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記戰內容
⑴ 游擊戰與什麼相對應陣地戰詳述
運動戰,通過不斷的機動來尋找戰機,在敵人之間穿插迂迴,讓敵人無法判斷自己的動機.集中優勢兵力,分散敵人兵力,一股一股的消滅敵人,最後取勝.適合敵強我弱的情況使用.
陣地戰,顧名思義,就是指戰斗雙方建立各自的陣地,這是一戰的經典戰法,雙方依靠戰壕等工事進行消耗作戰.適合作戰雙方實力相當時使用.
攻堅戰,這個同意樓上觀點.攻堅戰--攻打敵人有堅固防禦工事的陣地或是對敵人設防堅固的城市、堡壘、陣地、要塞的進攻。通常像螞蟻啃骨頭,一個碉堡一個碉堡地爆破等。適合敵弱我強的情況,起碼要有局部的優勢.
游擊戰,主要是化整為零,以小股部隊的方式,不斷的騷擾敵人,特別注重對敵人重要目標和後勤部隊的襲擊,打完就跑,讓敵人防不勝防,但又找不到人.這是非常弱小的一方對強大的敵人所做的最佳戰法.伊拉克人就是用游擊戰,讓老美大為頭疼.
閃電戰,以裝甲坦克部隊為主力,不顧敵人的任何阻攔,強行推進,以求最短的時間推進最大的距離,再回頭形成包圍,步兵才在後面跟上,然後收拾敵人,這是一種冒險的做法,對敵人的士氣影響很大,能迅速打亂敵人的作戰計劃.但遇到頑強的敵人很容易孤軍深入,被切斷後路的話...基本就完了.閃電戰要求有強大的裝甲部隊還要有強大的空軍與之相配合.
持久戰即在我軍擁有充足的軍事後勤保障下與敵人周旋使敵人彈盡糧決.
麻雀戰即像麻雀一樣迅速的集中一切兵力作戰,打擊敵人後再迅速的分散.
除上述外,還有正規戰、立體戰、閃電戰、持久戰、速決戰、殲滅戰、消耗戰、破襲戰、地道戰、圍困戰、地雷戰、等等......
⑵ 游記戰在什麼戰役後上升為主要作戰方式
游記站在什麼戰役後上升為主要作戰方式?在演習戰士在演習後,如果參加真正的戰斗場合就能升級再升級到。主要作戰方式。
⑶ 弗列格游記的內容概括!急!
英國小說家斯威夫特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記》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優秀的諷刺小說之一。全書共分四卷。小說以第一人稱,通過主人公英國外科醫生格列佛周遊「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的奇遇,對18世紀前半期的英國進行了全面的諷刺和批判,抨擊了當時的議會、司法等方面的黑暗,揭露了英國統治者的殖民政策,歌頌了勞動人民的反抗精神,具有鮮明的民主主義思想特色。作品想像豐富,手法誇張,諷刺尖刻,語言朴實,用語簡潔。全書的虛構和細節的真實結合完美,具有深刻的批判現實主義力量,是開創英國文學史上諷刺傳統的代表作品之一。
小說共分四卷:
第一卷寫的是格列佛在小人國(利立普特)的遭遇,格列佛與利立普特人的大小比例為十二比一,那裡的居民身高僅6英寸,格列佛置身其中,就像一座「巨人山」。起先他被小人們捆了起來,但後來由於他表現溫順並答應接受某些條件,小人國國王同意恢復他的自由。此時,該國正遭到另一小人國(布萊夫斯庫)入侵,格列佛涉過海峽把敵國艦隊的大部分船隻擄來,迫使敵國遣使求和。盡管格列佛立了大功,但後來因在幾件事情上得罪了國王,國王決定刺瞎他的雙眼,將他活活餓死。格列佛得知消息,倉皇逃向鄰國,修好一隻小船,起航回家。
第二卷描述格列佛在大人國的遭遇。在這一卷里,格列佛又一次出海時,遭遇風暴,船被刮至一片陌生的陸地。這陸地叫布羅卜丁奈格(大人國)。那裡的居民身高有如鐵塔。格列佛一到這里,由「巨人山」一下子變成了侏儒,置身大人國,自己彷彿變成了一個利立普特(小人國)人,比例倒了過來,成了一比十二。在大人國的農夫面前,格列佛像鼴鼠般大小,被農夫當作玩物帶回家。為了賺錢,農夫竟把他帶到市鎮,讓他耍把戲,供人觀賞。後來他被王後買去,得以與大人國的國王相處。逐漸地,格列佛思鄉之情日益濃烈,在一次隨國王巡視邊境時佯稱有病,去海邊呼吸新鮮空氣。當他在岸邊鑽進小木箱睡覺時,一隻大鷹將木箱叼走。後來木箱落入大海,被路過的船隻發現,裡面的格列佛獲救,終於又回到英國。
