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沃的墓遺址
❶ 山西曲沃白冢村的白起的墓是真的嗎
雖然人們對曲沃白起墓的說法不同,但至少有兩點是相通的:一是這是座假白起墓;二是這座墓和白專起屬有關。這就夠了,雖然是座假墓,其中並沒有白起將軍的屍骨,但當地人們出於對白起這位常勝將軍的敬仰,還是把它當真墓對待。每年清明節都要上墳祭祀,以寄託當地人們對他的懷念和崇敬。
❷ 晉國都城變遷
1、周公誅滅來唐,成王封叔虞於源唐
2、唐叔子燮(又稱「燮父」),徙居晉水,國號亦改為晉
3、晉孝侯時,遷翼(今山西翼城縣)
4、曲沃代翼之後,晉獻公遷都絳(今山西翼城縣東南),別都曲沃(今山西聞喜縣東)。
5、晉靜公二年,魏武侯、韓哀侯、趙敬侯滅晉後而三分其地,把晉君封於端氏。
6、趙肅侯遷晉君到屯留,最終滅亡晉國。
❸ 曲沃縣的主要旅遊景點
晉國博物館旅遊區:位於曲沃縣曲村鎮北趙村,核心景點晉國博物館,是依託「20世紀百項考古重大發現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曲村——天馬遺址」而興建的山西省第一座集文物收藏、研究、保護和展示為一體,完整展示晉文化風貌的專題性遺址類博物館,同時也是全國唯一一處晉文化研究開發基地。博物館總佔地面積12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3066平方米,綠化面積26993平方米,展廳總面積近9000平方米。分為晉國歷史文化展廳、曲村——天馬遺址發掘史展廳和晉侯墓地遺址陳列廳三大展廳。2008年啟動建設,2014年國慶節正式對外開放。
磨盤嶺現代農業觀光區:位於史村鎮西海村,在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產業的同時,積極挖掘整合七星海、八角海、龍王廟、玉泉院和童兒廟等旅遊資源潛力,重點在「吃、住、行、游、購、玩」等旅遊環節上做文章,現已發展成為集生態農業、設施農業、文化休閑、觀光旅遊為一體的現代農業觀光旅遊新園區。2015年,以西海村被確定為山西省首批省級美麗宜居示範村的有利契機,以打造山西省乃至全國「休閑旅遊型美麗宜居示範村」為目標,圍繞星海生態游樂區、晉國民居民俗區、集市貿易小吃區、現代農業觀光區、農耕文化體驗區和遊客接待中心等「五區一中心」建設,進一步擴大磨盤嶺現代農業觀光區的規模,增添和完善各項旅遊要素,著力將其建設成山西省聞名的現代農業觀光園區。
澮河水岸風光旅遊區:位於史村鎮西吉必村澮河水庫岸邊,包括晉都民俗風情園、澮賢山莊等景點,以彰顯「三種文化」為主要特色。一是突出「晉文化」特色,園區內所有建築均體現出晉國古都文化風格和元素;二是突出澮河精神文化特色,使「萬眾一心、敢想敢幹、艱苦奮斗、不屈不撓」的澮河精神得到不斷的繼承和發揚。三是突出晉南民俗文化特色,集中展現晉南明清古建築文化、飲食文化和民俗文化等。
太子灘溫泉度假區:是以溫泉為核心開發打造的集溫泉養生、餐飲娛樂、文化展示、農業觀光、商務交流等為一體的現代綜合旅遊景區,由太子灘萬憬休閑度假區和太子灘休閑度假庄園兩個板塊構成。太子灘萬憬休閑度假區內的溫泉發現於2001年,流量每小時303m3,水溫46.5℃。泉水富含礦物質及微量元素,達到醫療熱礦水標准,水壓、水量、水溫、水質,在全國屈指可數。該區主要由室內游泳館、室外游泳館、萬憬花園酒店、御湯庭院等四部分組成。太子灘休閑度假庄園,是春秋時期晉太子申生泛舟救弟傳說的故事發生地,坐落於蓮花島環島的晉國歷史文化展示館——「申園」是其核心景點。
