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後里遺址

後里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2-02 03:12:15

1. 火焰之紋章 聖魔之光石 拉克多遺跡圖文攻略(全部) 還有所有隱藏人物所持裝備(通關後塔和遺跡里的)

塔:
凱瑟達 虎目石,15章沙漠的兩BOSS之一,勇者,附帶必殺守護 銀斧 迴旋斧,塔第四層
奧爾森 16章BOSS,聖騎士,塔第六層 銀槍 盧尼之劍 寶玉
阿維 血碧石,19章BOSS,司祭,塔第七層 光輪 寶玉
依修梅婭 白沙女王,約書亞母親,女劍聖,通過塔一次後進入下一場戰斗時入手 新月刃 風之劍 寶玉
沙拉娜(螢石,男主角13章BOSS,魔法騎士,通過塔三次後進入下一場戰斗時入手)雷暴 地獄業火 回復杖
遺跡:
海登 塔娜父親,遺跡四層,游牧騎士 銀劍 銀弓 寶玉
格倫 庫格兄長,龍騎統領,遺跡六層 銀劍 銀槍 寶玉
沃爾塔 15章沙漠的兩BOSS之一,翼龍騎士,附帶翼神守護 銀槍 鎖鏈槍,遺跡八層
法德 主角父親,將軍,通過遺跡一次後進入下一場戰斗時入手 銀劍銀斧銀槍 寶玉
利昂 魔皇子,妖魔統帥,附帶無限暗魔法納格爾法爾 寶玉,遺跡通過三次後進入下一場戰斗時入手

至於攻略
塔的話,用你喜歡的單位攻下吧,難度較低,很容易
遺跡的話
第一次我推薦你用賢者和祭祀 遠程魔法(雷暴和凈化之光) 打通關一次大概半小時
第二次難度上升 用劍聖,刺客,俠盜,狂戰士等高必殺職業 時間較長 而且不注意的話人員易傷亡
第三次難度再上升 全力以赴吧 用高防守職業做肉盾 法師輸出 騎士用作救援用 劍聖和刺客也不能少 總之 自己斟酌吧

總而言之,切記人物的屬性是很重要的,武器也是一個因素。

希望你能滿意,我只能給你這些幫助了

2. 蘭州有哪些現存的歷史遺跡 分別在哪裡啊

蘭州的肅王時代遺跡
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設蘭州,置蘭州總管府,始有「蘭州」之名。宋徽宗崇寧三年(1104年),改為蘭泉縣,是年蘭州戶口僅有395戶,人口981口。金代初廢蘭泉縣並入蘭州,是時蘭州人口為11360口。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蘭州為蘭縣,洪武十一年,明太祖始封肅王,建文元年(1399年)肅王府由張掖遷至蘭州並興修城廓。蘭州遂成為王城。清康熙五年(1666年)陝甘分治,蘭州成為甘肅省會。民國三十年(1941年)正式設立蘭州市。
歷史上的肅藩王家族,是一支較平庸,沒有出過什麼特別著名人物的家族。不過,肅王這一脈的傳承體系比較完整,自肅庄王移藩蘭州後,對明代蘭州地方的經濟文化建設多有貢獻。

蘭州三台閣
蘭州市的皋蘭山有座古樸的的「三台閣」,此處海拔2129米。「三台閣」始建於明建文初年(1399年)。乃明朝第一代肅庄王朱瑛於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移藩蘭州後所建。原名「魁星閣」,上祀魁星。後來因為「神閣一楹,閣崇三級」,所以俗稱「三台閣」,歲月流逝,人們也只稱「三台閣」而忘記了「魁星」初名。
相傳朱瑛修閣,是借眼前之地,寄傳家天下之思。所以建成之後,每於重陽佳節,定會攜眷登高望遠,遙思金陵。
「三台閣」 歷經370多年的風雨戰亂,數番傾塌。在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和道光十二年(1832年)都重新修建過,還劃給養贍旱地25畝。但同治五年(1866年)三台閣又遭戰禍所毀,至辛亥革命後又加修補。民國十三年(1924年)甘肅督軍兼省長陸洪濤卻暗使人拆毀三台閣以達到私利。解放後,1984年政府重建三台閣,重現舊觀。