第三卷寫的是飛島國。這一卷比較鬆散,鋪得較開,寫格列佛以勒皮他(飛島)游歷為中心,兼及巴爾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錐和日本四個地方的游記。
第四卷描述了格列佛在賢馬國(「慧駰國」)的所見所聞。這是歷來最為爭議的部分。在那裡,格列佛遭到智慧而理性的慧駰的放逐,滿心悵惘地回到那塊生他養他如今卻叫他厭惡的故土,憤怒而又無可奈何地與一幫「野胡」在一起度過自己的餘生。
在這些虛構的國度里可以找到當時英國社會的痕跡。作品集中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社會的種種矛盾,對英國政治制度作了辛辣的諷刺。如小人國里的高跟鞋代表的是當時的輝格黨,而低跟鞋代表的是托利黨,關於打破雞蛋是從大的一頭打還是從小的一頭打的爭論反映了宗教戰爭。主人公格列佛勤勞、勇敢、機智、善良。作品想像豐富,構思奇特,勾畫出一個五彩繽紛的神奇世界。幻想與現實的有機統一是這部作品的最大特點。首版在一周內售完,並立即被譯成法文和荷蘭文。18世紀末葉出現了改編的小冊子。倫敦塔巴特出版社於1805年首次出版了專門的兒童版本,並附有三幅彩色銅板插畫。迄今的兒童版本一般只涉及格列佛在小人國和大人國的奇遇。《格列佛游記》對英國和世界兒童文學產生過重要影響,尤其是其勾想手法、離奇描寫在英國兒童文學史上有開拓意義。
⑷ 游擊戰的簡介
游擊戰是非正規作戰。以襲擊為主要手段,具有高度的流動性、靈活性、主動性、進攻性和速決性,並能廣泛動員群眾投入戰爭。
游擊戰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公元前512年的吳楚之戰中,就有游擊性質的作戰行動。相傳為黃帝風後撰寫的《握奇經》認為:「游軍之形,乍動乍靜,避實擊虛,視贏撓盛,結陳趨地,斷繞四經。」對游擊部隊的作戰行動,作了生動的描述。而在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詳細使用游擊戰戰術的人是楚漢時期漢的大將彭越。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戰爭中,游擊戰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軍根據敵強己弱的特點,依託根據地堅持游擊戰,保存和發展了自己。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新四軍深入敵後,大規模、長時期地開展游擊戰,抗擊了60%以上的侵華日軍和95%以上的偽軍。解放戰爭時期,游擊戰有力地配合了正規戰。長期的革命戰爭,使中國人民創造了許多獨具特色的游擊戰戰法,如破襲戰、地雷戰、麻雀戰、伏擊戰、地道戰、圍困戰等。這些靈活機動的戰法,顯示了中國革命游擊戰爭的豐富多彩。
⑸ 游擊戰的經典戰例
公元前512年,吳王闔閭准備攻打楚國,採納了伍子胥提出的先疲楚後決戰的建議,先派部分兵力到楚國許多地方以游擊戰襲擾楚軍,達6年之久,致使楚軍疲憊不堪,爾後派主力入楚決戰,大敗楚軍。
中國歷史上較大的農民戰爭,都曾把游擊戰作為一種重要的作戰形式。 唐末黃巢領導的起義,明末李自成、張獻忠領導的起義,清朝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起義,在農民軍處於弱小時期,大都採用出沒無常,避實擊虛,聲東擊西,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走的游擊戰法,常使官軍顧此失彼、腹背受擊,疲於奔命。這種農民戰爭中的游擊戰,曾在反抗和推翻封建王朝的斗爭中起過重要作用。 游擊戰在世界許多國家也有較長的歷史和輝煌的戰績。在1337~1453年百年戰爭中,法國人民組織農民和城市貧民游擊隊,進行了長期的抗英游擊戰,最終配合正規軍驅敵出國,收復失地。在1775~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中,1808~1814年西班牙抗法戰爭中,1812年俄國抗擊拿破崙入侵的戰爭中,這些國家人民所進行的游擊戰,有力地配合了正規戰,對戰勝侵略者發揮了重大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些被侵略國家的人民所進行的游擊戰,對贏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起到了偉大的戰略作用。