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地震遺址
『壹』 地震博物館會不會在四川都江堰市修建
在汶川大地震涉及的300公里長龍門山斷裂帶根據實際情況修建地震紀念碑、博物館、紀念館等設施,重點在一頭一尾(即汶川和北川),地震紀念設施布局將形成一個整體,規劃和建設要對後人負責,經得起歷史檢驗———省文物局昨日召開汶川大地震遺址博物(紀念)館、紀念地前期准備及地震文物徵集會,省文化廳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徐榮旋表示,他們將組織專家從今日起用三天時間赴都江堰、綿陽、綿竹、青川等地考察地震遺址、博物館選址。
吳伯雄接受央視美女專訪:叫我雄哥就好…
民政部:五種方式救助孤兒
[北川發生4.3級餘震 災後重建暫定8年]
·秦剛:中國改善人權不以他國意願為前提
·李小鵬辭華能國際董事長 可能棄商從政
·中國民間破天荒謝日本 殲十恢復生產
·女醫生擅自到災區救災被醫院辭退(圖)
·陝西勉縣規定老師餘震時先跑將被處分
傳舉鏡頭:四川,漫長告別
[廢墟中生活繼續][羌族老奶奶找到了]
·被困20天礦工:還能再撐20天 救災中官員
·心理援助不是快餐救助 成都,餘震中恐慌
·「臨時媽媽」的發現 飛回廣州,沒回過神
·總統怎樣享用空軍一號 美國不怕光榮孤立
選址
點線面串成整體
汶川大地震發生之後,建立地震紀念設施緬懷遇難同胞,記錄地震巨大破壞性和全國軍民團結一心抗震救災事跡已成為各界共識。將漢旺鍾樓建成地震永久紀念地、在北川縣城廢墟建立地震博物館……各界人士和相關政府都提出不同的設想。徐榮旋昨日表示,地震紀念設施修建要注意點線面的結合,不是每個地方都修一座博物館,而要根據情況進行規劃。目前總體的原則是根據實際情況在汶川大地震涉及的300公里長龍門山斷裂帶修建地震紀念碑、博物館、紀念館等設施,重點在一頭一尾(既汶川和北川),地震紀念設施布局將形成一個整體,展示汶川大地震的歷史面貌,規劃和建設不能浪費,要對後人負責,經得起歷史檢驗。
據悉,此前各地專家還提出,要著眼於建成世界一流的災難性遺址博物館,為下一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奠定基礎。
徵集
10萬件不覺得多
「就算徵集到10萬件地震文物資料,我也不會覺得多!」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高大倫對地震文物徵集工作非常急切,他認為文物徵集也需要志願者,「比如學校廢墟里的書包,我們不但要保留書包,還要記錄書包的主人在地震中的遭遇,讓每一件地震文物資料背後都有一個詳實的介紹,而這需要大量的工作。」
文物局專家認為一切與地震相關的資料都有可能作為文物收藏,專家整理了主要涉及的幾個方面,比如有關地震的見證物,包括圖文資料、在廢墟中的書包、遇難者遺物等;還有就是眾志成城,萬眾一心抗震救災的見證物,包括解放軍、武警、志願者赴災區救災的實物資料,各種標語等……「我們的要求是先收集上來再說,以使得我們收集的東西能全面反應汶川大地震和抗震救災過程。」據悉,包括省文物局、地震局的專家將組成考察組於3日至5日赴都江堰、綿竹、什邡、綿陽、青川等地進行地震遺址、博物館選址考察。來源:成都商報
『貳』 青川地震遺址介紹
可以找媒體想想辦法
『叄』 汶川大地震,北川大地震遺址還在嗎
汶川大地震,北川大地震遺址還在,北川地震遺址,太震撼了,新北川是山東援建的,路都修得很好。
1、老北川縣城已經成為地震遺址,一進北川現場,強迫的壓抑感,讓人都不敢大聲說話。
4、每天,這里都有來自各地的遊客前來悼念,並在紀念台上獻上鮮花。在公園內賣鮮花和紀念品的商販,均是受災貧困群眾。
(3)青川地震遺址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汶川縣映秀鎮南方向約11千米處(北緯31°,東經103°24『)發生里氏8.0級特大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昔日秀美繁華的映秀幾乎被夷為平地。
