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夜借遺址

夜借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2-03 03:07:14

A. 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這首詩作者借夜放什麼吹落什麼寫出了什麼佳節滿城花燈和滿

作者借夜放(花千樹)吹落(星如雨)寫出了(元宵)佳節滿城花燈和滿天(煙火)

B. 舒州的遺跡景點

薛家崗遺址
薛家崗古文化遺址,即薛家崗新石器文化遺址,至今已有五、六千年歷史,位於潛山縣城南7.5公里處的河鎮鄉利華村與水崗村交界處。該處已出土的一千多件古文物可供參觀憑吊,對研究長江中下游新石器晚期文化,是不可多得的理想場所。
該遺址坐落在潛河邊上,高出附近農田3-7米,為一橢圓形台地,總面積約有六萬多平方米。在已經開挖過的一千多平方米方塘中,人們從土質結構上可以看到五個自然層。第一層為耕土層,第二層為唐、宋文化層,第三層為殷商文化層,第四、五層為新石器文化層。從四、五層疊壓關系和隨葬品的組合變化來看,新石器時期的潛山人,已經脫離了原始人群的流浪生活,逐漸走向定居,並且創造了相當進步的生活、生產用具。
這里三面臨水、一面靠山,在此定居,既便於飲水、耕作、養殖,也便於上山避災。這一具有獨特環境的定居點,被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命名為「薛家崗文化」,被安徽省政府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為我國研究新石器時代人類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生活和生產活動之狀況,提供了珍貴的資料。此外,在舒州(潛山縣城)內的天寧寨,亦發現了一處新的古文化遺址,出土的文物證明,在五六千年前,己有另外一個氏族,在潛山定居了。
從已經出土的一千多件石器、陶器、玉器等文物來看,其石器大都經過通體精磨,刃部非常鋒利。有一把石挫,光澤晶瑩,可以照見人影。尤其是石刀,有一、三、五、七、九等奇數刀孔,更屬國內罕見。石器有盆、碗、壺、杯等,大都為當時人民的生活用品。陶器尤為精美,有泥質和夾砂兩種,外表為素麵磨光,少數有弦紋、刻劃紋、針刺紋、堆紋等。折腹壺、雞冠耳手碗等,形式多樣,製作甚為精細。
在這些陶器中,還有數十個球,小的中空有丸,搖之叮哨作響,大球鏤有十四個對稱圓孔,內有七個小丸,亦搖之有聲。這些珍貴的陶器,告訴了人們,早期的潛山人已經掌握了很高的制陶技藝。出土的玉器多為裝飾品。有玲成剔透的玉環、玉管、玉瓊等。在這些豐富多彩的器物中,以孔眼石刀上的紅色花果圖案最具有代表性。它構圖嚴謹、線條勻稱,布局優美,是薛崗氏族特有的器物。
在第三層中出土了許多具有殷商時代特徵的青銅器,如箭鐮等,為研究安徽省及長江北岸青銅器文化造型藝術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實物資料。致於唐、宋時期的文物就更多了,有唐朝的磚、瓦、當,宋代的瓶、碗、紡錘等許多生活用品,這說明此時的潛山人己具有較高的生活水平和生產技能。
天柱山
位於古舒州(潛山縣)境內天柱山是安徽之源,中國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區(2011年5月5日批准)、國家級森林公園、中華十大名山之一、中國最早五嶽之南嶽(古南嶽)。
天柱山東臨長江,西連大別山,雄峙江淮。風景區面積82.46平方公里,境內山奇水秀,古跡眾多,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天柱山因主峰雄偉峭拔如「擎天一柱」而得名。古為皖山、皖公山, 安徽簡稱皖即源於此。據《史記.封禪書》載,公無前106年,漢武帝南巡,登臨天柱,封為「南嶽」。至公元589年,隋文帝開拓南疆,改封湖南衡山為南嶽,天柱山仍以古南嶽而受人仰慕。天柱風光,雄秀兼備,四十五峰各有千秋 。 這里處於南溫帶和北亞熱帶的交匯地帶,動植物種類豐富 ,珍貴植物有香果樹、紅豆杉、天女花,特別是成片的珍珠黃楊與雲錦杜鵑 ,伴生於海拔千米地帶,形成高山特殊的景觀。珍貴動物有花面狸、琴鳥、四聲杜鵑、娃娃魚等。天柱山有很多文物古跡。
山谷寺(三祖寺)
三祖寺,一名山谷寺,又稱乾元禪寺,坐落在舒州西北9公理處的谷口鳳形山上。鳳形山,唐宋以來人們習慣稱之為三祖山,這里是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天柱山的南大門,環境清幽,景色怡人。三祖山一峰獨秀,翠黛蒼郁,東西兩側崗巒逶迤,向南蜿蜒伸展,對三祖寺呈環圍合抱之勢,使山前形天一個天然谷口。清澈甘冽的山谷流泉從三祖山西側谷底潺潺流出,滾珠嘎玉,泠泠有聲,向南經谷口匯入潛河。寬闊的潛水河像一條潔白的玉帶,自西向東輕盈舒展,系於山前。河水清漣,波光粼粼,映現著青山塔影。水光山色,渾作一體,構成了谷口的獨物風貌,成為天柱山風景名勝的重要一景。
山谷寺始建於梁武帝時,為高僧寶志禪師首創。相傳:南朝梁時,白鶴道人、寶志和尚兩人都想在此建道場,梁武帝命他兩各施法寶識地,得者居之,道人放白鶴,和尚拋錫杖,鶴飛在前,將落地時被錫杖飛來聲所驚,止於他處,錫杖卓立此地,寶志即在此建寺。大同二年(536年)武帝蕭衍賜名為山谷寺,佛教二祖曾在此駐錫,境內三祖寺系禪宗三祖祖庭,佛教禪宗在中國的第三代祖師僧璨禪師在此圓寂,肉身葬於寺後小丘上,後人又稱為三祖寺。 寺院內覺寂塔俗稱三祖塔,建於唐玄宗時,塔下藏三祖舍利百粒,代宗大歷七年,賜號曰覺寂,塔高六丈,七層八面,結構精巧,壁雕佛像栩栩如生,北有石級可登,外旋中空,螺旋而上。每層有四門相對,兩虛兩實,虛實分設。遊人登塔,常被虛實所迷。
建寺1500年來,這里道教、佛教文化幾度輝煌,鼎盛時期有「三千道人八百僧」之說。現今寺門上高懸當代著名書法家趙朴初題寫的「山谷寺」匾額。佛道寺觀達3600餘間,現為全國重點對外開放寺廟。
石牛古洞
石牛古洞位於天柱山腳下、三祖寺西邊的山谷里 ,谷中大石累累,溪水潺潺,蒼松翠柏,紫峰白雲,風光秀麗。山谷腹部有個露天巨洞,洞前有一巨石,重約百噸,狀如一頭水牛卧於溪澗邊,在石牛旁有兩崖相接,蔥蘢植被填補了其間的空隙,構成了不是洞的洞門,從石牛後面看似石牛歸洞,故稱「石牛古洞」。據《潛山縣志》記載:如牛的大石有兩處,一在上游,巨石如牛伏溪底,借流水為浴,僅留腹背在外,水經其腹側,人行其肋上,有兩只天然牛蹄印嵌於近脊背處。一處在下游數十米,大石酷似牛的全身,頭、背、腹、腿,線條分明,單個地跪卧溪畔,狀如飽飲清洌泉水之後,昂首醉賞松竹交翠美景,諦聽三祖寺里鍾鼓之聲。
相傳,很久以前的一個七夕,牛郎、織女相會,牛郎把牛放在銀河岩上,就迫不及待地和織女到天柱山上幽會去了。神牛看見風光秀麗的天柱山下,地曠人少,男女老少墾荒耕種,十分艱辛,頓現勤勞本性,就悄悄下凡,來到天柱山幫助人們墾荒耕地。由於牛郎織女十分迷戀天柱山的景色,一連幾天樂不思蜀,王母知道後,勃然大怒,派天兵天將將牛郎織女押回天庭。然而神牛眷戀人間美景,不願重回天庭,於是遁跡山林,沒入千年古洞,變成了石牛。神奇、勇猛、倔強的石牛便被傳為千古佳話。
古往今來,維妙維肖的石牛令南來北往的遊客嘆為觀止,寫下了許多贊美石牛的詩篇。明代詩人羅庄贊曰:「天生好景在人間,閬苑蓬萊奚足貴」。清代詩人丁珠在《石牛古洞》一詩中贊美石牛是「一品神仙」:「古洞悠然小洞天,石牛得此本無全。誰迎紫氣誰能杖,不糞黃金不受鞭。齒潔無勞臨水漱,心閑唯愛枕雲眠。千秋山谷真知己,信是煙霞一品仙。」
石牛經過風風雨雨,走過了數千年,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文革」中,愚昧無知的山民把石牛當做「牛鬼蛇神」,炸去了石牛的頭,只留下了殘缺不全的牛身。