戰後,許多國家和地區的人民,以長期的游擊戰抗擊侵略者,發展、壯大革命力量,贏得了人民的解放和民族的獨立。印度支那、阿富汗人民,在反侵略戰爭中,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創造了農村游擊戰與城市游擊戰相配合,襲擊戰與打坦克、打飛機、打空降、打武裝直升機相配合的新經驗。
下面略舉幾例:
1、美國獨立戰爭獨立戰爭期間,「一分鍾人」(Minutemen,又作瞬息民兵)在北美享有盛譽,它指的是反抗英軍、追求自治的武裝村民,他們出則為兵,入則為民,因為他們行動特別迅速,只要一聽到警報,在一分鍾內就能集合起來,立即投入戰斗,在整個戰爭期間四處襲擾英軍,讓英國人吃盡了苦頭。
2、阿富汗面對蘇聯入侵時所採用的游擊戰,讓蘇聯軍方吃不消,間接造成蘇聯的瓦解。
⑹ 游擊戰爭中的「十六字方針」是什麼
游擊戰爭中的「十六字方針」是: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⑺ 列格佛游記主要內容
名叫格列弗的人出外航海經歷小人國,飛島國,慧駰國等地異國風俗並產生對人類世界新的認識,最終回到英國重新融入社會。
⑻ 游擊戰戰役
以游擊戰為主要作戰形式的戰役。基本戰法是襲擊戰。通常專在敵人的翼側或後方實屬施。目的是削弱、消耗、鉗制敵人,遲滯敵人進攻或破壞敵交通線等,以配合主要戰場或主要方向作戰。具有活動范圍廣,行動分散,流動性大,戰線不固定;主動性、進攻性、速決性強;參戰兵種和人員多,任務艱巨,組織指揮復雜,人力物力消耗大等特點。實施游擊戰戰役,應靈活運用偷襲、奔襲、伏擊、襲擾、破襲等襲擊戰法,並與地雷戰、地道戰、麻雀戰以及電子戰、火力戰、特種戰等戰法相結合,多種樣式、手段並用,充分發揮整體效能。
⑼ 游擊戰 麻雀戰 地道戰 地雷戰
游擊戰
抗戰時期,敵後的游擊戰
游擊戰是非正規作戰。以襲擊為主要手段,具有高度的流動性、靈活性、主動性、進攻性和速決性,並能廣泛動員群眾投入戰爭。 游擊戰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公元前512年的吳楚之戰中,就有游擊性質的作戰行動。相傳為黃帝風後撰寫的《握奇經》認為:「游軍之形,乍動乍靜,避實擊虛,視贏撓盛,結陳趨地,斷繞四經。」對游擊部隊的作戰行動,作了生動的描述。而在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詳細使用游擊戰戰術的人是楚漢時期漢的大將彭越。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戰爭中,游擊戰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軍根據敵強己弱的特點,依託根據地堅持游擊戰,保存和發展了自己。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新四軍深入敵後,大規模、長時期地開展游擊戰,抗擊了60%以上的侵華日軍和95%以上的偽軍。解放戰爭時期,游擊戰有力地配合了正規戰。長期的革命戰爭,使中國人民創造了許多獨具特色的游擊戰戰法,如破襲戰、地雷戰、麻雀戰、伏擊戰、地道戰、圍困戰等。這些靈活機動的戰法,顯示了中國革命游擊戰爭的豐富多彩。
麻雀戰
麻雀戰,是中國民兵常用的以弱勝強的游擊戰法。由民兵組成戰斗小組,忽來忽去,忽聚忽散,主動靈活。神出鬼沒地打擊敵人。 抗日戰爭中,抗日根據地民兵,時而三三兩兩,時而成群結隊,出沒在山野密林,狹谷隘口,地道暗洞,青紗帳里,像麻雀啄食那樣,東一槍、西一 槍,出敵不意,乘隙而入,扭住敵人,一陣猛打。 敵人反擊時,就立即撤離,隱蔽得無影無蹤。敵人撤退時,就呼嘯而來,槍聲四起,殺聲遍野。使敵人打又打不著,追又追不上,陷入吃又吃不好, 睡又睡不香,心神不寧,狼狽不堪的境地
地道戰
