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台家寺遺址地圖

台家寺遺址地圖

發布時間: 2021-02-02 16:18:23

1. 求圓明園的地圖或者結構圖

圓明園
主要興建於康熙末年和雍正朝,至雍正末年,園林風景群已遍及全園三千畝范圍。乾隆年間,在園內相繼又有多處增建和改建。該園的主要園林風景群,有著名的「圓明園四十景」(即正大光明、勤政親賢、九洲清晏、縷月開雲、天然圖畫、碧桐書院、慈雲普護、上下天光、杏花春館、坦坦盪盪、茹古涵今、長春仙館、萬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長、月地雲居、鴻慈永祜、匯芳書院、日天琳字、澹泊寧靜、映水蘭香、水木明瑟、濂溪樂處、多稼如雲、魚躍鳶飛、北遠山村、西峰秀色、四宜書屋、方壺勝境、澡身浴德、平湖秋月、蓬島瑤台、接秀山房、別有洞天、夾境鳴琴、涵虛朗鑒、廓然大公、坐石臨流、麴院風荷、洞天深處),以及紫碧山房、藻園、若帆之閣、文源閣等處。當時懸掛匾額的主要園林建築約達600座,實為右今中外皇家園林之冠。
長春園
始建於乾隆十年(1745年)前後,於1751年正式設置管園總領時,園中路和西路各主要景群已基本建成,諸如澹懷堂、含經堂、玉玲瓏館、思永齋、海岳開襟、得全閣、流香渚、法慧寺、寶相寺、愛山樓、轉湘帆、叢芳榭等。其後又相繼建成茜園和小有天園。而該園東部諸景(映清齋、如園、鑒園、獅子林),是乾隆三十一年至三十七年大規模增建的,包括西洋樓景區,長春園共佔地一干畝。懸掛匾額的園林建築約為200座。
綺春園
早先原是恰親王允祥的賜邸,約於康熙末年始建,後曾改賜大學士傅恆,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正式歸入御園,定名綺春園。那時的范圍尚不包括其西北部。嘉慶四年和十六年,該園的西部又先後並進來兩處賜園,一是成親王永瑆的西爽村,一是莊敬和碩公主的含暉園,經大規模修繕和改建、增建之後,該園始具千畝規模,成為清帝園居的主要園林之一。至此,圓明三園處於全盛時期。嘉慶先有「綺春園三十景」詩,後又陸續新成20多景,當時比較著名的園林景群有敷春堂、清夏齋、涵秋館、生冬室、四宜書屋、春澤齋、鳳麟洲、蔚藻堂、中和堂、碧享、竹林院、喜雨山房、煙雨樓、含暉樓、澄心堂、暢和堂、湛清軒、招涼榭、凌虛亭等近30處。懸掛匾額的園林建築有百餘座。綺春園宮門,建成於嘉慶十四年(1809年),因它比圓明園大宮門和長春園二宮門晚建半個多世紀,亦稱「新宮門」,一直沿用至今。自道光初年起,該園東路的敷春堂一帶經改建後,作為奉養皇太後的地方;但園西路諸景,仍一直是道光、咸豐皇帝的園居范圍。該園1860年被毀後,在同治年間試圖重修時,改稱萬春園。
西洋樓
清帝為了追求多方面的樂趣,在長春園北界還引進了一區歐式園林建築,俗稱「西洋樓」,由諧奇趣、線法橋、萬花陣、養雀籠、方外觀、海晏堂、遠瀛觀、大水法、觀水法、線法山和線法牆等十餘個建築和庭園組成。於乾隆十二年(1747年)開始籌劃,至二十四年(1759年)基本建成。由西方傳教土郎世寧、蔣友仁、王致誠等設計指導,中國匠師建造。建築形式是歐洲文藝復興後期「巴洛克」風格,造園形式為「勒諾特」風格。但在造園和建築裝飾方面也吸取了我國不少傳統手法。
西洋樓的主體,其實就是人工噴泉,時稱「水法」。特點是數量多、氣勢大、構思奇恃。主要形成諧奇趣、海晏堂和大水法三處大型噴泉群,頗具殊趣。
諧奇趣:是乾隆十六年秋建成的第一座建築,主體為三層,樓南有一大型海堂式噴水池,設有銅鵝、銅羊和西洋翻尾石魚組成的噴泉。樓左右兩側,從曲廊伸出八角樓廳,是演奏中西音樂的地方。
海晏堂:是西洋樓最大的宮殿。主建築正門向西,階前有大型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引有十二隻獸面人身銅像(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正是我國的十二個屬相),每晝夜依次輟流噴水,各一時辰(2小時),正午時刻,十二生肖一齊噴水,俗稱「水力鍾」。這種用十二生肖銅像代替西方裸體雕像的精心設計,實在是洋為中用,中西結合的一件傑作。本來是以歐洲風格的裸體女人像,但乾隆覺得裸體女人不和中國的風俗就改為十二生肖,用青銅製造。
大水法:是西洋樓最壯觀的噴泉。建築造形為石龕式,酷似門洞。下邊有一大型獅子頭噴水,形成七層水簾。前下方為橢圓菊花式噴水池,池中心有一隻銅梅花鹿,從鹿角噴水八道;兩佣有十隻銅狗,從口中噴出水柱,直射鹿身,濺起層層浪花。俗稱「獵狗逐鹿」。大水法的左右前方,各有一座巨大的噴水塔,塔為方形,十三層,頂端噴出水柱,塔四周有八十八根銅管於,也都一齊噴水。當年,皇帝是坐在對面的觀水法,觀賞這一組噴泉的,英國使臣馬戛爾尼、荷蘭使臣得勝等,都曾在這里「瞻仰」過水法奇觀。據說這處噴泉若全部開放,有如山洪爆發,聲聞里許,在近處談話須打手勢,其壯觀程度可想而知。
萬花陣,是仿照歐洲的迷宮而建的花園。它的主要特點是:用四尺高的字圖案的雕花磚牆,分隔成若幹道迷陣,因而稱作「萬花陣」。盛時,每當中秋之夜,清帝坐在陣中心的圓亭里,宮女們手持黃色綵綢紮成的蓮花燈,尋徑飛跑,先到者便可領到皇帝的賞物。所以也叫黃花陣或黃花燈。雖然從入口到中心亭的直徑距離不過30餘米,但因為此陣易進難出,容易走入死胡同,清帝坐在高處,四望蓮花燈東流西奔,引為樂事。
西洋樓景區,整個佔地面積不起過圓明三園總佔地面積的五十分之一,只是一個很小的局部而已。但它卻是我國成片仿建歐式園林的一次成功嘗試。這在我國園林史上,在東西方園林交流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它的興建,曾在歐洲引起強烈反響。一位目睹過它的西歐傳教土贊譽西洋樓:集美景佳趣於一處,凡人們所能幻想到的、宏偉而奇特的噴泉應有盡有,其中最大者,可以與凡爾賽宮及聖克勞教堂的噴泉並駕齊驅。這位傳教士的結論是:圓明園者,中國之凡爾賽宮也。