唐宋以來,李白、王安石、蘇軾、黃庭堅、李柬之、留正、張同之等都酷愛潛山山水。李白在詩中表達了「待吾還丹成,投跡歸此地」的意願。在舒州(今潛山縣)任團練副使的蘇東坡想定居潛山,他在給友人的信中寫道「平生愛舒州風土,欲卜居為終老之計」。黃庭堅更是把自已當成潛山人,他特別喜愛石牛古洞的林泉之勝,自號山穀道人,常騎在石牛背上讀書,讓宋代第一畫家李公麟為他畫「黃山谷坐牛圖」,刻於崖壁之上。他在山谷築室讀書,寫下了十幾篇歌頌潛山山水的名篇詩作,在《題潛山》一詩小序中滿懷深情地寫道:「余家潛山,實為名山福地」。後人為紀念他,在其讀書處建起了「涪翁亭」。
黃庭堅游歷潛山過程中,最令他流連忘返的是「石牛古洞」。
置身「仙境」的黃庭堅,面對詩崖,感慨萬千,寫下了《題山谷大石》、《題山谷石牛洞》、《書石牛溪大石上》、《題青牛篇》等多篇詩文。他在詩中抒發了當時的心情:「鬱郁竊竊天官宅,諸峰排霄帝不隔。六時謁天開關鑰,我身金華牧羊客。羊眠野草我世間,高真眾靈思我還。石盆之中有甘露,青牛駕我山谷路。」陶醉於石牛古洞的黃庭堅,雖身處世間,卻已思接千載。人生的痛苦、仕途的艱辛、旅途的勞頓都已統統拋開,石牛古洞就是心中唯一讓他快樂的世外桃源。他經常騎著青牛,像仙人一樣優游在山谷林泉之中。
孔雀東南飛舊地
在舒州這塊古老而美麗的土地上,千百年來,流傳著許多迷人的傳說,發生了一個個動人的故事。1000多年前,我國最早的敘事長詩《孔雀東南飛》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
從舒州府(今安徽潛山縣梅城)出發,沿梅河西岸向東南行4.5公里,便是焦仲卿的故鄉-----焦家畈。焦仲卿為漢末建安年間廬江府內一小吏,娶聰明美麗的民女劉蘭芝為妻,夫妻恩愛情深。兇狠的焦母不容蘭芝,以種種借口逼迫焦仲卿將劉蘭芝休棄,焦、劉二人被迫分離。離別時,兩人發誓生死相愛,不復嫁娶。於是,蘭芝在家兄逼迫再嫁時投水自盡,焦仲卿得此消息,也自縊於庭中樹上。後來焦劉兩家將二人合葬於華山,墓旁種有松柏、梧桐。樹木間枝枝相蓋,葉葉相連,常常有鴛鴦鳥飛落其間,仰頭相啼,如泣如訴達五更。在今小吏港老街東側的華山崗上可見新修焦仲卿、劉蘭芝合葬墓,人們習慣稱之為孔雀墳。
如今的焦家畈,早已不見當年小吏的蹤跡,但從一些老人娓娓的講述中,從孔雀台、小吏港及一些民間習俗里,仍強烈地感受到人們對焦、劉的懷念,焦劉二人名字早已溶入了這片山川、河流。盡管焦家畈已沒有焦家後代,但焦家畈的地名一直保留至今。小吏港也是因焦仲卿曾是府中小吏而得名。孔雀台更是紀念焦、劉二人的建築。在今小吏港的下街,可見當年孔雀台的遺址。據史料記載,這座孔雀台始建於唐朝末年。初建時為土台,毀於文化大革命期間。規模最大時有幾十間房屋,佔地百餘平方米。台為上下二層,磚木結構。台內側門上有焦仲卿、劉蘭芝畫像。逢年過節,常有外地名班名角來此演出,唱唱「仰頭相對鳴,夜夜達五更」等有關焦仲卿、劉蘭芝忠貞愛情的戲文。在焦、劉的故鄉習俗里,人們把折磨媳婦的惡婆婆叫「焦八叉」,把受苦難的媳婦稱作「苦芝子」。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這一古老的愛情悲劇千百年來感動著無數讀者,這凄麗的故事曾被改編過越劇、彈腔、黃梅戲等多種劇本,深受人同喜愛。遙想當年,潛山何等繁華。縣城為廬江府府治和皖縣縣治所在地,車水馬龍,商賈雲集。今日潛山,在改革開發的新形勢下,正以嶄新的面貌迎接新世紀的到來。城內高樓林立,城區面貌日新月異,孔雀東南飛的故鄉正在皖西南崛起。在今城區東南廣場上,矗立著一座雕塑-------《孔雀東南飛》。這座造型優美的雕塑,為古老的文明縣城增添了艷麗,同時也在向後人訴說著那震撼世人的千古絕唱。
古愛情絕唱《孔雀東南飛》,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首最偉大的長篇敘事詩,被譽為「長詩之聖」。我縣小市港就是故事的發生地。古鎮小吏港,歷史上曾名焦吏港、曉市港、小市港,舊志載「以漢廬江郡小吏焦仲卿而得名」,自漢代就有其址。 小吏港位於皖水中游,距安慶市5 0 公里,抵天柱山風景區8 公里,與潛山縣隔河相望。舊時分上街、中街、下街。今稱舊時的三街為老街,新建的區域為新街。 古時,小吏港為水運港口,又是官道驛站。設有各種商行、貨棧、店堂、飯鋪、旅館、賭場、澡堂、作坊五百餘家,白天車水馬龍,夜晚燈火輝煌,常年人聲鼎沸,喧囂熱鬧。最具盛名的是竹簟行,上達三江,下抵蘇杭,客商雲集,把外埠的貨物帶到小吏港,把小市的特產斑竹簟銷往全國各地,日成交額高峰達數萬條。
小吏港遺有大量《孔雀東南飛》遺跡,鎮東一華里有一個村莊名劉家山 ,是《孔雀東南飛》女主人公劉蘭芝娘家所在地。劉家山有一口古井曰「苦水井」,相傳劉蘭芝作姑娘時,在此井汲水,井水清澈甘甜,蘭芝死後,井水變苦,無法飲用,故稱苦水井,後百姓將其填平。古鎮西,一河之隔是焦家坂,焦家坂內有一村莊名焦家園,是焦仲卿家所在地。漢時,小吏港、劉家山焦家園同是廬江郡轄地。今小吏港、劉家山屬懷寧縣,焦家園屬潛山縣。 小吏港鎮東有一山崗,曰花山。「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旁」。古時「花」、「華」通用,花山即華山。焦仲卿、劉蘭芝合葬在花山上。焦、劉合葬墓,當地群眾稱為「孔雀墳」。三十年代初期,墓前還曾有古青磚雕刻的墓碑,每年清明節和臘月都有大批群眾到此焚香祭祀。八十年代,懷寧縣人民政府對此墓進行了修繕,用大理石製作了墓碑,碑文曰「漢焦仲卿劉蘭芝之墓」。 距「孔雀墳」不遠有「望雀墩」,墩上原建有「望雀亭」。相傳劉蘭芝死後,當地人們築墩建亭,逢年過節,攜老帶幼,攀墩登亭,祈盼孔雀歸來。 . 古鎮東有一廟,名「相公廟」,為紀念焦仲卿焦相公所建。有一座橋名「蘭芝橋」,為懷念劉蘭芝所建。 小吏港還有一個名聞遐邇的古建築——孔雀台,與南京鳳凰台、武漢黃鶴樓並稱為「長江流域三大精靈」。「到安慶必登塔,到小市必登台」。孔雀台亦名萬年台,相傳是焦仲卿、劉蘭芝定情的場所,後人為歌頌紀念這一對對愛情忠貞不二的男女青年,築台以示懷念,故而得名。據碑文記載,此台始建於唐末,為一土墩台。元朝在土墩上搭了竹棚,上蓋竹簟。明朝永樂年間,台基用石條砌築,台身是磚木結構。到清朝,則修繕成氣勢恢宏的古戲台。各行業都在特定的日期,相邀戲班在孔雀台演出,少則幾日,多則十天半月,這也是小吏港一個獨特的文化現象。 孔雀台四周有一組古建築群,台右是振風亭,又名化紙亭、字紙亭,系磚砌五層寶塔,塔心是焚燒字紙的場所。小吏港遺風,凡寫有文字的紙張,不可隨意扔,街道上有專人拾起丟棄的字紙,虔誠地送到字紙亭焚燒,表現出當時人民對文字的尊重和敬仰。遺憾的是「孔雀台」及周圍古建築毀於「文革」期間。 距小吏港東一華里地,是著名的新石器遺址「王家山遺址」。距小吏港北三華里地植有著名的「乾隆牡丹」,年代久遠,花盤碩大,最著特色的是一株枝上盛開幾種不同顏色的花,每年牡丹盛開之時,觀賞遊客數以萬計。
當地政府和人民正抓緊恢復《孔雀東南飛》遺跡原貌,旅遊部門將小吏港列為安慶——天柱山旅遊線路中一個旅遊景區。不久的將來,《孔雀東南飛》將以其獨有的文化底蘊,成為皖西南又一亮麗的旅遊景點。
三國時期南國佳麗——二喬故里
大、小二喬,廬江皖縣(今安徽潛山)人也。父喬國老德尊於時。大喬國色流離、資貌絕倫。東漢建安四年,孫策從袁術那裡得到三千兵馬,回江東恢復祖業,在同窗好友周瑜的扶持下,一舉攻克皖城。皖城東郊,溪流環繞,松竹掩映著一個村莊——喬公寓所,後人稱之為喬公故宅。喬公有二女國色天香,又聰慧過人,遠近聞名。因遣人禮聘,得邀喬公允許,送入一對姊妹花。於是,便有了孫策納大喬、周瑜娶小喬的韻事。
從二喬方面來說,一對姐妹花,同時嫁給兩個天下英傑,一個是雄略過人、威震江東的「孫郎」,一個是風流倜儻、文武雙全的「周郎」,按照傳統觀點,堪稱郎才女貌,美滿姻緣了。作為艷名傾動一時的美女,江東二喬很自然地成了文學藝術的對象。最早而著名的作品當推唐代詩人杜牧那首膾炙人口的《赤壁》詩:「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在喬公故宅的後院有一口古井,水清且深。相傳二喬姐妹常在此梳妝打扮,可謂「修眉細細寫春山,松竹簫佩環」。每次妝罷,她倆便將殘脂剩粉丟棄井中,長年累月,井水泛起了胭脂色,水味也有胭脂香了。於是,這井便有了胭脂井的雅稱。有詩曰:「喬公二女秀色鍾,秋水並蒂開芙蓉」。

