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青海古城遺址一覽表

青海古城遺址一覽表

發布時間: 2021-02-03 21:00:17

A. 青海古代各時期叫什麼

1、殷商以前青海被稱為「三危地」。

2、商代到周秦時青海稱為「西戎氏羌地」。

3、西周時期(約公元前11~前8世紀)當時的居民已能製造戈、刀鏃等銅質武器,周代農業和牧業均較發達。自夏商至周,青海即屬雍州地,羌人與匈奴、華夏關系密切了,接近中原地區的部分羌人逐漸同華夏族融合,成為後來的漢族。

4、戰國時代(公元前5~前2世紀)由於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河湟地區,羌人由狩獵、畜牧轉到農業。由於農牧業生產的發展,四方依附的部族越來越多。

選愛劍(當時受到羌人尊敬的歷史代表人物)為首領,後實行世襲制,由其子孫繼承。西羌人首領稱為「豪」、「酋長」、「戎王」,是當時部落的統治者。

5、秦代(公元前221~前207年)青海一隅比較安定,羌人有較大的繁衍。愛劍曾孫忍及弟舞仍留在湟中,其叔向南越賜支河西遷數千里,以牧為業,很是興旺。

當時貿易是以物易物,牛在以物易物貿易中作用突出。治銅技術的傳入,改進了生產工具和生活工具,手工業有所發展。

6、漢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漢武帝在青海設立臨羌縣和破羌縣(今樂都一帶),同時帶來了先進技術和文化。西漢宣帝元年,令將軍趙充國引兵攻先零羌,同時實行屯田。

這時羌人分化為生羌、熟羌戶。羌漢雜居,促進了河湟一帶農牧業的進一步發展。西漢末年,王莽要西海羌人獻地稱臣,卑禾羌首領良願同意讓出西海周圍的土地。

王莽在今海晏縣三角城設西海郡,置太守,下設五縣。東漢建國後七、八十年,羌人移居甘肅隴東、陝西西部、寧夏南部等地,稱為東羌,以西地區的羌人稱為西羌。

7、三國、西晉、南北朝時代(公元3~6世紀)

魏在青海置西平郡(今西寧市)。從天水、狄道以西,黃河以南,均為羌人游牧范圍。晉統一後,仍設西平郡,並設將軍於茫拉川(貴南境內)挾制羌人。

公元397年至414年,鮮卑族勢力擴大,並在樂都、西平先後建立了地方割據政權,控制了數萬羌胡部落。鮮卑人的一支吐谷渾建立的吐谷渾王國,設立學校,選拔人才,開科取士,設置官職,開辟了東西交通通道,西寧成了交通要道。

四世紀為吐谷渾最盛時期,其范圍東西三千里,南北千餘里。他們與羌人雜居,從事游牧。此時,青海廣大牧業區進入了游牧封建社會的初級階段。

8、隋代(公元589~618年)

吐谷渾「奉表稱蕃」。煬帝設西海郡及河湟郡,控制了青海湖東部和南部。隋末,吐谷渾人伏允率眾回到青海湖周圍。居住在邊遠的羌族,完全過著游牧生活,與東部河谷地帶的民族相比,在各方面懸殊很大。

9、唐代(公元618~896年)

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改西平郡為鄯州,任命刺史以控制青海。6世紀中葉,西藏的吐蕃(音:波)(屬西吐)日益強盛。吐蕃首領松贊干布擊敗了青海東部吐谷渾,完成了青藏高原的統治,建都邏些(拉薩),青海為吐蕃所轄。

公元638年,吐蕃與唐在松州交戰,互有勝負,松贊干布罷兵,向唐謝罪。唐遂應允和親,公元640年唐太宗之女文成公主嫁於松贊干布。文成公主所帶的工匠、藝人、書籍,對青海、西藏的經濟、文化發展影響很大。公元710年,唐中宗之女金城公主嫁給吐蕃棄隸緒贊。

唐與吐蕃和好,並立碑於赤嶺(今日月山),「交馬」與「互市」均在赤嶺。唐與吐蕃交往密切,青海便成了拉薩至長安的交通要道(即唐蕃古道)。

同時,唐的農業、牧業和手工業技術,漸漸傳入青海各地。唐末,吐蕃在青海地區的統治被推翻後,廣大牧區出現了許多小部落,形成割據局面。

10、宋代(公元10~13世紀)