蘭州金天觀
肅庄王朱瑛好道教,到蘭州兩年後(建文二年-1400年) 興建「金天觀」。當時的選址在城西三里,這里唐有雲峰寺,宋建九陽觀,西方在五行中屬金,故名「金天觀」。修建之初,肅庄王見這一帶山環水繞,如同仙人舞袖,還將城西面的一個城門取名為袖川門(有碑刻載「皋蘭袖川外之金天觀」可證),並不完全是現在七里河西津東路市工人文化宮的地點。工程到永樂四年(1406年)完工,人們是從雷壇河新橋邊上的一個山門進入寺觀。每年農歷八月初八日為雷壇廟會,熱鬧異常。
金天觀的建成,還有一段建文帝失蹤之謎的故事所致。
明惠帝朱允炆(朱元璋的長孫,太子朱標的長子)1398年即位,年號「建文」。登基後,進行削藩,壓制地方諸王坐大。燕王朱棣以入京除奸為名,發動了"靖難之役"。明建文四年(1420年),經過四年的戰爭,朱棣攻入南京,奪取了明朝政權,惠帝神秘失蹤。傳說建文帝逃到蘭州,當時肅庄王正在修建金天觀,他便讓建文帝匿藏觀內。有人認為「金」是西方,「天」指天下,金天觀的命名就是暗藏天子西去之意。
當年有位著名道人孫碧雲,號「玄虛子」,孫十三歲上太華山修道,遇張三豐授以道術,再駐武當山,道行深厚,精通武當內家拳術。洪武年間入京師,甚得朱元璋褒寵,明景帝時還為其在京建萬壽宮。可能匿於甘肅的傳聞也傳到朱棣那裡,永樂十年(1412年)明成祖下詔,讓孫碧雲主持蘭州金天觀道場,暗地裡打探建文帝消息。肅庄王之前與也與孫相識,為了迎接孫碧雲,肅王還專門修建瞭望仙橋和雷壇,雷壇河就是因此而得名。肅王將孫碧雲「迎居金天觀環室接引群眾,語多奧旨」,孫在蘭州居留了兩年,沒得到建文帝什麼消息,後來便返回太華山。
金天觀落成,佔地54畝,觀內殿閣巍峨,迴廊幽曲,聲名鵲起,為隴上最大的道觀。當時金天觀以唐代槐樹、壁畫、牡丹而聞名。金天觀里原有36株唐槐,稱為「三十六部雷將」。今天僅存唐槐3株,最高的一株高達20餘米,胸徑近3米,也名正言順的成為蘭州第一號受保護古木;還有明清柏3株,樹齡均在120年以上。
原來金天觀迴廊繪有建文帝時期的壁畫《金闕玄元太上老君應化圖》,還有蘭州馳名的牡丹池,相傳這里的牡丹來自唐長安城,有些甚至還是楊玉環的手植株,傳聞總是令人浮想連篇的,可惜我那天轉了每一處地方,除了可一瞻唐槐清柏外,其他都已消失,只見廊殿開著一間接一間的行貨畫廊和「奇石店」。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四月,林則徐被貶新疆途中,居蘭州八天,一天他游覽了金天觀,在斗母宮題寫了一幅對聯:「普物無心,萬訃共載慈雲遍:資生有道,百族同依爰日長」,如今不知又在何處。
1956年,金天觀改為蘭州工人文化宮。好在原二清殿西廊還有明清碑刻十餘塊,是城市建設時人們將一些地方的石碑移立到此的。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從肅王府「節園」移來的「碧血碑」(「碧血碑」的故事下面會講到),旁邊還有清末陝甘總督左宗棠書的文天祥《正氣歌》碑刻。

蘭州白衣寺塔
蘭州白衣寺是末代肅王朱識鋐管治下於崇禎四年(1631年) 始建的寺院。那時建寺初成,往往都獲皇帝封賜名,大概崇禎正忙於應付清兵進逼,哪有心情顧及隴上一寺命名,當時就以寺內尊奉的白衣菩薩而稱「白衣寺」。

3. 中國歷史遺跡有哪些

1、隆興寺,在清河古貝州城西南,始建於隋朝。相傳,宋太祖趙匡胤未發跡時,曾在舍利塔下困卧,「塔影周回蔭之,老僧知其異,獻茶啜飲。」太祖即位後,建隆二年(962年)勑令重修隆興寺,並賜御匾。後幾經戰亂,整座寺院已毀損無存。 2014年10月20日,有1千多年歷史的清河縣隆興寺經過近2年的重建後正式對外開放,接待遊客

2、岳陽樓主樓高19.42米,進深14.54米,寬17.42米,為三層、四柱、飛檐、盔頂、純木結構。樓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貫樓頂,周圍繞以廊、枋、椽、檁互相榫合,結為整體。岳陽樓作為三大名樓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築,其獨特的盔頂結構,更是體現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設計和技能。北宋范仲淹膾炙人口的《岳陽樓記》更使岳陽樓著稱於世。

3、布達拉宮最初為吐蕃王朝贊普松贊干布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興建。1645年(清順治二年)清朝屬國和碩特汗國時期護法王固始汗和格魯派攝政者索南群培重建布達拉宮之後,成為歷代達賴喇嘛冬宮居所,以及重大宗教和政治儀式舉辦地,也是供奉歷世達賴喇嘛靈塔之地,舊時與駐藏大臣衙門共為統治中心。

4、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

5、樂山大佛,又名凌雲大佛,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南岷江東岸凌雲寺側,瀕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匯流處。大佛為彌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樂山大佛開鑿於唐代開元元年(713年),完成於貞元十九年(803年),歷時約九十年。樂山大佛和凌雲山、烏尤山、巨形卧佛等景點組成的樂山大佛景區屬於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擴展材料:

佛像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開始動工,當大佛修到肩部的時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後,工程一度中斷。多年後,劍南西川節度使章仇兼瓊捐贈俸金,海通的徒弟領著工匠繼續修造大佛,由於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賜麻鹽稅款,使工程進展迅速。當樂山大佛修到膝蓋的時候,續建者章仇兼瓊遷家任戶部尚書,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後,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捐贈俸金繼續修建樂山大佛。在經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後歷經90年時間才完工

4. 新石器時代後期遺址中發現了什麼雕刻

在新石器時代後期遺址中,曾發現有單純用為裝飾的玉、石、象牙雕刻。如在陝西臨潼內姜寨屬容於仰韶文化的遺址中,發現有玉雕耳墜,在山東寧陽大汶口、浙江杭縣良渚和餘姚河姆渡等文化遺址中,曾發現雕刻細致的玉環、玉璜、玉璧和象牙雕刻的小杯、琮筒、雙鳳紋飾片等實用器皿或裝飾品。在甘肅馬家窯文化時期的墓葬中,也曾發現有玉璧。這些雕刻物,從設計能力和雕磨工藝看,比之山頂洞人時代顯然已有很大進步。

