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蓮花洞遺址

蓮花洞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2-02 17:42:06

❶ 請問86版電視劇<西游記>每集的主要采景地點

86版《西遊記》取景地不完全統計列表如下:

1、出海尋仙:福建東山島。

2、花果山(群猴操練、七大聖結拜、天兵天將群斗):江西廬山植物園、黑龍潭。

3、花果山(俯視):海南文昌空中。

4、花果山(其他):福建東山島、湖南張家界、海南文昌椰林、貴州黃果樹、北京七王墳、戒

台寺。

5、水簾洞內景:湖南冷水江波月洞。

6、斜月三星洞外景:四川峨眉山。

7、斜月三星洞內景:四川青城山古常道觀「第五洞天」殿。

8、猴王入東海:河北北戴河。

9、太白金星招安:北京戒台寺外半山腰樹林。

10、天庭(靈霄殿、蟠桃園、南天門、廣寒宮等):中央電視台攝影棚。

11、天河牧馬:內蒙古錫林浩特大草原。

12、兜率宮:北京學校舊體育館。

13、大戰二郎神:北京七王墳。

14、大戰哪吒、細犬逐悟空:江西廬山植物園。

15、殷溫嬌綉球招婿:雲南喜州。

(1)蓮花洞遺址擴展閱讀

拍攝過程

1、1982年2月25日劇組成立;7月試拍了《除妖烏雞國》一集;10月1日該集在中國中央電視台播出(該集在1986年重拍,其中僅保留了試拍版本的一小部分片段)。

2、1982年—1985年拍完前十一集。1984年2月3日播出了《計收豬八戒》、《三打白骨精》兩集。1986年春節期間播出前十一集。 由張暴默演唱前11集片尾曲《敢問路在何方》。

2、同年,拍攝完成《奪寶蓮花洞》、《除妖烏雞國》(重拍)、《大戰紅孩兒》、《鬥法降三怪》、《趣經女兒國》、《三調芭蕉扇》、《掃塔辨奇冤》、《誤入小雷音》、《孫猴巧行醫》九集。

3、1987年1月29日(即農歷正月初一),為了介紹《西遊記》的拍攝情況,在中國中央電視台播出名為《齊天樂》的晚會。同年,拍完《錯墜盤絲洞》、《四探無底洞》、《傳藝玉華洲》、《天竺收玉兔》、《波生極樂天》五集。

4、1988年2月1日起,前25集全部播出,其中由蔣大為演唱片尾曲《敢問路在何方》。2000年春節,《西遊記》續集播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遊記

❷ 邯鄲市武安市巨龍山蓮花洞在哪

蓮花洞景區

地址:邯鄲市武安市市井峪村

景區介紹:聚龍山蓮花洞景區是以自回然景觀為主,集答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勝地。景區面積10平方公里,主要景觀有:太行之魂聚龍山,華北奇觀蓮花洞,北方石林石海奇觀,古人類居住遺址,心理行為拓展實訓基地,聚龍潭,響水溪,生態林果種植園,鄉野度假村等180餘處。

途經公交:暫無

❸ 老版西遊記在哪裡拍攝的

老版西遊記取景地有湖南張家界,貴州黃果樹瀑布,新疆吐魯番火焰山,揚州大明寺,桂林七星岩等。

湖南張家界拍攝內容:《三打白骨精》,煙霧繚繞的張家界是白骨精的家。貴州黃果樹瀑布是水簾洞的外景。新疆吐魯番火焰山拍攝內容:《三借芭蕉扇》。揚州大明寺是《除妖烏雞國》中的寺廟。桂林七星岩是孫悟空大鬧芭蕉洞的芭蕉洞。

(3)蓮花洞遺址擴展閱讀:

拍攝過程:

1982年—1985年拍完前十一集。1984年2月3日播出了《計收豬八戒》、《三打白骨精》兩集。1986年春節期間播出前十一集。其中1-5集孫悟空由李世宏配音,由張暴默演唱前11集片尾曲《敢問路在何方》。

同年,拍攝完成《奪寶蓮花洞》、《除妖烏雞國》(重拍)、《大戰紅孩兒》、《鬥法降三怪》、《趣經女兒國》、《三調芭蕉扇》、《掃塔辨奇冤》、《誤入小雷音》、《孫猴巧行醫》九集。

❹ 廬山腳下那有杜鵑花聽說是蓮花洞有杜鵑花是嗎

基本廬山周邊包括山腳都有杜鵑花開的,只是相對零散,蓮花洞森林公園深處沒回開發的區域答有個長長的深澗可直達蓮花峰上,那深澗2邊確實有大片的高山杜鵑,但那位置在法國醫院遺址以上,容易迷路,基本在蓮花洞森林公園迷路的大都在那個位置,不如等那裡開發出來後再去欣賞。。。

❺ 河南也哪些好的旅遊景點

鄭州黃河游覽區
位於鄭州西北30公里的邙山和廣武山上,面積有17平方公里,內有4個景區:
1.駱駝嶺景區,地勢較高,最高點海拔一百九十二米。山上矗立10米高的大禹雕像。以紀念古代治水成功的英雄。東邊有黃河碑林,刻碑已達千通。
2.五龍峰景區,五條山並列,形若五龍戲水,山頂有極目閣,可蹬閣遠眺。
3.漢霸二王城景區,雙峰峙立,這里曾是劉邦、項羽滎陽之戰的古戰場,北依黃河,還有古堡可尋。

嵩山景區在登封市西北15公里,少林寺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位於少室山為禪宗發祥地,是佛教名山之一,並以少林派武術為名於世,少林寺總面積3萬多平方里,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達摩亭和千佛殿等7進,規模龐大,山門後甬道兩側為著名碑林,有刻碑一百五十多通,不少殿內有精美壁畫,山門前有武術館,出寺西方為塔林,佔地兩萬一千多平房裡,有唐、宋、元、明、清磚石墓塔二百四世多座,形式多樣,高度在15米以內,分別為1~7級,塔上大多刻有銘文和佛像,為我國現存最大墓塔群,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

觀星台
在登封東南15公里的觀星台,是中國現存最古的天文觀測台,為元代至元十三年(1276年)天文水利學家郭守敬所創建,台用磚石鑄造,由台身、表槽和石圭組成,台高12.62米,表槽是測日影的「高表」,石圭即量天尺。台兩側為我國夏代都城遺址,現仍可見城基夯土痕跡。觀星台為全國重點保護單位。

龍門石窟
在洛陽市東南12.5公里的伊河兩岸,兩岩峙立,一水中流,望之如門,因地處帝都之南,古稱龍門。石窟鑿於兩岸峭壁上,全長1000多米。從公元493年北魏時開鑿,先後營造400多年,現存佛洞1352個,佛龕750處,雕像10萬余尊,最大的盧舍那大佛,高17.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面容秀美安詳,最小的佛像僅2cm。這些造像雕工精細,手法高超,為東方雕刻藝術中的瑰寶是我國三大佛教石窟之一,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❻ 甘肅禮縣都有什麼名勝古跡

【玉泉觀】

俗稱城北寺,又名崇寧寺。在甘肅天水市北天靖山麓。建於元大德三年(1299年)。現存建築為明清時重建。緊依城垣,順山勢升高。中軸線自下而上,有山門、遇仙橋、大門、通仙橋、青龍殿、白虎殿、人間天上坊、玉泉閣、第一山牌坊、三清殿,山頂有小廟,傳為明魏忠賢生祠。側有雷祖廟、三官殿、諸葛祠、托公祠、三清閣、選勝亭、靜觀亭、蒼聖殿、玉泉井。井上有六角亭。神仙洞傳為元代陸、馬二真人羽化處。三清殿樑上墨書題記」明嘉靖叄拾陸年歲次丁酉季冬重建」,第一山牌坊墨書題記「嘉靖叄拾柒年建」。亭台高下,碑碣遍山;林木蓊鬱,曲徑深幽。登觀遠眺,山川城廓盡收眼底。

【伏羲廟】

俗稱人祖廟在甘肅天水市西關。建於明弘治三年(1490年),嘉靖三年(1524年)重修。相傳古時伏羲、神農部落聚集在渭水流域的天水,後人修廟祭祀。廟臨街,兩門三進,自南向北有:牌坊三間,單檐歇山頂,矗立在高3米的台基上,周圍以磚砌勾欄;大門五間,通長17.6米,進深兩間,懸山式,中央置寶瓶;儀門面闊五間,進深兩間。主體建築為太極殿,屹立於長26.4米、寬13米、高1.8米的月台上,面闊七間,進深五間,通長26.6米。重檐歇山頂,琉璃瓦頂,飾螭首。脊飾纏枝牡丹、龍、獸、鴉尾,斗栱五鋪,三抄,三平昂,刻卷雲和龍頭。門扇怖透花金線艾葉紋。圓窗透花,刻二龍一珠,障水板刻松鹿圖,雕刻精美。殿身為雙槽十架椽減住結構,內有金柱兩排八根,上部繪河圖,藻井頂棚等分六十四格,繪六十四卦。內有伏羲泥塑彩繪像。後有先天殿,原把神農,面闊五間,進深四間,通長19.4米,單檐歇山頂。側有朝房、碑房、廡殿、鼓樂亭。廟原東北有池,跨池有橋,池畔有亭,名曰見易。院內植古柏、古槐幾十株,綠蔭蔽天,生氣蓬勃。

