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遺址
⑴ 臨汾浮山縣的歷史名人和遺跡
遺跡及風景區
天聖宮古遺址 鐵牛山漢代冶鐵遺址 古郭城遺址
橋北新石器時代及漢代遺址 北西河新石器時代遺址 史家坡古脊椎動物化石遺址
齊 、唐造像碑 摩崖造像碑 老子八十一化線刻圖碑
文廟大成殿 清微觀 徐家安子戰斗遺址
歷史名人:
鄭淵潔 1955年生。山西浮山縣人。中國童話大王
⑵ 安徽肥東浮山怎麼樣
樓主,你是不是再說桴槎山?真是佩服你啊!!如果是的話,告訴你桴槎山沒什麼好玩的,沒有開發,沒有特色,就是春天的時候會有人上去挖野菜``別的什麼都沒有了```
⑶ 安徽浮山國家地質公園的公園遺跡
浮山,位於安徽省樅陽縣境內,與黃山、九華山、天柱山、琅琊山並稱為安徽省五大歷史名山。距樅陽縣城30km,面積18km2,由六個景區構成:張公岩天池景區、會聖仙橋景區、金谷妙高景區、木氽 山景區、浮東水上休閑度假娛樂區、北後山生態森林花果景觀區。
浮山是一座白堊紀時期的火山,由富鈉、鉀的火山岩組成。經一億多年的風雨剝蝕,仍保留著完整性與典型性。其火山爆發方式類似義大利維蘇威火山。它在長江中下游——郯城、廬江火山岩帶內屬於晚期火山的傑出代表,是研究粗面岩的天然陳列館,是探索地球深部物質的「超深鑽」。
浮山古火山經大自然精雕細刻,塑造了疊嶂、峭壁、岩洞、怪石、岩鍾、天橋與澗流,幽谷與湖盪為組合的自然景觀。它秀麗玲瓏、岩嶂壁立、洞壑幽藏、河湖環繞,而領人神往,聞名於世。
浮山歷史文化起源於南朝梁代(公元205—557年)。高僧名士遠祿(曹洞宗第七代祖師),智豈頁 (天台宗創造人),王陽明(理學家),白居易,范仲淹,王安石,歐陽修,蘇東坡,方以智,方苞,姚鼐(桐城派)等,都在浮山留下豐富的文化遺跡。
探訪文化淵源,搜尋歷史足印,浮山將為遊客提供一份翔實的人文資料庫。
⑷ 寫浮山堯王山1位置2特點3情感
從地理空間的視角來看,浮山位於上古時期斗維之野與古三河域內,亦即專帝堯活動中心地域屬的東部山區。
據考古發現,位於縣城南13公里司空山西麓的史家坡村北溝遺址,經鑒定為新生代上新世第三紀,距近約800至1000萬年左右,對研究古氣候、古地理、古地質、古生物演化及人類早期進化均有重要價值;而位於縣城北8公里之橋北村西南的橋北新石器時代及漢代遺址,自新石器時代中期到漢代期間基本沒有缺環。其中新石器時代、東周及漢代遺物最為豐富,橋北遺址還包含商代晚期即殷墟時期的歷史文化元素。此外,位於縣城西3公里北西河村周圍的北西河新石器時代遺址,經鑒定屬於距今約6千多年的仰韶文化.