5. 何家莊的歷史遺跡

遺址位於新樂市何家莊村北約300米處,遺址北約300米為中同村,南距新樂市約7公里。遺址地表早年因燒磚取土被挖掉1.5米-2.5米,使遺址上部堆積遭到嚴重破壞。根據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京石段引水明渠從遺址的西部邊緣穿過的情況,本次發掘保護工作在遺址的西部進行,I區和Ⅱ區位於西南部近何家莊村一側,Ⅲ區位於西北部近中同村一側。
本次發掘總面積3000平方米,鑽探15000平方米;清理灰坑97座,房址1座,墓葬3座,馬坑1座;出上陶器、瓷器、石器、骨角器、青銅器、鐵器等約300件;遺存分屬新石器時代、夏商時期、西周晚期、戰國晚期和金代。
新石器時代遺存未發現獨立的堆積,單位,主要是散見於晚期堆積中的陶片,有泥質橘紅陶,器表裝飾細繩紋和紫紅彩。器形有雙耳小口尖底瓶、彩陶缽、夾砂繩紋罐等。文物性質屬西陰文化,與早年曲陽釣魚台遺址發現的同類遺存性質相同。
夏商時期遺存的遺跡主要是灰坑,多作圓形筒狀。出土遺物多為陶器和石器。陶器的陶系車要有夾砂灰陶、夾砂灰褐陶、夾砂紅褐陶和泥質灰陶;器形主要有侈口袋足鬲、鬼臉足鼎、單耳茸、觚形杯、侈口鼓腹罐、敞口平底盆等;夾砂陶器表多裝飾細繩紋、弦紋和附加堆紋,素麵陶器表則見有磨光和刮抹的處理方式。石器主要有石斧、石杵、石刀、石鐮、石鏟等,均為打制和磨製成器。在文化面貌上既表現出與豫北冀南地區下七垣類型的相同特徵,又表現出同時期分布在太行山西側以及分布在黃河下游地區的考古遺存的特徵。
西周晚期遺存的遺跡主要有墓葬1座、馬坑1個及灰坑若乾等。墓葬為長方形土坑豎穴,有二層台,二層台上放置隨葬器物破壞較甚,未見人骨;馬坑為近方形豎穴,雙馬並列陳放,頭南面西,不見飾件隨葬;灰坑多為圓形筒狀。出土遺物主要為陶器和銅器,陶器為隨葬的仿銅鬲,夾砂黑灰陶,寬沿弧襠,柱足,器表裝飾繩紋和扉棱;銅器有殘戈及當盧、節約(四通)、泡飾和圓形銅飾、方形銅飾等。
戰國晚期遺存的遺跡主要有房址1座和灰坑若干,房址為圓形單間,地面建築,直徑近4米,殘存高0.1米-0.2米,中心有一圓形地面灶,灶面有用火痕跡及殘陶罐1件。灰坑多見圓形筒狀,少見圓形鍋底狀和橢圓形鍋底狀。出土遺物主要為陶器、銅器和鐵器,陶器的陶系主要有泥質灰陶、泥質黑灰陶和夾砂紅褐陶;器形主要有鼓腹瓮、小口壺、敞口盆、深腹弧襠鬲、斂口缽、敞口碗等;除素麵陶器外,器表裝飾主要有細繩紋、花生皮狀繩紋、籃紋、弦紋、方格紋、附加堆紋等。銅器和鐵器主要是武器和生產工具,銅器主要有銅鈹和銅杖頭帽等。鐵器主要有鐵犁鏵、鐵錐、鐵釘、鐵環、鐵鍤、鐵鑿、鐵刀、鐵鐮、鐵錘、鐵鉤形器等金代遺存主要是一座殘墓。墓葬開口在耕土』層下,破壞嚴重,殘存高約0.2米,墓葬平面呈圓形,直徑約5.2米,墓壁由長方形灰磚壘砌而成。墓室底部遺留有腐朽的棺木殘體和散亂的人體肢骨,從殘存的入骨看,應為單人葬。從墓室底部清理出南宋銅錢約20枚,主要有開元通寶、元豐通寶、咸平元寶、宋元通寶、祥符元寶、皇宋通寶、皇宋元寶、天禧通寶、景德元寶、熙寧元寶、大觀通寶、唐國通寶、建炎通寶等。
先秦時期考古遺存的發現並清理是本次發掘的主要收獲。西陰文化遺存的發現,表明在仰韶時代的中期冀中平原為強大西陰文化居民所控;西陰文化遺存不見於冀南地區,而於太行山東麓的曲陽釣魚台發現,這一現象表明西陰文化居民進入華北平原是自太行山西側的汾河流域翻越太行山實現的。夏代「先商」遺存的多樣性表明,從主體上看其與豫北冀南的「下七垣類型」關系親近,同時又受到自太行山西側和黃河下游地區的滲透,但未表現出來自燕山南側的文化因素。西周晚期二層台墓葬出土的仿銅陶鬲和銅車馬飾件屬於典型的周文化遺存,表明分封後周王室對這一地區的實控和周文化對這一地區的同化。與西周時期墓葬材料表現的問題有所不同,戰國時期的材料主要來自遺址,深腹弧襠鬲、鼓腹瓮、小口壺、敞口盆、斂口缽、敞口碗等,卻顯現出更多的地方特點,表明這一時期王室勢力的收縮和諸侯勢力的張揚。
何家莊遺址在南水北調工程文物保護規劃中屬於A類遺址,本次發掘工作獲得的5個史前和歷史時期的豐富的考古遺存,證明了其遺產價值和保護意義。 新樂何家莊,千餘戶居民沒一戶人家姓何,何以村名為「何家莊」?原來早在北魏時期,遠處遷徙而來的「徒何」人在這里建立了村莊,世代繁衍生息,如今這個村莊已經是一個5000多人的大村。而在何家莊,比村莊的歷史更古老的,則是村西那處載入史冊的伏羲台。
伏羲被尊為「百王之先」和「三皇之首」,相傳伏羲氏生於成紀(甘肅天水),長於新市(河北新樂),與女媧在新樂伏羲台成婚,組建了華夏民族第一個家庭,並在此教民漁獵,開創了 中華文明的先河,受到歷朝歷代的尊崇。祭祀伏羲的新樂伏羲台,與何家莊的村民們共同書寫了 近2000年綿延不絕的歷史。
元代建築六佐殿
龍師殿建於高台之上
追溯
無人姓何,為何名為何家莊?
在新樂縣城往北10里許,有一個名叫何家莊的村子,屋舍儼然,道路平整,有著5000多人口。按照人們以往的印象,「何家莊」這樣的村名,自然應是何姓為主,然而村裡1000多戶居民卻沒有一戶姓何。何家莊的「何」,又是從何而來呢?
何家莊的主幹道上有一塊立了20多年的村碑,上面記載先人為「徒何族」,來到此村後定居下來,為了讓子孫後世牢記族名,故將村子命名為徒何庄,後將「徒」字去掉,正式定名為何家莊。