2. 誰能找到唐朝時南京市的地圖,沒圖有地名也行。比如:秦淮,青溪,烏衣巷,石頭城什麼的。

此處依據南京出版社「南京希見文獻叢刊」明陳沂《金陵古今圖考》,該書收錄從春秋戰國到明朝的南京地圖數十幅,尤以明朝為詳細。唐朝圖有2幅,一副為升州府總圖,一副為城市圖。家裡沒高清的攝像機,圖太大看不清楚。

第二幅圖是府圖,圖上(按古代的原則,古代所以為的東邊其實是現在的北邊)東邊有白鷺洲,白鷺洲上有李白酒樓,白鷺洲旁邊有新林浦,瓦棺寺,以西是竹落港,向北是運瀆,在向北就是升州城了,城旁邊有烏殤村,烏衣巷在升州東南,旁邊秦淮河,河上自東向西有飲虹橋,朱雀橋,長樂橋,上浮橋。上浮橋旁邊有法光寺,朱雀橋官道往南是雨花台和聚寶山。聚寶山下是聚光寺。等等。升州東北面長江旁邊有白下城,城旁有靖安鎮,幕府山和盧龍山在左右兩邊。

第一幅圖是城市圖,城周長二十五里,圖是唐後期到五代的規模了,有5個城門(按現在上北下南的原則),北面長江旁邊有2門,西邊的叫龍西門,門下有橋叫水下橋,東邊的是西門,在往西是清涼寺,在城內。南邊為東門,門下有橋叫水上橋,門旁邊有九曲坊,在城內,城外為白下亭,亭下有橋名白下橋。西邊為南門,門下有長千橋,門外通聚寶山。東邊為北門,門下有元武橋,出門可到雞籠山和元武湖(當即今天的玄武湖)和覆舟山,北門裡面是縣衙門和證聖寺,北門往南走有小虹橋,和百尺樓,在往南為鍾山坊,石城坊,飛虹橋等,過了秦淮河支流,是府衙門,往南就是繁華的商業區了,諸司衙門,能仁寺,魚市,銀行,蠶帛市,花行等等,在往南就是南門了。

3. 中國地圖(要有山脈,高原,盆地,地形,國界,省界)

1、中國地圖著重展示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以及疆域內各類地理要素的分布;

2、中國地回圖答分為政區地圖、地形圖、自然地理地圖、人文地理地圖、衛星影像地圖類型;

3、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對中國地圖的圖面范圍、國界線、重要島嶼的繪制有著嚴格的規定;

4、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復雜多樣,各類地形佔全國陸地面積的比例是:山地33. 3%,高原26%,盆地18. 8%,平原12%,丘陵9. 9%。



(3)台家寺遺址地圖擴展閱讀:

中國地圖介紹:

中國全圖必須表示南海諸島、釣魚島、赤尾嶼等重要島嶼,並用相應的符號繪出南海諸島歸屬范圍線。比例尺等於或小於1:1億的,南海諸島歸屬范圍線可由9段線改為7段線,即從左起刪去第2段和第7段線,可不表示釣魚島、赤尾嶼島點。

豎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是國內首幅大幅面全開豎版地圖。南海海域和島嶼與大陸為同一比例尺,南海諸島不再作為插圖形式。對南海諸島之島嶼、礁盤等地理信息詳細標示,中國南海諸島的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地圖

4. 人類最早的地圖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20世紀末期,考古學家在伊拉克北部的約爾根特佩發現一幅公元前2300年製作、現已磨損的小塊地圖。從地圖上可以看到一片地區,四周為小丘環抱,一條運河或水道從中穿過,而且標出了被佔用的土地的位置——在地圖中央用楔形文字標明了土地所有者和土地的面積。這塊泥版上的文字多已損壞,無法辨認,但周邊代表東南西北的字樣還清晰可見,使之成為迄今發現的有地圖基本特徵的世界上最早的地圖。

公元前600年前後巴比倫的「世界地圖」美索不達米亞人繪制地圖最初是為了土地交易。在隨後的2000年裡,美索不達米亞又出現了種類繁多的地圖和平面圖。地圖可分為三類:一是主要包括耕地、城牆和運河的圖,這些都是為土地交易而繪制的土地平面圖;二是城鎮圖;三是世界地圖。

繪在泥版上的城市地圖美索不達米亞人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反映在他們製作的粘土地圖上。在公元前600年前後巴比倫的一塊泥版上,刻下了巴比倫人對世界和宇宙的認識,這是世界上現存最早、最完整的世界地圖。從這幅地圖上可以看到巴比倫四周有多個毗鄰國家,已知的世界則為一個環形海洋所包圍。海洋的外側是一些偏遠地區,如「見不到太陽的土地」等,在圖例上還有棲息在這些偏遠地區的神獸的名稱。從中心向下延伸的平行線代表幼發拉底河。在與之交叉的長方形中標有另一個長方形,代表伊拉克南部的沼澤地區,旁邊是呈角狀的波斯灣。那幾個小圓居魯士帕薩加迪宮廷遺址(前6世紀)帕薩加迪在波斯語中是「波斯營房」之意,它是居魯士二世建立的都城,這里是宮廷的台基遺址。圈代表巴比倫周邊的國家,其中包括亞述、烏拉爾圖(亞美尼亞)和伊朗西部地區。這幅圖畫得極為簡略,其主要目的就是為子顯示位於世界邊緣的與巴比倫相關的4個地區。這4個地區是用從環形海洋伸出的三角形表示的,三角形里的說明文字對棲息在那裡的神獸作了描述。從整體上看,這幅地圖與兩千年後中世紀歐洲製作的地圖極為相像。

5. 介紹幾個成都的旅遊景點 外加地圖

武侯祠旁有個錦里旅遊點,有小吃街,有酒吧,有商業街,
還有芙蓉路的旅遊商業街,都是旅回遊者的好去處.
都江答堰一定要去看,最好聽導游講解,這個偉大的工程很值得一去.
成都大熊貓繁殖基地也不錯,你可以跟國寶親密接觸(當然,這是要付出巨額的)
還有青城山也可去逛逛,有語: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
成都魅力總評榜

6. 劍網三全地圖。要世界地圖全的



這是劍網三的全地圖。注意查收。

7. 人類最早的地圖出現在哪裡

20世紀末期,考古學家在伊拉克北部的約爾根特佩發現一幅公元前2300年製作、現已磨損的小塊地圖。從地圖上可以看到一片地區,四周為小丘環抱,一條運河或水道從中穿過,而且標出了被佔用的土地的位置——在地圖中央用楔形文字標明了土地所有者和土地的面積。這塊泥版上的文字多已損壞,無法辨認,但周邊代表東南西北的字樣還清晰可見,使之成為迄今發現的有地圖基本特徵的世界上最早的地圖。

