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方山游記
㈠ 去滬州方山遊玩作文
炎熱的夏天過去了,美麗的秋姑娘來到了我們身旁。天空顯得那麼高,那麼藍,藍專藍的天上飄著幾朵白雲,屬有時像幾只白兔,有時像一群綿羊。
在這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我們一家三口去方山遊玩。
我們沿著石頭小路在山間漫步。路的兩邊是茂密的樹林,樹葉被秋風染成了各種顏色,有深綠的,有淺綠的,有淡黃的,有枯黃的,還有紅的。一陣秋風吹來,一片片枯黃的葉子像一隻只美麗的黃蝴蝶,紛紛離開了大樹媽媽溫暖的懷抱,輕輕地從樹上飄落下來。
小草也脫下了綠衣裳,換上了金燦燦的秋裝。從樹上落下的葉子,和枯萎的小草成為一體,給大地鋪上了一層金地毯。草叢中盛開著五顏六色的小野花,紅的、白的、黃的、紫的……它們爭奇斗艷,不時飄來淡淡的清香。
樹林邊是一片茶園。綠油油的茶樹整齊地排列著,像是在等待檢閱的士兵。我們驚奇地發現,茶樹開花了。乳白色的花瓣,金黃色的花蕊,躲在綠葉間,似乎在和我們捉迷藏。聽一位熱心的爺爺說,茶樹每年在秋、冬兩季開花、結果,果子成熟後,採下來種到土裡,就能長出新的茶樹來。
啊,秋天的方山真美呀!
㈡ 游長陽方山作文寫出自己的感受
我的家鄉在溫嶺抄,這襲兒能讓你覺得無邊光景一時新呢!而我最喜歡的,是坐落於大西南部的方山了。
從方山腳下仰望,方山腳下那鬱郁蔥蔥,遮天蔽日的樹林給方山穿上了一條綠油油的裙子。往上看,就在山的三分之一的地方赫然出現醒目的分界線;樹林和筆陡的岩壁的分界處——白色和綠色的交界處。在岩壁上,有由紅筆寫出的兩個繁體字——方山,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發光,彷彿是在歡迎來自遠方的客人。
我們先來到方山的一個著名 景點——筆峰。站在方山的邊上,風很大,大得把我們的頭發都吹得飄了。看著相隔二三十米筆峰:我驚嘆不已:那筆峰是怎麼形成的,是被風了千萬年才形成的。但具體吹了多少年,誰也不知道。筆峰是因為陡直如筆,因而得名。我往上看,上面的景色讓我瞠目結舌——一棵高大的喬木頑強地在石縫長出來。這讓我不禁贊嘆:植物的生命真頑強!在這么艱苦的地方都能長出來。那大樹好像在對我說:小意思了!
不用說我是多麼喜歡方山了,上帝讓方山坐落在這兒,是對我們的恩賜,用春晚里的台詞來說的話,就是;我驕傲!
㈢ 寫景寫清江方山作文要300字
我的家鄉長陽,有條玉帶般清澈的小河,這就是清江河。
我常來到小河邊,看河水不停專地流淌。一陣風吹屬過河面,河面上立即盪起了一層魚鱗似的波紋,在陽光的照射下,河面亮閃閃的,像浮動的彩色綢帶。
清江河一年四季純潔、清澈見底。河裡的小魚自由自在地游動著。有的小魚搖動著尾巴,有的小魚在水草中穿來穿去,好像在給遊人表演呢!在清亮的河底,有許多翠綠的水草夾在卵石中,像綠色的綵帶在水中搖搖擺擺地飄盪著。
清晨,河面上飄著薄薄的霧,天邊的晨星和山上的點點燈光,隱隱約約地倒映在河水中。
中午,太陽高照,整個清江河的美景和河對岸的建築都清晰地展現在眼前。
晚上,月影靜靜地躺在河底,星星也在河底眨著眼睛,雲彩也高興地跑到河裡去了,給清江河增添了銀色。
清江河風光秀麗,吸引了許許多多的中外遊客。
清江河,你多麼美麗,多麼可愛喲!