細諳中國少數民族發展史,找不到關於「徒何族」的記載。新樂當地文博學者、67歲的老文保所長相振穩推測,村民們口耳相傳的「徒何族」,應為北朝時期的鮮卑族。在白山黑水的東北大地,遼寧錦州一帶從先秦時期便是屠河方國的領地。此後,中央政權設置郡縣時,因「屠」字不雅,改「屠」為「徒」。由於傳寫的錯訛,在不同的古書中,有的寫作「徒河」,有的寫作「徒何」。
公元3世紀中葉,部分鮮卑人離開東北,向西南遷徙,通過不斷的南征北戰,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天興元年(398)春正月庚子,拓跋珪和隨從們一路南下,考察都城選址,先到了常山真定,再到趙郡之高邑,最後來到宮室壯麗的鄴城(今邯鄲臨漳),最後將帝都選在了平城(今山西大同)。拓跋珪將「山東六州民吏及徒河、高麗雜夷三十六萬,百工伎巧十餘萬口」安置到平城,「以充京師」。
這些宏大的歷史事件,看似與蕞爾小庄何家莊無其干係,然而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中,徒河人從遙遠的東北來到了漢文化發達的中原。
如今,在唐山、廊坊、秦皇島乃至首都北京等地,依然有「張各庄」、「梁各庄」之類的村名,這些名字便是魏晉之際「徒河鮮卑」、「慕容鮮卑」和「宇文鮮卑」等民族的聚居地。而新樂的「徒何庄」,推測起來可能也是鮮卑人建立的村莊。這里地處南北交通要道,不同民族的文化在這里激烈的撞擊、融合,最終,游牧文明投入了農耕文明的懷抱。「唐朝時,皇帝曾封不少少數民族人士為李姓,何家莊的居民也得到了李姓,至今村裡的第一大姓便是李。此外,韓姓也為數不少,但是到何家莊的年代應該稍晚。」相振穩推測。
遺跡
趙武靈王建野台,後成伏羲台
原在白山黑水間逐水草為生的鮮卑人來到何家莊一帶時,一定會被一座古代祠廟深深吸引。這座廟宇便是如今位於村東兩里許的伏羲台,這里是祭祀伏羲的聖地。
伏羲台到底是什麼時候建的,問起村裡年紀最大的老人,得到的答復也是連他們的祖輩都不知道,伏羲台似乎從來便有.
伏羲台首次進入正史,是在北齊人魏收撰寫的《魏書》中。在《魏書·地形志》中記載:中山郡,領縣七…….新市有藺相如冢、羲台城、新市城。」隸屬中山郡的新市,便是新樂,也就是說,鮮卑人來到何家莊時,伏羲台還不叫伏羲台,叫羲台城.所謂「城」者,大概便是指這組建築的規模之大,有如城市.
伏羲歷來被認為是百王之先,民間逐漸將其神化,成為一個亦人亦神的古代帝王。為伏羲建立祠廟,東漢班固的《漢書·地理志》中僅記載了位於首都長安附近的雍縣太昊祠(大多數學者認為「太昊」即「伏羲」)。到了北魏時期,伏羲的祠廟已有多處,伏羲的出生地甘肅成紀和河南淮陽均出現了伏羲的祠廟,新樂的羲台城也正式登上了歷史舞台。當時的羲台城,或許是以趙武靈王時期的「野台」為中心營建。
伏羲崇拜所在多有,為何河北一帶惟新樂有伏羲台?2006年,受河北省文物局委託,報請國家文物局批准,中山大學考古專業在石家莊市文物局、新樂市文物保管所的協作下,對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所穿越的何家莊遺址進行了發掘。據悉,這次發掘總面積3000平方米,鑽探15000平方米;清理灰坑97座,房址1座,墓葬3座,馬坑1座;出土陶器、瓷器、石器、骨角器、青銅器、鐵器等約300件;遺存分屬新石器時代、夏商時期、西周晚期、戰國晚期和金代。專家考證,何家莊一帶出土的新時期文物性質屬西陰文化。西陰文化發源於山西河南山西交界地區,鼎盛時期,整個中原均受西陰文化影響。這些文物的出現,也證明上古時期,何家莊一帶的確發展到了相當的文明。
展望
將躋身「國保」,打造新樂文化名片
何家莊當地傳說,農歷三月十八是伏羲誕辰日,附近村民都會來到伏羲台為伏羲慶生。新樂市委宣傳部的王民介紹,三月十八這天這天當地百姓會准備各種食物,早晨8時許就開始置辦酒席,一直到夜裡方散。其間,十里八鄉數萬村民陸續來到伏羲台,祈禱風調雨順,此事王崇簡的《重修伏羲台碑記》也有記載。「可以說,三月十八的廟會,是何家莊一帶僅次於過年的重大節日。」王民說,這個節日不僅流傳時間久遠,而且輻射范圍非常廣,甚至保定等地的人也會有人來參加。
利用伏羲台的影響力,新樂已經成功舉辦五屆伏羲文化節,每一屆都吸引到了全國各地的學者前來。在第二節伏羲文化節上,中國文物學會會長羅哲文看到具有元代風格的伏羲台六佐殿時說:「就憑這個,伏羲台也可以參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了。」據介紹,已經是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伏羲台,很快將升級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這將是新樂第一個國家級文保單位。」做了一輩子文保事業的相振穩滿懷激動地說。
按照歷史記載,伏羲生於甘肅成紀,葬於河南淮陽。此前羅哲文在河南淮陽伏羲文化論壇上說:「伏羲從甘肅天水到河南淮陽,一路上有很多遺址,有伏羲廟、伏羲祠,還有河北新樂的伏羲台。我們不忘祖先,到處都有他的蹤跡,我們到處都在紀念他,不忘祖先這個美德應該繼承和發揚。」 這一說法和100多年的一個人物不謀而合。清朝光緒年間,正定府學教授趙文濂來到伏羲台時,不免困惑,伏羲的時代,如何能行走數千里?於是「退而考諸史」,但沒想到「其說頗支離」,史書也沒能給出解答。趙文濂掩卷思索,想起華夏之內隨處可見孔子和關羽的祠廟,「皆非本地人,到處有崇祠」,不禁釋然。

