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北京元明遺址

北京元明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2-03 02:56:33

❶ 北京舊城格局形成於元,明兩代城市格局形式什麼字型

分析抄: 依據北京舊城建築排列形狀來襲解答此題. 北京舊城格局形成於元明兩代,城內建築呈棋盤狀,皇宮居於城市中心,通過中心有一條南北延伸並使城市左右對稱的中軸線,這種「凸」字軸線形的城市格局,是我國歷代都城規劃和建設的代表作. 故選:A. 點評: 考查了北京舊城建築排列形狀,屬於基礎知識,很容易掌握.

❷ 北京圓明園修建於什麼時期

北京的西郊,有連綿不斷的西山秀峰。玉泉山、萬壽山、萬泉庄、北海淀等多種地形,自流泉遍地皆是,在低窪處匯成大大小小的湖泊池沼。

玉泉山水自西向東順山勢注入昆明湖,成為西郊最大的水面。這里開墾了大片水稻田,形成了自然風景區。

早在遼代,封建帝王就選中這里建造了玉泉山行宮。元明以來,也都成為皇帝游幸避暑之地。到了明代,這里的自然景色吸引了更多的人,於是一些達官貴人就占據田園營建園林別墅。

在明朝的萬曆年間,皇親武清侯李偉,在這里大興土木,首先建造了規模宏偉、號稱"京國第一名園"的清華園。

後來,明代書畫家米萬鍾又在清華園的東牆外導引湖水,辟治了幽雅秀麗的"勺園",取"海淀一勺"的意思。空曠郊野,出現了亭台樓榭與湖光山色交相輝映的景象,成為京郊名噪一時的園林匯集之地。

清朝入關以後,他們對北京盛夏乾燥炎熱的氣候很不適應。紫禁城雖然建造的金碧輝煌、宏偉壯麗,但是清朝的皇帝卻感到無比呆板憋悶。

康熙皇帝看中了西郊這塊絕好的造園之地,於是,從康熙初年便開始大規模地興建園林。

1688年,康熙皇帝下令在清華園的舊址上建造了面積達60公頃的暢春園,他每年的大部分時間都在那裡避喧聽政,清代帝王園居生活自此開始。

在暢春園的周圍,有很多明朝遺留下來的私家園林,清初時收歸內務府奉宸院後,就把這些前明私園分賜給清皇室成員和王公大臣。

1709年,康熙帝將離北京西北郊暢春園北面一里左右的一座園林賜給第四子胤禛,即為後來的雍正皇帝,並親題園額"圓明園"。

當時的圓明園是一座約500畝的水景園,雖然也有所建造,但是由於規模不能超過皇帝的暢春園,所以建景不多,名聲也不大,遠遠比不上暢春園。

九州清宴就是在此時建成的,在圓明園中,有三池較大的水域,為前湖、後湖和東湖,即福海。在後湖,湖面呈大清疆域的形狀,九島團團簇擁著明麗的湖面,呈"一統九州,天下昇平"的氣象。

"天地之至數,始於一,終於九焉"。幾經演變,冀、兗、揚、荊、豫、雍、幽、梁、徐或青的"九州"已成為華夏的別稱和我國的象徵。

九州一片安寧,湖水波平浪靜,天下永久太平,這就是九州清宴的寓意。九島中的"九州清宴殿"為圓明園四十景之一,也是九島中最大的島,面臨前湖,背倚後湖,是一顆鑲嵌在兩池間的璀璨明珠。

九州清宴標志著威嚴、正統的宮廷區結束,絢麗輝煌的園林景區揭幕。

同時,這里又是圓明園歷史的開始。作為胤禛的藩邸賜園,1709年,康熙為建築群中的圓明園殿御書了"圓明"兩字。

胤禛的理解為:圓而入神,君子之時中也;

明而普照,達人之睿知也。

而他的兒子弘歷卻解釋說:"圓明之義,蓋君子之中也。"

九州清晏位於前、後湖之間,是帝後的寢宮區,是後湖景區最大的一組建築群。該景中軸線上自南而北,分別是圓明園殿、奉三無私殿和九州清晏殿,統稱"圓明園三殿"。

三殿以游廊連接,形成兩進院落,主殿是皇帝接見臣僚,處理政務之所。九州清宴殿為七楹外加檐廊、抱廈。是皇帝在園內最主要的一處寢宮。

殿內鋪金磚並有東西暖閣、仙樓、寶貝格等。東暖閣內有火炕和床,西暖閣有床和風扇。寶貝格內有古玩瓷器等陳設。

殿內還有自鳴鍾、銅盆等。殿前安設銅仙鶴一對,有桂花罩棚、梅花罩棚各4座,仙鶴西側還植有海堂、茶樹各一株。殿後設有碼頭。

殿東為"天地一家春",院落層疊相套,是後妃們的寢宮,殿西是皇帝所居的"樂安和"。

❸ 元明園在那裡,它建於那個朝代,裡面蛇么

圓明園在北京,始建於清初。歷經三朝修建。號稱萬園之園。毀於八國聯軍進北京期間。現僅存殘垣斷壁。

❹ 有沒元明園的資料

是圓明園吧
圓明園,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區,與頤和園緊相毗鄰。它始建於康熙年(1709年),由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三園組成。有園林風景百餘處,建築面積逾16萬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餘年間創建和經營的一座大型皇家宮苑。1860年10月,圓明園遭到英法聯軍的洗劫和焚毀,此事件成為中國近代史上一頁屈辱史。