【李廣墓】

在甘肅天水市南1公里南山麓石馬坪。封土高約兩米,墓碑刻「漢將軍李廣墓」,據傳是李廣的衣冠軍,葬寶劍衣物。墓前有石獸石馬,造型生動,故得石馬坪之名。李廣(?—前119)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生於天水。善騎射。為西漢名將,文帝時,參加反擊匈奴貴族攻掠的戰爭,轉成朔漠四十餘年,歷經七十餘戰,屢建奇功,匈奴人稱為飛將軍。元狩四年(前119年),隨大將軍衛青攻匈奴,以失道被責,自殺。

【南北宅子】

在甘肅天水市內,明朝舉人胡來縉的住宅。南、北宅隔街對峙。南宅子東北角大門三間,硬山頂,高懸「副憲第」匾額。照壁西側門匾「桂馥」,四合院,正廳坐南朝北,闊五間,進深四檻,懸山頂單檐,灰筒板陰陽瓦,磚木結構,門窗有簡單浮雕,旁有小四合院,原是佛堂、書房、客廳。照壁東側三合院,南為正房,闊三間,進深兩間,懸山單檐,門窗已改建。胡來縉曾任縣令、戶部郎中,山西按察副使,廉潔奉公,不畏權勢。其子胡忻,進士,官至太常寺少卿,直言上諫。原有牌坊座落大街,高懸「父子鄉賢」木匾。北宅子亦是胡氏舊居,僅存二層樓房,樑上墨書「大明萬曆四十三年乙卯夏四月十五日建」。雕花欄板華麗,每塊浮雕花飾各異,雕工精細,彩繪古樸,為明代佳作。明代民宅甘肅只此一處。

【雙玉蘭堂】

舊稱甘泉寺,在甘肅天水縣東南20公里甘泉鎮南街。《秦州志》載:「東南七十里佛殿中有泉湧出」,「泉在廈前檐下,名曰春曉泉,東流入永川,其水極盛,旱不竭,冬不凍,士人引以灌田,作寺覆其上,號甘泉寺」。杜甫客居秦州賦名泉:「山頭到山下,鑿井不盡土。取共十方僧,香美勝牛乳。」泉清不濁,潺潺緩流,味甘而純。寺舊時已毀。現存側院,坐西向東,解放後立為雙玉蘭堂紀念館,西殿門上懸齊白石書「雙玉蘭堂」匾額。殿前左右兩棵玉蘭樹,相距5米,高18米,枝頭花開如白玉雕琢,高潔雅麗,盛開半月,相傳樹齡已一千二百歲。

【石門】

在甘肅天水縣城東南50公里隴南山區,兩峰對峙,形如門,故名。相傳有虎豹出沒,俗稱卧虎台。《秦州志》載:「石門山東南百餘里,其山壁立千仞,蒼翠欲滴。四周峭壁無徑,中通路若門,因號石門,蓋天險也。」陡岩峭壁,犬牙交錯,千奇百怪,林木藤蘿遮天蔽日。主峰上有明、清重修的真武祠、王母祠、三清殿、無量殿、玉皇殿和鍾樓,峰間架通仙橋亭,從山門登山,沿小徑盤旋10餘里至山頂,北眺隴山、渭水,山環水繞。南望秦嶺起伏,峰巒深遠,煙波浩渺中的麥積山隱約可見,狀如雲海中島嶼。中秋夜,皓月彷彿從石門縫中徐徐升起,變幻無窮。石門月夜,意趣盎然,為天水一景。

【仙人崖】

在甘肅天水縣城東南約40公里。以傳說有神仙出沒而得名,每到盛夏夜,火光從崖面飛出,名曰仙人送燈。東西走向約3公里,分為東庵、西庵、南庵、寶蓋山和■珠山,面山帶水,群峰環峙,清幽絕俗。山腰藤蘿掩翳天然洞穴,奇形怪狀。西庵長約90米,深10多米,穴內起平台,建殿宇樓閣十四座共三十六間,可容萬人。東庵長約70米、深8米,內有明代建築蓮花寺,又名羅漢堂,塑佛、十八羅漢。側有僧房,左有高梯通蓮花洞,內鑿石蓮、石桌、石凳、石爐、石灶、石棋盤,塑披發仙人坐石上,傳為劍客修煉處。兩庵間,■珠山孤峰突起,羊腸小道,曲折盤旋,至頂約80米,古柏茂密,野花幽香。頂峰前建望雲樓,後建無量殿,旁有鍾樓,懸永樂鐵鍾一口。對面突起一峰高約70米,四面絕壁。山腰有南天門,上有燃燈閣,頂是玉皇閣。南庵殘存魏晚期影塑四身和宋代塑像及壁畫。野草蒙茸,奇花異樹,清幽險峻。壑中平曠處原有寺廟。泉涌清流,氣候宜人,為隴右林泉佳境。

【麥積山石窟】

在甘肅天水縣城東南約30公里山中。崛起一峰,高150餘米,如農家積麥之狀,因有此名。據文獻記載,後秦時開窟造像,創建佛寺。西魏文帝時,再修崖閣,重興寺字,魏文帝皇後乙弗氏薨,鑿麥積崖為龕而葬。北周保定、天和年間,秦州大都督李允信為亡父造七佛閣。隋文帝曾建寶塔「敕葬神尼舍利」。山頂現存舍利塔為清代重建。歷代開窟造像在距山基20—30米、70—80米高的懸崖峭壁上,層層相迭,上下錯落,密如蜂房。唐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地震,崖面中間塌毀,窟群分成東崖和西崖。現保存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各代洞窟一百九十四個(東崖五十四個,西崖一百四十個),泥塑像、石雕像七千親身,壁畫1,300多平方米。泥塑有高浮塑、圓塑、粘貼塑、壁塑四種。數以千計的與真人大小相仿的圓塑,極富生活情趣。端莊的佛,猶如頭上無冕旒的世俗帝王,側侍的菩薩、弟子,有的低眉含嫣,交頭接耳,竊竊私語或眉開眼笑,有的俊俏活潑,向人招手致意,還有聰慧虔誠的少年和天真的男女兒童形象。從高約16米的阿彌陀佛,到10餘厘米小的影塑,從神聖的佛到天王腳下「金角銀蹄」的牛犢,均精巧細膩,栩栩如生。把神人格化,生活氣息濃厚,令人感到親切,而不神秘。泥塑上彩而不重彩,被譽為塑像館。抬頭仰望,凌空飛棧。攀行其上,驚險陡峭,五代《玉堂閑話》雲:「其青雲之半,峭壁之間,鐫石成佛,萬龕千窟,雖自人力,疑是神功。」在群眾中有「先有萬丈柴,後有麥積崖」、「積木成山,拆木成功」的傳說。石窟形制完全按照我國民族建築形式開鑿,方型、平頂,前壁開門,兩側開龕的房屋建築為崖閣式。麥積山是秦嶺山脈西端的奇峰,冬暖夏涼,秋季細雨霏霏,雲霧繚繞,《廣輿記》譽為「秦地林泉之冠」,「麥積煙雨」為天水八景之首。登上高70多米的上七佛閣(俗稱散花樓),居高臨下,揚手撒花,花隨著上旋氣流越飄越高。峰巒重迭,碧波如海,與藍天相接。解放後加以管理保護,使古老的藝術寶庫倍增光輝。

【祁山岩關諸葛亮廟】

在甘肅隴南山區的禮縣境內,漢水源頭,南面臨水,拔地而起,獨做群峰,素有「祁山暮雨」勝景。岩石奇特,古柏蒼翠。上有清代重修諸葛亮廟,內有塑像、影祠,尚存歷代名人書寫匾額三十餘面、楹聯五副、碑石二十餘通,對諸葛亮畢生事跡和功業概述甚詳,字跡勁秀,古趣盎然。

【大地灣遺址】

在甘肅秦安縣城東北40公里邵店村。屬仰韶文化遺址,距今七千八百年。1978年開始發掘,共發掘房屋238座,是研究建築新石器時代的實物例證。在此出上陶、石、骨器數千件。石器製作粗糙,有刀、鏟、斧、敲砸器。陶器均為夾砂紅陶,火侯低,質地較松,陶色不均勻,全部手制。四足鼎,造型奇特。此遺址器形和紋飾與寶雞北首嶺下層差別較大,但和華縣老官台、元君廟下層則近似。為研究仰韶文化的分期問題提供了大批資料。其中一件人頭形器口的彩陶瓶,是研究當時人的發式、服飾、風俗等的珍貴資料。另有一方地畫,為我國已發現的最早原始繪畫藝術,對研究繪畫起源有重要的學術價值。還出土一對口徑51厘米的六千年前的變體魚紋彩陶大盆,製作正規,圖案精美,筆法流暢,是彩陶中的精品。 </FONT>