2、汶川地震中,都汶公路全線80%的道路被損毀,10餘千米的路段被崩塌的山體完全覆蓋,50餘座橋梁受損,7座橋梁完全垮塌,數十處山體滑坡。
『肆』 想看地震遺址去哪裡好
映秀5.12汶川地震遺址
四川汶川大地震第一個地震遺址保護紀念地——廣元市青川縣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
北川地震遺址,也稱北川地震博物館。
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
『伍』 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的主要景點
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是汶川大地震首個地震遺址紀念公園,是汶川大地震中地質破壞形態最豐富、地震堰塞湖數量最多最為集中的地球應力爆發形成的地震遺址群。
青川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已建成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國家級地震科普教育基地、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四川省級地質公園。「到東河口,看山崩地裂,見證悲壯,激勵人生。」當地村民張曉深有感觸地說:「經過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我們的家園變得更加美麗,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這也是防震減災科普教育最好的地方。」
為悼念汶川大地震逝者而建的祭奠台,黑色的大理石祭台,刻著在汶川大地震中遇難的東河口村民的名字以及全青川遇難同胞的名字。祭拜是一種信仰,祭拜那些在汶川大地震中故去的人們,讓逝者得以安息,讓生者更加堅強。讓我們永遠記住他們,緬懷他們。同時,振奮精神,化悲痛為力量,重建美好新家園,告慰在天之靈
它是金唐線上重要的橋梁曾經歷了2006年8月28日的特大洪水,它能挺過洪水的沖擊,但沒能抗住這次地震的無情。東河口大橋被整體掩埋近80米深,據說地震發生時,橋上還有行駛的一輛客車。
廣場的這塊石頭稱為「愛心石」。2008年5月18日,胡錦濤總書記在什邡市受災最嚴重的鎣華鎮救援現場,用洪亮的聲音堅定的喊道「任何困難都難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在這種精神的鼓勵下,我們戰勝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掀起了一個又一個災後重建的高潮。 ⑴ 廣元—東河口
廣元南河汽車站:廣元—青川、廣元—青溪 班車
買票的時候買到涼水鎮,在涼水大橋下車, 然後在趕到東河口的麵包車或者摩托車。
註:廣元—青溪 班車可直接到達遺址公園
⑵ 綿陽—東河口
綿陽平政橋汽車站:綿陽—青川、綿陽—青溪 班車
買票的時候買到涼水鎮,在涼水大橋下車 ,然後在趕到東河口的麵包車或者摩托車。註:綿陽—青溪 班車可直接到達遺址公園
⑶ 成都—東河口
成都昭覺寺汽車站:成都—青川、成都—青溪 班車
買票的時候買到涼水鎮, 在涼水大橋下車,然後在趕到東河口的麵包車或者摩托車。
註:成都—青溪 班車可直接到達遺址公園 ⑴ 廣元—東河口
在廣元火車站趕K9457次列車(廣元—成都),中午14:03廣元火車站發車,在竹園壩站下車,中午15:34到達竹園壩站;然後在竹園壩站外面座麵包車或者大客車到涼水鎮 ,在涼水大橋下車,然後在趕到東河口的麵包車 或者摩托車。
⑵ 綿陽—東河口
在綿陽火車站趕K9458次列車(成都—廣元),早上9:53綿陽火車站發車,在竹園壩站下車,中午12:16到達 竹園壩站;然後在竹園壩站外面座麵包車或者大客車到涼水鎮, 在涼水大橋下車,然後在趕到東河口的麵包車或 者摩托車。
⑶ 成都—東河口
