAND)、世界貿易中心協會赫爾辛基分會(WORLD TRADE CENTER HELSINKI)的負責人以及芬蘭——中國發展交流中心(FINLAND-CHINA DEVELOPMENT AND EXCHANGE CENTER)的CEO進行了座談交流。芬蘭的商會是依據《商會法》而成立和運做的,我們向芬方要了一份《商會法》英文本,回國後經法律部協助譯出(見附件二),對我國今後完善商會工作法律體系會有參考作用。芬蘭中央商會就是《商會法》中所規定的總商會,由20個商會組成,共有16000多個會員,會員是自願加入商會,在芬蘭企業入會率約為10%。總商會的職責是在全國范圍內促進工商經濟的發展,為各商會履行職責提供支持和幫助。世界貿易中心協會是個完全不涉及政治的國際商貿組織,在全球的85個國家有280個城市設有分會,與75萬家貿易機構互相聯系,通過舉辦多種活動、網上服務、貿易卡服務等促進國際貿易發展和繁榮。芬蘭-中國發展交流中心是在我國國家外國專家局經過認定的合作項目,中心旨在高科技領域開展與中國的合作於交流,多年來芬蘭政府強調「科技立國」,「小國大經濟」,在新能源開發、水源保護和植被保護等環保與可持續發展方面作出很大成績。芬蘭飲用水質量全球第一。芬蘭政府規定,砍一棵樹要補栽四棵苗,至少保證成活一棵。考察團與芬蘭的接待機構雙方都對開展經貿合作表示了濃厚的興趣,並表示樂於積極參與中國商城建設和運營等具體項目的合作,相約今後在北京做進一步合作項目洽談。
考察團在挪威,與挪威工商總會(NHO)進行了友好交流。該商會於1993年由僱主協會、工業協會和手工業協會合並而成,成員包括從小規模的家庭作坊到大型公司的15700多家企業,組織機構除設在首都奧斯陸的總部外,還有17個地區聯合會和23個不同的行業協會。該組織在上世紀90年代與全國工商聯、中國企業聯合會開始了友好交往,在會務交流、培訓研討和經貿合作等方面開展了廣泛合作,僅2003年至今就有1200多名中國企業家、職業經理人參加了涉及市場經濟、國際貿易、企業管理、企業責任等內容的培訓研討活動。就在今年三月,我會與該組織在北京就進一步合作還續簽了一份協議。在座談中,雙方就市場經濟條件下商會的性質、地位、作用和職能進行了比較深入的交流和討論。據了解,瑞典和挪威都沒有單立《商會法》,商會依據含有相關條文的法律開展商會工作,有時通過黨派之間談判協商來規范商會工作。瑞典、挪威和芬蘭的商會以及一些大企業都設有「首席經濟專家」的職位,負責向商會及時分析報告經濟形勢,並根據會員企業的情況向政府提出金融、產業政策咨詢意見;幫助董事會制訂戰略方針、提供經營管理咨詢。
二、考察收獲與建議\
(一)、開闊了視野,加深了認識,擴大了交流\
考察團通過此次考察感到,進入新世紀以來,北歐跨國公司在公司發展戰略、公司治理和管理結構以及公司經營理念等方面均進行了深刻的調整,以適應經濟全球化潮流。經濟全球化使得無國界競爭(「無限制競爭」)逐步形成,自由市場經濟的迅速擴展正在把所有實行市場經濟的國家納入全球市場經濟體系。在這種趨勢的沖擊下,傳統的「國內市場」與「國外市場」的界限將不復存在。每一個企業或公司所面對的都將是「國際市場」,這些公司和企業在經營時所遵循的准則和慣例都將是「國際准則」和「國際慣例」。這使得跨國公司的發展可以不受總部所在國經濟發展總體狀態的制約。公司戰略、結構和理念的調整使得北歐跨國公司競爭力得以加強和鞏固,從而改善了公司的業績,形成了「小國大公司」的局面,即公司總部所在國家國土面積不大、人口較少、經濟總量也不顯著的情況下,跨國公司的規模和經營業績卻名列世界前矛。這將給我國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一個啟發一個信心,並不是整個國家都進入經濟發達狀態時才可能產生名列世界前矛的大公司強公司,而是可能先有企業發展成大公司強公司並且這樣的大公司強公司越來越多時推動本國經濟加速進入發達狀態。
在考察中,我們就公司責任問題與被訪問公司進行了有益的探討。北歐跨國公司對於公司責任的基本內容的理解是一致的,一般都包括公司的股東責任、社會責任和環境責任。這些公司都認為,強化公司責任不是「做秀」,而是來自公司實實在在的價值理念。公司是追求盈利的企業,強化公司責任的目的是與公司商業利益聯系在一起的。強化公司責任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參與競爭,強化公司責任最終正是提高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事實上,中國民營企業通過關愛員工、誠信經營、依法納稅、參與國企改革、安置就業和再就業、開展扶貧助困、建設新農村、投身光彩事業和各種社會公益事業來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在企業責任問題上已經探索出了中國特色的道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的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建設創新型國家、構件和諧社會、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等重大戰略,為中國民營企業進一步履行企業責任指明了方向。我們可以借鑒海外跨國公司強化公司責任的理念和做法,從企業層面促進轉變增長方式,提高核心競爭力,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我國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
考察訪問的交流是雙向的,我們在聽取對方介紹情況發表見解的同
