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地區最早的古人類遺址
Ⅰ 我國內最早的人類遺址是
截止2019年1月,元謀人遺址是我國發現的最早的人類化石遺址。
元謀人遺址位於雲南省元謀縣大那烏村北約500米的山腰,距縣城7公里。元謀人化石是目前中國發現的最早的人類化石之一,後正式被定名為"直立人元謀新亞種",簡稱"元謀人"。
遺址中還出土有雲南馬、劍齒虎、劍齒象等早更新世動物化石,打制石器及炭屑。元謀人遺址的發現,證明了雲南高原是人類早期活動的重要地區之一它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中國人最早的老祖先的遺址。
1973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雲南省博物館、元謀縣文化館聯合發掘了元謀人遺址。地層中出土了6件石器,3個層位中分布有大量碳屑,說明「元謀人」不僅能製造工具,而且不能排除會用火的可能性。
1976年,中科院地質力學研究所的李普等人用古地磁方法,測定「元謀人」的時代為距今170萬年。隨後,地質研究所和貴陽地化所分別採集元謀組古地磁樣,並得出基本相同的結果。
(1)東北地區最早的古人類遺址擴展閱讀
元謀人遺址的發現,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科研價值,中國及一些國家已將此發現寫進了教科書。1982年2月,國務院公布元謀人遺址為第二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元謀人遺址有紀念碑,不遠處有博物館,館內陳列著元謀人牙齒化石的標本,古生物化石及其他有關實物、資料。
「元謀人」的發現,將中國人類歷史向前推進了100多萬年,表明地處長江流域的雲南是人類起源與發展的關鍵地區和核心地區,為人類起源與發展多元中心論提供了強有力的科學支持,「元謀人」作為中國人類歷史的開篇,自此被載入了中國歷史教科書的第一頁。
Ⅱ 中國古人類分布地圖
1、元謀人
因發現地點在雲南元謀縣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崗上,定名為「元謀直立人」,俗稱「元謀人」。「元謀」一詞出自傣語,意為「駿馬」。
元謀人牙齒化石是1965年「五一」節在雲南元謀縣上那蚌村發現的,元謀縣被譽為「元謀人的故鄉」。1976年根據古地磁學方法測定,生活年代約為170萬年前左右,差距最多不超過前後十萬年(也有學者認為其年代不應超過73萬年,即可能為距今60萬至50萬年或更晚一些)。
在約在170萬年以前,雲南元謀一帶,榛莽叢生,森森鬱郁,是一片亞熱帶的草原和森林,先有枝角鹿、爪蹄獸等第3紀殘存的動物在這里生存繁衍。再往後推移一段時間,則是桑氏鬣狗、雲南馬、山西軸鹿等早更新世的動物出現在這片草原和森林。
它們大多數都是食草類野獸。為了生活下去,元謀人便使用粗陋的石器捕獵它們。根據出土的兩枚牙齒、石器、炭屑,以及其後在同一地點的同一層位中,發掘出少量石製品、大量的炭屑和哺乳動物化石,證明他們是能製造工具和使用火的原始人類。
2、藍田人
因1964年發現於陝西省藍田縣公王嶺,故命名為「藍田人」。藍田人的生活年代,本來認為是距今約69萬年前到95萬年前,但是1987年重新測定後認為是距今約70萬年前到115萬年前。
藍田人在1963年中國陝西省藍田縣陳家窩村附近被發現,化石為一30多歲女性的頭骨。1963年7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調查隊在進行田野調查時,在藍田縣城西北約10公里的泄湖鎮陳家窩發現了一老年女性下頜骨化石。
第二年5月,在公王嶺地層中發現一個基本保存完整的中年女性頭骨化石。經對此頭骨化石進行室內修復,復原出一完整的猿人頭骨化石。原研究者把陳家窩的下頜骨和公王嶺的頭骨歸到一起,命名為「藍田中國猿人」,簡稱「藍田猿人」或「藍田人」。
3、北京人
北京人又稱北京猿人,簡稱「北京人」,科學命名為「北京直立人」又稱「中國猿人北京種」,是生活在更新世(歷史學為舊石器時代)的直立人。化石遺存於1927年在中國北京市西南的周口店龍骨山發現。
北京人手腳分工明顯,能夠製造和使用工具。但還是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徵。