㈣ 蘇軾的游記文章有什麼特點
敘事:議論風生、氣勢充沛、借事寓理寄情、文意翻瀾、發人深思
寫景:寄寓理趣、借景喻理、不拘常格、勇於創新、因物賦形、汪洋恣肆
㈤ 寫方山作文300字
溫嶺方山旅復游日記
一天制,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到了溫嶺方山遊玩。
一到停車場,我就迫不及待地催著爸爸媽媽快點上山。來到了上山的階梯上,我想快點到達山頂,所以用飛快的速度在階梯上奔跑。沒過多久我就遠遠地超過了爸爸媽媽。過了一會兒,我跑累了,就站在原地休息。沒想到竟然下起了濛濛細雨,我怕雨淋濕我,於是趕緊跑回爸爸媽媽身邊,因為他們已經打起了雨傘。過了一會又起了大霧。在什麼都看不清的情況下,我們靠自己的實力終於艱難的登上了山頂。在山頂上遠眺發現它是一座方方平平的大山,怪不得這座山名叫「方山」,原來意思就是四四方方的山啊!山頂上有奇形怪狀的岩石,還有一點兒傾斜了的小佛塔,我和爸爸媽媽走的山路越來越陡峭,不過我們還是都把它們克服了。後來,翻過了一個峰頂,雨停了,我們驚喜地看到了如仙境一般的景色:山峰上雲霧繚繞,溫暖的陽光照在雲層和山峰上,仔細一看,在雲海間,遠處的山峰忽隱忽現。美妙的景象讓人感嘆大自然的神奇!真是太美了!我和爸爸媽媽一起拍了好多好多的照片,留住這美好的風景。
時間過的很快,到了傍晚,我們伴著夕陽下山。今天雖然感覺很累,但是我們玩的非常開心,非常快樂!
㈥ 遊方山記譯文
自歡喜台拾級而升[1],凡九折,盡三百餘級[2],始登毗盧頂[3]。頂上為寺一百二十[4],丹碧錯落[5],嵌入岩際。庵寺皆精絕,蒔花種竹[6],如江南人家別墅。時牡丹正開,院院紅馥[7],沾薰游裾[8]。寺僧爭設供,山餚野菜,新摘便煮,芳香脆美。獨不解飲茶,點黃芩芽代[9],氣韻亦佳[10]。夜宿喜庵方丈[11],共榻者王則之、黃昭素也[12]。昭素鼻息如雷,予一夜不得眠。
【注釋】
[1]拾級:從台階一級一級地登山。
[2]盡:全部,總共。
[3]毗(pí)盧:佛名,毗盧舍那的省稱。這里以佛名名山。
[4]為:有。
[5]「丹碧」句:形容各種色彩交錯繽紛。
[6]蒔(shì):移栽植物。
[7]紅馥(fù):又紅又香。
[8]游裾(jū):遊人的衣服。
[9]黃芩(qín):草本植物,性寒,有去熱、降壓作用。
[10]氣韻:味道。
[11]方丈:佛寺長老或住持所居之處。
[12]王則之、黃昭素:人名,不詳。
上方山始建於隋末唐初,東漢明帝時期,高僧華嚴慧晟法師在這里開山造寺,香火旺盛,遊人紛紛踏來,成為佛教勝地。華嚴宗是佛教中一宗,創始人杜順,追認為初祖。華嚴宗在此方影響很大,華嚴慧晟法師被稱為「上方山的開山祖」。後來歷經擴建,終於形成以兜率寺為中心的七十二寺庵分布格局,總稱「六聘山天開寺」。 天開寺以遼金為鼎盛時期,金末毀於戰火,元代曾有復甦。現存寺院為明代萬曆年間所建。至解放初,原有寺廟遭受天災人禍破壞,剩下的寺庵僅有16座。六七十年代,各庵神像又全部被搗毀。1980年開始在上方山建築景點,修建了直通山腳的瀝青路。1984年5月,上方山被公布為北京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從現存的一斗泉,舍利殿的明代壁畫,到雲水洞內遼乾統年間2米高的西方接引佛像及兜率寺後牆的佛說四十二章經,都是與佛教密不可分的。
鄧拓先生對上方山的文物保護和旅遊開發有著獨到的見解,並專門為此寫了題為「保護文物」的文章,內容如下:
最近有幾位同志談起北京郊區大房山的古跡,大家都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文物區,它的歷史價值僅次於周口店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在這里,集中了隋、唐、遼、金幾個朝代的石經和共他遺物。只因它遠離北京城區,所以沒有引起人們的充分注意。其實,這里的名勝古跡十分優美。例如在上房山,有一座鍾乳石的溶洞,名叫「雲水洞」。它是地質構造中典型的「喀斯特」現象。許多人認為它比廣西桂林的「七星岩」決不遜色。然而,有人寧願跋涉千里去七星岩游覽,卻不知道在自己城市附近就有象雲水洞這樣的去處,這豈不是怪事嗎?