公元11世紀初,青海東部的封建勢力擁立吐蕃普約後裔為王,稱「唃(音古)廝啰」,號為宗喀王,建都「青唐」(今西寧)。

公元 1099-1104年間,北宋中央政權力量到達河湟地區,並將鄯州改為西寧州,於是西寧名稱開始使用。北宋政權在河湟地區屯田,直到1127年,金兵攻入陝西時,北宋才放棄在青海的屯田。

11、元代(公元13~14世紀)

13世紀初,成吉思汗由中亞細亞回師,親率大軍經臨洮進佔西寧州,並在河州(今臨夏縣)設置「吐蕃宣慰司都元帥府」,管理甘肅、川北、青海一帶吐蕃等族廣大牧區,湟水流域各縣,均受制於西寧州。

當時牧區推行土司制度,並封吐蕃部落的上層分子為土司、千百戶等職,以統治所轄地區。在這一時期,青海的游牧部落獲得了安定生息。這時,在成吉思汗的支持下,藏傳佛教在青海逐漸盛行起來,並建立了許多寺院。

(1)青海古城遺址一覽表擴展閱讀

青海位於中國西部,地理位置介於東經89°35′——103°04′,北緯31°9′-39°19′之間,全省東西長1200多公里,南北寬800多公里,總面積72.23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十三分之一,面積排在新疆、西藏、內蒙古之後,列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第四位。

青海四周相鄰的省、區,北部和東部同甘肅省相接,西北部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相鄰,南部和西南部與西藏自治區毗連,東南部與四川省接壤。

B. 青海的名勝古跡有哪些

青海名勝古跡 風景名勝文章列表
[青海名勝古跡 風景名勝]格爾木胡楊林 佚名 04-27
[青海名勝古跡 風景名勝]察爾汗鹽湖景觀 佚名 04-27
[青海名勝古跡 風景名勝]文風景綺麗多姿的文成公主廟 佚名 04-27
[青海名勝古跡 風景名勝]氣勢恢宏的佑寧寺 佚名 04-27
[青海名勝古跡 風景名勝]仙米原始森林 佚名 04-27
[青海名勝古跡 風景名勝]柳灣墓地 佚名 04-27
[青海名勝古跡 風景名勝]熱水吐蕃墓葬遺址 佚名 04-27
[青海名勝古跡 風景名勝]諾木洪文化遺址 佚名 04-27
[青海名勝古跡 風景名勝]龍羊峽水電站 佚名 04-27
[青海名勝古跡 風景名勝]隆務寺 佚名 04-27

