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村遺址考古新發現
① 中國發現的史前文明有哪些
泥河灣文化
按地質年代和考古鑒定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即以小長梁遺址和馬圈溝遺址為代表的泥河灣早期遺址群(距今約150—200萬年),以侯家窯遺址為代表的泥河灣中期遺址群(距今約10—30萬年),以虎頭梁遺址為代表的泥河灣晚期遺址群(距今約萬年). 是迄今為止,東亞地區發現的最早的具有確切地層的人類活動遺址,對人類起源於非洲衣索比亞的一元論提出了挑戰。
良渚文化
距今5300年至4300年,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代表之一,1936年才被發現,目前發現的遺址集中分布在上海周邊的長江三角洲地區
紅山文化
紅山文化是東北地區以出土玉器為主要特徵的新石器文化,萌芽於公元前8000~6000年前後,發展於公元前5000~4500年前後,輝煌於公元前4000~2500年前後,一般把公元前6000~3000年這一時期帶有紅山文化特徵的玉石器通稱為紅山文化
仰韶文化
年代約為公元前5000~前3000年。仰韶文化以其分布之廣泛,延續之久長,內涵之豐富,影響之深遠,而成為中國諸新石器文化中的一支主幹,它展現了中國母系氏族制繁榮至衰落時期的社會結構和文化成就
半坡文化
半坡文化屬黃河中游地區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位於陝西省西安半坡村。年代約為公元前4800—4300年,半坡村的原始居民是定居的,以氏族或部落為單位,建立村落。半坡是一個沒有貧富差別的原始社會
三星村遺址
三星村遺址位於江蘇金壇市西崗三星村,年代為公元前4500—3500年左右。它對長江下游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類型和文明起源等課題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為中國新石器時代區域研究、體質人類學研究增添了新資料。相當於長江下游地區崧澤文化早期到馬家浜文化中晚用。出土的距今6000年前的石鉞,是一件禮器,表示擁有者的權力、身份、地位。較目前最早最完整的良渚文化玉鉞的年代早1000餘年。
等等,當然沒有瑪雅文明那麼神奇,不過我國的史前文明還是很實在的
② 金壇博物館的建築布局
一、序廳——金壇悠久的歷史文化。早在舊石器時代,即有先民棲息生存。新石內器時代,先民們創造了燦容爛的三星村原始文化。商周以後,經六朝、隋唐等數次大開發,至宋元明清,金壇農業發達,文教昌明,商貿繁榮。
二、遠古之光——璀璨的三星村文化。展出的百餘件文物是從三星村出土的4000餘件中精選出來的,其中有雲雷紋彩陶豆,組合式陶豆、帶把徽號陶壺等重要文物。三星村遺址曾獲』98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稱號,在國內外學術界享有崇高的聲譽。
三、巧奪天工——館藏精美文物。該廳展出的文物系金壇各個時期出土的文物精品。
四、神秘地球——地學科普。該廳陳列和介紹了地球知識、礦產資源、穿越地質時代的旅行和金壇地質礦產等內容,濃縮了地球歷史,叩知地球知識。
五、臨時展廳——接納各類藝術品、工藝品展覽等。
六、心香永駐——張律均捐贈文物展。此廳文物的展出,旨在彰顯其高尚的風范境界,永久紀念這位熱愛文物、愛國愛鄉的金壇先賢。
金壇博物館遵循「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基層」原則,努力把博物館建成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弘揚先進文化的陣地、展示高雅藝術的聖地。
