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青洲遺址
① 明朝年間湖廣青洲位於現代什麼地方
一、湖廣:今湖南湖北全區。
湖廣承宣布政使司,其他版稱謂有「湖廣布政權使司」、「湖廣布政司」,簡稱「湖廣」,民間簡稱「湖廣行省」或「湖廣省」,明朝時期直屬中央政府管轄的行政區,治所武昌(今武漢武昌),為明朝15個「布政使司」(即「承宣布政使司」,即當時的2京13省)之一,轄地為今湖北、湖南全境,下轄16個府。(武昌府、漢陽府、黃州府、承天府、辰州府、德安府、岳州府、荊州府、襄陽府、寶慶府、鄖陽府、長沙府、常德府、衡州府、永州府、黎平府 )。
二、青洲:今山東濟南市。
明代,山東行中書省、承宣布政使司初治青州府,後改為濟南府,轄青州府、濟南府、東昌府、濟寧府、東平府、萊州府、淄川直隸州、泰安直隸州、曹州直隸州、濮州直隸州、冠州直隸州、恩州直隸州。
② 青州的名勝古跡有哪些
青州衡王府石坊 仰天山 雲門山 范公亭(內有李清照紀念祠) 清真寺 范公亭水庫 偶園街天主教堂 玲瓏山 駝山 青州古街 萬年橋
偶園 蕭家莊古墓群 蘇埠屯遺址 花博會 博物館 龍興寺遺址
③ 北陽河的青州尋古
青州北部,地處青齊沃野,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歷代名人輩出,古跡遺址眾多。僅在高柳鎮明代閣老劉珝故里北陽河村四隅,數公里范圍內就有劉珝墓、趙鑒墓、孟嘗君墓、臧台、馬陵台、鳳凰台、張高古墓群等多處文物古跡。這些寶貴的歷史文化遺存,對研究古代名人有不可替代的價值,是青州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劉珝墓,人稱閣老墳,始建於明代弘治年間,是明孝宗為追念內閣輔臣劉珝而敕修,墓園佔地數十畝,園內松柏成蔭,碑碣矗立,石門、石坊、翁仲、御碑依次排列,肅穆壯觀,墓門前額鐫有「敕修劉氏世墓」匾額。從葬制規格可見一代名相生前之德望。劉珝(1426-1490),明代最有聲望的儒學家、政治家之一,入內閣參預政務,為相十餘年,剛直不阿,斥奸宦,保國本,大明中興,功不可沒。卒贈太保,謚文和,孝宗帝御制祭聯「忠裨於國允稱一代名臣,孝表於鄉堪為三朝元老」,以示旌表。
歲月永流不息,五百年滄桑巨變,名相賢風依然長存。與劉珝墓隔河相望有明代刑部尚書趙鑒墓,趙鑒(1464-1547),成化進士,初授蕭山知縣,歷任大理寺卿,官至刑部尚書。在蕭山首創「丁田相折法」,這項改革為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奠定了基礎,受到嘉靖皇帝的贊賞。趙鑒耄耋之年卒於故里,朝廷遣官祭葬,贈太子太保,謚號康敏,入祀鄉賢祠。趙鑒墓規制頗大,墓前古柏蒼勁,生機盎然,蔥郁蒼翠。
戰國名賢孟嘗君墓在青州城北,與劉珝墓相鄰。孟嘗君,名田文,齊相田嬰之子,襲封薛邑,深得齊王重用,官至宰相。他禮賢下士,養食客三千,與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齊名,並稱「戰國四公子」。田文封地薛邑雖有爭議,但其葬地卻有史書為證,據嘉靖《青州府志》,孟嘗君卒葬青州城北,北陽河西畔。其墓雄踞平原沃野,歷盡滄桑巨變,封土遺跡輪廓尚存。孟嘗君墓東側有馮驩墓,今已不存,馮驩,孟嘗君門下食客,曾代孟嘗君收債於薛,焚契,廢債,傳為佳話。
臧台、馬陵台、鳳凰台是青州最古老的文化遺址,位於北陽河東畔。三台遙遙相對,遠處望去,顯得特別宏偉。鳳凰台南北走向,褐色土夯築而成,台周夯土圍牆遺跡尚存,形似古堡。馬陵台位於臧台西側,台西側有明代紹興知府劉庚墓。諸台中臧台出土器物最為豐富,上至龍山文化,下至秦漢時期,跨越時間數千年。從夯土看,台分次夯築,一為始築,二為戰國整修,三為漢代重修。因時間久遠,始建年代難考。據清《壽光縣志》,臧台因臧武仲重修而得名。《左傳》載,臧武仲,魯國大夫,官至司寇。因得罪孟孫氏而遭季孫氏討伐,後奔齊國,卒於臧台,從而留下這段千古史話。
臧台不僅是一處古遺址,也是古代青州一景。明代劉鈗《登臧台》詩曰:
登高台,望明月,擊節狂歌唾壺缺。觀煙霞之掩映,與林壑之環列。落葉似添秋慘凄,浮雲不放山杌捏。有詩慰岑寂,有酒澆郁結。廊廟未足榮,山林豈雲潔?乾坤俯仰謾興慨,萬古人間幾豪傑」。
青州市北部眾多的文物古跡,多已載入各種地方文獻,且已得到相應的保護。但在陽河村北卻有四座古冢,因處於縣市交界,故鮮為人知。古冢東西排列,冢距相隔均約一公里,最西端一座在高柳鎮曲屯村東,封土已盪然無存,第二座位於廣饒縣境內,最東一座位於張高村東,四座古冢保存較好的一座在張高村北青州境內,古冢四面地勢開闊,平野突立,遠望似丘。封土雖然尚存,但墓主究為何人,千百年來是個未解之謎,幸有民間傳說,作為一條僅有的線索。相傳當年南齊皇帝蕭寶卷,統兵征戰,路過此地,不幸公主病逝軍中,蕭寶卷下令部下將士用軍衣兜土,為其女築起一座高大的墓冢。蕭寶卷(483—501年),在位3年。後蕭衍稱帝,將其廢為齊東昏侯。
縱觀上述,掩卷長思,封建社會制度雖與今不同,但是古人為社會進步所作出的貢獻,後人理應永遠記住,讓歷史這部長卷永遠延續下去。。。。。。
④ 青州古城簡介300 500字
青州位居齊魯大地的腹地,山東半島的咽喉處,是山東東部的交通樞紐。1986年3月,經批准撤縣設市,由原益都縣改為青州市,面積1569平方公里,現轄4個街道,8個鎮,總人口91萬,其中,回族2.3萬人,滿族3千人。 青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其歷史可以上溯到7000多年以前,有確切文字記載的歷史超過5000年。 遠古時期,大禹治水,改堵為疏,把全國劃分為九個州(冀、兗、青、徐、梁、揚、雍、豫、荊),青州即為古九州之一。中國古老的歷史著作《尚書?禹貢》中已有「海岱惟青州」、「濰淄其道」的記載。意思是說,青州的范圍東至大海,西到泰山,書中記載:「土居少陽,其色為青,故曰青州。」中國古代的五行學說解釋為,青州的地理位置位於最東方,東方屬木,木色為青,所以被稱之為青州,又因為是 個可以看到太陽升起的州,故又被譽為「東方 州」。 青州是東夷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境內歷史文化遺存豐富,有北辛文化、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等遺址有270多處。據出土文物考證,早在7000年前就有人類居住在此地。西漢元封五年,漢中央政權在全國設13個刺史部,巡治各地,青州是其中之一。 青州人傑地靈,藏龍卧虎。有剛直威猛國之棟梁的文官武將,還有成就卓越名貫古今的文學大家。宋代名臣寇準、范仲淹、富弼、歐陽修先後知青州,其清廉之名至今為人們所敬仰;宋朝宰相王曾連中三元成為歷史上的科考奇跡;趙秉忠狀元卷真跡名聞遐邇,是當之無愧的國寶;賈思勰的《齊民要術》、酈道元的《水經注》至今都是一個學術上的高峰無人能敵;著名女詞人李清照更是登一代婉約詞之巔,其纏綿悱惻低徊婉轉歷千古而不衰,至若燕肅、陳經、劉珝、馮溥、李文藻等青州籍歷史名人,更是燦若星辰。抗倭名將邢介名震朝鮮半島令倭寇聞風喪膽。 青州「右有山河之固,左有負海之饒」,名勝薈萃,風光秀麗。境內的雲門山大壽字僅僅下邊的寸字就有2.3米高,素有人無寸高之說;駝山東南面的千尋巨佛,則為世界之最,全長2600米,令人嘆為觀止;駝山石窟造像群為我國東部之最,保存著從北齊、隋、唐時期的石佛造像638尊,大者高逾7米,小者不過方寸,其精美的雕工是其它同時代造像所不能比擬的,充分顯示了當時青州經濟、文化的繁榮發達。玲瓏山上鄭道昭的魏碑真跡,為中外書法學者流連忘返。以紀念北宋名臣范仲淹而建的范公亭,西南山區的仰天山、泰和山,元代三大伊斯蘭教寺之一的真教寺,明代衡王府的午朝門,宋、明、清幾經修繕的萬年橋,以及建築年代距今500多年的王府花園、宰相府第
——偶園等等都令人賞心悅目,贊嘆不已。昭德古街被評為中國十大古街之一,此外,像井塘古村、雙鎮流域等等……山山水水、一景一物無不具有誘人的魅力。 近年來,青州市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迅速發展。是山東省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還先後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生態建設示範市」等榮譽稱號。