在成都火車北站趕K9458次列車(成都—廣元),早上7:59成都火車北站發車,在竹園壩站下車,中午12:16 到達竹園壩站; 然後在竹園壩站外面座麵包車或者大客車到涼水鎮,在涼水大橋下車, 然後在趕到東河口的麵包 車或者摩托車。 ⑴ 廣元—東河口
在廣元上綿廣高速,在金子山出口下高速,大路口右轉, 上青川二級公路,前行約30公里,路左側可見「交警 涼水大隊」指示牌,左轉過涼水大橋,前行約15公里至關庄場鎮, 再前行約5公里即可到達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大 門口。
⑵ 綿陽—東河口
在綿陽上綿廣高速,在金子山出口下高速,大路口右轉,上青川二級公路,前行約30公里,路左側可見「交警涼水大隊」指示牌,左轉過涼水大橋,前行約15公里至關庄場鎮,再前行約5公里即可到達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大門口。
⑶ 成都—東河口
在成都上成綿廣高速,在金子山出口下高速,大路口右轉 ,上青川二級公路,前行約30公里,路左側可見「交警涼水大隊」指示牌,左轉過涼水大橋,前行約15公里至關庄場鎮 ,再前行約5公里即可到達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大門口。 小車單程過路費:83元。
『陸』 想知道: 四川省汶川地震博物館在哪
我知道的四川5.12專題博物館有4處,第一處位於成都市大邑縣的建川博物館地震分館;第二處是位於什邡市的穿心店地震遺址博物館;第三處是位於綿竹市漢旺鎮的地震博物館;第四處是位於青川縣的青川地震博物館。
『柒』 四川地震起源地是那兒啊
好像是青川吧
『捌』 地震遺址公園的簡介
今天也正好是汶川大地震半年祭。上午十時半,開園儀式開始,數千名民眾為汶川大地震遇難同胞默哀三分鍾。沿著地震遺址廣場步入公園,以三塊巨石組成的「川」字映入眼簾,據介紹,該雕塑取意為本次地震首破點起於汶川映秀,終破點止於青川東河口。三塊巨石組成的「川」字既代表「四川」地震災區,又代表「汶川、北川、青川」三個極重災區。
沿著碎石鋪成的游步道進入公園,隨處可見讓人震撼的崩塌現場:昔日的村莊被掩埋在河灘之下,大橋無處可尋,一個個十字架下,都是曾經聚集的村落,小學校只剩下一棵梨樹和一桿紅旗。
遠近的村民今天扶老攜幼來到這里,看著曾經熟悉而不存在的家園,想著已經逝去的親人,不少人再次淚流滿面。來自紅光鄉桃龍村的高發成告訴記者,地震當天,他十一歲的兒子未能倖免。而他是在當天晚上、跋涉數公里山路後才趕到學校,只找到已經離去的兒子。沒能在兒子最後一刻陪他,成為這位父親心裡最大的痛。今天,他和妻子一起在地震遇難者紀念台兒子的名字前獻上一束白菊。
據青川縣旅遊局負責人介紹,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面積近五十平方公里,含五鄉一鎮。紅光鄉東河口村、石壩鄉青龍村、馬公鄉窩前村、和蘇河鄉三鳳村等四大地球應力爆發形成崩塌現場,集中展示了地震造成的崩塌、地裂、隆起、斷層、褶皺等多種地質破壞形態。山體運動造成的滑坡和泥石流還形成了石板溝、東河口、紅石河等三十六個形態各異的堰塞湖。東河口地震遺址是整個遺址公園的核心區。
『玖』 青川有什麼山、
青川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甚多。青川縣名因「其水清美」而得(「其水」指青竹江)。自西漢置郡至今,歷代設置州、縣、郡、所、司、汛17次,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古時是秦隴入蜀之咽喉,為歷代兵家之爭,商賈必經之地。氐人曾在此建「仇池國」,歷史上著名的陰平古道、景穀道、馬鳴閣道,橫穿縣境東西,連接古絲綢之路。三國時著名的「蜀中三關」之一的白水關雄踞縣城東南。1979年在縣城附近發掘的國家一級文物戰國木牘,為研究封建社會初期的法律和書法演變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實物。青川有著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中原文化和巴蜀文化在此交融,孕育了豐富的文化積淀。青川有著光榮輝煌的革命文化,紅軍在此英勇奮戰,留下的革命文物傳播著無盡的文化精神食糧。青川有著豐富的民間民俗文化。西漢時於縣東部始置白水縣,南北朝西魏置馬盤縣,唐天寶元年改馬盤縣名清川縣,明改置青川守御千戶所,清順治初裁千戶所,降為青川分縣,民國31年(1942年)仍置青川縣。1949年12月19日解放,今屬四川省廣元市,縣政府駐地喬庄鎮,距省會成都275公里。