中文名稱: 圓明園
類別: 歷史博物館
地點: 北京
開放時間: 1988年6月29日
面積: 5200餘畝
毀於: 1860年10月

目錄

概況名稱由來
歷史發展
遭遇浩劫
衰敗過程
遺址保護及整修
歷史康熙時期
雍正時期
乾隆時期
咸豐時期
同治時期以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園林建築建築特色
位置與規模
園林結構
園林特色概述
主要景緻
園林收藏
藝術特色
園林地址概況 名稱由來
歷史發展
遭遇浩劫
衰敗過程
遺址保護及整修
歷史 康熙時期
雍正時期
乾隆時期
咸豐時期
同治時期以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圓明園」,這一名稱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康熙皇帝御書三字匾牌,就懸掛在圓明園殿的門楣上方。對這個"圓明"雍正皇帝有個解釋,說「圓明」二字的含義是:「圓而入神,君子之時中也;明而普照,達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說,「圓」是指個人品質階級標榜明君賢相的理想標准。 另外,「圓明」是雍正皇帝自皇子時期一直使用的佛號,雍正皇帝崇信佛教,號「圓明居士」,並對佛法有很深的研究。著有《御選語錄》19卷和《御制揀魔辨異錄》。在清初的佛教宗派格局中,雍正皇帝以禪門宗匠自居,並以「天下主」的身份對佛教施以影響,努力提倡「三教合一」和「禪凈合一」,是佛教發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康熙皇帝在把園林賜給胤禛(後為雍正皇帝)時,親題園名為「圓明園」正是取意於雍正的法號「圓明」。
歷史發展
清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後,於10月6日佔據圓明園。中國守軍寡不敵眾,圓明園總管大臣文豐投福海自盡,住在園內的常嬪受驚身亡。英、法軍隊洗劫二天後,向城內開進。10月11日英軍派出1200餘名騎兵和一個步兵團,再次洗劫圓明園,英國全權代表詹姆士·布
被拍賣的圓明園十二生肖頭(8張)魯斯以清政府曾將巴夏禮等囚於圓明園為借口,將焚毀圓明園列入議和先決條件。10月18日,3500名英軍沖入圓明園,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三日不滅,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淀鎮均被燒成一片廢墟,安佑宮中,近300名太監、宮女、工匠葬身火海。成為世界文明史上罕見的暴行。 火燒圓明園,這是人們說慣了的一個提法。其實,火燒圓明園的真正概念,不僅是火燒圓明園,而是火燒京西皇家三山五園。焚毀的范圍遠遠比圓明園大得多。 這三山五園是:萬壽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園、圓明園、暢春園、靜明園、靜宜園五園。 歷史上侵略軍火燒圓明園曾有兩次。第一次火燒圓明園是清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英法聯軍到處燒殺搶掠、野蠻洗劫、焚毀了舉世聞名的圓明園,園內寺廟建築也大多被毀於火。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本意是將其夷為平地,但是由於圓明園的面積太大,景點分散,而且水域遼闊,一些偏僻之處和水中景點倖免於難。據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園內尚存有建築13處。如,圓明園的蓬萊瑤台、武陵春色、藏舟塢,綺春園的大宮門、正覺寺等。 第二次火燒圓明園是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燒圓明園,使這里殘存的13處皇家宮殿建築又遭掠奪焚劫。 在文學作品中似乎把火燒圓明園的罪過,歸咎於慈禧太後垂簾聽政之無能。這么聽起來好像也有一些道理,但並不確切。歷史上的無數事實表明,一個貧窮落後、弱小的國家和民族,只能處於被壓迫、被剝削、被凌辱、被掠奪的地位。火燒圓明園的歷史則再次證明:國家貧窮、落後、軟弱就要挨打。 現在,圓明園已辟為遺址公園,並正對遺址進行保護性維修,恢復山形水系、園林植被、橋涵閘路,部分古建築也將重修。 洗劫圓明園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繞經北京城東北郊直撲圓明園,當 當10月9日,法國軍隊暫時撤離圓明園時,這處秀麗園林,已被毀壞得滿目狼瘡。 火燒圓明園 正當清政府對侵略者屈膝退讓,答應接受全部「議和」條件,
圓明園西洋樓大水法遺跡(20張)擇日簽約時,英國侵華頭目額爾金、格蘭特,為了給其侵華行為留下「赫然嚴厲」的印象,使清政府「惕然震驚」,竟借口其清政府逮捕公使和劣待戰俘,悍然下令火燒圓明園。額爾金想通過燒毀圓明園傳遞這樣一個信息:應該為逮捕公使和劣待俘虜等暴行負責的是中國皇帝和他的走卒,而不是中國老百姓。報復行動的前幾天,額爾金命令在北京全城張貼如下公告,宣示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目的:「任何人——哪怕地位再高——犯下欺詐和暴行以後,都不能逃脫責任和懲罰;圓明園將於(1860年10月)18日被燒毀,作為對中國皇帝背信棄義的懲罰;只有清帝國政府應該對此負責,與暴行無關的百姓不必擔心受到傷害。」(譯自原英文) 10月18日、19日,三四千名英軍在園內到處縱火,大火三晝夜不熄,煙雲籠罩北京城,久久不散。這座舉世無雙的園林傑作被一齊付之一炬。事後據清室官員查奏,偌大的圓明三園內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閣及廟宇、官門、值房等建築倖存,但門窗多有不齊,室內陳設、幾案均盡遭劫掠。自此同時,萬壽山清漪園、香山靜宜園和玉泉山靜明園的部分建築也遭到焚毀。 據有關材料記載,10月18日,英國侵略軍燒毀安佑宮時,因他們來得突然,主事太監又反鎖著安佑宮的大門,所以,當時有太監、宮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燒死在安佑宮。 圓明園陷入一片火海的時候,額爾金得意忘行地宣稱:「此舉將使中國與歐洲惕然震驚,其效遠非萬里之外之人所能想像者」。放火的主使者把這種行徑看作了不起的業績,而全世界的正直人們卻為這野蠻的罪行所激怒。雨果在1861年寫道:「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洗劫,另一個放火。似乎得勝之後,便可以動手行竊了……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這是看得見的,另一個裝滿了箱篋。他們手挽著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歐洲。「將受到歷史制裁的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這段話代表著千百萬正直人的心聲。 當圓明園還在熊熊燃燒之時,奉命留守北京的恭親王奕忻全部承諾了侵略者的一切條件。不久即分別與英、法、俄諸國交換了《天津條約》文本,簽訂了《北京條約》。