❼ 陽泉有哪些名勝古跡

陽泉有至今尚存有春秋末期趙簡子修建古 母親河--桃河城遺址,漢淮陰侯韓信駐軍遺址,唐代平陽公主率軍駐守娘子關的遺址等。在平定境內南部的東浮山,相傳女媧在此築灶煉石補天,使整個東浮山的石頭呈褐紅色,投入水中後浮而不沉,至今遺灶尚存,還有明代陸深《浮山遺灶記》的碑文。市北60公里的藏山,相傳春秋時代晉國趙氏孤兒曾藏匿於此,有藏孤洞的傳說,藏山之名即演繹於此。除此,陽泉還保存有北魏石窟,南北朝摩崖石刻,宋代重建的有唐代遺風的林里關帝廟正殿,金元以來的古建築群體等不少古文化遺址。還有1931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平定武裝起義的遺址,以及1940年舉世聞名的「百團大戰」主戰場——獅腦山遺址。此外還有許多古剎廟宇、石刻碑碣、古塔古墓等文物足跡。具有醫療價值的梁家寨溫泉、葯林寺以及娘子關瀑布,北方罕見的大型鍾乳岩溶洞奇觀——蓮花洞、五華洞等,令人流連忘返。 陽泉陽泉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自然風光秀麗宜人,古跡名勝聞名遐邇。至今尚存有春秋末期趙簡子修建古 母親河--桃河城遺址,漢淮陰侯韓信駐軍遺址,唐代平陽公主率軍駐守娘子關的遺址等。在平定境內南部的東浮山,相傳女媧在此築灶煉石補天,使整個東浮山的石頭呈褐紅色,投入水中後浮而不沉,至今遺灶尚存,還有明代陸深《浮山遺灶記》的碑文。市北60公里的藏山,相傳春秋時代晉國趙氏孤兒曾藏匿於此,有藏孤洞的傳說,藏山之名即演繹於此。除此,陽泉還保存有北魏石窟,南北朝摩崖石刻,宋代重建的有唐代遺風的林里關帝廟正殿,金元以來的古建築群體等不少古文化遺址。還有1931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平定武裝起義的遺址,以及1940年舉世聞名的「百團大戰」主戰場——獅腦山遺址。此外還有許多古剎廟宇、石刻碑碣、古塔古墓等文物足跡。具有醫療價值的梁家寨溫泉、葯林寺以及娘子關瀑布,北方罕見的大型鍾乳岩溶洞奇觀——蓮花洞、五華洞等,令人流連忘返 陽泉,早在北宋末年即建冠山精舍,元代惟呂公冠山書院在山西及華北名聲顯赫。明清兩代相繼建立名賢書院、高岑書院、懷音書院、崇尚書院,早在北宋末年即建冠山精舍,元代惟呂公冠山書院在山西及華北名聲顯赫。明清兩代相繼建立名賢書院、高岑書院、懷音書院、崇尚書院