境內的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白龍湖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集自然風光、人文景觀於一體,諶稱生態環境完美典範。
旅遊資源
青川地處成都----劍門蜀道----廣元皇澤寺、千佛崖----白龍湖----陰平古道、唐家河自然保護區----九寨溝旅遊線的中段。白龍湖的「秀」,唐家河自然保護區的「稀」,阻平古道的「奇」,戰國墓群和文物古跡的「古」,構成絢麗多彩、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作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白龍湖,是西南地區最大的人工湖,位於劍門蜀道、黃龍寺和九寨溝等國家級風景名勝之間,與具有世界性影響的金牛道、景穀道、陰平古道和國際熊貓旅遊線交匯於此,集湖泊、島嶼、山巒、森林、峽谷、溶洞等自然景觀和豐富的歷史文化遺跡等人文景觀於一體,是旅遊度假勝地和休養、療養及水上運動的理想場所。唐家河自然保護區境內有豐富的野生動物和自然景觀:大熊貓、金絲猴、扭角羚羊、黑熊等數十種可供觀賞的野生動物,大草坪雲海、大草棠日出、麻山觀霧、水池坪垂釣,讓你感受到大自然的無窮魅力,阻平古道上的摩天嶺、落衣溝、寫字岩、點將台、孔明碑等三國文化遺址眾多,是尋幽探古的好去處。
-------------------------------------------------------
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生命家園——四川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78年經四川省革命委員會報國務院批准成立(國發[1978]256號文件),1986年經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發[1986]75號文件),是以保護大熊貓、金絲猴、扭角羚等珍稀動物及其棲息地為主要保護對象的森林和野生動物生態綜合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4萬公頃。位於廣元市青川縣境內西北角,距青川縣城喬庄70公里。岷山山系龍門山脈西北側,摩天嶺南麓,北與甘肅文縣境內的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相連,東接青川東陽溝省級自然保護區,西與綿陽市的平武縣毗鄰。唐家河
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物資源富集,據調查,有脊椎動物430種,其中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動物有72種,一級保護動物就有13種。大熊貓數量為60隻,金絲猴1000多隻、扭角羚1200多隻;有植物2422種,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植物有12種,其中一級為4種。我區是岷山山系大熊貓主要棲息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被世界自然基金會劃定為A級自然保護區,也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熱點地區之一;擁有三國陰平古道、紅軍戰斗遺址和眾多原生景觀。被譽為「天然基因庫」、「生命家園」和岷山山系的「綠色明珠」。