衰敗過程
當英法聯軍對圓明園瘋狂地進行洗劫時,就有無數的土匪參與了打劫。能拿走的統統拿走,拿不動的用車或者牲口拉,實在拿不走就任意破壞!那群沒人性的英法聯軍選擇最貴重的東西搶劫,土匪掠奪剩餘的精華,小民則撿拾委棄於道途的零碎,甚至守園太監也有趁火打劫者。易得的值錢物品很快被搜羅干凈了,有人又把希望寄託在散落、埋沒於塵土中的細碎寶物上,他們操起掃帚和簸箕,在園中道路上飛沙揚塵,守園的太監官兵將他們稱為「篩土賊」,時有諺曰:「篩土,篩土,一輩子不受苦」。 圓明園舍衛城遺址
1900年八國聯軍[這八個土匪強盜是:英國、法國、普魯士(德國)、沙俄、美國、日本、義大利、奧匈帝國(今奧地利和匈牙利)[共有12個國家同清鎮府簽訂條約]侵佔北京,西郊諸園再遭劫掠。這一次,清政府對圓明園已完全失去了控制,趁火打劫的人已不再滿足於搶劫洋人劫餘的財富,他們把園內火劫之餘的零星分散的建築、木橋的柱子、樁子鋸斷,用大繩拉倒,園內大小樹木也被濫伐殆盡。當時清河鎮上木材堆積如山,交易繁忙,而園內則炭廠林立,樹枝、樹根全被燒成木炭。 此外也有一部分圓明園遺物被安放於公共場所,如長春園門銅麒麟、安佑宮丹陛石、水木明瑟碑先後於1910年至1937年被移往頤和園;安佑宮華表、石麒麟、西洋樓線法橋和翻尾石魚、梅石碑、蒔花碑、文源閣碑被分別移至燕京大學和北京圖書館舊館;蘭亭碑和「青蓮朵」等珍貴太湖石於1915年移往中山公園;長春園大東門石獅子及基座移至正陽門和新華門。西洋樓遺址的漢白玉及磚瓦也多被軍閥官僚運走,或被各家石作坊買去,就地改刻為其他石料。1928年大水法遺址石料被拆走修建綏遠陣亡將士碑。日佔時期,園內部分遺址在「獎勵農業」的口號下被平山填湖,改為水田。 民國初期走馬燈一樣更迭的軍閥,都把圓明園作為取之不盡的建築材料場,溥儀時期的檔案留下了不少無奈的記錄:「軍人押車每日10餘大車拉運園中太湖石。」實際上,拆賣的情況遠比檔 長春園西洋樓養雀籠遺址
案中記載的嚴重得多。徐世昌拆走圓明園屬鳴春園與鏡春園的木材,王懷慶拆毀園中安佑宮大牆及西洋樓石料。從此,圓明園廢墟凡能作建築材料的東西,從地面的方磚、屋瓦、牆磚、石條,及地下的木釘、木樁、銅管道等全被搜羅干凈,斷斷續續拉了20多年! 至此,圓明園建築、林木、磚石皆已盪然無存.宣統末年,當地旗人已在園內的宮殿舊址上築屋,昔日的皇家園林麥壠相望。1940年以後的日寇佔領時期,北京糧食緊張,於是獎勵開荒。從這時起,農戶陸續入園平山填湖,開田種稻。圓明園這處在清初盛世歷經150餘年苦心經營的湖山之勝,面目全非。
遺址保護及整修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圓明園遺址的保護, 重點文物保護
先後將其列為公園用地和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徵收了園內旱地、進行了大規模植樹綠化。在十年動亂中,遺址雖然遭到過一些破壞,但它畢竟被保住了:整個圓明園的水系山形和萬園之園的園林格局依然存在,近半數的土地成為綠化地帶。十幾萬株樹木蔚然成林,多數建築基址尚可找到,數十處假山疊石仍然可見,西洋樓遺址的石雕殘跡頗引人注目。 1976年正式成立圓明園管理處之後,遺址保護、園林綠化有明顯進展,西洋樓一帶得到局部清理和整理,整個遺址東半部的園林道路、園杯設施從無到有,逐年有所改善,來園憑吊游覽者有大幅度增加,圓明園園史展覽館,自1979年11月舉辦,其中十分之一為中小學生參觀。1983年,經國務院批準的《北京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方案》,明確把圓明園規劃為遺址公園。同年,北京市政府撥出專款,修復了長春園的東北南三面2,300米虎皮石圍牆。在北京市和海淀區政府及圓明園學會等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1984年9月圓明園管理處與海淀鄉園內農民實現了聯合,採取民辦公助形式,依靠社會備方面力量,共同開發建設遺址公園。從而使遺址保護整修工作邁出有決定意義的一步。首期工程是整修福海,1984年12月1日破土動工,歷時7個月蓄水放船。1985年孟冬接著整修綺春園山形水系,至次年初夏完成。這兩期工程均以挖湖補山為主,並修建園路橋涵和園林服務設施,清整古建基址,進行綠化美化。兩年動土方40萬立方米,使ll0公頃范圍的山形水系基本恢復原貌,其中水面55公頃。福海中心蓬島瑤台東島的"瀛海仙山"亭和西島庭院,綺春園的新宮門,以及西洋樓的歐式迷宮(萬花陣),均已在原址按照原樣修復。後又經兩年整修提高,遺址公園初具規模,於1988年6月29日,正式向社會售票開放。6年來,園內遊人已超過1,000萬。 圓明園遺址公園的整
圓明園之長春圓(15張)修建設主要進行了6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繼續完善提高了福海、綺春園兩景區的綠化美化、園路橋涵和服務設施。二是園林遺址的清理整理水平有明顯提高。這兩個景區已有蓬島瑤台、涵虛郎鑒、觀瀾堂、別有洞天、涵秋館、天心水面、鳳麟洲等十餘處遺址,清運碴土,廓清石建基址,整理臨水台基,界定遺址范圍,立石鐫刻盛時圖景,供遊人憑吊。三是擇要修復了幾處景點,如綺春園的仙人承露台、碧字和浩然亭,福海別有洞天的四方亭等。四是全面補砌了綺春園東半部的河湖自然石駁岸,計4,960延長米。五是全面清理整理了西洋樓遺址的西半部,清運碴土16,000立方米,廓清諧奇趣、蓄水樓、養雀寵、方外觀、五竹亭、海晏堂等各座古建基址及噴水池,並歸位大批台基柱壁等石件。六是從1992年12月起,全面整修長春園山形水系,至1994年4月基本竣工。共動土方20多萬立方米,浚挖河湖水面28公頃,整砌石駁岸9,500延長米,整理山形42座,使該園山形水系均基本恢復原貌。並整理了海岳開襟、、流香諸、得全閣、鑒園、獅子林等處園林遺址和臨水台基;挖掘復位乾隆御題匾詩刻石31