橋山黃帝文化風景區:《史記》載,「黃帝崩,葬橋山」,相傳古橋山為黃帝葬衣冠處。因橋山山勢巍峨、翠柏環繞,雨霽初晴、青碧嵐光,故稱「橋岳晴嵐」,乃古曲沃十景之一。景區山頂有黃帝廟,即為傳說中黃帝的東陵,與陝西黃陵縣的黃帝西陵遙相輝映,是華夏兒女祭祀先祖的聖地之一。
景明詩經山水旅遊區:位於曲沃縣城東南10公里的景明村南,地處曲沃、聞喜、絳縣三縣交匯的紫金山麓,山中有泉,史稱「沃泉」,經青玉峽谷至白石山崖,急流直下,出景明山而成瀑布,常年不斷,清澈可飲。古人「千古長鳴飛白練,濤似連山迎客來」就是景明山水美景的真實寫照。《水經注》描寫它「青岩若點黛,素湍如委練」,在峽谷中攔水成壩,高峽出平湖,環湖青山環抱、翠竹成林,在古代即是曲沃十景之一。該區主要景點還有龍岩園、牡丹園、水上樂園、千年銀杏樹、南林交龍泉寺以及正在規劃建設的南林交民俗風情古村落等。
晉園(公園):位於曲沃縣城東區中心地帶,佔地約318畝,整體設計立意於曲沃特級文物 ——春秋中晚期的錯黃銅寶壺。公園景觀主要包括「一心一湖兩帶八大景觀」。一心,即集「五館一中心」(包括城展館、圖書館、文化館、檔案館、老年活動館和會議中心)為一體的晉都文化活動中心;一湖,即水面約50畝的如意湖;兩帶,即沃水瀠洄水景帶和林間小溪水景帶,沃水瀠洄出於《曲沃縣志》「沃水瀠洄盤旋,是為曲沃」。全長600米,從公園的東北角開始,向西貫穿整個公園北側,至西北角假山處,折而向南注入如意湖。林間小溪水景帶位於公園的東側,全長450米,是在微地形和叢林綠籬中獨辟蹊徑打造的人與自然共融的親水景觀,體現「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八大景觀,分別為公園入口處的晉國風格的仿古牌坊、晉水橋、沃水瀠洄、文化中心兩側相呼應的戲院和晉國宮、人工湖和湖內的文公舫、湖東岸的晉國街。該公園於2012年啟動實施,於2014年5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
❹ 晉國博物館是哪位君王的墓
晉國博物館位於山西省臨汾市曲沃縣曲村鎮北趙村,該館是依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曲村——天馬遺址」而興建的山西省第一座遺址類專題博物館。也是我國唯一一座完整展示晉文化的平台。在該遺址的核心區域,發現了九組十九座晉國諸侯及夫人墓葬,十座車馬坑,發掘出土各類珍貴文物一萬兩千件。該館自2009年破土動工後,這座擁有中國商周時期最大車馬坑的博物館備受關注。這座車馬坑平面長方形,東西長21米,南北寬14米至15米,出土戰車48輛,戰馬105匹,是中國所發現商周時期最大的車馬坑,比秦始皇陵的車馬坑早600年。
❺ 山西省曲沃縣的西周著名的晉侯墓中的隨葬品有哪些
山西省曲來沃縣的西周著名的源晉侯墓一共有19座,都是歷代晉侯及夫人的墓,其中發現有大量華麗精美的玉器、青銅禮器等隨葬品。
隨葬的玉器種類繁多,裝飾華美,是西周時期等級昀高的玉器。其中發現玉器昀多的一個墓,有800件,昀有特色的是一匹圓雕的玉馬,立體的,呈靜態。
❻ 秦國的曲沃和現在的曲沃是不是同一個地方
是同一個地方。網路,維基網路都已說明。
晉國之古曲沃地在今聞喜縣,還是曲沃縣,歷來頗有爭議;至今不但聞喜、曲沃兩縣仍爭執不休,而且名家之著中持聞喜說的還大有人在。對這樁晉國史中的公案,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從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看古曲沃地在今曲沃縣