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不僅擁有世界最為關注的大熊貓,而且還有數量較多,密度極大的扭角羚大型獸類。親臨唐家河的遊人,不僅有機會信息中心觀賞到生活在大自然中的熊貓,還可以看到種類繁多、千奇百怪、世界珍惜的飛禽走獸,如金絲猴、虎、豹、黑熊、扭角羚、中華種沙鴨、金雕、綠尾紅雉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一級有14種;二級48種。其中不少為我國特產。區內還有珍貴樹木在10多種,奇花異草不勝枚舉。
這里保留著古老的原始風貌和完好的生態植被,蘊含著極為豐富的對人體大有裨益的負氧離子。這里山清水秀、崖險谷幽、環境優美、景色如畫,給人以全新的享受和啟迪。被中外專家譽為「植物寶庫,動物樂園、科研基地,旅遊勝地」,冬季及初春,成群的羚牛、金絲猴、短尾猴會出現在你的眼前,使人耳目一新、終身不忘;夏秋季節雲海日出,那浮光躍金的雲海使你感受到大自然魂麗多姿。涼風習習,四野一片蔥綠,是避署、消夏的好地方;金秋時節,山山嶺嶺五彩斑讕,色彩絢麗,使人領略大自然的無窮魅力。唐家河山巒疊嶂,起伏延綿,錯落有致,唐家河奇峰異石嵯峨險峻,懸泉飛瀑星羅棋布,置身其中你會對大自然的鬼斧神功贊嘆不已而留連忘返,感到祖國山河的壯美。
陰平古道省級風景名勝區
陰平古道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四川北部,川、甘兩省結合處,貫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唐家河,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十分豐富。《三國志》記載:三國時,司馬昭命鍾會、鄧艾領兵伐蜀。被蜀漢大將姜維堵在劍門關以北,久攻不下,鄧艾則回軍景穀道,到達陰平郡,走數百里險要小道,到達江油關,蜀漢守將馬邈開陰平古道關投降。鄧艾軍長驅南下,攻克綿竹,直抵成都。蜀後主劉禪投降,滅了蜀國。從此留下了陰平古道的歷史遺跡。
陰平古道是我國古時一條重要驛道,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據諸多史書記載和有關專家實地考查:陰平古道遺址起於陰平都,即今甘肅文縣的鴣衣壩(文縣老城所在地),途徑文縣縣城,翻越青川縣境的摩天嶺,經唐家河、落衣溝、陰平山、馬轉關、清道口,到達江油關(今平武縣南壩鎮)。陰平古道全長265公里,與《三國志》所記的七百里陰平道完全一致,因當時是以360步為一里。照此推算,今天的一華里約等於三國時的1.33里,正好相符。按古時三步二米的習俗推算,遙遙700餘里。正如《三國志》779頁所述:「冬十月,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里,又糧運將匱,頻於危殆。艾以氈自裹,推轉而下,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先登至江油,蜀宇將馬邈降。」蜀國鎮守江油關的將領馬邈開關投降,馬邈夫人李氏為國盡忠,有史書佐碑為證。青溪至摩天嶺段,山高林密,雲遮霧罩,地勢險峻。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七回「陰平峻嶺與天齊、立鶴徘徊尚怯飛,鄧艾裹氈從此下,誰知諸葛有先機」描述的就是這里。三國炎興一年(263),魏將鄧艾伐蜀,軍至摩天嶺。糧運斷絕,鄧艾束馬懸車,以氈裹身,推轉而下,將士攀木緣岩,魚貫而進,經江油關而滅蜀。