公元前600年前後巴比倫的「世界地圖」

繪在泥版上的城市地圖

美索不達米亞人繪制地圖最初是為了土地交易。在隨後的2000年裡,美索不達米亞又出現了種類繁多的地圖和平面圖。地圖可分為三類:一是主要包括耕地、城牆和運河的圖,這些都是為土地交易而繪制的土地平面圖;二是城鎮圖;三是世界地圖。

居魯士帕薩加迪宮廷遺址(前6世紀)帕薩加迪在波斯語中是「波斯營房」之意,它是居魯士二世建立的都城,這里是宮廷的台基遺址。美索不達米亞人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反映在他們製作的粘土地圖上。在公元前600年前後巴比倫的一塊泥版上,刻下了巴比倫人對世界和宇宙的認識,這是世界上現存最早、最完整的世界地圖。從這幅地圖上可以看到巴比倫四周有多個毗鄰國家,已知的世界則為一個環形海洋所包圍。海洋的外側是一些偏遠地區,如「見不到太陽的土地」等,在圖例上還有棲息在這些偏遠地區的神獸的名稱。從中心向下延伸的平行線代表幼發拉底河。在與之交叉的長方形中標有另一個長方形,代表伊拉克南部的沼澤地區,旁邊是呈角狀的波斯灣。那幾個小圓圈代表巴比倫周邊的國家,其中包括亞述、烏拉爾圖(亞美尼亞)和伊朗西部地區。這幅圖畫得極為簡略,其主要目的就是為子顯示位於世界邊緣的與巴比倫相關的4個地區。這4個地區是用從環形海洋伸出的三角形表示的,三角形里的說明文字對棲息在那裡的神獸作了描述。從整體上看,這幅地圖與兩千年後中世紀歐洲製作的地圖極為相像。