4、和縣人
中國的直立人化石 ,1980~1981年發現於安徽和縣陶店鎮汪家山北坡的龍潭洞。包括1個近乎完整的頭蓋骨、2塊頭骨碎片、1塊下頜骨碎片和9枚單個牙齒。頭蓋骨屬一青年男性個體,有許多特徵和北京人相似,但又具有若干較北京人進步的特徵。
這表明和縣人是直立人中的進步類型,可能與北京人中的較晚者相當。和縣人的地質時代為中更新世,鈾系法的測年結果為距今19萬~15萬年,熱釋光法(見考古年代學)測得的年代在距今20萬年以內。伴生的動物化石屬於南北混合的動物組合。
5、馬壩人
中國東南地區舊石器時代中期的人類化石。屬早期智人。1958年發現於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馬壩鎮獅子山石灰岩溶洞中。
馬壩人,距今12.95萬年至13.5萬年,是介於中國猿人和現代人之間的一種古人類型,屬早期智人,是直立人轉變為早期智人的重要代表。馬壩人屬於中國東南地區舊石器時代中期的人類化石,也是迄今為止廣東省唯一的古人類。
6、長陽人
長陽人化石在1956年發現於湖北省長陽縣西南下鍾家灣村一個稱為「龍洞」的石灰岩洞穴中,由賈蘭坡教授命名為「長陽人」。長陽人化石近於現代人的特徵較多,沒有北京猿人那麼原始。
「長陽人」是中國長江以南最早發現的遠古人類之一。「長陽人」不僅具有現代人的特徵,而且也有一定程度的原始特徵。距今年代不少於19.5萬年,為「更新世中期的後期」古人類化石,遲於馬壩人、早於丁村人。
7、丁村人
丁村人是發現於中國山西襄汾縣丁村的早期智人化石,距今二十多萬年,屬於晚更新世早期的舊石器時代遺存。
丁村遺跡在山西省襄汾縣南約5公里的丁村南的同蒲鐵路兩側。1953年,建築工人發現了石器和脊椎動物化石。1954年大規模發掘時發現了三枚人類的牙齒化石,為同一個體的10餘歲小孩的門齒2枚,臼齒1枚,1976年9月在丁村人牙齒化石出土的同一地點的砂礫層中,又發現一個小孩右頂骨化石。
8、金牛山人
「金牛山原始人頭骨」的考古發現,被列為「1984年「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科技」之一。
金牛山遺址位於大石橋市西南8公里,長大鐵路線東側,東距渤海灣20公里,是一座由震旦紀的白雲質大理岩、石灰岩和雲母片岩夾菱鎂礦等多種岩石組成的孤立山丘,為中國東北地區最早舊石器時代古人類遺址。金牛山海拔69.3米,面積為0.308平方公里。
金牛山人居住的洞穴遺址,位於山的東南部,已發現的劍齒虎,腫骨鹿、大河狸等中、更新世動物群化石分析表明,該洞穴主要堆積時代距現在30—40萬年間。該遺址出土的古人類遺骨化石較北京周口店猿人化石更加完整。從頭骨壁的厚度小於北京猿人而大於現代人這一點判斷,金牛山人是猿人與智人的過渡類型。
(2)東北地區最早的古人類遺址擴展閱讀:
古人類化石
長期以來,世界范圍內的遠古人類化石十分稀少。根據地層、動物群的研究和科學測定,「金牛山人」生存的地質時代為中更新世晚期;距今28萬年左右。「金牛山人」的頭骨化石十分完整,初步觀察,它既有原始的特徵,也有一些接近智人的進步特徵,而且腦量大於同時期的猿人。
「金牛山人」化石的發現填補了這一時期人類發展的空白,為對猿人體質特徵及體質演化發展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這項重大的發現被列為本年度世界十大科技進展項目之一。
廣東英德發現萬年前古人類化石。在青塘遺址黃門岩1號洞地點發現的墓葬地層關系清晰,葬式為較明確的「蹲踞葬」。人骨共存碳樣經加速器質譜(AMS)測定,年代距今13500年左右,時代為舊石器時代晚期,是廣東乃至嶺南發現年代最早的墓葬,表明距今1萬多年前,嶺南古人類已具有明確的生死觀念和有意識的埋葬行為。
此前,廣東發現的古人類化石僅見牙齒或頭骨化石,距今1萬年以前保存比較完整的人體骨架尚屬首見,為舊石器時代晚期嶺南古人類體質特徵研究、華南地區晚期智人DNA測序與基因研究、東亞與東南亞地區古人類演化與遷徙、舊石器時代晚期古人類食譜與古病理研究等提供了重要新材料。
Ⅲ 大連有幾處古人類遺址
金牛山遺址年代最久遠