圓明園風景(20張)件;種植各類喬灌木35400餘株,栽種蓮藉藕10公頃。至此,圓明三園整個東半部(200公頃)已初步連片建成遺址園林。如今的圓明園遺址公園,已是山青水碧,林木蔥茂,花草芬芳,景色誘人。它既富於遺址特色,又具備公園功能,是一處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及群眾遊憩的好去處。 由國家與園內農民聯合建園這一形式,經數年過渡,全面開辟遺址公園的條件漸趨成熟。按照首都建設總體規劃的要求,為加快遺址公園建設步伐,於1990年和1993年分兩批正式辦理了遺址公園全部佔地的徵用手續,將園內原以土地謀生的農民轉為非農業人口,並安置其勞動力從事園林建設。這就為在圓明三園范圍內全面建設遺址公園、保護文物古跡創造了全新的條件。爭取恢復原樣。
編輯本段歷史
康熙時期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帝(即清聖祖玄燁)將北京西北郊暢春園北一里許的一座園林賜給第四子胤禛,並親題園額「圓明園」。
雍正時期
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帝(即清世宗胤禛)在圓明園南面增建宮殿衙署,佔地面積由原來的六百餘畝擴大到三千餘畝。此後,圓明園不僅是清朝皇帝休憩游覽的地方,也是他們朝會大臣、接見外國使節、處理日常政務的場所。
乾隆時期
乾隆帝(即清高宗弘歷)繼位後,在圓明園內調整了園林的景觀,增添了建築組群,並在圓明園的東鄰和東南鄰興建了長春園和綺春園(同治時改名萬春園)。這三座園林,均屬於圓明園管理大臣管理,稱圓明三園。
咸豐時期
咸豐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聯軍攻入北京。10月6日,佔領圓明園。從第二天開始,軍官和士兵就瘋狂地進行搶劫和破壞。為了迫使清政府盡快接受議和條件,英國公使額爾金、英軍統帥格蘭特以清政府曾將英法被俘人員囚禁在圓明園為借口,命令米切爾中將於10月18日率領侵略軍三千五百餘人直趨圓明園,縱火焚燒。這場大火持續了三天三夜。
同治時期以後
同治年間(1862年——1875年),同治帝准備修復圓明園,供慈禧太後居住。後因財政困難,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築。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圓明園又一次遭到破壞。清朝覆滅後,一些軍閥、政客、官僚,紛紛從圓明園盜運建築材料,圓明園遺址遭到進一步破壞。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家十分重視圓明園遺址的保護。1979年,圓明園遺址被 圓明園復原圖
列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後,圓明園遺址的整修工作逐步展開。後被辟為圓明園遺址公園。
編輯本段園林建築
建築特色
圓明園位於北京西北郊,建於明朝。1709年, 建築特色
清朝康熙帝把該園賜給四子胤禛(後來的雍正帝),並賜名圓明園。經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五位皇帝150多年的 經營,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無數能工巧匠,傾注了千百萬勞動人民的血汗,把它精 心營造成一座規模宏偉、景色秀麗的離宮。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來到這里避暑、聽政,處理軍政事務,因此也稱「夏宮」。圓明園周圍連綿10公里,由圓明園、綺春園、長春園組成,而以圓明園最大,故統 稱圓明園(亦稱圓明三園)。此外,還有許多屬園,分布在圓明園的東、西、南三面, 其中有香山的靜宜園、玉泉山的靜明園、清漪園(後來的頤和園就是在此基礎上建造起 來的)等,全園面積合計5000多畝。 圓明園不僅匯集了江南若干名園勝景,還創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園林建築,集當時古今中外造園藝術之大成。園中有金碧輝煌的宮殿,有玲瓏剔透的樓閣亭台;有象徵熱鬧街市 的「買賣街」,有象徵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有仿照蘇州獅子林的風景名勝;還有仿照古代詩人、畫家的詩情畫意建造的,如蓬萊瑤台、武陵春色等。可以說,圓明園是中國勞動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結晶,也是中國人民建築藝術和文化的典範。不僅如此,圓明園內還珍藏了無數的各種式樣的無價之寶,極為 罕見的歷史典籍和豐富珍貴的歷史文物,如歷代書畫、金銀珠寶、宋元瓷器等,堪稱人類文化的寶庫之一,也可以這樣說,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館。 圓明園是人工創造的一處規模宏偉、景色秀麗的大型園林。平地疊山理水,精製園林建築,廣植樹木花卉。以斷續的山丘、曲折的水面及亭台、曲廊、洲島、橋堤等,將廣闊的空間分割成大小百餘處山水環抱、意趣各不相同的風景群。園內水面約佔三園總面積的五分之二,在平地上人工開鑿大中小水面,由回環縈流的河道串聯為一個完整的河湖水系。園內又綴疊有大大小小的土山250座,與水系相結合,水隨山轉,山因水活,構成了山復水轉、層層疊疊的園林空間。使整個園林宛如江南水鄉般的煙水迷離,雖由人做,宛自天開。 建築的水主題特徵 圓明園的園林造景多以水為主題,因水成趣,其中不少是直接吸取江南著名水景的意趣。圓明園後湖景區,環繞後湖構築九個小島,是全國疆域《禹貢》「九洲」之象徵。各個島上建置 圓明園
的小園或風景群,既各有特色,又彼此相借成景。北岸的上下天光,頗有登岳陽樓一覽洞庭湖之勝概,「垂虹駕湖,婉蜒百尺,修欄夾翼,中為廣亭。紋倒影,滉漾楣檻間,凌空俯瞰,一碧萬頃」。西岸的坦坦盪盪,酷似杭州玉泉觀魚,俗稱金魚池"鑿池為魚樂國,池周舍下,錦鱗數千頭。"圓明園西部的萬方安和,房屋建於湖中,形作卍字,冬暖夏涼,遙望彼岸奇花纈若綺綉。雍正皇帝喜歡在此居住。圓明園北部的水木明瑟,用泰西(西澤)水法引水入室,轉動風扇,「林瑟瑟,水泠泠,溪風群籟動,山鳥一聲鳴。」乾隆皇帝喜歡在此消暑。長春園西湖中的海岳開襟,在白玉石圓形巨台上建有三層殿宇,遠遠望去好似海市蜃樓一般。 福海之中的蓬萊瑤台,取材於神話中的蓬萊仙島,原名蓬萊洲。相傳,秦始皇曾派遣一個名叫徐福的人,率領千餘名童男童女,出海東渡,去替他尋仙境、求仙葯,以企長生不老。這當然只能是「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而雍正皇帝則讓工匠在圓明園的東湖之中用嶙峋巨石堆砌成大小三島,象徵傳說中的蓬萊、瀛洲、方丈「三仙山」,島上建有殿閣享台,「望之若金堂五所。玉樓十二」,並按「徐福海中求」的寓意,把東湖命名為「福海」。在福海四岸另外還建有十多處園林佳景。福海,東西、南北各寬五、六百米,加上四周小水域,共約35公頃,相當於北海公園的水面。這里水面開闊,景色秀麗,每於端午佳節,在此舉行大型龍舟競渡活動。七月十五日夜,清帝於此觀賞河燈。冬日結冰後,皇帝乘坐冰床在福海賞游。福海實際上是圓明園的水上娛樂中心。 建築的集全國之大成特徵