6. 後李文化遺址的介紹

後李文化遺址是山東地區迄今為止最早的新石器時代的考古文化和人類版遺存,距今8200—權7800年左右。該遺址最突出的特點是文化層次多而豐富,文化堆積厚達2至5米,由上到下共分12層,包含了新石器文化遺存、兩周(西周、東周)文化遺存和晚期文化遺存三大階段。從新石器時代早期的遺物到清代的器皿,首尾跨越了8000年,其中的後李文化是最古老的新石器文化,它的發現將山東文化的發源年代向前推進了1000多年。

7. 洛陽城的各朝代遺址

主詞條:二里頭遺址
夏代洛陽稱斟鄩,其遺址在今洛陽市東。二里頭遺址位於偃師市二里頭村及其周圍,該遺址南臨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黃河,范圍包括二里頭、圪壋頭和四角樓等三個自然村,面積不少於3平方公里。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里頭遺址對研究華夏文明的淵源、國家的興起、城市的起源、王都建設、王宮定製等重大問題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學術界公認為中國最引人矚目的古文化遺址之一。
二里頭遺址發掘確認的宮城面積為10.8萬平方米,中心區道路縱橫交錯,宮牆基址方正有矩,建築基群排列有序,這些都表明了二里頭遺址是一處經過縝密規劃、布局嚴整的大型都邑。二里頭遺址的布局開創了中國都城營建制度的先河,把雙輪車的發現時間上推至二里頭文化早期。該遺址的宮殿發掘被評為「200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年代分布約為公元前1750年~公元前1500年(一說前1730年~前1720年)。1959年開始發掘,遺存可劃分為四個時期。遺址內發現有宮殿、居民區、制陶作坊、鑄銅作坊、窖穴、墓葬等遺跡。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銅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遺物,其中的青銅爵是目前所知中國最早的青銅容器。二里頭遺址是二里頭文化的命名地,並初步被確認為夏代中晚期都城遺址。 主詞條:西亳
西亳,洛陽古稱,又作亳,商朝的立國之都,今河南洛陽偃師西偃師商城遺址。商湯滅夏後,在斟鄩附近另建新都,稱西亳。
1984年夏,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工作隊在河南偃師縣城西發現了一處商代早期的都城遺址,規模宏大,而且恰好有一條叫「屍鄉」的溝橫穿城址。經過對考古發掘資料和古文獻的研究,初步斷定這座古城址就是商湯所都的「西亳」。屬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該遺址北依邙山、南臨洛河、西距漢魏洛陽故城約10公里,西南距夏都斟鄩二里頭遺址約6公里。古城遺址全部湮埋在今地表以下。
經過15年的勘察、發掘,迄今探明城址包括大城、小城、宮城三重城垣。大城城垣西南兩面較直,北垣東段向東南斜收,為避開城址東南一個陂池,東垣中段偏南部位的牆體又向西南折收,使城址平面略呈刀形。城牆南北最長1700餘米,東西最寬1200餘米,南端僅寬740米。可確認的城門有5座;北垣近中部1座,東、西垣對應部位各2座。
小城位於大城西南部,南北長1100米,東西寬740米。牆寬6~7米。其南牆、西牆和東牆的南段同大城城牆重合,大城西牆北段、北城牆全部、東城牆的大部則為新建。宮城位於小城縱向軸線偏南部位,面積約4萬平方米,四周有寬約2米的宮牆。宮殿建築群密集分布於宮城的中、南部。現已發掘的有4號、5號、6號、2號、7號等宮殿建築。
洛陽偃師商城是商滅夏後最早建立的商城,商城小城的始建就是夏商分界的界標。國家有關部門已投資在此建設商城遺址公園。 主詞條:成周、王城
西周初年,周公、召公營建洛邑。公元前770年平王東遷後成為國都。春秋稱王城。城址在今洛陽市區王城公園一帶。據1954年勘查,平面長方形,東西2800米,南北3700米,城牆為夯築。東城門名鼎門,為滅殷後九鼎遷入之門。 主詞條:漢魏洛陽故城
漢魏洛陽故城,是中國周、漢、曹魏、西晉、北魏都城。現存遺址為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首批重點保護的大遺址之一、世界文化遺產。故城位於今洛陽市區城東15公里偃師、孟津相鄰處,伊洛平原中心地區,北依邙山,南逾洛水,東據虎牢關,西控函谷關。
西周初營建洛邑,在此築城,稱成周。因城在洛水之北,戰國時稱洛陽。秦為三川郡。西漢劉邦初都於此,後遷關中。東漢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在此定都,改洛陽為雒陽。其後曹魏定都時復改為洛陽。西晉亦以此為都。北魏孝文帝十八年(494年)自平城遷都於此。隋大業元年(605年)隋煬帝在今洛陽市區處建東京城,故城遂淪為廢墟。因該地在漢魏兩代最為繁盛,故史稱漢魏洛陽故城。