《史記·晉世家》:「唐在河、汾之東,方百里。」《毛詩·唐詩》有「成侯南徙,居曲沃。」從時間上推斷,此曲沃地當在晉始封之領域,因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見到成侯時擴張領土的記載。乾隆年間曲沃知縣張坊考之曰:「晉國以絳山為宗,絳水出絳山之南,沸涌而東,西經青玉峽,東流伏石罅至白石山,懸而為沃泉(即,景明瀑布),又東經白水村,九曲而北於澮,罅西流汾。凡曲沃、新田兩都襟帶,皆此沃水之所瀠洄盤旋,是為曲沃命名之由。」
曲沃地名的來歷,是與其境內的「沃泉」有著直接關系的。「爾雅」所謂「沃泉懸出」。漢劉熙《釋名》曰:「水從上下,有所灌沃也。」即指此水,史稱絳水·沃泉,曲沃人至今仍稱之為「曲泉」。而翻遍能見到所有的聞喜縣志並沒有這種關於曲沃地形地貌的記載。
從史料記載看古曲沃地在今曲沃縣
張坊《曲沃徵》:「今之沃猶古之沃也,何分於今古哉。新城為太子城,城乃今縣治。故城在縣西南二里,至今遺址宛然,即是晉成侯所徙之都,桓叔之封之國也。絳山不改,沃水常流,祖宗諸陵之魂魄,新城世子之英靈,千年如在,呼之可即出也。況其見於毛詩、春秋、國語、左傳、史記、前漢書者原有一一確證,何嘗有在今聞喜之疑據,及聞喜為今曲沃之明文也。」
最早提到古曲沃與聞喜有關系的是漢末汝陽的應劭,他在對《漢書·地理志》註解時認為:「聞喜,今曲沃,秦改為左邑,漢武帝於此聞南越破,改曰聞喜。」漢末以後的註疏、註解、索引,多以訛傳訛,牽強附會,堅持這個觀點。而聞喜縣志持此說,始於明萬曆年間聞喜人李汝寬《曲沃辯》,直到1993年的聞喜縣志仍以名人註疏為依據而持古曲沃為今聞喜說。實際上身為聞喜人氏,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楊深秀已經在《聞喜縣志》光緒版所述的沿革中講得很清楚。其論點主要有三:一是據柳宗元的考證「桐葉封弟」不可靠,晉國時,則縣之為桐鄉何以稱焉,「大抵議論雖正事實未覆,及文人相通弊終不可據為典要也」;二是秦屬河東郡東為桐鄉縣,西為左邑縣,兩縣並列,漢武帝以桐鄉改聞喜,則左邑縣仍在也,而應劭則把兩縣並為一縣於聞喜縣下注曰:秦為左邑,「心計偶粗遂致讀之者名實愈紊」;三是「又案班志曰:聞喜古曲沃。晉武公自晉陽徙此,唐撰晉書亦襲此語。後屢尋求始知,劉昭此注書欲以後書證前書之訛,特晉字下脫一陽字耳。昭若曰曲沃與晉陽相去六七百里則武公之非自晉陽徙也不必問己。又在絳縣下自注曰,晉武公自曲沃徙此,是又以故絳為今日之絳縣矣。非武公之好遷乃孟堅之多誤也。」(《中國地方集成》卷60《聞喜縣志》民國版)
查民國版《聞喜縣志》古跡,僅有晉城,又名避暑城;清原城,晉蒐兵於清源;左邑城在縣東三十里,晉武公自晉陽徙此,詩所謂從子於鵠是也。並無新城、下國之說。也沒有其它晉國時期的古跡可考。我們在同期的曲沃縣志,看看對「新城」「下國」是如何解釋的:「新城即今內城。左傳:驪姬使言於獻公。曰:曲沃君之宗也,宗邑無主,則民不威。若使太子主曲沃,可以威民。公說,使太子居之。閔公元年,公將上軍,太子申生將下軍滅耿,滅魏還,為太子城曲沃,號新城。僖公五年,太子自縊於新城,其祠墓在今治外城下西門外。」「下國,即沃國城。晉都古絳踞絳澮之源,沃居於下,故稱下國。《左傳》,晉侯改葬共太子,狐突適下國遇太子即此。其在新城西南。故曰新城西偏。(沃國,即曲沃古城——在縣治西南二里,西周晉成侯徙曲沃。)(厲侯、靖侯、釐侯、獻侯、五侯居此)。昭侯封成師於沃,即此。古鵠邑,在城南十里。唐風揚之水篇:從子於沃,從子於鵠。」《左傳》曰:「沃曲治也,鵠曲沃邑也,今為安鵠等」(中國地方誌集成卷49《曲沃縣志》民國版)。從人物記載看,晉時,僅有程離字子華,面見昭喜侯一事。與曲沃縣志中記載晉時眾多的人物事件相差之多,無法比擬。