C. 黃河沿岸的名勝古跡

黃河
黃河,中國古代也稱河,發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青海省巴顏喀拉山脈,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9個省區,最後於山東省東營墾利縣注入渤海。幹流河道全長5464千米,僅次於長江,為中國第二長河。黃河還是世界第五長河。
黃河從源頭到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河口鎮為上游,河長3472千米;河口鎮至河南鄭州桃花峪間為中游,河長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為下游,河長786千米。(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種說法,這里採用黃河水利委員會的劃分方案)黃河橫貫中國東西,流域東西長1900千米,南北寬1100千米,總面積達752443平方千米。
黃河多年平均流量1774.5立方米/秒,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580億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徑流深77毫米,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畝均水量324立方米。
黃河中遊河段流經黃土高原地區,支流帶入大量泥沙,使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輸沙量達39.1億噸(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三門峽站多年平均輸沙量約16億噸,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
長度 5464 km 源頭海拔 4800 m 平均流量 1774.5 m³/s
流域面積 752443 km² 源頭 青海省 注入 渤海
流經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作為中華文明的發祥地,維系炎黃子孫的血脈.是中華民族民族精神與民族情感的象徵。
黃河,像一頭脊背穹起,昂首欲躍的雄獅,從青藏高原越過青、甘兩省的崇山峻嶺;橫跨寧夏、內蒙古的河套平原;奔騰於晉、陝之間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龍門」而出,在西嶽華山腳下調頭東去,橫穿華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濱。它流經9個省、區,匯集了40多條主要支流和1000多條溪川,行程5464公里,流域面積達75萬多平方公里,是中國第二大河。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而黃河平均年徑流總量僅574億立方米,在中國河流中居第八位。流域內,連同下游豫、魯沿河地區共有2億多畝耕地,1億左右人口。黃河水利資源豐富,流域內地下礦藏眾多,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在這里辛勤勞動,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成為中華民族的搖籃。
關於黃河的源頭歷史上曾有過多種說法。早在公元7世紀上半葉,就有人提出卡日曲是黃河的正源,但沒有被公認。公元1280年元朝的都實和1704年清朝的拉錫,為探求河源曾到達星宿海。因此,星宿海為河源的說法已經流傳多年。新中國成立後,1952年8月黃河水利委員會組織河源考察隊,又把約古宗列曲作為黃河正源。20多年來,雖然以錯就錯,但也有不少人提出疑問。直到1978年夏天,再次組織河源考察隊,伸入河源地區實地查勘,查清在河源地區西部,有3條河流匯入星宿海,它們是扎曲、約古宗列曲和卡日曲。扎曲流程最短,水量又小,只能算作約古宗列曲的一條支流。約古宗列曲和卡日曲相比,卡日曲較約古宗列曲長近30公里,流域面積多700平方公里,水量也大2倍多。因此,確定卡日曲為黃河正源的依據較為充分。卡日曲發源於巴顏喀拉山北麓的各姿各雅山,各姿各雅山海拔4 800米,山腳下幾個泉眼溢出的清水,就是「咆哮萬里觸龍門」的黃河最初水流。
中華民族的搖籃
「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5000年的古國文化,從你這兒發源……」這是人們熟知的歌曲《黃河頌》的歌詞。每當人們唱起這首歌的時候,就會浸沉在對黃河的無限追憶之中。
早在80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黃河流域過著狩獵、採集的生活。在黃河流域內已經發現了2000多處原始村落的遺址,它表明,在新石器時代,祖先們就在這遼闊的土地上定居,從事原始的農業生產。
新石器時代中期,散布在黃河中游黃土高原上的黃帝族,和當時的蚩尤族、炎帝族同為中國遠古時代的3個部族。他們過著遷徙不定的游牧生活。後來炎帝聯合黃帝攻殺了蚩尤。不久,炎帝族和黃帝族的人民逐漸融合,並定居在陝、甘、晉地區,共同開發黃河中下游地區。
