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庵鄉遺址
① 請問全椒縣有多少個鎮每個鄉鎮有多少人各鎮最近的收入狀況如何求個明細,謝謝!
全椒縣 儒林街 襄河鎮 襄河鎮、十字鎮、古河鎮、大墅鎮、武崗鎮、馬廠鎮、石沛鎮、西王鎮、六鎮鎮、二郎口鎮
② 安徽全椒縣大墅鎮派出所電話號碼
中共全椒縣縣委 5035530
全椒縣人民政府 5011609
全椒縣人民代表大會 5012440 5032459 5012151
全椒縣政協 5012446
全椒縣公安局 5011357
全椒縣人民法院 5012447 5014288 5012534
全椒縣人民檢察院 5012744 5012498 5012000(舉報中心)
全椒縣工商行政管理局 5011551 5011391
全椒縣電視台 5012456
全椒縣國家稅務局 5012388 5032118 5012290
全椒縣地方稅務局 5011405
全椒縣消防隊 5011953
中共全椒縣委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 5012668
中共全椒縣政法委員會 5011477
中共全椒縣紀律檢查委員會 5011331
中共全椒縣政府信訪局 5034266
中共全椒縣老幹部局 5011401
中共全椒縣委組織部 5011311
中共全椒縣委宣傳部 5011655 5034355
中共全椒縣統戰部 5034318 5012354
中共全椒縣委黨校 5012366
全椒縣機關事務管理局 5023238 5012206
全椒縣工業園區管委會 5186662 5186661 城東工業園區
全椒縣交警大隊 5011895
全椒縣交警大隊一中隊 5011261
全椒縣交警大隊二中隊 5011825
全椒縣交警大隊車管所 5012274 5028330
全椒縣襄河中心派出所 5011413
刑警大隊四中隊 5031110
全椒縣儒林派出所 5011253
全椒縣寶林派出所 5012850
全椒縣南屏派出所 5198169
全椒縣水上派出所 5011415
全椒縣城東派出所 5185119
全椒縣消防大隊 5011953
全椒縣武警大隊 5010637
全椒縣公安局林業派出所 5012450
省交警總隊高速公路三大隊 5186112 5186528 5186527
全椒縣工商局襄河工商分局 5010003 5011451 縣襄水西路61號
全椒縣工商局新南工商所 5011097
全椒縣武崗工商所 5198947
全椒縣城東工商所 5026481
全椒縣物價局 5033899 5033637
全椒縣審計局 5011556 5011875 5024418
全椒縣統計局 5028759 5012982
全椒縣國家稅務局城東工業園區分局 5186488 5186934
全椒縣國家稅務局武崗分局 5198171 5198532
全椒縣地方稅務局城東地稅所 5011433
全椒縣地方稅務局稽查局 5031627 5019635
全椒縣國土資源管理和房產管理局 5012552 5013441
全椒縣質量技術監督局 5011164 5028399 襄水西路3號
全椒縣檔案局 5011319
全椒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 5012482
全椒縣社會保險局 5024400
全椒縣民政局 5017322 5011475 襄河鎮新華南路
全椒縣軍人招待站 5012734
全椒縣葯品監督管理局 5017699 5033268
全椒縣科學技術局 5031214 5011909
全椒縣文化體育旅遊局 5014728 5012402 5012320
全椒縣廣播電視局 5021900 5011385 5012456
全椒縣教育局 5011303
全椒縣鄉鎮企業局 5012966
全椒縣衛生局 5011423
全椒縣建設局 5011539
全椒縣建築工程管理站 5012594 5023017 5028866 體育場路52號