C. 保定夜借宮誰建的

保定滿城的夜借宮始建於明萬曆年間。相傳,在這里,有一位辛苦勞作、苦心回行善的孤老頭突然倒地死了。人們答見他無依無靠,就幫忙把他的屍體掩埋在他死去的地方。
許多年後,有一位富庶家的子弟,突然在夢中得到一個暗示,說30年前死去的孤寡老頭就是他的前身。由於這個孤寡老頭積德行善,勤勞能幹,所以死後便投轉到了一個富人家中,享受人間富貴。
那仙人還說,如若將東岳大帝的行宮修建於此地,則可福及三代,延其陽壽。富家子弟如夢方醒,當即付諸行動,籌銀兩,備磚瓦,誠心實意,操辦此事。又幸得魯班仙師指點相助,不多日,一座三楹大殿,內外四山琉璃相砌、造像傳神、機關巧妙的泰山行宮落成了。
1900年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時,夜借宮被焚毀。1929年,中共黨組織為培養農民子弟,在夜借宮廟址上建起了滿城縣第三高級小學校,現為夜借村小學。

D. 水滸傳 梁山泊遺址在哪裡

位於山東省西南部梁山縣境內,由梁山、青龍山、鳳凰山、龜山四主峰和虎頭峰、雪山峰、郝山峰、小黃山等七支脈組成,佔地面積3.5平方公里。

古典名著《水滸傳》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梁山泊原址已經乾涸,橫跨東平、梁山、汶上三縣的東平湖和梁山縣馬營鎮的「水泊遺址」(濕地)均為古梁山泊的遺存水域。

