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類文化遺址博物館
① 北京王府井古人類文化遺址博物館的館藏內容
王府井古人類文化遺址博物館中,最重要的展品是一塊約50平方米的2.5萬年前遺址地塊,其中蘊藏著古人類豐富的用火遺跡和大量的燒石、燒骨、石製品和動物化石。多年前,人們在王府井東方廣場工地發現了距今2.5萬年前的古人類遺址,專家們搶救發掘了其中800多平方米,並從中挑選了含有豐富古人類生活遺跡,較具保護價值的遺址地塊,將其切割成小塊,裝箱後從工地運走妥善保存;多年後,這些價值不菲的遺址地塊又被請到建好的博物館內,一塊一塊重新拼湊復原。據說,當時因為怕破壞遺址地塊里的寶貝文物,50平方米地塊的切割工作都是專家們人工完成,工作量非常大,裝箱時為了將來遺址地塊能毫發不損完璧歸趙,甚至還用上了石膏固定。 博物館內,以50平方米的遺址地塊為中心,四周陳設了大量的展品和圖片,其中包括石砧、石錘、骨鏟、骨片等2000多件2.5萬年前的骨製品和石製品,以及原始牛、蒙古草兔、斑鹿、安氏鴕鳥等動物骨骼化石,遺址地塊的東西兩面牆上的大型壁畫最為搶眼,這兩幅壁畫根據專家們的研究成果,真實再現了2.5萬年前古人類狩獵、製作工具、燒烤食物的生活場景。
鎮館之寶
走進博物館的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約50平方米的四方地塊。據講解員介紹,這就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王府井古人類2.5萬年前生活的遺址地層,這塊遺址距地表12米。當時在東方廣場施工現場,考古人員發現的遺址地層約2000平方米,共兩層,一層位於距地表11米處,另一層為距地表12米處。兩處遺址地層都含有炭屑、石器和骨製品、骨化石,這說明人類不止一次地來過此地。博物館展示給參觀者的是距地表12米的遺址地層。
我們看到這塊遺址地層呈黃褐色,土質和我們的土質大致相同。不過講解員介紹,當初這塊遺址剛剛被發現的時候,地層並不是這種黃褐色的顏色,而是一種紅顏色,這些年遺址地層暴露在空氣中就逐漸變成了這種顏色。
② 北京王府井古人類文化遺址博物館周幾休息
全年無休
古人類文化遺址博物館
王府井大街東方廣場地下商城第一街,通往地鐵的通道處
門票:10元
電話:85186306
開放時間:10:00-16:30(周一至周五)
10:00-18:30(周六、周日)
③ 北京王府井古人類文化遺址博物館怎麼樣
簡介:北京王府井古人類文化遺址博物館,位於東城區王府井大街東方廣場第一街地下回三層。1996年12月14日,北京大答學學者岳升陽在王府井施工工地發現黑色碳跡、動物碎骨及人工打造石片,1996年12月31日,考古隊對2000餘平米的遺址進行了8個月的搶救性發掘,出土文化遺物2000餘件,為保護這一珍貴的歷史遺址,展示中國首都北京悠久的人類文化,東城區人民政府與李嘉誠先生共同投資興建了王府井古人類文化遺址博物館,並2001年12月28日正式對觀眾開放。
注冊資本:5萬人民幣
④ 中國是世界上發現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之一,已發現的主要古人類遺址都有那些
1,元謀人遺址
元謀人遺址位於雲南省元謀縣大那烏村北約500米的山腰,距縣城7公里。元謀人化石是目前中國發現的最早的人類化石之一,後正式被定名為"直立人元謀新亞種",簡稱"元謀人"。
遺址中還出土有雲南馬、劍齒虎、劍齒象等早更新世動物化石,打制石器及炭屑。元謀人遺址的發現,證明了雲南高原是人類早期活動的重要地區之一它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中國人最早的老祖先的遺址。
⑤ 王府井古人類文化遺址博物館怎麼樣