全椒縣農業機械管理局 5017798 5011517 5011533 南屏大道130號
全椒縣糧食局 5011421
全椒縣林業局 5012462 新華南路
全椒縣水產局 5011495
全椒縣水利局 5012718 5013114 5018487
全椒縣襄河閘管理處 5010190
全椒縣地方海事處 5011066 5012806
全椒縣鹽務管理局 5020738 5011217 縣站前路19號
全椒縣交通局 5011891 5011701 5185268
全椒縣公路分局 5011681 5011897
高速公路全椒管理處 5185197
全椒縣氣象台 5012526 5012524
全椒縣環境保護監測站 5011024
全椒縣經濟貿易委員會 5011513
全椒縣計劃委員會 5012069
全椒縣計劃生育委員會 5027779 5012208 5012326 5012825
全椒縣發展計劃委員會 5012992 5011955 5010970
全椒縣農業委員會 5011453
全椒縣建設監察大隊 5029539 5028400 5011182
全椒縣醫療保險基金管理中心 5032918 5031338 5031328
全椒縣農村社會經濟調查隊 5012332
全椒縣襄河鎮人民政府 5012996 5012941 5015011
陳淺鄉人民政府 5210001
白酒鄉人民政府 5220012
武崗鎮人民政府 5232058 5231066
武崗派出所 5231079
官渡航運站 5250382
全椒縣交警大隊五中隊 317
全椒縣二郎口中心派出所 129
全椒縣古河鎮人民政府 5301244 5301198 5301055
古河中心派出所 5301009
全椒縣交警大隊四中隊 5301001
全椒縣古河工商所 5301383 5303677 5304345
全椒縣古河國稅分局 5301145
全椒縣古河地稅所 5304496 5304497
程家市鄉人民政府 5340001 5340400 5340200
大墅鎮人民政府 5366001 5366028
大墅鎮派出所 5366004
大墅鎮工商所 5366315
全椒縣馬廠鎮人民政府 5401102 5403688
全椒縣馬廠鎮派出所 5401060 5401110
全椒縣馬廠鎮工商所 5401034
全椒縣馬廠鎮國稅所 5401039
全椒縣馬廠鎮地稅所 5401038
全椒縣馬廠鎮法庭 5401037
全椒縣石沛鎮人民政府 5450001
全椒縣石沛鎮派出所 5450009
全椒縣草庵鄉人民政府 5470018 5470148
全椒縣草庵鄉派出所 5470119
東王派出所 5483057
全椒縣人民法院城東法庭 5013334
全椒縣人民武裝部 5011511 八一路14號
共青團全椒縣團委 5011617
工商聯合會 5011365
全椒縣物資協會 5016578
全椒縣工商協會 5011501
全椒縣襄河鎮城東居委會 5186687
全椒縣新華居委會 5019371
全椒縣屏山居委會 5019373
全椒縣新南居委會 5019370
全椒縣太平居委會 5011449
全椒縣水上居委會 5017841
全椒縣南城社區居委會 5011305
全椒縣襄河村民委員會 5012956
全椒縣周崗鄉人民政府 5445102
全椒縣西王鎮人民政府 5430912 5430001 5430374
全椒縣復興鄉人民政府 5425001
全椒縣管壩鄉人民政府 5391230
③ 安徽全椒縣新農村試點名單
兩個市試點鄉鎮為:古河鎮和二郎口鎮;13個市試點村為:陳淺鄉百子村百回子新村隊、石沛鎮答聯盟村崗馮隊、草庵鄉大張村小李隊、大墅鎮永豐村義庄隊、西王鎮夏集村小高隊、馬廠鎮黃庵村前繞隊、十字鄉韋庄村夏崗隊、襄河鎮千佛庵村小余郭隊、襄河鎮老觀陳村老觀陳隊、古河鎮農科村、武崗鎮中心村大文隊、六鎮鎮小集村上凡隊、二郎口鎮上陶村三戶隊,其中襄河鎮千佛庵村三郭隊、陳淺鄉百子新村、石沛鎮聯盟新村、武崗鎮中心村大文村民組4個村民組為省重點示範村。
④ 2017年安徽省全椒縣哪些地方拆新農村