3500多年前進入奴隸社會的夏、商、周王朝都是黃帝的後裔。他們自稱「華」或「夏」。華族就是漢族的前身,所以漢族人民都把黃帝奉為始祖,自稱為黃帝(也稱炎黃)的子孫。當時的華族居住在中原地區,人們認為中原居四方之中,故又稱這一帶為「中華」。後來,華族的文化向全國各地傳播,「中華」二字便成了整個中國的名稱。
幾千年來,黃河流域是封建統治的中心,而廣大勞動人民反對壓迫的斗爭也接連不斷。秦末的陳勝、吳廣,兩漢的赤眉、銅馬、黃巾,隋末的瓦崗軍,唐朝的黃巢、王仙芝,明末的李自成、張獻忠等,都在黃河流域這塊土地上演出了一幕幕雄壯的史劇。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陝甘寧地區是中國人民可靠的革命根據地,直至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在漫長的歷史歲月里,偉大的黃河,哺育了中華民族;中華民族的兒女,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我們為黃河自豪,為黃河歌唱。
釋名「河」字在秦漢以前基本上是黃河的專稱,而河流稱為「川」或者「水」(但也有例外,如《山海經》曰:「昆侖山,縱廣萬里,高萬一千里,去蒿山五萬里,有青河、白河、赤河、黑河環其墟。」)先秦的文獻中找不到黃河一詞,成書於漢武帝征和年間的《史記》全篇也不見黃河的說法。據學者李鄂榮考證,黃河一詞最早見於東漢班固《漢書·地理志》中「常山郡·元氏縣」的釋文里。黃河的「黃」字用來描述河水的渾濁,這在古書中也早有記載:戰國時期的《左傳·襄公八年》鄭國的子駟引《逸周詩》說「俟河之清,人壽幾何!」;《爾雅·釋水》記有「河出昆侖,色白,所渠並千七百一川,色黃。」
黃河上源的星宿海由扎陵湖、鄂陵湖等數量眾多的水泊和海子組成,在陽光照耀下星宿海的無數湖沼光彩奪目,如同孔雀開屏,十分美麗壯觀,因而當地的藏族居民把這一段黃河稱作「瑪曲」(rma chu),即「孔雀河」的意思。甘肅省「瑪曲」縣即以此河段命名。
水文特徵 源頭 黃河發源於青海巴顏喀拉山脈,但真正源頭所在現在依然存有爭議。歷史上人們對黃河源頭的認識有一個過程。
隋唐以後人們逐漸對黃河河源建立了正確的認識。隋煬帝大業五年(609年)滅吐谷渾後置河源郡,即現今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和海南藏族自治州部分地區,表明人們已知黃河發源於此。唐太宗貞觀九年(635年)為平定吐谷渾叛亂,將領李靖、侯君集、李道宗曾率領人馬到達星宿海一帶,《新唐書》載他們「次星宿川,達柏海上,望積石山,覽觀河源。」。唐宋以來,長期將星宿海稱為黃河源頭。
至元代人們開始對對黃河河源進行實地考察。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元世祖忽必烈派都實等人勘察黃河河源,對星宿海一帶作了詳細考察。 1315年潘昂霄根據都實的調查寫成《河源志》一書,明確指出黃河發源於星宿海西南百餘里處,該處有「水從地湧出如井,其井百餘」。
清康熙帝四十三年(1704年)康熙帝命拉錫、舒蘭探黃河河源。他們到達星宿海,發現星宿海上源還有三條河流,但並未追至源頭。拉錫、舒蘭歸京後繪有《河源圖》,舒蘭還寫有《河源記》。康熙帝末年組織全國性的地形測量,康熙帝五十六年(1717年)派喇嘛楚兒沁藏布、蘭木占巴及理藩院主事勝住等人前往河源地區進行測量,此行「逾河源,涉萬里」,回京後將測量結果繪入《皇輿全覽圖》。此次測繪把星宿海以上的河源也勘查和繪制出來。
清乾隆帝四十七年(1782年)乾隆帝命門侍衛阿彌達「恭祭河源」。阿彌達到達星宿海以西300里處,對星宿海上源三條河流進行了實地勘查,認定星宿海西南的阿勒斯坦郭勒河(即今卡日曲)為黃河上源。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西方探險者和地理學家深入青藏高原進行考察活動,他們也曾到達河源地區搜集自然、人文資料,如印度人阿喀,法國人竇脫勒、敖倫,俄國人普爾熱瓦爾斯基、士納可、科茲洛夫,德國人費士勒、台裴爾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對黃河源頭進行了多次考察。1952年,由黃河水利委員會組織,在項立志、董在華率領下,對黃河河源進行了數月勘查。河源勘查隊認定約古宗列曲為黃河正源,雅合拉達合澤山是它的源頭,鄂陵湖在上,扎陵湖在下。這一結果與前人考察結果不相吻合,在學術界引起爭論,但黃河發源於約古宗列曲的說法廣為流傳。1978年,青海省邀請中央和地方有關科研專業人員,再次對黃河源頭和扎陵、鄂陵兩湖進行實地勘查,確認卡日曲為黃河正源,扎陵湖在上,鄂陵湖在下。1981年—1982年,學者楊聯康徒步考察了黃河全程。他認為黃河最遠源流是始於巴顏喀拉山山脊的拉郎情曲,它長於約古宗列曲30.5千米,長於卡日曲11.9千米。1985年,黃河水利委員會根據歷史傳統和各家意見,確認瑪曲為黃河正源,並在約古宗列盆地西南隅的瑪曲曲果樹立了黃河源標志。
分界