如果打開明代劉侗、於奕正的《帝京景物略》,人們就可以看到關於雲水洞的一段描寫:秉炬帚杖,隊而進洞。洞門高丈入數十丈,……過一天地,入一天地矣。左壁聞響,如人間水聲。炬之,水也。聲落潭底,不知其歸。又入,有黃龍、白龍盤水畔,爪怒張。導者曰:乳石也。淬炬其上,杖之而石聲。乃前,揚炬,望鍾樓、鼓樓,欄棟檐脊然。各取石左右擊各得鍾聲、鼓聲、磐聲、木魚聲。……」本來下面還有許多文字,是描寫雲水洞中由鍾乳石形成的石嗒、雪山等各種奇妙景緻的,我想不必抄錄全文了。同時,這部書上關於石經山等處許多名勝石跡的介紹,大家如能詳細一讀,也一定會引起很大的興趣。
明代還有幾個著名的學者,都曾到過房山,寫了文章。如徐文長的《上房山記》、袁宏道的《游小西天記》曹學佺的《游房山記》,都異口同聲地稱贊這里的名勝古跡和自然景色。清代以後的文字記載更多,用不著一一介紹了。
可惜的是,上房山的道路沒有修理,雲水洞等處更加年久失修了。這些地方現在所以不如七星岩等處知名,恐怕原因也就在此。但是,只要稍加修整,這幾處都不難很快地繁榮起來。
四面八方的遊客也紛紛撰文賦詩,贊美上方山的美景,這里僅選錄一二以享讀者。
游上方山記
(閩)曹學佺
出房山縣六十里,所過村落曰瓦井,日天光,曰孤山口,皆與山勢為升降,過孤山口則崇山如環,幽溪如帶,時時涉溪沿壁,蹺苔們蘿,乃至麓。有一庵焉,為諸峰所覆,如狻猊之昂首也。饞嚴兩壁相距,中開一線,鳥道盤旋,五里至石梯,梯即巨石,五丁鑿為坎,僅容半跬,高數百磴,左右兩鐵亘,長百尺,山巔下垂,涉者緣之,手與足分任其力。蓋左迫無極之岩,而右臨不測之淵矣。梯盡處有小庵可憩,折而東此,可一里,至山門。入門始昂首見諸庵縱橫稠疊,處於懸崖峭壁蒙茸之內,如鳥巢然,所謂禪枉也。獨上方寺正中,如負扆收居,躡千百磴,始可到。旁有兩澗流下,聞而不見水,其上有冰封之耳。又東折而往,則連嵓層陰,雪堆未化,獨有古柏青青,龍蟋虯舞,出雪之上。其嵓軒揭如仄,奇秀如雲,穿注如峰房燕壘,嵓下有泉,深三尺,廣倍之,面一平台,又十倍之。相傳開山時有龍占此,禪師叱之避,盡摯其山泉以去。師飛錫行,留泉僅滿斗,金山即名外泉也。山下有洞,尚隔一山,說者以此山空腹,寺徑達洞。然人必自其上行,上行必徑前峰,孤園突兀,形如摘星,望之甚憚,陟亦可至半,可兆諸庵,嶺亦劣平,尚不見洞。又下五里入洞,如一城,僧家依洞為窟,石床茆扉可掬,為客煮茗,初不有水,以葫蘆系腰至洞里取水,曳之出入。尋縛枯藤為炬鱗次而進,第一洞猶隱隱見影,二洞以內黯黑無光。三洞是一小竇,圍可三四尺,深五六立,伏地匍匐,束身蛇行,即僧所曳葫蘆處也。入三洞倏高廣,燎炬不見頂。旁有一潭,石蜿蜒如雙龍狀,其中園光如珠,於是取水焉。抵九洞無路,有穴如井,入者後人躡前背,丈余復空闊,但霧氣蓊塞,履滑衣濕,不易前進,至十三洞,路尚不窮,雲過此無奇,興盡返矣。大抵中以一曲為一洞,十三洞約有六七里。洞中之石玉白鏡瑩,剎為琉璃,逾寸明徹。其鏡之最著者曰蓮花山,片片如青蓮辨,曰龍虎,宛肖龍虎;曰長眉祖師,兀坐岩畔,眉修然垂;曰呂純陽,儼然具道者衣冠;曰石塔,層層筆立,曰石鍾鼓,叩之作鍾鼓聲。此非歷三洞穿竇之苦,不能得也,又其最著者曰須彌山,一山甚大,行良久難盡;曰雪山,猋如積雪。捫之若刺,曰不花樓,山之上有重樓焉,以雪為地。吐花如尋芝者數萬朵;曰仙人橋,跨青溪而渡;曰十八羅漢,為修短欹正各狀貉,曰接引旙,從頂倒懸,縹渺若拂。此非歷九洞入井之危不能得也。出洞之後,依然天光,迥若隔世,騖喜異常。