圓明園之長春園、圓明園(16張)圓明園還有個顯著特點,就是大量仿建了全國各地特別是江南的許多名園勝景。乾隆皇帝弘歷曾經六次南巡江浙,多次西巡五台,東巡岱嶽,巡遊熱河、盛京(即沈陽)和盤山等地。每至一地,凡他所中意的名山勝水、名園勝景,就讓隨行畫師摹繪成圖,回京後在園內仿建。據不完全統計,圓明園的園林風景,有直接摹本的不下四五十處。杭州西湖十景,連名稱也一字不改地在園內全部仿建。正所謂:誰道江南風景佳,移天縮地在君懷。 乾隆皇帝南巡之後,在圓明園先後仿建有四處江南名園。其中之一即福海西北的安瀾園。乾隆二十七年南巡時,曾以海寧的陳氏隅園作為行館,並賜名「安瀾園」。乾隆皇帝很喜歡該園結構佳妙,回京後就在圓明園四宜書屋左右,仿其位置進行改建和增建。園成之後,也題名叫「安瀾園」,當時仿建的另外三處名園,都在長春園內。一處是乾隆二十三年,在思永齋東院,仿照杭州西湖汪氏園而建的小有天園;一處是乾隆三十二年,仿照江寧(即南京)瞻園而建的如園;一處是乾隆三十七年,仿照蘇州著名園林而建的獅子林。如園和獅子林,都分別有16個以上風景點。圓明園的西峰秀色,是雍正、乾隆二帝每於七月初七,設七夕巧筵的地方。這里可遠借西山景色,河西岸有一組疊山,松巒峻峙,山澗之中瀑布飛流急下。在此近觀仰視有如廬山的峻峙氣勢,取名叫「小匡廬」。坐石臨流,仿自紹興會稽山陰的蘭亭。建於雍正朝,俗稱流杯亭。東晉王羲之等文人雅士,曾於永和九年三月三(即上巳日),會於會稽蘭亭,曲水流觴,賦詩修楔(祭祀活動),被傳為佳話。圓明園的這座蘭亭,在仄澗中,奇石峭列,激波分注,建有三開間的重檐敞亭。乾隆四十四年,收集到歷代書法名家「蘭亭序」帖6件,再加上大學士於敏中和乾隆皇帝自己的手跡,合為「蘭亭八柱冊」。乾隆皇帝讓把此亭改建為八方,並換成石柱,每柱刻一帖,這就是著名的圓明園蘭亭八柱。廓然大公,後來也總稱雙鶴齋,仿無錫惠山的寄暢園而建。這一景的北半部,是乾隆中葉,仿照盤山靜寄山莊的雲林石室的山石,疊石而成的。嘉慶詩贊「雙鶴齋」:結構年深仿惠山,名園寄暢境幽閑。曲蹊峭茜松尤茂,小洞崎嶇石不頑。人們知道頤和園的諧趣園,是仿惠山寄暢園建的,其實,當時在圓明園也仿建有寄暢園。只是兩次仿建意境各有千秋。武陵春色,摹寫的是陶淵明《桃花源記》的藝術意境。建自康熙末年,雍正朝時叫桃花塢,曾是弘歷讀書的地方,書室叫「樂善堂」。此景,號稱有山桃萬株。蘇州閶門內舊有一處桃花塢,相傳是唐伯虎的故居。圓明園的桃花塢,雖然襲用其名,但桃花之盛遠不是吳下所能相比。 建築的造型特徵 圓明三園共有一百餘處園中園和風景建築群,即通常所說的一百景。集殿堂、樓閣、亭台、軒榭、館齋、廊廡等各種園林建築,共約16萬平方米。比故宮的全部建築面積還多一萬平方米。園內的建築物,既吸取了歷代宮殿式建築的優點,又在平面配置、外觀造形、群體組合諸多方面突破了官式規范的束縛,廣征博採,形式多樣。創造出許多在我國南方和北方都極為罕見的建築形式,如字軒、眉月軒、田字殿、還有扇面形、弓面形、圓鏡形、工字形、山字形、十字形、方勝形、書卷形等等。加之在園林布局上,因景隨勢,千姿百態;園中各景又環環相套,層層進深,形成了豐富多彩、自然和諧的整體美。法國傳教士王致誠,曾有一段形象的描述,他說:圓明園的建築,形式變化較多,而且參差不齊,不落窠臼。它的每一座小的宮殿,都彷彿是按照奇特的模型製成的,像是隨意安排的,沒有一座與其他一座雷同。一切都如此饒有興趣,人們不能在一覽之下,就領略這幅景色,必須一點一點地仔細研究它。 建築的宗教特徵 圓明園的寺廟園林,也是反映中國古代文化的一個側面。安佑宮(鴻慈永祜),是按照景山壽皇殿的舊例建造的。用來祭奉康熙、雍正皇帝「神御」,是園內的皇家祖祠。宮為九間,正脊重檐歇山,以黃色琉璃瓦覆頂,是園內體量最大的一個建築物。周圍有喬松偃蓋,中軸線南端有兩對華表,給人以庄嚴肅穆之感,方壺勝境,位於福海東北海灣岸邊,是按照幻想中的仙山瓊閣建造的,據史料記載,這里供奉有2200多尊佛像,有30餘座佛塔。這處建築的前部底座以漢白玉砌成"山"字形,伸入水中。整個建築體態龐大,金碧輝煌。每當清晨薄霧初起,該建築在煙霧中時隱時現,宛如瓊閣瑤台一般。這處建築的格調和氣勢,是我國現存園林建築中所少見的。舍衛城,是一座典型的佛教建築。據說是仿照古代印度橋薩羅國都城的布局建造的,城內共有殿宇、房舍326間。康熙以來,每當皇帝、皇太後壽誕,王公大臣進奉的佛像都存放在這里。其中有純金的、鍍銀的、玉雕的、銅塑的,年復一年,竟達數十萬尊。圓明園遭劫掠焚毀,僅此一處所造成的損失,無論是經濟價值還是文化藝術價值,都是難以用數字估量的。 圓明園建築的評價 圓明園體現了中國古代造園藝術之精華,是當時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園林。乾隆皇帝說它:「實天寶地靈之區,帝王豫游之地,無以逾此」。而且在世界園林建築史上也佔有重要地位。其盛名傳至歐洲,被譽為「萬園之園」。法國大文豪雨果於1861年有這樣的評價:「你只管去想像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宮的城堡一樣的建築,夏宮(指圓明園)就是這樣的一座建築。」人們常常這樣說:希臘有巴特農神廟,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斗獸場,東方有夏宮。這是一個令人嘆為觀止的無與倫比的傑作。
位置與規模
圓明園,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規模、傑出的營造技藝、精美的建築景群、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內涵而享譽於世,被譽為「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和「萬園之園」。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文物被劫掠,10月18日-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闖入院內,把園中的建築被燒毀。曾經奇跡和神話般的圓明園變成一片廢墟,只剩斷垣殘壁,供遊人憑吊。 園林結構
歷史上的圓明園,是由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萬春園)組成。三園緊相毗連,通稱圓明園。 一位目睹過它的西歐傳教土贊譽西洋樓:集美景佳趣於一處,凡人們所能幻想到的、宏偉而奇特的噴泉應有盡有,其中最大者,可以與凡爾賽宮及聖克勞教堂的噴泉並駕齊驅。這位傳教士的結論是:圓明園者,中國之凡爾賽宮。
圓明園匯集了當時江南若干名園勝景的特點,融中國古代造園藝術之精華,以園中之園的藝術手法,將詩情畫意融化於千變圓明園 萬化的景象之中