在遼東半島發現的古人類遺址,年代最久遠的是今營口地區的金牛山遺址,距今約28萬年前,屬於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金牛山遺址發現了人骨化石和人工打制的石器,其年代雖然較距今170萬年前的雲南元謀人和距今50萬年前的北京猿人為晚,但卻是東北地區迄今發現最早的古人類遺址,它證明人類由直立人(猿人)向早期智人進化的舊石器時期的早期,遼東半島就有古人類居住。在遼東地區發現的古人類遺址還有:今本溪地區的廟後山遺址,距今24萬年前,屬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今海城地區的仙人洞遺址,距今約2萬~4萬年前,屬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今丹東地區的前陽遺址,距今18000年前,屬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大連地區沒有發現舊石器時代早期的遺址,但在1981年於瓦房店市古龍山發展了距今17000年前舊石器晚期的古人類遺址。古龍山遺址是大連地區迄今發現的年代最久遠的古人類遺址,在原始人居住的山洞裡發現了人工打制的石器和大量的獸骨,並有人工用火的痕跡,獸骨中有馬骨、鹿骨、猛獁象骨、棕熊骨、野豬骨、羊骨,其中馬骨的數量十分驚人,僅馬類牙齒就有六七千枚,因此古龍山人又被稱作「獵馬人」。它證明距今17000年前的舊石器晚期,大連所處的遼南地區就有以狩獵為生的古人類居住。
金牛山、仙人洞、廟後山、前陽、古龍山遺址的發現,證明舊石器時代遼東和遼南地區就有古人類繁衍生息,就其生存狀態和打制的石器看,與50萬年前的北京地區周口店遺址有很大的一致性和傳承關系,許多學者認為他們是中國猿人向瀕臨大海氣候適宜的東北南部地區遷移而形成的古老的土著種族。
最初的源頭始於古龍山人
文化是隨人而生的,文化的最原初的含意就是「人化」、「人類化」,有了人,就開始有了文化,盡管原始人的文化是最初始的文化,但它們從根本上使人與動物產生了本質的區別,因而成為人類文化的發端和最初的源頭。因此,根據迄今為止的發現,大連文化最初的源頭,當始於距今17000年前的古龍山人,大連的古文化萌生於舊石器時代的晚期。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地區的文化,由萌生到形成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瓦房店古龍山遺址的發展,證明了大連地區的古文化萌生於舊石器時代,但是,古龍山遺址給我們提供的信息是十分有限的,它僅提供了一個起點和萌芽時期的十分簡單的物證,此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先民們如何相傳,萌芽後的古文化如何演變,這一時期的先民們屬於哪一個古老的種族,其文化屬於哪種類型,都有待於我們進行深入細致地考證。
現有的資料和考古發現證明,萌生於遠古的大連古文化,也是經歷了一個較為漫長的歷史時期,從距今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早期開始,最終形成於距今3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晚期和青銅時代,大約經歷了4000年左右。
中華民族的先民們大約在距今12000年前進入了新石器時代。根據考古發現,大連地區也較早地進入了新石器時代,是東北地區新石器文化比較發達的地區。早在六七千年前,大連地區的先民們就已經走出山洞,走近大海,非常聰明地在黃、渤海沿岸發現了這塊冬暖夏涼、海產豐富、適於生存的「棒打獐子瓢舀魚」的風水寶地,開始了以漁獵為主兼作農耕的定居生活。
大連地區現已發現的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多分布於黃、渤海沿岸和沿海島嶼,其中以長海縣廣鹿島小珠山遺址最為典型,它完整地堆積了距今7000~3000年前的古人類的遺物,年代層次清晰,像連續的畫片一樣展示了幾千年間古人生活的軌跡,因而成為大連地區史前時期歷史分期的坐標,被考古界稱為大連地區「第一縷炊煙升起的地方」。
小珠山文化詳解