㈦ 作文《游內鄉方山有感》500字
我的家鄉在溫嶺,這兒能讓你覺得無邊光景一時新呢!而我最喜歡的,是坐內落於大西南容部的方山了。
從方山腳下仰望,方山腳下那鬱郁蔥蔥,遮天蔽日的樹林給方山穿上了一條綠油油的裙子。往上看,就在山的三分之一的地方赫然出現醒目的分界線;樹林和筆陡的岩壁的分界處——白色和綠色的交界處。在岩壁上,有由紅筆寫出的兩個繁體字——方山,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發光,彷彿是在歡迎來自遠方的客人。
我們先來到方山的一個著名 景點——筆峰。站在方山的邊上,風很大,大得把我們的頭發都吹得飄了。看著相隔二三十米筆峰:我驚嘆不已:那筆峰是怎麼形成的,是被風了千萬年才形成的。但具體吹了多少年,誰也不知道。筆峰是因為陡直如筆,因而得名。我往上看,上面的景色讓我瞠目結舌——一棵高大的喬木頑強地在石縫長出來。這讓我不禁贊嘆:植物的生命真頑強!在這么艱苦的地方都能長出來。那大樹好像在對我說:小意思了!
不用說我是多麼喜歡方山了,上帝讓方山坐落在這兒,是對我們的恩賜,用春晚里的台詞來說的話,就是;我驕傲!
㈧ 方山石景區導游詞
山風景區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
方山,因像一個巨大的印章又被稱為天印山。它是傳說中南京第一個被人工改造過的山,秦始皇鑿山通淮泄王氣,晉宋時人就認為是在這兒。傳說往往是歷史的影子,方山至少在東吳——六朝的第一個朝代,就被納入「誓把山河重安排」的宏大工程之中。
南京被定為一國之都,作為中樞,它需要一個能夠順暢聯結王朝各個部分的交通體系。
南人以舟為車,水路交通自然是首選。南京向北,有天塹長江,同時也是黃金水道,再向北有邗溝和巢湖兩條水路,一東一西溝通江淮;南京向南,則是水路交通的薄弱環節,金陵地勢高於三吳的太湖流域,沒有河流通航。
通過占天斗地的人工改造,將南京與太湖水系的河道串連成線,成為彌補天然缺陷的唯一選擇。吳人把工程起名為「破崗瀆」,這個是真正的鑿山斷壟。
方山是破崗瀆的終點,山南築有方山埭。埭就是橫截河道的土壩。
破崗瀆中間高,兩頭低,要通過沿途上下十四埭,太湖船才能層層抬升至句容,再下航方山,經秦淮河入城,最後走運瀆入吳宮。
過埭時,用牛牽繩引船,要繳牛埭稅,有點像現在的高速公路收費站,在方山設有津主一人負責管理。
所以古人相送,關系近、感情好的也就送到方山,由於方山距 城有四十里,大多還要住一晚才依依惜別。迎來送往,客貨中轉,方山便熱鬧起來。
晉元帝時,南京老百姓因為大官張廷尉私建大門侵佔民宅,到處打官司無人敢 理,後來聽說另一個高大的官賀司空出城,便跑到方山攔住他告狀,張廷尉嚇壞了,趕緊拆掉大門,還親自去方山請罪。
晉成帝逝世,名士阮裕自會稽晉京,千里赴 喪,不見京中名流,事畢了就打道回府,眾人齊追至方山,不及而返。
這兩件事都記在《世說新語》里,所以方山津是東南方向出入京城的必經之地,與著名的石頭 津南北相對。
王彪之、謝靈運也都有方山送別詩為證:
與諸兄弟方山別詩 晉·王彪之
脂車總馳輪,泛舟理飛棹。
絲染墨悲歡,路歧楊感悼。
鄰里相送至方山 宋·謝靈運
祗役出皇邑,相期憩甌越。
解纜及流潮,懷舊不能發。
析析就衰林,皎皎明秋月。
含情易為盈,遇物難可歇。
積痾謝生慮,寡慾罕所闕。
資此永幽棲,豈伊年歲別。
各勉日新志,音塵慰寂蔑。
謝靈運此去就任永嘉太守,其永嘉山水詩是中國詩風的一大轉折。「析析就衰林,皎皎明秋月」兩句已見山水寄情之端。