❽ 信陽靈山風景名勝區的景區景點

靈山寺景區位於九龍溪中上部,為風景區中心景區,其面積約2.8平方公里,景點豐富、密集,內容齊全,特點是寺古、林奇、湖秀、峰翠,以朝聖為主要內容,主要景點5個,即元璋湖、靈山寺、九龍瀑布、白馬洞、春歸疊翠峰。 元璋湖景點 包括朱元璋塑像、仿長城、霸山橋、霸橋流水、打兒窩、鯉魚跳龍門、萬人冢、靈山秀目、靈山碑林、百鳥園、靈山賓館等景觀。
朱元璋聖像
始建於1995年6月6日,1995年8月8日落成,是為紀念明太祖朱元璋曾三上靈山,由澀港鄉人民政府投資20萬元,湖北省隨州園林古建公司承建。
靈山碑林
主要為佛碑,分為七個部分:諸佛部、菩薩部、觀音部、諸天部、天神部、明王部、羅漢部,共計80塊凹刻的碑。碑為青石,高1.66米,寬0.66米,厚0.33米,由香港曾氏國際有限公司捐資興建。 靈山寺景點 靈山寺
始建於北魏孝帝延興四年(474),為佛教傳入中國所建最早寺院之一。唐玄宗時曾被封為國廟。宋元祐二年(1087)擴建。元延祐二年(1315)重修。明洪武三年(1370)太祖朱元璋到此降香,封當時的住持僧陳大用為金碧峰禪師,令其隨駕入京,參議朝政,並為寺門題「聖壽禪寺」匾額,又賜半副鸞駕陳於大殿。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靈山寺住持僧杲英赴印度研究佛學,帶回梵石釋迦牟尼及二十四羅漢塑像。清道光八年(1828),寺院被水沖倒,後經不斷修繕,至民國20年(1913)恢復舊觀。此後兵連禍接,毀多修少,日漸蕭條。1995年有僧尼35人。「文革」時,文物被毀,大部分填埋在一蓮池大壩下,僧尼有的還俗,有的被編為董寨林場職工。1978年,靈山寺被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遭破壞的文物開始修復,僧尼陸續回歸。1985年恢復三月初一廟會。現有大殿七層,分別為天王殿、祖師殿、大雄寶殿、法堂、念佛堂、千手千眼觀音殿、祖師堂。大都採用單檐起五、七架,廳出單雙步穿堂,中軸建築兩側有數十間穿短式的廂房。1997年11月,國際佛教協會贈給靈山寺大型漢白玉佛像五尊:卧佛、釋迦摩尼、觀音菩薩、文珠菩薩、普賢菩薩分別安放在天王殿、祖師殿、大雄寶殿、法堂、念佛堂。靈山寺現有僧尼30餘人,每年來此朝拜旅遊者達30萬人次。
聖井
靈山寺第三層院里有一口井,深5米,直徑約2尺。井水清澈,向下看銀光閃閃,波光灧灧。因明太祖朱元璋於元至正八年(1348)曾口銜修竹藏於此井,躲過了官兵的搜捕,後人稱之為「聖井」或「潛龍井」。
百日紅
靈山寺大雄寶殿後,慈悲殿前院的南邊有一棵古樹,叫百日紅,人們亦稱之為「癢癢樹」。如用手在樹身上輕輕抓撓,枝葉就會微微顫動。樹干直徑約30公分,高5米上下,樹皮外表呈黃褐色。樹干向上生長態勢曲彎有致,恰似游龍戲水,枝丫參差交織在一起,茂盛的綠葉互相疊連呈傘狀,「傘」面約5平方米。百日紅於陰歷五月中旬含苞,下旬開放至八月末。花期約為100天。它含苞時,先生長四棱形的嫩枝,長約15厘米。每一枝上長出上下對稱的十餘個花苞,形成一串。每一花苞有六瓣,瓣與瓣之間長有花莖,莖上方是花。花形如木耳狀,色粉紅(枯後成紫色),花心是黃色,有數十個花絲,花落結籽有一果。據傳,百日紅是在清光緒年間,由靈山寺的和尚到外地雲游帶回的,距今雖有近三百年的歷史,仍枝繁花盛。
倒栽古柏
又名萬年倒栽柏,千頭柏,在靈山寺祖師堂門前右邊。柏高10多米,身如麻花,從蔸至梢,上下一般粗,樹圍直徑約50公分。樹無正頭,枝杈只有五股,呈傘狀。葉子和當地扁柏相似。樹皮竭色,木質非常脆。柏枝長向,有向下的也有向上的。柏枝上長有象針錢一樣細的吊線向下垂伸。吊絲的長短不一,長的有1米左右,短的約50公分。他的皮可治肚子疼痛,消炎順氣,常被信徒香客帶回家去。據說此樹是杲英和尚親手栽的,杲英雲游帶回小柏樹,將樹扭成麻花狀,把樹頭朝下,樹蔸向上栽在祖師堂門前。他立誓:「若栽下的柏樹能活,證明我當和尚今後可以得道。」後來果真當了主持,小柏樹也一年比一年長得茂盛,直至1966年9月被毀。
千年銀杏樹
靈山寺後院南牆根邊有一棵銀杏樹,是靈山寺的一景,據考為唐玄宗之女建寧公女在靈山寺出家時所栽,樹高五六十米,樹粗需要四人合圍。此樹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是靈山寺的象徵。「文革」時期呈枯萎之狀。今枝繁葉茂,碩果累累。 九龍瀑布景點 釋大慧塔院
座落在靈山寺右側約100米處的山坡上。墓塔共有七層,高20米,飛閣亮頂,檐牙高著,是為紀念江大慧和尚而興建。江大慧,羅山縣子路鄉江長堰人,幼名「碗」,法名大慧。1924年到靈山寺出家,其行為瘋瘋癲癲,不守規約,人們都稱他為「姜瘋子」,常在豫南、湖北黃安(今紅安)麻城一帶雲游,1925年,當上了紅安華家河南沖寺的住持。土地革命時期,紅安地區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農民搞土地革命的活動中心,南沖寺常有紅軍和地方工作人員出沒。 1940年5月8日,偽區長帶領國民黨廣西部隊127師,將南沖寺團團圍住,把寺里的28個僧尼全部逮捕,逐一審問。最事留下了以姜大慧為首的七位僧尼(姜大慧、黃有林、劉大貴、范青雲、龔守之、金開禮、曾大姑)。姜大慧等七位僧尼,被解押至紅安縣(原黃安縣)七里坪,遭嚴刑拷打逼供,一無所得。後國民黨反動軍隊以所謂通共隱藏新四軍的莫須有罪名將他們集體槍殺在七里坪大沙河畔,暴屍於沙灘上。七位僧尼慘死後,由當地的佛門居士余春山等人,將他們草草埋藏。1941年,姜大慧的弟子和王通寶、張通成等人,費時月余,將其原葬棺木輾轉運回靈山寺,安葬在靈山寺右側半山坡上——今釋大慧塔院處,著名文學家葉君健之弟葉守道題輓聯一副:「繼靈山道脈,一殿一溪現曇花;具宗烈丹心,三義三賢成正果」。
晴雨林
位於靈山寺大門對面300米處,因這一片樹林里終日飄灑著細微的雨珠,人們稱這雨為相思淚,這樹林為相思林、揮淚林,面積約2500平方米,多為楓樹,樹高林密。
九龍瀑布
在九龍溝口的斷崖處,高20米,上窄下寬,成喇叭狀,上口寬5米。山水從金頂順九龍溝一路飛奔,在此斷崖處縱身跳下,形成瀑布,濺起無數的珍珠。瀑布下是一不大的淺水池,池底是干凈光潤的石頭。九龍瀑布的水來自人跡罕至的九龍溝,沒有絲毫的污染。因道路平坦,距靈山寺近,為歷來的游者必到之處。 本景區南起靈山風景區大門,北至險石,西起垛石嶺,東止獅子山,佔地約13平方公里,特點是景點密集、豐富,內容齊全,以大自然景觀為主,有黽城遺址、逍遙洞、快活嶺、險石、八仙宮、垛石嶺、智慧老人等7個主要景點百餘個景觀。
黽縣古城遺址
位於靈山風景名勝區的東南角,座落在楚豫古道上,今靈山村楊灣、大地組就座落在遺址上,南距著名的豫南三關之一——九里關4.5公里,北距澀港鎮15公里,包含黽縣古城遺址、獅象把門、老爺坐大堂、犀牛石、鯰魚山、千手觀音等景觀。黽縣古城即羅山置縣的第一個縣城。羅山漢初始置縣,縣城就建在這里。當時其南4.5公里的九里關與今信陽縣境內的平靖關、武勝關合稱黽塞,為天下九塞之一。因塞名縣,故叫黽縣。直到南北朝北齊時,黽縣並入高安縣,前後歷史長達750多年。城址平面呈不規則形,南北長850米,東西寬800米,面積68萬平方米。本世紀50年代初尚存一段3米多長的古城牆和一口石砌古井。後因平整土地,牆基遭到破壞,現無城牆痕跡。但該處隨處可見漢磚瓦、漢陶片和石條、碑刻等。
犀牛石
在黽縣城遺址西約500米的山坡上,高2米,長4米,其外形酷似一頭犀牛。 逍遙洞景點 位於逍遙洞景區的中南部,在冥厄寨的東側山谷里。進山門走100米向右拐再走200米便到,點含逍遙二佛、石城、天山門,「福壽」石刻、神指撐腰石、海豚石、獅子石、斷板龜、逍遙洞、鸚鵡石、中天門、金龜攀崖、玉甲穿山、月牙石、青牛雲蹄、巨鯨出海、太白宮、天書石、仙人圃、通天門、金雀石、天梯石、逍遙亭、清風洞、犀牛望月山等景觀。
石城
實為山寨,又稱冥厄寨,位於靈山寺東1公里的石城山上。進山門走100米,右拐走200米即到。石城山最早叫冥山。舊時,九里關、武勝關、平靖關,合稱冥厄三關,因此山而得名。上有人工用山石砌成的長500米城牆,故改稱石城山。此石城建於何時,因何而建,已無資料可考,但最遲是在唐以前。
「福、壽」石
二字系唐德宗的侄子李誼於貞元五年(789)秋來靈山留下的石刻。「壽」字刻在一塊長3.3米,寬2.6米的岩石上,字高2.3米,寬1.6米,兩旁題有「大客喜定已已秋,郡守山西李誼書」十四個小字,字高0.16米,寬0.18米;「福」字石早年被毀,1993年6月28日,地方政府派人將「福」字又重新刻在右邊的另一塊石壁上,字高1.74米,寬2.05米,兩旁刻有「福壽永守逍遙洞,癸西顏書石城山」十四個小字,小字大小與「壽」字兩邊的小字相同。
逍遙洞
為天然石洞群,共有6洞組成,由下向上依次為底洞、飛鳥洞、立洞、濟公洞、傳經洞、三連洞。每個洞大小不同,形狀各異,形成洞連洞、洞疊洞、洞中有洞的景觀。
逍遙亭
立在逍遙洞上山頭上,進入靈山風景區,遠遠地就可看到石城頂上古樸的六角亭,亭上有「石城閣」三個大字,建於1993年5月28日。
光石板
位於快活嶺北面500米處山腰下,是一塊面積為30畝的石壁,寸草未生,酷如瀑布,故稱「玉石瀑」,當地人都叫它光石板。 險石景點 位於逍遙洞景區的東北部,包括雙象石、險石寺、險石、險石洞、猿山峰、一線天、金豬石、仙菇嶺、九里雲煙、劈破石、青牛洞、倒主石、雲霄洞、紅山古城牆等自然景觀,奇、險、絕為其突出特色。
天下第一險石
位於逍遙洞北約3公里的山腰上,順著龍溪溝上去,距溝口2公里的一山南坡就是。該石高約20餘米,寬約10餘米,重達數百噸。上大下小,立在與水平面成60度角的斜面山岩上,著力點與岩面的接觸面積為0.6平方米,且中有空隙,實際著力點僅有三個拳頭大小。該石又可稱為天下第一奇石。說它奇,主要是因其造表奇特。從不同的角度看造型不同;即使是同一角度,由於距離不同,所看到的造型也不同。相傳險石能「壓山精而照鏡」,是靈山的鎮山之寶。
險石寺遺址
位於險石腳下,古有險石寺。
一線天·火炬石