小珠山下層文化距今約7000年左右,屬新石器早期文化。大連地區和小珠山下層同期的遺址,還有大長山島上馬石(下層)、獐子島沙包子、庄河黑島北吳屯、普蘭店碧流河塔市屯、旅順北海王家屯等多處。這一時期文化的基本特徵是由舊石器向新石器過渡,房屋由穴居變為方形圓角半地穴型,出土的遺物除大量人類食後遺棄的貝殼外,還有獸骨、石器、陶器、骨器、玉器等。出土的石器仍以打制的石器為主,有尖狀器、刮削器、石網墜等,磨製的石器有石斧、石刀、石鋤和用於糧食加工的石磨盤、石磨棒等,出土的陶器胎質較厚,種類較少,壓有裝飾性的席紋、之字紋,玉器中有玉斧等,獸骨有獐骨、鹿骨和少量的狗骨。這些發現透露的信息表明,當時大連地區的先民們已經學會了農耕,過著以漁獵為主兼作農耕的定居生活。
小珠山中層文化距今約5000年,同期的遺址還有旅順郭家村(下層)、北海王家村(下層)、長海縣廣鹿島吳家村(上層)和庄河黑島北吳屯(上層)等。這一時期的文化已較前期有了很大的發展,一是生產工具在不斷進化,打制的石器在減少,磨製的石器在增加;二是農業生產工具的品種在增加,並且發現了相當數量的豬骨,說明農業生產的比重加大,家畜飼養已經普及;三是陶器的種類增多,製作技術有新的發展,雖然多為手工製作,但已出現輪制技術,陶器的裝飾紋也由前期比較簡單的壓印紋發展到線條復雜的刻劃紋;四是這一時期的大連地區和隔海相望的山東半島發生了較為密切的關系,開始接受山東半島文化的影響。由於當時的古人已經學會製造船隻,掌握了航海技術,大連地區和山東半島之間已形成了古老的航道。在旅順郭家村下層出土的陶器,如實足鬶、罐形鼎等,和同一時期山東蓬萊紫荊山、煙台白石村、長島縣大黑山島北庄的同類器物相類似。在山東半島上述遺址中也發現了由遼東半島傳入的以刻劃紋為特徵的直口筒形罐和玉器製品。特別是在這一時期大連地區的遺址中發現了最早產生於山東大汶口文化的紅地黑彩、紅地紅彩具有藝術性的彩陶器和作為大汶口文化標志的陶鬶,說明大連文化開始接受大汶口文化的影響,一股由南而北跨海而來的文化源流開始注入大連地區,使當地的土著文化發生了新的變化,開始顯露出與東北其他地區的區別。
小珠山上層文化距今約4000年,屬新石器晚期文化。同期的遺址還有瓦房店長興島三堂村、旅順郭家村(上層)、老鐵山積石墓、甘井子區四平山積石墓、長海縣大長山島上馬石(中層)等多處。這一時期的特點,一是遺址較多,說明古人已長期在大連地區繁衍生息,人口在不斷增多;二是房屋比較密集,墓葬規模較大,說明當時已形成氏族部落;三是出土的石器基本上都是磨製的,打制的石器已很少見,並發現了貯藏糧食的窖穴和炭化的黍類與大量的豬骨,說明當時的經濟類型已以農業為主,已有剩餘的糧食可供貯藏,家畜飼養已相當普遍;四是發現了大型的漁具、大型的魚骨,說明當時已有較為發達的漁業,已由近海捕撈發展到可以捕撈深海魚類;五是在旅順郭家村(上層)還發現了舟形陶器,這種模擬陶器與近代的木船相仿,說明當時已有了較為先進的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六是在這些遺址中發現了與山東龍山文化相同的多種陶器,特別是發現了山東龍山文化創造的製作精美的蛋殼黑陶。蛋殼黑陶製作技術高超,胎盤很薄,僅有1mm~2mm,有光澤,敲擊有金屬聲,是山東龍山文化創造的中國古代最精美的陶器,許多專家認為可以和宋代最精美的瓷器比美。這些發現說明了至新石器晚期,大連地區的經濟文化都有了重要的發展,形成了農業為主、農漁並重的格局,並且有了較為發達的制陶業、捕撈業和航海業,並已成為中國南北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由於越來越多地接受了山東半島古文化的影響,既與東北地區仍然保留著狩獵游牧習俗的古老種族產生了差別,也與以農業為主的地區如沈陽地區的新樂遺址產生了差別,開始形成了具有海洋氣息的自身特色和地域特點,成為東北地區文化的一個特殊類型。
Ⅳ 東北最原始的民族是什麼
金牛山古人類遺址位於大石橋市永安鎮西田屯村,是迄今為止東北地區最早的古內人類居住址。 金牛山遺址位容於大石橋市西南8公里,長大鐵路線東側,東距渤海灣20公里,是一座由震旦紀的白雲質大理岩、石灰岩和雲母片岩夾菱鎂礦等多種岩石組成的孤立山丘,為中國東北地區最早舊石器時代古人類遺址。金牛山海拔69.3米,面積為0.308平方公里。金牛山人居住的洞穴遺址,位於山的東南部,已發現的劍齒虎,腫骨鹿、大河狸等中、更新世動物群化石分析表明,該洞穴主要堆積時代距現在30—40萬年間。該遺址出土的古人類遺骨化石較北京周口店猿人化石更加完整。從頭骨壁的厚度小於北京猿人而大於現代人這一點判斷,金牛山人是猿人與智人的過渡類型。