公元前600年前後巴比倫的「世界地圖」

8. 請問各位大蝦,有沒有人知道哪裡可以找到杭州歷史建築的分布圖,我之前好像看到過的,但是現在找不到了。

1)文明源頭 良渚文化
杭州北郊良渚鎮,人類文明的源頭之一。「良渚文化」在這里發生,延續了5000多年文脈。
良渚文化是我國長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是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因發現於浙江餘杭良渚鎮而得名,距今約5250~4150年,在1936年被發現,經半個多世紀的考古調查和發掘,初步查明遺址分布於太湖地區。在杭州市餘杭區良渚、安溪、瓶窯三個鎮地域內,分布著以莫角山遺址為核心的50餘處 良渚文化遺址,有村落、墓地、祭壇等各種遺存,內涵豐富,范圍廣闊,遺址密集。八十年代以來,反山、瑤山、匯觀山等高台 土冢與祭壇遺址相復合。
現有良渚文化博物館(規劃將要建設國家公園),從博物館陳列的史料以及考古發掘的大量文物,為古都譜寫的5000多年神韻,璀璨奪目,堪稱中華文明瑰寶。
(2)道骨仙風 抱朴道院
抱朴道院位於杭州的西湖北岸,有一座名曰葛嶺的小山的半山腰,亦稱葛仙庵抱朴廬,舊名先後有福地院、涵青精舍、涵青道院、玉清宮,相傳為晉代著名煉丹家葛洪設爐煉丹修煉之所,有「瑤台仙境」之稱。葛嶺抱朴道院與黃龍、玉皇合稱「西湖三大道院」。
抱朴道院始建於晉,南宋時曾被宰相賈似道據為別墅,元代毀於兵火,明清至今多次重修重建。杭州市道教協會從2001年6月開始,主持修復道院殿宇、神像雕塑。2003年1月11日上午,抱朴道院修復竣工,舉行神像開光儀式,正式向遊人開放。
抱朴廬舊址:
抱朴,是道教教義,即保守本真,不為物慾所誘惑,不為世事困擾,所謂「人行道歸朴」。葛洪自號抱朴子,並以名其書,作有《抱朴子》七十卷。從葛嶺山麓赭黃色穹門入口,拾級經流丹閣,至山腰四角方亭,一路古柏蔥郁,清泉低吟,岩上有「人間福地」、「不亞蓬瀛」等題刻。再從滌心池拾階而上,便到抱朴廬舊址。
現在的抱朴道院:
現在抱朴道院有正殿——葛仙殿,東側為半閑草堂,另側為紅梅閣、抱朴廬,還有煉丹古井、煉丹台、葛仙庵碑等古跡。現為杭州道教協會所在。
(3)胥丘東起最高樓—鼓樓
鼓樓位於吳山東麓、中山路與望江路相關處,舊名朝天門,鼓樓只是它的俗稱。
據史料記載,朝天門為吳越王錢氏所建。「規石為門,上架危樓,樓基疊石,高四仞有四尺,東西五十六步,南北半之。中為通道,橫架交梁,承以藻井,牙柱壁立三十有四,東西閱門對辟,名曰武台,夷敞可容兵士百許。武台左右北轉,登石級兩曲,達於樓上。樓上高六仞有四尺,邊基而會,十有一仞,貯鼓鍾以司漏刻。」古時之一仞合今之七尺或八尺,朝天門總高十一仞,在當時確實可以對周邊的一切建築物「一覽眾山小」。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收錄的詩詞中如「城上高樓接太霞」(趙子昂)、「胥丘東起最高樓」(高得)等句,絕非虛誇之辭。既可藏兵又貯鍾樓,朝天門在當時起到了城防和報時的雙重作用,故有「鼓樓」之稱。
南宋時仍稱朝天門,御街(又稱天街,今中山路)從其下過。元大德三年(1299)改稱「拱北樓」,明洪武八年(1375)改「來遠樓」,不久又更名「鎮海樓」,有匾,篆書「吳山偉觀」四字。成化十年(1474)毀於火,總督浙江軍務胡宗憲再次重修,其幕士徐渭(字文長)為之作《重修鎮海樓記》。清初又毀,康熙二十五年(1686)再建。光緒年間(1875—1908)又整修。清時,鎮海樓與鎮東樓(今通江橋東)、雄鎮樓(今上倉橋東)同稱「省城大觀」。
1970年,鼓樓因道路擴建而拆除。令人們感到欣慰的是,在「建經濟強市,創文化名城」的歷史進程中,鼓樓的復建終於被提上了議事日程。2001年月8月,復建工程正式啟動。僅僅一年之後,巍巍鼓樓的雄姿已再次屹立在秀麗的吳麓。在完成細部裝修和周邊景觀布置之後,從人們視野中消失了32年之久的鼓樓,已於2002年10月西湖博覽會期間向市民和中外遊客開放。
(4)杭州最著名的回族歷史古跡
杭州市回族公墓位於浙江杭州清波門南宋聚景園舊址。史又稱回回墳、丁氏壠、番回冢墓、南園回教公墳,是杭州市最著名的回族歷史古跡。宋代末年。該地被中西亞東來穆斯林選為殯葬之地。元以後墓廬日增,佔地近7萬平方米。據原存大量阿拉伯文、波斯文及漢文墓碑記載,歷史上有諸多和卓、王子、長者等高層人士殯葬於此。著名回族文學家丁鶴年及其家人亦多葬於此。1953年擴建西湖風景區時,該墓園遷移至山地回族公墓。
(5)名剎古寺 仙靈所隱
杭州靈隱寺始建於東晉咸和三年(公元328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餘年的歷史,又名雲林寺,為杭州最早的名剎。靈隱寺地處杭州西湖以西,背靠北高峰,面朝飛來峰,兩峰挾峙,林木聳秀,深山古寺,雲煙萬狀。開山祖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他在東晉咸和初,由中原雲游入浙,至武林(即今杭州)見有一峰而嘆曰:「此乃中天竺國靈鷲山一小嶺,不知何代飛來?佛在世日,多為仙靈所隱」,遂於峰前建寺,名曰靈隱。
五代時吳越國王錢叔崇信佛教,廣建寺宇,當時靈隱寺規模宏大,僧眾三千,成為江南名剎。大雄寶殿前的石塔,天王殿前的石經幢均是五代十國吳越時的遺物。靈隱寺珍藏的佛教文物,有古代貝葉寫經,東魏鎦金佛像,明董其昌寫本《金剛經》,清雍正木刻龍藏等等,都是珍貴的寶物。全寺建築中軸線上依次為天王殿、大雄寶殿和葯師殿。
(6)伊斯蘭教的東方聖地—鳳凰寺
鳳凰寺位於中山中路,是我國伊斯蘭教四大古寺(另三處為:揚州的仙鶴寺、泉州的麒麟寺和廣州的獅子寺)之一,在阿拉伯國家中也享有盛譽。鳳凰寺即清真寺,創建於唐代,以其形似鳳凰,故名。宋代毀於火。元時,來自西域的大師阿老丁慨然捐資重修。最近一次修建是在1953年。寺宇宏大壯麗,煥然一新。寺內大殿是最古老的建築。正殿沒有梁架。殿頂上起攢尖頂三座是宋代的遺物。中間一座上刻《可蘭經》文,相傳是明景泰二年(1451)重修時設置的。寺內還保存有阿老丁墓碑等阿拉伯文碑刻。遠在五代,杭州與阿拉伯國家就有友好往來。如今,這里是杭州伊斯蘭教的禮拜中心。
(7)屹屹白塔 故宮遺夢
自南宋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定都杭州,至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南宋王朝在鳳凰山築紫禁城,周長4.5公里。又築外城高6.7米,闊3.3米,城門13座。紫禁城內建起大殿13座,氣勢恢宏。南宋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元兵攻入杭州,南宋亡。次年,因民宅失火延及,紫禁城內所有宮殿焚燒殆盡。只有白塔橋邊的白(石)塔依然屹立。從白塔眺望鳳凰山南宋故宮遺址,一片蔥綠,通向御苑的古道石級直達鳳凰山巔。
(8)一劍霜寒十四州——錢王陵
錢王陵,是杭州城締造者、「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奠基者——吳越國王錢鏐的墓地,是全國重點保護單位,是浙江省保存完好的王陵,是杭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錢鏐(公元852-932),字具美,浙江臨安人。他出身平民,在唐末五代中原擾攘之際,割據一方,建立創立吳越國,為當時十國之一,北起蘇州、浙江全境、南至福州,史稱「一劍霜寒十四州」。吳越國定都杭州。他推行了「善事中國」、「保境安民」的基本國策,使老百姓安居樂業,發展生產,吳越國成了富甲天下的經濟強國,同時也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太平興國三年(978),其孫弘俶舉旗歸宋,納土國除,共統治兩浙八十餘年。
錢王陵坐落在浙江臨安市錦城太廟山,海拔92m,距杭州市38公里。墓背靠太廟山,左右列距青龍白虎兩砂,與功臣山遙遙相對,陵區內築有牌坊、錢王祠、州祠、凌煙安國樓等景點。到處是蒼翠的松柏、凄迷的芳草,登上安國樓,青山綠水秀麗美景盡收眼底。
(9)精忠報國瀝肝膽—岳王廟
岳王廟位於西湖西北角,北山路西段北側,始建於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明景泰年間改稱「忠烈廟」,經歷了元、明、清、民國時興時廢, 代代相傳一直何存到現在。殿內塑有岳飛彩像,其上有岳飛草書:「還我河山」巨匾。大殿右首是岳飛墓,系塊石圍砌, 墓碑刻有「宋岳鄂王墓」字樣。旁有其子岳雲墓。墓道兩側有明代刻存的文武俑、石馬、石虎和石羊; 墓道階下有秦檜、王氏、萬俟咼、張俊四跪像。 墓道前方照壁上,有明人洪珠所書「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古柏森森,庄嚴肅穆。一九六一年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岳飛是南宋初抗擊金兵的主要將領, 但被秦檜、張俊等人以「莫須有」罪名誣陷為反叛朝廷,陷害至死。岳飛遇害前在供狀上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 岳飛遇害後,獄卒隗順冒著生命危險,背負岳飛遺體,越過城牆,草草地葬於九曲叢祠旁。2l年後宋孝宗下令給岳飛昭雪, 並以五百貫高價懸賞求索岳飛遺體,用隆重的儀式遷葬於棲霞嶺下,就是現在岳墳的所在地。嘉泰四年(1204年) 即岳飛死後63年朝廷追封為鄂王。
(10)西湖石窟 摩崖石刻
杭城三面環山,山石崢嶸,古木參天,藤蔓遍布,風景清幽,山間溪水滋潤茂林修竹,更顯神秘,有著優越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隨著唐代佛教盛行,在西湖四周起伏的群山之中,給後人留下眾多的反映出當時古人高超精湛技藝的摩崖石刻藝術。杭城古時曾有吳越國和南宋二朝建都,因此除極少的唐代石刻遺跡外,大都是五代、宋、元時期的摩崖石刻遺存,而這些也大都集中在西湖的四周,因此也稱「西湖石窟」。
目前杭城有名的造像約有19處,其中較為集中的有靈隱禪寺前的飛來峰造像,規模最大的約有400餘尊(其中一部分已風化剝落)、慈雲嶺造像、石屋洞造像、煙霞洞造像、仁王講寺造像、寶成寺造像、聖果寺造像、天龍寺造像、通玄觀造像等,另外鳳凰山、寶石山、紫陽山、南高峰等均有分布。在這些石刻造像中,主要有刻於崖壁上暴露在外和刻於洞窟之內兩種,同時又有造像和文字兩種形式