❺ 唐山豐潤區馮各庄發現元明遺址

後馮各庄遺址是考古隊配合張唐鐵路建設,經過田野考古調查時發現的,村落居址廢棄後經多年自然堆積掩埋,由於距今400—500年,由於豐潤縣大部分現代村落是明代才有記載,所以附近村民是不知曉得。

❻ 元中都遺址,無人敢居住的原因是什麼呢

河北省張北縣饅頭營鄉,有一處著名的古代遺址,被稱為「元中都遺址」,相傳它是元世祖忽必烈曾孫元武宗所建。可是到了後來,居住在元中都遺址附近的百姓們,卻總是在半夜裡聽到奇怪而又可怕的聲音。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可怕的聲音又是從何而來?

不過話說回來,元中都的怪聲對於戎馬一生的將軍來說,基本上是習以為常,但卻讓膽小的百姓們受不了。到了今天,考古學家們已經對元中都進行了大規模的發掘,並在其中發現了很多有價值的文物,在1999年時,元中都遺址還被評為「1999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成為了考古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❼ 北京懷柔縣古跡有哪些

懷柔縣文物古跡有30項,其中市文物保護單位2項,縣文物保護單位7項。
萬里長城-懷柔段
北京地區內的長城,綿延近千里,保存較完整。這段長城大多構築在高山峻嶺、懸崖陡壁上,以氣勢雄偉、規模浩大著稱於世。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明清縣衙大門
城關鎮府前街15號。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1381),自建縣治起,一直為縣府大門,至今仍為懷柔縣人民政府的大門。懷柔縣文物保護單位。

大水峪(青龍峽)長城
懷北鎮大水峪。原有關城,今不存。山上敵樓保存完好。

神堂峪長城
燕棲鎮神堂峪。還有屯兵古堡遺跡

黃花城
九渡河鎮黃花城。建於名。1971年建水庫拆除黃花城關。現還存二道關。

紅螺寺
紅螺山。創建於唐,初名"大明寺",後更名為"資福寺"。金、元、明、清,幾經修葺,曾為京北地區名剎。現存建築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地基、藏經殿及後殿、東西配殿,共分四進院,帶東西跨院,格局保留完整。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觀音寺
雁棲鎮紅螺山下。始建於金代。

趙爾巽墓
懷北鎮神山村北

范承謨墓
懷北鎮懷北庄。范承謨,範文程之子。

鳳翔寺
楊宋鎮仙台。始建於唐朝,原有七層殿宇,今存三間大殿,東西廂房各三間,大柏樹一棵,樹齡500年。此寺在國內外有較高知名度,據說日本仙台市就是由鳳翔聖地仙台村得名的。

水母娘娘廟遺址
橋梓鎮西茶塢。三層大殿,前有戲台。現存重修碑兩塊。有六百年樹齡的槐抱楸。

鷂子峪城堡
建於明嘉靖年間。村內有一500年銀杏樹。懷柔縣文物保護單位。

慕田峪長城
三渡河鄉慕田峪。慕田峪長城始建於北齊。慕田峪關建於明永樂年間。

關帝廟
琉璃廟鄉琉璃廟小學。相傳當年建廟時挖出三塊琉璃瓦,將瓦放在廟的房頂上,俗稱琉璃廟

曇雲寺
喇叭溝門當間營。佛道混合式寺廟。三進院落,第三進在洞里。供觀音菩薩、天聖娘娘等。

漢代鑄幣遺址
城關鎮龍山東路。出土大量五銖錢范模漢朝在北方的重要鑄幣制范之地

撞道口關
黃花城撞道口村。明建。亦稱鎮虜關。保存較好 箭扣長城
長園
雁棲鎮長園村。建於明朝的關城,今存遺址。

九穀口長城
淮北鎮河防口村。有夾扁樓,其受地勢所限,形成狹長形狀,長邊開3箭窗,短邊2個,在長城建築中獨一無二。河防口為長城的重要關口,僅存遺跡

大榛峪長城(響水湖)
渤海鎮大榛峪村。

火門洞石塔
九渡河鎮黃花城。圓形覆缽式,石砌。元明時期建。懷柔縣文物保護單位

西水峪關遺址、長城
九渡河鎮西水峪。有水中長城、關城遺址、明代守邊將士所栽100畝板栗。山上長城保存較好,黃色花崗岩築。

旺泉
沙峪鄉旺泉峪村東。有摩崖石刻"固若金湯"。泉水奇特,水旺則出現一種黑色小魚,水少則無。

渤海所古城
渤海所城四周群山環抱,形成一個小盆地,於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建成。現在,十字街路中心的石條還原地未動,衙門的石碑仍在。

北溝摩崖石刻
有8處刻字,均為陰文,字體約80厘米見方。是明代官員多次視察邊關的題寫。這8處刻字除村口第l處缺"轡"字外,其餘7處保存完好。懷柔縣文物保護單位

九眼樓長城(北京結)
渤海鎮七隊村。在此時北京一分而二,即內外長城的結點。九眼樓為長城敵樓之最,建在海拔1100米的火葯山上,足見其在長城防線的重要地位

古漁陽城遺址
遺址東西長300一400米,南北寬200一300米。地勢較高,地面上秦磚漢瓦殘片甚多。相傳周圍有土城牆,故得名"城子地"。1982年至1984年先後出土秦漢時期陶器和漢代的日光銅鏡、五銖幣等多種文物。

甘為霖"舊石嘆"碑
現存於縣政府院內。碑高2.5米,寬0.87米,厚0.23米。漢白玉石料鐫成,碑首雲紋。因系甘為霖所書,故亦稱甘為霖碑。1950~1960年,城隍廟被拆毀,將該碑遷至縣政府院內,至今保存完好。懷柔縣文物保護單位