從考古發現看古曲沃地在今曲沃縣
孫永和、張慶奎《古曲沃地域考析》(山西教育出版社《新田文化研討會論文集》2005年9月第一版)一文指出,從1973年起考古工作者多次對距聞喜縣城南5公里的上郭村古城遺址進行了調查發掘。從上郭村到村東北2.5公里許的丘家莊一帶,是一處西周晚期到春秋戰國時期的墓葬區。經過歷年發掘,出土遺物較為豐富,有「荀侯匜、貯子匜、陳公孫檀父旅壺」「刖人守囿」車等重要青銅器,還在上郭村村北一所小學內發現一段城牆,有學者據此便認為該處為曲沃城。但細查出土銅器銘文,卻難以發現與曲沃有明確和直接的關系。參加該處發掘的考古專家也認為:「推斷這個城即曲沃古城,目前的考古資料難以說明問題,其次這里的遺址也有充分調查,而已發現的墓葬規模也遠未達到公侯一級的標准。」但一點可以基本得到共識,這里就是秦漢時期的左邑縣城。而且該文還指出,從考古結果可知,西周初期的文化遺存,主要分布在翼城、曲沃兩縣之內,又比較集中在翼城的翔山以西,曲沃的汾河以東,澮河以北,翼城、曲沃兩縣的崇山以南的長形地帶。晉侯墓地所在的曲村·天馬遺址,則是其中心。1980年以來該遺址發掘工作成果輝煌,已發掘墓葬千餘座。根據調查和勘探得知,其春秋墓葬區埋葬總量可能超過2萬座墓葬。這里當是目前所知規模最大的周代墓地,與聞喜境內發現的春秋時期遺址相比,不可同日而語。
摘自《山西日報》
❼ 山西哪有些革命舊址、遺址、歷史古跡
山西的古跡
世界文化遺產
平遙古城、雲岡石窟、五台山,涌現出一批風景區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紀錄。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大同(第一批)、平遙(第二批)、祁縣 、新絳、代縣(第三批)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山西省靈石縣靜升鎮(第一批)、山西省臨縣磧口鎮(第二批)、山西省襄汾縣汾城鎮 (第三批)、山西省平定縣娘子關鎮 (第三批)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臨汾市(13處)
丁村遺址 舊石器時代 山西省臨汾縣丁村,位於襄汾縣城南五公里的地方
丁村民宅 明至清 山西省襄汾縣山西襄汾縣城南4公里丁村
陶寺遺址 新石器時代 山西省襄汾縣陶寺村
牛王廟戲台 元 山西省臨汾市臨汾縣魏村
霍州州署大堂 元 山西省霍州市霍州市東大街北一側
千佛庵 明 山西省隰縣城西一里許的鳳凰山巔
山東岳廟元至清山西省蒲縣城東二公里的柏山之巔
柿子灘遺址舊石器時代山西省吉縣東城鄉西村
曲村--天馬遺址 周 山西省曲沃縣曲村、翼城縣
大悲院宋、金山西省曲沃縣曲村北
侯馬晉國遺址 東周 山西省侯馬市遺址在侯馬市汾、澮兩河交匯處
廣勝寺 元、明 山西省洪洞縣東北17公里霍山南麓
洪洞玉皇廟元山西省洪洞縣
晉城市 (14處)
姬氏民居 元 山西省高平市城東北18公里的陳慪鎮中庄村
崇明寺北宋至明山西省高平市東南15公里的聖佛山東麓
開化寺北宋至清山西省高平市城東北17公里的舍利山腰