漢魏洛陽故城前後延續使用近1600年。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等朝代先後以此作為國都,都城史長達540年以上,周漢晉魏風雲際會,40餘位帝王之家,是中國古代到中世紀的社會形態及文化形態轉變的重要時期。羅馬帝國與古中國的僅有4次交往,有3次都是來到了漢魏洛陽故城中,這座城市見證了中西方文化交往的開始以及陸上絲綢之路第一次延伸到歐洲的過程。北宋時期,文學家司馬光路過漢魏故城時,面對對這座城市悠遠、輝煌的歷史曾經發出了:「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的概嘆。
漢晉洛陽城
在周公所建周城的基礎上擴建而成,秦、西漢、新莽皆在此置宮室。東漢建武元年(25)光武帝也建都於此,歷經165年,十一帝。初平元年(190)董卓挾獻帝西遷,洛陽宮廟官府民家被燒毀。曹魏黃初元年(220)於東漢舊城建都,西晉時亦都於此。永嘉之亂後洛陽再度毀於兵燹。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對漢魏故城進行了大規模改造與擴建,至宣武帝時建成規模宏偉的北魏洛陽城。東魏天平元年(534),遷都鄴城,拆毀洛陽宮殿。元象元年(538)在東、西魏邙山之役中,北魏洛陽城化為廢墟。漢魏洛陽城遺址在洛陽市區東15千米處。1962年起進行勘察與發掘。漢魏洛陽城平面近於長方形,南北約合漢代九里,東西約合漢代六里,俗稱「九六城」。東西北三面城垣至今尚存,南垣毀於洛水。周長約13千米。共設12個城門 ,東西各3門,北有2門,南面4門。城內主要街道縱橫交錯,共24段,寬20~40米不等,均3道並行,公卿尚書等走中道,一般行人走左右道。城內有南北二宮,中間有復道相連。南宮始建於秦,東漢時為朝賀議政之所,平面長方形,中軸線上排列著卻非、崇德、中德、千秋萬歲、平朔五殿。北宮建於東漢明帝時,大於南宮,為皇帝嬪妃寢居之處,宮內德陽殿規模宏偉,可容萬人。太倉、武庫建在城東北隅。南宮西北有金市,南郊有南市,東郊有馬市。城南建有明堂、辟雍、靈台、太學。曹魏時在洛陽城西北角興建了三座南北相連的小城 ,名叫「金墉」,中有門道相通。又在洛陽城西、北兩壁及金墉城外側增築馬面,以加強防衛。金墉城為軍事制高點,西晉永嘉之亂時,成為交戰雙方必爭之地。
北魏洛陽城
北魏遷洛後,在金墉城南的洛陽西垣上增開承明門,廢漢魏以來南宮,將宮苑集中於城中部以北。北魏宮城在城北部偏西,平面長方形,正殿太極殿位於宮城中部。宮城東有太倉、洛陽地方官署等,西有馬廄、武庫、寺院。宮城南門閶闔門正對南北主幹道銅駝街,社稷、宗廟、中央衙署等分布在大街兩側,著名的永寧寺(見永寧寺遺址)在大街西側。景明二年(501),以漢魏洛陽城為內城,修建了巨大的外郭城。
郭城范圍內劃分為320個方形的坊,東漢以來的洛陽城,經北魏重建,僅作為其內城,它的外圍還築有郭城。郭城內布置有320個方塊形的「里坊」。 坊四面築牆,每面開一門,設門吏,每日定時啟閉里門,具有軍事管制性質。工商業區在郭城之中,有大市、小市和四通市。北魏晚期,佛教昌盛,洛陽城內建寺1367所,列剎相望。 北魏洛陽城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大規模配置居民里坊的都城,改變了兩漢以來宮殿區占據都城主要空間的傳統,對北齊、隋、唐的都城制度產生了深遠影響。 主詞條:隋唐洛陽城
隋唐洛陽城 隋大業元年(605)營建東都洛陽城,北據邙山,南抵伊闕之口,洛水貫穿其間。唐武德二年(619)王世充廢隋皇泰主自立,在洛陽稱帝。武德四年唐平王世充,毀洛陽宮闕,廢隋東都。至顯慶二年(657)恢復東都。武則天光宅元年(684)改稱神都,天授元年(690)建都神都。神龍元年(705)唐中宗復位,復稱東都。安史之亂中,安祿山、史思明等先後在洛陽稱帝,戰亂中宮室焚燒,十不存一,坊市皆空 。天復三年(903)昭宗遷都洛陽,曾修繕城郭宮室。五代時梁、唐、晉以洛陽為都,沿用此城。北宋末年金兵南下,洛陽城毀於戰亂。隋唐洛陽城遺址在今洛陽市區及近郊,1954年起進行勘查發掘。 郭城平面接近長方形,周長約28千米。設8個城門,東、南各3門,北面2門,西面無門。宮城位於郭城西北角,平面近似長方形。城垣夯築,內外包磚。城中發現有大片夯土基址,發掘出武則天明堂遺跡。東宮在宮城之東。皇城繞宮城東西南三面修築。宮城北部有曜儀,圓璧二城。皇城之東又有東城,東城之北有儲存糧食的含嘉倉城。
郭城內由垂直交叉的道路劃分成若干方形或長方形里坊。北通皇城正門的定鼎門大街寬121米,為全城最寬的街道,其餘連接城門的街道寬41~59米。里坊有坊牆,四面設門,內設十字街。據考證,洛水北有28個坊、1個市,洛水南有81個坊、2個市,共109個坊 、3個市.洛陽城的工商業區在隋唐之際有所變動:隋代的豐都市至唐代名南市;通遠市代名北市、大同市代名西市。隋代曾在郭城西建西苑,唐乾封年間又在禁苑之東,皇城西南建上陽宮,高宗晚年及武則天時期為聽政之所。