兩市試點鄉鎮:古河鎮二郎口鎮;13市試點村:陳淺鄉百村百新村隊、石沛鎮回聯盟村崗答馮隊、草庵鄉張村李隊、墅鎮永豐村義庄隊、西王鎮夏集村高隊、馬廠鎮黃庵村前繞隊、十字鄉韋庄村夏崗隊、襄河鎮千佛庵村余郭隊、襄河鎮觀陳村觀陳隊、古河鎮農科村、武崗鎮村文隊、六鎮鎮集村凡隊、二郎口鎮陶村三戶隊其襄河鎮千佛庵村三郭隊、陳淺鄉百新村、石沛鎮聯盟新村、武崗鎮村文村民組4村民組省重點示範
⑤ 皖東的歷史沿革
春秋
周簡王二年(公元前584年)
南方逐漸強大的吳國與中原諸侯在鍾離(今鳳陽縣臨淮關)舉行會議,這是中原諸侯第一次與吳國往來的聚會,此後吳國就有了向北發展的意圖。
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
吳國邊邑(今天長市石樑鎮)與楚國邊邑鍾離兒童爭桑,致兩家相攻,卑梁人被殺。卑梁大夫怒攻鍾離,被楚王滅。吳王發兵攻楚,一舉滅其鍾離、居巢。史稱「卑梁之釁」。
秦
胡亥元年(公元前209年)
七月,農民起義軍首領陳勝、吳廣令部將葛嬰連克鍾離、東城(今定遠縣三官鎮),立襄疆為楚王。
西漢
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
十二月,項羽兵敗垓下,逃至陰陵(今定遠縣靠山鄉),迷途,又帶領僅剩的28騎逃至東城四聵山(今定遠縣二龍鄉境內)被灌嬰包圍。突圍後南逃至烏江亭(今和縣烏江鎮)自刎。
前元八年(公元前172年)
淮南厲王子劉良封為東城(今定遠縣東南三官集)侯。
永光五年(公元前39年)
夏及秋大水,淮南陰陵、東城、全椒等縣「雨壞鄉聚居舍,水流殺人」。
東漢
漢安三年(144年)
永江郡范容、周生率眾起義,攻取城邑。陰陵人馬勉、徐鳳起兵響應,築營於當塗山中(今定遠縣城西北45公里)。永嘉元年(145年)三月,九江郡都尉騰撫率官兵鎮壓,捕殺馬勉、范容、周生等1500餘人。徐鳳率余眾攻東城,殺東城和西曲陽(治今鳳陽縣龍頭壩)兩縣縣令,後遭官兵伏擊,徐鳳兵敗被殺。
建寧五年(172年)
魯肅出生於東城。建安二年(197年),魯肅率部屬百餘人離鄉隨周瑜到江南投奔孫吳。
東晉
大興元年(318年)
七月,淮南郡陰陵(今定遠縣靠山鄉)、西曲陽等縣發生蝗害,禾苗受損。次年五月,蝗害又再度發生。
咸安元年(371年)
桓伊破前秦王鑒、張蚝軍於全椒縣城內積玉橋。
太元四年(379年)
前秦遣軍大舉南侵,兗州刺史謝玄率軍三萬進駐白馬塘(今天長市東北),連克前秦軍。後謝玄以石樑為據點,步步進逼,使前秦軍節節潰敗,退屯淮陰,江北遂安。
太元八年(383年)
前秦苻堅大舉犯晉,遣梁成為先鋒率精兵5萬屯洛澗(今定遠縣爐橋鎮西北)。十一月,晉先鋒都督謝玄派遣劉牢之率精兵5千抵洛澗,襲擊秦兵,大破,斬梁成。
南北朝
南朝宋元徽元年(473年)
置新昌郡,屬徐州,遷郡、縣(頓丘)治於塗中鎮(今滁州市區)。
南朝梁普通五年(524年)
十月,梁武帝派定遠將軍曹世宗攻魏收復淮南失地,將西曲陽、陰陵、東城三縣並為定遠縣,並置定遠郡,郡、縣治於東城(今定遠縣下馬鋪)。唐天寶四年(745年)遷縣治於今縣城。
隋
開皇九年(589年)
廢新昌郡,並高塘、樂距二縣入頓丘縣,改縣名為新昌縣。改南譙州為滁州。開皇十八年,又改新昌縣為清流縣。
大業三年(607年)
廢滁州,清流縣改屬江都郡。
唐
武德三年(620年)
復置滁州,治清流(今滁州市)。
景龍三年(709年)
析清流縣東部置永陽縣。
天寶元年(742年)
十一月,淮西節度副使劉展反唐,攻佔滁州。
是年,析江都、六合、高郵三縣地置千秋縣,屬淮南道揚州。縣名因開元十七年(729年)所定唐玄宗誕日(八月五日)為「千秋節」而來。天寶七年改「千秋節」為「天長地久節」,千秋縣亦更名為天長縣。
大歷六年(771年)
滁州刺史李幼卿與法琛禪師在州城西南琅琊山中興建佛寺一座,代宗李豫賜名「寶應寺」。大歷年間(766-799年)還在全椒縣草庵鄉境內建成神山寺,該寺現存大殿一座,前進樓房一幢。
建中二年(781年)
韋應物出任滁州刺史。他在滁州任職期間寫下《滁州西澗》、《游琅琊山寺》等詩文。
大和二年(828年)
李紳出任滁州刺史。其時滁地多虎,百姓因害怕設機阱濫捕。李紳到任後,令停止捕虎。