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種說法。黃河水利委員會以河口鎮與桃花峪劃分上、中、下游;傳統的中學教科書以河口鎮與孟津劃分上、中、下游;學者楊聯康經考察後認為以青銅峽、孟津劃分更合適;學者許韶立主張以河南省焦作市武陟縣嘉應觀作為黃河中下游分界線。本文採取黃河水利委員會的劃分方案。
上游
在蘭州的「黃河第一橋」內蒙古托克托縣河口鎮以上的黃河河段為黃河上游。上遊河段全長3472千米,流域面積38.6萬平方千米,流域面積佔全黃河總量的51.3%。上遊河段總落差3496米,平均比降為10‰;河段匯入的較大支流(流域面積1000平方千米以上)43條,徑流量佔全河的54%;上遊河段年來沙量只佔全河年來沙量的8%,水多沙少,是黃河的清水來源。上遊河道受阿尼瑪卿山、西傾山、青海南山的控制而呈S形彎曲。黃河上游根據河道特性的不同,又可分為河源段、峽谷段和沖積平原三部分。
從青海卡日曲至青海貴德龍羊峽以上部分為河源段。河源段從卡日曲始,經星宿海、扎陵湖、鄂陵湖到瑪多,繞過阿尼瑪卿山和西傾山,穿過龍羊峽到達青海貴德。該段河流大部分流經於三四千米的高原上,河流曲折迂迴,兩岸多為湖泊、沼澤、草灘,水質較清,水流穩定,產水量大。河段內有扎陵湖、鄂陵湖,兩湖海拔高程都在4260米以上,蓄水量分別為47億立方米和108億立方米,為中國最大的高原淡水湖。青海瑪多至甘肅瑪曲區間,黃河流經巴顏喀拉山與阿尼瑪卿山之間的古盆地和低山丘陵,大部分河段河谷寬闊,間或有幾段峽谷。甘肅瑪曲至青海貴德龍羊峽區間,黃河流經高山峽谷,水流湍急,水力資源豐富。發源於四川岷山的支流白河、黑河在該段內匯入黃河。
從青海龍羊峽到寧夏青銅峽部分為峽谷段。該段河道流經山地丘陵,因岩石性質的不同,形成峽谷和寬谷相間的形勢:在堅硬的片麻岩、花崗岩及南山系變質岩地段形成峽谷,在疏鬆的砂頁岩、紅色岩系地段形成寬谷。該段有龍羊峽、積石峽、劉家峽、八盤峽、青銅峽等20個峽谷,峽谷兩岸均為懸崖峭壁,河床狹窄、河道比降大、水流湍急。該段貴德至蘭州間,是黃河三個支流集中區段之一,有洮河、湟水等重要支流匯入,使黃河水量大增。龍羊峽至寧夏下河沿的幹流河段是黃河水力資源的「富礦」區,也是中國重點開發建設的水電基地之一。
從寧夏青銅峽至內蒙古托克托縣河口鎮部分為沖積平原段。黃河出青銅峽後,沿鄂爾多斯高原的西北邊界向東北方向流動,然後向東直抵河口鎮。沿河所經區域大部為荒漠和荒漠草原,基本無支流注入,幹流河床平緩,水流緩慢,兩岸有大片沖積平原,即著名的銀川平原與河套平原。沿河平原不同程度地存在洪水和凌汛災害。河套平原西起寧夏下河沿,東至內蒙古河口鎮,長達900千米,寬30~50千米,是著名的引黃灌區,灌溉歷史悠久,自古有「黃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說法。
中游
內蒙古托克托縣河口鎮至河南鄭州桃花峪間的黃河河段為黃河中游,河長1206千米,流域面積34.4萬平方千米,佔全流域面積的45.7%;中遊河段總落差890米,平均比降0.74‰;河段內匯入較大支流30條;區間增加的水量占黃河水量的42.5%,增加沙量佔全黃河沙量的92%,為黃河泥沙的主要來源。
河口鎮至禹門口是黃河幹流上最長的一段連續峽谷—晉陝峽谷,河段內支流絕大部分流經黃土丘陵溝壑區,水土流失嚴重,是黃河粗泥沙的主要來源,全河多年年均輸沙量16億噸中有9億噸來源於此區間;該河段比降很大,水力資源豐富,是黃河第二大水電基地;峽谷下段有著名的壺口瀑布,深槽寬僅30—50米,枯水水面落差約18米,氣勢宏偉壯觀。
禹門口至三門峽區間,黃河流經汾渭平原,河谷展寬,水流緩慢。河段兩岸為渭北及晉南黃土台塬,是陝晉兩省的重要農業區。該河段接納了汾河、洛河、涇河、渭河、伊洛河、沁河等重要支流,是黃河下游泥沙的主要來源之一,多年年均來沙量5.5億噸。該河段在禹門口至潼關(即黃河小北幹流)的132.5千米河道,沖淤變化劇烈,河道左右擺動很不穩定。該河段在潼關附近受山嶺約束,河谷驟然縮窄,形成寬僅1000餘米的天然卡口,潼關河床的高低與黃河小北幹流、渭河下遊河道的沖淤變化有密切關系,故此有「潼關高程」這一水文術語。
三門峽至桃花峪區間的河段由小浪底而分為兩部分:小浪底以上,河道穿行於中條山、崤山之間,為黃河幹流上的最後一段峽谷;小浪底以下,河谷漸寬,是黃河由山區進入平原的過渡地段。
下游
河南鄭州桃花峪以下的黃河河段為黃河下游,河長786千米,流域面積僅2.3萬平方千米,佔全流域面積的3%;下遊河段總落差93.6米,平均比降0.12‰;區間增加的水量占黃河水量的3.5%。由於黃河泥沙量大,下遊河段長期淤積形成舉世聞名的「地上河」,黃河約束在大堤內成為海河流域與淮河流域的分水嶺。除大汶河由東平湖匯入外,本河段無較大支流匯入。
下遊河段除南岸東平湖至濟南間為低山丘陵外,其餘全靠堤防擋水,堤防總長1400餘千米。歷史上,下遊河段決口泛濫頻繁,給中華民族來了沉重的災難。由於黃河下游由西南向東北流動,冬季北部的河段先行結冰,從而形成凌汛。凌汛易於導致冰壩堵塞,造成堤防決溢,威脅也很嚴重。
下遊河段利津以下為黃河河口段。黃河入海口因泥沙淤積,不斷延伸擺動。目前黃河的入海口位於渤海灣與萊州灣交匯處,是1976年人工改道後經清水溝淤積塑造的新河道。最近40年間,黃河輸送至河口地區的泥沙平均約為10億噸/年,每年平均凈造陸地25至30平方公里。
主要支流與湖泊
黃河主要支流有白河、黑河、湟水、祖厲河、清水河、大黑河、窟野河、無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汶河等。