9. 求平遙古城的詳細地圖

位置: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距省城太原100公里

平遙古城1986年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目前全縣境內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90處。其文物古跡之多,價值之高,內容之豐富,為全國縣級城市中所罕見。在這座古城的珍貴文物中,有建於北漢天會七年(963年)的鎮國寺萬佛殿;有始建於北齊武平二年(571年)的雙林寺;有始建於唐顯慶二年(657年)的清虛觀;有建於北漢天會七年(963年)的文廟大成殿;也有建於清康熙十年(1671年)的惠濟橋。
平遙稱古陶地,是帝堯的封地。平遙古城原為夯土城垣,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前827年~前782年)。明洪武三年(1370年),也於軍事防禦的需要,在原西周舊城埂的基礎上擴建為今天的磚石城牆。
平遙古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現存最為完整的明清且城。它是中國漢民族中原地區古縣城的典型代表。由於縣城的建立,到清道光三年(1823年),在平遙古城內誕生了全國第一家票號「日升昌」。「日升昌」的創立,在中國古近代金融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它標志著中國近代性質的新型金融業,在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商業和金融肌體中然生成。
迄今為止,這座城市的城牆、街道、民居、店鋪、廟宇等建築,仍然基本完好,原來的建築格局與風貌特色大體未動。城內及近郊古建築中的珍品,也大多保存完好,它們同屬平遙古城現存歷史文物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們同為研究中國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建築、藝術等方面歷史發展的活標本。
平遙縣城牆。明洪武三年(1370年)建,周長6.4公里,是山西現存歷史較早、規模最大的 一座城城牆。明、清兩代都有補修,但基本上還是明初的形制和構造。城為方形,牆高12米左右,外表全部磚砌,牆上築的垛口,牆外有護城河,深廣各4米。城周辟門六道,東西各二,南北各一。東西詐外又築以瓮城,以利防守。城牆上原有料敵台樓九 十西座,城門上原建城樓,四角處還有角樓,已大多殘壞,唯城牆依然如故。城內街道、市樓、商店等還保留原有形制。是研究我國明代縣城建置 的實物資料。位於太原市西南的平遙縣是全國僅存的4座完整古城之一。該景點完整無損,並於牆內建築渾於一體,具有旅遊和鑒賞價值。古城南與介休市 接壤,北於祁縣相鄰,是大運公路必經之地,交通十分便利,古城內各種服務齊備,各種名吃、店鋪獨具特色,城外賓館、酒家、商場一應具全。 平遙牛肉以其純、真、鮮美名揚神洲。
1997年12月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把平遙古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報告以對平遙古城的評語為:
「平遙古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的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平遙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徵,而且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10. 從地圖上看新疆塔里木是什麼

塔里木河Talimuheriver

中國最長地內流河。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里木盆地北部。有三源∶南為和田河,發源於喀喇昆侖山,長806公里;中游橫穿400公里地塔克拉瑪干沙漠,因沿途蒸發滲漏,河道斷流,只在洪水期才有水流入塔里木河。西南源葉爾羌河是塔里木河最長支流,源出喀喇昆侖山和帕米爾高原,長1,079公里。北源阿克蘇河源於天山山脈西段,水量豐富,是塔里木河主要水源,長224公里,南流到阿瓦提縣肖夾克附近和葉爾羌河及和田河匯合後稱塔里木河。從肖夾克起到注入台特馬湖長約1,100公里;若以葉爾羌河河源起算長2,179公里。流域面積198,000平方公里。塔里木河河水主要靠上游山地降水及高山冰雪融水補給。從阿克蘇河口到尉犁縣南面的群克爾一帶河灘廣闊,河曲發育,河道分支多。洪水期無固定河槽,水流氾濫,分散,河流容易改道。在河谷窪地易形成湖泊、沼澤。群克爾以下河道又合成一支。歷史上塔里木河河道南北擺動,遷徙無定。最後一次在1921年,主流東流入孔雀河注入羅布泊。1952年在尉犁縣附近築壩,同孔雀河分離,河水復經鐵干里克故道流向台特馬湖。塔里木河中、上游有大規模水利設施,1971年建有塔里木攔河閘。沿岸新建許多農場。

塔里木河由發源於天山的阿克蘇河、發源於喀喇昆侖山的葉爾羌河以及和田河匯流而成,流域面積19.8平方公里,最後流入台特馬湖。它是中國第一大內流河,全長2179公里,僅次於前蘇聯的伏爾加河(3530千米),錫爾——納倫河(2991千米)、阿姆——噴赤——瓦赫什河(2991千米)和烏拉爾河(2428千米),為世界第5大內流河。

[編輯本段]形成原因

塔里木河現在的水網形勢大致是在17~18世紀形成的,在1775年測制的《大清一統輿圖》上,把和田河、葉爾羌河、喀什噶爾河及阿克蘇河四河匯合處匯在今阿克蘇南的阿拉爾地區,匯合處中間為一小島,這與《河源紀略》"會處四水交貫,形若牛欄"相吻合。四水匯阿拉爾後,和田河仍有一部分水入阿合達利亞,大約在百年之前阿合達利亞河才斷流。至清朝後期,塔里木河在上、中游仍有五條源流(除現阿克蘇河、葉爾羌河、和田河外,還有喀什噶爾河和渭干河)。後因綠洲擴大,源流引水乾渠增至563條,支渠1887條,灌溉農田面積60.1萬hm2(據《新疆圖表》統計),人工渠道增多,引水量增加,使喀什噶爾河在清末、渭干河在解放初就失去和塔里木河聯系。孔雀河在清朝直至本世紀初期,仍從鐵門堡流向阿拉干,是塔里木河下游主要補給水源。1949年以後,上游三源流灌溉面積由35.1萬hm2擴大到1995年的77.7萬hm2,為灌溉這些土地,修建大型乾渠5985km,包括支、斗、農渠總計渠系長度達到58732km;同時還修建各種渠道建築物84413座,年引水量達148億m3,佔三源流多年平均總徑流量的75.5%。這就使得葉爾羌河從80年代以後再無水補給塔里木河,和田河季節斷流時間更長,阿克蘇河只有在洪水期有水下泄,枯水期全部通過塔里木河攔河閘引入阿拉爾灌區。塔里木河幹流枯水期全部是回歸水和農田排水,洪水期只能流到恰拉和大西海子水庫,大西海子水庫以下從80年代以後基本斷流,只遺留320km的干河道。