哈爾布武碑
現存墓碑1座,碑高3.81米,寬1.11米,厚0.45米。漢白玉面,螭首龜趺。碑陽面刻有滿、漢兩種文字,記述哈爾布武及其夫人簡史,陰面無字。

❽ 元明時期的建築是什麼樣的呢

1.元明時期的城市建築

①元大都城——城市建設史上的里程碑

元代的大都城,是唐代以來中國規模最大的一座新建城市,明清北京城就是在此基礎上改建而成的。

元大都始建於1267年,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才告完工。它是我國封建社會最接近周禮之制的一座都城。

大都總體布局呈方形,東、西、南三面各3門、北面2門,為三重城垣。宮城在全城的中軸線上,分前朝和後宮兩部分,社稷壇位於皇城以西,太廟在皇城東部,鍾鼓樓一帶為商業活動區。

大都城布局嚴謹,有明確的中軸線,以宮城為中心,南起麗正門,經過廣場和錄星門進入皇城、宮城,直達皇城以北位於都城幾何中心的中心閣。

元大都的道路系統為方格網狀,南北向道路貫穿全城,東西向道路因受中間皇城的阻隔而形成若干丁字街。

元大都城中的水系工程是由元代水利專家郭守敬規劃的,主要水系有兩條:一條由金水河引水入城與通惠河相通;一條由高梁河引水經通惠河流往城東通州。城市的排水通過城牆下預先構築的涵洞將廢水排出城外。

元大都以其嚴謹的規劃布局,高超的建築技術使它成為13~14世紀世界上最雄偉壯觀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國城市建設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②明都城南京

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後開始營建這座古老的城市。1366年至1386年在原城基礎上建起了外城、府城和皇城。

南京城平面南北長,東西窄,城周長約為67公里,城垣高度約14~21米,有城門13個,最宏偉壯觀的是聚寶門。外城周長120公里,都城城牆至今還保留著。皇城位於城東,平面方形,內有宮城即紫禁城。皇城以中軸線為主幹,自洪武門至承天門間有大街。宮城內依中軸線建有奉天、華蓋、謹身三殿和乾清、坤寧二宮。城中心建有鍾樓、鼓樓。鼓樓東南有當時全國最高學府國子監。

南京城的水陸交通十分便利,商業和手工業相當發達。

南京城內各種宗教建築非常多,如報恩寺、靈谷寺、天寧寺、朝天宮、凈覺寺等。

明太祖定都南京後,很快就使南京成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直到明成祖遷都北京後,南京城還一直保持著其特殊的地位。

③蓬萊水城

蓬萊水城又稱備倭城,於明洪武九年建成。它背山臨海,地勢險要,是明代典型的海防要塞。

蓬萊水城由兩大部分組成,一是以小海為中心,建有水門、防波堤、平浪台和燈樓等建築;二是以水城為主體,建有炮台、敵台和水閘等軍事設施。小海位於城的正中,是水城的主體部分,面積有7萬平方米,是停泊船艦和水師操練的場所。小海北端建有防波堤和平浪台,布局非常科學,水門外即使波濤洶涌,小海內卻是風平浪靜,小海內深度可以始終保持3米以上,船艦能任意出入,不受潮汐影響。

蓬萊水城從選址、規劃、設施建設等方面都表現出明代工匠的高超技術,在我國海港建設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2.東方最大的宮殿——故宮

明故宮是在元大都宮殿基礎上依明朝南京宮殿的格局建造的。從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至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共歷時14年,徵用了二三十萬民工和軍工,才建成了這規模宏大的宮殿群。

太和殿內景明故宮南北長960米,東西寬750米,四周砌10餘米高的城牆,牆外是寬52米的護城河。故宮佔地72萬平方米,共有房屋9000多間。

故宮有四門,正南為午門,正北為玄武門,正東為東華門,正西為西華門。午門為紫禁城正門,有崇樓5座,以游廊相連,兩翼前伸,形如雁翅,俗稱五鳳樓。午門外為一條石板御道,稱天街,與承天門、端門相通。進入午門是一寬敞庭院,庭院正北是皇極門,是明朝皇帝聽政之處。故宮的全部建築可分為外朝和內庭兩部分,由午門到皇極門是外朝建築的開始。

外朝以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三大殿為中心,文華殿、武英殿為兩翼,是舉行各種典禮和政治活動的地方。奉天殿建於高8米的白石台基上,殿高27米,大殿面積2377平方米,頂為重檐廡殿頂。殿內左右立有6根纏龍貼金柱,中央為一座雕鏤精美的高台,上有皇帝寶座,寶座後有九龍屏風一塊。皇帝即位、大婚、冊立皇妃、大將出征等重大典禮均在此殿舉行。華蓋殿是皇帝典禮前休息的地方。謹身殿則是皇帝賜宴和科舉殿試的地方,平面呈方形,上蓋琉璃筒瓦。三大殿前設有香爐、日晷、銅龜、祥鶴等,象徵皇權的至高無上。

內庭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主體,稱為後宮,還有養心殿、後花園,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和居住休息的地方。乾清宮位於謹身殿後,是內庭正殿。正門乾清門,精巧別致,沒有外殿的高大宏偉。交泰殿在乾清宮與坤寧宮之間,方形,琉璃瓦蓋,四角攢尖頂。宮後苑又稱御花園,在坤寧宮北面,佔地11700平方米,整個園林建築格局左右對稱,布局緊湊,環境清幽,是皇帝和後妃們嬉戲、遊玩的場所。

故宮整個建築群按中軸線對稱分布,層次分明,主體突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木構建築群。

3.元明時期的寺觀建築

①元代佛教建築的典型——廣勝寺

元代實行的宗教信仰平等政策,使各種宗教建築得到空前的發展。許多規模宏大的寺院平地而起,據統計,當時國內各地共建造寺院達24318所,其中著名的有大天壽萬寧寺、大聖壽萬安寺、慶壽寺和崇國寺等。

山西省洪洞縣的廣勝寺是元代佛教建築的重要代表。

廣勝寺包括上寺、下寺兩部分。中軸線因受地形限制不是一條直線,上寺的山門、前殿、飛虹塔及毗盧殿都是沿軸線布置的。上寺各殿的支柱布置和木構設計都非常巧妙,前殿中、前、後只有4根金柱,並向左右推移,省掉了8根金柱,使空間更為開闊。下寺由前後兩個院落組成,歇山式屋頂,正殿面闊7間,進深4間,大殿也採用了減柱移柱法,省了6根金柱。上部梁架置於橫向大內額上,梁架是以斜梁的方法製作的,這也是廣勝寺最突出的特色之一。

廣勝寺曾於元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重建,明清時多次修復,但始終保留著元代的布局。