遊仙寺北宋至清山西省高平市城南10公里的遊仙山麓
定林寺元至清山西省高平市城東南5公里的七佛山南麓
南、北吉祥寺 宋~清 山西省陵川縣城西15公里的禮義鎮
龍岩寺金、明山西省陵川縣晉城市陵川縣梁泉村
小會嶺二仙廟北宋至清山西省陵川縣晉城市陵川縣小會村
崔府君廟金至清山西省陵川縣晉城市陵川縣禮義鎮
西溪二仙廟金至清山西省陵川縣晉城市陵川縣西溪村
青蓮寺 唐至清 山西省晉城市東南17公里的澤州縣硤石山腰
玉皇廟 宋至清 山西省晉城市東13公里府城村後的黃土崗上
晉城二仙廟 宋 山西省晉城市東12公里的澤州縣金村鄉東南村
澤州岱廟宋至明山西省澤州縣晉城市冶底村
長治市 (18處)
正覺寺金至明山西省長治縣看寺村
觀音堂明山西省長治市
潞安府城隍廟元至清山西省長治市
八路軍總司令部舊址 1938年 山西省武鄉縣
洪濟院金至清山西省武鄉縣沁縣城北30公里的南涅水村北隅
武鄉縣大雲寺宋至清山西省武鄉縣
會仙觀金至清山西省武鄉縣東25公里的監漳村西
沁縣大雲院宋至清山西省沁縣郭鎮
原起寺宋山西省長治市潞城市辛安村
法興寺 唐 山西省長子縣 城東南15公里的慈林山
崇慶寺 宋 山西省長子縣紫雲山
三嵕廟金至清山西省壺關縣鄉南陽護村
天台庵 唐 山西省平順縣東北25公里王曲村
大雲院 五代至清 山西省平順縣西北23公里的實會鄉實會村北龍耳山中
龍門寺 五代~清 山西省平順縣西北65公里的石城鄉源頭村北二里許的龍門山腰
淳化寺金山西省平順縣
明惠大師塔五代山西省平順縣長治市平順縣虹霓村
九天聖母廟北宋至清山西省平順縣城西10公里處的北社鄉東河村西的土丘上
呂梁市(6處)
馬茂庄墓群東漢山西省離石市
安國寺明山西省離石市
太符觀金至清山西省汾陽市
興東垣東岳廟金至清山西省石樓縣
香嚴寺金至明山西省柳林縣
則天廟 金 山西省文水縣
晉中市(11處)
榆次城隍廟 元~清 山西省榆次市
喬家大院清山西省祁縣
平遙城牆 明 山西省平遙縣
鎮國寺 五代至清 山西省平遙縣
雙林寺 明 山西省平遙縣
慈相寺北宋至清山西省平遙縣
平遙文廟金至清山西省平遙縣
祆神樓 清 山西省介休市
介休後土廟明、清山西省介休市
旌介遺址 商 山西省靈石縣
資壽寺明山西省靈石縣
陽泉市 (2處)
關王廟 宋 山西省陽泉市
大王廟金至明山西省盂縣
朔州市(3處)
廣武漢墓群 漢 山西省山陰縣
佛宮寺釋迦塔(應縣木塔) 遼 山西省應縣
崇福寺 金 山西省朔縣
運城市(22處)
馬村磚雕墓宋、金山西省稷山縣
青龍寺元山西省稷山縣
絳州大堂 元 山西省新絳縣
福勝寺元、明山西省新絳縣
稷益廟明山西省新絳縣
太陰寺金山西省絳縣
萬榮東岳廟 元至清 山西省萬榮縣
萬榮後土廟 清 山西省萬榮縣
萬榮稷王廟金山西省萬榮縣
臨晉縣衙元至近代山西省臨猗縣
禹王城遺址 東周至漢 山西省夏縣
司馬光墓 北宋 山西省夏縣
西陰村遺址 新石器時代 山西省夏縣
東下馮遺址新石器時代至商山西省夏縣
解州關帝廟 清 山西省運城市
泛舟禪師塔唐山西省運城市
蒲津渡與蒲州故城遺址唐至明山西省永濟縣
永樂宮 元 山西省芮城縣
西侯度遺址 舊石器時代 山西省芮城縣
清涼寺元山西省芮城縣
廣仁王廟唐山西省芮城縣
芮城城隍廟北宋至清山西省芮城縣
忻州市(11處)
洪福寺金山西省定襄縣
阿育王塔元山西省代縣
邊靖樓明山西省代縣
雁門關明山西省代縣
平型關戰役遺址 1937年 山西省繁峙縣
岩山寺 金 山西省繁峙縣
南禪寺大殿 唐 山西省五台縣
佛光寺 唐至清 山西省五台縣
白求恩模範病室舊址 1938年 山西省五台縣
顯通寺 明至清 山西省五台縣
廣濟寺大雄寶殿元山西省五台縣
大同市(12處)