10塊錢一抄位說起來還真是不貴,但是進去以後,把每件展品仔細看過一邊之後,也就花了20分鍾不到。因為是外行人,看著那些展品沒有什麼興趣。當時在外面還有一個什麼關於地圖的臨時展覽。總體覺得這臨時展覽辦的不怎麼樣,一直以為就算是臨時的展覽也應該和常設展覽有一定聯系,結果這里的哪都不挨著哪兒,不知道是什麼思路。裡面環境很好,沒什麼人,很安靜,喜歡這類展覽的人可以安心慢慢看,不用擔心擁擠。
⑥ 北京王府井古人類文化遺址博物館的介紹
北京王府井古人類文化遺址博物館位於東城區王府井大街東方廣場第一街地下三層。版1996年12月14日,北京大學學者岳升權陽在王府井施工工地發現黑色碳跡、動物碎骨及人工打造石片,1996年12月31日,考古隊對2000餘平米的遺址進行了8個月的搶救性發掘,出土文化遺物2000餘件,為保護這一珍貴的歷史遺址,展示中國首都北京悠久的人類文化,東城區人民政府與李嘉誠先生共同投資興建了王府井古人類文化遺址博物館,並2001年12月28日正式對觀眾開放。
⑦ 中國最早的古人類遺址是哪裡
中國最早的古人類遺址是位於雲南元謀縣大那烏村北約500米的山腰處的元謀人遺址,此內外,通過容對元謀人遺址的探索和研究,有力地證明了雲南高原是人類早期活動的重要地區之一,並且它還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中國人最早的老祖先的遺址。
(7)古人類文化遺址博物館擴展閱讀:
元謀人遺址發現的價值:
元謀人遺址的發現,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科研價值,中國及一些國家已將此發現寫進了教科書。1982年2月,國務院公布元謀人遺址為第二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元謀人」的發現,將中國人類歷史向前推進了100多萬年,表明地處長江流域的雲南是人類起源與發展的關鍵地區和核心地區,有力地挑戰了人類起源於非洲中心這一學說,為人類起源與發展多元中心論提供了強有力的科學支持。
⑧ 北京王府井古人類文化遺址博物館的簡介
北京王府井古人類文化遺址博物館座落在北京東方廣場地下發掘出的最早的古人類遺址,再現2萬5千年前斑鹿跳躍、鴕鳥歡騰、望山聽水、狩獵生息景象,展示「北京人」狩獵、燒火、製造工具的痕跡。在博物館300多平方米的展廳里,將陳列在原址發掘出土的石砧、石錘、石核、石片。參與展陳的還將有原始牛、斑鹿、鴕鳥、魚類等古生物的骨骼及2萬多年前人類製成的骨鏟、骨片等工具。 參觀者還能從這里看到更新世晚期人類用火的遺物和遺跡。展覽將配以大量的圖表和照片,在壁畫、雕塑的映襯下生動地展示出2萬5千年前古人類在今天王府井地區狩獵、做飯、休息、製造工具的生活場景。展館還精心為小參觀者准備了電腦觸摸屏等動手型的參觀項目。這一遺址是繼周口店北京猿人之後,在北京地區遠古人類遺存的又一重大發現。
王府井古人類文化遺址於1996年發現,為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距今約2.4—2.5萬年,是古人類生活、狩獵的地方,有豐富的用火遺跡、燒石、動物化石等。是世界范圍內首次在國際大都市中心發現古人類文化遺存。遺址距地表12米,有兩層灰褐色古文化層。在約2000平方米的面積中,共出土文化遺物2000餘件。此處的石製品、骨製品和用火遺跡均保持出土時的原貌。專家認為它與幾十萬年前周口店北京人文化和山頂洞人文化極有可能一脈相承。1996年12月28日被北京大學學生岳升陽發現,搶救性發掘之後,東方廣場有限公司和東城區人民政府共同投資,由北京市東城區文化委員會、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共同籌備了博物館的展覽。
2001年12月博物館正式開館。館內陳列最重要的展品是一塊約50平方米的2.5萬年前的遺址地塊,其中蘊藏著古人類的用火遺跡和燒石、燒骨、石製品及動物化石。同時展陳的還有在原址發掘出土的石砧、石錘、石核、石片等物件,原始牛、斑鹿、鴕鳥、魚類等古生物的骨骼及2萬余年前古人類製成的骨鏟和骨片。展廳中的人造沙盤、掛畫及雕塑展示2.5萬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古人類在今天的北京王府井地區狩獵、做飯、休息、製造工具的生活場景。