關於塔里木河的記述《漢書·西域傳》稱,西域「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其河有二源,一出蔥嶺山,一出於闐,於闐在南山下,其河北流,與蔥嶺河合,東注蒲昌海……」。所記與現今情況一致。蔥嶺河指今喀什噶爾河和葉爾羌河。於闐即今和田,中央有河即指塔里木河。據《水經注》記述,塔里木盆地存在「南河」與「北河」,南河沿昆侖山北麓東行,北河沿天山南麓東行,於羅布窪地西部匯合後注入羅布泊。《新唐書·地理志》稱為思渾河。清早期成書的《西域圖志》和《西域水道記》稱為額爾勾果勒。國外古書對塔里木河亦有記述。據馮承鈞《西域南海地名》,梵文稱塔里木河為sita。維吾爾語意為「田地」「種田」。中國第一大內陸河。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里木盆地北部。上游有三源:阿克蘇河源出天山山脈,葉爾羌河及和田河源出喀喇昆侖山脈,在阿瓦提縣肖夾克附近匯合後稱塔里木河。在尉犁縣以南折向東南,穿過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東北部,注入鐵干里克的大西海子水庫。若從葉爾羌河上源算起,至大西海子長2000千米,若從阿克蘇與葉爾羌河相匯處算起,到大西海子長800千米,流域面積19.8萬平方千米。塔里木河在歷史上曾多次改道。1921年主流下游北移,東流沿孔雀河注入羅布泊。1952年中段的汊流拉因河口築起塔里木大壩,阻斷河水流入孔雀河,河道主流改沿鐵干里克故道,折向東南流入台特馬湖。現在,塔里木河僅到鐵干里克流入大西海子水庫,台特馬湖處乾涸狀態。河水主要來自阿克蘇河(佔72.0%)、和田河(佔22.5%)、葉爾羌河(佔5.5%)。上段的阿拉爾站,每年有49億立方米水量下泄,沿途蒸發與滲漏嚴重,致使大西海子以下至台特馬湖的河段斷流,引起大片胡楊樹枯死,溝通塔里木盆地南北的綠色走廊面臨毀滅的危險。

塔里木河是我國最長的內陸河,也是世界著名的內陸河之一,流域面積102萬平方公里,涵蓋了我國最大盆地——塔里木盆地的絕大部分,是保障塔里木盆地綠洲經濟、自然生態和各族人民生活的生命線,被譽為"生命之河"、"母親之河"。

[編輯本段]歷史變遷

「塔里木」在古突厥語中,意為"注入湖泊、沙漠的河水支流"。"塔里木河"一名見於《清史稿》,系維語,意為"無韁之馬"和"田地、種田"雙重含義。就前者而言,流淌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的幹道,河道含沙量大,沖淤變化頻繁,河流經常改道,在中游地區造成南北寬達百公里左右的沖積平原,河道曲折,汊流眾多,蘆葦水草叢生,浩浩盪盪形成一派"水上迷宮"景象。就後者而言,它自西向東,蜿蜒於塔里木盆地北部,加上塔河兩岸胡楊林濃蔭蔽日,形成天然綠色長廊,沃野千里。千百年來,有關塔河的傳文不絕於書,一般史籍文獻稱此河為計戍河、蔥嶺河,而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記載是《山海經》:"河山昆侖,潛行地下,至蔥嶺山於闐國,復分歧流出,合而東注泑澤,至而復行積石,為中國河。"在《漢書·西域傳》中記載,當時的塔里木盆地被稱作"西域",其"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其河有兩源,一出蔥嶺山(今帕米爾高原),一出於闐(今和田),……其河北流,與蔥嶺河合。東注蒲昌海(今羅布泊)。"這和今天塔里木盆地水系概式大體是吻合的。又按酈道元著《水經注·河水篇》記載,在北魏(公元5~6世紀)時塔里木河是南北兩河入於羅布泊。塔里木"北河",上游由喀什噶爾河和阿克蘇河構成,流經沙雅南匯渭干河(龜茲川水),入輪台境轉向東北,沿今群爾庫木沙漠北邊的塔里木河故河道(現為農墾29團農田排水容泄區),在庫爾勒西南入孔雀河流至羅布泊。塔里木"南河"上游由葉爾羌河和和田河及克里雅河構成,大體上是沿現塔里木河之南的阿合達里亞更南段,經鐵干里克和阿拉干從南入羅布泊。到了唐代按《通典·於闐傳》小注講,"於闐河,名首拔河,亦名樹枝河,或雲黃河也,北流七百里入計戎河,一名計首河,即蔥嶺南河,同入鹽澤。"蔥嶺南河一般均指葉爾羌河。又按《新唐書·地理志》(卷四十三)講,"又六十里至撥換城,一曰威戎城,曰姑墨州(今哈拉玉爾滾一帶),南臨思渾河。"思渾河即今之塔里木河。據此,推測唐代塔里木河中上遊河網形勢與北魏比較無多大變化,仍分南北兩條。

近年來,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塔河流域的生態環境問題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人大、政協的關心支持。全國政協副主席錢正英和國家有關部委領導以及專家多次對塔里木河流域生態環境進行現場視察。2000年9月,原國務院總理朱鎔基視察新疆時,要求要用5到10年時間使塔河生態環境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根據這一指示精神,自治區在水利部、黃委的幫助下,用了近半年時間,編制完成了《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和生態環境問題及其對策》。2001年2月,國務院第95次總理辦公會議通過了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方案,同時提出要加大投資力度,加快建設步伐。2001年3月,自治區、水利部在此基礎上編制了《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規劃報告》,2001年6月27日,國務院以國函[2001]74號文正式批復了《規劃報告》。

[編輯本段]流域概況

塔里木河幹流全長1321km,自身不產流,歷史上塔里木河流域的九大水系均有水匯入塔里木河幹流。由於人類活動與氣候變化等影響,20世紀40年代以前,車爾臣河、克里雅河、迪那河相繼與幹流失去地表水聯系,40年代以後喀什噶爾河、開都——孔雀河、渭干河也逐漸脫離幹流。原則上說,在南疆源自天山和昆侖山流入塔里木盆地的所有河流都可歸為塔里木河水系,構成塔里木河流域。塔里木河流域是一個封閉的內陸水循環和水平衡的相對獨立的水文區域。目前與塔里木河幹流有地表水聯系的只有和田河、葉爾羌河和阿克蘇河三條源流,孔雀河通過揚水站從博斯騰湖抽水經庫塔乾渠向塔里木河下游灌區輸水,形成目前"四源一干"的格局。

塔里木河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河,全長2437公里,塔里木河流域是環塔里木盆地的九大水系114條源流和塔里木河幹流的總稱,流域總面積102萬平方公里。流域多年平均地表水天然徑流量398.3億立方米,主要以冰川融雪補給為主,不重復地下水資源量為30.7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為429億立方米。

流域內有5個地(州)的42個縣(市)和兵團4個師的55個團場,全流域總人口902萬人。流域內現有耕地2044萬畝。

[編輯本段]地理環境

塔里木盆地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部,地處天山和昆侖山之間,包括周邊山區總面積105×104km2,佔新疆總面積的63%。盆地面積53×104km2,盆地中心塔克拉瑪干沙漠面積33.76×104km2,山前平原和綠洲僅19.24km2。塔里木河流域地理坐標為東經71o39''-93o45''、北緯34o20''-43o39'',北倚天山,西臨帕米爾高原,南靠昆侖山、阿爾金山,三面高山聳立,地勢西高東低。山區以下分為山麓礫漠帶、沖洪積平原綠洲帶、塔克拉瑪干沙漠區。