位於猿人峰頂的西側,是一座山峰從中間裂開成兩瓣形成的,縫長18米,寬僅1米,窄處不到30公分。一線天有兩個特點。一日奇,縫處右側的崖壁,象一火炬在峰頂熊熊烯燒。火炬高約30多米,炬高6米,炬斗高8米,火苗6米。縫中有洞,洞中有縫。縫底部有一洞,一瘦人可入,順著窄長傾斜的洞底直通峰頂。二日「險」,在其底部仰頭向上望,人如在萬丈深淵看天頂白雲抱石。傳說,《封神榜》中的雷震子就是在這里降臨人間的。一線天就是雷震子降臨時的那一聲巨雷給壁開的。其北側,有雷震子坐在那裡打盹的天然石像。
紅山古城
一線天東南的紅山峰上有斷斷續續的古城牆。站在險石東1華里的山嶺上,可觀其中存在較好的一段。牆高4米,牆厚1米,全部由山石砌成,固如鐵壁。為宋代鐵氏兄妹在此山佔山為王時所建。 八仙宮景點 包括八仙宮、八仙洞、花轎石、拉轎石、怪鴨洞、綿羊石、八卦連環洞、觀音蓮花座、紫竹園、「神龜觀旭日」等自然景觀。 垛石嶺景點 位於逍遙洞景區的西部,有垛石嶺、「八山神筆」、睡美人、蓑衣岩、鬼見愁、垛石洞、孔雀觀南海、二龜搏天、鴰雞石、百獸石、百鳥石、雙頭雄獅等自然景觀。 智慧老人景點 位於逍遙洞景區的中西部,有智慧老人、智慧靈石、智慧宮、智慧洞、智慧棋譜、智慧姑娘、仙人腳等景觀。 南起九龍雲瀑,北至小靈山北坡,東起獅子峰,西抵金頂,面積約9.8平方公里,含渡人舟、北壋、小靈山、金頂4個景點數十個景觀。 渡人舟景點 位於金頂景區的南部,含九龍雲瀑、雲霧宮、渡人舟、護法石等景觀。 北壋景點 位於金頂景區的中東部,含北壋雲罩、白石園、白佛寺古跡、福全庵古跡等景觀。
北壋雲罩
北壋是靈山五大茶場之一,位於靈山主峰金頂東坡半山腰的北部。靈山茶是全國十大名茶之一——信陽毛尖之最。其茶湯清葉綠,色青明凈,滋味醇厚,氣香味甘。
白佛寺古跡
位於燒箕敞的上部。古寺原為三層殿,近20間房屋,早已被毀,只有牆基舊址尚存。
福全庵古跡
位於小靈山的東側,今在其原址建有三間房——董寨林場大風坳護林點。原為二層殿,計十二間房屋。今其藐盪然無存。 小靈山景點 位於靈山金頂景區的東北部,含「玉貓飛崖」、小靈山大佛、蓮花墩等景觀。 金頂景點 位於靈山主峰金頂的峰頂及其附近。含金頂、金頂寺、靈岫陰雲、捨身崖、捨身洞、七葉一枝花、蓮花洞、定風珠、雲眼、觀音包等景觀,雄、險、奇是該景點的特點。
金頂
海拔827.7米,是靈山群峰之首,古有羅山縣最高峰之說,頂部為平台,面積3000餘平方米。蹬上金頂,可觀林海,看日出日落、京廣鐵龍;可賞靈岫陰雲、霧松冰晶。這里無盛夏,是避暑的好地方。
靈岫陰雲
靈山有三種雲:一日半山雲;一曰過山雲;一曰靈山卷雲。諺曰:「靈山翻雲皇城山接,有雨等不到天黑」。羅山縣舊志也載:「靈山每有雲氣霧茫茫,不到一天的時間就會下雨。
金頂寺與定風珠
金頂寺位於靈山主峰金頂的頂端,從靈山寺向上,需攀登10華里的山路方到。它屬靈山寺所轄。舊時,因每逢久旱無雨時,人們埋怨金頂寺壓住了靈山雲眼,便將廟宇拆掉,所以雖歷代修葺,仍屢建屢廢。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又重建簡陋的寺院。1994年又重新建起大殿和偏殿。每逢三月靈山廟會,從靈山寺至金頂的山路上,遊人如織。院里有塊直徑一米左右的圓石,就是人們所說的金頂「定風珠」。因不管金頂風有多麼大,都吹不滅這圓石上點燃的油燈,所以被稱為定風珠。
雲眼
金頂寺後有兩口井,直徑4尺左右,深丈余。雲眼一清一濁,永不斷水。明正德三年,豫南大旱,所有的塘渠湖壩都乾的底朝天,山泉水斷了流,而「雲眼」卻綠水滿井。當年寺廟有一住持,為試此井到底有多少水,讓十二個和尚挑了九天九夜,井水卻一點也不見少。大家都感到奇怪,這時恰逢一綠眉道人路過,那道人說:「靈山座住烏江口,這雲眼與烏江連著,你們怎麼能挑的干呢?」和尚這才作罷。特別神奇的是:每年正月十五日,若用一個玻璃瓶子,將蓋兒蓋緊,用紅線系著,吊進井中,三個時辰後提出,那瓶子里竟有無源之水出現,這水可准確表明該年降雨量。水多則降雨量大,水少則降雨量小,若瓶中滴水全無,這年必然大旱少雨。
捨身崖·捨身洞
金頂寺右有個寬百米,深不可測的懸崖絕壁,這就是「捨身崖」,崖壁上長著許多名貴葯材:桔梗、天麻、丹參、靈芝、七葉一枝花等。捨身崖從上到下裂開,中間有一道五丈寬的空隙,兩邊都是巨大的石壁,黑色的石壁犬牙交錯,向下一探,萬人深淵的下面黑漆漆、陰森森。
蓮花洞
金頂寺左邊崖石下,有個面積約兩平方米的「蓮花洞」。人們叫它蓮花洞,並不是此洞象蓮花,不是洞中長有蓮花。洞中全是石壁,晴天白日連個蓮花的影子也見不到。然而若風狂雨暴、電閃雷鳴的時候。站在離「蓮花洞」九米遠的地方,雙眼緊盯蓮花洞,在閃電的一霎那間,一種神奇的現象便會出現在眼前。
七葉一枝花
是生長在靈山的名貴中草葯,尤以生長在捨身岩下的最為名貴。它不發杈,只有一枝,每層上長著七片葉子,長成七層樓的時候有四十九片葉算成功了。唐時,靈山寺被封為國廟,據說靈山寺和尚普安用此葯治好了劉太後的病。 以蓮塘盆地為中心,西至仙人洞,南起馬放溝溝底,北至龍牙金頂,面積約8平方公里,有3景60餘景觀,分布著龍牙寺、銀河飛瀑、駱駝峽、蓮塘門四大景點。 銀河飛瀑景點 含將軍石、銀河飛瀑、麒麟觀泉、羅漢洞、羅漢石、金鎖嶺、玉兔銜松、松鼠石、勒馬溝、石凌崖、石簾崖等景觀,與其相鄰的駱駝峽、駱駝笑天景點合稱天山公園。 龍牙寺景點 位於龍牙寺景區的北部,含龍牙千年銀杏、龍牙寺舊址、子青碑刻、龍牙寺慈雲戒檀文板與石印、「龍眼」、南塔園與北塔園、印石、印盒、茅庵古茶等景觀。古、幽、奇是該景點的特點。
龍牙寺古銀杏
龍牙寺門前,左右兩邊各有一棵千年的白果樹。右邊一棵毀於六十年代,左邊一棵倖存,樹高40餘米,樹干底部直徑6米,樹冠投影面積約一畝,蒼勁古臘,綠蔭濃郁。這棵古樹幾百年前從主幹高10多米處的東邊向地面伸下一枝丫,落地生根後,頭又向東北方向揚起,長成一棵高20餘米,胸圍3米的大樹,姿態婉如一條巨龍,非常壯觀,人們稱其為「玉龍雄風」、「玉龍巡空」。可惜在五十年代被毀,其痕跡亦然可見。
龍牙寺舊址
龍牙寺又名蓮塘寺(因寺門前有兩口荷塘之故),又名龍牙禪寺,位於蓮塘盆地的北部,背山面南。該寺始建時間,據有關文物推測,當比靈山大寺還早,師宗「臨濟」,至民國元年,已傳五十三代。史書記載,唐天寶元年(744)曾大修過。明嘉靖年間擴而廣之,更名慧光。清咸豐(1854),奉札兼理方丈事,再修寺院置產,大振禪林,塑像裝金,為龍牙寺之最盛時期。光緒年間遭抽產之厄,遂衰。民國十年再修禪院,香火始繁。屬龍牙寺管理的寺廟有:羅山縣城的火神廟、萬壽宮、南元宮、大園廟、禪堂廟、湖北應山的江陵坡廟、廣水鎮廟、信陽雞公山南的跳石寺、湖北三里城的關帝廟、大新廟、九里關廟、澀港店火神廟、夏園地藏廟等。民國十八年,由於法號少青的和尚行不正,害死黃姓,案發後,廟產被抄,田產一半歸公,從此衰敗下去。到1949年,寺院只有和尚12人。建國後,和尚有的返回老家,有的就地還俗。該寺香火繁盛時,有僧數百。至民國末,仍有房屋99.5間,大殿三重,每重18間,東西走向,中間有穿堂甬道,還有鍾樓、鼓樓、廂房、護寺茅庵等附屬建築,並建有後花園一座。主殿原供有「如來」、「釋迦牟尼」等抱粗鐵佛三尊,重40000餘斤。鍾樓原有罄一口,高2尺,口圓1尺8寸,音質沉洪悠遠,款鑄「天寶三年」字樣。鼓樓有大鍾一個,高2米,口圓1.5米,擊之,聲如響雷。建國後殿宇被逐步改建成民房,正殿全毀,鐵佛、鍾罄等毀於1958年,如今遺址到處散布著石雕碑刻,極富史料價值和觀賞價值。
南塔園·北塔園
南塔園實為龍牙故寺的墓地,位於龍牙寺正南面約500米處的山谷,尚保存完好的墓塔有「臨濟三十二世高峰聖和尚之塔」。塔高59公分,寬38公分,塔出土後高三層,建塔石料均以本山石精工過鑽而成,砌建整齊,工程量大,兼有碑刻。北塔園位於龍牙故寺的西北面300米處的山坡。這里塔甚多,塔高如林,殘斷碑石散失溝壑,隨處可見。蓮塘上下10餘里隨處可見墓塔、碑刻,有的保存尚好,有的殘缺不全,多為墓碑,也有功德碑、家規碑、勝跡保護碑,更有木刻、石刻的印、扁。有心研之,發現它們是一部記載龍牙寺的歷史、沿革、家業、名人、寺教寺規等的「書籍」,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和珍貴書法藝術收藏價值。
茅庵古茶
位於龍牙寺南面的紅山山腰。茅庵是龍牙寺南面的護寺。從龍牙寺東500米處過小溪,沿山路,峰迴路轉,走進一谷口便到。這里果茶四季飄香,青松古柏獨秀, 茅庵信山坡而建,座東朝西,今盪然無存,在其址建有三間瓦房——高寨村茶場。茶園有一棵大茶樹,1人高,樹冠約10平方米,能炒製成半公年的成品茶葉。據專家考證,此茶已有三四百的歷史。
子青碑刻
在龍牙寺仍存的眾多碑刻中,以子青和尚的碑刻最為珍貴。其字跡端正渾實,古樸挺拔,算得上我國近代書法的珍品。子青的真跡大部分散失,今僅存他為其師刻的墓碑和他刻的龍牙寺規碑。子青和尚,俗姓鍾名漢泰,羅山縣城大橋南小東關人,生於咸豐八年(1858),幾歲時過繼到羅山余灣同族為兒。嗣母不慈,他於1870年經萬壽宮僧介紹到龍牙寺出家,拜龍牙寺黃本善和尚為師,法名正修,號子青。師父教誨嚴謹,子青學習刻苦,三年不上床睡覺。光緒年間,子青做龍牙寺書記;光緒年末升任住持。子青知識淵博,書法、繪畫藝術頗有成就,善用墨水畫竹。其竹,風晴雨露,姿態逼真。每幅畫分別用正草隸篆不同字體寫詩詞,如:「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雖然不開發,不惹峰與蝶」、「老聾書畫作生涯,到處隨緣到處家」。畫卷傳入鄂豫皖、北京、印度等地。現散失在民間的真跡不少。與子青同時代的晚清澀港畫家盧梅閣,善畫梅花,高維臣善畫蘭草,曹子謨善畫菊花。他們被譽為「淮南四秀」,而子青被稱為四秀之首。 位於靈山南部,南距黽城遺址9里,有公路直達並環繞景區,面積21.5平方公里,全部在羅山縣鐵鋪鄉境內,南以鄂豫兩省邊界為界,北與靈山寺、金頂、逍遙洞三景區相連,並以靈山南支為分水嶺。湖區面積約30平方公里,湖長4.5公里,湖岸曲折有致,湖為群山環抱,湖光山色,青翠無比,湖中小島三五點,大島似落雁欲飛。本景區包括九里落雁湖、落雁島、凹晶天姿、磨盤石、獅子島、雞冠石、擂鼓石、觀陣山等景觀。