1941年秋,冀中平原的抗日斗爭進入困難階段,日偽軍「掃盪」日益殘酷。冀中人民抗日武裝為了保存自己的力量,長期堅持平原游擊戰爭,開始挖掘和利用地道對日偽軍進行斗爭。冬初,清苑縣冉庄民兵先在自己家中挖了單口隱蔽洞(俗稱蛤蟆蹲),很快遭到日偽軍的破壞。民兵把單口隱蔽洞改造成能進能出的雙口隱蔽地道,但仍不能有效地進行戰斗,多數地道又遭到破壞。 1942年夏季反「掃盪」開始後,中共冀中區委和冀中軍區號召冀中人民普遍開展挖地道的活動,地道的構造不斷改進和完善,初步形成戶戶相通、村村相連,既能隱蔽、轉移,又便於依託作戰的地道網路,成為長期堅持冀中平原抗日斗爭的堅強地下堡壘。冉庄的地道也有較大的發展,共有4條主要干線、24條支線,村內戶戶相通,向外可通往孫庄、姜庄、隋家墳、河坡等村,全長30餘華里。地道一般寬1米、高1.5米、頂部土厚2米以上;地道內設有瞭望孔、射擊孔、通氣孔、陷阱、活動翻板、指路牌、水井、儲糧室等,便於進行對敵斗爭。
地雷戰
地雷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山東民兵最重要的作戰方法之一,地雷是當時最重要的作戰武器。抗戰時期,地雷大顯神威,不僅在山東海陽人民的革命斗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而且在膠東抗戰史上塗上了濃重的一筆。1962年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電影《地雷戰》是一部經典之作,影響甚大。1998年3月推出的游戲《地雷戰》也是一部精品游戲。
回答者: Demonsimple | 一級 | 2011-4-17 13:17
游擊戰是非正規作戰。以襲擊為主要手段,具有高度的流動性、靈活性、主動性、進攻性和速決性,並能廣泛動員群眾投入戰爭。 游擊戰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公元前512年的吳楚之戰中,就有游擊性質的作戰行動。相傳為黃帝風後撰寫的《握奇經》認為:「游軍之形,乍動乍靜,避實擊虛,視贏撓盛,結陳趨地,斷繞四經。」對游擊部隊的作戰行動,作了生動的描述。而在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詳細使用游擊戰戰術的人是楚漢時期漢的大將彭越。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戰爭中,游擊戰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軍根據敵強己弱的特點,依託根據地堅持游擊戰,保存和發展了自己。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新四軍深入敵後,大規模、長時期地開展游擊戰,抗擊了60%以上的侵華日軍和95%以上的偽軍。解放戰爭時期,游擊戰有力地配合了正規戰。長期的革命戰爭,使中國人民創造了許多獨具特色的游擊戰戰法,如破襲戰、地雷戰、麻雀戰、伏擊戰、地道戰、圍困戰等。這些靈活機動的戰法,顯示了中國革命游擊戰爭的豐富多彩。
編輯本段理論和原則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造性地發展了游擊戰的 游擊戰
理論和原則,主要有: 1.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是游擊戰的基本原則; 2.以襲擊為主的進攻,是游擊戰的基本作戰形式; 3.革命根據地,是游擊戰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依託; 4.在一定條件下,游擊戰可以作為某個戰略階段的主要作戰形式; 5.戰略上的集中指揮與戰役戰鬥上的分散指揮相結合,是游擊戰的指揮原則; 6.游擊戰要向正規戰發展。 7.游擊戰因兵力少而突擊力弱,很難獨立地解決整個戰爭問題,只有積極創造條件,使游擊隊發展成正規軍,使正規戰與游擊戰緊密配合,才能加快戰爭勝利的進程。
編輯本段游擊戰內容
游擊戰