③ 金壇市有那些好玩的地方
長盪湖旅遊度假區「長盪湖」位於金壇市東南部,跨金壇、溧陽兩市,總面積為萬畝,百分之九十以上在金壇境內,為江蘇十大淡水湖之一,的景觀有「洮湖夜月」、「洮湖品蟹,把酒邀月」。太平天國戴王府位於城區縣前街(太平天國將領黃呈忠宅第)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南洲濕地公園城南濕地公園座落在風景秀麗、景色怡人的城南風景區內,是金壇市鄉村旅遊建設中的重點項目之一。整個公園佔地面積 1310 畝,其中河塘面積 662 畝,計劃總投資超2.5 億元。公園保留原有河道、巧妙運用現代造園的簡約理念、又與傳統一脈相承,並以水杉、落羽杉、垂柳、蘆葦、黃菖蒲、千屈菜、海壽花、水蔥、菱、睡蓮、荷花等耐水濕植物著重打造濕生、挺水、浮水、沉水植物的景觀特色。公園的又一大特點是橋梁眾多,玉帶橋、五亭橋、石拱橋、廊橋、風雨橋等形式各異的橋梁就達16座。公園內,戴叔倫紀念館、華羅庚紀念館、段玉裁紀念館、金壇博物館、民族風情苑五位一體。顧龍山公園又名烏龍山公園,在金壇城南的金溧漕河之濱,距城二公里左右,其山形似拳頭,海拔近百米,長1公里左右。山上茂林修竹,鬱郁蒼蒼。1997年元月開始修復、建造,將文物、自然景觀有機結合,形成寶塔禪寺、顧龍山寶塔、呂祖殿、圓通庵、御碑亭、垂釣中心、垂釣池、地震台、蓮花塘等十幾處景點。三星村遺址代表著人類長江流域古老文明,已有6500年悠久歷史,為國務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自1998年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以來,三星村遺址有眾多精美的文物和伴生的難解之謎。愚池公園愚池公園座落在金壇市風景秀麗的城南風景區內與丹金溧漕河相畔,系文化、民俗公園,具有濃厚的文化氛圍和人文景觀。此處原是清代秀才吳郎恕為紀念自已青年時代發奮求進之事而建造的吳家花園舊址。公園建設規模36公頃,2002年政府投資20萬對愚池公園進行了維修。2004年,市政府投資500多萬元對其門樓及綠化進行改造,並新建了博物館。愚池公園是一座以文化教育為主題的特色公園。園內現有段玉裁紀念館、博物館、華羅庚紀念館、戴叔倫詩院等「三館一院」。華羅庚公園華羅庚公園建於一九一一年(清宣統三年),由私家花園命名「雅約園」。民國十七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三周年更名為「中山公園」,文革期間改為「人民公園」一九九二年為紀念數學泰斗華羅庚先生,家鄉人民隆重命名為華羅庚公園。
④ 常州金壇的文化,特色,名勝古跡,傳說,神話故事…
文化古跡
茅山境內的茅山是道教名山之一,曾經密布宮觀,今已大都無存。目前前茅山(金壇方面)對遊客開放的景點有元陽觀、乾元觀、八卦台、金牛嶺索道、金牛洞公園,崇壽觀等。茅山風景名勝區金壇范圍內,主要的游道有:茅東路、盤山公路、金牛洞公園的登山道以及公園內部游道,共計約22.5公里,春季旅遊旺季日最高遊客量約為5萬人(包括句容方面),符合規定的達標指數每平方米少於3人的要求。 目前乾元觀三期復建工程正在進行 *太平天國戴王府 *段玉裁紀念館(現更名「愚池公園」) *華羅庚公園 *金沙八景 每一座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標志性景觀,這些景觀猶如一個個符號,成為一個地域的象徵,金壇亦不例外。 金壇,處江南丘陵地帶,獨特的山水資源造就了獨特的地域景觀。古時,曾有文人將金壇的景觀歸納為金沙八景,即我們過去常說的烏龍疊翠、南洲漁笛、白龍澄碧、漫塘春水、北渚蓮舟、洮湖夜月、四平夕照、三峰曉雲。 烏龍疊翠。