以上考古發現,足以說明浮山人類文明歷史之悠久和豐厚。本文僅就龍山文化時期浮山縣域的堯文化遺存進行梳理和探討。
⑸ 浮山縣的風景名勝
風景名勝天聖宮古遺址鐵牛山漢代冶鐵遺址古郭城遺址橋北新石器時代及漢代遺址北西河新石器時代遺址史家坡古脊椎動物化石遺址齊 、唐造像碑摩崖造像碑老子八十一化線刻圖碑文廟大成殿清微觀徐家安子戰斗遺址
⑹ 浮山的旅遊開發
浮山開發,古已有之,解放後的開發始於20世紀80年代。1984年春,安徽省建設廳下撥了規劃經費。同年,安慶行署建設局,組成了以工程師蔣品珍,助理工程師王本立和技術員何基松等十餘人的考察規劃小組,對浮山和白雲岩景區進行了為期一月的考察,8月底制定了《總體規劃大綱》。
1984年11月14日至16日,「浮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評議會,在樅陽蓮湖飯店召開。會議由省建設廳副總工程師羅清澄和行署建設局副局長蔣品珍主持,行署顧問朱佐臣參加了會議,並邀請了北京大學、省文化廳、文物局、安慶市、蚌埠市、九華山、天柱山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共68人。通過規劃介紹和實地踏勘,到會代表進行了認真的評議。
1985年元月25日,樅陽縣人大常委會審查通過了《浮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大綱》修改稿,30日上報待批。1985年9月2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委託省建設廳審查批准了規劃大綱,決定實施。1987年8月20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浮山為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
1985年4月21日,浮山正式接待國內遊客。同年11月3日,首次接待了外國來賓(日本學者)。 根據浮山峰低水繞,景點集中,岩洞、石刻隱藏於半山腰的特點,游覽線路採取雙回環形式。其路線選擇依地形而變化,因景而異,分一日游、二日游。
一日游
浮山鎮(擬建中)-山門-「靈猴迎客石」-御碑亭-雙瞻閣-金谷岩-紫霞關-龍湫池-望江亭-打鼓洞-仙人橋-會聖岩(午餐)-大天池-張公岩-海島岩-中共桐廬縣委機關舊址-檣山-浮山鎮。
二日游
第一天,浮山鎮-山門-靈猴迎客石-御碑亭-金谷岩-紫霞關-首楞岩-望江亭-仙人橋(午餐)-談禪岩-打鼓洞-雷公洞-浩笑廊-會聖寺-三寶塔-方以智墓-雙瞻閣-浮山鎮。
第二天:浮山鎮-檣山-摘星岩-醉翁岩-中共桐廬縣委機關遺址-海島岩-張公岩(午餐)-大天池-元寶峰-抱龍峰-烈士墓-水上公園(擬建中)-浮山鎮。
⑺ 蘇維埃政府的歷史遺跡包括哪些地方
井岡山革命遺址、大南山革命遺址、延安革命遺址、茶陵革命遺址、浮山革命遺址等。
1、井岡山革命遺址
井岡山個舊遺址位於江西省吉安井岡山市境內,位於江西省和湖南省之間的羅霄山山脈的中部。群山環繞,中部多盆地環繞,平均海拔1000米。
1927年10月,秋收起義失敗後,毛澤東率領軍隊進入井岡山,在那裡建立了全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根據地以宜平為中心,包括寧康、永新、酃縣275公里,以及吉安、安福、司、酃縣的部分地區。井岡山革命遺址主要位於江西省井岡山市的扎坪、茅坪、吳涇、吳無口。
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宣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國務院批准井岡山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2017年12月2日,井岡山革命遺址被列入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2017年12月2日,它被列入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2、大南山革命遺址
丹南山革命遺址位於廣東省汕頭市。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革命根據地,特別是紅場鎮,被指定為汕頭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場是二戰時期的革命根據地,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
大南山革命遺址的紅場、紅宮和革命口號石刻被列為廣東省重點保護的革命文物單位。