❾ 山東的名勝古跡有哪些

跨地區
大澤山 :在膠東半島西部,主峰在平度、萊州間。
磨箕山 :在莒南縣、莒縣交界處。
龜蒙頂 :在蒙陰、平邑兩縣交界處。
孟良崮戰役遺址: 在蒙陰、沂南兩縣交界的沂蒙山區。
昆嵛山 :橫亘於文登、牟平兩縣市交界處。
德州市
蘇祿王墓* :在德州市北郊北營村中。
樂陵市
文廟 :在樂陵市區內。
五里冢 :在樂陵市城關鎮。
惠王冢龍山文化遺址; 在樂陵市楊安鎮。
「魏王城」遺址: 在樂陵市大顧家村北。
「萃賢亭」遺址:在樂陵市舊樂陵村。
理元寺遺址 :在樂陵市奎台鄉。
漢三女冢: 在樂陵市。
禹城市
雙槐冢 :在禹城市禹城鎮。
元孫郁墓 :在禹城市梁家鄉。
邢寨汪龍山文化遺址; 在禹城市梁家鄉。古高唐城遺址 :在禹城市袁營鄉。
禹王亭遺址: 在禹城市。
八棱經幢: 在禹城市。
金代鐵鍾:在禹城市。
陵縣
東方朔墓: 在陵縣神頭鎮西南。
東方朔畫贊碑: 在陵縣城文化館內。
漢神頭墓群: 在陵縣神頭鎮。
侯家古墓: 在陵縣邊臨鎮。
秦厭次古城遺址: 在陵縣神頭鎮。
寧津縣
明建清真寺: 在寧津縣長官鎮東街回民區。
齊河縣
尹屯龍山文化遺址: 在齊河縣。(有關龍山文化,見山東省章丘市的主頁。)
商周文化遺址 :在齊河縣。
晏嬰冢 :在齊河縣。
武城縣
竇建德點將台: 在武城縣。
慶雲縣
唐棗 :在慶雲縣周尹村東北。
無棣故城遺址: 在慶雲縣。
大丁廟古墓群:在慶雲縣。
平原縣
千佛塔: 在平原縣崔家廟。
龍門: 在平原縣平原鎮。
明建文昌閣: 在平原縣恩城。
夏津縣
大成殿: 在夏津縣。
明植古棗樹: 在夏津縣三十里鋪村東。
臨邑縣
龍泉寺: 在臨邑縣。
明監宗御史邢侗「來禽館」遺址: 在臨邑縣臨邑鎮。
漢白玉丈八佛: 在臨邑縣德平鎮。
漢末文人彌衡故里遺址: 在臨邑縣德平鎮。
彌衡井: 在臨邑縣德平鎮。
清涼禪院遺址: 在臨邑縣清涼店村北角。
東營市
南宋大殿: 在東營市。
營子遺址: 在東營市。
冢頭墓群: 在東營市。
孤島溫泉: 在東營市河口區。
墾利縣
勝利引黃閘: 在墾利縣勝利鄉。
廣饒縣
孫武園: 在廣饒縣城。
南宋大殿: 在廣饒縣城內西北隅。
冢頭墓群: 在廣饒縣。
傅家遺址: 在廣饒縣廣饒鎮。
大汶口文化遺址: 在廣饒縣傅家。
馬鳴寺碑 :在廣饒縣大王鎮。
東呂古墓: 在廣饒縣大王鎮。
東水磨遺址: 在廣饒縣稻庄鎮。
營子遺址: 在廣饒縣石村鎮。
寨村遺址 :在廣饒縣石村鎮。
馬跑泉 :在廣饒縣丁庄鎮。
唐頭營遺址: 在廣饒縣丁庄鎮。
永寧寺石造像: 在廣饒縣李鵲鄉。
百冊石造像 :在廣饒縣李鵲鄉。
西辛張遺址 :在廣饒縣李鵲鄉。
張郭遺址: 在廣饒縣小張鄉。
小張石造像: 在廣饒縣小張鄉。
南趙石造像: 在廣饒縣小張鄉。
草橋遺址: 在廣饒縣花官鄉。
柏寢台: 在廣饒縣花官鄉。
南口遺址: 在廣饒縣花官鄉。
利津縣
鐵門關遺址: 在利津縣前關村。
望參戰國遺址: 在利津縣。
元王升墓: 在利津縣。
荷澤市
牡丹區
菏澤牡丹之鄉: 在牡丹區。
曹州牡丹園: 在牡丹區。
鄄城縣
堯王墓: 在鄄城縣。
萬全庄石獅: 在鄄城縣。
杏花崗陳王台: 在鄄城縣。
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劉忠墓: 在鄄城縣劉垓村。
單縣
百獅坊-百壽坊: 在單縣城內。
鄆城縣
肖堌堆商代文化遺址: 在鄆城縣。
五代唐塔: 在鄆城縣。
萬人堌堆: 在鄆城縣武安鎮。
明柏林寺: 在鄆城縣漢石橋鄉。
曹縣
安陵堌堌堆: 在曹縣韓集鎮。
郗堌堆: 在曹縣。
梁堌堆: 在曹縣。
郜堌堆:在曹縣。
商、漢古遺址: 在曹縣普連集鎮。
定陶縣
官堌堆龍山文化遺址: 在定陶縣。(有關龍山文化,見山東省章丘市的主頁。)
仿山: 在定陶縣。
戚姬寺: 在定陶縣杜堂鄉。
梁王台: 在定陶縣。
項梁墓: 在定陶縣。
巨野縣
五代唐永豐塔: 在巨野縣巨野鎮。
明建文廟 :在巨野縣巨野鎮。
西漢御史大夫卜式石碑: 在巨野縣營里鄉。
「巨野教案」遺址: 在巨野縣夏官屯鄉。
麒麟台古遺址: 在巨野縣夏官屯。
東明縣
竇堌堆龍山文化遺址: 在東明縣。(有關龍山文化,見山東省章丘市的主頁。)
荊台集龍山文化遺址: 在東明縣。
唐單雄信墓: 在東明縣城關鎮。
清大成殿: 在東明縣城關鎮。
黃河渡口: 在東明縣高村集北。
成武縣
大台龍山文化遺址: 在成武縣。(有關龍山文化,見山東省章丘市的主頁。)
唐開元石塔: 在成武縣。
壽峰: 在成武縣。
文亭山: 在成武縣成武鎮城西。
春秋防城遺址: 在成武縣孫廟鄉。
濟南市
七十二泉 多分布於濟南市舊城區。
趵突泉: 在濟南市西門橋南。
李清照紀念堂: 在濟南市趵突泉公園內漱玉泉北。
珍珠泉: 在濟南市泉城路北。
黑虎泉: 在濟南市黑虎泉西路 。
五龍潭: 在濟南市舊城西門外,南距趵突泉約0.5公里。
大明湖: 在濟南市舊城北部。
小滄浪: 在大明湖西北岸亭園。
厲下亭: 在大明湖中小島上。
北極閣: 在大明湖東北岸。
遐園: 在大明湖南岸、南門西側。
辛稼軒紀念祠: 在大明湖南岸原李公 (鴻章) 祠內。
解放閣: 在濟南市黑虎泉西路,隔護城河與黑虎泉相望。
萬竹園: 在濟南市西青龍街與花牆子街的轉角處。
廣智院舊址: 在濟南市廣智院街 (今文化西路103號)。
濟南道院: 在濟南市上新街南首。
南大寺: 在濟南市禮拜寺街。
千佛山: 在濟南市南郊。
興國禪寺:* 在千佛山之陰半山坳中。
黃石崖造像: 在濟南市東南螺絲頂山主峰西側黃石崖。
大佛頭造像: 在濟南市歷城區佛慧山北。
大佛寺造像: 在濟南市歷城區西南青銅山南壁懸崖上。
玉函山造像: 在濟南市歷城區玉函山上。
龍洞山: 在濟南市歷城區東南。
四門塔*: 在濟南市歷城區柳埠村青龍山麓神通寺遺址東側。
龍虎塔: 在濟南市歷城區柳埠村四門塔西北白虎山下。
千佛崖造像: 在濟南市歷城區柳埠村龍虎塔西白虎山崖壁上。
九頂塔: 在濟南市歷城區柳埠村靈鷲山九塔寺內。
華不注山: 在濟南市歷城區北部。
張養浩墓: 在濟南市歷城區北園張庄村東。
房彥謙墓: 在濟南市歷城區西採石村東北。
章丘市
城子崖遺址:* 在章丘市龍山鎮東北。
李開先墓: 在章丘市埠村鎮東稻庄村南。
百脈泉: 在章丘市明水鎮。