⑨ 我國主要的古人類遺址【】
1,元謀人遺址
元謀人遺址位於雲南省元謀縣大那烏村北約500米的山腰,距縣城公里。元謀人化石是目前中國發現的最早的人類化石之一,後正式被定名為"直立人元謀新亞種",簡稱"元謀人"。
遺址中還出土有雲南馬、劍齒虎、劍齒象等早更新世動物化石,打制石器及炭屑。元謀人遺址的發現,證明了雲南高原是人類早期活動的重要地區之一它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中國人最早的老祖先的遺址。
⑩ 中國境內已確認的三處古人類遺址分別在哪
北京周口山頂洞人,陝西西安半坡人,穿洞古人類遺址。
1、穿洞古人類遺址位於貴州省安順以北26公里的普定縣城郊,是距今16000年前古人類生活遺跡,是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該遺址發掘出人類完整頭骨兩件,哺乳動物碎骨18000件,單個牙齒500多枚,動物化石13個屬或種。出土石制器物20000餘件,骨器1000餘件,以骨錐最多,另有骨鏟、骨針、骨棒等。
此外,發現用火遺跡多處。穿洞遺址一處發現兩具頭骨至今國內無先例,出土的骨器,超過全國發現總和的30倍,一舉摘掉我國舊石器文化中貧骨器的帽子,成為全國第一,世界罕見。
2、中國華北地區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化石。屬晚期智人。因發現於北京市周口店龍骨山北京人遺址頂部的山頂洞而得名。1930年發現,1933~1934年中國地質調查所新生代研究室由裴文中主持進行發掘。與人類化石一起,出土了石器、骨角器和穿孔飾物,並發現了中國迄今所知最早的埋葬。地質時代為晚更新世末,據放射性碳素斷代,年代為距今18865±420年。
3、半坡遺址,有6000-6700多年歷史的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聚落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滻河東岸,佔地面積約5萬平方米 。
半坡遺址於1953年被發現。1954年-1957年,由考古學家石興邦先生主持,先後對半坡遺址進行了5次較大規模發掘,總計發掘面積1萬平方米,發現有房屋遺跡45座,圈欄2座、窖穴200多個,陶窖遺址6座,墓葬250多座以及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約1萬件。
2002年-2005年,配合半坡遺址保護大廳改造工程建設的隨工清理中,發現了祭祀等重要遺跡和石硯等重要遺物,這對半坡遺址的聚落形態、文化內涵和社會性質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10)古人類文化遺址博物館擴展閱讀:
人類遺址的價值:
1、人類化石上出現有中兩方基因交流現象,石器文化上卻缺少中西方文化碰撞和兼容,這種復雜的人類演化和文化傳播過程顯然需要不斷補充新證據並加強研究。重慶穿洞古人類化石和石器文化的發現,是揭示三峽地區人類和文化演進的珍貴材料,而且對研究中國乃至世界范圍內的人類基因交流和文化傳播將產生積極影響。
2、因半坡遺址的發掘,而有仰韶文化半坡類型之名,與同時期確立的廟底溝類型並駕齊驅,推動了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學的研究與發展,大面積揭露出半坡史前聚落的局部面貌,建立了遺址博物館,對聚落形態和中國原始社會歷史研究有著重要的科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