紅場鎮原名「石船」,1961年為紀念革命遺址「紅場」而改名為紅場。紅場是二戰時期的革命根據地,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早在民國17年(1928年),紅場就一直是東江革命根據地。
紅宮原為紅場鎮林召村李宗祠,是朝陽縣紅軍47團和革命委員會成立的地方,也是彭陽軍事學院第四分院的所在地。
大南山石刻革命口號分布在大南山的腹地。研究大南山土地革命史具有重要的保護價值。
3、延安革命遺址
延安革命舊址位於陝西省延安市。1937年至1947年,延安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所在地,也是陝甘寧邊區首府。它是中國革命的指導中心和後方,是革命的聖地。
嚴老網站的一個革命包括Fenghuangshan中央委員會的舊網站,老網站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在Yangjialing,秘書處的舊網站黨中央對棗園,老網站Wangjiaping的中央軍事委員會的舊網站一般八路軍總部,和老邊區政府的網站。
此外,網站的陝西、甘肅和寧夏邊境地區委員會,燕的寶塔,Qiaoxigou魯迅文學藝術學院的網站(第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南泥灣,Qingliangshan新聞出版部門,中共中央黨校,西北黨中央、陝西、甘肅和寧夏邊境地區銀行,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等等。,
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宣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6年9月,Yan'anRevolutionoldsite被列入「第一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單。
4、茶陵革命遺址
茶陵是中國工農兵政府的第一個誕生地。新民主主義革命和斗爭為新中國的誕生作出了巨大犧牲,留下了許多動人的故事和寶貴的遺產。據統計,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茶陵共有革命舊址近100處,重要遺址7處。
5、浮山革命遺址
位於桐城東鄉,第一次大革命失敗後,上海、安慶的部分共產黨人,轉移到浮山,繼續從事地下斗爭,因而當時的浮山成為安徽省的一個革命活動中心。
周恩來總理曾說:「浮山地處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前哨,浮山中學不同於一般的學校,它是該地區革命活動的中心。」
⑻ 求綿陽羅浮山詳細攻略
羅浮山主要是來泡溫泉和爬山源,還有現在新開的水上樂園就是價格有點貴好像要98一個人■【綿陽城區以外地區景點】
佛爺洞、乾元山、李白故里、竇圌山、觀霧山、吳家後山、藏王寨、養馬峽、李白紀念館、李白故里風景名勝區、天寶山、白龍宮、羅浮山、白水湖、龍泉礫宮、千佛山、七賢柏、小石林、雎水海綿生物礁、尋龍山·龍隱鎮、七曲山大廟、翠雲廊古蜀道國家級森林公園、司馬長卿石室、卧龍唐代石刻、兩彈城、北川地震遺址、西羌九黃山猿王洞景區、報恩寺、蜀漢江油關、白馬寨、王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涪江龍門峽、龍門山森林公園、郪江古鎮、雲台觀、魯班湖、梓州杜甫草堂、鳳凰山森林公園、東山、蟠龍山大佛寶剎、嫘祖陵、高山森林公園、大禹故里、嫘祖故里、泗耳自然保護區、虎牙自然保護區、千佛山自然保護區
⑼ 安慶浮山旅遊風景區的人文景觀
浮山古有十亭,僅存渡仙亭,後恢復御碑和望江兩亭,其餘規劃在遺址上逐步重建。
望江亭,在妙高峰頂,明嘉靖三十二年至三十四年(1553-1555年)之間桐城縣令樊仿建。站立亭中,可見四山縹緲,長江如練,三公、九子、皖山、龍眠諸峰,俱在望中。此亭早毀,1986年重建。現亭為仿古木結構。兩層六角,周有石欄和木凳,南北有石級,整個亭址佔地一畝。
御碑亭,為康熙年間山足和尚建。亭在華嚴寺山門內(現浮山中學校園),亭中立有聖旨碑,早毀。現亭重建於中學西南側的葫蘆山(古名待佛嶺)上,為仿古木結構,上蓋小青瓦,下有坐凳,六角飛檐,外型美觀。該亭佔地面積100平方米,造價為二萬元,由江蘇高郵浮山清代古亭渡仙渡古典園林建築工程處承建,1986年底竣工。
渡仙亭,在張公岩與觀音岩之間,過渡仙橋即達。亭為條石結構,方形,四根石柱上刻著楹聯,佔地面積7.29平方米。該亭建於清嘉慶拾陸年(1811年),高僧慧蓮募化所造。 浮山在建國前有塔二十座,多以方石壘成。塔內分藏舍利、爪發、衣缽、骨灰等,留存的有:
遠祿祖師塔