陰平古道自古以來就是險要崎嶇之路,歷代除了當地農民行走之外,就只有必要的戰爭需要才用此道,是歷代兵家必爭之要道。自從魏國大將鄧艾伐蜀打開陰平道以後,明朝初年傅友德領兵偷渡陰平天險摩天嶺滅夏;1935年4月,李先念率領中國工農紅軍與胡宗南部隊在這里開展殊死大血戰,狙擊了胡宗南部隊,取得懋功會師的大勝利;青川解放時,中國人民解放軍也是從陰平古道上進軍的。陰平道上最險要的去處是摩天嶺,其嶺北西坡度較緩,南面則是峭壁懸崖,無路可行,當年鄧艾就是從這里裹氈而下,度守摩天嶺直插江油關而滅蜀的。如今嶺南已開辟了曲折小道,當地人叫「九倒拐」。
摩天嶺之巔曾有諸葛亮孔明廟,由於多年失修,如今廟已倒塌,只存牆垣。當年的孔明碑也曾立於此地,《龍安府志》記載:「摩天嶺今有孔明碑,字跡磨滅不可識。」《三國演義》第117回說:「鄧艾,鄧忠並二千軍及開山壯士,皆到了摩天嶺。方才整頓衣甲器械而行,忽見道旁有一石碣,上刻『丞相諸葛亮題』。其文雲:『二火初興,有人越此,二士爭衡,不久自死』」。這當然是《三國演義》的作者把諸葛亮神化了。但諸葛亮是歷史上卓越的軍事家,他或許也預見到魏軍從陰平道攻蜀的可能,在摩天嶺設防戍守,這是諸葛亮天才的表現。李先念1935年在這里打仗時曾見過此碑,在他的回憶錄中有所記載。如今雖然碑已無存,但也明碑確確實實曾經在這山巔上歷經過千餘年的風雨。
陰平古道山水相間,三國文化歷史遺跡較多,沿途有青塘關、控夷關、寫字崖、落衣溝、磨刀石、水中井、虎盤石、千年銀杏、印盒石、打箭坪、南天門、點將台、鞋土山、先機亭、鄧艾廟、石牛寺、華嚴庵等景點。
白龍湖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白龍湖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位於川、陝、甘三省結合部青川縣境內,東起陝西寧強金山寺,北接甘肅文縣余家灣,西至四川廣元青川騎馬鄉,南至廣元市利州區三堆鎮寶珠寺,總面積62平方公里,被譽為「西南第一湖」。白龍湖地處岷山山脈和大邑山脈交匯處,龍門山系與摩天嶺山系的交匯使其山勢雄奇嵯峨,多彩多姿,形成了一個水域廣闊、環境優美、集湖泊、島嶼山巒、溶洞等自然景觀和豐富的歷史文化遺跡為一體的風景區;它集山景、水碼頭景、白龍湖動景、靜景為一體、湖周山巒疊翠,山勢陡峭雄偉,湖岸線曲折蜿蜒,峽谷眾多,溶洞成群,水鳥雲集,景觀奇特;有湖中湖、湖外湖、大湖含小湖湖湖有特色;山中峽、峽中山,大峽套小峽、峽峽有景觀;半島成群,島嶼孤立,島中有鎮,鎮中有閣,同類景區不可比擬。
白龍湖是古秦漢時期入蜀古道,著名的金牛道、景穀道、陰平道、馬鳴閣道交匯於此,為兵家必爭之地。這里有劉備取龐統一中策「回白水斥楊懷高沛無禮而斬」的白水關,有諸葛亮六齣祁山,創造木牛流馬的木牛流馬山等。古道、關隘、歷史遺址,形成了較完整的歷史文化,文物古跡資源。原白水關漢代墓群,郝家坪戰國墓群出土的戰國、漢代的古錢幣、銅鏡、戈矛、劍,其中「蜀樂工」九年相邦呂不韋銘文銅戈、秦武王二年王命丞相茂更修田律的木牘和大批漆器,均是國家級文物珍品,在國內外有很大的影響。
白龍湖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是一個容量大、范圍廣、游季長、交通方便、功能齊全,集野營、渡假、療養、水上運動、科普教育等為一體的不可多得的風景區。
[編輯本段]「5.12」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
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是汶川大地震第一個地震遺址保護紀念地,位於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2008年11月12日舉行了開園暨震後旅遊市場啟動儀式。該地震遺址公園是由汶川大地震中地球應力爆發形成的,也是地質破壞形態最豐富體量最大、地震堰塞湖數量最多最為集中、傷亡最為慘重的地震遺址群。遺址公園大門
該地震遺址公園包括了從青川縣關庄鎮沿青竹江經紅光鄉東河口、石板溝至前進鄉黑家,沿紅石河經紅光鄉東河口、石壩鄉董家至馬公鄉窩前,呈「Y」型布局,集中連片近50平方公里,含五鄉一鎮。
紅光鄉東河口村、石壩鄉青龍村、馬公鄉窩前村、和蘇河鄉三鳳村等四大地球應力爆發而形成的崩塌現場,集中展示了地震造成的崩塌、地裂、隆起、斷層、褶皺等多種地質破壞形態。而山體運動造成的滑坡和泥石流還形成了石板溝、東河口、紅石河等36個形態各異的堰塞湖。