定鼎門遺址
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發掘工作結束。據參加發掘工作的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隊負責人介紹,隋唐洛陽城定鼎門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沿用時間最長的中國古代都城城門。隋唐洛陽城始建於隋大業元年(公元605年),唐朝繼續沿用為都城。 五代至宋,隋唐洛陽城曾一度作為陪都,稱西京或洛京。自隋至北宋,隋唐洛陽城的平面布局沒有發生根本變化,主要由宮城、皇城和外郭城組成,定鼎門為外郭城的正門。
史料記載,定鼎門正式啟用於隋大業二年(公元606年)正月。以後,該城門相繼被唐、後梁、後唐、後周和北宋定為郭城正門,其作為郭城正南門的時間長達530年。
這一記載得到了此次考古發掘的證實。發掘顯示,定鼎門城門建築可分為5期至6期,最早建築為隋代,最晚的為北宋末年,說明自隋至北宋的530年間,定鼎門一直在使用。定鼎門遺址發掘總面積達到7000平方米,由平面呈長方形的墩台、3個門道、東西飛廊、東西兩闕和左右馬道組成。東西飛廊和東西兩闕分別位於墩台兩側,和墩台呈平行對稱分布,這種門闕形制目 前僅見於定鼎門遺址,在中國其他地方還沒有發現。
洛陽市將在確保文物安全的情況下,依據史料記載和考古發掘成果,對定鼎門進行原址展示,再現定鼎門在鼎盛時期的恢宏氣勢。
明堂遺址
主詞條:明堂
現明堂遺址地表已無跡可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工作隊,於1986年10一12月配合洛陽市公交公司基建工程中,在中州路與定鼎路相交的東北角,發現武則天時的明堂遺址。經考古勘探得知,明堂范圍為南北長400米,東西寬約396米,四周有牆,牆外有壕溝。其主體建築遺址系圓形夯築台基,直徑達60多米,夯土厚達2.5米。

天堂遺址
主詞條:天堂
天堂遺址位於明堂遺址西北155米,處於宮城軸線區域西側,是一處方形台基上有五重圓形承重基礎的建築基址,形制非常獨特,是武則天命薛懷義主持建造的用以貯佛像的佛堂建築。
天堂遺址遺跡可分為五期,其中第一(隋至初唐)、第三(中晚唐)、第四期(唐末五代)、第五期(北宋)遺跡由東西步廊、東西向水渠和隔牆,僅第二期(武周時期)為大型建築基址天堂遺址。
天堂基址僅存台基基礎,其東面與宮城西步廊相連,北面與東西向步廊房相接,西面有磚鋪散水並有寬4.33米的東西向步廊與其他建築相連。台基略呈方形,南北寬77.7米,東西寬69.15米。台基中心為石砌圓形坑,其外有兩周柱礎石、一周夯土基礎和一周碎石塊建築基礎。柱礎石兩圈,內圈礎石12個,外圈礎石20個,礎石為四塊青石拼合而成,並為由一層夯土、一層礎石層層疊加而成。夯土基礎一周寬5.35米,直接打在生土之上。碎石基礎一周,為由殘石塊組成的圈形帶狀建築基礎,寬約0.5米。
金明洛陽城 金正大元年(1224)以洛陽為中京,在隋唐洛陽城的東城舊基上築新城,規模只有隋唐東都 城的1/20 。明洪武六年(1373)在金元城基礎上築磚城,挖壕塹。其平面為正方形,邊長1400米,四面各設一門。該城即今天的洛陽老城。

8. 巴別塔的遺址還在嗎在哪裡

《聖經》中的巴復別塔確實真實制存在,它位於伊拉克境內,在古代巴別塔的位置在南部美索波大米亞的某一平原地帶,稱為示拿,後改為巴別。

今天的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所在地5000年前是一馬平川,那裡曾屹立著一座無比壯觀的巨塔——「巴別」通天塔Towerofbabel。

巴比塔是《聖經》故事中提到的一座通天塔,他由挪亞的後代所建。

(8)後里遺址擴展閱讀


創世記十一章曾經記載人類大約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合力建造一座巴別塔,目的想要傳揚自己的名,對這件事多年以來認為是聖經的捏造,近年這個巴別塔的遺址,已被考古家發現了。

原來的塔是四邊正方形的,面積佔地四萬九千方尺,高六百尺,是用紅、黃、藍、綠四種顏色的磚瓦建造成的。從這種偉大的建築物可以明顯地看出古人的文化,也足以證明創世記的可靠。

9. 沙灘後街的歷史遺址

沙灘後街有乾抄隆純惠皇襲貴妃的四女和嘉公主出嫁後的駙馬府。老北京一直還稱它「和嘉公主府」。乾隆時代,駙馬要想和公主行夫婦禮(過夫妻生活),必須先請公主宣召。這種繁瑣的君臣手續,使大多數駙馬和公主不和。但四公主與眾不同,在皇室生活中算得上是「革新派」,頭腦中沒有條框,所以和駙馬恩愛有加,生了好幾個子女。不過,四公主和駙馬都很命短,沒活過30歲便先後謝世。於是,這個在皇室生活中革新派的大宅院,冷落了一個多世紀。
大院大殿之後公主梳妝起居的閨閣,被辟為藏書樓,昔日艷麗的粉黛為脈脈的書香所充填。這是北大最早的圖書館,無論偉大領袖青年時代曾經工作過的圖書室,還是今天燕園中巍峨的「百年書城」,都只是這個藏書樓的後生晚輩。府邸內的「公主大殿」,成為大學集會演講的禮堂。不少學者名流曾經來到這里粉墨登場。大院里後來次第新建了幾棟中西合璧式的教學小樓、實驗室、階梯教室,以及十幾排學生宿舍。今天,在這個園子里還能見到遺留下來的「數學系小樓」,以及已經成為民居的「西齋學生宿舍」群。