「青綾縈水色,翠羽疊山容。」烏龍山在漕河之濱,地形似拳,多產翠竹,曲徑通幽,庵堂道觀,共處一山。這里曾是文人墨客會聚之處,也是善男信女朝拜之地。明太祖朱元璋東征路過時,亦曾為山上景色所吸引,並暢飲封缸酒。 南洲漁笛。「漁舟橫笛弄新晴,維向南洲老此生。」南洲,位於金壇城南,過去,每到傍晚,三三兩兩的漁船便駛進南洲,晚霞之中,一村的炊煙和一河的桅帆盡顯水鄉風韻。時而,有人吹奏起《折楊柳》或《梅花三弄》的笛聲,令人忘記一切世俗的煩惱。 白龍澄碧。「九里開青鏡,三峰映碧湍。」古人說,過去的白龍盪一潭碧水,猶如瑤池仙女梳妝的青鏡一般明亮,甚至能把數十里外茅山的輪廓倒映其中。每至夏日,蘆葦臨風蕭然,荷花錦簇如綉,水鳥雲集飛翔,遊客身臨其境,如入天然畫卷。 漫塘春水。「鱗鱗春波生,沉沉綠煙起。」漫塘在老縣城的東北郊,乃南宋金壇文人劉宰的故居。這里層層交翠,掩映小徑,漫塘水漲起來的時候,遠遠看去,一池的春水和青青的嘉木茂草好像都接到藍藍的天邊,朵朵白雲,在池水的反射下,像是積聚在漫塘上,說不盡的奇妙。 北渚蓮舟。「遙聞香氣息,秋煙北渚浮。」北渚盪在今思母橋一帶,原來多植蓮藕,蓮葉高高低低豎在水上,雖不十分密匝,清澈的河水卻使人分不清水上蓮是水中蓮的倒影,還是水中蓮是水上蓮的倒影,水面拂來的清香更讓泛舟的人無比陶醉。
洮湖夜月。「娟影靜不流,惟見鏡中天。」洮湖風景如綉,大涪山秀立湖中,山上松杉環翠,樓閣參差,遠望若飄浮的青螺。湖邊蘆葦豐茂,岸上芳草萋萋,天空水鳥飛翔,湖中風帆點點。每至晚間,湖上萬籟俱寂,夜月清輝飄逸,倒貼於水面,幽靜的氛圍即便在名湖也無法欣賞到。 四平夕照。「四平山色里,落景照朱華。」四平即是指方山,紅雲懸浮西天的時候,方山如托盤一樣溫和地托著已不耀眼的太陽,靜靜地攜帶著雍容華貴,鋪天蓋地的橙紅晚霞製造出—種的特殊光感,使方山猶如剛出火窯的陶瓷,晶瑩透亮。太陽落山後,方山散出的朦朧霧靄與落日互相拱托,融為—體,展示出一派寧靜而壯麗的虛幻與空濛。 三峰曉雲。「縹緲三峰起,熹微曉色開。」三峰就是大、中、小茅峰,黎明前,蒸蒸向上的朝陽在微茫中掀開拂曉的晨紗,使三峰露出光彩的顏色,天地間逶迤起伏著浩瀚無際的白色雲朵,—律地清淡、柔和,掩映著山腳下的水庫和良田,風來時,雲一塊塊揉和起來,纏繞不遠處的山峰,頓顯磅礴肅穆之氣。 應該說,金沙八景充分反映了金壇過去的山水風貌,充滿了田園風情,也是和農耕文化緊密相連的。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規模的擴大,環境的變化,金沙八景中的大部分景觀都成為了人們的記憶和檔案的記錄,這讓許多老金壇不甚感慨。 好在,在有關部門的重視下,新金沙八景又及時出爐了:洮湖品蟹,把酒邀月;天旺湖畔,紅色記憶;烏龍疊翠,觀塔參禪;花山爛漫,放飛童趣;金牛洞天,尋仙問古;璀璨三星,人文探源;愚池暢想,領略風騷;東方芭堤雅,飛揚泰國風。 「新金沙八景」適應時代和社會的變化,以山邊、水邊、城邊為軸線,以道教養生文化、山水農耕文化和城市名人文化為底蘊,勾勒出一幅新的金壇風光畫卷,煥發出新的生命力。相信未來,「新金沙八景」也將成為金壇新的標志性景觀和象徵。 金壇三星村遺址代表著人類長江流域古老文明,已有6500年悠久歷史,為國務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自1998年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以來,三星村遺址以其眾多精美的文物和伴生的難解之謎,引起國內外考古界、史學界、人類學界及廣大旅遊者的濃厚興趣。
⑤ 常州歷史的文化遺存相關歷史資料故事逸聞