當年梁山好漢正是憑水泊天險「嘯聚山林、築營紮寨、抗暴安良、殺富濟貧、替天行道」,演出了一幕幕驚天動地的俠義故事,一部《水滸傳》名揚天下,水滸英雄舉世聞名。

800多年過去了,由於黃河多次決口分洪改道,「八百里梁山泊」泥沙沉積,於是梁山周圍湖泊變成了耕地。而且梁山縣多年來也有引黃河水再造萬畝湖泊,重現昔日「八百里梁山泊」宏偉壯觀景象的打算。

(4)夜借遺址擴展閱讀:

好漢聚義選擇梁山的原因:

據有關資料記載,從五代到北宋末,滔滔的黃河曾經有三次大的決口,滾滾河水傾瀉到梁山腳下,並與古巨野澤連成一片,形成了一望無際的大水泊,號稱「八百里梁山泊」。

即《水滸傳》中所描繪的「港汊縱橫數千條、四方周圍八百里」的梁山泊。當年梁山好漢正是憑水泊天險「嘯聚山林、築營紮寨、抗暴安良、殺富濟貧、替天行道」。

從地理位置上看,二龍山周圍有白虎山、清風山、桃花山等幾個山寨,這幾個山寨彼此呼應,勢必給官府圍剿帶來極大困難,這種優勢梁山雖然不具備,可是,後來梁山的發展證明了它的地理優勢。

梁山,水網密布,地形復雜,官兵多次進剿均失敗,這與梁山成長起來的一支水軍關系很大。梁山到了發展中期,可謂人才濟濟。

回顧整個梁山的發展史,水軍的功勞著實是功不可沒,他們憑借不凡的身手,立下了不少戰功,包括捉黃安、俘虜高俅等等戰績,乃至最後將盧俊義賺上山,都是由他們來完成的。

可以說,梁山之所以不同於其他山頭的草寇,水軍是非常關鍵的一個區別點,因為水軍的存在,以及極為特殊的天險,使得他們總是能夠化險為夷,讓北宋的官兵無法將他們剿滅,一直發展了很多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梁山泊

E. 明月,明月,曾照個人離別。 玉壺紅淚相偎,還似當年夜來。 來夜,來夜,肯把清輝重借

小橋,小橋,怎度何人之路.三生石緣三世,比岸花期護守.守護,守護,嘆過路再難露!

希望採納

F. 哪吒出生的陳塘關在哪還有遺址嗎

宜賓市南7公里處的南廣鎮,舊名、陳塘關,地處僰道,古為西南邊陲各少數民族通往巴蜀的咽喉之地,李靖鎮守於此,哪吒出生於此,似乎合情合理。
宜賓地處金沙江、岷江匯合處,地下埋藏著豐富的海洋生物化石;與宜賓比鄰的自貢井鹽,其鹵水就是海水濃縮而成。這些足資說明,宜賓及其附近地區原系大海。民間傳說,哪吒令四海龍王一夜間將海水東退1萬里,又恰與現在宜賓與東海的距離相差無幾。神話人物哪吒青少年時代的活動環境,與宜賓何其相似!
宜賓古稱僰道,僰道產銀,歷有「銀鄉」之稱,民間喜戴銀飾,尤以銀圈、銀圈為最,與哪吒佩戴的飾物——乾坤圈一般無二。為了預防小兒受涼,宜賓人普遍喜歡剪一塊紅布圍在幼童肚臍處,又與哪吒的主要服飾——紅肚篼如出一轍。這些宜賓地方風俗恰好巧妙地再現在哪吒身上。
宜賓及其附近地區,有眾多的名勝古跡和景區地名,與《封神演義》一書描寫相符。哪吒從師太乙真人學道的「金光洞」,在宜賓市郊的七星山上可以找到;哪吒鬧海打死東海龍王三太子,屍骨拋在東海口,今宜賓南廣河口有「龍骨石」可供欣賞;哪吒蓮花化身再生,藉助天池荷花二枝、荷葉三張,今宜賓七星山西50里有百畝天池已被辟為「天池公園」;李靖手中托有一座玲瓏寶塔,傳說為燃燈道人所贈,今宜賓靈鷲山上不僅可以看到燃燈道人的修煉之所——圓覺洞,且有一座「鷲舟塔(現名舊州塔)」巍然屹立。哪吒洞口岩壁上的寶塔,雖歷經年代,風吹雨打,但仍清晰在目。
根據考察得到的大量佐證材料,一致認定:翠屏山的哪吒廟為中國唯一的哪吒主廟,哪吒的故鄉在宜賓,哪吒的根在宜賓!

G. 《夜起》 黃遵憲 全文翻譯

月升岩石巔,下照一溪煙。
煙色如雲白,流來野寺前。
開門惜夜景,矯首看霜天。
誰見無家客,山中獨不眠。
譯文
月亮從山石處升起,揮灑下來的光輝照得滿溪煙霧騰繞。
那煙的顏色像雲那樣白,溪水潺潺流到了這荒野里的寺廟前。
打開門,欣賞這夜景,抬頭看那深寒的夜空。
有誰見過我這等沒有家的流浪者,在這深山中孤獨的難以成眠。
鑒賞
這是一首描寫羈旅行愁的詩作。當時作者遭遇離亂,漂泊他鄉,心情孤獨愁苦。作者住在山中的野寺里,孤獨一人,對月思鄉,感慨身世浮沉。
首聯「月升岩石巔,下照一溪煙」描寫月亮從高高的岩石之巔升起來,月光普照大地,為全詩鋪設了思鄉的氛圍,奠定了思鄉的基調。接著詩歌轉向對月光下一溪水霧的描寫。由於月光如水,澄澈明亮,所以,本來就潔白的雲氣更顯潔凈飄渺。首聯描寫符合山中晚景特點,月光的襯托使得景物更加美好。
頷聯緊承首聯,寫月光照耀下的溪上水氣如雲樣潔白,飄飄漾漾,散流在寺前。表面看起來,這不過是自然現象,並無妙處可言。但比起首聯,卻寫出了水氣的自然飄動的動態之美。而且,潔白的水氣飄渺輕盈、流落無定,不禁讓作者聯想到自己漂泊無依的生活。這一聯的描寫除了用雲氣暗喻作者羈旅生活的特點,也是以樂景寫哀情的重重一筆,妙不可言。
頸聯寫無法入睡的自己打開寺門,站在寺外觀賞美景。眼前美景,讓作者感慨萬千,不禁憐惜起來。這一份憐惜,暗含著深沉的身世漂泊之感。詩人抬頭看天,卻感覺到霜重氣寒,心中難免凄涼孤獨。「霜天」二字,緊扣心情,間接表達了漂泊在外的孤寂凄冷的心境,可謂傳神之筆。
尾聯直抒胸臆,用反問的形式寫到:誰看到無家可歸的客居他鄉的人,在這荒郊野外,月下思鄉,山中嘆惋,獨自一人深夜不眠呢?反問加強了抒情效果,與前面的景物描寫遙相映襯,更寫出一份愁絕傷絕的自傷之境,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整首詩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抓住富有特徵的景物來描寫孤獨凄涼的身世之慨,以樂景寫哀情,更見其哀;以月色鋪設情境,則無一處不孤寂愁苦。此詩大有杜甫詩歌沉鬱蒼涼之感,但多出了一份輕巧和淡靜,可為上乘之作。