在會聖岩右,棲真岩內。岩端刻有「開山和尚卯塔」字樣。宋嘉祐五年(1060年),徐家市民陳文政建,范仲淹為塔銘,後被侵佔者用亂石壘塞。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六月,阮自華同朗目、淡居二高僧重建。塔高7尺,圓形,直徑3尺,為高級白石雕刻而成。塔上聯雲:「千里瓢囊歸葉省,一屏棋局付歐公。」朗目有記事七絕—首在岩壁。明太史黃輝題「遠公塔院」四字於岩端,解放後,塔被嚴重損壞。1986年,管理處重修此塔和塔院。
古庭禪師衣缽塔
在金谷岩內,塔高3米,直徑1.9米,石結構。明代所建,萬曆間重修;今又修復一次。三寶塔,在「阮集之讀書處」東側,明萬曆三十年(1602)朗目本智禪師建造,為眾僧藏骨之所。塔後有二小塔,左刻「卧雲禪師之塔」,右刻「方山寶」(已不存)。塔7層,高7米,中空,塔底直徑3.3米。塔體呈正六邊形,為方石結構。正面中間有一塊碑刻,上書「三寶塔」三字,字體剛勁有力,為朗目和尚所書。1989年冬,浮山管理處予以重修。 浮山有山有水,環境幽雅,歷有高人擇居,現存名人故居三處。
方以智故居
方以智故居,在浮山西麓,丹丘、墨歷兩岩之下,現名陸庄,舊名在陸居,全稱在陸山莊,建於明萬曆辛亥(1611年),為方大鎮所建。
吳芝瑛故居
吳芝瑛,清末女詩人,秋瑾的好友。秋瑾出國留學及回國辦《女報》,均得到她的支持和援助。秋瑾犧牲時,她不顧安危,為其奔喪收葬,時人為之敬佩。芝瑛故居,在浮山西3公里處,名「鞠隱山莊」,系其父吳康之所建。時值清末,外侮內憂,朝政日非。康之目不忍睹,則慕學陶潛慨然退居田園,並以淵明愛菊之意,自號「鞠隱」(菊、鞠,古通用)以示志,故名其居為「鞠隱山莊」。鞠隱山莊,佔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原有三進廳房和其它瓦屋40餘間;外有圍牆,南北門樓及石級台階;正廳懸掛吳芝瑛親筆書寫的「鞠隱山莊」匾額,毀於「文革」之初。
房秩五故居
房秩五是浮山中學的創辦人。1929年,學校在校之東北建造了一座別具一格的小樓房,將閣樓取名為「雙瞻閣」。1984年,樅陽縣人民政府作出決定,收回雙瞻閣,交浮山管理處使用。當年,管理處重修此閣。1989年,縣政府將其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二年,由管理處主持,再度擴建了圍牆,並新建了「紫霞居」、「邀月堂」。 浮山水路較為方便,上行可至廬江,下行出白盪,可達安慶、九江、蕪湖、南京;加上山勢險惡,多懸崖絕壁,內有洞穴可居,外有水可作壕障,因此歷史上常成為兵家紮寨之所。
元末陳寨
元朝末年,義軍四起,自稱漢王的陳友諒紮寨浮山,從此戰事不息。人稱浮山為「陳寨」,即由此而來。妙高峰,就是當年陳友諒的點將台;屯兵峰,就是陳友諒的屯兵處;西南三里的長山,就是徐魏公的屯兵山;山下會聖岩景區,四關俱全,古寨石牆依然可見,這就是當年的陳、趙大本營-中軍帳;天池周圍的石骨上,到處可見圓孔,這就是當年的插旗處。還有保存完好的朱洪武炮台。
明末胡寨
明朝末年,張獻忠在桐城一帶活動達十年之久。據舊志載:「祟禎之季,寇亂四方,居人思所以衛難者,結堡於浮城,其四圍東西留兩門。」此次浮山紮寨,因堡長為胡其芬,故名「胡寨」。
清末占寨
太平軍攻下安慶,浮山群眾在當地封建勢力的煽動下,結寨浮山,對抗太平軍。其為首者占礱匠紮寨浮山,以戧山為小寨,成犄角之勢。 敕賜大華嚴寺,古為浮山寺,南陳智者大師創建。右代重修,修繕後的浮山金谷禪寺最後毀於清末。房秩五先生在古寺的遺址處創建浮山公學,即浮山中學之前身。
金谷禪寺,建於宋代前。因寺前有株木蓮樹,故俗稱「木蓮閣」。入山門,步石級,可達大殿。殿兩廂是倚岩而建的東、西樓,左側是選佛岩,岩下建有僧廚。全寺佔地面積2000平方米。
會聖禪寺,位於浮山中部,為江左名剎。該寺建於晉梁,衰於五代,興於趙宋。至明萬曆年間,香火日盛。此寺為圓鑒大師遠祿給歐陽修說法處。會聖禪寺毀於太平天國時期的浮山之戰。清宣統二年(1910),重建瓦房三大間。1986年浮山管理處主持重修,現已初成,全寺佔地面積1080平方米。寺匾「會聖古剎」為趙朴初手書。
壁立岩寺,初為道觀,因宋代張同之在此面壁修道,故名。明萬曆年間,改為佛寺。寺前原有「夕陽樓」一座,古樸典雅;寺旁建有僧房,共佔地224平方米。清嘉慶時,有高僧慧蓮在此駐錫,並於寺西建起「渡仙亭」,與「夕陽樓」相峙。寺廟毀於清末,但香客依然不絕。
觀音岩寺,古稱「嘯月岩」,位於浮山西部,佔地580平方米,寺名為明安慶知府趙壽祖題。前有僧房數楹,倚岩添瓦,就石為門。岩內設有「大士閣」,供奉白衣觀音,門外有「雲錦廊」,系明代連雲禪師所建。是寺於50年代拆毀,今復建。
⑽ 中國革命遺址有哪些
井岡山革命遺址、大南山革命遺址、延安革命遺址、茶陵革命遺址、浮山革命遺址等。
1、井岡山革命遺址
井岡山革命遺址,位於江西省吉安井岡山市境內,地處江西、湖南兩省相交接的羅霄山脈中段,四周環繞高山,中部多盆地,平均海拔1000米。