舊軍: 在章丘市明水北19公里刁鎮。
赫胥氏陵: 在章丘市臨濟村。
漢代酈食其墓: 在章丘市臨濟村。
終軍墓: 在章丘市臨濟村。
馬融墓: 在章丘市臨濟村。
漢平陵王墓: 在章丘市山後寨。
董東大汶口文化遺址: 在章丘市。(有關大汶口文化,請見山東泰安市名勝古跡中的介紹。)
齊長城遺址: 在章丘市。
東平陵故城遺址: 在章丘市。
趙八洞石刻造像: 在章丘市。
長清區
五峰山: 在長清區城東南,為泰山支脈。
洞真觀: 在五峰山東側志仙峰下。
蓮花洞石刻造像: 在五峰山西峭壁上。
孝堂山郭氏墓石祠:* 在長清區孝堂山上。
靈岩寺*: 在長清區東南方山下、泰山西北麓。
千佛殿 :在靈岩寺內。
辟支塔 :在靈岩寺內。
墓塔林: 在靈岩寺西。
積翠證明龕 在長清區靈岩寺後方山之巔。
濟陽縣
商周時期鄺 冢遺址: 在濟陽縣。
小李遺址: 在濟陽縣。
劉台遺址: 在濟陽縣。
玉皇冢遺址: 在濟陽縣。
龍山文化遺址: 在濟陽縣鄺家村。(有關龍山文化,見山東省章丘市的主頁。)
平陰縣
洪範池: 在平陰縣洪範池鄉。
多寶佛塔: 在平陰縣翠屏山 (水山) 頂的玉皇閣院內。
書院泉: 在平陰縣。
石門邑大汶口文化遺址: 在平陰縣。(有關大汶口文化,請見山東泰安市名勝古跡中的介紹。)
斗祭台商周文化遺址: 在平陰縣。
項王墓 :在平陰縣。
明文學家於慎行墓: 在平陰縣。
北安故城遺址: 在平陰縣安城。
商河縣
商蘆坊遺址: 在商河縣。
漢小宮庄墓群: 在商河縣。
濟寧市
太白樓: 在濟寧市南部舊城牆之上。
浣筆泉: 在濟寧市浣筆泉路西。
崇覺寺鐵塔*: 在濟寧市鐵塔寺內。
漢碑群: 在濟寧市鐵塔寺街市教育局院內東北隅。
聲遠樓: 在濟寧市鐵塔寺街。
東大寺: 在濟寧市小閘口古運河西岸。
曲阜市
魯國故城:* 在曲阜市舊城區。
仰聖門: 即曲阜市舊城正南門,正對孔廟。
闕里坊: 在曲阜市孔廟東牆外闕里街。
孔廟*: 在曲阜市舊城內。
欞星門 :即孔廟大門。
奎文閣: 在孔廟同文門與十三御碑亭之間。
十三御碑亭: 在孔廟大成門前。
杏壇: 在孔廟大成殿前甬道正中。
大城殿: 孔廟內宮殿式主體建築。
寢殿: 在大成殿之後,為孔廟三大殿之一。
聖跡殿: 在孔廟寢殿之後。
漢魏六朝碑刻陳列館: 在孔廟東廡。
玉虹樓法帖石刻: 嵌於孔廟東西廡北端。
孔子故宅: 在孔廟東路承聖門內。
詩禮堂: 在孔廟故宅井前。
魯壁: 在孔廟故宅井之後。
孔府*: 在曲阜市城內,西與孔廟毗鄰。
孔府大門: 在曲阜孔府。
重光門: 在孔府大堂前。
六廳: 在孔府大堂東西兩廂。
大堂: 在孔府二門內。
二堂: 在孔府大堂之後。
三堂: 在孔府二堂之後。
內宅門: 在孔府三堂之後。
前上房: 孔府內宅第一進院落的正廳。
堂樓: 在孔府前上房之後。
鐵山園: 即孔府後花園。
孔府西學院: 在孔府西路。
慕恩堂: 在孔府東路。
孔林*: 在曲阜市城北1.5公里。
享殿: 在孔林洙水橋北。
萬古長春坊: 在曲阜城北通向孔林的神道中。
孔子墓: 在孔林內東享殿後。
孔尚任墓: 在孔林東北隅、環林路外側。
孔令貽墓: 在孔林東偏北、環林公路東側。
尼山孔子廟: 在曲阜市東南30公里尼山東麓。
洙泗書院: 在山東曲阜市舊城東北4公里,面洙 (水) 背泗 (水)。
顏廟: 在曲阜市舊城北部陋巷街。
梁公林: 在曲阜市舊城東13公里防山之北。
孟母林: 在曲阜市小雪鄉鳧村東、馬鞍山麓。
周公廟: 在曲阜市舊城東北1公里周、漢宮殿舊址上。
少昊陵: 在曲阜市區東4公里舊縣村東北。
石門山: 在曲阜市區東北25公里處。
九龍山崖墓: 在曲阜市九龍山南坡。
兗州市
興隆塔: 在兗州市城東北隅原興隆寺中。
西吳寺新石器遺址:在兗州市小孟鄉。
北辛文化遺址: 在兗州市小孟村北。
屯頭大汶口-龍山遺址: 在兗州市。
新嶧商周文化遺址:在兗州市。
春秋瑕邱故城址: 在兗州市。
春秋、秦漢遺址 :在兗州市二十里鋪。
古乘丘城遺址 :在兗州市故縣村北。
舊石器人類墓葬群: 在兗州市王因。
漢樊城遺址: 在兗州市黃屯。
元高唐州判薛瑞墓碑: 在兗州市薛家廟村東南。
鄒城市
孟廟*: 在鄒城市區南關。
孟府*: 在鄒城市區南關,東與孟廟毗鄰。
孟林: 在鄒城市區東北四基山西麓。
朱檀墓: 在鄒城市區北九龍山南麓。
鐵山摩崖石刻*: 在鄒城市區西北鐵山之陽。
崗山摩崖石刻*: 在鄒城市區北崗山北麓,分布在名叫「狼溝」的山谷中。
葛山摩崖石刻: 在鄒城市東北葛爐山西麓花崗岩石坪上。
嶧山 :在鄒城市東南。
魚台縣
武景亭遺址 :在魚台縣。
孔廟大殿: 在魚台縣。
魚台舊城遺址: 在魚台縣。
棲霞堌堆新石器遺址: 在魚台縣李閣鄉。
武棠序遺址: 在魚台縣武台鄉。
金鄉縣
文峰塔: 在金鄉縣。
魚山堌堆商文化: 在金鄉縣。
白垞集: 在金鄉縣。
嘉祥縣
青山寺: 在嘉祥縣城西南7.5公里。
武氏祠: 在嘉祥縣武翟山 (一作武宅山)下。
武氏墓群石刻 :在武氏祠內。
劉賀廢壙: 在嘉祥縣金山之陽山腰處。
曾廟: 在嘉祥縣城南20公里南武山南麓。
微山縣
微山島: 在微山縣南、微山湖中。
仲子廟: 在微山縣魯橋鎮仲淺村。
伏羲廟: 在微山縣兩城鄉劉庄西。
汶上縣
寶相寺塔: 在汶上縣城西北隅。
分水龍王廟: 在汶上縣南旺鎮北。
關帝廟: 在汶上縣汶上鎮。
唐故城遺址: 在汶上縣汶上鎮。
古闞城遺址: 在汶上縣南旺鎮。
魯桓公墓遺址: 在汶上縣南旺鎮。
明建宋公祠: 在汶上縣南旺鎮。
白英祠: 在汶上縣南旺鎮。
古桃城遺址 :在汶上縣軍屯鄉南桃村。
軍屯漢墓葬群:在汶上縣軍屯鄉。
任庄金代石刻: 在汶上縣軍屯鄉。
古陽城遺址: 在汶上縣郭樓鄉。
文殊般若碑: 在汶上縣白石。
唐鄭王城遺址: 在汶上縣白石鄉鄭城村。
北齊水牛山摩崖石刻: 在汶上縣白石。
明代郭林石刻群: 在汶上縣白石。
界牌周代文化遺址: 在汶上縣苑庄。
唐陽城故址: 在汶上縣義橋。
周馬神廟遺址: 在汶上縣義橋。
大徐龍山文化遺址 :在汶上縣康驛鄉。
徐海大汶口文化遺址: 在汶上縣康驛鄉。
中店漢文化遺址: 在汶上縣次丘鄉。
東周文化遺址: 在汶上縣次丘鄉。
泗水縣
卞橋: 在泗水縣城東25公里卞橋村東,橫跨泗河上游支流上。
泗水泉林: 在泗水縣城東25公里陪尾山下。
小黃溝大汶口遺址: 在泗水縣。