H. 關於亞特蘭蒂斯的遺址.........

沒有任何事情能像亞特蘭蒂斯大陸之謎那樣長久地挑起人們的幻想。自希臘哲學家柏拉圖首次將此大陸向外介紹以來,人類就被那謎樣的大陸所迷住了。
柏拉圖在《迪邁斯》和《格利迪亞斯》中描繪了亞特蘭蒂斯的全貌。柏拉圖將希臘賢人之一梭從埃及祭司那裡所聽到之事寫成了故事介紹給世人。
在這個故事中,柏拉圖說,亞特蘭提斯是希臘神話中海神波塞冬的廣大島嶼。這座島嶼被分割成10份,由波塞頓的5對雙生子共同統治。而長子亞特蘭斯,當然也就是以盟主的身份成為王中之王了。而這座島嶼也以第一代國王亞特蘭斯之名,被稱為亞特蘭蒂斯。
亞特蘭蒂斯島位於「海格力斯之柱」(直布羅陀海峽)的外側,亦即有「真正的海」之意的大西洋中心左右的地方,其面積則比北非和小亞細亞合起來還更寬廣。至於其強大的權力則並不僅限於周邊的大西洋諸島,而是遠達歐洲、非洲及美洲。
亞特蘭蒂斯在其特有的體制下保持著繁榮與富裕,且居住於此的人民也很溫和、賢明,不會沉溺於巨富,凡事以德為尊。可是,隨著時光的逝去,世代的更替,這些崇高的思想也日漸淡薄,終於有一天,軍隊越過直布羅陀海峽,開始侵略他國了。
勇敢地抵抗亞特蘭提斯進攻的是古雅典人。雅典人在激戰後,擊退亞特蘭提斯軍,保衛了自由。但未知的悲慘命運卻立即發生了。
因為當時爆發了恐怖的地震和洪水,雅典的軍隊僅僅在「悲慘的一晝夜」間就陷入地下,而亞特蘭蒂斯島也沉沒於海中,從地上消失了。這是發生於距今12000年前的事。
柏拉圖做此記述以後,理想之都亞特蘭蒂斯就成了眾人所嚮往之地。尤其是當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後,就更加加深了柏拉圖所記述之事的可信度。因為在「真正的海」的對面,果真是有「真正的大陸」。許多進入美洲大陸探險的探險家認為,在那裡所看到的就是亞特蘭蒂斯。
柏拉圖的亞特蘭蒂斯預言與埃德加·凱西的預言有些細節非常一致,但也有相異之處。特別是有關亞特蘭蒂斯的滅亡有很明顯的不同。柏拉圖認為,亞特蘭蒂斯的滅亡是在「一日及悲慘的一夜」發生的;而凱西卻認為亞特蘭蒂斯的滅亡是經過前後三次(從時間上來說是公元前50000年至10000年間)大激變所造成的。首先,在公元前50000年時發生了最初的異變。雖失去了大陸的一部分,但還持續著亞特蘭蒂斯的繁榮文明。接著是在公元前15650年所發生的第二次異變。這時大陸被分成數座巨島,人民紛紛遠走他鄉。
在公元前10000年,最後的異變發生了。以超文明為譽的亞特蘭蒂斯,終於經不起如此大的激變而消失了。但是,在第一次、第二次激變後的移民及逃過最後異變大難的亞特蘭蒂斯人,卻廣布在世界各地。亞特蘭蒂斯超文明的遺產渡過了遠海,促使了埃及文明和瑪雅文明的興盛。
[編輯本段]大西國的地理位置之爭
前面說過,大西國,也就是亞特蘭蒂斯,是一塊島嶼。最先提到亞特蘭蒂斯的柏拉圖對它的敘述可以歸納為這樣幾句話:
在昔日被人稱為「海格力斯擎天柱」的直布羅陀海峽的海面上,即在西班牙和摩洛哥海岸之間,橫展著一塊陸地,叫做亞特蘭蒂斯。它由一個大島和一系列小島組成。亞特蘭蒂斯人把首都設在陸地的東南海岸波塞多尼亞,那裡有為該國締造者建立的寺院、王宮、壯麗的建築物。
從柏拉圖以後,有關大西國的書數以千計,其中大部分純屬空論。不過,有一些書籍是有科學根據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真正的科學發現使大西國這塊消失了的陸地逐漸擺脫了神話的色彩,成了歷史中更引人入勝的事實。
立志探索大西國奧秘的嚴肅的研究者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同大西國的地理位置有關。1675年,瑞典人魯布德克認為這個被水淹沒的陸地就在他的國家裡。另有一些人說它在今天的巴勒斯坦的位置上。德國人博克認為南非一帶是大西國的地方,而法國人德利爾·德薩爾則提出高加索就是從前的大西國。後來,1779年,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時期成為巴黎市長的巴伊曾斷言,大西國在現在的斯匹次卑爾根群島。
1855年,雅克布·克魯格自認為解決了這個問題,說大西國就是北美洲。然而這種觀點遭到貝利烏的反對,後者在1874年發表的著作《大西國人》中說,大西國這塊陸地的位置應該在目前的北非這個地方。他的這個觀點受到了大家的重視,於1893年被德國人克內泰爾多次援引,並得到了他的發展。後來,這一觀點還啟發了皮埃爾·伯努瓦,給了他寫出《大西國》這部著名小說的靈感。到了1926年,博查特說得更為確切,說大西國就在突尼西亞的鹽湖地帶。他的說法博得了阿爾貝特·赫爾曼的支持,此人於1927年說,博查特的假設使他完全信服。1929年,巴托利和拉特埃宣布說,大西國不在別的什麼地方,就是希臘共和國!還有一些理論認為大西國在西班牙南部,在非洲西海岸,在西爾特,在大洋洲,甚至有人還說在南太平洋……
這最後一種假設是1946年由伯德探險隊的考古學家們提出來的,他們在南美洲的西邊太平洋底發現了一片陸地。可50年代初,一位名叫於爾根·施帕努特的年輕牧師聲稱,他在赫爾戈蘭島附近北海水域發現了消失陸地的遺跡。
若相信柏拉圖的記述,那麼大西國應該是沉沒於直布羅陀海峽的外側,亦即這座夢幻中的大陸是沉入大西洋。可是,若無視柏拉圖的記述的話,那麼大西國應該也有可能處於大西洋以外的地域。有人統計過,那大概有1700餘處。而其中最有可能的是地中海的克里特島和愛琴海的桑多里尼島。
1900年,英國的考古學家亞瑟·艾邦斯,在荷馬視為豐饒島嶼的克里特島上著手挖掘,而他們果真也挖掘到與猜想相符的米諾亞王大宮殿。
這座宮殿面積為4000平方公尺,是棟3層樓的建築物。內部除了有石柱支撐的天花板和樓梯之外,還有巨大的武器庫、戰車庫、糧食倉庫、國王的寶車,及塞滿了記載著文字的粘土板的古文室等等。極富變化的各個大廳中都用壁畫、彩色的浮雕裝飾著。毫無疑問,這里就是米諾亞文明的中心地。
可是,克里特島雖被岩石所埋沒,但並未沉沒於海中。1967年,希臘共和國考古學家史匹利頓·馬利那托斯挖掘出了可解決此矛盾現象的新遺跡。那就是位於克里特島往北約120公里處的桑多里尼島。
雖然今天的桑多里尼島只不過是個由3座小島所組成的火山島,可是在以前它是個直徑達18公里以上的圓形島嶼。原來的桑多里尼島因公元前1490年左右火山的一場大爆發,使得島的中央部位炸毀,所以才變成今日的3座小島。從厚達50公尺以上的火山灰下所發現的亞克若提利遺跡,確實與克里特島相同,全都有雄偉壯觀的石造建築物、壁畫、壺等等,而且也殘留著米諾亞文明的痕跡。可是,它是否就是大西國,卻還有許多值得爭議之處。
至今,地理爭議點最多的為如下幾處。
塞普勒斯說
一名自稱神話學及古代研究專家的美國探險家羅伯特·薩馬斯特(RobertSarmast),在其出版的書《發現亞特蘭蒂斯》中則認為有其事,並以柏拉圖的描述作為其研究的主要依據。
他說柏拉圖提供了亞特蘭蒂斯的「具體線索」,當中45個線索顯示它位於塞普勒斯南部海域,並稱海洋影像圖顯示的塞普勒斯古代地貌與柏拉圖描述相符合。薩氏更說自己找到很多柏拉圖曾提及過的地點,包括一個長方形平原,中間就是亞特蘭蒂斯城。
他的理論中心是地中海盆地古時曾發生「洪水大災難」,令到地中海於現時直布羅陀海峽的地方連接大西洋。這個說法同柏拉圖說有個大洪水「吞沒」阿特蘭蒂斯島,以及聖經大洪水的說法相符合。其中,人們猜測亞特蘭蒂斯存在的理由是:全世界的金字塔建築源於亞特蘭蒂斯,是亞特蘭蒂斯毀滅後,亞特蘭蒂斯人將此文明傳播於世界的。