塔里木河為中國第一大內陸河,全長2179公里,它由葉爾羌河、和田河、阿克蘇河等匯合而成,塔里木河自西向東蜿蜓於塔里木盆地北部,上游地區多為起伏不平的沙漠地帶,來自於冰山的融水含沙量大,河水很不穩定,被稱為「無韁的野馬」。塔里木河由發源於天山的阿克蘇河、發源於喀喇昆侖山的葉爾羌河、和田河匯流而成。流域面積19.8萬平方公里,最後流入台特馬湖。

塔里木河自西向東繞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貫穿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位於新疆南部,地處天山山脈和昆侖山北麓,總面積1050000平方公里,佔新疆總面積的64%,盆地內沙漠面積佔31%(其中塔克拉瑪干沙漠面積即達337600平方公里);山地面積佔47%,山前草原和盆地邊緣綠洲僅佔22%。

塔里木河河水流量因季節差異而變化很大。每當進入酷熱的夏季,積雪、冰川溶化,河水流量急劇增長,就象一匹「無疆的野馬」奔騰咆哮著穿行在萬里荒漠和草原上。在塔河上架有一座80孔,混凝土結構,全長1600餘米的大橋。在塔河流域興建了許多水利設施。各族人民的辛勤耕耘,昔日荒漠變成桑田,塔河兩岸瓜果滿園,稻花飄香。

塔里木河流域在地域上包括塔里木盆地周邊向中心聚流的九大水系和塔里木河幹流,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及東部荒漠區。九大水系是——孔雀河水系,迪那河水系,渭干河,庫車河水系,喀什噶爾水系,葉爾羌河水系,和田河水系,克里雅河小河水系,車爾臣河(且末河)小河水系。原則上說,在南疆源自天山和昆侖山流入塔里木盆地的所有河流都可歸為塔里木河水系,構成塔里木河流域。塔里木河流域是一個封閉的內陸水循環和水平衡的相對獨立的水文區域。

水系

塔里木河若以葉爾羌河源起算,全長為2179公里,其長度僅次於長江、黃河、黑龍江,居全國第四位,流域面積19.80萬平方公里,比珠江水系中的西江還長。幹流沿著盆地北部邊緣由西向東蜿蜒於北緯41°,到東經87°以東折向東南,穿過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東部,最後注入台特馬湖。

內陸河的支流都不長,有些河還是間歇河。河流里僅有的一些水都是盆地周圍的高山上來的。

天山和昆侖山山勢很高,山上冰川和永久積雪面積都很大,如天山約9500平方公里,昆侖山區(不包括慕士塔格—公格爾山區)的面積達10000平方公里。每當積雪消融,水流奔騰入河,供給這些山腳下的河流。

塔里木河上游源流有三條河:葉爾羌河、和田河、阿克蘇河,三個支流在阿凡提縣境內匯合後始稱塔里木河。

西南源葉爾羌河是塔里木河最長的支流,發源於海拔8611米的喬戈里峰附近的冰川地區,自西南向東北流入塔里木河,全長1037公里,流域面積為4.8萬平方公里。它在山區水量也很豐富,出山後,穿過漫長的沙漠,因耗於灌溉、滲漏及蒸發,水量損失很大,故其下游枯水期河床乾涸,只有洪水期才有餘水泄入塔里木河。

南為和田河,源自昆侖山西段的玉龍喀什河,它自南向北橫穿塔克拉瑪干沙漠後入塔里木河,全長1090公里,流域面積2.8萬平方公里。和田河下游為沙質河床,滲漏很強,故也是洪水期才有餘水流入塔里木河。

北源阿克蘇河有昆馬力克河及托什干河兩源,均出自塔吉克境內的天山山脈,匯合後稱阿克蘇河,它自西北流向東南,注入塔里木河,全長419公里,流域面積為3.6萬平方公里。因有騰格里高山冰川融水的補給,阿克蘇河的水量非常豐富,是塔里木河的主要水源,平均流量為195立方米/秒。

塔里木河幹流又分為上、中、下三段:羊吉巴扎以上為上段,此段河床不分叉,側蝕強烈,曲流發育,河床不穩定;羊吉巴扎到群克為中段,這里叉道、湖沼眾多,洪水期水流漫溢分散,主流常改道;群克以下為下段,河道復舊統一,河水經上、中段滲漏、蒸發及引灌溉後,所剩不多,又因群克至鐵干里克之間興建了大西海水庫,故只有少量河水可以流到英蘇,洪水時期才有水泄入台特馬湖。

[編輯本段]自然環境

塔里木河流域地處歐亞大陸腹地,遠離海洋,四周高山環繞,屬大陸性暖溫帶、極端乾旱沙漠性氣候。其特點是:降水稀少、蒸發強烈,溫差大,多風沙、浮塵天氣,日照時間長,光熱資源豐富。氣溫年平均日較差14℃-16℃,年最大日較差一般在30℃以上。年平均氣溫在10.6℃-11.5℃之間。夏酷冬寒,夏季7月份平均氣溫為20℃-30℃,極端最高氣溫43.6℃。冬季1月平均氣溫為-10℃--20℃,極端最低氣溫-30.9℃,≥10℃積溫多在4000-4500℃之間,持續180-200天,日照時數在3000h左右,平均年太陽總輻射量為1740kW.h/m2.a,無霜期187-233d。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7.4-42.8mm,蒸發量1125-1600mm(以折算E-601型蒸發皿計算)。乾旱指數自北向南、自西向東增大,在17-50之間。幹流地區多風沙、浮塵天氣,以下游地區最為嚴重,起沙風(≥5m/s)年均出現次數202d,最大風速40m/s,主導風向為北東到東北東。

自然災害

[編輯本段]土壤類型

塔里木河流域土壤比較簡單,除風沙土外,主要為水成型土壤,流域土壤主要為胡楊林土、草甸土、沼澤土、鹽土、殘余沼澤土、殘余鹽土、龜裂土、風沙土和綠洲土組成,總面積7278.66萬畝。流域土壤的分布受地形、水文地質條件的影響,垂直河道有明顯的規律性,一般河漫灘上分布著鹽化草甸土或鹽化草甸胡楊林土,自然堤或老河漫灘上分布著胡楊林鹽土或灌木林鹽土,在牛軛湖或階地旁窪地上分布著沼澤土,在階地或河間窪地上分布著典型鹽土或草甸鹽土,河間古老沖積平原上分布著荒漠化鹽土、荒漠化草甸土或風沙土。