下蘆城遺址: 在泗水縣。
古卞城遺址: 在泗水縣。
仲廟遺址: 在泗水縣泗水鎮。
北魏漢陽縣故城遺址: 在泗水縣故縣村北0.5公里。
安山寺: 在泗水縣泗張鄉。
梁山縣
馬刨泉: 在梁山縣北崑山上。
梁山: 在梁山縣南,北瀕東平湖。
梁孝王墓: 在梁山縣。
十里杏花村: 在梁山縣。
聊城市
光岳樓: 在聊城市舊城中心。
傅家塋: 在聊城市舊城城南1.5公里。
山陝會館:* 在聊城市東關古運河西岸。
隆興寺鐵塔: 在聊城市東關原隆興寺內。
臨清市
舍利寶塔; 在臨清市西北運河東岸。
清真寺: 在臨清市西、衛運河東岸先鋒橋畔。
螯頭磯: 在臨清市汶河分汊處。
高唐縣
梁村塔: 在高唐縣城北梁村。
戰國齊盼子墓: 在高唐縣涸河西南。
東漢華歆墓: 在高唐縣涸河西南。
高唐文廟: 在高唐縣高唐鎮。
大觀八行碑: 在高唐縣高唐鎮。
唐代大覺寺遺址: 在高唐縣梁村鎮。
清平縣迎旭門遺址: 在高唐縣清平鎮。
金代信武將軍虞寅墓: 在高唐縣谷官屯村。
陽谷縣
古阿井: 在陽谷縣東北阿城鎮。
景陽崗: 在陽谷縣城東南17.5公里。
茬平縣
三十里鋪龍山-戰國文化遺址: 在茬平縣。
孟嘗君練兵場遺址: 在茬平縣。
魯連仲祠堂: 在茬平縣王老鄉。
尚庄遺址: 在茬平縣。
檯子高遺址: 在茬平縣孫橋鄉。
教場鋪龍山文化遺址: 在茬平縣。
莘縣
馬陵道古戰場遺址: 在莘縣西南大張村附近。
東魯店遺址: 在莘縣。
齊桓公會盟台遺址: 在莘縣朝城鎮。
鄭板橋縣衙舊址: 在莘縣古城鎮。
韓國昌墓: 在莘縣董杜庄鄉。
東阿縣
曹子建墓碑: 在東阿縣城南20公里魚山西麓曹植墓北側。
青冢子龍山文化遺址 :在東阿縣楊柳鄉。(有關龍山文化,見山東省章丘市的主頁。)
冠縣
黑旗軍起義紀念地: 在冠縣。
蕭城遺址: 在冠縣北館陶鎮。
武訓大殿: 在冠縣。
臨沂市
羅炳輝墓: 在華東革命烈士陵園內。
洗硯池: 在臨沂市區考棚路西側北段。
銀雀山金雀山漢墓群 :在臨沂市區東南部,東臨沂水河。
漢竹簡墓: 在臨沂市內。
王羲之故居: 在臨沂市內蘭山區洗硯池街。
寶泉寺遺址: 在臨沂市羅庄區。
湯頭溫泉: 在臨沂市河東區湯頭鎮。
東周-漢代墓葬群: 在臨沂市黑墩鄉鳳凰嶺一帶有墓葬88座。
沂南縣
漢畫像石墓: 在沂南縣城西北寨村。
陽都故城遺址: 在沂南縣磚埠鎮沂河西岸。
郯城縣
郯國故城: 在郯城縣郯城鎮北。
觀竹寺遺址: 在郯城縣新村北。
黑龍潭遺址: 在郯城縣。
郯子林: 在郯城縣。
沂水縣
穆陵關齊長城遺址: 在沂水縣城北50公里。
漢東安故城: 在沂水縣後朱雀村南。
西漢皇冢子漢墓群 :在沂水縣後朱雀村北。
北代莊周、漢遺址: 在沂水縣北代庄村東。
崮子頂大汶口文化遺址: 在沂水縣。
薛王台龍山文化遺址: 在沂水縣高庄鄉馬蘭村。(
蒼山縣
荀子墓 :在蒼山縣蘭陵東南1.5公里。
蘭陵古墓: 在蒼山縣。
南朝梁詩人何遜墓 :在蒼山縣長城村內。
費縣
費縣故城遺址: 在費縣。
玉環山仙人洞: 在費縣。
上冶玉泉觀: 在費縣上冶村。
西蔣龍山文化遺址: 在費縣新橋鄉石橋村。(有關龍山文化,見山東省章丘市的主頁。)
玉泉書院 :在費縣上冶村
戰國防城遺址: 在費縣方城村。
苑上商代遺址: 在費縣朱田鄉。
漢墓群: 在費縣朱田鄉。
唐銀杏樹: 在費縣朱田鄉。
春秋古台遺址: 在費縣劉庄鄉。
魯郎城故址: 在費縣劉庄鄉。
平邑縣
功曹闕 :在平邑縣城。
天寶山: 在平邑縣天寶鄉境內。
左寶貴衣冠冢 :在平邑縣地方鎮地方村西,北依紅石嶺。
曾點基墓: 在平邑縣南武城。
澹臺滅明墓: 在平邑縣南武城。
「康成石室」: 在平邑縣南武城山。
莒南縣
向國故城遺址: 在營南縣。
舊石器遺址: 在莒南縣朱蘆。
龍山文化遺址: 在莒南縣朱蘆
蒙陰縣
蒙山三關:白馬關、九女關、紫荊關 在蒙陰縣。
「中山晚照」 在蒙陰縣坦埠鎮中山之陽。
西漢盧縣故城遺址 :在蒙陰縣故縣村。
「堂阜遺址」: 在蒙陰縣常路村北。
岱崮保衛戰遺址: 在蒙陰縣岱崮鎮。
孟良崮戰役遺址: 在蒙陰縣垛庄鎮泉橋村東。
清建清真寺大殿: 在蒙陰縣南芙蓉村。
臨沭縣
郭家山遺址: 在臨沭縣。
北構頭古墓群: 在臨沭縣鄭山鄉。
新石器龍山、岳石山遺址: 在臨沭縣北溝頭村東北50米。
徐賀城古遺址: 在臨沭縣醋庄鄉。
卡麻科古遺址: 在臨沭縣店頭鄉。
案子古遺址: 在臨沭縣周庄鄉。
冠山仙人洞: 在臨沭縣山裡村。
長春寺銀杏樹: 在臨沭縣山裡村。
後利城遺址: 在臨沭縣蛟龍鎮。
馬庄古遺址: 在臨沭縣曹庄鎮。
西南嶺古墓群: 在臨沭縣曹庄鎮。
明建清真寺; 在臨沭縣張賀城村北。
陳官莊古墓群遺址: 在臨沭縣石門鎮。
青雲山古墓群: 在臨沭縣青雲鄉。
坊口北嶺古墓群: 在臨沭縣青雲鄉。
黃家屯古槐: 在臨沭縣青雲鄉。
青島市
前海棧橋: 在青島市南青島灣中。
八大關: 在青島市東部。
匯泉: 在青島市東南。
小青島: 在青島市南青島灣中,與前海棧橋隔海相望。
湛山寺: 在青島市東部湛山西南、太平山東麓。
康有為墓: 在青島市浮山南麓,大麥島村北山。
小魚山: 在青島市市南區福山支路西端。
觀象台: 在青島市市南區觀象二路15號。
嶗山: 在山東半島西南、青島市區東部。
太清宮: 在嶗山東南蟠桃峰下、嶗山灣畔。
上清宮: 在嶗山東南部、太清宮西北。
華嚴寺: 在嶗山東部那羅延山 (亦稱華嚴山) 麓。
太平宮: 在嶗山東部上苑山北麓、仰口灣畔。
明霞洞:在嶗山南部昆侖山 (亦稱玄武峰) 腰。
華樓宮: 在嶗山北部華樓山。
九水: 在嶗山白沙河上游。
龍潭瀑: 在嶗山南部八水河上游,北距上清宮約1公里。
膠南市
琅琊台 在膠南市夏河城東南5公里。
東皂戶遺址 在膠南市。
向陽村遺址 在膠南市寶山鄉。
齊長城遺址 在膠南市市美鄉徐家前夼。
龍山文化遺址 在膠南市西南部。(有關龍山文化,見山東省章丘市的主頁。)
西漢祝茲城遺址 在膠南市膠河鄉柏鄉。
膠州市
三里河文化遺址 在膠南市。
西庵遺址 在膠南市張家屯鎮。
秦柏欄將軍墓 在膠南市柏蘭村。
元武義將軍盧琮墓 在膠南市柏蘭村。
牧馬城 在膠南市。
漢祓國古城 在膠南市。
三官廟 在膠州市雙京村。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