游擊戰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世界其他一些國家也開展過游擊戰。中國人民對游擊戰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中國人民創造了許多適合本國情況的游擊戰法,為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如破襲戰、地雷戰、麻雀戰、襲擊戰、伏擊戰、地道戰、圍困戰,等等。 分散流動的作戰形式。它以襲擊為主要手段,出沒無常地攻擊和襲擾敵人,達到殲滅或消耗敵人的目的。游擊戰是一種非正規作戰,無固定的作戰線,較正規戰具有更大的主動性、靈活性、進攻性、速決性和流動性。 游擊戰通常不能決定戰爭命運,它的戰略任務是輔助正規戰和把自身發展成為正規戰,以奪取戰爭的最後勝利。革命戰爭的游擊戰,是被壓迫的人民或被侵略的民族,反抗壓迫或侵略的一種群眾性的武裝斗爭形式,在革命戰爭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曾經起到以弱勝強的重大作用。 中國古代兵書史籍對游擊戰有生動的記述。「游擊」一詞,最早見於漢初。 《漢書·匈奴傳》載:"貳師解而引歸,與單於連斗十餘日。游擊無所得。"漢高祖設置游擊將軍,把游擊部隊稱為"游兵"、"游騎"、"游軍"。 《史記·魏豹彭越列傳》載:"漢王三年,彭越常往來為漢游兵,擊楚,絕其後糧於梁地。"這里說的游兵的作戰行動,是游擊戰性質的。 《握奇經·八陣總述》 「游軍」一節記述:「游軍之形,乍動乍靜,避實擊虛,視羸撓盛,結陳(陣)趨地,斷繞四徑。後賢審之,勢無常定。」這是對游擊戰特點的生動描述。
編輯本段經典戰例
中國古代游擊戰
公元前512年,吳王闔閭准備攻打楚國,採納了伍子胥提出的先疲楚後決戰的建議,先派部分兵力到楚國許多地方以游擊戰襲擾楚軍,達6年之久,致使楚軍疲憊不堪,爾後派主力入楚決戰,大敗楚軍。 中國歷史上較大的農民戰爭,都曾把游擊戰作為一種重要的作戰形式。 唐末黃巢領導的起義,明末李自成、張獻忠領導的起義,清朝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起義,在農民軍處於弱小時期,大都採用出沒無常,避實擊虛,聲東擊西,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走的游擊戰法,常使官軍顧此失彼、腹背受擊,疲於奔命。這種農民戰爭中的游擊戰,曾在反抗和推翻封建王朝的斗爭中起過重要作用。
抗日戰爭游擊戰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等人民武裝在日軍敵後的游擊戰給侵華日軍造成了相當的兵員損失,削弱了日軍「以戰養戰」搜刮淪陷區支撐前線的能力,據1938年8月至1940年5月在華北方面軍參謀部任職的加登幸太郎說:「現在回憶起來,我在任時,整個方面軍一天平均死傷50名。50名雖不多,但一年就有18,000人離開戰列,是大消耗戰」。 越戰中,越共武裝進行游擊作戰
越南戰爭游擊戰
越南戰爭(簡稱越戰)可說是近代最成功的例子之一:越共軍隊先用游擊戰的型態和法國對抗,獲得效果;在美國大規模介入之後,即使美軍使用現代化的裝備與精良的武器,游擊戰的型態依然使美軍吃不消,最後終於擊敗美國。
其他國家的游擊戰
游擊戰在世界許多國家也有較長的歷史和輝煌的戰績。在1337~1453年百年戰爭中,法國人民組織農民和城市貧民游擊隊,進行了長期的抗英游擊戰,最終配合正規軍驅敵出國,收復失地。在1775~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中,1808~1814年西班牙抗法戰爭中,1812年俄國抗擊拿破崙入侵的戰爭中,這些國家人民所進行的游擊戰,有力地配合了正規戰,對戰勝侵略者發揮了重大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些被侵略國家的人民所進行的游擊戰,對贏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起到了偉大的戰略作用。戰後,許多國家和地區的人民,以長期的游擊戰抗擊侵略者,發展、壯大革命力量,贏得了人民的解放和民族的獨立。