克里特說
另一個說法,認為亞特蘭蒂斯在克里特島。
因為英國考古學家埃文斯於二次世界大戰前發現了位於克里特島上的大規模遺跡,而且再加上北方的一個圓環狀小島「席拉島(又名聖多里尼/桑多里尼)」上發現了描繪現在已成為內海的火山口,以前曾經是一個小島的證據,因此有人懷疑席拉島正是亞特蘭提斯傳說的由來,因為據研究,約西元前15世紀(也就是柏拉圖年代的900年前),席拉島上的聖多里尼火山發生了一次大爆發,爆發導致火山口上建立的文明城市被毀滅,也引發了海嘯,這次火山噴發使得原本仰賴貿易的邁錫尼文明受到了重大打擊,就此一蹶不振。
支持此說的人認為,柏拉圖(亦或是他表弟柯里提亞斯或最初聽到這故事的希臘人索隆)把數字弄錯了,因此整個數字誇大了十倍以上,900年變成了9000年,4萬平方哩變成了40萬平方哩,所以才變成了這樣的傳說。
南極說
支持此說的人以考古學家兼作家葛雷姆?漢卡克以及蘭斯?弗列里亞斯為代表。
此說是認為亞特蘭提斯應該是在南極半島,並以「地殼滑動說」來解釋亞特蘭提斯的毀滅,認為亞特蘭提斯不只是受到了火山等等的災難,緊接而來的是嚴寒,從而導致亞特蘭提斯人放棄了自己的故鄉,南極半島隨後也被厚厚的冰層覆蓋。
直布羅陀說
法國普羅旺斯大學地理學教授科林那·吉亞德(Collina-Girard)認為柏拉圖在書中描述的「亞特蘭蒂斯」位於今天的直布羅陀海峽一帶。
科林那研究了人類於19000年以前從歐洲向北非移民的歷史,認為在亞特蘭蒂斯大陸存在的時期,直布羅陀海峽有高於海平面的陸地存在,而亞特蘭蒂斯大陸就在今日的安達魯西亞(Andalusia)與摩洛哥之間。
愛爾蘭說
瑞典地理學家烏爾夫·埃林森於2004年出版的《地理學家眼中的亞特蘭蒂斯:勘探仙境之國》一書中認為,愛爾蘭島即為亞特蘭提斯大陸。主要論點來自於柏拉圖所描述的島國大小及地貌與愛爾蘭島極為相似,並且兩者都有巨石墓葬文化。亞特蘭提斯沉沒的傳說可能來自於公元前6100年,冰河期結束導致海平面上升,淹沒許多沿岸島嶼。長時間的以訛傳訛將小島的沉沒誇大為毀滅性的災難。
17世紀義大利的數學家,他們通過數學計算確定了亞特蘭提斯的位置。關於亞特蘭提斯的位置,學者們一直爭論不休。他們隱約感到這塊陸地關繫到人類起源的奧秘。好多學者在調查、比較、研究,在考慮柏拉圖著作的含義。幾個世紀過去了,人們取得了進步,離探索的目標已經不遠了。
這最後一種假設是1946年由伯德探險隊的考古學家們提出來的,他們在南美洲的西邊太平洋底發現了一片陸地。
可50年代初,一位名叫於爾根·施帕努特的年輕牧師聲稱,他在赫爾戈蘭島附近北海水域發現了消失陸地的遺跡。
若相信柏拉圖的記述,那麼大西國應該是沉沒於直布羅陀海峽的外側,亦即這座夢幻中的大陸是沉入大西洋。
可是,若無視柏拉圖的記述的話,那麼大西國應該也有可能處於大西洋以外的地域。有人統計過,那大概有1700餘處。而其中最有可能的是地中海的克里特島和愛琴海的桑多里尼島。
1900年,英國的考古學家亞瑟·艾邦斯,在荷馬視為豐饒島嶼的克里特島上著手挖掘,而他們果真也挖掘到與猜想相符的米諾亞王大宮殿。
這座宮殿面積為4000平方公尺,是棟3層樓的建築物。內部除了有石柱支撐的天花板和樓梯之外,還有巨大的武器庫、戰車庫、糧食倉庫、國王的寶車,及塞滿了記載著文字的粘土板的古文室等等。極富變化的各個大廳中都用壁畫、彩色的浮雕裝飾著。毫無疑問,這里就是米諾亞文明的中心地。
可是,克里特島雖被岩石所埋沒,但並未沉沒於海中。1967年,希臘考古學家史匹利頓·馬利那托斯挖掘出了可解決此矛盾現象的新遺跡。那就是位於克里特島往北約120公里處的桑多里尼島。
雖然今天的桑多里尼島只不過是個由3座小島所組成的火山島,可是在以前它是個直徑達18公里以上的圓形島嶼。原來的桑多里尼島因公元前1490年左右火山的一場大爆發,使得島的中央部位炸毀,所以才變成今日的3座小島。從厚達50公尺以上的火山灰下所發現的亞克若提利遺跡,確實與克里特島相同,全都有雄偉壯觀的石造建築物、壁畫、壺等等,而且也殘留著米諾亞文明的痕跡。可是,它是否就是大西國,卻還有許多值得爭議之處。
德國的學者尤更·休邦特主張,大西國位於易北河河口海面的海格蘭特島附近,亦即位於北海。此說的最大根據是荷馬的敘事詩《奧德賽》中的記述。奧德賽前往卡力布索,並從卡力布索朝東北航行了18日。據休邦特所言,此記述正是暗示大西國的位置,而卡力布索乃指亞德雷斯群島之意,再者,航行18日後所抵達之處也一定是指海格蘭特島。
北海周圍是於公元前12世紀左右因發生大地震和大洪水而大為改觀的。可是,若是公元前12世紀的話,那就與柏拉圖的記述有極大的差異。他認為柏拉圖所說的9000年前,應該是9000個月之誤,因為埃及的歷法是以月份計算的。對此,有些歷史學家也認同有這種可能性。
除此之外,休邦特也指責柏拉圖誤解了梭倫所敘述的故事。柏拉圖述說的亞特蘭提斯「被從北方吹來的風保護著」,應該被譯為亞特蘭提斯位於「北海的方位」才是正確無誤的。
雖然休邦特的研究成果應受到極高的評價,但是,若欲將他的發現立即和亞特蘭提斯結合在一起的話,他的資料似乎還不甚齊全。
就消失的陸地的地理位置而言,柏拉圖的著作已說得再清楚不過的了:「在海格力斯擎天柱那一邊」,這就是說在直布羅陀海峽那一邊。換句話說,在大西洋里。偉大的哲學家已經說得如此明確,我們何苦到別的地方去尋找呢?
科學的證據
第一次提出亞速爾群島和加那利群島是大西國遺跡這個理論的,是一位名叫阿塔那斯·柯切爾的神甫。那是1665年的事。這位聖職人員的看法是正確的,後來幾個世紀的發現都一一證實了他的設想。
1898年夏,有一條船在布雷斯特同科德角之間敷設電纜。突然間海底電纜發生斷裂,船上的工人馬上投入了緊張的搶修工作。出事地點是北緯47°,巴黎以西西經29°40′,在亞速爾群島之前900公里處,那裡的水深達3100米。在打撈的時候,人們奇怪地看到海底具有陸地山脈的特點,其表面除谷底外沒有淤泥,岩石頂端呈鋒利的尖狀。船員們帶回了一塊岩石,這塊「玄武玻璃」一直保存在礦業學院。
「玄武玻璃」引起了一位法國地質學家的極大興趣。這位學者就是皮埃爾·泰爾米埃。這塊玄武岩石在水中一直沒有能變硬,而拿到岸上在空氣中它卻堅硬起來了。因此泰爾米埃得出結論:從3100米深水中采來的這塊石頭曾受到過大氣的壓力,因為在這個地方,過去曾同周圍地區一樣一度露出水面;顯然,不久以前發生的地殼激變(這里的「不久以前」,應該從地質學角度來理解)使這里下陷了3000米;歐洲同美洲之間有過一塊陸地,這塊陸地在激烈的地質變動時不見了。
比米尼大牆
羅伯特·布拉什是個飛機駕駛員,同時,他又是一個酷愛海底考古的人。1967年,他曾飛越過百慕大地區巴哈馬群島中的安德羅斯島和比米尼島。在飛行途中,他發現在水面下幾米深的地方有一個長方形的灰色物體,它的幾何圖形十分完整,布拉什立即意識到這是人類的建築物,於是他拍下了不少照片。過不多久,他把這些照片送到了法國人迪米特里·勒彼科夫手裡。後者原籍為俄國,是專門研究海底攝影的大學者,他發明了許多攝影器材,其中有電子閃光燈。
布拉什的照片引起了勒彼科夫的極大興趣,但沒有使他感到過分的吃驚,因為他自己從飛機上也看到同一海域里有一個約400米長的長方形的東西,另外,他還見到有一些筆直的線條以及圓形和形狀規則的物體。勒彼科夫帶著布拉什的照片找到了在邁阿密科學博物館工作的朋友曼森·瓦倫丁。曼森·瓦倫丁曾是耶魯大學的教授,同時他又是研究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前的美洲文化的專家。他看到照片後,毫不猶豫地當即組織了一支探險隊奔赴現場考察。探險隊乘一架水上飛機在安德羅斯島海域上空來回盤旋搜尋。