雲岡石窟 北魏 山西省大同市
善化寺 遼、金 山西省大同市
華嚴寺 遼、金、清 山西省大同市
平城遺址 北魏 山西省大同市
方山永固陵北魏山西省大同市
大同九龍壁明山西省大同市
懸空寺 明 山西省渾源縣
荊庄大雲寺大雄寶殿金山西省渾源縣
渾源永安寺元山西省渾源縣
曲回寺石像冢唐山西省靈丘縣
覺山寺塔遼山西省靈丘縣
許家窯一侯家窯遺址 舊石器時代 山西省陽高縣、河北省陽原縣
太原市 (5處)
晉祠 宋 山西省太原市
龍山石窟 元 山西省太原市
晉陽古城遺址春秋至五代山西省太原市
竇大夫祠元至清山西省太原市
天龍山石窟東魏至唐山西省太原市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歷山、交城龐泉溝、寧武蘆芽山、陽城莽河、五鹿山
國家地質公園
黃河壺口瀑布、寧武萬年冰洞、五台山、壺關太行山大峽谷、大同火山群
第一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名單
山西省圖書館、山西博物院
❽ 山西的歷史古跡
世界文化遺產
平遙古城、雲岡石窟、五台山,涌現出一批風景區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紀錄。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大同(第一批)、平遙(第二批)、祁縣 、新絳、代縣(第三批)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山西省靈石縣靜升鎮(第一批)、山西省臨縣磧口鎮(第二批)、山西省襄汾縣汾城鎮 (第三批)、山西省平定縣娘子關鎮 (第三批)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臨汾市(13處)
丁村遺址 舊石器時代 山西省臨汾縣丁村,位於襄汾縣城南五公里的地方
丁村民宅 明至清 山西省襄汾縣山西襄汾縣城南4公里丁村
陶寺遺址 新石器時代 山西省襄汾縣陶寺村
牛王廟戲台 元 山西省臨汾市臨汾縣魏村
霍州州署大堂 元 山西省霍州市霍州市東大街北一側
千佛庵 明 山西省隰縣城西一里許的鳳凰山巔
山東岳廟元至清山西省蒲縣城東二公里的柏山之巔
柿子灘遺址舊石器時代山西省吉縣東城鄉西村
曲村--天馬遺址 周 山西省曲沃縣曲村、翼城縣
大悲院宋、金山西省曲沃縣曲村北
侯馬晉國遺址 東周 山西省侯馬市遺址在侯馬市汾、澮兩河交匯處
廣勝寺 元、明 山西省洪洞縣東北17公里霍山南麓
洪洞玉皇廟元山西省洪洞縣
晉城市 (14處)
姬氏民居 元 山西省高平市城東北18公里的陳慪鎮中庄村
崇明寺北宋至明山西省高平市東南15公里的聖佛山東麓
開化寺北宋至清山西省高平市城東北17公里的舍利山腰
遊仙寺北宋至清山西省高平市城南10公里的遊仙山麓
定林寺元至清山西省高平市城東南5公里的七佛山南麓
南、北吉祥寺 宋~清 山西省陵川縣城西15公里的禮義鎮
龍岩寺金、明山西省陵川縣晉城市陵川縣梁泉村
小會嶺二仙廟北宋至清山西省陵川縣晉城市陵川縣小會村
崔府君廟金至清山西省陵川縣晉城市陵川縣禮義鎮
西溪二仙廟金至清山西省陵川縣晉城市陵川縣西溪村
青蓮寺 唐至清 山西省晉城市東南17公里的澤州縣硤石山腰
玉皇廟 宋至清 山西省晉城市東13公里府城村後的黃土崗上
晉城二仙廟 宋 山西省晉城市東12公里的澤州縣金村鄉東南村
澤州岱廟宋至明山西省澤州縣晉城市冶底村
長治市 (18處)
正覺寺金至明山西省長治縣看寺村
觀音堂明山西省長治市