[編輯本段]植被分布

塔里木河流域的植被由山地和平原植被組成。山地植被具有強烈的旱化和荒漠化特徵,中、低山帶超旱生灌木,寒生灌木是最具代表性的旱化植被。其主要表現是植被種類貧乏,結構單純,生長稀疏。橫貫全流域廣泛分布著胡楊、灰楊、沙棗、鈴鐺刺、紅柳、鹽穗木、白刺、蘇枸杞、駱駝刺、羅布麻、甘草、蘆葦、香蒲、拂子茅等。作為建群種或優勢種在流域構成一定面積群落的為胡楊林和檉柳灌叢,純草類面積較小。植被的發育程度與分布、地形水系和水文地質條件密切相關。距河道越近,植物種類越豐富,生長也好,反之植物種類越單純,生長也越差。在灌區受人類活動的影響,因生態條件的變化,自然植被特點也已改變。塔里木河流域林業用地總面積286.65萬公頃,占流域總土地面積的2.70%。流域草地總面積2389.84萬公頃,佔全疆草地面積的41.7%,占流域土地總面積的22.48%。

[編輯本段]資源

塔里木河流域土地資源豐富,流域總面積102萬平方公里,灌區面積1883.1萬畝,其中農田灌溉面積1427.2萬畝,人工林草灌溉面積455.9萬畝。塔里木河流域森林資源按起源分為天然林和人工林兩大類。天然林資源包括山區天然林和平原天然林,其中平原天然林主要由平原胡楊林、河谷林和荒漠灌木林組成;人工林主要包括用材林、防護林、經濟林、薪炭林。塔里木河流域林業用地總面積286.65萬公頃,占流域總土地面積的2.70%。天然有林地、疏林地面積為155.94萬公頃,占流域林業用地面積的54.40%。其中,流域內山區天然林面積為13.96萬公頃,占流域林地總面積的8.95%;平原天然林面積為141.98萬公頃,佔91.05%;平原胡楊林面攻擊為70.07萬公頃,荒漠灌木林面積為71.96萬公頃;到1995年平原人工林面積達32.85萬公頃(為有林地及疏林地面積)。

塔里木河流域草地資源豐富,類型繁多,面積遼闊。流域草地總面積2389.84萬公頃,佔全疆草地面積的41.7%,占流域土地總面積的22.48%,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積1995.14萬公頃,佔全疆可利用草地面積的41.56%。流域內草地類型繁多,新疆十一個大類的草地在這里均有分布。其中山區草地類型共分10大類,27個亞類,廣泛分布於天山、昆侖山和帕米爾高原;平原區草地類型較少,只有溫性荒漠、低平地草甸和沼澤草地三大類,11個亞類。

塔里木河流域是新疆礦產資源開發前景良好的區域之一,境內礦產種類齊全,含量豐富。已發現的礦產資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氣、煤、錳、鐵、鋁、釩、鈾、金、銀、鈹、鋅、鈦、銅、鉛、鋰、鉭、銫、鈮、鉻、錫、鎳、鈷、鎢、鍶、蛭石、鹽、膨潤土、磷、大理石、雲母、金剛石、石棉、石灰岩、石膏、漢白玉、自然硫等。其中探明儲量大、有巨大開發前景的礦產資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氣、蛭石、石棉、石灰岩、雲母等。

在塔里木河流域山區,分布著許多珍稀野生動物,如盤羊、北山羊、岩羊、馬鹿、雪豹、猞猁、棕熊等。平原荒漠區野生動物主要有野駱駝、哦喉羚、塔里木馬鹿、野豬、沙狐、草原斑貓、塔里木兔等。其中塔里木馬鹿、塔里木兔是塔里木盆地的特有物種。在高山上有兀鷲、禿鷲、胡兀鷲、雪雞、黃嘴山鴉、高山嶺雀、雪鴿、雪雀等為代表,山地森林有蒼鷹、松雞、啄木鳥、斑鳩等。在草原上有草原雕、紅隼、紅嘴山鴉、椋鳥、百靈等。而巴音布魯克天鵝保護區是我國大天鵝夏季的集中繁殖地。在塔里木河各水系中,分布有多種土著魚類種群,以新疆大頭魚和塔里木裂腹魚為典型代表。近些年引入的以鯉、鯽、草、鰱、鱅為代表的經濟魚類。在平原綠洲區,還繁育著多種家禽、家畜,種類以雞、鴨、鵝、羊、豬、牛、馬、驢等為主。

塔里木河流域旅遊資源豐富,境內著名的自然旅遊資源有:我國最大的內陸河——塔里木河、最大的內陸淡水湖——博斯騰湖,巴音布魯克天鵝湖;素有"冰山之父"之稱的慕士塔格峰,各具特色的公格爾山、慕士山慕孜塔格峰等;舉世聞名而又具神秘色彩的"鹽澤"——羅布泊;世界第二大流動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獨特的沙漠景觀;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等。塔里木河流域不僅有各種自然的奇觀異景,而且還保留了大量的古代文明遺址,人文旅遊資源也十分豐富。在塔克拉瑪干沙漠深處和周圍,已發現的古城遺址就有四十餘座,僅阿克蘇境內古"絲綢之路"通道上,就有全國和自治區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9處,如克孜爾千佛洞、龜茲古城、阿帕克霍加墓(俗稱"香妃墓")、艾提尕爾清真寺、古樓蘭遺址……等等。除此之外,南疆人民在與嚴酷的自然條件長期斗爭中創造的現代歷史文明,如橫穿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沙漠公路"、和田"千里葡萄長廊"、庫爾勒綠洲香梨園等也是中外遊客企望駐足的旅遊熱點之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奇特的乾旱區風光、濃郁的民族色彩和悠久的歷史文化遺產構成了塔里木河流域旅遊資源的總體風貌,成為新疆乃至全國最具旅遊業發展前景的地區之一。

其它塔里木河流域土地沙漠化十分嚴重,根據1959年和1983年航片資料統計分析,24年間塔里木河幹流區沙漠化土地面積上升了15.6%。下游土地沙漠化發展最為強烈,24年間沙漠化土地上升了22.05%,特別是1972年以來,大西海子以下長期處於斷流狀態,土地沙漠化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土地沙漠化導致氣溫上升,旱情加重,大風、沙塵暴日數增加,植被衰敗,交通道路、農田及村莊埋沒,嚴重威脅綠洲生存和發展。春季是農作物生長的關鍵期,而此時河川徑流處於最枯時期,由於缺乏調蓄工程,常常因乾旱而大面積減產。2000年和田、喀什、克州、阿克蘇、巴州發生嚴重旱情,作物受旱面積達249萬畝,有6.8萬人和38.9萬頭牲畜出現飲水困難,旱災損失達5.5億元。據統計,1959年至今,葉爾羌河發生過15次較大的冰川洪水,阿克蘇河支流庫瑪拉克河發生37次突發性冰川洪水,甚至一年數次。1999年,和田、喀什、克州、阿克蘇、巴州五地州遭受嚴重洪災,受災人口達50萬人,受災農田85萬畝,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7.3億元。塔里木盆地是一個封閉的內陸盆地,土壤普遍積鹽,形成大面積的鹽土。由於水資源利用不合理,灌排不配套等原因,塔里木河流域內灌區土壤次生鹽鹼化十分嚴重。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