時,也積極宣傳我們自己,特別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方針、政策、成就,以及在共同關心的課題上我們的觀點主張,利用一切機會爭取國際社會對我們的理解和支持。每訪問一個國家,張龍之副主席都代表考察團向對方介紹我國近年來改革開放的方針、政策、經濟成就,我國民營經濟發展概況,工商聯的工作,向他們宣傳介紹中國的民營企業家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來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情況和取得的成果。發言或提問的團員也分別結合自己企業的情況進行了宣傳。
在考察期間,天津市工商聯副會長谷強和另兩位天津企業家一
起,同在瑞典創業發展的天津同鄉進行了洽談,他們不失時機地宣傳了家鄉的巨大變化,黨中央、國務院對天津濱海新區發展的重視,說動了這位老鄉決意回家鄉發展一把,帶著項目到天津高新技術開發區投資辦廠。
考察團在北歐考察期間,與老朋友之間重敘友誼,又結交了不少
新朋友。在考察團中,有三名團員曾經來北歐或在國內參加過挪威工商總會與全國工商聯的合作項目培訓,這次相見倍感親切。與北歐受訪公司和機構接待人員的接觸中,地方工商聯的同志和民營企業家都越來越感到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實行不斷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我國的國際政治地位在不斷提高,我國公民在出訪時也越來越受到歡迎和重視,我們自己的底氣和自信也越來越足了,交往中的共同語言也越來越多了,相互理解的越來越深了,互利雙贏共謀發展的機會也越來越大了。
在考察期間,團員們利用四次半天各三百公里長途行車的機會,在車上分組每人分別向大家介紹了自己的經歷、企業情況,交流學習心得體會,談認識提建議,互相啟發,互相促進,大家都感到受益非淺。
(二)、啟示和建議\
1、 商會設立首席經濟專家的做法值得借鑒\
北歐國家商會及一些商務機構、大企業都設有「首席經濟專家」(
—Chief Economist)的職位,聘任經濟界著名專家、學者、大學教授擔任首席經濟專家,負責向商會或企業及時分析報告經濟形勢,提供經營管理咨詢;並根據會員企業經營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向政府提出金融、信貸和產業政策咨詢建議。通常,首席經濟專家還作為商會(企業)發言人,這種做法我們可以借鑒,在中國民間商會和行業商會聘請經濟專家,充分發揮他們的專長,更好地發揮商會的參政議政作用。
2、 積極鼓勵民營企業走出去
通過對北歐跨國公司的考察了解,引起我們深入思考。北歐幾國和
美國比較,都在小國之列,但是他們的經濟發達程度,卻不在美國、日本等經濟強國之下。這些跨國公司,更是發展到在全球企業界名列前矛的位置,正是這些大的跨國公司推動小國成為經濟強國。芬蘭採取了參與全球化、推動全球化的策略,芬蘭政府在經濟貿易發展上感到中國的挑戰之後,不是採取貿易保護主義,而是說服本國公眾,不要害怕中國的崛起,而要加強與中國、印度這樣的經濟崛起國家的合作。70多家芬蘭公司在中國設廠、不斷加大投資,在中國雇員超過3.3萬人,這使他們得以壯大,競爭力得以提高,有更大的餘力回饋本國,加大研發力量,從而牢牢地站穩行業鰲頭,立於不敗之地。這使我們加深了對於國家實施「走出去」戰略的理解,我們和商務部建立合作機制,積極推動民營企業走出去,這步棋方向正確、正當時機,應該堅定地走下去。注意加大對海外跨國公司成功案例的解剖分析和點評宣傳,推動民營企業走出去不斷開拓新局面。
3、 推動企業把科技創新擺上突出位置
從瑞典利樂公司開拓中國市場中我們得到了很深刻的啟示:只有先
進的核心技術才能佔領市場。利樂公司給我們考察團先後發了五次邀請函,前三次是我們改了訪問行期,他們及時配發新的邀請函,第四次,他們從本國公司總部給我們考察團每個團員一份手簽邀請函,當天(北京時間星期六凌晨)特快專遞,保證我們星期一收到以便於使館簽證,我們訪問利樂公司的前夕他們又給每位團員發了一個手簽的歡迎函,考察完畢又招待考察團全體團員共進工作午餐。他們怎麼對我們這么熱情?說實話,他們已經從我們同胞身上賺「老了去」了!利樂公司「悄沒聲」地佔領了中國這個大市場,2005年利樂公司生產了1200億件包裝品,181億件銷售在中國市場了,占其總供應量的15%,是該公司十大市場第二名巴西、第三名德國的總和。利樂公司接待人員稱是利樂的包裝助推中國的伊力和蒙牛兩個企業的崛起。從我們的立場看,是我們這樣的兩個成長性企業「養肥」了利樂。可以說這是全球經濟一體化中「雙贏」的一個經典案例。利樂公司佔領中國市場的秘訣是什麼,就是自主創新,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不斷地推出在市場上受歡迎的新型包裝產品,以及為生產這種新型包裝品配套的一整套設備和技術,如三角包(即正四面體造型)包裝,不僅造型別致,而且節約材料,但是要實現它就必須購買使用利樂公司提供的與之相配套的自動灌裝與包裝一次成型封裝技術和設備。我們應該學習利樂公司的經營戰略,引導我們的企業強化自主研發、自主創新,只有擁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才能不受制於人,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利樂公司創始人魯賓勞辛博士有一句話,說一個好的包裝品,節約出的錢應該大於它的成本。我們也可以這樣說,出國考察訪問化去了我們的時間和金錢,但是得到的啟示和見識,卻能幫助我們更好的發展、更快的成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應該多組織我們的會員企業出去走一走,看一看。,這里很不錯,你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