公園的入口,設在關庄鎮新華村。地震前,兩層樓房建在江邊,從樓中穿過,可以走上一座鐵索橋,到河對岸的新華村。當地人將這座橋稱為新華橋,這是村民進出村莊的唯一通道。如今,河這邊的樓只剩下一層,牆體上有交錯縱橫的裂縫。樓頂上,原來用木頭建成的亭子只剩下空空的木架。河那邊的山彷彿被刀砍過,一道道的白痕清晰可見。
遺址廣場巨石成「川」廣場上,迎面而來的三塊巨石如同一個大大的「川」字。三塊巨石以5.12米和2.28米的間距排列著,寓意5月12日和14時28分。11月8日,工人正拿著塗料,在將中間巨石之下的時間數字顏色加深。遺址公園即將開園的消息,已經引來了很多遊客。細心的遊客驚奇地發現,3塊巨石之下,是青川的地形圖。廣場邊,則豎立著震前東河口與震後東河口的全景照。「『5·12』特大地震,東河口崩塌,4個組184戶房屋和村民、過往行人、東河口小學師生等共計780餘人被掩埋其中。」廣場一側,無聲的數據依然在描述著地震帶來的傷害。一塊長5.1米,寬4.8米,高3.2米,重達150噸的巨石,盤踞在公園中。
到達公園路線從成都出發,沿成綿廣高速前行約207公里,至金子山段下高速。出高速後,大路口右轉,上青川二級公路,前行約30公里,路左側可見「交警涼水大隊」指示牌,左轉過涼水大橋。前行約15公里至關庄場鎮,再前行約5公里即可到達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大門口。小車單程過路費:83元。
[編輯本段]名勝古跡
古白水關
古白水關在今廣元市青川縣營盤鄉五里埡,距埡下古白水縣城僅一江之隔。白水關地處古代交通線上,陸路北通秦隴,南接葭萌;水路溯白龍江而上可得到甘南,下可達巴渝,乃至荊湘,是一重要軍事關隘。
白水關最早見於史冊是《三國志.法正傳》。法正為劉備分析當時形勢時提到過白水關,他說:「魚腹(奉節)、關頭(即白水關)實為益州禍福之門。」法正認為當時進入蜀只有兩條路,一是東沿長江取魚腹(奉節)可入蜀,二是北從陸路取白水關亦可入蜀。因而守住魚腹、關頭是福,失掉魚腹、關頭必然有禍。晉人張薈《南漢記》載:「蜀有三關,陽平、江關、白水」。《華陽國志》載:「白水縣有關尉......」
正因為白水關地理位置重要,秦漢以來歷朝歷代設關築寨,派兵戌地,為了爭奪白水關,這里戰事頻繁。
公元前316年,秦國大軍攻打蜀國,其軍隊就是從陝南沿劉家河至白水關,再由白水關沿白龍江去葭萌(今老昭化)與蜀王決戰的。今白水關南靠都家壩(已被白龍湖水淹沒)一側的大斜坡上,有成片的戰國墓,1995年—1996年,四川省文管會為搶救寶珠寺電站淹沒區文物,進行了長達一年的發掘,清理七十餘座戰國墓,幾乎所有墓中均有兵器出土,說明這里古時候是軍隊駐守搗亂地方,軍人戰死、病死、老死均葬於此,他們心愛的兵器當然也要隨葬了。
東漢獻帝建安十七至十八年(212—213年)。益州牧劉璋派大將楊懷、高沛握守白水關。劉備納軍師龐統中策,入葭萌(昭化)回擊白水,斥楊懷、高沛「無禮」而斬之,收白水軍三萬余眾。(《三國志》、《華陽國志》、《公孫述二牧傳》均有記載)。今白水關北面靠劉家院(今被白龍湖水淹)一側,漢墓成群,筆者有幸親臨現場。
三國蜀漢建興七年(229)年,後主劉禪命丞相參軍廖化為廣武督戍守(《華陽國志,校注》)並屯田充軍食。建興八年(230年)丞相諸葛亮遺陳式率軍斷白龍江東岸之粗石棧道以拒曹兵(三國志)。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伐魏,命人於景谷縣(在白水關下,故城遺址尚存,1996年白龍湖關水被淹)南二十五里之大高山作木牛流馬以供運輸,故名木馬山。(〈元和郡縣志〉)。以上這些歷史事件的發生地都在距白水關不遠。
三國魏景元四年十月(263年),魏興師代蜀,鄧艾從隴南,鍾會從漢中數道並進攻打蜀國,姜維在沓中受挫於鄧艾,只好取景穀道去白水關與廖化、張翼、董厥等會合,爾後經過葭萌退守劍門關。(《三國志》)
東晉永昌元年(322年),李雄(成漢皇帝,304年登基,建都成都)遣部將李稚從白水道出擊甘肅武都氐王楊難敵,楊難敵與弟楊頭奔漢中。東晉明帝太寧元年(323年),楊難敵遣使降於成漢皇帝要特而又據險不服,李雄侄李稚出擊白水關,孤軍深入為楊難敵所釘(《華陽國志》)。