常州歷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常州先民就在此勞動生息繁衍,迄今發現的新石器時代一批典型遺址中,圩墩、三星村、新崗、寺墩遺址,在國內較有影響,金壇三星村遺址,被列為我國1998年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中科院古脊椎所近年來在溧陽上黃鎮水母山發現「中華曙猿」及其伴生物的哺乳類動物60餘種,距今約4500萬年,它是研究靈長類動物起源與演化的舉世獨有的最古老實證,具有特別重要的科學價值。常州是吳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自有文字記載以來,即從周靈王25年(公元前547年)吳王余祭封季札於延陵算起,常州已有2500多年悠久歷史。1986年蘇州建城2500周年之際,費孝通先生由蘇州來常,他在江南春賓館的講話中風趣地說:「常州是老大哥,自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歷史,常州比蘇州還早33年」。
常州各類文物豐富,名勝古跡眾多,在全省乃至全國具有比較重要的地位。以文物保護單位來說,全市計有132處,其中國家級2處,省級24處,市級106處,文物保護控制單位23處,還有青果巷、前後北岸歷史文化街區和天寧寺、艤舟亭歷史文化風貌區。歷史文化名人故居現存30多處,數量之多為全省之冠,全國罕見,且門類齊全,自成系列,包括我黨早期領導人瞿秋白、張太雷系列,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系列,明代散文家、抗倭名將唐荊川系列,清代大畫家惲南田系列,清代常州學派、文派、詞派、畫派、醫派名人系列等。
常州歷來俊采星馳,人文薈萃。自開郡之祖、儒學先驅季札開始,「江山代有才人出」;並多次抓住歷史上經濟文化中心南移的機遇,以自己特有的文化底蘊,經過交匯、碰撞、涵容,使常州區域文化幾度輝煌,領導潮流,從而形成了具有深厚歷史文化積淀的善吸納、務實效、爭一流、重信諾的常州人文精神。唐代以來,常州出過進士1546名,其中狀元9名、榜眼8名、探花12名、傳臚6名。常武地區載入《中國大網路全書》和擔任兩院院士的科技文化精英的人數,名列全國第四(位居蘇州、杭州、北京之後)。明清兩代出巍科人物(包括進士中的會元、狀元、榜眼、探花和傳臚)最多的城市中,常武地區在全國排名第三(共30名,位居蘇州、杭州之後)。南宋陸游稱頌:「常州儒風蔚然,為東南冠名」。明徐瓊為《重修毗陵志》撰序,序中說:「余考毗陵,本周吳國,繼是歷代稱為名郡。……郊野多詩書之士,癢癢序有俊義之才,其用而見諸事功,光明正大可觀者,濟濟乎盛矣」。清代袁枚高吟:「常州星象聚文昌」;龔自珍則盛贊:「天下名士有部落,東南無與常匹儔」。
近現代以來,西學東漸,一大批常州英才在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展現出新的時代風采。至於抬手風雷、落筆華章的常州「三傑」——瞿秋白、張太雷、惲代英,「愛國七君子」中的李公朴、史良,著名革命先烈董亦湘等一批革命家和社會活動家,更是時代精英,在常州歷代名人星河中永遠熠熠生輝。
⑥ 李國平的個人經歷
1963年2月生,金壇市金城鎮人。大學文化,1982年5月參加工作,199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5月至今,一直從事文化遺產保護等工作。1995年2月起歷任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助理、副主任、主任、博物館館長,2004年7月起任現職。在文化遺產保護和文學藝術創作中,數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開拓創新,勤奮工作,樹立了良好的文化工作者形象,創造了突出的文化工作和文學藝術創作業績。