10. 後李文化遺址的主要發現

這里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這里自秦設縣,被聯合國地名組織評定為千年古縣;這里是兵聖孫武的故里山東省廣饒縣,早在幾千年前就成為一個人類活動頻繁的區域。而後李文化遺址的發現,又讓這個古城「長」了三千歲。近日,記者走進後李文化遺址,一探究竟。
三塊陶片把歷史推進三千年
2014年4月3日,在省道323(濰高路)改線二期工程(廣饒段)修建之前,考古人員對擬定線路沿線進行了遺址考古勘探。
「本次考古工作中,考古人員是自北向南進行考古勘探,然後對勘探結果進行分析、討論,並得出結論。考古人員一邊進行實地勘探,一邊進行相關的調查。在土層中,每一個朝代都會有相應的土層,土層之間會有明顯的分界線。考古人員就是根據這種特點,對土層進行層層分析。」東營市歷史博物館考古保管部主任趙金告訴記者,當整個考古工作進行到緊鄰濰高路新線西頭的西大張村南頭時,地上散落的一些不顯眼的陶片引起了考古人員的注意。
工作人員馬上在該處進行了鑽探取樣,同時發現村南頭有一處兩米多高的斷坡。他們立即對這一段溝壁做切片,然後對土層進行分析。在清理溝壁的過程中,工作人員發現了一塊泛白深褐色的陶片。這個陶片是一個陶釜的上沿,而且,疊沿造型與新石器時代前期後李文化的疊沿釜造型相同,這一下子讓工作人員興奮起來。隨著考古的深入,工作人員先後在溝壁底層找到了三塊同時期的陶片。
「我們這里離臨淄的後李村後李文化遺址不遠,所以這里發現後李文化遺址是完全有可能的。」趙金告訴記者,後來這些標本經山東大學東方考古研究中心、山東省考古研究所的專家論證認為,該遺址為新石器時代後李文化、商、周、唐、宋時期的文化遺存。這一發現也讓廣饒縣有據可考的人類活動歷史向前推了近三千年,表明早在7500~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初期,在這片區域就已經有了文明。
9.2公里省道發現9處文化遺址
「我今年57歲了,從小到現在,這個地方就是這樣的地貌,旁邊是祖祖輩輩耕種的小麥地,直到考古人員來這里勘探,我們才聽說這里大有價值。」西大張村村民耿建華表示說,村內不少人都因為在村裡發現了重大考古線索而高興。
「這就是遺址現場,我們在溝壁上發現了四個土層,文化堆積豐富,初步斷定是一處生活聚居地的歷史文化遺址。生土層以上有三個歷史文化堆積層,分別屬於後李文化時期、商周時期和唐宋時期。在遺址周圍採集到疊沿釜、陶鬲、盔形器、盆、瓷碗、瓷盤等器物的殘片。」在西大張村,趙金向記者介紹著遺址的情況。
記者在現場著實看到了明顯的分界線,黃褐色的生土層上方有一條弧形的白色土層,再往上又是略顯灰白的土層。據考古人員介紹,新發現的後李文化遺址平面呈橢圓形,東西長約350米,南北約250米,遺址面積約85000平方米。遺址保存狀況較好,文化堆積多在1米至1.5米之間,最厚處達到1.5米。
記者了解到,西大張後李文化遺址只是本次東營市歷史博物館針對省道323(濰高路)西段新線沿途考古勘探中發現的一處歷史文化遺址。而整個9.2公里長的省道內,共發現了9處遺址,其中7處屬於本次考古勘探工作的新發現。
「廣饒縣歷史文化悠久,在古代就是經濟比較發達的區域,周邊又有臨淄、青州等著名古城,廣饒本身也是一座千年古城,農耕文明在這里發展很早,地下遺址眾多也在我們的意料之中。」東營市歷史博物館副館長榮子錄告訴記者,在前期的沿線考古工作中,發現的古代文化遺址從後李文化一直持續到漢代。
多處遺址需要搶救性挖掘
據了解,西大張村後李文化遺址所處的省道323(濰高路)改線工程將於近期動工,而在這條省道上先後發現如此多的歷史文化遺址,引起了當地相關部門的注意。加之目前廣饒縣存在的大量遺址多是以古人生活場所為主的遺址,這處西大張後李文化遺址經專家初步論斷,也是以生活場所為主,目前考古部門已經針對遺址分布比較密集的區域向有關部門遞交了工程遷移的申請。
「現在基本上能確定一段工程線路為避讓文化遺址將向西遷移300米,這樣一來我們至少有三四處遺址不會被破壞,但像西大張後李文化遺址這樣無法避讓的,我們現在正申請進行搶救性發掘,以最大可能保存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趙金介紹說。
除了西大張遺址,該縣發現的具有東周至漢代文化遺存的杜宋遺址,具有商、周、漢代文化遺存的里大村南遺址以及具有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時期特徵的溝頭村東北遺址等都需要進行搶救性挖掘,以便進一步發掘它們的考古和歷史價值。
此外,榮子錄還表示,本次後李文化遺址的發現可能會帶來更多的發現,「一般後李文化都依河而建,現在我們在西大張遺址附近還沒有發現古河流,這也是我們下一步考古工作需要研究的一個課題,如果發現了古河流,那麼對廣饒甚至整個山東的歷史將又是一個新發現。」(記者 趙秋麗 通訊員 鍾文峰 馬慶亮)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