潞安府城隍廟元至清山西省長治市
八路軍總司令部舊址 1938年 山西省武鄉縣
洪濟院金至清山西省武鄉縣沁縣城北30公里的南涅水村北隅
武鄉縣大雲寺宋至清山西省武鄉縣
會仙觀金至清山西省武鄉縣東25公里的監漳村西
沁縣大雲院宋至清山西省沁縣郭鎮
原起寺宋山西省長治市潞城市辛安村
法興寺 唐 山西省長子縣 城東南15公里的慈林山
崇慶寺 宋 山西省長子縣紫雲山
三嵕廟金至清山西省壺關縣鄉南陽護村
天台庵 唐 山西省平順縣東北25公里王曲村
大雲院 五代至清 山西省平順縣西北23公里的實會鄉實會村北龍耳山中
龍門寺 五代~清 山西省平順縣西北65公里的石城鄉源頭村北二里許的龍門山腰
淳化寺金山西省平順縣
明惠大師塔五代山西省平順縣長治市平順縣虹霓村
九天聖母廟北宋至清山西省平順縣城西10公里處的北社鄉東河村西的土丘上
呂梁市(6處)
馬茂庄墓群東漢山西省離石市
安國寺明山西省離石市
太符觀金至清山西省汾陽市
興東垣東岳廟金至清山西省石樓縣
香嚴寺金至明山西省柳林縣
則天廟 金 山西省文水縣
晉中市(11處)
榆次城隍廟 元~清 山西省榆次市
喬家大院清山西省祁縣
平遙城牆 明 山西省平遙縣
鎮國寺 五代至清 山西省平遙縣
雙林寺 明 山西省平遙縣
慈相寺北宋至清山西省平遙縣
平遙文廟金至清山西省平遙縣
祆神樓 清 山西省介休市
介休後土廟明、清山西省介休市
旌介遺址 商 山西省靈石縣
資壽寺明山西省靈石縣
陽泉市 (2處)
關王廟 宋 山西省陽泉市
大王廟金至明山西省盂縣
朔州市(3處)
廣武漢墓群 漢 山西省山陰縣
佛宮寺釋迦塔(應縣木塔) 遼 山西省應縣
崇福寺 金 山西省朔縣
運城市(22處)
馬村磚雕墓宋、金山西省稷山縣
青龍寺元山西省稷山縣
絳州大堂 元 山西省新絳縣
福勝寺元、明山西省新絳縣
稷益廟明山西省新絳縣
太陰寺金山西省絳縣
萬榮東岳廟 元至清 山西省萬榮縣
萬榮後土廟 清 山西省萬榮縣
萬榮稷王廟金山西省萬榮縣
臨晉縣衙元至近代山西省臨猗縣
禹王城遺址 東周至漢 山西省夏縣
司馬光墓 北宋 山西省夏縣
西陰村遺址 新石器時代 山西省夏縣
東下馮遺址新石器時代至商山西省夏縣
解州關帝廟 清 山西省運城市
泛舟禪師塔唐山西省運城市
蒲津渡與蒲州故城遺址唐至明山西省永濟縣
永樂宮 元 山西省芮城縣
西侯度遺址 舊石器時代 山西省芮城縣
清涼寺元山西省芮城縣
廣仁王廟唐山西省芮城縣
芮城城隍廟北宋至清山西省芮城縣
忻州市(11處)
洪福寺金山西省定襄縣
阿育王塔元山西省代縣
邊靖樓明山西省代縣
雁門關明山西省代縣
平型關戰役遺址 1937年 山西省繁峙縣
岩山寺 金 山西省繁峙縣
南禪寺大殿 唐 山西省五台縣
佛光寺 唐至清 山西省五台縣
白求恩模範病室舊址 1938年 山西省五台縣
顯通寺 明至清 山西省五台縣
廣濟寺大雄寶殿元山西省五台縣
大同市(12處)
雲岡石窟 北魏 山西省大同市
善化寺 遼、金 山西省大同市
華嚴寺 遼、金、清 山西省大同市
平城遺址 北魏 山西省大同市
方山永固陵北魏山西省大同市
大同九龍壁明山西省大同市
懸空寺 明 山西省渾源縣
荊庄大雲寺大雄寶殿金山西省渾源縣
渾源永安寺元山西省渾源縣
曲回寺石像冢唐山西省靈丘縣
覺山寺塔遼山西省靈丘縣
許家窯一侯家窯遺址 舊石器時代 山西省陽高縣、河北省陽原縣
太原市 (5處)
晉祠 宋 山西省太原市
龍山石窟 元 山西省太原市
晉陽古城遺址春秋至五代山西省太原市
竇大夫祠元至清山西省太原市
天龍山石窟東魏至唐山西省太原市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歷山、交城龐泉溝、寧武蘆芽山、陽城莽河、五鹿山