1998年,參與組織發掘的西崗三星村遺址考古成果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2006年,三星村遺址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參與組織發掘的薛埠土墩墓考古成果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同時還獲得由中科院主辦的考古成果年度評選第三名。在藝術創作中也取得一定成果。近年來,美術作品《高秋圖》獲江蘇省第二屆公務員書畫展三等獎,《溪山染翠》入選中國美協舉辦的紀念黃道周全國中國畫提名展,《山居圖》入選第六屆《牡丹杯》全國中國畫名家提名展,《仙居圖》入選華胥文化當代中國書畫名家作品展;書法作品《隸書條幅》入圍全國第二屆隸書作品展,《篆書對聯》入選全國第一屆篆書作品展,《隸書刻字》入選全國第八屆刻字藝術作品展;攝影作品《親情》獲「咱們的中國人」全國攝影展三等獎,《古韻金壇》獲江蘇省風情攝影展金獎,《舒心》獲常州市第八屆攝影展金獎,江蘇省攝影家協會等部門為其舉辦《李國平中外人體攝影作品》展,中國攝影出版社為其出版了《李國平攝影作品集》。現為國家高級美術師、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江蘇省美術、書法家協會會員等。他先後獲得金壇市學科帶頭人、常州市人民政府二等功、江蘇省文物系統先進工作者、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三等獎等稱號。
⑦ 南京博物院的學術研究
考古發掘與研究 上個世紀30、40年代,一批著名專家學者雲集南京博物院,如李濟、吳金鼎、夏鼐、曾昭燏、王天木等,他們或獨立、或與中央研究院合作,對四川、雲南、貴州、甘肅、新疆等地的民族、民俗、古跡、民間藝術,進行調查、發掘和研究,主持或參與了雲南蒼洱地區考古發掘、四川彭山崖墓考古發掘、河南安陽殷遺址考古發掘、山東日照兩城鎮龍山文化城址考古發掘等。通過收購、撥交、發掘,曾一度集中了全國的一流珍品二三十萬件,其中包括繪畫中的《歷代帝後像》、《唐明皇幸蜀圖》,銅器中的毛公鼎、司母戊鼎等稀世國寶。
上世紀50年代初,南京博物院作為華東文物工作隊的主要組成,曾在江蘇、福建、浙江、安徽、山東等地主持或參與發掘了一批文化遺址和墓葬,曾昭燏、尹煥章、趙青芳等主持發掘的南唐二陵、青蓮崗遺址等大批墓葬都頗具影響。1954年後,考古調查和發掘工作以江蘇境內為主。
上世紀90年代後,南京博物院的考古工作重點圍繞區域文化研究,對大型遺址進行科 學的考古發掘,碩果累累。及至2007年底,由南京博物院主持進行的崑山趙陵山遺址(1991)、高郵龍虯庄遺址(1993)、揚州唐城遺址(1993)、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陵墓(1995)、揚州宋大城遺址(1995)、金壇三星村遺址(1998)、江陰高城墩遺址(1999)、連雲港藤花落遺址(2000)、無錫鴻山越國貴族墓(2004)、江蘇句容金壇土墩墓墓群(2005)等十項考古發掘,相繼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位居全國前列。其中藤花落、句容金壇土墩墓考古發掘還獲得全國田野考古二等獎、三星村遺址的考古發掘獲得三等獎,顯示了南京博物院考古的實力和水平。