黃河上的主要湖泊有扎陵湖、鄂陵湖、烏梁素海、東平湖。

幹流峽谷
黃河幹流上的峽谷共有30處,位於上遊河段的28處,位於中游段流的2處,下遊河段流經華北平原,沒有峽谷分布。幹流峽谷段累計長1707千米,占幹流全長的31.2%。茫尕峽—多石峽—麥多唐貢瑪峽—官倉峽—拉加峽—野狐峽—拉干峽—龍羊峽—阿什貢峽—松巴峽—李家峽—公伯峽—積石峽—寺溝峽—劉家峽—牛鼻子峽—朱喇嘛峽—鹽鍋峽—八盤峽—柴家峽—桑園峽—大峽(下峽)—烏金峽—紅山南峽—紅山北峽—黑山峽—虎峽—青銅峽—晉陝峽谷—晉豫峽谷(包括三門峽—任家堆—八里胡同—小浪底)
黃河被稱為中華文明的母親河。公元前2000多年華夏族在黃河領域的中原地區形成、繁衍。

D. 青海有哪些名勝古跡

老爺山,塔爾寺,]格爾木胡楊林 [,察爾汗鹽湖景觀 ,文成公主廟 ,仙內米原始森林 ,柳灣容墓地,熱水吐蕃墓葬遺址 ,諾木洪文化遺址, 龍羊峽水電站 ,隆務寺 ,黃河源頭 長江源頭,青海名勝古瀾滄江 等等

E. 青海附近有什麼值得一去的古鎮嗎

“人生的意義,不是用錢來衡量的,是用腳。”

青海被評為最適合旅行的地方,這里不僅擁有許多的旅遊景點,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現在也成為了人們踏足的原因之一,青海以青藏高原壯美的自然風景獨樹一幟,長江和黃河的發源地也在這里,聚集了很多的少數民族,民族風情與地方特色相結合,是非常不錯的一個地方,這里還有許多的景點,比如青海湖、塔爾寺、祁連山等等。這些景觀都是青海一些比較著名的景點,如果你來到青海一定要去看看。


青海的古城古鎮數不勝數,如果你有機會,一定要去青海的每個古城鎮都走一遍,感受不同的文化氣息和各民族不同的生活方式,青海的古鎮都極具地方特色,相信來到青海的你一定不會後悔,這里一定能夠讓你發現不一樣的美,不一樣的文化。

F. 誰能告訴我青海有什麼著名建築謝謝!

東關清真大寺。(西寧市)
塔爾寺

G. 青海有哪些遺跡文物

1 湟中的塔爾寺,宗教古跡;2 昆侖寶玉,這只有在昆侖山,祁連山附近河流里有,現在以挖掘殆盡; 3 化隆還有馬步芳的兵工廠,解放青海時候的最後一支國民黨軍隊,兵工廠似乎只剩大體輪廓,不過很多當地人還是會製造槍支的 4 青海湖鳥島,AAAA國家歷史風景區,5 在青海玉樹的果洛的三江源歷史自然保護區,是黃河、長江和瀾滄江的源頭交匯地點,除此之外,我還不知道,大家集思廣益了