Ⅳ 古人類文化遺址有哪些類型
1、元謀人遺址
元謀人遺址位於雲南省元謀縣大那烏村北約500米的山腰,距縣城7公里。元謀人化石是目前中國發現的最早的人類化石之一,後正式被定名為"直立人元謀新亞種",簡稱"元謀人"。遺址中還出土有雲南馬、劍齒虎、劍齒象等早更新世動物化石,打制石器及炭屑。
2、穿洞古人類遺址
穿洞古人類遺址位於貴州省安順以北26公里的普定縣城郊,是距今16000年前古人類生活遺跡,是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
該遺址發掘出人類完整頭骨兩件,哺乳動物碎骨18000件,單個牙齒500多枚,動物化石13個屬或種。出土石制器物20000餘件,骨器1000餘件,以骨錐最多,另有骨鏟、骨針、骨棒等。此外,發現用火遺跡多處。
3、藍田人遺址
藍田人遺址化石及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物出土地點。在陝西省藍田縣東15公里處的公王嶺和縣西北10公里處的陳家窩村兩地。
1963年9月,在陳家窩村厚30米左右的紅色土層底部,發現了一個老年女性下頜骨化石。1964年5月又在公王嶺紅土底部的鈣質結核土中,發現了一個不完整的中年女性頭骨化石,兩地相距約30公里。
4、河姆渡遺址
河姆渡遺址,位於浙江省寧波市餘姚市河姆渡鎮河姆渡村的東北 ,距寧波市區約20千米,是中國南方早期新石器時代(約7000—5000年前)遺址 。
河姆渡遺址總面積達4萬平方米,上下疊壓著四個文化層。河姆渡遺址出土陶片達幾十萬片,還有陶器、骨器、石器以及植物遺存、動物遺骸、木構建築遺跡等大量珍貴文物。
5、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龍骨山,是中國舊石器時代的重要遺址。1927年開始發掘,洞內曾發現3個完整的頭蓋骨和一些殘骨,是北京猿人和山頂洞人化石的發現地。山頂洞人代表一萬多年前新人的類型,是研究人類進化的重要實物資料。
Ⅵ 世界上最早的人類遺址在哪
北京周口店龍骨山村北京猿人遺址是我國最早發現的,也是當今世界上發現古人類遺址化石材料最齊全、最豐富的一處,是中外古人類遺址旅遊價值最大的游覽勝地之一
Ⅶ 遼寧古人類有哪些
金牛山古人類
遼寧庄河發現古人類遺址
在遼寧本溪地區的太子河流域,古人類遺址發現較多,而在城區內則發現很少,這次發現的古人類居住點是迄今為止在本溪城區內發
現的年代最早的。
遼寧小孤山古人類遺址
Ⅷ 中國最早的古人類遺址是哪裡
中國最早的古人類遺址是位於雲南元謀縣大那烏村北約500米的山腰處的元謀人遺址,此內外,通過容對元謀人遺址的探索和研究,有力地證明了雲南高原是人類早期活動的重要地區之一,並且它還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中國人最早的老祖先的遺址。
(8)東北地區最早的古人類遺址擴展閱讀:
元謀人遺址發現的價值:
元謀人遺址的發現,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科研價值,中國及一些國家已將此發現寫進了教科書。1982年2月,國務院公布元謀人遺址為第二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元謀人」的發現,將中國人類歷史向前推進了100多萬年,表明地處長江流域的雲南是人類起源與發展的關鍵地區和核心地區,有力地挑戰了人類起源於非洲中心這一學說,為人類起源與發展多元中心論提供了強有力的科學支持。
Ⅸ 中國最早的古人類遺址在哪
元謀人是我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距今約170萬年,他們會打制石器,知道用天然火,採集和狩獵。
Ⅹ 中國最早的古人類遺址是哪裡呢
不同於我們常聽到的元謀人、藍田人,迄今我國境內發現的最古老的人種可能是“上陳人”,最早可能生活在212萬年前,是迄今在非洲之外發現的最古老的人類遺跡。
總之人類的起源和演化信息,距今越遠越難以確定,人類的進化大概是沿著猿人、直立人、能人、智人的順序而來,最大的可能還是非洲起源,而不是多地起源,不過我國境內古老直立人化石的發現,也逐漸修正以往科研結論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