在考古發掘的基礎上,南京博物院考古工作者歷年整理出版了《南京附近考古報告》、《華東新石器時代遺址》、《南唐二陵》、《沂南古畫像石墓發掘報告》、《北陰陽營》、《四川彭山漢代崖墓》、《無錫鴻山越墓》等大型發掘報告,尤其是提出的龍虯文化、「青蓮崗文化」、「湖熟文化」等考古學文化的命名,曾在中國考古學界引起了較大的反響。 文物保護技術研究 南京博物院文物保護技術研究起步於上個世紀70年代中後期,承擔著江蘇省館藏文物和地面文物的保護工作,並以較強的技術優勢為周邊省區搶救保護了大批珍貴文物。自2001年以來先後有「舊紙張保護技術」、「NMF—1防霉劑」、「復方中草葯殺蟲劑」等14個項目,獲國家、文化部、省文化廳各種等級大獎。 「脆弱紙張網膜加固技術」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青銅器保護新材料」、「白蟻防治新葯」等研究成果在全國推廣應用,取得了顯著的效益。 民族民俗學調查 民族民俗學的調查和徵集工作是南博機構建置的另一特點,是全國博物館中唯一設置有民族民俗學研究的機構,它起源於40年代在川、康、黔等省對彝、納西、苗、傣、僳僳等少數民族的調查,而主要對太湖地區漢族的民俗、民風進行專題調查,並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學術活動及期刊 江蘇省博物館學會、考古學會、民俗學會和吳文化學會都掛靠在南京博物院,自上個世紀70年代後期起,以學會為依託,先後開展了「長江下游史前文化研究」、「紅樓夢研究」、「吳 文化研究」等研究活動。由四個學會合辦的《文博通訊》,經過十餘年的發展,成為公開發行的《東南文化》雜志,是國內外文博、考古界的重要學術刊物,連續被評為省內10種優秀社科雜志之一,2001年還被列為「中國期刊方陣」的「雙效」刊物。進入21世紀以來,南京博物院立足江蘇,放眼全國,主辦或承辦的「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數字博物館論壇暨中國博物館學會博物館數字化專業委員會2006年會」等一系列學術活動都獲得較好的反響。 出版 建院以來,南京博物院主持編撰了文博、考古圖書百餘部。其中上世紀30年代曾昭燏、李濟的著述《博物館學》奠定了中國博物館學的基礎。進入新時期以來編撰出版的《南京博物院藏寶錄》、《新沂花廳——新石期時代遺址發掘報告》、《南京博物院文物博物館考古文集》、《中國清代官窯瓷器》、《南京博物院藏名畫欣賞》、《南京博物院藏明清肖像畫》 、《吳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等都受到學界好評。 信息技術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文明快速進入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新時代,互聯網等技術手段也在變革著人們利用博物館的方式。1999年,南京博物院成立了信息中心。在規劃、建設、維護本院的信息網路和通信網路系統的基礎上,建立文化遺產信息管理系統,承擔文博信息化科研工作。自建立以來在文博信息化建設方面取得了較多的成果,推動南京博物院進入了國內博物館信息化建設的先進行列。2003年,設計、開發的南京博物院網站榮獲文化部、團中央、國家信息化推進工作辦公室、新華社和《人民日報》等十家單位聯合頒發的「全國優秀文化網站」稱號。完成了承擔的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課題——「大遺址保護中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研究」的科研工作。信息中心還受到許多文博機構的邀請,協助數十家博物館完成了信息化、多媒體展覽的規劃、設計。 在抗日戰爭內遷西南期間,一批著名專家雲集於此,如李濟、吳金鼎、夏鼐、曾昭橘、王天木等。進行考古發掘、民族調查,南京博物院還編輯出版《南京附近考古報告》、《華東新石器時代遺址》、《沂南漢畫像石墓發掘報告》、《南京博物院院藏古畫選集》 、《南唐二陵發掘報告》、《揚州八家畫集》、《江蘇省出土文物選集》、《蘇州磚刻》、《南京博物院藏畫集》、《江蘇彩陶》、《江蘇六朝青瓷》 、《六朝藝術》、《南朝陵墓石刻》、《太平天國壁畫》、《南京博物院》 、《雲南蒼洱境考古報告》、《么些象形文字字典》等數十種圖冊、專著及《南京博物院集刊》、《東南文化》等刊物。