在巴哈馬群島的大礁帶,水並不太深,因此水面下隱藏的東西比較容易看清。探測隊的隊員們果然找到了羅伯特·布拉什照片上的那個物體:一道30厘米厚的「牆」,周圍積滿了泥沙,看上去是一座長30米、寬25米的建築物的地基。為了仔細觀察這道「牆」,迪米特里·勒彼科夫把自己設計的一個航行器交給了一支專門的小組使用。對比米尼島寫過一部材料十分豐富的著作的皮埃爾·卡納克把這個航行器稱做為「M114E」,這是一架名副其實的潛水飛機,配備有廣角鏡自動攝影機。有了這樣的裝備,探索工作才能夠真正順利地進行了。探測工作持續了好幾個月,不少著名人士參加了這項工作,其中有宇航員埃德加·米切爾和法國潛水員雅克·馬約爾。
探測隊在1968年9月2日出發。隊員們發現水底有一片寬闊的由扁平的、長方形或多邊形石塊鋪成的石板地面,這個地面上的石塊每條邊有5米長,厚度從50厘米到150厘米之間不等,估計每塊石頭有25噸重。整個石板地面長70米,寬10米。皮埃爾·卡納克說,這地面似乎是由「大塊大塊的齊整的岩石用一種類似水泥般的東西膠合起來的」。後來,人們給這個規模宏大的建築物起了個名字:「比米尼大牆」。
迪米特里·勒彼科夫發表於《另一個世界》雜志第6期上的一篇文章談到1968年9月發現的大牆時寫道:「這道牆的正面十分挺拔,牆上面的石塊砌得十分平整,使整個建築牢固平穩。」
「石塊的內側有一些痕跡,據考證那是工具鑿琢留下的。考古學家們吃驚地看到,這么多年來,這些牆竟頂住了海浪的侵蝕和颶風暴雨的襲擊。「隨後,一支新的探測小組又發現上層石塊是蓋在4根柱子上的。從此,考古學家們再也沒有懷疑的餘地了,他們發現的肯定是人的建築物。」
後來,人們又進行了多次探測,證實了原先的設想。1971年,探測者們在東牆腳下開了一些洞,發現下面還有一層石塊,是由6公分的水泥澆砌於第一層岩石下。然而,人類使用水泥的歷史才有多少年?!人們自然而然地想到,這可能是一個我們還不知道的高度文明社會留下的遺跡。
1968年以來,人們不斷地在比米尼島一帶發現巨大的石頭建築群靜卧在大洋底下,像是街道、碼頭、倒塌的城牆、門洞……令人吃驚的是,它們的模樣,與秘魯共和國的史前遺跡斯通亨吉石柱和蒂林特巨石城牆十分相像。
今天雖然已經無法考證這些東西始於何年,但是根據一些長在這些建築上的紅樹根的化石,表明它們至少已經有12000年的歷史。這些海底建築結構嚴密,氣勢雄偉,石砌的街道寬闊平坦,路面由一些長方形或正多邊形的石塊排列成各種圖案。
1967年,美國的「阿呂米諾」號潛水艇在佛羅里達、喬治亞、南卡羅來納群島沿岸執行任務時,曾發現一條海底馬路。「阿呂米諾」號裝上兩個特殊的輪子之後,就能像汽車賓士在平坦的馬路上一樣前進。1974年,蘇聯的一艘「勇士號」科學考察船,在直布羅陀海峽的外側的大西洋海底,成功地拍攝了8張海底照片。從照片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除了腐爛的海草外,有海底山脈、古代城堡的牆壁和石頭階梯……這些照片足以證明,這里曾經是陸地,並且有人類居住過。
同時,美、法科學家在百慕大三角區的西部海域發現了一座巨大的海底金字塔,據測量,它的底邊長300米,高200米,其塔尖距海面100米。研究表明,它比埃及金字塔還要古老。所有這一切均表明,曾經有過一個古代大陸以及文明社會被埋葬在大洋底下。然而這就產生了一個疑問:12000年前,難道人類文明就如此發達了嗎?
在探討這些問題時,學者和探索者們經常提到一個名詞,即亞特蘭蒂斯。
的確,種種跡象表明這些石塊很可能是亞特蘭蒂斯的遺址。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亞特蘭蒂斯的文明該是多麼發達。現在,生物學家、人種學家、地質學家、人類學家以及考古學家都告訴我們:從亞速爾群島到百慕大島,人們在大西洋的這部分海底發現有大片大片的陸地深深地埋在水下,可是這些陸地昔日是露出水面的土地。
[編輯本段]失落的大西洲文明
沿著北緯30°線尋覓,我們不能不提到距今12000年前於「悲慘的一晝夜」間沉沒於大海中的「亞特蘭蒂斯」(另譯「阿特蘭提斯」或「亞特蘭特提斯」)大陸,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大西洲」。
傳說中沉沒的大西洲,位於大西洋中心附近。大西洲文明的核心是亞特蘭蒂斯大陸,大陸上有宮殿和奉祝守護神——波塞冬(也就是希臘神話中的海神)的壯麗神殿,所有建築物都以當地開鑿的白、黑、紅色的石頭建造,美麗壯觀。
首都波賽多尼亞的四周,建有雙層環狀陸地和三層環狀運河。在兩處環狀陸地上,還有冷泉和溫泉。除此之外,大陸上還建有造船廠、賽馬場、兵舍、體育館和公園等等。
這就是希臘共和國共和國哲學家柏拉圖在他的名著《克里特阿斯》和《提邁奧斯》中所描繪的亞特蘭蒂斯景象。從此之後,這座理想之都,成為眾人心目中永世嚮往的神聖樂土。隨著考古發掘工作的逐步深入,英國學者史考特·艾利歐德指出,亞特蘭蒂斯在當時已經到達人類文明的巔峰期。
很多歷史學家認為亞特蘭蒂斯是一個神話,柏拉圖只不過借它比喻雅典社會的價值觀,但不少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都希望找到,還它一個真面目。
19世紀中期,美國考古學家德奈利經過畢生努力,出版了他的研究成果《亞特蘭蒂斯——太古的世界》,他也因此而被譽為「科學性的亞特蘭蒂斯學之父」。德奈利一共提出了有關亞特蘭蒂斯大陸的13個綱領。
一、遠古時代大西洋中確有大型島嶼,那是大西洋大陸的一部分;
二、柏拉圖所記述的亞特蘭蒂斯故事的真實性不容懷疑;
三、亞特蘭蒂斯是人類脫離原始生活,形成文明的最初之地;
四、隨著時間的推移,亞特蘭蒂斯人口漸增,於是那裡的人們遷居到了世界各地;
五、聖經《創世紀》中所描述的「伊甸園」,指的就是亞特蘭蒂斯;
六、古代希臘及北歐傳說中的「神」,就是亞特蘭蒂斯的國王、女王及英雄;
七、埃及和秘魯的神話中,有亞特蘭蒂斯崇拜太陽神的遺跡;
八、亞特蘭蒂斯人最古老的殖民地是埃及;
九、歐洲的青銅器技術源自亞特蘭蒂斯;
十、歐洲文字中許多字母的原形,源自亞特蘭蒂斯;
十一、亞特蘭蒂斯是塞姆族、印度和歐洲各民族的祖先;
十二、12000年前,亞特蘭蒂斯因巨大變動而沉沒於海中;
十三、少數居民乘船逃離,留下了上古關於大洪水的傳說。
德奈利的13個綱領,似乎可以回答包括《聖經》記事在內的一大批人類活動的疑問。那麼有關各地人類超文明的記錄也應是可信的了?而且,遠古時人類的相互溝通與交往也是可以被證實的了?
古埃及的許多習俗,都可以在古代墨西哥合眾國找到奇異的「印記」。在瑪雅人的陵墓壁畫中,可以輕易找到與古埃及王陵近似的圖案。這樣的「巧合」不勝枚舉。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這兩個地區的文化和習俗之間,一定存在著某種必然的聯系,這個聯系絕不是簡單的模仿或重復。由於它們相距十分遙遠,我們至今沒有找到他們直接交往的任何有力證據,而且它們還處在不同的歷史時代。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它們之間的一系列「巧合」,更像是遠古時代高度文明遺留下來的「印記」!
僅管人們發現了大量證據證明大西洋海底存在這古大陸,但是目前亞特蘭蒂斯大陸之謎仍未徹底解開。