南北朝時,宋無嘉十八年(宋武帝劉裕年號,即公元441年)十一月,仇池國(建於甘南的氐族政權)大秦王楊難當,傾國南下進占白水關,將白水縣(白水關下白龍江對岸)析置平興縣,以板棚為屋定都白水縣,揮師進發葭萌(今昭化),圍涪城(今綿陽)(《資治通鑒。宋紀五》、《仇池國志》)。從氐族自楊難當攻佔白水,到氐王楊永安覆滅,公元441年到公元580年,其間除中斷38年外,氐楊共據白水100年有餘。
唐代宗大歷十四年(779年),吐蕃(西藏)入侵,分道扶、文,至方維(喬庄)、白壩(營盤鄉五里埡即白水關一帶)(《蜀鑒》)。
南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十二月,蒙古太子庫端至白水關分兵破沙州(即白水關下古白水縣),沿白龍江南下,經嘉陵江之木皮渡入劍門(《宋末四川戰爭選編》)。
明崇禎十七年(1641年),張獻忠率部進入青川白水關一帶,明王朝調副總兵李文陰進剿,於白水關一帶激戰數日,文陰不支,被義軍擒獲處死(《四川通志》)。
清順治元年(1644年),農民義軍張獻中部將崔峰高進入龍安(青溪)一帶地方。清朝雲、貴總督趙良棟率軍進擊,戰於白水,義軍不支,崔峰高落敵手被殺(《蜀碧》)。
從以上眾多的故事中,不難看出白水關的戰略位置多麼重要。在生產力不發達的冷兵器時代,誰控制了白水雄關,誰 就取得了戰爭的主動權。誰控制了白水雄關,就可以從北面自由地出入四川。
如今的白水關,關城已毀,遺址殘留。昔日金戈鐵馬,旌旗獵獵,殺聲震天,驚心動魄的歷史早已遠去。隨著國家投資二十多億元,修建年發電量70萬千瓦的寶珠寺電站的建成,並於1996年12月蓄水發電,白水關下已形成了具有數十平方公里寬闊水面的白龍湖。站在白水關前極目眺望,但見落日余輝里湖濱蘆葦從生,岸邊水鳥棲息,村莊炊煙裊裊,農夫荷鋤晚歸......是啊,誰會料想到昔日金戈鐵馬殺聲震天的古戰場,千年之後的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競會變成人類和平安寧的新家園。
青溪古鎮
陰平古道上的青溪(原青川縣城)古鎮,位於現縣城喬庄以西59公里,《華陽國志》載,建興七年(公元229年)析陰平道剛氐道轄地新置廣武縣於青溪,委諸葛亮之參軍廖化督其地而屯田戌守。據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
它是我國古陰平道上的重要關隘,自東漢以來,一直是王室與地方勢力相互攻戰不息之地,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由於青溪所處地理位置的重要,歷代王朝都派將把守,修池建廊。明洪武四年(1371)正千戶朱路改土城建築磚城,清順治十年()懷遠昭義將軍特授龍安營參將,白丹衷復建城池,歷經三載竣工,城周九百丈,牆表用糯米灰漿鑲砌石條和大磚,內夯土石,高二丈一,底寬一丈四,深一丈護城河相連,外城門備有吊橋,東西北三門各建有半園形外城牆,稱「瓮城」,內外城門洞全以石條鑲拱。內城門不與外城門相對,門開側面,上建箭樓。內城門上建有距地四丈五的重檐城樓,戌守嘹望,顯示邊陲雄姿。城形如靴,又稱「靴城」。城內分東南西北四大街和下東街、下南街、石板鋪面。城內四街交匯的十字口,建有木質高大鼓樓,佔地面一丈八,橫順相對,高四丈五,兩樓一底,三層飛檐,琉璃筒瓦,雕梁畫棟,四方懸匾。西為「陰平古道」,北為「北方鎖鑰」,東書「紫微高照」,南掛「南山聚秀」。四大街各豎牌墳坊,上書匾額,東街「紫微高照」,西街「西蜀咽喉」,北街「北極聯輝」,南街「人傑地靈」。
青溪古鎮歷史悠久,文化積淀厚重,歷史文化古跡眾多。「西望金牛氣,東暉白馬鞍,橋高金柳折,泉涌玉華繁,洞口魚淵躍,關頭虎石盤,醍湖不覺曉,雪霽萬峰寒」,就是晚清學子袁汝萃描寫青溪的八景詩。具體的是指石牛寺、馬鞍山、高橋寺、玉花泉、魚洞砭、關虎石、醍醐塘、九龍包等八個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