過往的人多了,方山之奇便為人所注意,六朝人又愛山水泉林之幽隱。元嘉末,尚書令何尚之退休後即僦居方山,還寫了《退居賦》以明其志。
何尚之是「贊揚佛 教」的著名居士。此後,孝武帝時,又有高僧釋法瑗廬於方山,注《勝鬘》及《微密持經》。
這是方山與佛教搭上關系的最早明證。方山這么好,於是皇帝也來湊熱鬧,齊武帝就夢想著要在這兒起離宮,大詩人王融、沈約都有《侍遊方山應詔》詩,估計和此事有關: 王融
巡躅望登年,悵飲臨秋縣。
日羽鏡霜潯,雲旗落風甸。
四瀛良在目,八寓婉如見。
小臣竊自嘉,預奉栢梁讌。
㈨ 關於鄉村美景的作文(方山)
暑假到了,我和爸媽去鄉村遊玩。
在鄉村裡,放眼望去,一排版排整整齊齊的稻園、權菜園。往更遠處看,又有一片片果園。這時我才感受到鄉村的山真能種出果實呀!我和爸媽有爬上一個小山坡,啊!好多樹,什麼松樹、柏樹、楊樹……在這里,著漫山遍野的花綻放著。最好看的花就數迎春花,鵝黃色的花朵並不太大,像個小喇叭,那枝條纖長而尖細,由根到梢,由粗漸細,由深綠變嫩綠,一條條地分披下垂……盛開著的花瓣舒展著,多得幾乎把枝條覆蓋住了。枝頭的花蕾含苞欲放,枝青花黃,搭配得那麼協調。
轉眼來到了小湖邊,水是多麼的清澈見底,清得能看見可愛的小金魚在水中快活地游著,當它們看見我時,就鑽出水面,吐出幾個圓溜溜的泡泡,然後有鑽進水中自由自在地玩。在湖邊,我還能看見一排排柳樹在湖的周圍,在陽光的映襯下,就好像春姑娘在湖邊梳理著凌亂的頭發,栩栩如生啊!
鄉村的景色真美啊!讓人目無暇接,流連忘返!下次我一定要領著我的夥伴們來這兒盡情遊玩。
㈩ 南京方山遊玩作文
今天,天空一碧如洗,天上飄著縷縷白雲。爸爸帶著媽媽,我和姐姐來到了方山腳下。
我們沿著彎彎曲曲地十八盤開始往上爬,山道非常的陡峭,我小心翼翼地扶著圍欄,艱難地往上爬,當爬到山頂的時候累得滿頭大汗。山頂上有一大片的茶園,還有一個很大的廣場,有人在照相,有人在放風箏,有人在玩飛盤,有人在休息打撲克。在廣場的東面有個玻璃的觀景台,我和姐姐輕輕地把腳放上起,慢慢的往前走,非常害怕玻璃會碎。爸爸在後面告訴我們說:「這是鋼化玻璃,你們就是在上面跳也不會碎的.」.站在觀景台上,眼前變得非常的開闊,腳下的房子,樹,山都變小了。還可以看見遠處連綿起伏的青山,還有美麗的南京城,媽媽指著最高的一棟樓告訴我們:「那就是南京最高的樓--紫峰大廈。我和姐姐在廣場上玩了好久,玩累了就和爸爸搭了一個帳篷休息了一下。
下午我碰到了我的好朋友--吳多,我們一起來到了射箭場,我買了10支箭,和吳多一人5支箭。我左手拿起弓,右手拿起箭,身體和弓箭保持平行,眼睛盯著靶心,然後慢慢的用勁拉開弓箭,手一松,箭就嗖的一身飛了出去,沒飛多遠就落到了不遠處的草地上。我接著拿起了第二支箭,再使勁往後拉弓,箭還沒有碰到靶心又落下了。姐姐在不遠處不停地為我加油:"小輝,加油,再用點勁!」 我接著拿起了第三隻箭,使出渾身力氣拉弓射擊,我竟然把箭射到了藍色的靶心上,正當我大呼高興的時候,那個箭竟然落地了,爸爸連忙安慰我說:「沒關系,你現在還小,力氣不夠,下來休息休息吧.」 吳多接著射箭,他玩的比我好,竟然射中一箭在紅色的靶心上。
方山真的很好玩,我們還鑽了防空洞,看了火山口,還有一座800年前的斜塔,我下次還要來玩,因為媽媽答應我下次可以來方山燒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