國家地質公園
黃河壺口瀑布、寧武萬年冰洞、五台山、壺關太行山大峽谷、大同火山群
第一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名單
山西省圖書館、山西博物院
❾ 中國最著名的十大古墓
西周
1. 西周大墓,即陝西省周公廟遺址,西周最高等級的陵坡墓地。發掘之初被寄予厚望的墓地中規格最高的32號大墓,由於被盜嚴重,甚至出土了2002年的礦泉水瓶,而出土文物寥寥。該墓此前即被認定是一個諸侯國國君級別的大墓,後又被懷疑是周公墓,可是最終由於出土器物沒有確鑿認定,而至今不知墓主身份。
春秋早期
2. 晉侯墓,位於山西省曲沃縣羊舌村,墓地因被盜而發現。清理結束的兩座大墓早期均曾被盜,專家推測,很有可能是一種與復仇有關的毀墓行為。由於被盜,墓中未出土有關墓主身份的印或銘文,墓主是否真的是晉文侯和夫人,可能永遠是一個謎。
春秋
3. 秦公大墓,甘肅禮縣永興大堡子山,此墓的發現意義非凡,長期以來,我國考古學界一直探索的秦國四大陵區最早的西垂陵區遺址這一千古之謎終於揭曉。秦公大墓據專家考證是秦國開國國君或其子秦文公的夫婦陵墓。該墓為研究秦國的陵寢制度和歷史提供了新資料。該墓15年前就已嚴重被盜,大量珍貴文物現仍流失海外。
戰國早期
4. 郭庄大墓,這座大墓經歷了至少17次盜掘,其中包括戰國盜洞一個,東漢盜洞7個、現代盜洞9個,但由於擁有十分完善的防盜系統,墓地發掘後仍出土大量珍貴器物,可算一個奇跡。它有很多巧妙的防盜機關,是典型的積石積沙墓,深達17米。該墓主人應是一位地位顯赫的楚國高級貴族。
戰國(楚)
5. 九連墩古墓,由於墓地土質為沙土,屢發塌方險情,但也正是由於坍塌,使盜墓者僅進入南槨室,所以損失不大。楚墓很多,但十墓九空,多是被盜空。該墓出土大量精美青銅器,墓主人被認為是楚國高級官員。
漢朝
6. 徐州獅子山漢墓,早年間曾被盜,由於做賊心虛、過於匆忙,盜墓賊漏過了獅子山楚王墓甬道兩側密封著的幾個耳室,這一失漏使大批文物珍寶躲過了劫難。該墓發現的金縷玉衣被認為是我國發現的最精美的一件玉衣。玉片共有4248片,均為玉中極品,遺憾的是金縷玉衣上的金絲被盜墓者抽走了。
漢唐之間
7. 老山漢墓,位於北京市石景山區,是在1999年底破獲的一起盜掘古墓案中發現的。該墓被盜過於嚴重,墓主都被拽出棺外,墓中器物所剩無幾,令人大失所望。通過人骨復原,墓主人容顏已被完整呈現,但他的身份至今仍是一個謎。
唐朝
8. 永泰公主墓,墓室的右側有一盜洞直貼墓壁而下,盜洞正好打在前墓室與甬道之間。前有墓道填土所阻,後為墓室磚壁所堵,惟有此處可以進入墓室,選點之准令人驚嘆。盜洞底部有一副骨架及鑿子、錘子等,這意味著盜洞打通後,此人進入墓室盜寶,最終被地面見利忘義的夥伴活活悶死。
宋朝
9. 秦檜獨子墓,即2006年備受關注的南京江寧「疑似秦檜墓」,墓主其實為秦檜獨子秦熺,在3個墓室中共出土金、銀、銅、漆、瓷、鐵質文物100餘件。該墓的墓室呈倒「品」字形朝向北方,中間的秦熺墓已被盜過,墓主已無處尋覓,而西北角的墓室為秦熺正室夫人墓,但因為沒有墓誌,不知道秦熺的正室夫人是何許人。
清朝
10. 東陵慈禧墓,慈禧太後生前酷愛珠寶、玉器及金銀器皿,死後棺內陪葬的珍寶價值白銀高達億兩。其中包括織金的陀尼經被,經被上綴有的820粒珍珠全部被盜墓賊拆走;盜墓者甚至將慈禧牙齒撬開,盜走了她口中價值連城的夜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