1927年10月,秋收起義失敗後,毛澤東率領部隊挺進井岡山,在井岡山創立了全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根據地以茨坪為中心,擁有寧崗、永新、蓮花三縣和吉安、安福、隨縣、酃縣的一部分,方圓275公里。井岡山革命遺址主要集中在江西省井岡山市的茨坪、茅坪、大小五井及五大哨口等地。
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國務院批准井岡山為第一批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
2017年12月2日,井岡山革命遺址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2017年12月2日,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單。
2、大南山革命遺址
大南山革命遺址位於廣東省汕頭市,大南山潮南區紅場鎮雷嶺鎮處,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革命根據地,尤其是紅場鎮,被定為汕頭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場是二戰時期革命根據地,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
大南山革命遺址現有革命舊址紅場、紅宮、石刻革命標語被列為廣東省重點保護革命文物單位。
紅場鎮原名「石船」,1961年為紀念革命舊址「紅場」而改稱紅場。紅場是二戰時期革命根據地,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早在民國17年(1928),紅場已是東江革命根據地。
紅宮原為紅場鎮林招村李氏祖祠,是紅軍47團成立和潮陽縣革命委員會成立的舊址,也是彭楊軍校第四分校的校址。
大南山石刻革命標語分布在大南山腹地。對於研究大南山土地革命歷史具有較為重要的保護價值。
3、延安革命遺址
延安革命舊址,位於陝西省延安市。1937年至1947年,延安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和陝甘寧邊區首府,是中國革命的指導中心和總後方,是革命聖地。
延安革命舊址包括鳳凰山中央中央舊址、楊家嶺中共中央舊址、棗園中共中央書記處舊址、王家坪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舊址、八路軍總司令部舊址、陝甘寧邊區政府舊址等。
以及陝甘寧邊區參議會、延安寶塔、橋兒溝魯迅藝術文學院(六屆六中全會舊址)、南泥灣、清涼山新聞出版部門舊址、中共中央黨校、中共中央西北局、陝甘寧邊區銀行、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舊址等遺址。
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6年9月,延安革命舊址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4、茶陵革命遺址
茶陵是中國第一個工農兵政府誕生地,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斗爭中,為新中國的誕生作出了重大犧牲,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和寶貴的遺產。據統計,第一、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茶陵的革命紀念舊(遺)址有近100處,其重要遺址有7處。
5、浮山革命遺址
位於桐城東鄉,第一次大革命失敗後,上海、安慶的部分共產黨人,轉移到浮山,繼續從事地下斗爭,因而當時的浮山成為安徽省的一個革命活動中心。
周恩來總理曾說:「浮山地處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前哨,浮山中學不同於一般的學校,它是該地區革命活動的中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井岡山革命遺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大南山革命遺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延安革命遺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茶陵革命遺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浮山革命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