開成元年(836年)
滁州刺史李德裕拆破敗祀宇240餘所,建軍營4座,並在州署建東齋水閣,命名為「懷嵩樓」。
乾符三年(876年)
十二月,王仙芝、黃巢兩支農民起義軍在槎枒山(今定遠縣西北)會師。廣明元年(880年),起義軍攻克滁州。
五代十國
南唐升元二年(938年)
改永陽縣為來安縣,縣治在今於北雙塘鄉瓦崗村。南宋紹興十八年(1148年)遷縣治於今縣城。
後周顯德三年(956年)
二月,殿前都虞侯趙匡胤襲滁州清流關,敗南唐兵馬15萬人,攻佔滁州城。
是年,趙匡胤部在滁抓捕「盜賊」百餘人,按律當斬。州判趙普請趙匡胤先審訊後裁決,經審,「盜賊」中十之七八為誤捕,遂釋。
北宋
天聖七年(1029年)
合肥縣人包拯由代理廬州知府劉筠舉薦出任定遠縣知縣。
景佑四年至寶元二年(1037-1039年)
包拯出任天長縣令,有智破牛舌案聞世。
慶歷五年(1045年)
十月,文學家、龍圖閣直學士歐陽修由河北都轉運按察使轉任滁州知州。
慶歷六年(1046年)
琅琊山開化禪寺住持僧智仙為歐陽修建成醉翁亭,歐陽修作《醉翁亭記》一文傳世。同年,歐陽修在滁州城西豐山之麓築豐樂亭,並作《豐樂亭記》一文。
皇祐五年(1053年)
仁宗趙禎下詔,遣史奉安太祖御容於滁州。為安放太祖趙匡胤圖像及其御書,在琅琊山開化禪寺內修建御書閣。
紹聖二年(1095年)
州人在醉翁亭北側建二賢堂,祭祀對滁州建設有功的兩位知州——王禹偁和歐陽修。
南宋
建炎三年(1129年)
知州向子伋在琅琊山建成山城一座,周十餘里,聚軍民於城中抵禦金兵。
是年,金將粘沒喝兵焚全椒縣城。
紹興十年(1140年)
三月,金兵攻陷濠州(今鳳陽縣臨淮關)。南宋將領楊沂中、王德領兵救濠州,遇伏兵敗退;岳飛部進駐定遠後,金兵始退回淮河以北。
乾道八年(1172年)
辛棄疾出任滁州知州。其時,滁州因數次被金兵攻陷,百姓外逃,城垣殘破,田園荒蕪。辛棄疾到任後簡賦舒征,收容流亡,修整街市,發展生產,使滁州面貌煥然一新。
元
至元十三年(1276年)
升滁州為滁州路,置滁州路總管府。至元十五年,降路為州,屬揚州路。
天歷元年(1328年)
朱元璋出生於濠州鍾離縣(今明光市洪廟鄉躍龍崗)。至正十二年(1352年)二月定遠人郭子興起兵反元。三月朱元璋投奔郭子興加入農民起義軍。初為親兵,後因軍功屢有升遷。至正十五年朱元璋在滁州建立太陽翊元帥府。至正十六年率部攻佔集慶(今南京)。至正二十一年,小明王韓林兒封其為吳國公。至正二十四年自稱吳王。至正二十八年稱帝,國號明。洪武元年至洪武三十一年(1368-1398年)在位,死後謚號太祖。
明
洪武三年(1370年)
朱元璋封已故郭子興為滁陽王,詔有司在城中建滁陽王廟以祭祀。
洪武六年(1373年)
兵部在滁州設立統一管理放牧繁殖軍馬的機構——太僕寺,令滁州軍民養殖馬、牛。永樂初年(1403年)另設北京太僕寺後,滁州太僕寺改稱南太僕寺,負責管理周邊六州二府的馬政。
洪武七年(1374年)
朱元璋罷建中都城,改設中立府。不久又將府治遷往新城,改稱鳳陽府。同年置鳳陽縣,府縣同治。
天順四年(1460年)
秋七月,「淮水決,敗鳳陽縣城」。
嘉靖十五年(1536年)
吏部尚書胡松撰修四卷本《滁州志》。已佚。
萬曆十六年(1588年)
天長縣大疫,死者枕籍。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
六月十六日滁州大雨,「連晝夜,洪水暴漲,溺死男婦近千」。 成帝咸和四年(329年),淮河之濱的當塗縣(今安徽懷遠縣境內)流民南徒,遂於今南陵一帶僑置當塗縣,江南始有當塗縣名,但非實體縣。永和元年(345年),江北豫州(今河南東南部,湖北東部)僑置牛渚(今採石)。南朝梁天監元年(502年),分丹陽縣置南丹陽郡,郡治採石。隋開皇九年(589年),將僑置於皖南一帶的當塗縣徒治姑孰城(今當塗城關鎮),此是姑孰為當塗縣城之始,迄今相沿不變。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設太平州,治姑孰城,轄當塗、蕪湖、繁昌三縣。元改太平州為太平路。