印度支那、阿富汗人民,在反侵略戰爭中,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創造了農村游擊戰與城市游擊戰相配合,襲擊戰與打坦克、打飛機、打空降、打武裝直升機相配合的新經驗。 下面略舉幾例: 1、美國獨立戰爭獨立戰爭期間,「一分鍾人」(Minutemen,又作瞬息民兵)在北美享有盛譽,它指的是反抗英軍、追求自治的武裝村民,他們出則為兵,入則為民,因為他們行動特別迅速,只要一聽到警報,在一分鍾內就能集合起來,立即投入戰斗,在整個戰爭期間四處襲擾英軍,讓英國人吃盡了苦頭。 2、阿富汗面對蘇聯入侵時所採用的游擊戰,讓蘇聯軍方吃不消,間接造成蘇聯的瓦解。
編輯本段七條戰術原則
游擊戰
另外,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元帥也總結出七條游擊戰術原則,與毛澤東等人頗為相似: (1)集中作戰,分散游擊; (2)紅軍作戰盡量號召群眾參加; (3)敵情不明,不與作戰; (4)敵進我退,敵退我進; (5)對敵採取跑圈的形式; (6)對遠距離的敵人,先動員群眾擾亂敵人,再採取突擊的方式; (7)敵人如有堅固防禦工事,不與作戰。 游擊戰因兵力少而火力弱,很難獨立地進行長時間作戰,只有積極創造條件,以機動力、主動出擊化整為零,消耗敵人戰力、拖延敵人行動、誤導敵人方向,形成敵人心理壓力才可能致勝。
編輯本段中國特色游擊戰
戰斗方式
游擊戰因兵力少而火力弱,很難獨立地進行長時間作戰,只有積極創造條件,以機動力、主動出擊化整為零,消耗敵人戰力、拖延敵人行動、誤導敵人方向,形成敵人心理壓力才可能致勝。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戰爭中,游擊戰是人民戰爭的重要作戰形式之一,相當長的時期內曾作為一種主要作戰形式。土地革命戰爭初期,弱小的紅軍依託根據地,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發展壯大了革命武裝力量。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新四軍深入敵後,發動群眾,武裝群眾,建立抗日游擊根據地和人民政權,廣泛開展敵後游擊戰,形成了一個廣闊的敵後戰場,抗擊著64%的侵華日軍和95%以上的偽軍。解放戰爭時期,游擊戰有力地配合了正規戰,對解放戰爭的勝利起到了重大的輔助作用。 游擊戰的主要戰法是襲擊,依據襲擊對象、目的和方式的不同,一般分為襲擊戰、伏擊戰、破擊戰、襲擾戰等。中國人民在革命戰爭實踐中,還創造了地雷戰、地道戰、麻雀戰、圍困戰等豐富多彩的游擊戰法。這些戰法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結合使用。
戰斗種類
襲擊戰,是乘敵不備,對其實施突然攻擊的戰法。通常選擇戰鬥力
不強,防備不嚴,便於襲擊的駐止之敵或運動之敵,以迅速而突然的動作,速戰速決,快打快撤。 伏擊戰,是襲擊運動之敵的戰法。分為待伏和誘伏,待敵或誘敵進入伏擊圈時襲擊之。伏擊戰要求秘密隱蔽,突然發起攻擊,速決殲敵,快打快撤。 破擊戰,是以破壞敵方重要軍事目標為主的一種戰法。也稱破襲戰。破擊戰的目標,通常是敵方的交通運輸線、後方補給系統、指揮通信系統和重要技術兵器基地等。目的是為了造成敵方交通癱瘓,指揮失靈,補給困難,力量削弱和精神緊張。進行破擊戰,必須有周密細致的組織計劃和充分的技術准備,以出敵不意的方法和行動實施之。 敵後游擊戰
襲擾戰,是游擊隊、民兵和群眾相配合,以各種詭詐的手段,殺傷、毀壞、恐嚇、擾亂、疲憊敵人的一種戰法。通常由游擊隊和民兵以單兵或小組進行襲擾活動,使用各種方式和手段殺傷敵有生力量,製造各種假象,虛張聲勢,迷惑敵人。 地雷戰,是以地雷為主要武器殺傷敵人的戰法。通常與地道戰、麻雀戰結合運用,以殺傷、消耗敵人,封鎖和限制敵方的行動。 地道戰,是依託地道工程打擊敵人的戰法,通常與火力戰、地雷戰、麻雀戰相結合,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 麻雀戰,是小群分散兵力狙擊襲擾敵方的戰法。通常是三五成群,忽聚忽散,時隱時現,出沒無常,靈活機動地殺傷、消耗、迷惑、疲憊敵人。 圍困戰,是對駐止孤立之敵的戰法。通常是包圍封鎖固守之敵,切斷其與外部的聯系,斷絕其物資供應,陷敵於彈盡糧絕的困境,並結合政治攻勢,逼迫其投降或為殲滅該敵創造條件。