2002年10月15日,南京博物院獲得「中國優秀文化網站」稱號。
2002年11月中旬-2003年1月22日,由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和宿遷市文化局、泗陽縣廣播電視文化局聯合組成的考古隊,對泗陽縣三庄鄉的陳墩漢墓、大青墩漢墓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出土了青銅器、漆木器、玉器、樂器、錢幣、印章等一批珍貴文物,並且還發現了由龐大的木質大門、迴廊、院子構成的一個完整的建築形態。
2002年4月26日,南京博物院獲南京市政府殘疾人工作協調委員會、南京市無礙設施建設工作先進單位。
2002年,在江陰佘城遺址發現商代中期公共建築。圖為2號房址。
2002年6月21日,張雪菲同志參加江蘇省省級機關紀念建黨80周年演講比賽,榮獲中共江蘇省委省級機關工作委員會頒發的演員二等獎.徐湖平作品《五月的鮮花》榮獲一等獎。
⑧ 我國有史以來全部重大的考古發現有哪些
1、北京周口店遺址與北京人和山頂洞人
2、雲南元謀人遺址
3、陝西藍田人遺址
4、金牛山遺址及金牛山人
5、馬壩人遺址
6、泥河灣舊石器時代遺址群
7、丁村遺址
8、仙人洞與吊桶環遺址
9、玉蟾岩遺址
10、裴李崗遺址
11、賈湖遺址
12、興隆窪遺址
13、大地灣遺址
14、仰韶遺址
15、半坡遺址
16、姜寨遺址
17、後岡遺址
18、廟底溝遺址
19、大汶口遺址
20、河姆渡遺址
21、大溪遺址
22、城頭山遺址
23、屈家嶺遺址
24、崧澤遺址
25、馬家窯遺址
26、柳灣墓地
27、牛河梁遺址
28、城子崖遺址
29、良渚文化遺址群
30、石家河遺址群
31、陶寺遺址
32、王城崗遺址
33、齊家坪遺址
34、卡若遺址
35、石峽遺址
36、東灣仔北遺址
37、圓山遺址
38、二里頭遺址
39、東下馮遺址
40、夏家店遺址
41、大甸子遺址和墓地
42、偃師商城
43、鄭州商城遺址
44、盤龍城遺址
45、安陽殷墟遺址
46、吳城遺址
47、新干大墓
48、三星堆祭祀器物坑
49、周原遺址
50、豐鎬遺址與墓地
51、琉璃河遺址
52、晉侯墓地
53、三門峽虢國墓地與上陽城遺址
54、晉國故城遺址
55、鄭韓故城
56、燕下都遺址
57、曾侯乙墓
58、紀南城周圍的墓葬群
59、中山王陵
60、銅綠山礦冶遺址
61、秦咸陽城及秦宮殿遺址
62、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
63、睡虎地與龍崗秦墓
64、漢長安城遺址
65、居延漢代遺址與簡牘
66、西漢帝陵與陵園遺址
67、燒溝漢墓
68、銀雀山漢墓
69、滿城漢墓
70、漢代楚王陵
71、馬王堆漢墓
72、南越王墓
73、石寨山滇人墓地
74、漢魏洛陽城
75、樓蘭故城遺址
76、尼雅遺址
77、鄴城遺址
78、走馬樓孫吳簡牘
79、南京東晉——南朝帝王陵墓和大族家族墓地
80、集安高句麗王室與貴族墓葬
81、雲崗石窟
82、龍門石窟
83、敦煌莫高窟
84、龍興寺佛教造像窖藏
85、隋大興唐長安城遺址
86、隋唐洛陽城遺址
87、隋代虞弘墓
88、唐代帝陵陪葬墓
89、法門寺塔基與地宮
90、阿斯塔那墓地
91、渤海上京龍泉府遺址
92、南唐二陵
93、白沙宋墓
94、遼陳國公主墓
95、龍泉青瓷窯址
96、耀州窯遺址
97、西夏王陵
98、古格故城遺址
99、元大都遺址
100、明定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