②元代道教建築的典型——永樂宮

道教在元代十分受尊奉,因此當時道觀祠廟建築也很多,如元大都的東岳廟、河北曲陽北嶽廟德寧殿和山西洪洞水神廟都是元代著名的道教建築。其中的典型代表是山西省永濟縣的永樂宮。

永樂宮的建造於定宗二年(公元1247年)開始,直到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完成,前後共用了110年的時間。

永樂宮建築規模十分宏大,是元代全真教的三大宮觀之一。永樂宮沿中軸線建有宮門殿、龍虎殿、三清殿、純陽殿、重陽殿5大殿。其中三清殿最為雄偉壯觀,殿中祀奉有三清神像,殿長28.44米,寬15.28米,全殿僅後部立有8根金柱,使空間寬敞開闊。龍虎殿又稱無極門,造型非常罕見。純陽殿又稱混成殿,內置呂洞賓像。最後是重陽殿,也叫七真殿,是為紀念全真祖師爺王重陽和他的弟子而建的。宮門是清代後改建的,已沒有了元代的建築風格。

永樂宮各殿中共繪有960平方米的巨幅壁畫。題材豐富,場面恢弘,是中國古代壁畫中的精品佳作。

4.元明時期的陵墓建築

①明孝陵

明孝陵為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陵墓,位於南京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開始營建,朱元璋親自參與了整個陵區的規劃和建設。歷時三年,於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落成。

明孝陵分為前後兩部分,前為神道部分,後為陵園主體部分。神道全長1800米,依山而建,曲折迂迴。獅、獬豸、駱駝、象、麒麟、飛馬等6種12對石雕一個立姿,一個跪勢,立於神道兩旁,增添了陵墓的神秘崇聖之感。

陵園主體部分成縱軸對稱,前後共分為3個院落,前院院內兩側是祭祀時使用的神廚和神庫。它後部的明間台階呈納陛形退入到了台基內中院,後部有隆恩殿,殿前兩側有廊廡,是舉行祭祀活動的地方。後院是方城明樓和寶頂,是休息的場所。

明孝陵的規劃格局在歷代帝陵傳統的基礎上作了很大的變革與創新,它導致了帝陵建築高潮的來臨,為十三陵建設提供了很好的範本,使陵墓建築得到了重大突破和發展。

②中國古代陵墓群的突出代表——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即明朝13個皇帝陵墓的總稱,位於北京城北45公里的昌平縣天壽山下。

十三陵始建於永樂七年,直至清初才最後竣工。明朝共歷經14個皇帝,除景帝朱祁鈺葬在金山外,其餘13帝均葬在此地。它們分別是長陵、獻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慶陵、德陵、思陵等13個皇帝。

中國其他各代的帝陵沒有一個形成統一陵區的,只有明十三陵是這樣,它也是中國古代整體性最強、最善於利用地形的陵墓群。

5.元明時期的禮制與祠祀建築

①「天人合一」思想的傑作——天壇

北京天壇位於正陽門外東側,沿北京城中軸線與先農壇東西相對。建於明成祖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整個建築群佔地280公頃,由內外兩重圍牆環繞,正門朝西,內外牆的南面為方角,北面為圓角,象徵「天圓地方」。

整個天壇建築群分為4組:祭天的圜丘及附屬建築;祈年殿及附屬建築;齋宿處齋宮;祭祀牲畜的犧牲所和樂舞人員居住的神樂署。圜丘是一個用漢白玉砌成的3層圓形石台,壇中心鋪圓石一塊,外圈用石塊圈成9環,每一環的石塊數為9的倍數。祈年殿為一圓形平面大殿,位於天壇中軸線北,高38米,大殿內外用木柱支起,內部用4根木柱,鎏金頂,屋面為三重藍色琉璃瓦,裝飾華貴絢麗。

天壇的總體格局生動地體現出崇高、神聖和「天人合一」的思想,再現了古代工匠高超的建築技術和科學的藝術構想。

②太廟

太廟是祭祀祖先的地方,也是城市規劃建設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明代北京太廟是模仿南京太廟而建,建於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佔地約16.5萬平方米。太廟圍牆共有3重,層層環繞,均為黃琉璃瓦牆頂,紅牆身。南部正中建一戟門,門外列有120桿戟為儀仗,進入戟門即為正殿,是太廟的主建築,共9間,是皇帝祭祖行禮的地方。正殿的柱、枋均為沉香木,連內壁上也以沉香木粉塗飾。大殿建在3層漢白石台基上,雄偉壯觀。寢殿在正殿之後,面闊9間,供奉皇帝祖先靈牌。最後是祧廟,與寢殿一牆之隔,供奉著皇帝遠祖。

6.明代園林建築的傑出代表——蘇州園林

明代私家園林的建造有了大規模的發展,特別是明朝中期以後,私家園林大肆興建,形成中國私家園林建造的全盛時期。其中尤以蘇州建園最為興盛,為全國之最。

蘇州園林大都以山、水、泉、石為骨架,再以花、草、樹、木為襯托,以亭、台、樓、榭為點綴,形成各自不同的風格和特色。

蘇州的私家園林中,著名的有拙政園、留園、藝圃、獅子林和滄浪亭,並稱為蘇州四大名園。

拙政園始建於明朝中葉,位於蘇州市東北側,以水景為主,山明水秀,亭榭精美,整個園分東區、中區和西區三部分。

留園位於蘇州市閶門外,俗稱劉園,佔地約30畝。此園經過多次修整,現大致分中區、東區、西區、北區四部分。

這些園林佳作使蘇州園林在中國園林建築史上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❾ 北京的歷史,由來,名勝古跡有哪些急!急!急!!!!

中國西周時來成為周朝的諸侯國自之一的燕國的都城。,開始成為全中國的首都。元朝國都,元大都,或稱大都,由於中國皇帝忽必烈是蒙古大汗國的大汗,蒙古文稱為「汗八里」,意為「大汗之居處」。元大都其城址位於今北京市市區,北至元大都城遺址,南至長安街,東西至二環路。明朝自成祖後開始對北京進行大規模擴建,清朝在延續元明北京城的基礎上又進行了一些修繕和擴建。至清末北京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❿ 北京舊城格局形成於元、明兩代,城內建築排列成()A.放射狀B.餅狀C.棋盤狀D.塔

北京舊城格局形成於元明兩代,城內建築呈棋盤狀,皇宮居於城市中心,通過中心有一條南北延伸並使城市左右對稱的中軸線,這種「凸」字軸線形的城市格局,是我國歷代都城規劃和建設的代表作.
故選:C.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