H. 青海西寧的名勝古跡有哪些

在西寧市區的有南山寺和北禪寺(和懸空寺差不多),還有西寧古城牆和虎台遺址(這是西寧是高原古城為數不多的見證),此外還有馬步芳公館、東關清真大寺;周圍縣有塔爾寺(湟中縣)、丹噶爾古城(湟源縣)、老爺山、鷂子溝(大通縣)。

I. 青海的文物有哪些

1 湟中的塔爾寺,宗教古跡;2 昆侖寶玉,這只有在昆侖山,祁連山附近河流里有,現在以挖掘殆盡; 3 化隆還有馬步芳的兵工廠,解放青海時候的最後一支國民黨軍隊,兵工廠似乎只剩大體輪廓,不過很多當地人還是會製造槍支的 4 青海湖鳥島,AAAA國家歷史風景區,5 在青海玉樹的果洛的三江源歷史自然保護區,是黃河、長江和瀾滄江的源頭交匯地點,除此之外,我還不知道,大家集思廣益了青海民和喇家齊家文化遺址

時代:新石器時代

發掘單位: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青海省考古研究所

簡介:

在中國西部的青海民和縣發現的齊家文化遺址,出土姿勢異常的人骨、布滿裂縫和褶皺的房址引人關注,並被證明是地震和洪水肆虐後的痕跡。它揭示了距 4000年前後在黃河上游出現的災變事件,並為古史洪水傳說找到了一定實證。

2001年8—11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甘青隊與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繼續對位於青海民和縣南端的官亭盆地黃河岸邊的喇家村齊家文化遺址進行發掘,揭露面積700多平方米,有多項較重要的發現,為官亭盆地考古再添 新的成果。新發現地震和洪災的證據,辨明災難現場堆積的地層關系;新發現小型廣場的跡象,清理出奠基坑和殺祭坑及埋藏坑,出土奠基人骨殺祭人骨和玉器卜骨等重要遺物;新發現保存頗為完整的窯洞式結構房址和分布格局以及烤制食物的壁爐,提出聚落形態的新認識。發掘顯示,地震對遺址造成了災難性的打擊,洪水則對遺址造成毀滅性的沖擊。喇家遺址災難遺存發現的科學意義遠遠超出了考古學的范疇,它為多學科交叉研究,為深層次的環境考古研究,提出了新的課題。

部分專家研究認為,在青海省湟源縣大華鄉中庄村發現的墓葬群,就是西王母及其屬民的墓葬。

這一墓葬群屬於卡約文化時期。卡約文化因為首先發現於青海省湟中縣卡約村而得名,此類文化是青海省古代各種文化遺址中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一種土著文化,反映的是3500年前青銅器時代羌戎部落的文化。專家指出,這個時期的羌戎部落就是史書中所記的「西王母國」。

截至目前,湟源縣發現卡約文化遺址40餘處,其中發掘出土的大華中庄遺址,因與其他地區的同類墓葬有較大的差異,並發現了新的內容,被命名為「卡約文化大華中庄類型」。

湟源縣委宣傳部部長李國全告訴記者,在大華中庄118座墓葬和兩處祭祀坑中清理發掘出的1000餘件文物中,最為珍貴的是犬戲牛鳩杖首和四面銅人像。犬戲牛鳩杖首為青銅鑄成,器形為在一巨鳥的長喙上,鑄有兩頭正在哺乳的牛和一條猛犬,被專家認為是西王母的權杖。

學者程起駿說,湟源地區曾經是西王母國,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多次出現「西母」「燎祭西母」的卜辭。湟源縣是西王母國的中心地區,這在學術界已經成為共識。另外,西王母手執鳥形王杖在古籍中有明確記載,因此,犬戲牛鳩杖首應當是西王母的權杖。

青海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井石認為,大華墓葬中還出土了34面銅鏡,數量之多,令人驚嘆。這與《黃帝內經》中記載的黃帝為西王母鑄鏡的情節相符。

專家認為,王者墓葬建在其統治地區的中心是古今通例。綜合考古發現和古典記載,可以認定湟源大華中庄墓葬群的主人正是西王母及其屬民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