⑤ 青州有哪些名勝古跡
1、真教寺
始建於元大德六年(1302年)的真教寺,是當時中國三大真教寺之一,院內建築宏偉,古柏蒼翠、銀杏參天,具有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風格,可同時容納七八百人禮拜,自古以來是山東省東部伊斯蘭教的活動中心。
2、衡王府石坊
建於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的兩座衡王府石坊,俗稱「午朝門」,各由28塊巨石構築而成,造型宏偉,雕工精細,為明朝衡王府僅存的地上遺跡,也是山東境內唯一尚存的明代藩王牌坊。
3、駝山石窟
開鑿於北周末年至唐長安三年(703年)的駝山石窟位於青州市駝山主峰崖壁上,共有石窟6處,造像638尊。這些大小不等的佛教造像雕刻細膩,栩栩如生,至今保存完好,被譽為我國古代雕塑藝術的寶庫。
4、雲門山
雲門山是青州標志性景點之一,主峰海拔421米,自古為魯中名山,景區內的石龕佛像和摩崖石刻最為聞名,山上還有一個南北貫通的天然「雲門洞」,雲霧從洞中漫出,猶如仙境,雲門山也由此得名。
5、青州古城
青州古城,青州作為我國的古九州之一,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歷史,是「東夷文化」的發源地,古青州大體指泰山以東至渤海的一片區域。據史料記載,早在西漢年間,就設立了青州刺史部,是當時全國13刺史部之一。
⑥ 青州的紅色旅遊景點有哪些
青州市位於山東省中部,是沂蒙革命老區最北部分。
2004年中央出台全國版紅色旅遊發展規劃後,權青州市的一大批故居、紀念館、革命遺址遺跡、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得到了保護和修繕。並出版了《青州紅色旅遊指南》一書。
主要編入了華東軍區舊址、華東保育院舊址(位於彌河上院)、益都縣委舊址(位於胡林古)、益壽縣委舊址、東聖水村支部舊址、省立四師舊址、青州市烈士陵園、段村烈士祠、廟子烈士祠、長秋村抗日烈士紀念碑、北城遇難者墓、陳店烈士陵園、任福伍烈士墓、陳毅紀念館、益都火車站德日建築群舊址、楊家莊鐵路橋舊址等。
⑦ 青州的歷史及由來
青州之名,始見《尚書·禹貢》:「海岱惟青州」,為古「九州」之一。上古為東夷之地。至夏商間,先後為爽鳩氏、季則氏、逄伯陵氏所據。周初封呂尚為齊侯,地始歸於齊。
歷春秋戰國之世,均為齊屬。秦統一天下,置齊郡。西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設青州刺史部,駐廣縣,稱青州城。東漢至三國間,青州城為東方之重鎮。
西晉懷帝永嘉五年(311年)曹嶷棄廣縣,築廣固,為青州刺史治。東晉安帝隆安三年(399年)慕容德陷廣固,定為南燕國都。義熙六年(410年)劉裕滅南燕,夷廣固,築東陽城,置北青州刺史治於此。
(7)長青洲遺址擴展閱讀:
青州的地理區域:
青州市,山東省濰坊市下轄市,地處山東半島中部,東臨昌樂縣,西靠淄博市的淄川、臨淄兩區,南接臨朐,北與東營市的廣饒接壤,東北與壽光市毗連,為古「九州」之一。
因地處東海和泰山之間,位於中國東方,「東方屬木,木色為青」,故名「青州」。1986年由原益都縣撤縣設市,現為省轄縣級市。
青州市東臨昌樂縣,西靠淄博市的淄川、臨淄兩區,南接臨朐,北與東營市的廣饒接壤,東北與壽光市毗連,總面積1563.8平方公里,跨東經118°10′~118°46′,北緯36°24′~36°56′范圍內。總面積為1569平方公里。
⑧ 青州的哪一處歷史遺址,見證了范仲淹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治抱負
青州博物館出了門,左轉就是。一個偌大的門牌,上書「范公亭公園」。