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率起義軍攻佔當塗,改太平路為太平府,轄縣照舊。明清府治隸屬不變。民國裁府留縣,當塗縣直屬安徽省。民國3年(1914年)設蕪湖道,當塗屬蕪湖道。民國17年(1928年)廢道,仍直隸安徽省。1949年4月當塗解放。1954年2月設馬鞍山鎮,隸屬當塗縣。1955年8月設馬鞍山礦區政府(縣級),隸屬蕪湖專區。1956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准設立馬鞍山市,為省轄市。當塗縣先後隸屬蕪湖專區(地區)、宣城地區。1983年7月,當塗縣(除大橋公社外)劃歸馬鞍山市。2011年8月16日安徽省地級市巢湖市被分拆為三個部分,其中含山縣、和縣(不含沈巷鎮)劃歸馬鞍山。2012年9月5日,成立馬鞍山市博望區,管轄原當塗縣博望、丹陽和新市三個鄉鎮。
歷史沿革簡表: 朝代 建置名稱 建置時間 治所 西周 無 無 無 東周 無 無 無 秦朝 九江郡丹陽縣 前221年 丹陽鎮 西漢 揚州丹陽郡丹陽縣 前202年 丹陽鎮 東漢 揚州丹陽郡丹陽縣 25年 丹陽鎮 吳國 揚州丹陽郡丹陽縣 222年 丹陽鎮 西晉 丹陽縣 280年 丹陽鎮 東晉 南豫州 345年 牛渚鎮 南朝 南豫州南丹陽郡 502年 採石鎮 隋朝 宣州當塗縣 589年 姑孰鎮 唐朝 江南道宣州當塗縣 618年 姑孰鎮 楊吳 宣州當塗縣 902年 姑孰鎮 南唐 宣州當塗縣 937年 姑孰鎮 北宋 江南東路太平州 977年 當塗縣 南宋 江南東路太平州 1127年 當塗縣 元朝 江浙行省太平路 1206年 當塗縣 明朝 南直隸太平府 1355年 當塗縣 南明 南直隸太平府 1645年 當塗縣 清朝 江南布政使司太平府
安徽省太平府 1646年 當塗縣 太平天國 安徽省太平郡 1853年 當塗縣 中華民國 安徽省當塗縣 1912年 姑孰鎮 中華人民共和國 皖南行署當塗縣馬鞍山鎮
安徽省馬鞍山礦區
安徽省馬鞍山市 1954年、1955年、1956年,1983年 金家莊區 備註:
(1)公元329年(成帝咸和四年),淮河之濱的當塗縣(今安徽懷遠縣境內)流民南徙,遂於今南陵一帶僑置當塗縣,江南始有當塗縣名,但非實體縣。
(2)公元977年至公元1911年設置的太平州、太平路、太平府,均治當塗縣姑孰鎮,轄當塗、蕪湖、繁昌三縣。
(3)2011年8月16日安徽省地級市巢湖市被分拆為三個部分,其中含山縣、和縣(不含沈巷鎮)劃歸馬鞍山。
(4)2012年9月5日,根據《國務院關於同意安徽省調整馬鞍山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國函〔2012〕103號),安徽省正式通知成立馬鞍山市博望區,管轄原當塗縣博望、丹陽和新市三個鄉鎮。
⑥ 請問安徽的全椒縣(農村和縣城)人口分別是多少人
全椒縣總面積1572平方千米。總人口45萬人(2003年)。
歷史沿革
2000年,全椒縣轄10個鎮內、7個鄉。總人容口413220人,各鄉鎮人口: 襄河鎮 57090 古河鎮 19878 大墅鎮 13888 二郎口鎮 19175 武崗鎮 8420 馬廠鎮 14877 石沛鎮 9984 章輝鎮 11879 西王鎮 7335 六鎮鎮 13012 程家市鄉 10050 草庵鄉 9069 管壩鄉 7846 周崗鄉 3992 復興鄉 5437 十字鄉 10472 陳淺鄉 10548 赤鎮未批鄉 10707 新興未批鄉 8587 石溪未批鄉 7824 黃集未批鄉 6961 蔡集未批鄉 6642 卜集未批鄉 9171 東王未批鄉 7850 官渡未批鄉 5447 中心未批鄉 6845 白酒未批鄉 10654 南屏未批鄉 21984 隆興未批鄉 6792 孤山未批鄉 3898 三合未批鄉 6208 黃庵未批鄉 9318 黃粟樹未批鄉 7192 八波未批鄉 10565 譚墩未批鄉 6422 界首未批鄉 7145 城東未批鄉 20056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