編輯本段游擊戰前景
在未來戰爭中,游擊戰仍然是一種重要的作戰形式。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發展,新式武器裝備不斷出現,游擊戰將出現許多新的特點,對游擊武裝的生存能力、機動能力、作戰能力和指揮藝術將提出更高的要求。游擊武裝要做到能打坦克、打飛機、打空降、打武裝直升機,能防核、防化學、防生物武器,並把破襲敵方的交通運輸線、後方補給系統與通信偵察系統,癱瘓敵方的供給能力和指揮活動,作為重要任務。
編輯本段對游擊戰評價
正面
是一種以弱勝強的戰術,而且由於需要堅實的群眾基礎以及熟悉的地形,通常應用於反侵略一方,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保存自己、打擊敵人,最終奪取勝利,這是一種戰爭藝術。
反面
但是,如果將游擊戰的戰法用作於恐怖主義,則會大大的降低了游擊戰的積極性。這樣的話,「融於群眾」就成為了利用平民當作擋箭牌,這樣違反人道主義原則。這樣的「游擊戰」是一種持久戰,大大增強了戰爭的殘酷性。嚴格的說,伊拉克反美武裝的汽車炸彈、路邊炸彈等及一些恐怖組織的破壞行為不算作一種游擊戰。
麻雀戰,是中國民兵常用的以弱勝強的游擊戰法。由民兵組成戰斗小組,忽來忽去,忽聚忽散,主動靈活。神出鬼沒地打擊敵人。 抗日戰爭中,抗日根據地民兵,時而三三兩兩,時而成群結隊,出沒在山野密林,狹谷隘口,地道暗洞,青紗帳里,像麻雀啄食那樣,東一槍、西一 槍,出敵不意,乘隙而入,扭住敵人,一陣猛打。 敵人反擊時,就立即撤離,隱蔽得無影無蹤。敵人撤退時,就呼嘯而來,槍聲四起,殺聲遍野。使敵人打又打不著,追又追不上,陷入吃又吃不好, 睡又睡不香,心神不寧,狼狽不堪的境地。
1941年秋,冀中平原的抗日斗爭進入困難階段,日偽軍「掃盪」日益殘酷。冀中人民抗日武裝為了保存自己的力量,長期堅持平原游擊戰爭,開始挖掘和利用地道對日偽軍進行斗爭。冬初,清苑縣冉庄民兵先在自己家中挖了單口隱蔽洞(俗稱蛤蟆蹲),很快遭到日偽軍的破壞。民兵把單口隱蔽洞改造成能進能出的雙口隱蔽地道,但仍不能有效地進行戰斗,多數地道又遭到破壞。 1942年夏季反「掃盪」開始後,中共冀中區委和冀中軍區號召冀中人民普遍開展挖地道的活動,地道的構造不斷改進和完善,初步形成戶戶相通、村村相連,既能隱蔽、轉移,又便於依託作戰的地道網路,成為長期堅持冀中平原抗日斗爭的堅強地下堡壘。冉庄的地道也有較大的發展,共有4條主要干線、24條支線,村內戶戶相通,向外可通往孫庄、姜庄、隋家墳、河坡等村,全長30餘華里。地道一般寬1米、高1.5米、頂部土厚2米以上;地道內設有瞭望孔、射擊孔、通氣孔、陷阱、活動翻板、指路牌、水井、儲糧室等,便於進行對敵斗爭。
地雷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山東民兵最重要的作戰方法之一,地雷是當時最重要的作戰武器。抗戰時期,地雷大顯神威,不僅在山東海陽人民的革命斗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而且在膠東抗戰史上塗上了濃重的一筆。1962年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電影《地雷戰》是一部經典之作,影響甚大。1998年3月推出的游戲《地雷戰》也是一部精品游戲。
⑽ 游記戰,運動戰和麻雀戰的區別
游擊戰就抄是分成各個小隊 化整為零 ,襲擊敵人補給線 交通線 打擊零星敵人 積少成多 面對強大敵人並且我方大城市被攻佔的情況下可以用
運動戰就是我軍團 在運動中 大踏步前進或後退 牽著敵人的鼻子走 在這個運動中使敵人出現破綻 然後開始攻擊 兩軍實力相當時成本較小的戰法
麻雀戰即是游擊戰的一種戰術 像一群麻雀一樣一轟而來 ,敵人主力前來 我在一鬨而散,然後襲擊敵人另外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