I. 故園三徑吐幽叢,一夜玄霜墜碧空。多少天涯未歸客,盡借籬落看秋風

菊花

J. 誰知道未央宮遺址的具體情況

未央宮,它是西漢的宮殿。現在的西安就有未央宮遺址和未央宮公園。
此宮位於長樂宮以西,始建於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自高祖九年遷朝廷於此,以後一直是西漢王朝政治統治中心。其平面略呈方形,東西寬2250米,南北長2150米,面積約占長安城的七分之一,較長樂宮稍小,但建築本身的壯麗宏偉則有過之。據記載,四面建宮門各一,唯東門和北門有闕。宮內有殿堂四十餘屋,還有六座小山和多處水池,大小門戶近百,與長樂宮之間又建有閣道相通。今日發現的建築遺跡,有位於中央的大夯土台,東西寬約200米,南北長約350米,最高處15米,當系依土崗龍首原所建前殿的所在。第二號宮殿遺址在前殿之北,第三號宮殿遺址在前殿之西北,均為建於夯土台上的組群建築,各有門殿多重。據出土遺物推斷,前者為後妃居住的後宮,後者屬宮廷的官署。較為特殊的是,二號宮殿的夯土基下掘有地道多條,其牆立壁柱,牆面則塗草泥抹白灰,地面鋪以條磚。
未央一詞出自詩經:"夜如何其?夜未央"。未央:未盡、未深之意。
未央宮是漢宮殿。趙飛燕住過的地方。
《長恨歌》:歸來池苑還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是唐人總愛借漢典故。

南北朝時期,先後有若干小政權入主未央宮,直到隋朝初年,漢長安城的主要建築還基本完好,而之後隨著隋大興城城市中心由現在西安西北遷往中南部,所以漢長安城也就逐漸荒廢下來,但是未央宮前殿發現有火燒跡象,也就是說,未央宮也曾在隋朝前後毀於火災。
http://ke..com/view/1122347.html?wtp=tt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